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部分自卑的人同時會自戀?


1、上面的一個回答很好,自卑和自戀統一於一身,其實都是一種對真實扭曲和誇大。

對優點的扭曲和誇大,就是自戀。——覺得自己特別特別好。(甚至沒缺點)

對缺點的扭曲和誇大,就是自卑。——覺得自己特別特別差。(甚至沒優點)

扭曲和誇大是相同的模式,自卑和自戀不過是一枚硬幣的兩面。

問題在於,為什麼會有這種扭曲和誇大?

--------------------------------------------------------------

2、是恐懼。

恐懼什麼?恐懼自己的不存在,恐懼自己的無意義。

那年十八 母校舞會 站著如嘍羅

那時候 我含淚發誓各位 必須看到我

在世間 平凡又普通的路太多

屋村你住哪一座

情愛中 工作中 受過的忽視太多

自尊已飽經跌墮 重視能治肚餓

末曾獲得過便知我為何 大動作很多


你當我是浮誇吧

誇張只因我很怕

似木頭似石頭的話得到注意嗎?

其實怕被忘記至放大來演吧

去聽一遍《浮誇》,那份自戀又自卑的感受,淋漓盡致,血淋淋,赤裸裸。

-----------------------------------------------------------------

3、為什麼恐懼無意義(無價值、不存在)會導致扭曲和誇大?

因為認為只要有缺點就是無意義,無價值的。而真相是:缺點和錯誤一定存在。

所以,為了避免這種糟糕的感覺,就要否定缺點,誇大優點——否定真相,扭曲開始。

扭曲是為了逃避,換得虛幻的存在感和價值感。

一開始是對優點扭曲和誇大:我沒有缺點,我很優秀——我有價值,我有意義,我存在。

然後是不期而遇的副產品——對缺點扭曲和誇大:我全是缺點,我一無是處——我沒有價值,我沒有意義,我不應該存在。

不是真實的,就不會穩固。
被誇大的優點和不存在的完美,最終在外界的境遇和自己的潛意識中被質疑,而且因為如此,明明不算大的缺點也被放大。

對比。

一會兒覺得自己完美,一會兒覺得自己一無是處,扭曲,分裂。
事情順利就覺得自己完美,事情不順利就覺得自己一無是處。

可怕的不是一個念頭,而是一個念頭擴張成為一個模式。

扭曲和誇大成了一種模式,看待世界的模式。

-------------------------------------------------------------

4、這種模式是如何形成的?

源自本身的敏感性格,以及外界的錯誤引導。

敏感性格導致容易被外界影響,外界的錯誤引導是這樣的。

1、做對的事情,你才有價值,有意義;

2、做錯的事情,你就無價值,無意義;

3、缺點和錯誤是不被允許的;

我們的父母,我們的學校,我們的社會,我們的文化,缺乏對錯誤和缺點的寬容和理解。

不寬容,不理解,不接受。

當一個人沒有建立強大獨立的自我時,在這樣的引導之下,ta看世界的模式是必然被扭曲的——誇大自身的優點,排斥自身缺點——只有這樣,才能維持自己的價值感和意義感。

這也是為什麼父母無條件的愛、寬容對孩子是重要的,因為這樣,孩子看世界的模式才不會扭曲,才會接受自己的缺點,正確看待自己的優點,與自己和解。

------------------------------------------------------------------------

5、扭曲誇大的模式要如何改變?

從正確看待和接納自己的缺點開始,通過叛逆和反抗,打斷外界的引導和影響,自己接納自己的缺點和不足。

外界不接受,就從自己接受開始,接受真實的自己。

當一個人可以接納自己的缺點和不足時,ta看世界的模式開始進行調整,也就是扭曲和誇大程度開始減輕。

能夠接納缺點——自卑程度減輕——扭曲程度減輕——自戀程度減輕

強大自我。
獨立自我。

-----------------------------------------------------------------------------

6、這種扭曲和誇大的狀態,就是自我弱小和不獨立的狀態。

建立強大和獨立的自我,要從直面自己的缺點開始。

直面真相,才能不扭曲,不誇大。

所以具有強大自我的人,不自卑,也不自戀。

他們可以面對這個世界的真相。

----------------------------------------------------------------------

7、梳理邏輯:

