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中國為何不研製單反相機?

單反相機確實擁有著無可比擬的攝影效果。然而單反相機的研製國家只有日本與德國。甚至美國也沒有,這是為何?


2016年09月28日更新

@高相森 來戰呀,你就繼續誤導群眾吧。
好多問題等你解釋呢?


你最好先說一說,你的超意數碼後背的ccd到底是哪個廠加工出來的。你既然一口咬定這個ccd是國產的,那你說他是用哪家廠里的光刻機加工的ccd?然後我看到了這篇文章,覺得中國人智慧真是無窮!一個【搞軟體】的公司,投入巨資,用了【一年時間】,就搞出來匹敵世界的ccd數碼後背,難怪你這麼崇拜啊…
呵呵!
你一把年紀,也是過來人了,這其中的道道,還不明白么?

(《照相機》2000年第三期,企業之窗欄目)
這篇文章提供了幾個點。
1、超意是搞軟體的,最初是搞婚紗拼圖軟體
2、一個軟體公司用了一年時間就開發了世界領先的數碼後背
3、用的是航天測量數碼相機中的超大面積ccd。介於超意應該是沒能力開發航天用ccd的,所以這塊ccd肯定是從別的地方搞來的——要是自己有能力開發航天ccd了還開什麼影樓啊!!航天企業搞三產也沒這麼玩的吧…
4、這等研發實力,我看國內,甚至國際都沒有哪個公司能夠匹敵…真是牛逼啊
5、你將航天測繪產品與民用產品混淆,然後得出國產數碼實力曾經世界領先的結論,是不是混淆視聽?自己說唄…1996年Fairchild還給 Dicomed專供60x60mm 成像面積的CCD你可知道?軍品呀!

今天我再說一下你說的飛利浦FTF3020-C這個型號有三款…這個型號是在98年定型的,還沒有成熟的產品發售,直到兩年後才應用到康泰時身上629萬像素,結果也知道了,這個最大的缺陷就是當時光刻技術沒法製造如此完整的CCD是兩塊拼接製造

玩的小手段,用「98年定型」二字來混淆視聽,接著說兩年之後的Contax,讓人以為這ccd到2000年才實際用在數碼後背上是吧?這樣1999年超意又可以一家獨大了是么?
卻不提98年的Mamiya已經用上了。還是我來告訴大家吧,見圖:

1998年10月號的雜誌《The Photographer》)他手裡拿的啥?
退一步說,98年定型怎麼了?我們討論的是你說「99年世界唯一」啊,到底是不是唯一?
兩塊拼接你也得有證據,我看了FTF3020-C的datasheet,沒提到這一茬啊?
(http://electronicsandbooks.com/eab1/manual/Electronic%20Component%20Databook%20Datasheet/Brand/Philips%20%28NXP%202006%29/Datasheet/F/FTF3020C%20%5B16%5D.pdf)

另外的確有中畫幅後背也就是柯達光刻機KI L-14403 線陣 CCD生產的輕便飛思數碼後背價格的確是50W上下而且像素達不到EB67怎麼大,

混淆概念,飛思賣50萬,和你口中「其他國家的數碼後背都在50W左右…」是不是一個意思?
硬是看不到LightPhase 的$22,900售價,Contare的 $35,000…我能怎麼辦?我也不能把你怎麼辦啊…

而超意是直接在99年就已經推出成熟的產品,直接發售,那之前的研究有多少年呢?。

一年研發,看最開始我貼的圖,1998年開始研發,1999年推出。厲害啊!

當時數碼相機的CCD只有可憐的黃豆大小,

你家黃豆有24x24mm大是不是?我家的可沒有這種變異黃豆
還是說你硬要把消費數碼相機的小尺寸ccd拿來和超意給中畫幅開發的ccd相比好意思么?你這不是故意誤導是什麼呢?

而且感光度,快門速度,42位真彩色,遠遠不是日本能夠仰望的

你說EB-67(第一代)是42位真彩色??
不是說EB-67 II才36位真彩色么,III代也是36位真彩色,怎麼開倒車呢?

當時卡爾蔡司的總裁霍夫曼以及佳能的總裁以及尼康中國地區技術顧問親自去杭州展會上試了

這我完全一臉懵逼啊!1999年總裁不是 Peter Grassmann么?01/02財年的年報上,總裁是Dieter Kurz啊?

您說的到底是哪個霍夫曼和哪個卡爾蔡司?
蔡司的霍夫曼我只知道2009年Vision的CEO,他從1988年到2008年都在HP工作啊,我的哥!
這也只有您能親自來解釋了,我請不動Zeiss 的CEO來知乎闢謠…
(HP官網上有簡歷,http://www.hp.com/hpinfo/newsroom/press_kits/2008/recycled-plastic/bi_hoffmann.pdf,2009年才去Zeiss,VM - Michael Hoffmann Appointed New CEO of Carl Zeiss Vision)

當時國內外各大影像雜誌雜誌周刊幾乎對這款產品都有報道,各大商業攝影機構,影樓,一時間各大訂單紛紛而至,還出口國外很多台。

國內也就《中國攝影》等寫過幾篇文章,《照相機》上有一篇,大部分是戈一鳴一個人的文章。奇怪不奇怪?
國外我啥也沒找到,麻煩你提供個國外的報道。我用google books搜了雜誌(美國主流攝影雜誌,包括著名的《Popular Photography》,1980s的都有),單獨和聯合使用EB67 China Hangzhou Digital Back等,均無結果。

至於合成技術1600像素*4為啥仙娜用6400w 而超意是4000W明白的都明白不用說了吧,去看看仙娜這款後背合成後合成的地方會發生什麼吧,失真偏移甚至有時候在4x5機身上會出現暗角,超意直接捨棄那些過界像素採用真實合成,誰優誰劣,不用說了吧?

