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乏安全感的人該如何擁有安全感?
小時候父母不在身邊,與爺爺奶奶住在一起。小時候屬於笨小孩,同學之間的漠視與老師的失望也給了我很大壓力(還好現在情況不是這樣了)。還有後來妹妹出生給我帶來的壓迫感都讓我覺得窒息。
在我23歲之前,從未意識到自己缺乏安全感。一直活在驕傲里,活在優越感里。總覺得沒有安全感是弱者的託詞,而我不是弱者,沒有安全感不在我的字典里。
從小到大,只喜歡過一個男生,但我放棄了。曾有很多人對我揣測或者分析,有人說沒有七情六慾,有人說間接受過感情傷害。很久之後,我才發現事實是,我沒有安全感,所以我對每一個靠近我的人都會不動聲色的進行漫長的考驗。沒有安全感,所以我不會讓自己接納不放心的人,無論這份擔憂是源自他自己還是外界。我的理智一直精確的駕馭著感情,篤定的保護著自己,不容絲毫錯亂。然而我的自信,終究因為錯過一輩子唯一喜歡過的人,而支離破碎。
其實人都有脆弱的角落,所以無法避免缺乏安全感。縱然對於工作對於朋友,對於外界能看到的一切,我一直如魚得水得能夠處理好,讓我以為自己與脆弱絕緣。然而最可怕的不是有問題,而是有問題卻不自知。
在一個並不正常的家庭里,從孩童時就不斷積累的陰影,經過二十年的複利,問題早就積重難返,只是一直被我無視。不僅理財是有複利的,其實心理傷害也是有複利的。很多心靈雞湯說,強大的內心,可以抵禦一切苦難。這是典型的似是而非,缺乏邏輯依據。所有的科學定理,都有其適用範圍,在一定條件下才會適用。所有的現實物體,也都有其承受力量的極限。世上的一切都是在一定的界限內是穩定的。心靈也一樣,再強大也是有承受限度的,傷害絕不是越多越好。最美好的人生,永遠是最平靜的人生,苦難不值得讚頌。
我一直認為最幸福的生活是平靜的,這個理念我追求了十五年。我曾經怨恨過老天,我只是想要一個安穩的生活,為什麼你那麼吝嗇。我曾經很用力很執著的生活,相信進攻是最好的防守。爭取到的資源越多,越有能力去選擇自己想要的生活。但是生活暴風雨來襲的速度,永遠比我抵禦風險建房子的速度快。
婚姻本質仍是利益交換,不是一個難以駕馭的問題。反倒是親情,牽絆了太多感情和道德在其中,理智完全被反轉的受制於感情。不安全感最難平衡的領域,就是親密關係,親情又大於愛情。用情越深,越難以理智的去考慮風險,以及考慮對策,越容易帶來不安全感。
安全感不能建立於外界事物上,不能建立在地位能力上,因為地位是會變遷的,能力也是不同時代市場需求的能力不同。即使是偉人,如毛澤東,他的能力在亂世得以充分發揮,在和平年代也許是破壞力。
安全感不能建立於外界的人身上。外界的許多人,內心並不強大,比我們自己更脆弱。我身邊的人,無論是父母還是前任,他們的內心世界,都比我自己更脆弱。曾經把精神寄托在他們身上,輸的一無所有也是必然的。
許多人說安全感建立在自己身上。這種方式,的確比建立在他人或者他物要好,起碼我們自己對自己的控制力要更強,外界的東西我們控制力很弱。但我們自己其實也是變數,我們的三觀會隨著經歷改變,我們的情感會隨著與他人的交互而波動。
在我看來,最牢固的安全感,建立在信仰和原則上。信仰給了我們前行的方向,原則給了我們行動的依據。
宗教固然也是信仰的一種。但是很少有人真正能把宗教化為信仰。宗教化為信仰,需要品德,修養,悟性等多方面的催化劑。很多身在宗教中的人,不過是披著宗教的外衣牟利。
信仰是屬於自己的東西,無需在世事紛擾中被污染。所以我並不認為宗教的大染缸是信仰最好的依託。
