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沒有中國人對陌生人表現出禮貌和紳士風度的視頻或者身邊的例子?
事情是這樣的,我和女朋友目前都生活在上海,在金融行業工作(陸家嘴附近),但是不懂得禮讓和尊重的例子比比皆是,哪怕是周圍相對高學歷高收入的人群依然存在著不排隊不會說抱歉不會說謝謝的情況。
有這種感嘆是因為我和我女朋友剛從英國研究生畢業,對英國的紳士和禮儀文化深受感動,我十分清楚作為發展中國家我們這方面還很欠缺,這種素質和潛移默化的禮貌培養是需要時間,禮儀興邦不是說說而已。但是我女朋友已經全然無法忍受周圍的人,她懷念英國的生活,陌生人之間的幫助和微笑或者一句謝謝能夠緩解她疲憊的工作,她每天都在抱怨這裡的一切,然而我們已經處在較高的平台了,我已無能為力去證明除了中國最開放最國際化的城市上海之外哪裡還能感受到陌生人之間的尊重,肯請各位舉例或讓我勸服我的女朋友不要對這裡我們國家喪失信心,謝謝!
---------------------------------------------------------------
謝謝每位回答的朋友,非常感謝正常回答問題的朋友。我相信禮貌平等尊重待人的例子在中國陌生人之間也是常常發生的,我只是想收集一點發生在各位身邊的例子,轉發給她而已。一些答案覺得我可能太過幼稚或者我女朋友玻璃心我都能理解,她的單純和未諳世市我非常清楚,我想說明一下她家境殷實從小和她媽媽走南闖北,接觸的商政場合也不在少數並不屬於憋在象牙塔那種沒必要針對這一點,只論禮儀,謝謝。
---------------------------------------------------------------
有些朋友可能認為她是「瞧不起周圍的人」「不適應中國」,我想解釋一下這是不存在的,她只是好奇和不理解為什麼會存在這種現象而困惑。周圍都是清北復交,上財等高材生,高收入高學歷並沒有解決禮讓的問題,這是問題的關鍵,謝謝。
(她非常自律,每天吃飯我給她遞筷子我給她倒水都會說謝謝,何況對外人,每次上電梯我有的時候都會忘記英國特有的「左行右立」,但她會不厭其煩地指正我哪怕整個電梯只有我們兩個人,我非常愛她,也很愛中國所以堅持回國,我在上海讀了四年大學從不習慣到喜愛,我不是來招黑爭吵的,還請各位友善答題我還要轉發過我「玻璃心」的女朋友看,謝謝)
-------------------------
最後一次修改補充。
實在已經對一些人的理解能力和閱讀邏輯能力感到失望,我明明是在問在上海,在周圍高學歷高收入人群體中的禮讓問題依然存在,我並沒有把階級、物質、人口、文化等一系列矛盾加入進來混亂主要矛盾。再次感謝認真答題並講出一些溫暖瞬間的朋友,希望這些經歷能夠使你銘記並把這份對陌生人的友善傳遞下去,等到你們如果有機會去英國,一定會更有感受,謝謝。
我有太多例子啦哈哈。
我記得最清楚是在我上本科的時候。 我為了省錢總從Morrisons買完東西走路回來, 當時住在Montague Burton從買東西回來還要走一個陡坡路。那天我把一個星期的蔬菜肉和甜食帶回來了每隻手裡提著3-5塑料袋。 我從Morrisons出來的時候天已經黑了,我走到了一半的路正好開始下暴雨。我沒帶傘,就算帶了也沒辦法拿了所以我就繼續走, 全身被淋得濕透了。 到了大學前面的公交車站的時候我停了一會兒,然後碰到了兩個中國姑娘。 她們看我那個可憐的樣子跟我聊了幾句, 發現我住在她們附近還樂意幫助我拿袋子,她們倆個都有雨傘所以同時也幫我舉一下傘。 我不斷的謝謝她們,說不用拿袋子我自己拿沒問題,把袋子要回來了她們還不放棄哈哈。當時我又不好意思又感覺非常感激。 一直到現在沒忘記。