我說你混淆概念,別不服氣。
超意是大幅移動,需要在4x5座機的不同區域拍4張圖像,然後拼接成4000萬像素
Sinar是微動技術,只是精確錯位幾個微米,不是你以為的什麼平移拼接。
這是一個檔次的東西嗎?到底誰不明白?

超意在2000年8月完成技術論證9月完成質檢12月送審核第二年初就發布1600W像素當時查閱文獻的確是最高像素,至於後來的KAF-22000CE已經是2年多後了,那時超意在破產的邊緣了。,而且用這塊CCD的Sinarback54在市場上發售的時候又是哪一年了?

第二年初發布,也就是2001年——Sinar 44也是2001年,說了同樣是1600W。中國攝影上就登了個全文字的軟文,你到拿個EB067 iii的實物照片出來讓我開開眼啊?既然拚命給超意搖旗吶喊,從老闆那裡拿點乾貨圖片應該不難吧?
怕是拿不出實物吧,親。

XX強身!
XX強國啊!
(免得被和諧,你們懂的)

-----------------------------

2016年6月24日更新。

我不知道某人在表述上的種種歧義和誤導,到底是單純的出於知識的匱乏,還是有意為之,我著實不太清楚。但我們就事論事吧,看 @高相森 你的回答和你父親的痛心疾首讓我想起高氏父子的相機收藏博物館,不知道有沒有關係(這一句話並無任何惡意)
不過我有幾句話,怕是不好聽你也得聽著:

在1999年的時候世界上沒有任何廠家能製造出全畫幅感測器的時候我們就已經製造出千萬級別像素的中畫幅感測器了,是杭州超意攝影技術有限公司的,超意EB-67,直接在市場上發售,售價10W左右,十分具有性價比,其他國家的數碼後背都在50W左右還沒有這個先進,現在二手3000左右。

1、不好意思, 菲利普(Philips)的FTF3020 當時的實際成像面積已經達到36x24mm了,而且是1998年,已用於Leaf Volare和Dicomed LittleBigShot等數碼後背(下圖為裝在Leaf Volare上的該款CCD)。沒有【任何】廠家是什麼意思?

2、Leaf的 Volare當時標價約25,000美元
,按照2000年的外匯牌價也僅合21萬人民幣(1:8.27)左右。同檔次數字後背價格大體也在附近。【50萬人民幣】你從哪看到的?

(以上來源於《The Photographer》1998年10月號,作者John Henshall)

一般數碼相機的一大缺點是拍攝速度很慢 , 拍攝一幅需數秒甚至數十秒以後才可進行第二幅的拍攝 ( 其它幾款專業數碼相機如柯達 DCS465 是 8s , 祿萊DCP104是 10s ,輕便飛思也是數秒), 而 EB67II 數碼機背由於配置有高達數百兆的緩衝內存 ,即使在最大解析度模式下 ,也可達到極快的連拍速度 , 當按下相機快門後 , 以 0. 3s 時間 , EB67 機背就將拍攝的圖像輸入到電腦 , 立馬顯示在電腦屏幕上

1、1998年麗圖(Leaf) 的Cantare已經實現了每 1.3秒拍攝一張和 即時傳輸電腦屏幕
2、你在這裡混淆了一個概念,0.3s是傳輸到電腦上的時間,並不是說這個EB67ii能每0.3秒拍攝一張,請你以後表述清楚。

之後超意又再度發力研製了EB67III一舉登上巔峰,EB67III型號這時的技術指標在今天來看都不為過時,1/8000~64s的曝光速度,1600W像素世界上任何廠家都望塵莫及的高像素,

1、這就純屬扯淡。2001年Sinar已經推出了Sinarback 44,同樣的1600萬像素,藉助microscanning技術在四次拍攝下甚至能實現6400萬像素。誰望誰的塵?怎麼又是【任何】廠家?
2、順帶一提,次年Sinar就使用柯達KAF-22000CE
CCD 的數碼後背在38.8 x 50.0
mm 的面積上實現了4080 x 5440解析度,即2200萬像素,已經完爆。巔峰?土丘吧…

-------------------------------
然後是我的一個懷疑,僅供大家參考

EB67ii使用的是「一種方形CCD晶元,有效面積31mm×31mm,解析度為3410×3410線,單位像素的CCD尺寸為9μm×9μm」(《中國攝影》2000年 第8期 | 戈一鳴 )。
為什麼ii代突然設計成方形了呢?然後III代又改回長方形……?
我個人懷疑搞不好是把Fairchild的442A(30.72 x
30.72mm )或者什麼別的型號拿來強行插值
成3410x3410。為啥是仙童,只是因為這個廠喜歡出方形的sensor而已。
這只是我的懷疑,沒啥實據。不相信也不必較真。

順帶一提,我國當年真的有生產這麼大面積ccd的能力么,在1999年的時候?


我們不怕比人差,趕上去就是了
怕的就是為了顏面,想盡辦法也要強行裝逼。


--------------------------------------------------
---------------以下原始答案---------------
--------------------------------------------------

能先問是不是,然後再問為什麼嘛?
"然而單反相機的研製國家只有日本與德國。"什麼蠢話…

中國的,除了海鷗,還有鳳凰:

美國的,這個認識嗎?