一個有獨立精神獨立思想的人,應該自我構建信仰。也是安全感最牢固所在,也是能力考驗所在。
和題主小時候的背景差不多。
母親前段時間聊天中無意透露,三個月的時候曾被奶奶帶到鄉下,當然那時是留不下什麼記憶的。
三歲多的時候,父母再次因為生活忙碌將我寄養在奶奶家。此後一個月發生了件讓現在的我細思恐極的事情:媽媽再來接我時候已經是生日,那時候我不記得她是我媽媽(母親後來口述),我不記得這個片段但是有照片為證;但是我清楚的記得自己在生日那天,母親帶著逛當地百貨商場,讓我隨便挑禮物,我挑了一個兵人,就是綠色的最普通的兵人,很便宜。母親後來總誇我說我懂事,但我現在才漸漸意識到一個深刻的問題:那一刻我已經學會了討好自己最在意的人(三歲的時候自然是母親),來獲取他們的認可,獲取讓他們不離開我的安全感。
——————————————————————
是的 我還記得三歲的自己當天躺在縣城裡那張鋼絲床上,哭喊著媽媽,奶奶爺爺叔叔在邊上無微不至的照顧自己,那是夜晚最可怕的噩夢。
他們照顧的不好嗎?不是的,但是那是種被拋棄的感覺,是不被需要的感覺,是你寄予一個人極度依賴以後被背叛的感覺。沒有過這種經歷的不一定能懂,而自己在無意識的幼兒和三歲時意識剛開始發育的時候被父母「無意間」拋棄兩次,導致後來衍生出很多問題,但我的父母沒有一個是不愛我的,這裡不是黑他們,而是強調育兒知識的重要性。
衍生出來什麼問題呢?
最大的問題,因為沒有安全感所以要努力獲取安全感。這會衍生出一些列的如「討好」、「刻奇」、「大聲說話、哭喊」等行為來獲取關注從而滿足自己的安全感。
現在想想 自己能在三歲時清清楚楚記得鋼絲床、黑暗的房間、慈祥的爺爺奶奶那時的面容;能朦朧記得挑選玩具時候想討好母親的心情,這是自從有意識以來就伴隨的酸楚。之前還小,不明白自己為什麼總想變的極端特殊、獨立,卻又希望有人無時無刻不關注、關心自己;這兩年某導師偶然間說起育兒心經的時候、自己看心理學相關的知乎的時候,沒有安全感的時候,一步步回放自己的經歷,剖析、努力安慰自己。很苦,討好等負面行為就像是慾望一樣無意識的流淌,要不停的用意志加以克制。
所以自己有很多好朋友,但自己也知道從來把握不好交往的「度」,因為太害怕失去,就會有過界的討好,超過了交換;會有過界的拒絕,來避免傷害。所以小時候後來溜冰摔倒會大哭讓母親注意,會經常低聲下氣討好女朋友、朋友,會經常主動認錯,哪怕對方的責任比你多得多。因為害怕失去,因為無意間、或者實在沒辦法在最需要關愛的時候遭受過最無助的「背叛」。
——————————————————————
不過我的父母其實是很愛我的,他們只是不懂三個月的孩子需要什麼。
而沒有安全感,也有好處。
因為害怕失去,我學會了投其所好。
我學會了拒絕一些可有可無的人或事。
我有分辨一個人是否會有「潛在離開我」的能力。
我努力做到更好,來讓別人記住我、需要我、關注我。
但總體來說,這種無限制的需求感是種病,心理上的病。我已經意識到了,但離做到真正解脫還很難,路很遠。
自己只能盡量把安全感的獲取放在事情上,而不是人的身上,因為過度討好一個人,別人不僅會煩,甚至奇怪。我懂這些道理,但經常仍然做不好。會想時時刻刻都和女朋友親密無間,會找各種借口和別人聊天,一個人的時候甚至會覺得鬱悶,可以和陌生人說出心裡的慾望,反而很少和父母說心裡話。
