如何看待很多成年人喊著過六一兒童節?
挺好啊。幹嘛啥事都想諷刺呢。你在這兒找盡刁鑽角度擠兌他人,為什麼就不能理解他人想找個機會樂呵樂呵的心情呢。
你在為嘲笑過兒童節的成人遣詞造句的時候,人家為又找到一個約女孩逛遊樂園打電動的機會歡欣雀躍。你在看著都是交待工作任務的微信窗口發獃的時候,人家那邊收到了爸媽發來的親情慰問紅包。你在堅決拒絕了伴侶過兒童節要求的時候,有人已經借這個理由開心的開展親密關係去了。你為接近一個目標努力了好久好久,無人知道你為此付出了多少,又一個吵鬧的傍晚,你突然發現當天是兒童節,你是會藉此機會好好的疼愛自己一下,吃一頓大餐或為表揚自己花上一小筆,還是繼續一個人的孤單,連個稍微輕鬆下的機會都拒絕?
原本許多事情都可以成為你善待自己與世界,把生活過的更輕鬆有趣的機會,你卻為拒絕它們表現出了極大的高風亮節… 其實哪種生活方式都是個人選擇,可非把兩方以非對即錯的形式對立起來,就好像有那麼點小肚雞腸了。
如今的兒童節早已經是廣義的,不僅真正的兒童需要關注,孤單的,成雙成對的,心中有缺口童年不完整的大兒童一樣也需要關注。每個人都有資格擁有更多更多愛,而親人,伴侶,朋友間可用來交流情感的機會都擺在那裡。我不過兒童節,僅僅是因為習慣性對節日無感,可看到別人在朋友圈曬父母發的節日紅包的時候還是會覺得開心。那些對過節持過度反感態度,覺得不過的比過的更高級更智慧的人,恕我直言,你具備的很可能只是無法輕易理解與己不同的生活方式,缺乏體恤共情的狹隘。
人與人的生活是不同的。有人是想過節卻沒機會,有人是被現實拖累的沒有了奢望。當你極度反感某事的時候,可以想想自己的態度究竟是出於過度羨慕嫉妒後的反彈呢,是因為無法理解多一種生活方式呢,還是從小被當做小大人教導,成長於過度嚴厲的家庭環境,習慣性以苛刻的視線看待一切。任何一個慶祝類節日,有廣義也有狹義的理解。個人可以恪守狹義,但覺得狹義的就比廣義的更值得驕傲,讚揚其中一個抑制另一個,就只剩下偏見了。
最後呢,祝所有願意過六一的成年人節日快樂。不願意過六一的成年人,也有自己的快樂。
(一早看到我媽發在群里的表情圖,拿來一用)
-
因為他們不知道六一國際兒童節是為了悼念1942年6月10日的利迪冊慘案和全世界所有在戰爭中死難的兒童,為了保障世界各國兒童的生存權、保健權和受教育權,撫養權,為了改善兒童的生活,為了反對虐殺兒童和毒害兒童而設立的節日。
歡慶是很好的,但也抽空了解一下中國兒童群體面臨的問題吧。健康衛生、留守兒童、棄嬰、虐童、兒童性侵、性別歧視等等,還有很多無法歡度節日的孩子,等待著社會的關注。
紀念自己童心不老的同時,不妨試著真的為孩子做點什麼,這兩者並不矛盾。買買買玩玩玩之外,其實不少節日都有個不怎麼為人所知的初衷,婦女節也是個好例子。關注一下兒童議題的 NGO,轉發一點關於兒童權益的消息,有空去做做志願者,有閑錢的做點力所能及的捐贈,其實很容易。
就不聊非洲之類的其他地區了。
補充一下,了解一個節日的來歷,和沉痛默哀不過這個節是兩碼事,和以買買買過每一個節也是兩碼事。兒童覺得主角是兒童,他們不應該成為歡慶中的配角。在新的時代背景下,成年人當然可以過,但也別忘了節日的初衷,這才是兒童節本身的意義。
-原答案是 為了問社會要個對象。
但是。啥都不說了,大家自行體會…
61是不是這樣表示的來著
生活壓力這麼大,過個節圖一樂順便發個自拍罷了,對了題主你有女朋友嗎?
明天就是六一兒童節了,有沒有人跟我生個胖娃娃一起過節?
沒有的話明年這個時候我再來問一遍【逃
明明是把六一過成了情人節……
互相發小紅包呀~~~
生活已經這麼辛苦了,為什麽不給自己多發點糖呢?
兒童節快樂!
微信里打出來會有小氣球呢!真開心!