(kodak官網)
而且如果不限於數碼單反,而是「單反」。
那日本和德國以外的單反還是有一點的…

瑞士的:

(來源見水印)

俄國的:

(來源見水印)

如果算上合作的,瑞士Phase,以色列Leaf也能算上。
至於中畫幅、大畫幅領域…懶得展開了。

-----------------------分割線-----------------------

說白了,你這問題不好回答。
美國和歐洲國家不做數碼相機有其特有的理由…並不是沒有做,也不是做不出。比如袋鼠國能做BMCC,美國有RED,這些技術如果拿來做消費數碼相機,妥妥的。日德以外的鏡頭廠還有個英國Cooke活的頗為滋潤,美國也有一些精工廠家能獨立製造品質極高的民用鏡頭,以及工業鏡頭。

中國倒真的是做不出…愛國者等一干商家在數碼小卡片的時代榨乾了群眾的最後一點愛國熱情,然後就啥也不剩咯。軍工方面不太清楚。


-------------------------------------


更新個圖:

並非沒有研製,曝兩張圖吧,還是有點信息量的:

我們會努力,爭取早日讓unica與大家見面,這是一台可以終生使用的相機。


作為父輩傳承從小就搞攝影的我,以及後來有段研究國產光學可以說說。
收藏的相機也很多了花在器材上收藏相機上的錢也不少了,甚至國產中及其稀少的紅旗20也摸過拍過幾次。

先說一點說國產數碼化以及做不出cmos,或是cmos技術落後的可以閉嘴了,早在17年前我們就已經領先全世界了
在1999年的時候世界上沒有任何廠家能製造出全畫幅感測器的時候我們就已經製造出千萬級別像素的中畫幅感測器了,是杭州超意攝影技術有限公司的,超意EB-67,直接在市場上發售,售價10W左右,十分具有性價比,其他國家的數碼後背都在50W左右還沒有這個先進,現在二手3000左右。

成像面積在36×48 mm,CCD有效面積為37mm ×28mm,儘管只比135全畫幅大了一點點,要知道這可是99年啊,當時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家廠家能製造出如此規格的CCD,當時數碼相機的CCD只有可憐的黃豆大小,就算是伊士曼柯達,和飛思,以及以色列的賽天使都望塵莫及,而且感光度,快門速度,42位真彩色,遠遠不是日本能夠仰望的,要知道當時佳能尼康還在為幾百萬像素的APS規格CCD頭疼不已,更不用說千萬像素級別的中畫幅或是135全畫幅了。

直到一年後康泰時的那塊飛利浦坑爹CCD才達到全畫幅的629萬像素,而且有著致命的缺陷,直接把康泰時搞倒閉,把賓得辛辛苦苦做出來的全畫幅一體旗艦直接搞死搞的賓得元氣大傷,一直不出全畫幅。佳能也是在整整三年後才推出第一款成熟的千萬級像素全畫幅1DS。

當時這個產品一發售的時候,簡直在國內外攝影界就是一顆炸雷,因為他們不相信一個落後貧窮的國家,一個發展中國家,一個剛剛在幾年前才解決溫飽的國家,能製造出這樣世界頂尖的東西。
當時卡爾蔡司的總裁霍夫曼以及佳能的總裁以及尼康中國地區技術顧問親自去杭州展會上試了這款數碼後背,並想花重金購買CCD技術,當時超意一口回絕,因為這是中國數碼領域第一次傲然立於世界之林,把所有製造CDD尖端技術引以為傲的發達國家打得體無完膚。當時國內外各大影像雜誌雜誌周刊幾乎對這款產品都有報道,各大商業攝影機構,影樓,一時間各大訂單紛紛而至,還出口國外很多台。

而後超意公司沒有滿足已取得的成績數個月後又研製出後續產品EB67II型號(600w像素的普通款 1160的標準版),相比從前更加專業31*31的CCD,1160萬像素是目前世界上面陣型數字機背中像素水平較高的數字機背之一,遠超柯達DCS 465 、輕便飛思等的600萬像素。可高速連拍 。一般數碼相機的一大缺點是拍攝速度很慢 , 拍攝一幅需數秒甚至數十秒以後才可進行第二幅的拍攝 ( 其它幾款專業數碼相機如柯達 DCS465 是 8s , 祿萊DCP104是 10s ,輕便飛思也是數秒), 而 EB67II 數碼機背由於配置有高達數百兆的緩衝內存 ,即使在最大解析度模式下 ,也可達到極快的連拍速度 , 當按下相機快門後 , 以 0. 3s 時間 , EB67 機背就將拍攝的圖像輸入到電腦 , 立馬顯示在電腦屏幕上 ,一次可連續拍攝 36 張 , 存檔後可繼續拍攝 。 拍完後馬上就可對拍攝的畫面進行觀察比較 , 不滿意可刪掉重拍 。

之後超意又再度發力研製了EB67III一舉登上巔峰,EB67III型號這時的技術指標在今天來看都不為過時,1/8000~64s的曝光速度,1600W像素世界上任何廠家都望塵莫及的高像素,以及最低40的感光度。未壓縮70M , 36 位真彩色。還能在大畫幅上自動拼接合成4000W像素的圖像。
以上將日美以及歐洲遠遠地甩在了身後。
之後超意又推出了賓得67數碼化的改裝後背。
但是最後這家公司,因為資金問題終究消失,被日本逐漸趕上超越。