安全感是把雙刃劍,甚至更多的時候傷害到的是他人和自己,因為別人不可能總是關注你給你安全感,沒人能把時光倒流再彌補你性格形成的童年。所以安全感是自己給的,所以自己這學期一定要出六塊腹肌,一定要學有所成,回帖為證,這是對自我的肯定,是洛奇在拳賽前夜告訴自己堅持十五個回合,無關勝敗。
所以弱者為什麼要奮鬥。
——————————————————————
真實經歷,真實感想,把傷口剖開,膿血流出來,上好金創葯,明天又是條漢子。
這一百天多少也算是說話算話。
眾多事情也算漸入佳境,安全感是自己掙的,也是能給別人的。
安全感,說到底,是希望別人愛自己,,別人先愛自己,或更愛自己。
自己根本沒有愛人的能力。
別人無論怎樣都是填補不了你的安全感的,因為它是深淵。
從心裡愛自己,接受別人的愛,回應別人的愛,愛別人。
從來不談安全感這個詞,總覺得很矯情。從上初中開始就經常一個人在家,一直認為安全感不是任何人能給的,從別人身上獲得的安全感隨時隨地會被拿走。不要依賴任何人給予。對我而言,打開家門的鑰匙,有足夠花的錢,能趕上的公交車,關緊的門窗和沒有聲音黑暗的屋子。這些才是能帶給我所謂的安全感。
大二的時候,爸爸腦出血,家裡唯一的頂樑柱倒了,媽媽為了照顧父親辭去了工作,還在上大學的我突然就面臨著很多問題。我努力學習,勤工儉學,拿各種獎學金和助學金,自己賺學費和生活費,放棄了考研,出來找實習。辦公室坐久了,身體變差,每天抽出半小時鍛煉身體。我媽媽身體也不好,每次在電話里聽到她說哪裡不舒服,我都害怕的不得了,我不知道她能像現在這樣照顧爸爸多久,我能做的就是努力工作,什麼時候能有安全感呢?大概我有能力當家裡的頂樑柱的時候吧。安全感這種東西,從來都只能自己給自己。
你之所以害怕,是因為一個浪就能打翻你。想要安全感,就要讓自己變強。很簡單的道理,雞和兔子會沒有安全感,老鷹呢?
相信我,安全感是別人給不了的,只能靠自己給自己庇護,無論精神還是物慾
人本來就活在這個社會中 免不了需要得到別人認可來建立自己的信心 而他人灌輸的觀念常常將是否有出息和未來幸福與否掛鉤 所以這大概是對生活未知或者自己生命小我的一種壓迫而產生的一種不安感 但世界縱使充滿不安也是美好的 雞湯總說需要活在當下 在我看來安全感也是在活著的實感 不過是在慌亂之時把目光轉向現在 想做的事情一定要馬上的做 當你一點點的掌握住了自己 自然能讓自己的內心平和 (我的一個辦法 沒有安全感的時候放寬自己 試試全身心的觀察附近一個點 一個物件 會安心的多) ps:打著打著也不知道有沒有跑題 ................先匿了吧..
說說我吧,小時候在爺爺奶奶身邊長大,因為父母工作忙沒時間管我,一直到小學才回父母身邊,即使這樣,寒暑假也經常被獨自鎖在家裡。
父親在我這裡只是一個符號,經常出差,酗酒,和母親各種打架,鬧離婚,待我長大了,想起來就只會找我過來教育一番,我在他那裡永遠是一無是處的樣子,雖然他自己也混的很不怎麼樣。而母親,則是一忍再忍,總對我說,不離婚都是為了給你一個完整的家,我也是謝謝他們的良苦用心。
結婚前母親最多的灌輸,就是一定要找一個愛你勝過你愛他的男人,可是我還是執意找了一個我愛的死去活來的男人,因為我以為,找一個我愛的,遇到問題我可以忍下來,而不是立刻就決定離婚。結婚七年,果然讓我遇到了,他一再的和前女友糾纏不清,和其他女人曖昧,而這些都是在他非要查我手機,微信的時候我也要看他的,然後被我發現的。這是多麼諷刺。
無論是工作還是生活,對於我這樣的八零後獨生子女來說,如果父母不是我能夠傾訴依靠可以信賴的港灣,而丈夫又是一個對自己感情無要求無底線的浪蕩男,我又能夠依靠誰?
