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心中最美的書店是什麼樣的?

網路侵襲實體,書店越來越少。但每個城市缺基本上都有其別有韻味的書店,廣州的方所書店,南京的先鋒書店,青島的不是書店,北京蒲蒲蘭繪本館等等,個人也覺得紙質書才有閱讀的感覺,在檯燈底下,找個最舒服的姿勢,一頁一頁翻,夾個書籤,翻著書頁的感覺是幸福的,很喜歡這種感覺。那麼問題來了,你心中的世界最美書店是什麼樣子的呢?


店名有我,櫃檯有老闆娘,屋內有衛生間。

書不全,皆我喜愛。

客不多,陰盛陽衰。

籠掛鸚鵡,困貓坐膝,珠算置桌,爽風送堂。

偶有竊書者,全由他去,若復來竊,則笑以對言:前書未還,此書不可再借。

店前須知:

進門避雨者,須罰熱茗一杯。

只閱不買者,煩請自帶酒食。

每日 營業時間: 【興起】 【困來】

特注: 雨夜不打烊


無論塞納河左岸的莎士比亞書店,還是希臘的亞特蘭蒂斯書店,還是舊金山的城市之光書店,亦或倫敦街頭的查令十字街84號,或台灣的誠品書店,他們的美是一種遠景,更是一種傳統,但這傳統里,又透露出些許落寞,因為角落裡不再有冥思苦想的作家和激越的論客了。

如果書店有史詩,一定流淌在巴黎塞納河左岸的「莎士比亞書店」。它是二戰前巴黎英美文學和現代主義的中心。如果1920年代你也在這裡,一定能遇到「迷茫一代」最傑出的腦袋。初來乍到的海明威正在火爐旁看書,喬伊斯新作出版盛況空前,還有喝大了鬧著要跳樓的菲茨傑拉德,老拿烏龜捉弄人的紀德……

圖:莎士比亞書店

這串耀眼的名單還可以列很長。巴黎是「19世紀的首都」(本雅明),20世紀也尚有餘溫。但凡有志青年都想來這裡轉一轉。書店主人西爾維亞·碧奇資助或收留了這些作家,讓世界文學殿堂多了《流動的盛宴》、《尤利西斯》、《查泰萊夫人的情人》等作品。

1921年,海明威來到這裡,得到碧奇極大的照顧——後者幫他找公寓,介紹認識斯坦因和龐德,還借書給他,不在意有無押金。海明威對這裡心懷感激,1944年反攻納粹時他率先解放這裡,才去拯救最愛的麗茲飯店酒窖。

碧奇在回憶錄《莎士比亞書店》中記錄下這一幕:

「1944年8月26日,一輛吉普車停在書店門口。我聽到一個低沉的聲音叫喊『西爾維亞』,那聲音傳遍整條街道,我衝下樓去,撞上了迎面而來的海明威。他把我抱起來轉圈圈,一邊親吻我,而街道窗邊的人們都發出歡呼聲。海明威問我還有什麼可以做,我請他解決仍在劇院街屋頂放冷槍的德國狙擊手。海明威二話不說帶上幾個同行的大兵上樓,接著傳來劇院街最後一次槍響。海明威和他的人馬下來後又開著吉普車走掉了——他說,接下來要去解放麗茲飯店的酒窖。」

圖:海明威(右一)和碧奇(右二)在莎士比亞書店

這大概是獨立書店的最高峰,此後不再有。到誠品書店出現的時候,世界已大不同。書不再是一門好生意,作家不再待在閣樓,年輕人也心儀更流光溢彩的生活。經典被蒙塵,一些高貴的東西在離開。

吳清友和他的誠品書店用15年虧損很輕易地檢驗了這個時代。他得想盡一切辦法讓書店變得時髦和有趣,激活人們冰封的文化慾望。他進了一扇窄門,並走到很少有人走到的地方。[1]他從台北仁愛路出發,最終塑造了一個社會,重組了台灣精神。

吳清友自知且自持,他說過,沒有商業,誠品不能活,可是沒有文化,誠品也不想活了。如果說誠品是書店的一次勝利,準確地說,是商業人文主義的勝利。

圖:誠品書店

再也不可能有一家書店在街角驕傲地活著了,它不需要華麗的裝潢,現磨咖啡和精美伴手禮,僅靠堆到天花板的書籍、一個留有作家往事的角落和一個淵博的店主人而生存。這是傳奇的宿命,因為人們有了新玩具。

拜器物之功,現世繁華奪目。但人類作為一個整體,內心已停止了生長。瓊·德·拉·布呂耶爾在這個問題上充滿悲觀——「人類已經存在和思考了7000年,所有充滿智慧的話都已經被前人說盡。從這個意義上說,我們都出生得太遲了。」「人類用了好幾個世紀的時間,不過是回歸古人的理想和所有簡單而自然的東西。」

圖:亞特蘭蒂斯書店

這就有點糟糕了。人文科學越來越不像創造者而是技術工,僅靠採擷一些遠古花露滋養新鮮的靈魂。單就文學一域,自上世紀拉美文學大爆炸後,世界已好長時間沒有像樣的作品了。

所以,為什麼書店經理能輕易取代書店主人,不在於有先進的採購系統和營銷策略,而在於書架之上已沒有新東西,作家的角落也沒有新故事。那麼吃漢堡包還是肉夾饃,也就無所謂了。