我在北京是也有很多類似的經驗。我有一個朋友, 我叫他牛哥人家是博士生很忙, 但是只要我出什麼事兒需要幫忙他總會幫忙,也是非常懂事,有禮貌的一位男士。
另外想起來了就我的一個阿姨,她來自四川,他的兒子在北京開了一個小的川菜店。我每次出那邊吃菜都會陪她聊天(雖然我就能明白20% 她的話但幾乎夠用聊下去)。她每次看到我積極地拿凳子,拿我的手, 無論我點菜還是不點菜都願意讓我坐一會兒, 看她總會開心起來。
還有一次我閨蜜在地鐵上被流氓欺負了,後面有一個對男女,男方還走過來把那個流氓教訓了一頓, 讓他走開, 然後回去站在他女朋友旁邊。
還有幾次走馬路走丟了有人把手機借給我幫我聯繫朋友。
我見過有禮貌的,紳士的中國人還很多呢,一下子想不起來非常的很抱歉,但我很感激這些紳士們。題主你這個問題一次性黑了你女朋友,你自己,中國,英國,以及留學生整個群體,幹得漂亮。
自己來更新下
很多答主的話有道理,但是題主聽了不舒服,這是必然的,傳輸觀點和接收觀點本來就是不同的,攻和受的心情當然不會一樣。
我相信題主和女朋友都是有一定水平的好青年,(雖然題主講的幾個例子我暫時感到not 非常 impressed,但這不是重點。)起碼出來提問出來聽大家的意見,而不是自己輕描淡寫給中國社會判了死刑,這一點就很可貴。
我想具體講一點,因為親戚是學心理的,自己平時也有涉獵,所以對這方面偏為注意。題主女朋友可以對陌生人舉動(而且是曾經熟悉的)感到「全然無法忍受」,問題可能不在陌生人這裡。(注意:我並不是在說她有問題。只是人不一樣,有的人睡覺打雷都不醒,有的人就會被水滴聲困擾,兩個人都正常。)我同意一位答主的觀點:抱怨社會禮儀可能只是她釋放負面情緒的出口。人在困頓中可能會找一個具體事項來責怪,會產生「如果沒有那個人,我的生活就會好好的!」「只要我有了自己的房(那件衣服,那個皮包,一百萬元,一個伴侶…),我就會有幸福感了!問題全是因為我沒有房!」題主與其和女朋友爭論中國社會,不如和她深談對生活對工作對感情的感受,找到提升心情的方法。必要時可以尋求專業援助,不丟人,題主顯然經濟條件也能消費得起。(答主也是女的,深知女性受情緒影響程度之大,希望題主真的把這個當回事。)
我家剛剛來了一個客人,有點感觸,來補充一個故事。這是我的一個小兄弟,高考前寒假天天來我家,我免費給他輔導英語和地理。我家舊房子的裝修是他爸做的,他媽媽的工作是我媽媽找的。他爺爺是每年年節前會出現在我家客廳里的兩鞋泥巴一身柴草味抽自己卷的煙講話像打雷的諸多人士之一。我問媽媽我們是怎麼和這些人認識的。我媽說我姥爺姥姥被下放時住在井邊一處房子里,這些農民幹活干累了都去喝生水,我姥姥看不下去就每天在外面扔幾把暖壺和幾個水碗。於是我們家有了免費菜免費粗糧免費雞免費木匠免費瓦匠?姥姥姥爺過意不去就把縣城單位發的東西分給他們,一來一往就熟起來了。
一想到我們家和這些人的關係已經維持了三代,挺好。但是第四代還能不能聯繫下去很難說,挺憂傷。
------------------------------------------------------
首先,我覺得我們一群陌生人再怎麼熱心也勸不服題主的女朋友,大家都「做人」這麼多年了,從自己身上看不到一個觀點(尤其是偏見)一旦形成有多麼難改變么?我們這些外人哪怕提供了一百個故事,她只消在公車上被擠一下,就會繼續堅持認為「中國人素質真差」。你每舉一個正面例子她都可以舉一個負面例子,用語言去勸我覺得作用真的不大。
其次,我覺得在中國人間找西方式的社會關係也是不科學的,兩國的社會模式有很大不同。古代社會經濟史上的差異就不一一贅述了。必須承認,中國社會經歷過一個「禮崩樂壞」的過程,新的社會規範還沒有完全建起來。英國人在成長過程中已經形成了一套待人處事的「程序」:不管瞧不瞧得起你喜不喜歡你,照程序操作就會讓陌生人感覺不錯。而中國人在陌生人面前的表現就主要靠自發。相比之下,在中國感覺到的溫暖不像是「紳士風度」,更多是淳樸的古道熱腸。
