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您」是不是矯情?

或者會有什麼其他的意味沒?


.
唉,您想多了。

沒別的意思,從小就這麼被教育的,家裡人也這麼說。習慣成自然,對長輩必須稱「您」,已經是一種條件反射了,沒有刻意的思考什麼的。如果真有什麼想法,無非是「禮多人不怪」五個字而已。

平輩之間,一般不用,偶爾開玩笑的時候才用。對於不明身份的,一般用「您」,比如第一句。

說句題外話,還有另外一個第三人稱的敬語叫「怹」(音同貪),要是說「您」都是矯情,那說「怹」豈非就是要造反了……

另:底下有幾位問現實生活中還有沒有用「怹」的,確實已經很少了。目前似乎曲藝界保留傳統還多一些。比如下邊這段青年評書演員王玥波的訪談,在 16 分 50 秒、17 分 55 秒和 22 分 37 秒,提到乾媽連麗如老師的時候,就是用的「怹」,他在和同年齡段的主持人對話的時候,都是用「您」,也顯得非常自然和真誠,一點也不「矯情」。
視頻封面連麗如、王玥波《京城說書人》視頻
.


在台灣, 用「您」來指稱對方, 是正常的指稱代詞, 在面對尊長(這是當然), 在較正式的文書上(譬如
商業文書), 以及對不熟的人時, 亦即在「您」字本該使用的場合, 是正常使用的指稱代詞, 一般很難
會產生有題主題目中所特指的那種意味。當然, 「你」跟「您」的選擇, 會因此意味著是否較正式,
別親疏或不敢/不願"太不見外", 等等。 嗯, 這是台灣的情形。


北方人習慣說「您」。

估計提問者是南方人。


我們目前接觸得比較多的有關於「您」的兩種用法。

一是初次打交道,彼此不太熟,有的人會以「您」稱呼,多見於北方人或長期在北方工作的人。一旦多來往幾個回合,「您」字就被撤掉換為「你」了。老實說,我從來不用「您」,可能是因為很多南方人在口語中是沒有「您」的,要在書面語中用起來會很彆扭。而且別人一旦對我用「您」相稱,我常常會好奇地關注對方什麼時候取消「您」變為「你」,這意味著彼此更為熟絡,距離感消除了。一以貫之被稱為「您」的,我還沒遇到,可能是因為我還沒老到、或者說德高望重到那種程度。

二是網路上文人吵架,一開始大家都互稱「你」,一旦撕破臉了,反而文縐縐地用起「您」來。因為要得體,要面子,要好看,得把架子端起來,這可能是一種矯情。


不覺得矯情。只覺得北京人愛說您,比如一些服務場所,用京味兒說您,感覺很自然,也很舒服,哪怕是提個醒,讓你做***,不做****。


不是矯情。是一種尊重。


以我的生活圈子來論,分以下情形。

  • 書面語中,該用什麼就用什麼,對領導、尊長,寫「您」並不是矯情而是必須,比如,給上級某領導寫報告反映工作,當然會用「您」,而不能用「你」。
  • 日常口語中,我覺得實際會用方言中的尊稱,各地不一,比如武漢地區是類似「ni-ya」這樣的。
  • 如果是講普通話的場合,則看雙方的熟悉程度及該場合是否正式。越熟悉、越私人化的場合,越少用「您」。

因此,無論如何,只要是說話的人當時認為應該用「您」而這樣稱呼,就算用的不適當或不必要,也不涉及「矯情」的問題。一般情況下,對方或他人至多也只會覺得講話人是在刻意淡話私人關係。就象喊「X哥」和「X總」的區別一樣。
從這個意義上講,肯定不能說「用您是矯情」。

不過,矯情的詞義是「故意違反常情,表示與眾不同」。所以,在一個相對固定的圈子裡,如果大家都習慣了不用「您」而用其他詞,某人身處這個圈子卻一直用「您」,可能會讓別人覺得這是在矯情……。就象某地大家都說土豆,甲是當地人,卻總說馬鈴薯,別人就可能會覺得甲是在矯情。