在歷史的大街上,傳統人文主義可能是那個被打招呼最多,卻最孤獨的老頭兒——僅僅是人們為了彰顯一種約定俗成的修養。

圖:城市之光書店

在矽谷,喬布斯、蓋茨、沃茲(蘋果創始人之一)都已成了偶像,但他們分別代表了三種價值觀,蓋茨是商業主義的化身,喬布斯是創新文化的教主,而沃茲依然堅守著浪潮之初的黑客文化和藝術家本色。吳清友哪條道路也不是,又可能三個都是。

電影《北京遇上西雅圖之不二情書》熱播後,不少痴男怨女迷上查令十字街84號,他們捧著海蓮·漢芙的小說,在倫敦街頭循著門牌去找,最後找到一家麥當勞。

圖:查令十字街84號。

注釋:

[1] 聖經記載耶穌曾對眾人語:「你們要進窄門。因為引到滅亡,那門是寬的,路是大的,進去的人也多。引到永生,那門是窄的,路是小的,找著的人也少。」

——————————————

我的知乎電子書【從零開始寫故事:一個南方周末記者的特稿筆記】全新上線,歡迎了解,另有知乎Live課程【如何寫出你的超級故事】。


將信息、資訊以非物質形式來保管與攜帶,會更加高效,這個道理誰都明白。然而紙質書為何更令人愉悅?

原研哉在「書店與圖書館,皆有美好前景」一文里(《世界最美的書店》P187)里將人類創造出的工具分為兩大類:棍棒類與容器類。最開始當作武器恐懼的棍棒石器,到後來刀槍、弓箭,甚至導彈、宇宙飛船,都是棍棒類,體現著人類對於外部世界的改造。

而另一個容器類,猿人們將兩手掌心合攏、掬水飲用,便是「容器」的起源,是守護、保存、儲藏類工具譜系的發端。餐具、器皿、服裝與房屋、村落與都市,都是「容器」的進化形態。保存和儲藏語言的書籍,正是「知識的容器」。

對於這種知識的容器,從古至今,我們一方面推敲、篩選、琢磨,費勁心思裝填內容,另一方面,我們又不斷改善排印、裝幀、設計,使「容器」更好地展現內容。書本的手感、趣味、風情與風格,以及整體帶來的審美價值,能讓置身於科技飛速發展、一切平板化、觸碰操作的我們達到微妙的平衡——一方面我們了解科技所具備的諸多可能性,一方面我們又追求返璞歸真,不致過多依賴科技。

藏書如山的書店、圖書館,能夠直接刺激我們的感官體驗,藏著能夠喚醒我們創造力的能量。

有關書店帶給人的「感官體驗」,藤本壯介從「人與書」的邂逅出發,認為書店應該給人「漫步感」。閱讀一本書,從物理角度來看,「書籍」本身是有限的,但當一頁一頁地方翻閱下去無限的時間與空間就會延展。藤本壯介認為這種有限與無限的反差,同時又並置於一體正是書籍的魅力所在。回到書店來說,高度的檢索性當然能與人便利。但有時候,隨興所至地信步漫遊也未嘗不好,因為「不可預測性」反而可能與某一本書產生特別的邂逅。

兼顧實現「檢索性」與「漫步感」的書店大概就是設計師藤本壯介所認為的「美」的書店。

日本作者清水玲奈踏足與全世界各個都市,走訪一間間書店,開啟了尋訪「世界上最美書店」的旅程,並寫下了《世界最美的書店》一書。前文兩位設計師對於書、書店的看法和觀點都來自於這本書里的訪談。

在這本書里,一共還介紹了 20 家書店。這些書店分落於世界各處,其中北京的兩家書店被作者提及。形形色色有趣的書店,有的藏身於教堂,已有百年歷史,有的則是由劇院改造,還有的是採用自助付款形式,這些書店不管是店名還是店的選址、傳統都各有故事和特色,蘊藏著書店經營者對於「美好書店」的理解。

20 家書店的介紹由小編摘錄如下。


1.亞特蘭蒂斯書店(Atlantis Books)| 希臘,聖托里尼島

被聖托里尼島的旖旎美景所吸引,幾位加拿大人和美國人在 20 多歲時聯手開辦了這家書店。

書店的冠名,取自於昔日柏拉圖夢中那座位於海天彼方的、傳說中的神秘王國亞特蘭蒂斯。

一踏入店中,首先引入眼帘的,是天井壁上以漩渦形狀寫就的無數人名,都是曾在此駐留過的年輕人留下的筆跡。他們在店家提供的床鋪上過夜,並幫忙看店。作為工作報償,則被免去相應的住宿費用。以文學為志的青年們由世界各地相繼慕名而來,使書店得以維持至今。他們在書店中度日,讀書並勤筆不輟;每天與夥伴們輪流看店,同時也暢談關於書籍、世界與人生等話題……這裡就如同亦作培養未來作家的海濱學校。


2.巴特爾書店(Barter Books) | 英國,阿尼克

書店的英文名 Barter,意為「物物交換」「以物交換」。這家書店裡內有圖書 35 萬冊,顧客來自各個地方,他們留下自己讀完的舊書,同時從店中帶走與其估值相當的其他書。這種流通與循環無有止盡,書跟隨人不斷踏上新的路程。


3.科摩大道 10 號書店(10 Corso Como Bookshop) | 義大利,米蘭

10 Corso Como Bookshop 是有原 Vogue 編輯、義大利版 ELLE 的創辦者 Carla Sozzani 女士創辦,它原本是藝術畫廊的一部分——只是作為畫廊里的一個書籍專區,數年後遷至樓上,才成為書店獨立出來。

書店的所有設計,一直由美國藝術家 Kris Ruhs (Kris 和 Carla Sozzani 是夫妻)擔任空間設計。從書籍的擺放、陳列的物品,到器具、雜物甚至包裝紙,無一不是精心設計,力求獲得最佳的視覺效果。