我只能說,我的安全感來自於我的工作,以及我自己的內心,因為我沒有依靠。
擁抱,一個緊緊的擁抱,哪怕是陌生人給的
我覺得@李卓回答的很好。
他的回答中有一段話,人們會通過討好 大聲說話 哭鬧等方式吸引別人的注意力,獲取存在感和安全感。大多數人會選擇大聲哭鬧這樣激烈的方式。雖然我是女孩子,但我表示很理解,因為感同身受。
我覺得題主此生都不會擁有很好的安全感。但是還是要努力有一點。比如,自己可以掙錢養活自己。記住不要完全依賴一份感情,那會讓你更誠惶誠恐。有錢,能彌補許多安全感,這是事實。
看到樓上的朋友說自己賺錢 有錢了就有安全感。實際上是就算你賺足了錢 同樣也會沒有安全感(一個生活在三線四五線小城市工資月均1萬元 26歲女生的自白)
年少時談戀愛,有一次雅思課快結束了 照常給那會的男票發消息 問他什麼時候來接我。然而等到雅思課徹底結束時仍然沒有回話,打電話過去是關機。心裡開始惴惴不安,等了半小時繼續打 還是關機,開始徹底慌了,再等半小時再打還是關機。此時整個人已經陷入深深的恐慌,完全沒有頭緒,不知道該怎麼辦,叫來不遠處上學的男性友人,陪我在走廊里坐著抽煙,現在想想,這是什麼事。事實上,直到那天晚上10點鐘 男票都還是處於失聯狀態,已經完全無力的自己就近在雅思班旁邊酒店開了個房,感覺天已蹋。給男票的電話特設一個鈴聲,把手機震動關掉,故意離手機很遠,不敢看。直到凌晨2點,這個特設鈴聲響起來了,像箭一樣衝過去接起來,對方的解釋是,昨天半夜他某個遠房親戚去世了 在隔壁城市,他連夜趕去,手機一直沒電。然而各種安慰我,就沒事了。
然而。
後來才知道,那晚,他去的是出軌對象的家裡。以及從那之後大概兩個月的時間裡 他開始各種間歇性消失,甚至突然就跑去其他很遠的城市,告訴我說:出差。
記得十一二歲的時候,有一次家裡大人有事出去了,我一個人在家看電視,八點多的時候停電了,我無聊就一個人去院子里,發現那天月光好亮好美,整個院子都被涼涼的月光照亮了,然後我就站在大門邊一直等到九點左右家人回來,這段時間裡沒有絲毫害怕,也沒有什麼顧慮,就是自己玩自己的等家人回來,我覺得這就是安全感。
好像有點跑題了,其實我是想說安全感不是單純的強大不強大就可以解決的,因為很強大的人依然可能缺乏安全感,人是有精神寄託的。
真正的安全感是從內心裡生出來的,需要漫長的時間和感情去等待和培養,安全感的來源對於每個人都不同,希望答主可以找到那個讓你只要想到就會無比堅定的來源。
讓自己更優秀 自己給自己安全感
缺乏安全感,簡單地說,就是缺愛。
是在幼年時期沒有得到應有的關愛造成的
所以,多從自己的世界走出去,多去愛別人,大多數人也會回饋給你相應的愛的。
和題主的經歷很像。三歲前和爺爺奶奶一起生活,雖然他們也不曾苛待我,但我一直沒能把爺爺奶奶家當成自己家。印象最深的事就是每天傍晚總會在門口朝著父母來的方向看,期望他們能夠出現接我回家。夜色漸深,每一次有車駛來,我就會燃起希望,然而卻是一次次的失望。這種望眼欲穿的感覺,我以為我已經忘了,其實現在想來它一直刻在我的骨子裡。