再次,假如把我們中的隨便一個人派往黑非洲,我們會去尊重和接納當地風俗,去發現當地也有好的一面么?會去探索我們看不慣的現象背後的原因么?在向別人提起這裡時會客觀公正不帶偏見么?不得不說,「適應」也是需要一定「境界」的。題主你女朋友…算了不問了…
我對上海的情況不了解。我出生在城鄉結合部,在國內工作時也有過一些下基層經驗,對兩種「禮」的體系有一定體會,可以講個故事。
在村民家住的時候,如果有人過來找我們房東時正趕上我們吃飯,他就會拉張凳子坐下,開始找理由聊天,聊到吃完了收拾桌子再走。這點讓很多年輕同事很不舒服,不但要被盯著,還要被評論「你太瘦了」「你吃這麼少」「怎麼不吃那肉」?(有時候還完全聽不懂老鄉到底在說什麼。)
我姥姥生在城市裡,很煩這種「看嘴」行為,甚至覺得不吉利。因為在她年輕時候,直勾勾盯著別人吃飯不肯走的都是小叫花子,為了徹底與叫花子劃清界限,看別人吃飯的行為是禁止的。
我奶奶生在農村,老家欣賞過我吃飯雄姿的人得有50多個了吧。「看嘴」在這裡叫做「陪客」,其實是農村社會的「禮」。雖然來人自己家豬還沒喂、拖拉機還沒燙,有一百件活要做,但是趕上了別人家有客就要放下一切坐下來幫著招呼,否則就是不合規矩。
所以我對下鄉特別糾結,總感到我們去到哪兒,半個村都停滯了,都在給我們煮肉擀麵條包餃子。而且離開之後很長一段時間都會在早上六點被電話叫醒。「你要不要新白面?」「你蜂蜜吃完了吧?我們有後生去北京打工讓他再給你帶!你住哪啊?」「核桃下來了,給你留了五十斤,你什麼時候還來啊?」「你這個月有空沒?趕緊來一趟,大棗、柿子都熟了!」非要讓我大清早就想到我並沒有為他們做出什麼。
一行有個姑娘飯量小,每頓飯都要剩半碗。房東大嫂看見很著急,天天圍著她問到底喜歡吃什麼。圍觀群眾也都來指揮:「想米飯了吧,叫你小叔子騎車去集上稱大米!」「你家小米是不是陳了味不好?」「白面麵條吃得不香,你去磨點豆面嘛!」「怎麼不烙油餅?」「我去給你割些好韭菜來你晚上包給她吃!」…
這個半碗危機是這樣解決的,有個前輩告訴她,覺得吃不完就悄悄撥給我,有老鄉看著的時候,和他們沒話也要抬頭笑笑。
等結束這次出差之後,大家下火車在附近一家飯店給自己接了個風。點主食的時候,這個姑娘想吃炒麵,但飯店的面都是大份的。於是她自然地轉向那位前輩說我們兩個人吃一份吧。前輩悠悠地說:其實我已經很多年不吃主食就喝點粥了。
旁邊一個大姐忍不住翻譯說:回北京了別人還需要再吃你的剩飯?!
我覺得這位前輩就是一個中國式的紳士吧。
門戶大開的中國農業社會向來是沒有多少「私人空間」的(這句話還是一個剛剛習慣周圍路人都要來逗他家孩子的西方人跟我說的),所以我覺得在中國各地感受更多的不是精緻的風度和禮讓,而是一種粗糙的熱情和善良。我仍然強調自己只短期去過上海,不具體評論上海。但我有時認為大都市正是人際關係的重災區:人太多、事太多、危險太多,讓人趨向封閉內心,鄉土社會的熟絡蕩然無存;外來的禮儀又還在水土不服、剛剛萌芽的階段。真的是全靠每個人自己去決定要怎麼對待別人。
我在國外工作的時候,也非常欣賞國外的秩序和禮貌,不擠不搶不大聲說話。休假回國的時候也經歷了一些小困惑:我在國外買東西會和售貨員說您好、請和謝謝,回國說還是不說呢?所以,其實我特想知道,題主和女朋友有沒有繼續堅持以英國的紳士風度要求自己?有沒有去尊重和禮讓周圍的人?同在腐國對紳士的禮貌友善樂於助人印象深刻,但就我個人而言,在07年和12年去北京有類似的經歷。
說實話北京人特別是老人給我這個外地人的印象都特別好,我在北京遇到的老頭兒的樂於助人的程度是我在中國各地生活的經歷中直接近英國老紳士的。