編輯注:

10 Corso Como 在上海和北京都有店,售賣的東西從畫作、書籍延伸至時裝、傢具、美食,以及展覽。


4.旦特書店(Daunt Books) | 英國,倫敦

書店的前身是 1910 年愛德華王朝時代的一棟老書店建築。書架與台岸,處處覆有威廉·莫里斯設計的花紋織布。

腳踏木質地板與綠色的地毯,悄無聲息來到店內身處,週遊世界之旅就開啟了。二樓,英國;一樓;歐洲。地下,書籍則按其他區域與國別分區擺放,小說、傳記、旅遊指南、攝影集到料理食譜,了解一個國家就從這些可以開始。


5.薇拉書店(Livaria da Vila) | 巴西,聖保羅

Livaria da Vila 書店的設計師是一位建築師,同時也活躍在電影美術裝置及舞台設計領域。因為書店的設計有諸多有趣之處。書店有一棟二層建築改造而成,為了實現狹長空間內的視野無阻,柱子都被轉移到了建築外部,樸素的清水緩凝土外牆,室內裝修以黑色為基調,弱光源低調照明,陳列考究的書冊,呈現出無可比擬的精緻姿態。


6.鐘擺咖啡書店(cafebreria El Pendulo) | 墨西哥,墨西哥城

書店由 20 世紀 40 年代的磚混住宅改造而成。「El Pendulo」意為鐘擺,是店主借取「傅科擺」的意向,在其中寄託了自己的願望——客人去而復來。店內懸垂著各種鐘擺狀的吊飾。

書店的開放式天井加蓋了透明屋頂,書架上的書冊接受自然光的烘托,宛若溫室。牆壁、燈罩、欄杆皆使用綠色,再加上綠植的擺放,更有了「溫室感」。讀者可以像在溫室中欣賞花朵一樣,端詳並挑選書籍。


7.酷客美食書店(CookBook) | 比利時,布魯塞爾

在這家書店內,每個人都能找到一篇屬於自己的閱讀天地。CookBook 是一個總面積為 1500 平方米的兩棟單位,集合了 5 間餐館和 9 個售書區,是一間大型複合式書店。書店內有漫畫館、童書館、美食館、音樂館、文學藝術觀和旅遊書專區。

童書館內底板均為玻璃質地,天井懸掛著巨大的飛機模型;旅遊書專區安放著宛如潛水艇的裝置物,由比利時藝術家帕納馬倫科設計。不同的主題館,風格各異,相信每個人都能找到喜歡的角落。


8.巴氏戶外書店(Barts Books) | 美國,奧海鎮

巴氏戶外書店,是有「南加州香格里拉」之稱的「夢之域」、奧海鎮的地標式建築,是根據創辦者理查德?巴廷斯戴爾的名字而命名。

1964 年,理查德家中藏書堆積,無處堆放。因為受巴黎塞納河畔舊書攤的啟發,他便在家門口前擺出書架,開始售賣自己的藏書。他在書架上放了一隻空咖啡罐子,只要客人投下錢幣,就可以隨意取悅,自行購買。雖然現在的店主已經是第三代了,但這種基於陌生書客全然信任的付款方式一直延續至今。即使在閉店時間,只需要投入相應金額的硬幣,就依然可以購書。

在 10000 平方米的宅院中,四面外牆上、以及內院的牆壁上,都密密擺滿了書冊,累積藏書達到 100 萬冊。


9.阿里昂展覽書店(Libreria Arion Esposizioni)

羅馬市中心的展覽宮,是羅馬最大型的文化中心。館內的書店,雪洞白牆,空間簡約時尚,與宮殿外部的古典樣式呈鮮明對比。

圖書的陳列,有的水平方式,有的為展示封面垂直而立,有的則是封底向外,顯出一種獨特的韻律。整個空間配置宛若一個白色的四方體,當中每本書都擺放得井然有序。

書店的經營者阿里昂先生,他對書店的經營理念是「要打造一家自由而獨立,即用過獨立運作體系的連鎖書店。書店要聘用真正懂書愛書的店員,他們時尚且高效,值得顧客信賴」。


10.美國圖書中心(American Book Center) | 荷蘭,阿姆斯特丹

一家叫美國圖書中心的店卻坐落在荷蘭阿姆斯特丹。書店的店長琳出生於美國,1972 年與男友同赴歐洲旅行時,途中讀完了手邊自帶的所有書,為了尋覓新的讀物,不經意拐進了一間小小的舊書店。因為這間書店,琳決意留下來,並在此工作。這便是美國圖書中心的前身。

2006 年經過整遷,現在的店鋪已從一樓至三樓,包括一段徐緩的弧形「書牆式」螺旋樓梯都置滿了書劍,全長達 2000 米。書牆當中,生長著一顆挺拔的巨樹,彷彿象徵著書店洋溢的生命活力。

店長琳對美麗書店的理解是「架上陳列的書籍須經過仔細地甄選,讓客人樂意將它們買回家去。同時,博識且熱情的店員,應當充當導購角色,幫助讀書人尋覓到那本恭候著垂顧的好書。並且,一間美麗的書店必須時時刻刻讓人內心感到雀躍與激動」。


11.慢讀書店(Ler Devagar)| 葡萄牙,里斯本

Ler Devagar ,意思為慢慢讀。書店的經營者,是里斯本一個以作家與詩人未收的、約有 10 位成員的文化人團體。他們將創辦理念確定為「專售基礎性讀物」,並一點點籌集資金、各出其謀。店裡精挑嚴選的「基礎讀物」共達 50000 冊。