如果不是得死,他們連清明節都想過,你信不信?
成年人喊著過六一兒童節,大部分是因為懷舊。
隨著慢慢長大和經歷的豐富,人們往往不自覺的回憶一些往事,思念一些故人。叫囂著「本寶寶要再過一次兒童節」的我們,在朋友圈和公眾號里吹起了一陣懷舊風。在這種對過往一去不返的珍視和留戀中,貌似隱含著人類與生俱來的某種情感需要。我們常常把這種不言而喻的感覺叫做「懷舊」。
「想當年一毛錢一袋的無花果,裡面還贈送跳棋小玩具……還有辣條、浪味仙、AD鈣奶、旺仔小饅頭、跳跳糖、大大泡泡糖、qq糖,好想約小夥伴們再吃一遍!」
「想當年數碼寶貝的進化順序、《武林外傳》的經典台詞、還有《黑貓警長》《西遊記》、《七個葫蘆娃》《藍精靈》各種動畫歌曲,那可是記得滾瓜爛熟。」
是什麼吹起了懷舊風
懷舊一詞最初取自希臘文「Nostos」(返回祖國)與「Algos」(痛苦悲傷)的合意——因思念故里而產生的情愫,即鄉愁。最初懷舊被認為是一種腦部疾病,是思鄉病的表現。而現在,懷舊已不再被視為一種簡單的身心疾病,而成為了一種跨年齡、跨文化、跨群體的心理體驗。懷舊是自我意識在情緒上的投射,是個體懷念過去時的複雜的情緒狀態,它可能是積極的、也可能是消極的,亦或是喜憂參半的。那麼,我們為什麼會懷舊呢?
童年是梔子花味道的——感官植入理論
法國作家普魯斯特曾在其小說《追憶似水年華》中寫道:「我把麵包片放到茶水裡浸了浸,放進嘴裡;我嘴裡感到它軟軟的浸過茶的味道,突然,我產生了一種異樣的心緒,感到了天竺葵和香橙的芳香,一種無以名狀的幸福充滿了全身……我的思緒集中在這片喚起這一切奇妙感覺的浸過茶的麵包上,驟然間,記憶中封閉的隔板受到振動鬆開了,以前在鄉間住所度過的那些夏天,頓時湧現在我的意識中,連同那些夏天美好的早晨,再現了。」 麵包片泡茶的味道令普魯斯特瘋狂地回憶起童年往事,這種觸發人記憶的方式被稱為「普魯斯特現象」。懷舊的出現常常伴隨著外界感官的輸入,當個體特定的嗅覺、聽覺、視覺等感官作用時,往往會觸發其過去與之相關的情感記憶。
普魯斯特理論也得到了實證研究的支持,來自荷蘭烏得勒支大學的研究人員以70名大學女生為實驗參與者,讓她們觀看車禍和盧安達大屠殺的錄像,並隨後分別將帶有黑醋粟氣味的氣體排入房間,亮起陰森的燈光,播放背景音樂。在一周後,要求參與者分別在伴有氣味、燈光和音響的三種不同條件下回憶錄像中看到的場景,結果表明,在聞到氣味時,參與者能明顯回憶起錄像中更多的細節。因而便可以解釋,為什麼當我們聞到夏天涼席上花露水的氣息,梔子花的芬芳,或者是路邊棉花糖的甜香,會常常觸發童年的回憶。
過去像一支鎮痛劑——情感修復理論
社會學家Davis認為,懷舊是對過去的渴望和嚮往,這種過去不是對真實場景的重現,而是將不同記憶排列組合的重構。在記憶的重構中,消極的情感、不良的印象會被自動過濾和刪除。個體的懷舊記憶不一定是正確的,但一般是積極的和對自己有利的。比如我們開始「想當年」句式時,回憶的大多是自己的英勇事迹,你會說「想當年我扇卡彈珠打遍天下無敵手」,而不會說「想當年本寶寶曾被鄰居家小妹妹打得抱頭鼠竄」。Wildschut等人通過操控個體情緒的一系列實驗發現,較高水平的負面情緒和孤獨感容易引發懷舊。另外,Brown等人的研究表明,具體的威脅,例如組織的變革,能夠提高員工的懷舊水平。因而研究者們認為,對現實的懷疑和不滿、焦慮和恐懼等負面情緒會引發個體的懷舊情緒,而懷舊像一隻鎮痛劑,對這些負面情感具有一定的修復補償作用。
每個人都不是孤島——人際交互理論
在同學會上,大家常常樂於談起那些年的各大糗事,回憶班主任和各科老師的口頭禪,再玩一把真心話挖掘當年的種種秘聞,於是多年未見的略微尷尬一掃而光。這種對於懷舊話題的社會分享增進了人與人之間的親密感。Wildschut等人的研究也支持了懷舊增強個體社會聯繫功能的理論,在實驗中,具有更高懷舊感的人們表現出更好的社會聯結性,他們感到更多的關愛和保護並具有更強的人際交往能力。人際關係會觸發懷舊情緒,因而個體的懷舊又具有社會交互的特點。
懷舊風吹來了什麼
懷舊作為一種心理機制和情緒功能,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非常普遍。那麼,懷舊究竟具有哪些功能呢?對我們又有著怎樣的意義呢?