第一次07年在北京的時候,我記得我有一次問路,看見一個老頭兒在打太極,於是問他一個地方怎麼走。因為他說的京腔我聽不太懂,於是他放慢速度並且去掉兒話音,可是我還是沒有完全聽懂,然後他把他的老款諾基亞拿出來了,我記得最清楚的一點是,他手機打字很慢,按鍵按了老半天。告訴我一些街道和地標的名字,同時用手筆畫。說實話他做的很吃力,我當時也真的是被感動了,於是乎我對整個北京的印象都好了很多。(生活就是這樣,地域黑估計也是被某地人坑過,或者沒接觸那個地方的人只依靠新聞來判斷,如果遇到那個地方的陌生人都是好的,很難對那個地方進行地域黑。)
第二次是和寶馬合作一個項目,我記得我去清華大學做一個關於寶馬創新的演講,演講前有個展示活動。由於家庭關係和很多著名大學的教授包括院士都有接觸,那一次見得一個清華退休的汽車學院院長時,跟他討論問題時有很多現在看來非常弱智的觀點。由於後來我和其他教授討論時也有過錯誤但是被支出的很直接。那個清華的老院長卻十分耐心的聽我講完,然後一點一點跟我講解,我當時還有些想辯駁,直到最後心平氣和的接受。再到後來反思,才發現他和我討論問題的態度好到一個出乎意料的地步(相比其他專家教授)。
說實話在英國也遇到很多極其善良並樂於助人的朋友,包括白人,黑人,亞洲人,穆斯林。我對於很多國家的印象也不像電視里那樣,或許這樣的判斷還是不準(因為我接觸的有可能是特例),但是如果自己經歷的都不能作為判斷標準,那別人說的又算什麼?我一向很講禮貌,就這樣。多說謝謝,不論對誰。
死了這條心吧。唯一一招,別拿自己當外人。
實在受不了回英國吧,畢竟都過慣了。不是攆你走,說真的有的時候過日子抓大放小真挺重要的。現階段的中國明顯沒那種發達國家的成熟,所以至少自己心態成熟點吧。
我這是順著你說,把責任都推給中國了。其實嚴重懷疑你女朋友得了留學常見病之大矯情。
(試想一下,你回家,你媽在門口叫「寶貝兒」然後擁抱親腮幫子,做點啥都說謝謝、對不起,不知你們咋想,俺得膈應死。家人如此尚且受不了,你怎麼好意思要求路人都像英國人這樣對你?)
對了,題主要舉例子,話說俺自行車蹬有點低,結果經常有路人提醒俺,喂,車蹬子忘提了!這算不?
評論很多人因為覺得我地圖炮估計按了很多反對,贊增長率最高,反而不斷被往下頂。好的,其實我的意思是,可能上海那邊的發展太過於依賴中央規劃和政策,導致發展沒有越到特別大的挫折和發展得相對容易,導致了精英階層跟社會脫了節,成功來得太容易,認為自己的成功跟底層沒有關係,反而認為底層拖低了他們的小確幸。
希望剛剛出來社會的年輕人啊,養尊處優的或者海龜,不要試圖脫離地面,多去接地氣。這個社會機器需要我們這些細細品味一個問題寫出精緻答案的人,但更加需要幾億的農民工的血汗與歲月作為潤滑油才能現實基本運轉。
素質,禮貌,紳士,不是靠罵人不是靠鄙夷他人提高上來,這樣只會讓我們的社會進一步分裂。是我們自己這樣自我要求,而且教育孩子腳踏實地,友善寬容,不歧視別人,這種反差觸動到外地人,外地人覺得我們文明,教養好,對人友善寬容,也爭相學習我們本地人的素質。
再說一次,素質,禮貌,不是靠罵出來,不是靠宣傳,不是要求別人。是靠自身嚴格要求自己,做好自己,潛移默化地影響身邊的人,每個人做好自己就是了。
個人認為,中國社會是不會吃紳士那一套,也吃不到紳士這一套。紳士,歸根到底是貴族,有多少紳士,就有多少僕人和奴隸。大家別忘了,紳士最巔峰的發展時期,是印度幾億奴隸維護著這2,3千萬紳士,淑女的體面。紳士淑女的沒落,基本上是同殖民時代的落幕一起衰落的。
中國人很實際的,玩表面那一套,大家都不信的。請大家注意,素質不代表道德,特別是傳統中國文化裡面說的道德。素質好比公德,道德是私德。
有了私德才會有公德,沒有私德,公德再高也是偽善。當我們討論公德的時候,自己也要注意一下自己私德。中國社會更加註重的是私德,公德的形成與社會法規有關。