店內各處,展示了義大利藝術家皮德羅 15 年來製作的 20 件機械構造的立體裝飾。每件作品皆以「時間」為主題。置身於其中,連時間也放慢了腳步。

書店的地址,本身也十分有故事。書店昔日曾是一座印刷工廠。追溯建築的歷史,1973 年,在這棟廠房裡誕生了葡萄牙快報 Expresso 的創刊號。而 Expresso 在 1974 年爆發的「不流血政變」——「康乃馨革命」中起到了重要作用。該店附近有一座弔橋,因革命紀念日 4 月 25 日,而命名為「四二五橋」。


12.蒲蒲蘭繪本館(Kid』s Republic)| 中國,北京

這是一間以孩子為主角的書店。踏入店內,迎面而來是雪白的牆壁與彩虹色階梯。店內的書架造型奇趣,全部做成滑梯或生著蘑菇的樹墩模樣。白牆上七色繽紛的彩虹,旖旎延伸,一直連接到一層入口處的樓梯扶手上,呈換裝圍繞著整間書店,並且在店內各處隨時隨地變身成為書架或桌案。

一樓的樓梯側面開著一扇門,門後是一間活動室。房間整體由 12 種顏色有層次地化為不同的區塊。這裡是舉辦童書朗讀會、放映動畫片,或從繪本中尋覓靈感的勾洪工作的活動場地。房間外面,孩子們參加繪畫教室創作的兒童畫,五彩斑斕貼滿了牆壁。

13.好樣本事書店(VVG Something) | 中國台灣,台北

書店的經營者格蕾絲是一名室內設計師。工作時為做參考,她購置了大量的書籍,因而萌發了一個想法:「既然如此,何不索性開一家書店?」

恰如其店名「Very very good」,在這裡,客人可以發現各種各樣的「好東西」。狹長的店內,架子上琳琅擺滿了手工製作的布包、賀卡、木雕印章、罐裝逃過、火柴盒子等等懷舊風文具。期間,按照開本大小與主題粗略分類的書籍,各自擺放在最適應他們的場所,與各種風格搭襯的小物品擱在一起。寧謐的空間,教客人們內心放鬆而平靜,並邂逅能夠給自己帶來創意靈感的、彷彿正是為自己而存在的那本好書。


14.萊羅書店(Livraria Lello)| 葡萄牙,波爾圖

位於古都波爾圖舊城區的萊羅書店創立於 1906 年。書店由澤維爾?埃斯泰夫設計,為新古典主義樣式。樓梯內側與室內的牆壁,處處雕滿了新藝術主義風格的花草植物紋樣。沿著樓梯拾級而上,天井的彩繪玻璃上書有拉丁文「勞動光榮」的字樣。秋日的午後,安詳的陽光透過彩繪玻璃注入店內。

牆壁的書架上半部為帶玻璃門的櫥櫃,裡面裝滿了古籍藏本,下半部則是用來出售的商品書。

能夠欣賞到天井的二樓殿堂深處,擺著 4 張小小的咖啡桌。最右端的桌子上,放著盛有波爾圖紅酒的玻璃杯。一位身著黑衣的老者,獨自坐在桌旁,舉頭靜靜望著天空。一名中年男店員介紹,那位老紳士每天都會坐在相同的座位上,度過下午的時光。


15.莎士比亞書店(Shakespeare and Company)| 法國,巴黎

塞納河左岸,巴黎聖母院對面,拉丁區的學生街內,高高的櫻花樹下,有一處「烏托邦」。以寫作為志的年輕旅人,仍絡繹不絕從世界各地慕名而來。

海明威 20 多歲時,曾在巴黎生活過 6 年,當年支持他走上作家之路,為他的巴黎生活提供過幫助的「恩人」——正是西爾維婭?閉琪女士經營的書店兼圖書室,亦今日的莎士比亞書店。另外,安德烈?紀德、保爾?瓦雷里、艾茲拉?龐德以及菲茨德拉傑等偉大作家與詩人,當年亦曾雲集於此。

該店有一項傳統,即為有潛力的新人作家提供免費的住宿,作為交換條件,則必須保證每日讀完一本書。只需提交一份寫有姓名、住址和個人簡介,並附有照片的表格便可申請。


16.老教堂書店(Selexyz Dominicanen)| 荷蘭,馬斯特里赫特

位於馬斯特里赫特小廣場有座建於 13 世紀末的哥特式教堂。走進教堂,能看到黑鐵鑄就的三層「攀登式書架」,教堂左半部,長長的台岸上整齊陳列著書冊。走過其間,抵達店堂最深處,昔日的祭壇已變為咖啡座,正中央擺放著十字架形的長桌。

這就是巴斯特里赫特市最大的綜合書店,由荷蘭書業的大型連鎖書商經營。雖說是個氛圍肅穆的場所,但來訪的每位客人都可以心態輕鬆地推門而入,愛待多久就待多久。

登上巨型書架的最頂層,那裡陳列著專業類書籍。穹頂的壁畫近在眼前。置身於靜謐的走廊,被私下以陌生語言寫就的書本環繞,時間彷彿停止。讀書客往來的身影,與建築空間一同構成一幅「書之神殿」的圖景。


17.雅典人大書店(El Ateneo Grand Splendid)| 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

