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些人看不懂科學會敬畏科學,看不懂藝術卻鄙視藝術?
請大家讀這篇答案的時候動詞前面自動腦補「可能」,名詞前邊自動腦補「相當一部分」
-------------
因為他們不懂科學原理卻可以看到科學的效果;不懂藝術內涵卻也體會不到任何美學快感.
雖然他們不懂核物理,但是他們實實在在懂得核彈的威力.所以他們敬畏核物理.
他們看不懂抽象派,別人所說的美他們也無法有任何共鳴,那麼他們就不太容易敬畏.(假如畫畫可以用來結法印,放各種高深莫測的魔法:燃燒,凍結,傳送etc,你看看那些人敬畏不敬畏)
其實也有很多人鄙視弦論,覺得毫無意義,浪費錢和人力. 這和鄙視藝術是一個道理,因為他們看不到弦論的效果.
很鄙視中醫,宗教同理.
能否讓不懂的人看到價值,是決定被鄙視還是被敬畏的主要因素.
----------------------------/
第二個原因大概是:相比科學的內容,藝術內容更多是social constructive的。更直接的說,是人賦予的。一幅畫好看,是因為人覺得她好看,藝術作品的美學價值很可能根植於人大腦的特定構造,沒有人,這些作品很可能就絲毫沒有意義. 所以對於不理解美的人來說,美可能就不存在,更談不上意義和敬畏.
科學不同,其內容大部分來源於客觀的自然原理,即使人會從功利角度判斷特定技術的現實意義,但是人幾乎無法否定這種技術的存在. 對於確定客觀存在而又無法理解的東西,人進化出來的反應就是敬畏(古時候雷電,火,etc)
-------------------------------
第三個原因是上兩個原因的背後的原因:
科學和藝術的目的本身就是不同的。
雖然在理工領域,我們也能看到以研究本身為目的的研究(理論數學,弦理論,etc。即使這些學科的研究者,有些也會抱著幾百年後自己工作可以用於現實的想法),但絕大部分的科學研究都是以現實為目的,都以轉化為生產力為目的,也就是說,以服務於絕大多數「不懂科學的人」為目的。雖然這些東西內容難以理解,但既然目的是造福大眾,那麼大眾有所敬畏也是合理的。
藝術當然,以某些美學觀,也需要反映現實,驚醒世人,etc. ,而且其實這類作品也從來沒有人鄙視過,比如《法國大革命》這類的畫,或者《黃河大合唱》這樣的歌曲。
但是當今的有些藝術已經發展到一種新的階段,這些藝術並不以反映現實為目的,而或以藝術本身為目的(art for its own sake),或以追求「純粹的美」為目的,通俗的說,這些藝術已經「脫離現實」了。這些藝術作品本身就不是為了服務於大眾,也無意得到「不懂的人」的理解和讚賞,所以被鄙視也是可以理解的。
---------------------------------
第四個原因比較有中國特色.
在中國的很多地方,大部分學習好智商高的學理工,相當一部分走藝術生的都是大學考不上的.
這也可能是為什麼在美國題主說的現象不那麼明顯.
--------------------------
-------------------個人對美學只有淺薄知識,若有什麼硬傷,還請各位指教。
因為科學牛逼啊。。
看不懂機關槍,鄙視機關槍。突突突。死了。
看不懂原子彈,鄙視原子彈,轟隆隆,死了。
看不懂計算機,鄙視計算機,別人廠子全自動化,虧了。
看不懂建築學,鄙視建築學,樓塌了。死了。
看不懂流體力學,鄙視流體力學。別人空中飛人。北上廣隨便跑。你只能腿著。累死了。
科學壓根就不需要人們的敬畏。人們需要活命所以不懂科學的人才需要敬畏科學。
事實上,敬畏科學不僅僅是人類的專利。連動物都懂得敬畏科學。看見汽車來了知道躲。知道不能跟科學硬抗。
藝術的話。。。怎麼讓人敬畏呢???
畢加索立體切!
莫奈光影變換炮!
卡拉揚浪漫死亡波紋!
葛蘭姆收縮延展式影分身!