----------------------------------------------------------------------------------------------------------------------------
因為題主在回應上面還是有不服氣的意思,覺得我不友善。其實我們討厭崇洋媚外,不是我們不知道外國有多好。而是我們知道中國有多麼不容易。我們知道社會上的人有多麼不容易。崇洋媚外,歸根到底,是不懂事。
我認為,真正的精英,是對自我要求的不斷提高和永不停止的自我反省。而不是高高在上地指責他人。
第一 關於「左行右立」。我是廣東的,實際上左行右立在80年代就從香港傳過來了。沒流行開來是有科學原因的。
1.1 政府每隔一段時間就出來闢謠「左行右立」。這種做法實際上對設備的單邊磨損特別厲害,影響設備壽命和留下隱患。政府對此的意見是,不提倡,不推廣,不反對。我們不搞這種表面功夫。
1.2 你看看上下班那個人流,我們有可能搞左行右立嗎? 中國社會是群居社會,是超級城市,西方是獨居社會,人口密度稀疏,小城市連接成片,整個西方都沒有沒有東京,北上廣深這種超級城市。左行右立這一套,對比起機械磨損和設備使用效率,在超級大城市其實沒多大推廣價值。對,我知道日本也是這樣,但我們的資源設備就是比別人要少,以後有錢了再去推廣,現在沒這個價值。
1.3 我見過從火車站出來,拉著行李的農民工,第一次看見電梯的時候,那種驚慌失措。我記得很清楚,那是一個小姑涼,17歲左右吧。她第一次看見電梯不敢走,停下來,看看旁邊別人是怎麼做的,然後小心翼翼地伸出自己的右腳,掂上電梯,另一隻腳很快地跟上,就像袋鼠一樣跳過去,生怕慢了步子太大跨不過,很可愛。我親眼看見一位17歲左右的小姑涼這樣走過人生的第一個電梯。美麗可愛的菇涼啊,歡迎你來到廣州,我不會去評判你,我對你選擇大城市的決定感到高興,這是你的第一步,也是中國人走向現代化的表現。希望你認真對待自己的人生,別走歪路,祝福你擁有更美好的人生。
我們不去要求別人左行右立,是因為我們害怕對他們的提點,會讓他們誤解,以為大城市很無情,大城市看不起他們,大城市不友善,害怕他們以為他們的城市夢想不現實。所以我從來都不會矯正他人左行右立,自己做就是了。
沒錯。中國就是這樣的一個社會。中國不是所有人都碩士畢業,英國留學。實際上支撐中國經濟發展的,是這一班從農村出來,一身臭汗卻不洗澡,臉上曬得黑黑,吃著最差的食物的人。
我家是做工廠的,我原本也是養尊處優的人。小孩子的時候不懂事,我也嫌棄過這些農民工。2000年的時候,他們真的吃的很差,那時候的米,是摻沙的,一頓飯都有幾顆沙,你們現在忘記了吧?那時候窮的人,吃的東西像豬食。我看著心裡真的疼,為什麼大家這麼努力,卻只吃得起這麼差的飯菜?而西方人就算沒工作,拿著失業救助都可以過上我們上等人的生活,我心裡非常不服。前2年我看見這些在廣東的農民工現在天天都有雞肉,魚肉,豬肉,晚上有空還剝花生喝燒酒。我挺替這些人高興的。國家真的在進步。
你們過得優越的同時,千萬不要忘記,中國經濟奇蹟,是這些不衛生,不禮貌的人締造出來的。我們的好生活,都是他們努力的成果。我們過著好生活的人,可千萬不要嫌棄這些人,要理解他們的成長環境沒有我們那麼優越。
第二,關於「微笑」。大家不覺得,如果平時有陌生人無緣無故對你笑笑,很奇怪嗎?
1. 中國人的表情系統,是皮笑肉不笑。我們不喜歡直接表達憤怒的表情,喜歡用不正常的微笑來表達輕度的異議。
中國人表示憤怒,表示友善,表示提示對方犯錯誤,表示你給我滾開,都可以用微笑來表達。
所以,如果有陌生人無緣無故地對我微笑,我們第一反應是,我們是不是做錯了什麼??