這家書店前身是一個大劇院,落成於 1903 年,如今拆除了座椅,轉而置滿了書籍。

在布宜諾斯艾利斯的諾爾底區,自聖菲大道望去,該建築的外觀呈樸素未加修飾的白色,有小小的正門。走進店堂內,穿過昔日的門廳,一座奢豪令人目眩的「書之劇院」就蔚然眼前。玲瓏浮雕勾勒出包廂的輪廓,其上皆以白漿粉刷,並以金漆點綴,廂內則擺放著天鵝絨扶手椅。讀客們悠然閑坐,將滿坑滿谷的好書一本本慢慢翻閱。

劇院穹頂的壁畫名為《和平寓言》,畫中天空的色澤細膩而美麗。她出自義大利畫家納薩雷諾?奧蘭迪之手。此人也曾經為布宜諾斯艾利斯的名勝之一——總統府擔任過內部裝飾之職。


18.代官山蔦屋書店(Tsutaya Books Daikanyama)| 日本,東京

蔦屋書店的坐落之地,昔日曾是水戶德川家的舊宅邸。現在,則成為了向都市輸送新文化的新型書店。蔦屋書店有三層,白色外牆,外立面密密鏤刻排列著「T」形磚宛如編織而就的紋樣。書店建築的設計,出自於 Klein Dytham architecture 建築設計工作室,當時的設計理念為「打造一個人與書能夠親密相處的空間,使其猶如自駕書齋的一種延伸」。店內,落地玻璃窗外樹木蔥鬱的景色以及經由書架細密分割過的空間,都令人生出親密之感。用來指示書籍分類的透明標識,猶如書之森林中的路牌,既含蓄低調,又清晰地指引著方向。店內不只充斥著書本,還有專售音樂及電影類相關商品的樓層。另外,更設有一面可享用咖啡美酒,一面沉浸於閱讀的休息區。

書店的建築設計在世界建築界上贏得了「商購中心設計單元」的最優秀獎。

在代官山這樣的商區,開一個大型書店能取得商業上的成功嗎?蔦屋書店的創辦人增田宗昭先生說:「就算沒有大批客人蜂擁而至,但哪怕有一個人願意光顧就好。我就辦一間能夠吸引他、滿足他,讓他樂於天天來逛的書店。」

現在,蔦屋書店已經成為東京的一處新「景點」,每到周末就有兩萬多人光顧。


19.最後一家書店(The Last Bookstore)| 美國,洛杉磯

洛杉磯市中心,位於舊城區中央地帶的 Old Bank District 是一片金融區,有「西部華爾街」之稱。最後一家書店,就位於一座舊銀行建築當中。

書店經營者說:「我這人特別愛書,既然打算開書店,那就一定要傾盡自己所能,辦一間最酷、最頂尖的書店。為此,我用盡了自己所有的想像力跟積蓄。」

他將建築落成時的維多利亞樣式風格,改造成如今的復古未來主義風格,參考了一些蒸汽朋克類型的電影、《奪寶奇兵》系列的冒險題材經典動作片以及歐洲古圖書館、書店的照片等。

店內的書架,是由破產歇業的大型連鎖書店 Borders 廉價收購而來,重新油漆之後,裝飾以金屬管,以配合店內空間的整體氛圍。書店的中間夾層,被布置成曲曲彎彎的迷宮狀。將木材做舊處理,弄出一些褶皺,並以鎚子敲打,使之呈現曲線或不規則的幾何形狀,如此打造出來的書架擺放於樓層各處。昔日用作銀行金庫的房間,則裝飾為 20 世紀 60 年代科幻電影中宇宙飛船駕駛艙的模樣。

經營者認為,「書店的美麗,源自於給書本配以獨特的背景和『景框』,去加以呈現的創意構思」。


20.老書蟲書吧(The Bookworm)| 中國,北京

書吧由三個房間組成,最裡面的一間用於售書,外面的兩間則作為圖書室。日常聚集在此的,多為學生、記者、作家、藝術家等。

室內牆壁上整齊掛滿了作家的肖像,天井處懸吊著一盞盞大紅燈籠,好似節慶日的會場,讓人感到彷彿隨時會上演些什麼。

書吧會舉辦一些演奏會、講談會等文化活動,甚至一年一度召開屬於自己的文學界。形形色色的人們在這裡相遇,有時,一些新書便因此誕生。

書店的經營者亞麗珊德拉認為,書店的美,源自它的靈魂。

———

以上內容來自《世界最美的書店》,著者清水玲奈,北京出版集團、北京美術攝影出版社;第 1 版(2015 年 4 月1 日)。


說到最美書店,大概一百個人有一百種不同的看法與審美。

在我聽到最美書店的第一個念頭,就是要有露天的桌子,舒適的天氣,人們可以在這裡愜意的度過一個個下午。看看書,偶爾發點小呆。

如果讓我設計一家書店,那我就想把book這個元素融入到書店的外形設計上。最簡潔直觀的方式就是房子的基本輪廓構成BOOK,然後有兩層樓。

如下圖所示:

然後基於現實,第一層樓是白牆,可以塗鴉自己喜歡的東西啦,隨自己喜歡設計。

接著第二層樓我希望是玻璃牆,因為這樣透光比較好,而且可以看到不一樣的風景。

而在二樓,我也選擇划出一些地方,作為露台。在這些露台上,擺上桌子椅子,人們可以在這裡休息看書,放鬆自己。

在書店內,在「B」和「K」這兩個內部的圍起來的地方,我則希望打通一二樓。同時在這四個地方,擺上貫通兩層樓的大魚缸。

而在兩個「O」內部的地方,同樣的,打通一二樓,然後在裡面鋪上草坪,種植植物。這樣魚缸與植物就都形成一種獨特的生態景觀。

接著補充一下細節圖:

最後來上一張整體效果圖,如下:

以上大概就是我所想像的最美書店了。由於本人對於建築學這一方面完全小白,所以我這種想法在現實中完成的難度係數多大我就不得而知了。不過想像是沒有邊界的,這只是我的最美書店的雛形。隨著時間發展,我一定會逐漸豐富我想像中最美書店的各種細節,希望我的最美書店也能是別人心目中最美書店之一。

====0608爪機更新====

哈哈哈沒想到這個回答收穫到這麼多贊啊啊啊 !! 超級感謝給我點贊的啊!! 祝你們端午節快樂天天開心身體健康啊!!差點雞凍到合不攏腿 !!