說完了國產的輝煌再說說國產的黑暗。

國產相機在數碼化不是那麼全面的時代還是有一番天地,但是後來逐漸連光圈都電磁化的時代,就已經嚴重的落伍,後來變賣國有資產有事雪上加霜,國產單反的一大攔路虎就是AF系統,在70年代日本相機就已經全面AF化,在80年代佳能研製出超聲波,而中國連機身和鏡頭最原始的機械馬達都沒法做好,90年代的時候嘗試過一批受限於技術和加工精度,經常出現拉風箱跑焦,不好使,齒輪磨損快的問題,一度沒有攻破這個難題,而這時候日本絕大多數已經是更上一層樓的推力大,安靜,快速,準確的超聲波馬達了,機械馬達早已淘汰。 直到今天國內一些光學廠才勉強能製造出最古老的一代機械馬達,例如永諾。而另外就是微型馬達微動馬達的問題,機身的全自動化非常依靠這個東西,國產單反很多還停留在手動上弦這種原始上,而日本因為精加工的發達,能把馬達做到非常小又非常精準,力矩大,所以能安裝到本來就很緊湊的機身上一個按動快門的電信號,就能控制前後快門帘和反光板的準確快速運動,配合伺服模塊就能協調各個動作例如光圈桿的耦合,對焦的分離和鎖定,這也是國產沒法做到的精加工在今天也非常糟糕,很粗糙,個頭還很大。
記得許多年前海鷗出了一款限定版的雙反要4000多當時父親買了,結果對焦和拍出來的不準後來發現是反光板角度問題,去換了個新的結果還是這毛病,氣不過,就這還是限定版呢?最基本的質量問題都成這樣了,沒有質檢嗎?才最後怎麼著?自己用膠重新粘的反光板。要知道那個時代4000多
能賣非常好的進口機器了。最後父親說了一句「哎,沒辦法,支持一下吧,再怎麼說也是國產的呢」。或許當時父親的口氣是無奈。 但我覺得是我一生中聽到過最諷刺的話。
另外賓得佳能理光之類的都和中國合資過出過傻瓜相機,以及單反和鏡頭均有在中國的生產線,當年那麼好的時機沒有把握住,偷師學藝都來不及呢,明明技術都供上來了,都懶得拿只想著那點蠅頭小利,甚至不惜出賣國有資產。去看看現在鳳凰海鷗官網首頁上都是什麼吧,就明白為什麼做不好相機了,今天那個領導來考察,明天又是什麼廠內乒乓球比賽的,趁早都黃了吧,唯一能拿的出手的顯微鏡也別做了,技術也開始被同類日本產品拉開距離了。
當年父親的國產相機的熱愛到無奈與絕望,曾經學過無數封信給鳳凰之類的,提出技術意見,改進,甚至是自製的圖紙和各種光學專利,為的就是國產能有一片天,但都石沉大海,沓無音信,估計是連拆都沒拆開看吧。 最後國內一盤散沙被日本逐個擊破是必然的。 當鳳凰宣布停止生產相機產品的那天,父親的臉上只有憤怒,那天他喝了很多酒,說不出話來。
另外光學這東西都說是要積累,其實並不完全正確,很多光學大廠也是有幾年就突飛猛進成為世界一流廠商的,因為鏡頭結構就是那麼幾個雙高斯,天塞,柯克,只不過早期技術限制沒法製造的更精密,現在都能10組以上20片以上的鏡片來用來矯正色差,色散,衍射,畸變等一系列問題,但核心結構沒有變還是那幾樣,所以只要用心設計,不說用好鏡片,即使是稍微差一點的鏡片也可以做到很好的素質。
至於測光影像處理電子晶元這塊對於國內卻不是大問題。
最後上圖片曾經我們國產的驕傲 超意EB67

@砸場子
今天我再說一下你說的飛利浦FTF3020-C這個型號有三款 A型和以色列賽天使合作的B款預設測試型號C型號也就是應用到康泰時N Digital那塊,後來為什麼利圖和瑪米亞合併有時間再講,這個型號是在98年定型的,還沒有成熟的產品發售,直到兩年後才應用到康泰時身上629萬像素,結果也知道了,這個最大的缺陷就是當時光刻技術沒法製造如此完整的CCD是兩塊拼接製造,就是把一個試驗品放到市場,有這種結果也不奇怪,而且把一個全畫幅感測器放在中畫幅數碼後背上是個什麼意思呢?連個擴大取景都不做嗎?,另外的確有中畫幅後背也就是柯達光刻機KI L-14403 線陣 CCD生產的輕便飛思數碼後背價格的確是50W上下而且像素達不到EB67怎麼大,而超意是直接在99年就已經推出成熟的產品,直接發售,那之前的研究有多少年呢?。
另外再說一點EB67II能連續以0.3秒拍攝36張,哪怕是最大解析度,如果你用過那個時代的數碼後背就知道怎麼回事,那個時代數碼後背是沒有屏幕和內存卡的,都是用同步線傳到電腦上,因為EB67II在機身里做了一個近1G的存儲空間手即使是最大解析度也可以連續拍攝36張,然後在電腦上存檔,繼續拍攝,別說瑪米亞就是柯達當年的寄存技術也很難達到,當年快閃記憶體技術很惱人。
另外Sinar的後背也是由柯達的KIL-14403 線陣 CCD和PCI-8335B數據採集模塊提供的,可以說是套殼的柯達,而且還沒有變,至於合成技術1600像素*4為啥仙娜用6400w 而超意是4000W明白的都明白不用說了吧,去看看仙娜這款後背合成後合成的地方會發生什麼吧,失真偏移甚至有時候在4x5機身上會出現暗角,超意直接捨棄那些過界像素採用真實合成,誰優誰劣,不用說了吧?
另外再說說為什麼2型會改成31*31因為但是都是接在6*6 6*7這一類機器上,當年數碼後背在中國主要的用戶是mamiya,當時中國影樓商業攝影用瑪米亞645 66後背和RB67的相當多也是影樓經典畫幅,設計方形感測器,是為了照顧當時各大中畫幅品牌擴大市場,不光是仙童利圖,賽天使,甚至是柯達,東芝都干過,而且仙童的442A也是柯達技術,同樣為14403-b型的擴展品成像像素在5μm,而超意是在9μm的技術,唯獨這點相對落後,說用仙童的抱歉還真不一樣,也導致文件體積過大。
另外你真的認為一家以盈利為目的的私企,能做那種高價買來人家的CCD然後在賠本以10W元的價格出售? 要知道就算是沒有進口稅柯達的ccd+模塊也是要13W左右的而且不提供光刻技術,另外再說一點,你想進口也進口不了,大型成品CCD也是,光刻技術CCD技術一直是技術封鎖,巴黎協約上面清清楚楚寫著,整個歐美以及日韓,光刻技術禁運。
超意在2000年8月完成技術論證9月完成質檢12月送審核第二年初就發布1600W像素當時查閱文獻的確是最高像素,至於後來的KAF-22000CE已經是2年多後了,那時超意在破產的邊緣了。,而且用這塊CCD的Sinarback54在市場上發售的時候又是哪一年了?