無法接受缺點——勢必誇張優點——扭曲和誇大——自卑與自戀——弱小、不獨立的自我

可以接受缺點——不必誇張優點——可以面對真相——不自卑,不自戀——強大、獨立的自我

這也是為什麼想要實現內心的強大,從追求實力這條路走是走不通的,從接納自身缺點、包容自身錯誤這條路走是能走通的。(當然,接納與寬容的前提下,結合自身實力的進步,效果會更好)

以上。


瀉藥 @文港
著名相聲演員馬季先生本來長這樣:

漫畫版成了這樣:

所謂自卑、自戀,就是採用了類似於漫畫的手法,對自己進行了誇張且明顯的縮小或者放大。

自卑和自戀的人的共同特徵,就是他們的自我認知中大量運用了誇張的修辭法,他們無視原版的照片,堅定不移的畫自己在外人眼裡看來有些荒謬的自畫像。

說自卑者自戀,一個最深層的原因是,既然大家都在畫自畫像,自我認知較為接近通常社會認知的人,通常會畫成素描,或者那種逼真的炭精畫。但自卑者卻偏要畫漫畫,還堅稱自己畫的比照片更逼真------這就是自卑者最深處的自戀之所在。自戀者亦是如此。

無論自卑者還是自戀者,他們最深處的自戀,不是因為他們修改了自己的形象,而是因為他們自戀的覺得自己的修改更接近真實。

自卑的人為什麼會自戀的根本原因其實是:只有那種骨子裡的自戀,才能讓自卑者賦予自己去自卑的權力。


夜先生和張老師都說了自卑與自戀的一個方式共同點:誇大和縮小。
誇大和縮小都是屬於認知偏差,但是我認為,所有的認知偏差都是一種訴求的滿足。
如果自戀和自卑分屬兩個圓,那這兩個圓核心的交叉點是:
通過非現實的手段滿足內心的渴望。


以下一段都是學術探討,不愛看直接跳到下一個空格處。
在精神分析視角下,自卑是由自戀衍生的。
整個行成過程是這樣的:
佛洛依德認為,自戀是本能,後來阿德勒進一步改進,將自戀改為追求卓越,再經歷科胡特對自戀系統的研究,創立自體心理學。
阿德勒以追求卓越為基本預設,創立自我心理學,後來慢慢發展,被人本主義所引用,最終定位為自我實現。
自戀這個詞是有程度劃分的:
1.本能性自戀,也就是以上三個觀點,這是所有人都具備的
2.神經症性自戀:通過很多不合理的方式進行自戀滿足,例如打壓別人,炫耀優勢... ...
3.自戀型人格障礙:外界已經被認知篡改,一切都是為了服從自戀的延續
精神分析認為,形成神經症性與人格障礙性自戀,都是由母嬰關係造成的。
嬰兒有受到呵護,受到關愛的本能,我們的社會文化也是這樣塑造的,受到讚揚的孩子會有更加優越的環境。
當我們有這樣的需求的時候,我們會通過行為達成,這種行為主要通過模仿或者認知學習。
但是,當我們即使竭盡全力,都無法得到母親的稱讚,或者外界的誇耀時,我們會受到挫折,遭受越來越多的挫折,慢慢的我們就不再信任自己具備自戀滿足的能力,從而與外界分離,將能量重新投注給自己。
以此形成非現實化自戀,也就是別人不愛我,我就自己愛自己。
或者在一次次挫折中,確信自己無能為力,並且對自己非常失望,形成自卑。

非現實化自戀與自卑,是同一種心理問題的兩種表現形式。
自戀的滿足和自卑都是非常正常的,錯誤的是我們通過什麼手段滿足自戀。
如果把人看做一個程序,自卑和非現實自戀都是bug,因為他們是死循環。
自戀:
我希望別人都喜歡我,但是我不通過一些正當方式讓自己變的美好,而是通過打壓別人獲得滿足,別人會因此討厭我,那麼我會離別人喜歡我這個目標越來越遠。
自卑:
我想要變得更好,我一方面不接受自己糟糕的部分,另一方面又不主動做點什麼彌補自己的劣勢,那麼自己的劣勢會一直存在著,直到這樣的劣勢再次傷害我們。