另外還有好多同學私信我這些圖片是怎麼做的,哈哈現在統一回復下,這個是我用一款在線的3D工具做的,名字叫模模搭,大家百度一下就有的啦,這個用來做3D效果很簡單,哈哈哈就跟小時候搭樂高積木差不多,還有偷偷說一句,我在模模搭上的ID也叫作小凳子大鄧子,歡迎大家去看我的3D作品:http://www.3dmomoda.com/zone/7307,我的風格很明顯的,就是鄉村老幹部很low雞風哈哈哈,裡面很多我以前很low的作品 哈哈 還有很多大神的作品你們可以翻一翻哈哈 想一起玩的小夥伴無任歡迎哈哈哈,么么噠~(???ω???)


全國各地的新華書店就挺好。
如果教輔書籍再少一點就更好了。


她的身姿出現在電影《愛在日落黃昏時》中,也輾轉在《午夜巴黎》里。
她就是位於巴黎塞納河畔的【莎士比亞書店】。

其實,我自己沒有去過。主要是通過電影和電視媒體傳播知道的。
記得,我在旅遊衛視里看到過介紹。這家書店雖然不大,但聲名遠揚。主要以售賣英文書籍為主。

當然,除了在文藝電影中的出鏡,在文學大拿海明威《流動的盛宴》中也曾留下她的姿影。
比起大多數精心裝置的現代書店,莎士比亞書店陳舊的風格似乎有些漫不經心。密密麻麻的書籍堆放在木質書架上。木質的柜子,木質的樓梯和斑駁的牆體。屋子內部似乎被成堆的書籍所吞沒。似乎這間小屋子的主人是這些書本,而在狹小空間里穿梭來去的人,只是暫時棲息的遊人。

也許,在什麼都講究快速高效的今天,慢慢的懷舊,成了一種奢靡的品質。

而莎士比亞書店,也許可以給來自世界各地慕名而來的人們提供這樣懷舊的環境。讓人們在懷舊的夢裡,停下腳步。

當然,之所以是我心中的世界最美書店,也是因為她能提供給我一個幻想的角落。因為我尚未拜訪,而她依舊佇立在世界的遠方,就像一個遙遠而甜美的夢。


去過的書店不多 迄今為止帶給我最多美的印象的就是它

廣州唯一一所24h不打烊的書店1200bookshop
在鬧市中很溫暖地藏著 厚重地特別溫柔

每次過去隨便拿起一本書都能讓你靜下心好好地沉進去做夢

現在有兩家分店 分別在體育東和天河北 不久之前還有一間在五山街的華工旁 是以22路公車為主題的22bookshop 最喜歡的就是那間 所以當知道它歇業的時候特別心疼

不知道它們給多少在熙攘城市中孤獨而熱忱的人帶來了能量

前兩天在體育東店看到了一個好喜歡的小男孩 (∩。˙ω˙。)?
乖乖翻書的樣子真的能萌化人

這也是經常看到的場景 爸媽帶著小小的也許還不識字的小朋友來,文化傳承的感覺啊!

真的希望它能在城市越來越多的地方紮根

不要再出現歇業的情況了


有時書店的存在的價值超過了它本身 它的浸潤能把冰冷或孤獨 溫柔而不露聲色地化解。


世界上最美的書店長啥樣,我真的說不出,所以我自己搭了一個。
————————————————————請看圖—————
我心中構建過我想要在裡面偷得浮生半日閑的書屋。
首先書屋得敞亮,最好在街角,離家不遠,交通便利。

書店的名字是有由來的,Sarnie(三明治)我最喜歡的西點之一,我覺得書店不僅僅應該讓人在精神上有所收穫,還應該在生理上得到滿足,而書店裡面的構設也與這個概念相吻合。

書店的二層是個露天休閑平台,顧客可以在這裡小聚聊天啥的,也不影響樓下店內想要看書的客人。整體外形構造以西式休閑為主,其實我還喜歡吃肉包子,以後再想一個中式的也挺好的~

書店一層大體構造如上,書架一嵌入式與落地式大書櫃為主,分為閱讀區與點餐區,閱讀區還設置上網服務區,可以讓顧客更全面的了解想要查閱的知識,或者方便學生做課題作業。

點餐區設置各種西式糕點,還有咖啡沖泡,特製奶茶,滿足你的腦子又滿足你的胃,再也不怕空虛寂寞冷。

每個座位的周圍都有類似的雜誌書架,就算是路過或者等人進來坐坐也不會無聊,喝喝東西,翻翻雜誌,挺好的。

進門有個直上二樓的樓梯,二層有個書架做的圍欄,上面主要是言情或者動漫類的書籍。還設有鋼琴一架,誰興緻來了,可以彈奏一曲再走(當然前提是得好聽)

從二層出去就是休閑露台,三五知己喝喝下午茶,聊聊八卦的好去處。

這是我心目中的書店,是我內心世界裡構建的最美街角小書店,每個人心中都有屬於自己的一家店,店裡都有一本屬於自己的故事書,希望將來真能把我的故事放在屬於我自己的店裡。