怕的就是為了顏面,想盡辦法也要想盡辦法貶低自己國家。
這句話原封不動的還給你

==================================分割 2016.06.26 今日修改

今天告訴大家一個特大喜訊,剛才在網上查了下超意的創始人梁恩光,才知道後續是怎麼回事,原來後續超意的確是倒閉了,隨著產品技術不斷完善,數碼機背開始進入市場銷售,因這項技術太前沿、太專業,產品需要整個系統的配合,並要求技術人員不但有專業的技術,還要有銷售經驗,有挑戰也有機遇。曾經有遠見的投資者願意出資金,和他們合作投資這項技術一起做中國市場,當時梁恩光覺得自己沒有經驗也缺乏整體規劃,因而失去好幾次發展的機會。整個2002年,可以說公司都是在困境中求生存。

其實02年的時候已經做出了2200萬像素的49.0mm×36.9mm的CCD是「賓得」120型645NⅡ自動聚焦相機的嵌入式數字機背,僅僅比柯達小一點點,因為接下來的事件沒有受到關注而導致幾乎沒有訂單。我也疏忽沒有觀察到。

期間隱約聽過和國家有合作,後來也的確驗證了這一點,與中科院合作承擔了國家860項目「航空CCD數字高清晰相機」的研製工作。
給以超意最後一擊的是03年那場非典大爆發。客戶要貨,但銷售和技術人員沒辦法出去(產品需上門安裝調試)。痛苦、焦急、無奈。苦苦等到非典結束,數百萬貸款已經所剩無幾,而國外的新產品,更簡捷方便的單反數碼相機也進入了中國市場,給他們的產品帶來了極大的衝擊力(主要是日本的不可換機背一體化相機,也是今天中國市場的主流)。

(中間呢插一下,說下為什麼當時要做中畫幅,因為了解膠片時代的攝影大概會知道,那個時代不像是現在市場絕大多數被全畫幅佔據,那個時候也沒有全畫幅的說法,全畫幅是數碼時代針對數碼APS格式 C半畫幅 H滿畫幅提出來的,那個時代影樓,以及商業攝影還是中畫幅的天下,影樓絕大多數都選用性價比高的瑪米亞系列 645 66 67這種經典畫幅是膠片時代的王者,無數好照片出自中畫幅之手,例如經典的XXP藍天白雲就是瑪米亞67拍攝,那個時候135畫幅都是做一些簡單拍攝可以說是攝影愛好者,刑偵,業餘人士或是影樓小幅照片等等使用,那個時代百花齊放遠不像今天135畫幅統治天下,這種概念深入人心,甚至很多人以為全畫幅是最大的,那個時代用中畫幅之後還能用電分機或是掃描儀掃描到電腦上成為電子格式做點後期,那時候PS還沒有圖層功能,做出來的後期就像是老闆西遊記里的特效,不過當時也是聽牛B的了,這是135無論如何都很難做到的,解析度不忍直視,這也是為什麼中國對135不怎麼感興趣(不光是中國,只不過當時沒法做大數碼化CCD,如果後續日本相機沒有處於領先位置那麼APS-C+135畫幅模式可能也不會怎麼好的推廣),這也就是為什麼超意要弄中畫幅市場,本想大賺一筆,從當時的角度也的確是從長期來看120交卷錢,就算廢片率很低也要消耗大量的交卷和沖洗掃描錢,但是當年中國還是很窮的,在96年朱才徹底解決溫飽線問題,也就是不出現因為飢餓死人的情況,10萬的售價對於當時一些影樓來說還是太貴,只有一些有遠見的企業購買了,國外的一些用戶比較多,總體訂單還算可以,但不是很火,知名度也低。)

後來05年為了籌更多的資金梁恩光賣掉了杭州市中心的房子,然而,不論有多困難,梁恩光都保持著一顆良好的心態。進入07年,他租一個大點的辦公樓,也得到了杭州市科委的一筆資金。
具體可以看這篇文章2012年03月15日

也就是這時候創立新的杭州榮耀科技公司把原本的超意公司變成子公司後來又合併,這是他們的官網首頁 - 杭州榮耀科技官網,可以看到域名還是以超意命名的可見對超意的感情之深。