鞏固和強化正性自我
有學者認為,懷舊的對象雖然是過去的體驗,但它仍然會對個體當前情景產生積極的影響是因為懷舊情感可以將個體帶回過去,使得現實的自我與過去的自我相連接,發掘自我身份的連續性和穩定感,從而有助於自我認同感的形成。其次,每個人都具有保護、維持和提高積極自我概念的動機,希望找到自我肯定的理由,從而強化正性自我。Wildschut的實驗表明:具有懷舊感的參與者比其他參與者報告的自尊水平更高,也就是說個體可以通過懷舊機制的作用避開威脅,並且恢復積極的自我概念和自尊。Sedikides等人的研究也證明了這一觀點,並且發現懷舊不僅能提高正性自尊,還能增加積極的、內隱的自我相關屬性,並且減弱對外界的防禦。
獲得生命意義的思考
普魯斯特說:「生命只是一連串孤立的片刻,靠著回憶和幻想,許多意義浮現了,然後消失,消失之後又浮現。」根據恐怖管理理論(Terror Management Theory(TMT)),人類能夠意識到包括我們自己在內的所有生物即將到來的死亡,所以我們創造了文明和許多美好的事物使我們不至深陷於不可避免的死亡的陰影之中。人們在懷舊中察覺到生命的意義存在於他們過去建構的時光里,從而減輕現存的焦慮。在Routledge等人的研究中,實驗組參與者被要求回答兩個有關死亡的問題以喚醒其有關死亡的想法。結果發現,在這種強烈渲染死亡的情景中,懷舊傾向高的參與者能夠更多地體會到自我生命的意義,並更少地激活與死亡相關的認知體驗。因而懷舊使得我們的生活充滿了意義感和連續性,使我們人生中的每時每刻不是孤立的點,而是一個連續的整體。
也許懷舊不僅僅是一種情緒,一台時光機,更是一種生活態度,在紛繁多變的年代撫慰喜新厭舊的本性帶給人的煎熬。所以,當懷舊風吹起來的時候,就好好享受那陣風吹吧,當風吹過了,也不必頻頻回顧。畢竟一切過去了的都已變成親切的懷念。
文/學堂君
參考文獻
[1]Brown, A. D., Humphreys, M. (2002). Nostalgia and the narrativization of identity: a turkish case study. British Journal of Management, 13(2), 141–159.
[2]Fox, W. S. (1982). Yearning for yesterday: a sociology of nostalgia. by fred davis. 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Volume 87, Number 6).
[3]Herman, D. (2005). Yesterday"s self: nostalgia and the immigrant identity (review). Symploke, 13(1), 360-362.
[4]Routledge, C., Arndt, J., Sedikides, C., Wildschut, T. (2008). A blast from the past: the terror management function of nostalgia.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Social Psychology, 44(1), 132-140.
[5]Sedikides,C., Wildsch,T., Amdt"J., &Routledge, C.(2006).Self and affect:The case of nostalgia. In J.P.
[6]Walker, W. R., Skowronski, J. J., Thompson, C. P. (2003). Life is pleasant--and memory helps to keep it that way!. Review of General Psychology, 7(2), 203-210.
[7]Wildschut, T., Sedikides, C., Arndt, J., Routledge, C. (2006). Nostalgia: content, triggers, functions. Journal of Personality Social Psychology, 91(5), 975-93.
[8]路曼曼. (2008). 中國背景下消費者懷舊測量及與老品牌信任關係的初步研究. (Doctoral dissertation, 華東師範大學).
[9]李玥. (2012). 大學生的懷舊心理及與主觀幸福感的關係研究. (Doctoral dissertation, 西南大學).
[10]李玥. (2012). 懷舊心理研究綜述. 河南科技(1), 24-25.
(圖侵刪)
我們立志做最優質的心理科普,讓這裡成為當代人們追求幸福美滿生活的大學堂。奉獻百年積澱,帶你腦洞大開!