狂想結束,嘿嘿嘿


一店鬧中取靜,二人經營。三間書屋,專治四體不勤,五穀不分,六根不靜。不靜者進門七上八下,卻偏偏看上本好書心中九九不能平。十餘年來交下不少同道好友,喝九,泡八,七茶,甚是歡喜。遇見脾氣相投者,更如同六耳一般難分你我,鬧的是五法五天,四海中竟再難找此地。偶有三二好友問起為何如此交往,我言:全憑人與人之間那一點真心。


《島上書店》裡面,那樣的。


心中最理想的書店需要自帶「歷史的厚重感」這個屬性,書本身就是讓你忘卻時間流逝,時代更迭的工具,百年的石牆配上今早的鮮花就是我心中最美的書店。

--------------------------------------------------一點點圖不預警------------------------------------------------------------
荷蘭馬斯特里赫特的天堂書店
荷蘭,或是整個西歐都有一種教堂改造情結。
在過去信仰旺盛的日子裡,歐洲每個大城小鎮都建造了無數風格各異美輪美奐的教堂。可惜到了今天,香火漸稀,人們卻又捨不得拆除那些美麗堅固的教堂,這些教堂便在一番整修之後被賦予新的定義——從博物館到夜店(講真)應有竟有。
天堂書店是位於馬城市中心的,一座由有800年歷史的教堂改造而成的書店,2007 年榮獲Lensvelt室內建築師大獎(Lensvelt de Architect Interior Prize ),還被英國《衛報》評價其為世界上最漂亮的書店。

可以坐下喝一杯咖啡看書

(以上圖片均來自谷哥)p.s. 最近看了魔獸電影,麥迪文的Karazhan塔簡直棒呆啊 - 我也想要這樣一個書房!
給答主多點時間湊圖給大家分享。


我知道有人要說有陽光有詩意啊什麼的!
可是陽光下真的看書超級傷眼睛啊豬頭!


星巴克目前在全世界有25000多家門店,其中最賺錢的一家並不在其最大的市場美國,也不在僅次於美國的中國,而是位於日本東京都澀谷區的代官山町。

代官山不僅有著環境數一數二的優質住宅區,還有不少高級時裝店、咖啡店和甜品店,除了玲琅滿目的店鋪外,還有一家特別的店——代官山T-Site(DaikanyamaT-Site),星巴克最賺錢的店就在這裡。

代官山T-Site:所謂T-Site,是指以書籍、電影、音樂等文化內容為中心,提案充實生活的「生活風格提案型商業設施」。

DESIGN and INNOVATION

代官山T-Site的設計出自英國著名設計工作室,交錯於白色外牆的大寫字母T的設計概念來自著名設計師Klein Dytham,同時還邀請原研哉負責店內視覺設計,池貝知子擔任創意總監。

▲代官山T-Site簡要地圖

▲池貝知子(左)

Klein Dytham Architecture(中)

原研哉(右)

▲代官山蔦屋書店外觀

代官山T-Site佔地面積12,000㎡,由三棟樓排列構成,再以55米的Magazine Street橫梗其中相互串聯。值得考究的是,整座大樓外部由多個T(源自T-Site中的T)字組合排列,形成了一張白色的「網」,晚上亦可通過投影製造出驚艷的視覺效果,同時結合半透明通透設計。

雖然是一個集合型的商業設施,但這裡最重要的依然是蔦屋書店,如果把T-Site比做一個人,那貫穿其中的書便是骨骼。

自2011年冬季開業後,蔦屋書店便獲得了眾多國際獎項(被稱為建築行業奧斯卡獎的「World Architecture Festival」的2012年度Best Shopping Center部門的大獎。還獲得了亞洲最大級別的設計大獎賽「Design For Asia」2012年度大獎。此外,在紐約的人氣文化網站「Flavor Wire」上,代官山蔦屋書店曾入選「全世界最美的書店」),並迅速成為了東京都的地標。

走進店內,你會發現這裡的書並不像我們通常看見的那樣按照書的形態進行分類(旅遊指南、參考書、漫畫等),而是按照書的內容、生活場景進行分類(美食、旅遊、汽車、建築設計、文學六大分類,Magazine Street則集合了來自世界各地的最新雜誌),重構了書店空間。正因為此,對店內員工能力要求極高。每一個導購員都是特定領域的專家,從商品採購到賣場布置的整個過程都由導購員決定,而且在顧客有疑問時,會作最專業引導。這種全新的書店模式,你有沒有心動呢?

▲Magazine Street

▲書店內部

▲導視系統

TSUTAYA BOOKS

but more than books

12,000㎡的T-Site當然遠遠不止書店那麼簡單,可以說,這就是我們未來生活的嶄新空間。除了看書買書之外,你能想到的這裡也因有盡有。TSUTAYA擁有全國最豐富的電影館藏資源,所以在這裡你不僅能找到全世界所有最新發行的電影DVD,還有許多市面上罕見的電影資源可以租賃或購買。蔦屋書店有著總收藏量超過12萬張的音樂CD,包含爵士、古典以及60到80年代的搖滾樂和流行樂,可以拿到座位一邊享用咖啡一邊愜意地試聽。

Anjin餐廳周圍擺放著海內外的罕見古董雜誌,數量超過3000本,例如日本雜誌「平凡Punch」與「太陽」,還有如今相當罕見的原版「domus」與「Vogue」。同時這裡還提供咖啡、無酒精飲料和小食服務。