比如,自卑者和自戀者都追求一個姑娘,他們都是想要和她在一起的。
自戀者認為,只有我是特別優秀的,這個姑娘才會和我在一起。我們大多數人的水平其實差不多,但是自戀者並不認可,要麼裝,各種炫耀,來體現優異,要麼打擊姑娘自信心,自己作為拯救者出現,處處幫助這個姑娘,在這個過程中,這個姑娘會很不開心的,因為她的自戀被傷害了。
所以追不到,這次挫折會使得自戀者傷心,為了保護自己,只有再通過其他方式組建自戀防禦系統,錯的只能是這個姑娘,所以對這個姑娘各種攻擊。
姑娘越發不可能和她在一起了,這時候姑娘就會表現出反感,反感的時候情緒化重,一個人的缺點就會展露,也就有矛盾產生。
自戀者一下子開心了,看吧,果然這個姑娘就有問題。

自卑者喜歡這個姑娘,但是覺得自己追不到,什麼行動都沒有,連說話都不敢。
可能喜歡了一年,這個姑娘都不知道這麼個人存在,所以感情失敗,自卑者更加確信了自己不會追到的,自卑更加穩固了。

其實很簡單,喜歡就去主動接觸,姑娘和你一起玩很快樂就會願意和你在一起,完全沒有那麼多內心戲。

概括來說,自卑者還自戀者都是不願意接受現實,但是又不願做些什麼改變現實。

形成原因來自自我效能感,因為追求是需要付出的,付出就有失敗或者挫折,是否覺得自己有能力超越挫折是關鍵。


過分關注自己的人才會自卑。
可是過分專註自己這本身就是一種自戀的行為。


再不自戀就自殺了


謝邀。

並不是所有自卑的人都自戀,是自卑的人逆襲之後才會自戀。

曾經極度內向自卑沒有朋友的我,知道在那個深淵是什麼感覺,看到好的人或者事物,我都會在內心默默地說一句「要是我怎麼怎麼我也行,不就是家裡有錢嘛」,那種家庭環境帶來的自己不如別人,又一時無法改變的無力感,伴隨我的前半生,自卑的人格就是這樣養成的。

人格一旦養成,無法消亡。

秉性難移,說的就是這個意思。

但是,這不阻礙我們新人格的誕生。以我而言,小時候甚至高中大學的我,都是一個不會說話沒有溝通力的木頭人,但我的內心,始終是不屈服,我覺得,我就是比別人好,看到別人做事,我就是會想要是我會做的更好。

兩個小人兒在腦海里打架,是不會產生新人格的,除非你去做事。你能想像我這樣一個有社交恐懼症的人去做銷售突破自己么,不要說一開始去哈根達斯應聘前台,人家直接說你不適合前台,你適合在後台搬磚,不要說所有人都用質疑的語氣問我你適合做銷售么?是的,不適合,一開始我連站在門口喊歡迎光臨都不敢。兩個月後,我以一名兼職的身份,碾壓了全公司80名銷售,10家門店銷售總冠軍。光鮮亮麗的背後你知道是什麼嘛,是一次次突破逼自己和別人講話的痛楚,是站一天沒有一單成交的堅持,是銷售狼窩對你的壓力和恐嚇,我也怕,因為我有一個無法消除的自卑人格。

後來的後來,我一次一次突破自己勇氣上限,不敢搭訕,去搭訕,我發現我懂了一句話,叫做,我可以接受失敗,可是我無法接受不去嘗試。就這樣,我眼睜睜地看到了自己新人格的誕生:一個睿智,永不屈服,永遠要比別人強的,停不下來的,人格。

現在我是一家公司的老闆,帶著一堆兄弟,做自己覺得對的事情,這是我從來不敢想的。每每照鏡子我都覺得,我已經不認識自己了。深夜,也總會去安撫一下曾經的那個自卑小孩,沒有他,也就沒有新人格。

我覺得自卑可能是一部分人很大的動力源頭,馬總不用說了,很多創業者都有一段被土豪挖走女朋友的感情經歷。不痛苦,不自卑,誰創業啊?有多累多痛苦你們知道么?後來我明白了,越成功的人,心裡,往往會有極度自卑的一面。(不信可以去看50度灰霸道總裁瑪麗蘇)

舊的人格不斷抬頭提醒你那些不堪的過去,可你我都知道,想過的更好,你需要新的人格去帶領,唯一的辦法,是不斷地去經歷,強化新人格,無視舊人格,因為他無法消亡。

你說,這麼優秀的新人格,我能不喜歡么?