歡迎參與機構號提問討論評論回答私信學堂君和TA的小夥伴們:)
微信公眾號:微信公眾號「bnupsychology」歡迎關注!
——學堂君,to love and to work.
可以穿背帶褲
正大光明出去過兒童節一句話:當有人做一件並沒有傷害到任何人的事情、你卻偏要指手畫腳的時候,你才是那個傻逼。
似乎又可以從日復一日的平淡中翻起點浪花了
港真,連兒童節都不過的成年人,一定很無聊吧……
今天是兒童節,晚上我和男友去聚餐,還買了個樂高玩具一起拼。我覺得好有意思,我期盼這頓晚餐就像我童年裡期盼過節才能吃上的螃蟹一樣,我期待樂高玩具就像我小時候期待生日禮物一樣。
因為想著晚上的小狂歡,白天工作的效率我都快了一倍,多的時間把電腦里雜七雜八的文檔整理了一遍,還選了一張新的壁紙。其實生活並沒有什麼改變,但我過得好開心,因為是兒童節,今天就有動力面對這操蛋的生活了呢。
我的人生里有很多次炸雞、火鍋、啤酒燒烤是沒必要吃的,
有很多口紅、衣服、遊戲是沒必要買的,
還有很多場電影、音樂會、漫展是沒必要看的,
可如果這些都不做的話,我可能就活不到現在。
人生是一場體驗,而不是一次競賽。努力沒錯,但是那些讓我們努力下去的動力,都是靠這些絕對歡快的東西構建起來的。
一件事情之所以有意義,是因為被我們賦予了意義。飯還是普通的飯,但如果被賦予了慶祝的意義,吃起來就更香,工作還是日常的工作,但如果被賦予了早點做完就有時間提升自己的意義,做起來效率就完全不同。
成年人過兒童節,過的不是懷舊與寂寞,而是生活。
生活平淡是常態,平淡久了就會忘記你是一個情感豐富的人類。
人活著不就是為了哄自己開心嘛。
沒有情人也可以獎勵自己一場電影看看,
不是兒童了也可以買一個玩具哄自己開心,
今天沒有發生地震,我也沒有遇到車禍,
沒有壞事發生本身就是一件好事,
活著的每一個時刻都值得慶賀。
有的人覺得成年了還過兒童節很無聊,那不是節日無聊,是他無聊。你會發現端午節、情人節、五一、十一、甚至過年,他全都無聊。
成年後還會過兒童節的人,是一個很有情趣的人,你和他/她交往,以後的生活一定很有意思。
當帆布鞋變成了高跟鞋,
當碎花裙變成了職業裝,
當冰汽水變成了啤酒肚,
當紅領巾變成了襯衫領,
……
雖然童年已經離我們遠去,
但我希望你,一直像兒童一樣擁有隨時快樂的力量。
因為除了你自己,沒有人有義務哄你開心。
昨晚在朋友圈看到很多人曬自己童年時候的照片,愣是把自己重新擠進六一兒童節的行列。或許我們長大後,每年這個時候會定期懷念童年。
還記得小時候,沒有手機、沒有電腦、沒有網路,家裡有台彩色電視機,都能招來左鄰右舍的小夥伴圍觀,我那兩年,即使狂風暴雨,也不能阻擋我去隔壁家看動畫片(但是我可能比較早熟,很小的時候,就開始追TVB),那個時候的歡樂是長大之後沒有的。
小時候,我們盼望著長大,我們喜歡模仿大人,喜歡過家家;長大後,卻「眼紅」不滿14周歲的孩子在這一天的假期里吃著零食、看著動畫片,歡慶這個屬於他們的節日,這群「大孩子」開始在朋友圈祝自己「節日快樂」,因為堅信:人家還是個寶寶。
哈哈哈哈哈哈哈,是的,人家還是個寶寶。
祝不小心長大的我們,兒童節快樂。
一年就這麼一次機會,能把心裡的孩子放出來,光明正大地在人前溜達溜達。
他面前只有兩條路:要麼去死;要麼深深地藏起來,只有每年的今天能出來看看。
讓他去死,我捨不得啊。平時不好直接罵你智障,今天可以放心的祝你六一快樂。
喜歡看大家爭著過六一,節日本就是蛋糕上的糖霜,是疲倦壓抑時用來舔一下喘息一下然後繼續投入生活的。沒有它們,這人生多麼難以計算里程數,多麼難以捱過去。所以哪有什麼裝嫩不裝嫩的,你要抓緊舔糖,抓緊發光啊。
寶寶們不是當真會去過節,寶寶們發朋友圈只是想騙個紅包啦。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