與書本搭配,蔦屋書店還有文具販售區,從多功能用筆、高級鋼筆到羽毛筆一應俱全。同時提供文具綉線服務,是展現心意的絕佳禮物。

3號館的一樓除去書籍區域以外,星巴克咖啡大約佔了三分之一的面積,整個書店中的任何一本書都可以拿至星巴克,坐下來邊喝咖啡邊閱讀。即使不購買,只要閱讀完歸還至原處即可。另外佔了大約四分之一大小的是書店的文具區域,100多種品牌的1000多支高級書寫筆陳列了整整一面牆,絕大多數的種類都可以根據要求刻上名字。各種文具以及雜貨,也是一應俱全。

▲星巴克

除此之外,還有美容診所、小兒科、照相機店、電動自行車專門店、寵物服務店、玩具店等設施,再以綠樹成蔭的散步道將它們串聯在一起,組成了完整的代官山T-Site,可以說,這裡就是周圍居民最理想最舒適的生活空間。

??

CCC

生活方式提案

TSUTAYA株式會社隸屬日本CCC控股集團,CCC即Culture Convenience Club,創業至今三十年,是日本最大的複合式連鎖及零售集團之一,但CCC存在的價值並非單純的購物,更多的是企劃,所謂的「企劃」是指「在生活風格方面掀起革命的體制」。

1983年,增田宗昭於大阪創立「蔦屋書店」(現TSUTAYA枚方站前本店),藉由音樂、電影、書籍向年輕人傳遞生活風格。30年後,跟著蔦屋書店的一起成長的年輕人已成家立業,步入中年。代官山T-Site的誕生,再次為他們量身打造了新的生活風格能量據點。

▲CCC代表董事總裁兼CEO 增田宗昭

除此之外,CCC還擁有龐大會員積分系統T-card,通過店鋪、在線服務、積分卡服務、One to One服務等生活的全部領域。

面向擁有「自我風格」的人們

不斷推出新的「生活風格提案」

並以此創造「讓人們和世間更加愉快幸福的環境」

——增田宗昭

CCC有著超過日本人口一半的用戶,而在六千萬用戶數據上提案的蔦屋書店,日均客流量也突破萬人,也許只有親自來到這裡,你才能真切感受它的魅力。

地址:東京都渋谷區猿楽町17-5

營業時間:全年開放 一樓7:00-次日2:00; 二樓9:00-次日2:00

??

未 經 允 許 請 勿 轉 載
留 言 獲 取 內 容 授 權

了解更多日本相關內容

微信公眾號:【JC富士】

微信號:18705120002

關註上邊有更多精彩內容等著你哦~~

小編這裡恭候大駕~

我們最近召喚JC富士第一批宇宙無敵可愛的粉絲到我們的VIP粉絲群! 探討關於日本的吃喝玩樂,有趣的餐廳、奇葩的新聞、動人的美景等等,有興趣的話加我的微信:18705120002,備註知乎,就知道你是我的粉啦~~


先上圖。
第一張是《北京遇上西雅圖》裡面那個叫查令十字街84號的書店,說外觀美的話倒是沒有什麼感覺,但這個地方收信寄信那種方式,美得像童話一樣。任何一個有故事的書店,我都覺得是很美的。

如果實在沒故事,也可以。比如像下面這種。

像這種書店,進去就有種安靜的感覺,就想好好找一本喜歡的書讀一個下午或晚上,感受被書包圍著,凈化心靈的那種感覺,很美妙。記得以前買了一本叫《一個人的朝聖》的書,附帶了一個書籤,上面有句話叫:讀一本書,遠離這個世界一會兒。在這些環境的書店裡讀書,我覺得就有這種感覺。
最後,其實你覺得最美的書店,都是你自己想像中的那間。每個喜歡書的人都會希望自己有一家書店,小小的,別緻的環境,親自設計的各種精緻小物件,有個大大的落地窗或者門,陽光能照進來。周末或是下班晚飯後就去呆著,伴著咖啡或茶,沉溺於另一個世界。


沒有WiFi,也沒有手機信號
有大大的玻璃和高高的書架
沒有任何食品飲料供應
冰水涼水和熱水隨意飲用
瀰漫在書店裡的只有書香
沒有野孩子遊客拍照聲
就是個書店就是在看書


布萊克書店那樣吧


我心中理想的書店是一個有很多陽光的地方,與現在很多書店開到商場與地下室的不一樣。
這個書店,需要穿過一條林蔭道路,書店就在道路的盡頭,書店的採光很好,有很多的綠植花草,有咖啡,有茶,也有白開水。在玻璃房的書店內,有一個側門可以出去到一個露天的場所,露天的場所,有一塊大屏幕。屏幕有時候播放著演唱會,有時候播放著書店每個讀者閱讀最美的瞬間,有來自喜歡作者的分享會,有愛好旅行的分享會等等,在世界盃,歐洲杯的時候,可以在露天的廣場看球,聊天。這個書店是24小時營業。書店的老闆,養著一隻貓,一隻狗。貓咪,懶懶的在廣場的曬太陽,小狗去可愛的去蹭蹭讀者朋友的小腿,蜷縮在讀者的朋友的身旁。


強答一發,二樓南書房,南京


藏書萬卷,書籍縱古通今
最關鍵的一點:

這是我的書店~~


有書沒人沒咖啡


推薦閱讀:

魯迅說「中國書一本也不必讀,要讀便讀外國書」,他為什麼這樣說呢?這算反智嗎?
大學兩年讀了大概 200 本書,為什麼感覺讀書的價值還是沒有體現出來?

TAG:閱讀 | 書店 | 獨立書店 | 讀書的意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