這家新公司主要是做監控攝像頭,醫療,工業光學等。後續又做空氣凈化,水源過濾設備。
總算是賺了錢,還有許多的訂單接進來,研發部的技術開發人員也開始了工作的熱情。

公司的新產品高清治安卡口網路相機也相繼的投放市場測試,獲得相關智能交通公司的好評,並在08年夏天通過國家照相機械研究所論證,各項技術指標符合國家標準。
而數碼後背產品也保留了,原本的super imageEB系列還能購買
並且出售CCD提供CCD模組OEM、ODM技術

而且相繼與國外大公司都有合作飛利浦,索尼,柯達等。

後續擁有了製造8800像素感光原件,中科院的測繪研究所準備定製首台8800W像素的航拍相機,神舟四號有效載荷總指揮姜景山院士同公司總裁梁恩光先生商討神舟和探月使用我司相機。

還有這家公司在超意的90年代組成成員就是博士、碩士(MBA)要知道在90年代這可是只有國家研究部門才有的配置。
這是這家公司的企業文化,在制度上就非常超前鼓勵創新,還有他們的招聘。

另外如果有需要這家公司的產品監控探頭之類的,支持一下吧,
就算是為了當年的那些讓國產站在世界之巔的英雄們。
讓人猶記得那個只要是有夢無論阻擋我們的人多麼強大都沒有關係的時代。
讓我們懷念那個只有10萬的註冊資金只有10人左右的公司是如何對抗賽天使,柯達,飛利浦這樣的想都不敢想的巨人時仍毫無懼色,技壓群雄。
我們打心眼裡,就不想我們在任何一個方面落後於這個世界上的任何一個民族!
我覺得在今天這個創新成為主流話題的社會裡,這樣的公司,這樣的人物,這樣的創新真的不該被埋沒。 而是應該被宣揚,和資金上的大力支持。
在當今這個鼓勵創新的時代里我覺得是否各個企業應該向超意學一學,少談些情懷,多拿出些成果。少抄些別人,多研發自主。

===============分割線 2016.7.26
今天在最後說一點題外話,很多人認為為什麼不和日本合作,狹隘之類的,作為經歷了一些那段歷史的人,我要將我的思考陳述如下,得出我的結論。
我們比任何民族都渴望合作,但是我們美好的願望並沒有得到實現,眾所周知日本ODA援助甚至有人天真的認為日本多年對華援助已經超過戰爭賠款,對此我不得感到有些人無論是政治上還是商業行為上都太過幼稚,沒有任何國家會無償援助都是有目的的,尤其是日本這種典型成熟的商業至上的資本主義國家。
這種所謂的ODA的代價就是你沒法接觸任何核心技術,所有核心元件的生產線全是在日本本土進行的,你只是負責組裝,說句不好聽的就是廉價勞動力,尤其是改革開放初期,簡直就像是不要錢的機器一樣,無數的血汗工廠不亞於二戰時期強征勞工場景,如果不信的話可以去十堰市東風日產的生產線上去看看就是發動機和變速箱都是從日本本土進口核心技術根本不讓你碰一下,所有日系車都是如此,那些在華日企在中國賺的缽滿盆滿的時候,員工沒有任何的福利,而且還把產品傾銷到中國賺取高額的差價,而且作為ODA條件甚至要在各大電視頻道黃金時間播放日本的廣告。

再說一點更加觸目驚心的,就是老是有人說我們又抄襲日本什麼什麼,而對那些日本竊取的東西視而不見,軟刀子殺人不見血 日本八十年代盜竊中國整體化工業自動項目,日本八十年代盜竊中國大型焊接系統,日本盜竊大化所燃料電池納米技術,日本盜竊二氧化碳納米高效催化合成塑料技術

,日本盜取中國碳納米管製造技術,還有著名的科技欺詐長城1代大型計算機技術、景泰藍、宣紙、VCD專利技術等等等等數不勝數!而他們甚至倒打一耙,中國無償出賣了自己最先進的科技還把自己罵的一無是處,甚至還有中國人以為是他們發明的技術,甚至辱罵自己的國家。

可能有人會說這些能說明什麼呢? 我要說話語就是一切,這種對語言和事實的攻擊是顛倒黑白混淆視聽的工具,文字可以想任何一件武器一樣具有毀滅性,黑即是白,抄襲即是創造,欺壓即是正義。在某種程度上這種對事實精準的抹除描述的文字比赤裸裸的抄襲更具有毀滅性。至少在真正的抄襲中是非是清楚的,利害也是清楚的。


我們曾天真的無條件友好的抱著學習目的睦鄰友好的目的出讓了一些技術,甚至連絕密配方都告訴人家,結果換來的只人家的抄襲出來的產品和嘲笑。

曾經我們想賣一些領先的專利給他們沒有要求任何高額的價格,結果他們給出的價格就像是打發叫飯花子一樣,以為我們就是一個野蠻落後的國家,給出連發展中國家都不能接受的價格。

曾經我們也謙虛的躬身屈膝懇請向他們學習技術,卻被他們當做乞丐一樣一腳踢開。

國人須自強!國人當自強!國人必自強!


最後的最後引用徐悲鴻的一句話作為結束

人不可有傲氣,但不可無傲骨!!!


研發成本巨大,短期效益沒有。 現在在賣相機的廠也是老廠了技術積累還是有不少的。

比起研發cmos 做鏡頭成本更大。 比如 70-200 F2.8 據說研發用了20年。

國內的鳳凰和海鷗呢也是做出相機了,可是當時相機貴啊 沒人買得起,都是國家一直再投錢 ,後來國家不投錢也就沒戲了... 如果中國早市場化幾年,鳳凰和海鷗說不定現在也能做出不錯的數碼相機。


現在的單反相機,裡面的電子構造不僅複雜,而且精細,但這些我們中國都能造。那為啥中國不造呢?