後來大概是因為父母和爺爺奶奶的關係鬧的太僵,我就回到了父母的身邊。但是因為我的生理缺陷,父母又要了一個弟弟。他的出現可以說使我在瞬間長大,期間的心理路程難以言說。而他的出現刺激了我變得更強,更優秀,使我成為了別人家的孩子。雖然我表面上風光明媚,實際上卻非常的自卑。因為在我弟小的時候,父母將全部精力放在了他的身上。非常的寵愛他,甚至是溺愛,自然而然的就忽略了我。有時候我也搞不清楚這是不是傳說中的重男輕女,還是單純的溺愛幼子。這也使得我非常的自卑,從外表上看我熱情開朗很愛笑,看起來有很多朋友。實際上我非常的自卑,就是把自己放低到塵埃里的那種。甚至於自卑到不敢貿然的說自己做的很好,比如一場考試後,我會傾向於把自己說成考的很差來獲得安全感,即使在成績出來後拿了滿分。
後來我也不知道是因為父母發現兒子頑劣不堪還是因為別的原因又重新開始關注我。開始把大部分的精力放在我身上,甚至於每隔兩三天就開車兩個小時到我讀書的高中給我送家裡做的菜。這也讓別人以為我是一個被父母溺愛的人。但其實在心裡我卻不敢毫無保留的接受他們的愛了。我也不敢接受別人的愛,總和朋友們保持不遠不近的距離,在心裡築起了高高的牆,把所有事都憋在心裡。害怕受到傷害也不敢去愛了。
今天從下午開始微信男票就找不見 其實我也有自己的事 但是一空下來就想翻翻手機看他有沒有找我 晚上他有給我發照片說在好好唱歌呢 我的心卻還是不安定 覺得沒有安全感 後來自己看著美劇也看不進去 給他發抓狂的消息 他打電話來說自己下午有事兒呢 我就逼問他有什麼事 他一開始不想說 想拖延過去 在我逼問下告訴我是去參加一個很大的比賽去了 而且還通過了 他說想給我驚喜來著 那一瞬間我真的很為他高興 順道很難過自己怎麼那麼缺乏安全感 我很確定我們很愛彼此 但我心理的小缺陷 小不安總是會讓我的心理起伏嚴重
我也知道安全感這種東西真的沒有其他人可以給你 要克服的只有你自己 我只是下決心以後再也不隨便去懷疑他的真誠 這樣只會讓我們倆相處得更累
既然不能賢良淑德 還是要善解人意的好
另外,我還講了一堂公共課《如何走出自卑》,在這堂課里有人提問:沒有安全感怎麼辦?如何增進安全感?
其實不光是這兩堂課里,我經常收到很多的後台留言,大多數人都會在陳述自己的問題里,有那麼一句--沒有安全感。
最近我也在進行oh卡探索潛意識的學習,我發現探索到最後露出的那個限制性信念,其實是一個恐懼,這個恐懼可能是:
「我害怕別人看不起我,所以我對自己的要求就是要被別人看的起,對自己的嫌棄可能就是被別人看不起。
因為有了這個恐懼,我的人生因此有了一個設限:所有那些導致我可能感覺自己會被看不起的事,我都沒發做了。因此我的世界只能在小範圍內進行。
比如,我很愛一個人,但是我害怕他看不起我,如果他沒有刻意或有意識的給我傳遞這種「我很看得起你,你很重要,你很厲害」的感覺,可能我就會對他缺乏安全感,因而他的很多無意的舉動,或者稍微表現出的一點點不屑,都會擊垮掉我內心的防線,讓我對他沒有確定感。因而可能也無法把愛情進行下去。
到最後的結果就是,我只能選擇和一些不如我的人在一起生活。因為只有不如我的人才會始終看得起我。「
聰明的你一定發現了:什麼是所謂的沒有安全感?