百贊更新新人格的具體養成,有贊必償


為什麼自卑和自戀同時存在,上面很多回答了,我回答一下怎麼處理自卑和自戀

在弗洛伊德視角,自卑的本質是攻擊性轉向自身

當我們把應該對外釋放的恨意,敵意,憤怒,攻擊力不能正常外放,就會180度的轉向變成自我攻擊,也就是自我憎惡,也就是自卑

一.怎樣處理自卑

在阿德勒的視角,自戀是用來平衡和補償自卑的,所以關鍵還是自卑感的處理

原因通常是童年的父母不能給予恰當回應所導致的

以我為例,我有一個脆弱又易怒的父親,很長四濺,當我對父親表達憤怒時,通常得到的不是理解,而是他感覺到受傷,從而會對我做出憤怒的回應,我的憤怒會帶來父親更大的憤怒,慢慢的,我的憤怒只能指向自己,恨自己,發自己脾氣,從而導致了抑鬱自卑

處理方式,逆其道而行,對外表達憤怒,目前想到幾個方法

1.有意識的增加對外的敵意,並且試著用文字語言表達出來,如:我感到很不爽,因為......

2.在心理諮詢中,通過來訪者對諮詢師的移情,把當年應該對父母那份壓抑已久憤怒和攻擊,從新搬到意識層面上,讓諮詢師幫助你宣洩出來

3.在意象對話中,一個自卑的人,內心中肯定有一個被責備的小孩,同時還有一個責備者,這時諮詢師可以引導現在的自己與內在責備者「講道理」,並且保護小孩,讓小孩與責備者達到和諧相處的狀態,本質上是調和內心的衝突

二.怎樣處理自戀

同樣在弗洛伊德的視角,每個人的心中存在著本能的恨意和愛意,如果人的愛意,能夠順利的投注到母親身上,那時最好的情況,如果母親不值得被愛,那麼愛意就會投注到母親的替代物上,比如長頭髮,胸罩,口紅等形成戀物癖,再差一點情況,如果找不到替代物,那麼愛意就會返回到自身,形成自戀

也就是,我愛上了我自己

解決之道,同樣是相反方向,對外尋找和發現興趣,或許是寫代碼,釣魚,跑步等,本質上是把愛意遷移到現實世界的某個客體,當然也可以是人

很多自戀的人喜歡幻想,在想像的世界裡,自己是上帝般完美的存在,這時候可以鼓勵他們創作,把幻想作為素材,變成文字或者圖畫

或許不能很快就愛上某個東西,可以慢慢嘗試去了解,盡量深入的了解,我相信世界是一顆倒長的樹,有很多入口,不管是女孩,數學,還是畫畫,走得足夠深,都會殊途同歸——美感

1.發現事物本質的美感,有助於減少自戀

2.在科胡特的視角,解決方案是,提升打造自己的技能和能力,足夠強以後,就能夠自動的代償誇大的自己和理想化的父母了,從而減少自戀

3.我想起一句話,當你的能力支撐不了你的自戀時就應該靜下來學習提升,當自己學得多越多時,越知道學海無涯,越是知道自己得淺薄和渺小,從而減少自戀

三個方案的本質,都是從幻想過度到現實


自卑者過度關注自己(在外界眼裡)的形象
總是需要外界的認同
這就是自戀呀,自我意識過強

只不過區別是
世俗意義上的自戀者想要關注就去要、想要認同就去要
而自卑式的自戀者也許是因為缺乏足夠的社交能力,或許是因為過於害怕潛在的負面表現招致的負面judge,而不敢去要

自信者則是自己給自己認同,專註做自己想做的事,然後若有幸成功,就順便獲得和享受認同和鎂光燈

實際上自卑應該屬於不成熟自戀的一種,自戀並不是一個壞詞,自信者也是自戀的,但他們屬於成熟的自戀。

大眾意義的自戀和自卑都屬於自我與外界關係邊界不清晰、建立不完整的,不成熟自戀。


用什麼方法拉近距離,
想得到認可,誇幾句,
哪裡都有這樣的人吧。

不清楚或輕視無視自己自卑之處,
以自大為主旋律。
這時候的自戀,是一種全地圖炮,
自大的付出,就會要自大的回報。
不需討論夜郎自大是怎樣的體驗。

另一方面,

清楚自己的自卑之處,
以自律為主旋律,
很明白場合分寸。
堅持自戀給人看,
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因為自卑是不能滿足自己。
又怎會樂意隨便滿足別人?