恩。。配合祥子戰車,軍道殺拳之類的。。應該可以很熱鬧把。。。
因為人們普遍認為科學是有邏輯性的,是可靠的,是只有努力學習進行了解才能理解的。
事實是,當代藝術,或者說從部分現代藝術開始,藝術同樣是「只有努力學習進行了解才能理解的」。
但普遍人認為藝術應該是無門檻的(甚至大多數宣揚此理論,請-別-拿-博伊斯-說-話),應該依附與第一時間的主觀感受,不需要存在背後的理論和思考。
因此,當人們遇到不懂的科學,會敬畏,認為是自己不足。
遇到不懂的藝術,會嗤之以鼻。
其實我不太在乎看不懂就鄙視的人,若以此為標準,這已經可以稱得上歧視了。至於理由也沒有多少討論意義,嫌少不嫌多,反正給鄙視找理由比給喜歡找理由簡單多了。而且這樣面對面的針對性的闡釋反而會適得其反。「鄙視」和「不懂」二者是否統一且互為前提則是需要商榷的。但無論如何,這不能成為反鄙視的理由和解決審美問題的切入點。
這裡先澄清幾個觀點:
- 藝術家普遍素質低這一點不能苟同,基數不同不可相提並論,差生有,藝術學院附中的或從小學藝的人也有,有素質極低的必然有素質極高的。不誇張的說,如果一個人自認為是個天才不被認可,要麼生不逢時,要麼自作多情。但凡歷史上留名的藝術家,有幾個流氓?很多都是家族經商,或者是律師,教授,教育程度都極高。近當代的藝術家也基本都是科班出身,天賦拔群。比如 Peter Doig ,一個英國人在德國教課,且座無虛席。
- 能把一件藝術作品參透或者重複演繹與否與創作能力無關,操作層面只是藝術創作的一部分。比如我也能唱 Bob Dylan 的歌,但這不意味著我比他強。如果非要糾結藝術的成本,只能說,天賦佔到一半以上。遺憾的是,絕大多數時候我們不知道天賦長什麼樣。
- 藝術的最終目的不是洗錢,洗錢亦存在於其他很多行業,而且藝術市場不是最佳選擇。拍賣行有黑幕,比如走私問題、逃稅問題、操控傭金等,但不能以此降低藝術的價值.不說別的,僱傭的批評家可都是真材實料。
- 不懂科學同樣鄙視科學的人也有,但因為理由太過膚淺以至於無法反駁;懂藝術又鄙視藝術的人往往氣焰囂張、恃才傲物,人們大都敬而遠之,所以大家喜歡聚集在這個無聊問題展開討論,但這些討論都是徒勞無益的。
- 「鄙視」的存在不可或缺,如果大家都開始敬畏,反倒讓人失望。
我比較在意看不明覺厲的心理,為了調整好姿態姑且稱為「附庸風雅」,范景中先生便討論過此類問題。范景中:《附庸風雅與藝術欣賞》
英國皇家學院的首任院長雷諾茲做過一系列著名的講演,他有一個非常美好的願望,他覺得藝術有一個非常偉大的作用,可以把社會改造得更加美好,更加道德化。帶著這種美好的願望,他在最後一次講演中提到人們怎樣才能把自己的藝術欣賞趣味提高的時候,引用了他的同時代批評家哈里斯 [James Harris] 的一個觀點。這個觀點我們聽起來可能有點吃驚。哈里斯說,想人讓一個進入高雅的藝術,或者說你自己想進入高雅的藝術,有一個辦法,你可以假裝喜歡這種藝術。比如大家都談論萊奧納爾多·達·芬奇的偉大,你看不出來,你就假裝說他確實偉大。雷諾茲把哈里斯的這個辦法介紹給他的聽眾。他說,你現在假裝看出來,直到有一天你確實喜歡上這幅畫,而當喜歡真正來臨的時候,虛構的東西最終變成了現實。當你們聽我引用雷諾茲的這個觀點的時候,大概都會很自然地過渡到我的講演題目,這就是「附庸風雅」。這是不是一種附庸風雅?我想是的。如果說我們進入文明、進入優雅、進入一個高雅社會,或者一個有教養的圈子,我們通過什麼辦法進入的話,那麼這是一個最好的辦法。我想我們可能都程度不同地有過附庸風雅,我承認我有過附庸風雅。
顯然鄙視藝術的種重要原因之一不止是畏懼——甚至我懷疑這一點是否重要,上面談到的范景中便是中國藝術史論的公認的權威,如果有人覺得不服可以考他的博士生試試。雷諾茲更是英國美術史上舉足輕重的人物,還是牛津大學的法學博士,他們不是不畏懼,而是絲毫感受不到他們的價值,既然感受不到,那他們鄙視的是什麼?