沒有安全感其實就是我們內心掩藏著的恐懼,因為這些恐懼,我們內心受到了嚴重的限制,我們活在對這些恐懼的奴役里,對外構建了我們受限的外部生活。
而所謂的有安全感的人是怎麼回事?
無非就是他內心的恐懼比較少,所以他關於恐懼的限制性信念就比較少,他就會表現的比較自由,能夠大膽的做一些事情,不會害怕著害怕那。
即便做錯了事,也能放自己一馬,他能原諒自己,原諒的背後是「他不害怕自己是不好的」。
所以,什麼是安全感?
安全感就是「不害怕自己不好」。
我相信我是好的。
當然,這也會讓一個人相對比較自信。
2
安全感的形成當然跟最初一個人生活的環境有很大的關係,也跟成長經驗密不可分,更重要的是,這個東西好像是可以傳遞的,一不小心,我們就容易成為「恐懼」的奴隸。
同樣的前幾天,我在朋友圈裡看到了我的一個來訪者轉發了這麼一條信息:
「大意是因為翟欣欣事件的爆發,讓我們對婚姻更加恐懼了。我們不能相信婚姻了,因為在現行的婚姻制度做壞人獲益更多,而做好人註定吃虧。因為很多女孩看到翟欣欣的謀利之路後,會學習這種不勞而獲的方式,那麼婚姻就成了這種人漁利的手段,那麼註定要有很多人的家產不保不住。
最後的結論就是最好不要結婚。結婚的風險太大,現行的婚姻法最好做出修改,保障財產,不然離婚就得分一半給別人。「
這篇文章的閱讀量超過了10萬+,很多人表示非常同意,現在的婚姻風險確實太高了,所以要保全財產,以防被人算計,強烈要求修改婚姻法中,結婚分走一半財產的條例,說這些話的一般是男人。
還有一些人,大約屬於家庭主婦,表示強烈抗議:自己辭去工作,犧牲發展前途,辛苦生育,捕育後代,如果離婚,會毫無保障。說這些話的一般是女人,她們決定也不再想結婚,因為結婚性價比太差。
你看,我們都害怕被算計,因為害怕,所以想的都是如何做,怎麼做會讓自己更有安全感一點,結果,安全感有了,但是我們可能更孤獨了。我們雖然保存了我們的錢,但那也只會是孤零零的錢,我們只能跟錢一起生活。
可是,如果換不來愛和歸屬的錢,又有什麼意義呢?
我們依然不快樂。
所以,看到我的來訪者,轉發這個帖子的這個青春美少女點評說「開始懷疑人生」時,我很想告訴她,不是這樣的。
但是我又覺得這很難,畢竟不是那麼一兩句能說清楚的。而且如果一兩句話能說清楚,萬一誤導她,讓她理解錯了,以後輕信別人怎麼辦?
恐懼像我們內心本有的一個惡魔,潛伏在那裡,似乎只要外界一有點誘惑,它就會跑出來,統治人心,而且它會擴散,像瘟疫一樣,一片一片的把人感染。
類似的例子還有恐婚,恨嫁,什麼「保姆式婚姻,喪偶式育兒」,出軌率升達多少......