自律的自戀更多是秀給自己看,
身邊有沒有人效果都是一樣的,
而旁觀者只是恰好成為了觀眾。

能力不如人意,努力過不見回報,
不相信自己,愛的體驗體會不足,
太敏感且太多失去和背叛的傷害,
只剩下自卑了,自卑可不能存活,
為了存活,那就對自己說謊好了。

謊稱自己很強,
有被愛的資本。

不是因為自己很強才孤獨,
而是因為孤獨才要去變強。

正是因為自己太弱了,
才要讓自己成為強者,
想要保護脆弱的自己,
渴望被愛的缺愛的王。

把自戀當成自卑的盾,
弱小就被罵破罐破摔,
強大就被罵恃才自傲,
即使斥罵聲如雷貫耳,
為了想要得到的認可,
但也是有人去做的啊。

單單是自卑者的自戀,
是沒什麼法律危害性。

如果不能一笑而過,
認為侵犯個人權益,
不想見到制止就好。


【我什麼都沒有,只是有一點吵。】
【如果你感到寂寞,我帶給你熱鬧。】
【陪你繞一繞,沒有什麼大不了。】
【卻可以讓你微笑。】

這首浪漫的歌,
也適合自己唱給自己聽。

【其實我很煩惱,只是你看不到。】
【如果你也不開心,怕你轉身就逃。】
【愛上一個人,一定要讓她知道。】
【這世界多麼美好。】

自律的人活著本就很艱難,
有些難言之隱就不要拆穿。


說一說我自己吧。。我就是那種既自卑又自戀的人。
我性格從小就是挺內向的那種,比較聽話那種。初中的時候語文課學到「吾日三省吾身」這句話,然後就真的照著做了。。。。╭(°A°`)╮
我想你肯定會覺得wtf,怎麼可能有這麼愛zhen學sha習bi的初中生?
我也不知道。。。。憋問我原因。。。。。

更雪上加霜的是我又學到了一句話,叫做「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我也照著做了。。。╭(°A°`)╮

然後就發生了 當我看到身邊的人表現出不好的地方時,我會立刻反省自己是否也有這種行為,一段時間之後,我看到別人有不好的地方,然後發現我沒有,就會莫名的自信、甚至是自負,看到別人不好,然後發現我也不好,尤其是那個人還是平時我對他有些偏見的那種,我就會覺得自卑。有時看到別人身上有很美好的品質,我沒有,也會自卑。


…………………………………………………………
現在年級大了,不會經常有那種自負自卑反覆交錯,情緒十分不穩定的時候了,我想,也許經常既自負又自卑,最根本的原因可能是暫時還沒有形成比較穩固的三觀吧。


自卑會相信自己沒人愛,只能自己好好愛自己。其實都是心酸


很多答案講了它倆放在一起為什麼是合理的。而我試圖再深入分析一下題目吧, 為什麼人會同時自戀和自卑。


自戀和自卑的共同特點都是人對自己有認知偏差。自戀的人過度的欣賞自己,認為自己比別人都強,而在看到比自己強的人的時候會迴避,忽視,或為自己尋找理由,就是不好好看現實(「我和那老師不對付,而他的論文對那個老師的路子」)。自卑的人過度輕視自己,將絕大部分的精力放在反覆咀嚼自己的缺點上,硬拿自己的短處和別人的長處比,為自己的成功尋找不可控的理由,就是不正視自己的能力(「算了還是不上場了,上次雖然贏了不過是因為對手太弱了」)。


也就是說,自戀和自卑的認知偏差都是「怎麼歪想都可以,就是不肯好好客觀的正視現實」。


單純的自戀者或自卑者比較穩定,因為他們還算有獨立自主的價值體系,雖然這個價值體系有點偏態,導致他們對現實的偏見總是歪向一方。自戀自卑結合的人,連偏見都是不穩定的,他們沒有獨立自主的評價自身的價值體系。他們對自身價值的評價從何而來?