所謂因為不懂鄙視藝術是不準確的,因為它鄙視的不是藝術本身,而是一種自己演繹出來的表徵。
很久很久以前,有些人捨不得升級新版 QQ ,只是因為好友分組的間距太大,沒法對齊,拼不出完美的心型或是別的什麼玩意,正如今天瘋狂吐槽新版微博的人一樣。有誰想挨著一個個的說服他們嗎?理解不了科學卻會敬畏科學這一問題,在我翻閱了117個答案後,僅少數知友駁斥其真實性,故在此不做詳細討論。所以本回答偏重此問的第二部分,有些看不懂藝術的人為何鄙視藝術。
本答案希望通過分析幾個藝術的基本問題來解釋這一現象。
-------------------------------------------
一,藝術的「發展」模式。
藝術並不具有如科學一般的發展模式。科學的發展是階梯式的,通過對「基礎」科學理論的積累,從而發展出「新的」、「更高層次的」科學理論,因此科學可以被稱作「進步」著的。但,藝術從來都不是或從來都配不上進步的稱號。藝術的發展模式不是線性的,也不是階梯式的,還不是螺旋上升式的。事實上,藝術根本沒有任何發展模式,僅僅是藝術品的積累。對於藝術並不存在真理這一概念,因此藝術的「發展」並不指向某一目標,而是以擴散的模式作多樣化的「發展」。
對於這個問題需要解釋的是:藝術技術的發展也非階梯式。僅以傳統意義上的狹義的寫實繪畫為例,寫實技法的發展並不是階梯式的,此論點可以通過分析最近100年間所發生的現象證實。首先,我們可以將寫實繪畫技術的發展歷程做如下總結:路線1,透視理論的發展
遮擋法-短縮法-透視法-複雜的透視法
路線2,投影技術的發展
取景框-小孔成像-機械摹寫儀-電子投影儀
路線3,寫生技術的發展
總結前人經驗,通過大量練習,發展出相比前人更肖似自然的寫生技術
路線4,新技術的誕生1
攝影-成熟的攝影-數碼攝影-3D攝影
路線5,新技術的誕生2
照相平版印刷-數碼印刷-成熟的數碼印刷
我們發現,對於寫實繪畫技術,一位現代職業畫家不需要掌握前人所積累的所有知識,而僅需要掌握一項技術或發明一項新的技法,就可以使得寫實繪畫向前發展。也可以這麼說,在攝影術發明前,或在照相平版印刷發明前,世界上若不存在任何寫實技術的話,仍可以在毫無基礎的情況下發展出成熟的寫實繪畫技術。寫實繪畫技術的發展並不在於知識與技術的積累問題上,而在於是否將知識與技術應用於繪畫上。
藝術的整體發展模式正是如此。在藝術界,除了對一個技術的深入研究外,更普遍的是「開拓藝術的疆域」或「提供藝術以更多的可能性」。並且與科學的發展模式不同,藝術疆域的開拓並不一定需要掌握此學科共有的基礎理論,而往往是形成一個新的且獨特的系統。
藝術本身相較於科學的特有的發展模式使得藝術在技術方面的門檻「大大降低」。這引起了一種最為明顯的敵意態度:「這種作品連我都可以做」。
二,藝術品的界定模式
藝術品之所以藝術的界定與科學發現之所以科學的界定採取兩套相異的系統。建立在上述這種特殊的發展模式上,藝術品的界定方法並不「科學」。由於沒有普遍適用的基礎理論(藝術創作本身並沒有一個共同的目標與模式),藝術品的界定模式也呈多樣化。
大眾的敵意態度往往產生於以下三種特定的界定模式,即以模仿自然、以技巧的複雜程度或以被普遍接受的美的概念為藝術的最高追求。並夾雜另一種主要模式,即以師承關係作為藝術家身份與藝術品合法性的界定。這兩種界定模式的混合導致大眾易於發出類似「藝術正在衰落」的看法。這種狹隘的認知使得藝術品界定的多樣化不得彰顯,並同時使得大眾拋卻了對藝術品本身(無論是畫面、音樂或文字)以及藝術家創作行為本身的直觀認識與體悟。