主要是市場已經飽和,新參與者面對極大的市場門檻,短期投入大,風險大。所以大部分企業家都沒興趣做單反。

中國搞數碼單反整機失敗的原因:研發策略失誤和外國成熟品牌的市場壟斷。

當年國產品牌之所以落後,和佳能、尼康相反,他們選了膠片機這個死胡同!

企業不可能在這方面投入

單反屬於高度商業化的東西,有專利門檻和技術壁壘,我們的企業投入大量資金和人力,短期內生產出來的相機相比佳能尼康,不佔任何技術優勢,無法撼動其行業領先,那這樣投入肯定沒有企業願意干!

中國的技術多牛?

在單反上,美國同樣也不如日本,那這就說明美國科技不如日本了么?

光學照相系統,高大上的只有民用單反嗎?隨便舉幾個例子:

1、偵察機用的大離軸角的寬幅相機

2、對地光學觀察衛星用的高解析度相機

3、洲際導彈用的星光導航系統

4、對外空觀察的可見光譜系的望遠鏡相機

這四樣東西,地球上能製造其中一樣或幾樣的國家一個巴掌數的出來,中國都能製造,日本能造幾樣?只能造配件!!!

妄自菲薄的人都是些無知的人

軍用光學偵察衛星上的鏡頭和感光晶元才是真正的高科技。那鏡頭,都帶放射性輻射的,高端吧!而消費級的數碼相機不是造不了,而是造了沒法賣,成本、專利壁壘都讓造這東西無利可圖。


與技術力雖然有關,但絕不是做不出來。

這種成熟的、完備的產業,成本才是決定規模的必要因素。

比如:手機攝像頭被索尼壟斷,你覺得那個東西和單反比起來孰高孰低?為啥那麼多光學廠商眼睜睜看著在單反相機領域並不牛逼的索尼一家包攬?
簡單得很,同樣的東西,索尼一塊五倆,你三塊錢一個;同樣的價錢,索尼比你的好。不砸無數的成本,你根本競爭不過;砸了成本你贏了,發現這行業的利潤就能養活一家……你傻的才會去入行。

唯有利潤足夠大,才能驅動一個產業級的投入。

華為和小米為什麼一直往前努力?因為智能手機的水深不見底呀,就算三星蘋果再牛逼再圈得住粉,剩下的蛋糕也夠吃好飽。更何況產業規模上來了之後,動真格的爭起來也不怯場了,然後三星還造了炸彈炸自己,華為都笑場了華為:三星Note爆炸跟我沒關係 絕不落井下石

依執政黨的思路,工業品一定是要能夠造,好不好再說,但是總歸手裡有糧心裡不慌的路數。只是放到市場上競爭還是不夠看,不如揚長避短,從長計議。一句話:走著瞧!


好久沒弄老相機了,幾年前弄了一大堆膠片機其中就有一大部分是國產貨,畢竟便宜嘛而且還有點歷史意義。因為弄這些老東西,所以也不可避免地接觸到一些當年的歷史,沒有過多考證,憑記憶說一下,不對的地方請狠狠反對。

首先可以明確中國是造過單反的,而且還是造過很多很多很多單反。那是計劃經濟時代,國家出面牽頭搞的市場嘛,全國各地都有五花八門的光學廠,甚至文具廠都做光學產品真是想做就能做。主力的廠家自然是我們熟悉的兩隻鳥,鳳凰和海鷗,也只有這兩家現在還算「活著」。不過這兩家的產品都是135幅面為主的,中畫幅方面有一款長城單反,樣子像個方盒子很有趣,也很便宜。不過我沒買,嫌有點丑……(窮,連便宜貨也買不到才是真相)。

國產的照相機產業整體式微是在80年代開始的,儘管此時通過合資的形式引進了很多進口傻瓜機生產線,但要知道外國都做AF單反了,國內卻連機械單反都沒有自己研製的能力。照理說膠片單反真是很簡單的,全都是手動,自動化部件非常非常少。最自動化的也不過是海鷗的DF3XX系列,可以做到光圈優先快門自動,而這個成果其實是美能達的,和海鷗沒有幾毛錢關係。一台機械膠片單反核心就是快門組件,以及聯動的反光板活動機構了。這裡的技術更像鐘錶,因為原理其實就是計時開合嘛。這一塊國產在結構上仿造國外產品做了幾十年,最後顆粒無收。傾一國之力研製成果的紅旗旁軸,快門性能也比作為參考的萊卡缺了那麼一點點。所以那些不是舉國之力來支持的項目水平是什麼鬼樣自然可以想像。

如果說設計能力欠缺還能通過仿造來彌補,那麼生產能力與技術的欠缺就是補都補不回來了。我舉個栗子,鳳凰在2007還是08年推出的最後一款單反,我買了。快門組件是進口的,機殼算是自研自製吧,夾縫可以插兩張銀行卡……至於早期的機有什麼毛病,用過的應該都了解吧。相對而言我覺得鳳凰的機子要比海鷗好,鳳凰我收過戰鬥成色板,功能還是沒大問題的。海鷗的我收了庫存全新的DF1結果一上手就卡死了……