從不停同他人比較而來。


外面的人千千萬萬,只要比較就會時高時低。因為太重視比較結果,結果對人的影響也會擴大,並且泛化到認知、情緒、行為等方面。而當下一個對比對象出現並帶來相反的比較結果時,新的影響會使人走向另一個極端,並會責備自己之前的判斷錯誤。如此往複就陷入了自卑與自戀不停搖擺的狀態中。

舉個栗子吧。一場報告會上,前幾位選手的表現平平可能使你在自己心裡擅自搭建的擂台上連連勝出,由此你暗暗自喜,覺得自己實力不凡,以後有可能成為人中龍鳳也說不定。結果,在你還沉浸在自我陶醉中時,下一位選手精彩的表現獲得了滿堂彩,對比一下猶如當頭棒喝,覺得哪哪兒都不如人家,心裡開始責備自己剛才的自大,並承認了世界上牛人那麼多,自己終究是個普通人。再而後可能你又在自己的擂台上屢屢獲勝,於是你開始思考之前的牛人是否只是特例,自己到底還是優秀的。如此往複,循環不止。


人終究是社會動物,每個人都難免有愛和人比較的時候,就像任何社會性動物那樣,和種族中其他個體進行比較以判斷自己是否可以爭搶到資源或是自不量力,目的都是為了生存下去。在這個身份地位決定人情冷暖的社會中,人們更熱衷於比較,自卑和自戀也就更可能同時存在。當然,也需要根深蒂固的環境和自身影響,這些影響其實都歸於一類:早期環境沒有幫助個體建立客觀的評價體系。舉兩種常見情況


自卑引發自負:

小的時候我們多多少少都是在「別人家的孩子」的陰影下長大的,程度不同是一方面原因,孩子的態度也同樣重要。有的孩子當真了,有的孩子一笑而過,這取決於很多因素(孩子因為崇拜父母不想讓父母失望,或是太過害怕父母的惡意和懲罰)。爸媽是不會錯的,錯的一定是我,我就是不行。就這樣孩子將「爸媽覺得我不行」內化成了「我就是不行」的想法。但事實是肯定有比你還不濟的孩子嘛,而且還不是一兩個,當你發現他們的時候,那成功的感覺簡直大到不要不要的,但同時對自己的定位產生疑惑:莫非我有隱形的翅膀?!之後矛盾的結果相繼出現,越來越讓你疑惑,越疑惑越要尋求答案,於是不停和人比較,這動作從有意到無意識而為之,反覆進入自卑和自負的怪圈。

自負引發自卑:

也有的時候,父母太過寵愛孩子,不給孩子設定任何目標,採取鼓勵式教育。孩子在甜言蜜語中長大,直到有一天被同班的孩子給智商碾壓了,那挫敗的感覺簡直是不要不要的。於是孩子同樣開始疑惑:我隱形的翅膀被撅了?!進入同伴環境後這種強大的挫敗感會不斷出現,導致孩子開始埋怨父母對他們撒謊,但當他們遇到其實不如自己的同伴時又會想起父母的鼓勵,於是越來越疑惑,越疑惑越要尋求答案,不停和人比較,,這動作慢慢可在腦子裡,反覆進入自卑和自負的怪圈。


我們都會自卑,也會自戀,但不同的是大部分人並不會時刻緊握著他們,把他們當作自我價值的體現。至於為什麼放不下?就像太宰治說的:雖然讓我受苦,但姑且像(兩個)糟糠之妻一樣也管些用。


大概是因為自己跟自己玩得久了,把自己感動哭了。有句話說的好,感動自己比感動別人容易多了。自卑的人留意自己生活的點點滴滴,過分關注自己的生活了。


謝邀。

並不是所有自卑的人都自戀,是自卑的人逆襲之後才會自戀。

曾經極度內向自卑沒有朋友的我,知道在那個深淵是什麼感覺,看到好的人或者事物,我都會在內心默默地說一句「要是我怎麼怎麼我也行,不就是家裡有錢嘛」,那種家庭環境帶來的自己不如別人,又一時無法改變的無力感,伴隨我的前半生,自卑的人格就是這樣養成的。