站在「科學的」模式下,藝術品呈現出難以理解的一面,並同時割斷了藝術品所固有的實用性。這種割斷正如柏拉圖與亞里士多德之所為。同時我們也能看出,相當一部分大眾對藝術品的認識仍停留在古希臘的傳統中,藝術仍未脫離近三百年來所努力脫出的名曰「技術」的牢籠。
另一方面,藝術疆域的擴張在藝術界與大眾之間非同步進行著。藝術界對藝術疆域進行的擴張,並不存在普遍適用的基本方法論,且需要一段較長的時間(至短5-10年)方能對某次擴張的動因與成果理論化。這種現象使得大眾與藝術界人士關於藝術品界定問題必然地存在不可避免的「時差」。而大眾的敵意態度正來源於這種時差症(應當說對於現當代藝術這種時差症是必然存在著的)。
正因為藝術品界定不存在統一的模式,所以藝術在一定程度上對相當一部分大眾而言,不及科學可信。這種不可信導致了藝術品,尤其是新近的藝術品不能迅速且大範圍地取得大眾的認可(而科學在這一方面更容易被認可)。
三,藝術的實用性
藝術具有其特有的實用性,並少彰顯自身。相較於科學對於人類日常生活的巨大影響,藝術的實用性顯得晦暗不明。由於此原因,藝術甚至在某些大家眼中依然是無用的。
藝術的實用價值是隱性的又不可或缺,其基本任務與基本功能是塑造每一時代的時代氣象。以我們最近的時代為例:
由於上世紀60、70年代信息技術的蓬勃發展與消費主義的興起,過去的現代主義藝術(尤指立體派、未來主義等先鋒藝術)不再能繼續表達這一新時代之特質,故新的藝術風格(如極簡主義、波普藝術、流行音樂等)鵲起,並持續影響至我們當下的時間中。但這種影響並不「明顯」,同時又是十分重要的,深入我們的日常生活又看似可以被替代的。如果沒有極簡主義這類新的藝術風格的誕生,當今最流行的網站整體UI設計可能是這樣的:Geo for Bootstrap, a Timeless Theme by Divshot(慎入)
藝術的另一個功能與價值是提出問題。自人類文明萌芽以來,對於藝術的追求無數次鞭策了科學、技術等非藝術學科的進步與發展。聖母百花大教堂的穹頂、電影、三維建模技術的精進等等都是以藝術享受為最初目的引領了在工程學、信息技術等諸多方面的突破。
大眾往往清楚明白地認識這些技術的發展與進步(可彰顯的是科學與技術的明顯進步),卻對藝術追求這一動因一無所知。並且,藝術對每個當下的時代所做的影響之細微與自然,使得大眾誤以為這些模式是必然的且習以為常的。這些現象最終導致大眾對藝術產生另一種敵意態度,即藝術是無用的。
四,藝術家的工作與收入
由於藝術被相當一部分大眾認為是無用的,這使得藝術家的工作變得無關要緊,甚至認為藝術家的工作是一件不勞而獲的易事。
藝術家的工作是「從無中生有」的一項工作。相異於科學的工作,因為藝術本身並沒有普遍的基礎理論,藝術工作並不具有一套明晰的路線圖。正因如此,藝術工作對於每一個新近的藝術家而言都是站在幾乎於零的起點開始耕耘的一項艱難事業。而在技術方面,很多藝術作品看似簡單並易於操作,這些表面的工作掩蓋了藝術家所做的更深層次的工作。
而另一方面,藝術家的收入看似不可思議。如其他答案所載,一幅純色拼接的繪畫作品,其市價可達幾千萬甚至幾億,這些報酬看似與其付出不成正比。於是對於藝術家工作與收入的誤讀導致大眾產生第三種敵意態度,即明明世人皆可為的事情為何能獲得如此高的報酬,換言之,藝術家皆騙子。