如果我們不是本著過的更好的目的去看待這些,卻因為這些更改了自己生活的目的的話,就中了「恐懼思維」的圈套。
而所謂的安全感就是這種思維的產物。害怕怎麼怎麼著,避免怎麼怎麼著,於是怎麼怎麼著。
一個不敢戀愛的人害怕被傷害,可能會永遠安全,但他會永遠孤獨,他忘記了戀愛的目的是讓自己不孤獨,變幸福。一個提防別人的人會減少被別人算計的次數,但可能他就再也品嘗不到暢懷大笑,信任別人的踏實,他忘了活著的目的是讓自己心安。
我們是預防了一層可能的受苦,但在本質上我們並沒有擺脫另一層更深的受苦:生活於孤獨中,缺乏真正的愛與信任。
總而言之,生活於恐懼之中。
3
很多心理問題的原理跟這個非常相似,因為恐懼,我們產生了防禦,我們以為使用防禦,就會萬事大吉,但是沒有想到,防禦還會帶來另一層受苦,只是這層受苦以前是我們能夠承受的起的,而現在不願承受了而已,因為人們在解決了一個痛苦的時候,就會把精力集中於下一個痛苦,一方面一層層的製造痛苦,一方面又要去一層層的克服它。
只是痛苦並沒有解決,有時候它還會越來越大。
因為恐懼本身是無窮盡的,因為克服恐懼,我們會做很多的事情,但到頭來可能又會陷入另一種恐懼里,我們以為那樣我們會有安全感了,但最後發現安全感其實不是我們想要的,我們最終想要的是愛和信任。
我們想要被這個世界愛著,也信任這個世界。其實就是我們想要被媽媽愛著,也信任媽媽。
如果我們能有完美的父母,在成長中也沒有遭遇過什麼創傷,大約我們的安全感會被保護的很好,但是這樣的環境實在太少了,所以我們內心潛伏下大量的恐懼,總是害怕被世界拋棄。
而對於戰勝恐懼來說,唯一的萬能良藥可能就是要去信任,就像信仰一樣,你看,整個基督教的根源整天都在講一件事:信。
一個缺乏安全感的人最大的障礙在於:他的這種信在生活中發生了動搖,因為這種動搖他需要做很多防禦型的事去保持自己不活在恐懼里,但這太難了,更重要的是,這並沒有讓他更幸福。
他可以暫時的克服恐懼,讓自己生活在安全里,但是他不快樂。
所以讓一個戀愛恐懼症的人快樂起來,並不是幫他找到安全感,然後再去戀愛,而是讓他去發現選擇安全還是選擇去愛,哪個對他來說更心甘情願,哪個是他本質上更願意要的,以及為了獲取這個想要的東西,自己需要付出什麼,承擔什麼?
心甘情願這個詞太重要了,這是一個人成熟的過程。它會幫助我們看清楚我們真正渴望的是什麼,而不是在恐懼遮掩下,自己以為自己需要的是什麼。
活著不是為了避免什麼,而是為了成為什麼。
像那首詩寫的那樣:
「
去愛吧,如同從來沒有受過傷害一樣
去愛吧,像不曾受過一次傷一樣
跳舞吧,像沒有人欣賞一樣
去愛吧,像不曾受過一次傷一樣
唱歌吧,像沒有任何人聆聽一樣
幹活吧,像不需要錢一樣
生活吧,像今天是末日一樣
」
4
信任是一種選擇,是一種思維方向。
催眠大師斯蒂芬·吉利根認為人們雖然會做不恰當的事,但是他們背後的動機都是好的。
你能走到今天的生活,並非總是苦惱連篇,這是世界在你能承受的範圍內能給你的最好的生活。
看到這些積極的東西,本身就是一種救贖。
對付匱乏本身需要的不是更多的給予,而是要調整人們看待事情的眼光:看到已有的,並學會感恩。
最後,你的「病」也並非都沒有意義,很多時候「病或癥狀」是我們在恐懼狀態下自己研發的解藥,但是只是一種還不夠好的「解藥」罷了。
即便不夠好,但是也有它積極的意義--它曾經讓你適應環境。
這大概就是我今天要講的主題了----努力去發現事情背後積極的含義,這種能力會讓一個人更有安全感,因為積極的東西會幫助我們不被恐懼帶走,擺脫掉恐懼思維的模式,僅僅這一點作用已經足以拯救一人。
更多文章,歡迎關注微信公號:工業時代的月亮。
推薦閱讀:
※什麼是所謂的安全感?
※我最近經常很害怕身邊的人會離開自己,比如害怕親人去世或是寵物去世,這是為什麼?
※如何引導一個缺乏安全感的人?
※沒有安全感的人在談戀愛後,會因為對方不主動關係自己而更沒有安全感,還是會因為得不到關係而自己變得堅強?
※人在什麼時候最有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