不過兩鳥也不是沒動過腦筋,它們都分別推出過「震驚世界」級別的款式,咳咳,餡還是那個味道,不過皮子部分是找了世界級設計師設計。我收了一台海鷗DF5000,被快遞摔過還粘過所以導致退貨,我看便宜接的盤。同樣是這款機,在廣州文化公園電子城還在的時候,還能買到庫存全新的,也就是1000多一台。可謂史上最慘的限量珍藏版,不過現在價格應該上去了,文化公園電子城已不在,網上也沒人翻倉庫了吧。這款機,外型是足夠漂亮的,不過用起來就是DF300,沒有任何區別……或許用美能達的X300感覺會更爽快點。

至於數碼時代,這就更遙遠了。製造一台相機所需要的供應鏈是很長的,技術也要求精密。純機械膠片時代都沒追過來,數碼時代要想一下子追肯定是不現實的。不過現在流行模塊化,數字技術作為全新領域也給了充足的重新開始空間。所以接下來,國內要出應該是不成問題。但出來以後成本如何,好不好用,市場能否接受,這就是另外的話題咯。

說了這麼多鬼話,我還是要表示我其實很愛中國造的相機。再爛也愛,畢竟是真切存在過的一段歷史,這是我生命中的一部分,不可缺。


題主這描述。。。海鷗、哈蘇和柯達已哭瞎


一、這些技術,國家戰略層面掌握的早就比那些民用的不知高到哪裡去了,再扶植民用層面去研發基本沒有意義。美國六七十年代就能拍高清衛星圖,九十年代就能實現衛星監視。國內上世紀末光學技術也算世界一流,後來放棄了民用層面的競爭。
二、市場太小,自己研發遠遠不如買日德的東西划算。

最後說一下目前排行第一的「單反」,你那玩意兒放在手機市場,就叫「山寨機」。現在國內供給側改革,改革掉的就是你們這些拼裝的東西。

前段時間看了個大國崛起的紀錄片,浙江有個櫥櫃廠,全世界佔了多少多少份額,你能數得出的大牌都是他們做的,一年銷售幾百億……末了還興奮的補充一句:這廠每年要花100億去德國升級和維護設備。

我覺得這種企業還是算了吧,你辛辛苦苦賺一年的錢,9個月的利潤都得交給德國佬,還留著幹什麼。。。現在排第一的答案。。。你們這個項目最好的結果也就是這樣了,沒必要繼續。


吃力不討好,不如做手機


幹掉mp3的,不是mp3而是手機;
幹掉數碼相機的,不是數碼相機而是手機;
幹掉單反的,多半是會飛的單反。
以傳統巨頭忽略的藍海市場為切入點,才是取代他們的最佳姿勢。
看著別人做得好賺錢,就想原樣山寨一個,哪那麼容易成功。


中國造過單反啊,海鷗,鳳凰都是啊!只是數碼時代沒有跟上腳步罷了。再說了光學這東西投入高,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這些積累中國民間企業很少有的。而且受眾很少,就好比汽車,中國企業投入了大量的資源回報卻很少。單反更是,因為單反不是剛需,畢竟玩單反的要麼是專業的用來當生產工具的,要麼是愛好攝影的人且有經濟基礎去購買。所以說需求量小,且被瓜分的差不多的相機市場,加上投入過大等原因,如果是你你會選擇去燒錢研發單反相機嗎?和相機比汽車的需求大很多了吧,可是你看國產車廠商依舊拼不過國外的汽車廠商,這就是我認為我國不在單反相機上投入大量精力的原因吧。畢竟相機我用日本的德國的,但是導彈火箭等關係到國家實力的核心技術再使用國外的,那可就真是我家大門常打開了!


小米:我要重新定義單反,我要重新發明單反


海鷗DF5000膠片單反照相機

~~~~~~~~~~~~~~~~~~~~~~~~~~~~~~~~~~~~~~~~~~~~~~~~~~~~~~~~~~
現在果然是放暑假時間到了,柯達、基輔、哈蘇、三星這些照相機公司都是外星來客么?


http://m.nphoto.net/news/view/a6939b8fd5c4cc1b.shtml


我來回答下.
1,大部分民用數碼相機的技術專利都掌握在日本和美國手上.
不要問我為什麼.我也不知道為什麼.
2,研發能力是具備的,但由於理由1,要支付的成本太高不划算,所以不幹.


1、樓主的提問有些偏頗,並不是只有日本德國才能製造單反。

2、日本德國的光學很強,可美國是極強的,中國也不弱。

3、雖然單反在民用里很是厲害,但畢竟不是屌炸了的必須上升到國家層面的技術。例如那種chua的一下從你腦袋上飛了過去一遍就把你家看個底朝天的相機,是不是更厲害一點?

4、所以不要拿國家說事啦。你看勞斯萊斯這麼厲害的車,逗讓敗家的大腐國給賣了呢。【咦?他們留下了一個叫羅羅的東西,是火腿腸么?( ? ? )


什麼都能造了,然後呢?
又可以閉關鎖國了是么?


因為不賺錢啊,即使是做得最好的幾個如佳能,索尼也是小虧當賺,相機行業整體又在萎縮。


這個問題就像中國為什麼造不出圓珠筆筆尖座,造不出民用發動機一樣,其實問題不是造不造得出,而是需不需要去造。我就不明白憑什麼中國就一定要什麼都會造?我們都會造了要其他國家幹什麼?


推薦閱讀:

單反應當怎樣入門?
單反的清晰度是什麼決定的?清晰度分多少級?
室友想借我的單反,略糾結,借還是不借?怎麼能不傷和氣地拒絕?
怎麼才能用低端單反相機拍攝出人眼看到雲的效果?
新手想入手一個適合天文攝影的單反有什麼推薦?

TAG:單反相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