事實上,藝術家所工作的主要場域是生活這一世人皆熟知的場域,非科學那般在一片「未知」場域工作。但就因在這片熟悉的場域中,藝術工作的精進與發展才顯得如此渺小並易於達成。藝術工作模式本質上如上文所述是將幾方並不相關聯的事物連結的模式,這種模式本身不具有普遍的方法論,並同時流於思維,所以是一種難於開展工作但易於複製的模式。
-------------------------------------------
綜上所述,因為藝術相較於科學,並不具有進步的、階梯式的發展模式;不具有普遍的方法論來界定藝術之為藝術;不能與大眾同步分享最新的研究成果;不具有易於彰顯的實用性與價值;同時卻具有令人艷羨的藝術市場與可觀的收入,使得藝術被相當一部分看不懂藝術的大眾所「鄙視」。
-------------------------------------------
反駁其他答案中發現的幾點問題(慢慢更新):宣洩一下我就,
純粹是。
從認知心理的角度來說:我們能感知到好與不好(敬畏)與否的前提是產生了判斷力。
好比你的鋼琴彈到3級,你看到一個10級的人談一首曲子,你有諸多的細節不理解不知道他是怎麼做到的,但是你會覺得他牛逼,那是因為你首先」懂了一部分「,這部分催生出得判斷力,讓你對不懂得部分產生敬畏。
對於科學而言,你的問題也是我的問題,如果我們都明白基本的數學,那麼我們都具有基本的判斷力和context。
換句話說:我們知道簡單地自然科學,我們知道一個複雜的公式是數學化一些量的關係。把每一個抽象的科學原理看做一個問題和答案,我們能夠認知題意,能夠認知這個答案的正確,我們不懂得只是從題意到答案的過程。認知題意,是能產生判斷力的前提。
對於現代藝術的抽象,每一樣藝術品都可以從技法,內涵,構圖,色彩等等各種不同層面去提問。每一個藝術品也同樣可看做包含一個問題和一個答案。這個問題是藝術家自己提出的,這問題不一定是我的問題,你首先不承認他的問題,即連判斷力都沒有產生,你如何能承認他作為答案的作品?
再換句話:對於普通人,我不懂為什麼E=mc2,但是我能認知到他說的肯定是個關於能量和質量的數學關係,而這個公式竟然用一個簡單地乘法表述了這種關係,只是自己以為自己不知道,其實潛意識裡是知道一點的。而我不懂羅斯科 波洛克 康定斯基 馬列維奇...,我根本不知道他們要幹啥。這其實是完全的兩種不懂。如果對藝術也是第一種不懂,我認為是會產生敬畏的。
實際上現代藝術就是不斷地顛覆認知,抵抗讓你產生判斷力的存在。如果一個人對自己不懂得藝術品產生鄙視,那可能只是對畫本身產生鄙視而不是繪畫背後的思維過程,把藝術品當做藝術品本身來看,是現代審美的誤區。「聽有個人說他證明了相對論是錯的,所以你們搞的東西是不是都白搞了?」
「我沒學過物理,我不管我理解的對不對,反正這個問題引發了我這樣的哲學思考:未來決定了過去,它推翻了相對論,這實在是太神奇太美了。」
拿一些毫無證據甚至已經被證明是錯誤的想法想法大談特談,然後說:「你們的科學也不過是一種信仰罷了,和我的理解沒什麼高低之分。」
「你們這些人都是迷信科學,只有我們才知道什麼是天才的創造力。」——這種想法常常出自一些沒有經過任何科學訓練的人之口。
「你為什麼不去光華?那裡的樓前都是名車,物理學院的樓前都是自行車。」
「你搞那些有啥用啊?拿了錢搞沒用的東西,你們都是騙錢的。」
「聽說讀博士的都是傻子,連和人說話都不會說。」
請告訴我,那群不懂科學的人真的敬畏科學么?