老家是天津郊區,方言口音接近唐山話。在我們家,一般對於比自己年長的人,以及不熟悉的同齡人,稱呼都是「您」。對於比自己小的,或者很熟悉的同齡人,則稱呼「你」。兩個稱呼切換自如,不需要專門判斷,應是在文化基因內的。
後來上學到了寧波,發現這邊只有非常官方和商務的場合才會用到「您」,而平時對於任何人的稱呼都是「你」。雖然很多時候會改不過來還是按照自己的習慣去區別稱呼,不過並沒有引起聽話人的不舒服,也沒有聽到有人認為這樣講話矯情。
女朋友是山東人,在她家裡,對於家人的稱呼都是「你」,因為對於家人來說「您」這個稱呼太客套了。兩個人都主要在寧波交往的時候我自己沒感覺,而她第一次到我家,我的父母曾經私下跟我提出來說她不管我父母叫「您」。在我解釋了原委之後兩人釋然,在這件事情上沒發生不愉快。
另外,的確在有些場合,刻意的用「您」會給人帶來諷刺、鄙視或者挑釁。這通常需要上下文配合,或當時場景下講話人的語氣和表情才能判別。
總的來說,不矯情。謝謝。


自從開淘寶以來,你就直接被您通假了。到現在為止,依然不覺得矯情,我希望尊重和關愛每一位顧客。


您,把你放在我的心上。
這怎麼能說矯情呢。


吵架的時候用比較矯情,其他時候不會。


以前上學的時候從來不用您這個字。
初入職場一個月,見誰都是您。
對上司——這是必須的。
對客戶——這也是必須的。
對同事——自己是菜鳥難免有很多要問的地方,您也是必須的。


有一個廣東朋友跟我說話都會用您...
一開始還不習慣,我還比他小很多呢,後來知道他是出於禮貌,習慣性用詞,我就不糾結了,反而對他心生好感。

工作上用的比較多,就跟謝謝一樣,有時候只是為了客套。


作為在一家公司的客服人員,我就不說每天要說二十餘次「您」了。

這不叫矯情,工作需要而已。

待親愛的客戶說一聲「您」,就算一口一個「您」,我以為也是理所當然。


看語境吧,如果是一個老北京瓮聲瓮氣地說著「您XX」,我想您當時聽了絕對不會有矯情的感覺。

說回原題,自小時候開始父母一直教育我對長輩說話一定要以「您」字開頭(父親祖籍山西,母親是黑龍江人,本人瀋陽長大),上了學校開始老師會不習慣,後來變得誇懂禮貌,最後已經習慣我這麼對他們的稱呼了;後來工作,也是用您,貌似最開始接觸時候很多人都會不習慣,反感談不上,但接觸多了也都很欣然接受了。

所以,對長輩用「您」已經成為習慣了,而在我接觸的人當中沒有幾個說我矯情的,只會有點不適應,其實也很好理解,建國以來這些東西早就被摧殘的一乾二淨了,但留給一個人的選擇用敬語的權力不算矯情吧?


您擎好吧!
得了您吶!
勞您駕!
……
換成「你」這話可就沒法說了。
-
咳您可真逗,這就是個敬語。跟您不熟就「你」「你」的叫,我可叫不出口。您可千萬別多想,平常就這麼順嘴一說,都成習慣了。
而且說實話,北京人說話,跟矯情這倆字真是不挨邊兒。
平常說話的話,對長輩肯定是要稱您的,平輩哥們有時候也這麼叫。打小兒家裡就是這麼教的規矩。
似乎是因為京城大官小官遍地走,不用敬語……小心腦袋……
不過「您」要是不用京味兒說,聽起來確實怪怪的,其他省份好像是沒有這個習慣。可是禮數到位了終歸是沒壞處,捧著您說話,聽著不也順耳么。


不矯情 矯情的用怹


您覺得用您矯情本來就是一種矯情。


管人家用不用「您」可真矯情……


說慣了方言的南方人覺得,十分矯情~~


推薦閱讀:

做技術是否真的會讓人情商低?
因社交過少而被人誤解時,應該如何調整自己社交方式?
抽過煙後,煙民身上有股「煙味兒」。那麼什麼樣的煙能讓這股煙味聞起來更小些?
大男人做事做人拘謹、不夠大方唯唯諾諾該如何改善?
怎麼讓善良的女生認清世界的醜惡?

TAG:人際交往 | 日常心理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