人格一旦養成,無法消亡。

秉性難移,說的就是這個意思。

但是,這不阻礙我們新人格的誕生。以我而言,小時候甚至高中大學的我,都是一個不會說話沒有溝通力的木頭人,但我的內心,始終是不屈服,我覺得,我就是比別人好,看到別人做事,我就是會想要是我會做的更好。

兩個小人兒在腦海里打架,是不會產生新人格的,除非你去做事。你能想像我這樣一個有社交恐懼症的人去做銷售突破自己么,不要說一開始去哈根達斯應聘前台,人家直接說你不適合前台,你適合在後台搬磚,不要說所有人都用質疑的語氣問我你適合做銷售么?是的,不適合,一開始我連站在門口喊歡迎光臨都不敢。兩個月後,我以一名兼職的身份,碾壓了全公司80名銷售,10家門店銷售總冠軍。光鮮亮麗的背後你知道是什麼嘛,是一次次突破逼自己和別人講話的痛楚,是站一天沒有一單成交的堅持,是銷售狼窩對你的壓力和恐嚇,我也怕,因為我有一個無法消除的自卑人格。

後來的後來,我一次一次突破自己勇氣上限,不敢搭訕,去搭訕,我發現我懂了一句話,叫做,我可以接受失敗,可是我無法接受不去嘗試。就這樣,我眼睜睜地看到了自己新人格的誕生:一個睿智,永不屈服,永遠要比別人強的,停不下來的,人格。

現在我是一家公司的老闆,帶著一堆兄弟,做自己覺得對的事情,這是我從來不敢想的。每每照鏡子我都覺得,我已經不認識自己了。深夜,也總會去安撫一下曾經的那個自卑小孩,沒有他,也就沒有新人格。

我覺得自卑可能是一部分人很大的動力源頭,馬總不用說了,很多創業者都有一段被土豪挖走女朋友的感情經歷。不痛苦,不自卑,誰創業啊?有多累多痛苦你們知道么?後來我明白了,越成功的人,心裡,往往會有極度自卑的一面。(不信可以去看50度灰霸道總裁瑪麗蘇)

舊的人格不斷抬頭提醒你那些不堪的過去,可你我都知道,想過的更好,你需要新的人格去帶領,唯一的辦法,是不斷地去經歷,強化新人格,無視舊人格,因為他無法消亡。

你說,這麼優秀的新人格,我能不喜歡么?


井底趴著的蛙,大概就是這種感覺。


自卑者潛意識看不起任何人。


自卑也分兩種隱性自卑和虛榮性自卑,和成長環境成長經歷有關,隱性自卑的人大多很優秀有些他人羨慕的工作生活等等,但這類似在私下裡常常否定自己,而且在成長的某個階段受過嚴重的心理創傷,這類人在生活中往往偏向於打擊自己,在選擇工作戀人的時候也傾向去找低於自己條件的選擇。虛榮性自卑的人輸入環境影響,從小得不到應有的物質精神條件後天給予自己非常大的壓力,喜歡證明自己卻往往定位不當


自我認知障礙


自戀其實是對自卑的防禦,其實這種自戀是一種虛假的自信,並不是一種真的自信,不然就不會自卑了,本質上還是自卑


我所有的自負都來自我的自卑,所有的英雄氣概都來自於我內心的軟弱,所有的振振有詞都因為心中滿是懷疑。我假裝無情,其實是痛恨自己的深情。我以為人生的意義在於四處遊盪流亡,其實只是掩飾至今沒有找到願意駐足的地方。
——馬良坦白書


推薦閱讀:

自卑真的會讓人越來越差嗎?
一個人專註起來有多可怕?
跟風對一件事的影響有多大(舉例說明?
作為一個男性,如何判斷周圍同性在嫉妒和排擠自己?
怎麼看待」男子因拐賣婦女坐牢12年 出獄後發現兒子被拐賣」事件?

TAG:心理學 | 人性 | 心理 | 自戀 | 自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