不懂一個東西,是不可能真正敬畏的。說的具體點,是:不懂科學的研究方法、不懂科學的思考原則、不懂科學的目的、科學的意義等,是無法對具體的科學知識、科學工作、科學工作者有敬畏之心的。敬畏的話,至少得做到尊重。對於自己不知道的具體東西,至少應該是不做任何評價,不帶任何情緒,否則就不是尊重。譬如科學工作者會敬畏其他自己不懂的領域,正是因為他們懂科學,知道科學研究的原則和自己在具體某方面知識上的無知。但是毫不懂科學的人有很多沒有這樣的自覺。而對科學懂得越多,就越發現自己不懂的多,於是就越是對其餘不懂的東西產生敬畏之心。
科學和藝術相比雖然有一部分可以被用在實際生活上,但是人們絕對不會因此而對科學增添半點敬畏之心,若是非常不懂科學,他們就只知道某個東西好用而已。因此在這點上其實科學與藝術地位差不太多。最多只是被盲目崇拜或者盲目貶低罷了。因此他們才無法分辨各種網路謠言,才會因為中醫、轉基因這樣的話題而無休止的吵架。
「不懂」可能本來就是一個藝術欣賞領域擋箭牌辭彙,只是在藝術欣賞領域內部都有不同用法:
用在當代藝術欣賞上,是「看不懂!不知道為什麼值四千萬!這破玩意兒我也能搞!」的民間氣憤;
用在電影欣賞上,是「看不懂!燒腦!太牛逼了!」的胡亂吹捧;
用在攝影作品欣賞上,是「毒!德味!大師!學習了!」的失心瘋。
因為人們看不懂哲學。
黑格爾說過哲學就是哲學史,這話不完全對,但已經很對了。從古希臘哲學裡產生了兩個對現代人類文明來說非常重要的概念,一個叫邏各斯,一個叫努斯;從這兩個概念產生了兩種認識方法,一個是邏輯推理,一個是經驗觀察。在科學裡這是論證與實證,在藝術里這是創作和寫生。努斯讓藝術家們觀察人體解剖,觀察空間,觀察光,觀察色彩,觀察畫面。研究技術,積累和傳承經驗,製造輔助工具,最終造出了照相機,並且為後來的藝術發展提供了大量的資料。邏各斯讓藝術家們思考美,思考藝術,思考定義,得出理論,推動了一次又一次藝術上的革命。藝術和科學一樣都是沒用的,或者說的準確一點就是它們的用不是直接的,而是間接的。一個覺得藝術無用的人在得知了宇宙大爆炸理論之後能幹什麼呢?能多買一套房嗎?一個覺得藝術無用的人得知了量子力學理論又能怎麼樣呢?能免費打一炮嗎?知道了萬有引力是不是可以少加班多拿工資?
科學和藝術的用並不是針對某個個體的,針對的是全人類,它們的發展推動人類文明的發展,通過轉變為技術來對全人類產生作用。人們只知道有科學的技術,卻不知道有藝術的技術,藝術的技術就是設計。我認為設計很有用,不過如果一個人買衣服考慮的是價錢,買房考慮的是升值,旅遊考慮的是買買買,那麼設計對此人是無用的。
我認為從後現代藝術之後藝術的大方向是社會美學,這個其實在達達主義那裡已經有苗頭了,藝術家們在一個美的社會是什麼樣的這種命題下進行創作,至於這種創作有什麼用,我還不知道,也許以後的人能知道吧?我看到的是很多人很多人不懂藝術要裝成懂得藝術,很多人不懂科學,不但不敬畏科學,還指責敬畏科學的人是拜科學教。
因為科學是有有嚴密舉證推理邏輯,統一標準,而且符合常人的價值觀。而藝術是沒有統一的評價判斷標準的。
因為科學才注重對錯,藝術不注重對錯。所以之於科學,對錯重要;之於藝術,角度重要,無關對錯。
你不是生下來就會解方程,但大粗腿黑絲用不著別人告訴你你就知道不好看。文無第一,武無第二
個人修養問題。
看不懂聽不懂,很正常。有興趣可以嘗試著了解,沒興趣也不礙事,生活照樣過。但是,由於自己的無知,或許還有一部分是成長教育的問題(想想從小到大上過的藝術類課程吧),就對自己不了解的事產生「鄙視」,甚至以為鄙視了這件事後自己會顯得更牛逼,更理性,更有獨特的視覺,有更偉大的三觀……那沒辦法了,你已經把自己處在了文明的最底層。人應該接納看不懂的東西,不要以自己的見識去度量別人,或者給人下定義,這樣會讓你將來能達到的程度也有限,這個世界確實是開放性的,但是對於業力深重的人考驗也是無所不在的,但是何謂業力呢?其實就是你的心在靈魂進化的多個轉世里接納了什麼,拒絕了什麼,損耗了什麼,這世會重演之前的節奏。 科學帶來的表面利益比較影響人的生存方式,所以人其實為了生存不得不接納新的科學「成果」,其實是一種被脅迫的心態,斯德哥爾摩症。
因為太多人都聲稱自己懂藝術。但是科學不行。
搜索一下「藝術家之屎」,就知道為什麼搞藝術的被人鄙視。因為有很多傻子吃騙子的屎。
被敬畏的是原子彈、火星探測器、轉基因作物這樣開闢或結束一個物質時代的偉大科技,不被敬畏的是周末還埋首實驗室白大褂污跡斑斑的男geek女博士。
被敬畏的是《春江花月夜》、《紅樓夢》、《百年孤獨》(美術和音樂不熟,這裡只說文學)這樣開闢或結束一個審美時代的偉大作品,不被敬畏的是故紙堆里滿手墨水黑的文藝青年。
大家都想白得一個東西的好,世俗的成功,生活的方便,物質享受,被漂亮的異性崇拜……繞開緩慢、艱難、孤獨、黯淡、沉默,不被人理解(但未必不快樂)的獲得它的過程而已。
ps:以前網上看到過一個寫房地產廣告的,兼在雜誌上發些古風小言,一邊拗著(自來)水仙花的姿態給自己編語錄,什麼「不要跟我說世面上的這些像機器生產快餐面一樣快的小說」,「不願指揮嗡嗡作響的機器釘億萬顆一模一樣的裙子上的扣子」,一邊灌著醋說「文科生也有混得好的呀,比如郭敬明……」。
許多人對真、對美的敬畏,不過如此。謝邀。
我覺得吧,本質來說,還是世俗社會的功利主義鬧得吧。畢竟如今燦爛的物質文明都是科學創造的,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科學多值錢啊!藝術再值錢能有科學值錢嗎?誒,對了,就是得值錢!
在功利主義的本質驅動下,變本加厲地,我們的教育把科學作為主科,藝術作為副科。主科嘛,正事兒,副科呢?玩兒!其實呢,真正愛科學的人,作研究就是玩兒;搞藝術呢,也是像搞科研一樣慢慢打基礎,付出艱辛的功夫的。這是常識,很多人卻不明白。因為搞科學的人付出艱辛勞動,大家都有印象,十年寒窗苦讀,上大學,讀博士,多不容易啊!搞藝術的呢?彷彿從小玩兒到大,不務正業,誤打誤撞成了藝術家。奈何?
在這種刻板印象下,周圍有人搞科學,「看不懂誒,但是好高大上!他們的研究一定會造福人類的!」搞藝術的,「看不懂誒,介嘛玩意兒啊?搞藝術的奏四一幫森精病!」
推薦閱讀:
※為什麼很多人喜歡放大自己的痛苦 而忽略小幸福?
※推薦一些關於心理暗示的好書?
※當成功的速度大於自己努力的速度時,調整心態該做些什麼?
※當你處處為他人著想,卻熱臉貼冷屁股的時候怎麼辦?
※為什麼得急性焦慮症(驚恐障礙)很多人第一次都是毫無徵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