除非你的微笑真的美到讓我們感覺如沐春風,這一類笑容才會讓人感覺到友善,而不是自己犯錯。
我們一般表示友善,友好的方式,一般是笑著點點頭。表情系統,是有文化背景的,不是直接移植別人的文化。
第三,關於謝謝。
謝謝會讓人感覺到見外。就像中國人從來不會對妻子說謝謝,不代表我們不感謝。而是我把你當自己人。
謝謝,這個詞在中國,主要是對陌生人,上下級使用為主。對於好朋友,父母,女朋友,我們絕大部分情況下是不會說謝謝的,那樣就見外了。
這些東西難道不是生活常識嗎?你女朋友還不是對這個社會有偏見?很多人在心理上都是自我保護的,覺得,我才沒有崇洋媚外,但實際上你做起來就是。大家會覺得這一套很假的。你說你沒有崇洋媚外,不代表你真的沒有。自己好好反省反省吧。
------------------------------------------------------------------------------------------------------------------------------
其實,不是中國那麼糟,任何社會都不會只有黑或者只有白,任何社會都是灰色的。是你女朋友不適應社會。
校園和社會是很不一樣的。在校園,你們是一群衣食無憂,眼高於頂的孩子,而且相互之間沒什麼利益衝突,觀念比較接近,這樣的美好的環境,只存在於烏托邦。
社會新鮮人從學校畢業剛剛踏入社會,個個都會有這種感受的。比如說,覺得學校里的人才是真的人品好,學校里的朋友才是真正的朋友。然後你們自己再加上一點海龜的驕傲,就變成英國很好羅。當人們當下過得不順利的時候,自然會懷念過去的黃金時期。但其實黃金時期沒有你回憶的那麼美好,只是你女朋友當下過得並不順利。
而且你看來貌似也有一點,但畢竟男人要搬磚,被現實操一下,前進的步伐會比女孩子要快。理解社會,適應社會這是從孩子,到成年人轉變過程。
我明了跟你說吧,你女朋友看不起周邊的人,看不起周邊的環境,覺得自己高人一等的這種心理,都被周邊的社會人看穿了。你們這些剛剛畢業的小孩,心理有個什麼小念頭,我們全都看得出來的,不說出來而已。
你們稍微皺皺眉頭,眼珠子轉一圈,嘴巴嘟一睹,小小的一個動作,我們都知道你在想什麼了。新鮮人在我們面前,就像透明一樣。說不定啊,人家看出了你們的不友善,看出了你們高傲,懶得理你們。
公司裡面啊,人際關係可複雜了。每個人各有各的目的,這些關節點可難說清了。這些東西只能你們自己去理解,或者說給你們父母,朋友聽,讓你們父母朋友給你支支招,我們在知乎上說不清楚。
我建議你啊,首先幫助你女朋友融入周邊的環境,了解清楚到底周邊環境是怎麼樣的。從工作環境開始。
請你女朋友的直屬領導下班吃個飯,聊聊天,聊輕鬆了,喝點小酒然後讓領導指點指點,問點不過分而自己又看不懂的事情。
這次只是開胃菜。你女朋友的領導有他的目的,就是讓你女朋友完成她的工作就好,其他的事情說不定會忽悠你,聽聽就好了。
第二道菜,就是找一個不是你們部門的,然後人緣特別好,在公司時間比較久的老油條。找個機會,找個借口,一起吃飯喝點小酒聊輕鬆點,然後開始再說起公司的一些人或者事。具體的得看你們怎麼表現了,收到多少料,學到多少東西都全在你們。
第三道菜,留意自己同級的同事的聚會,三兩個人也好,5,6人,7,8人也好,看看方不方便加上你的,人家明顯不想加上你的,你就算了,要是沒那麼私密的話,盡量都跟一塊去,別讓人甩開了。這些撇開了領導的同事聚會,多數有關於情報交換或者利益交換。多去了自己就明白一些狀況了。
這些方式,是讓她融入她周邊的生活,只有真正了解為什麼別人會這樣做,才能讓她更了解周邊的環境,更好地融入社會,理解這個社會運行的邏輯,而不是整天在抱怨。
還有她出過國自以為高人一等,看不起周邊的環境這些事情,必須要改。別以為社會人看不出來你看不起對方,別以為自己見過一些世面就一定比別人厲害,記住三人行必有我師。職場新人啊,腦子裡想什麼,老傢伙看一眼啥都知道了。你看不起別人,別人眼你,你就是一個不懂事的小孩,別以為人家傻傻呼呼的,大家看得一清二楚。
《了不起的蓋茨比》裡面這句話:
每當你覺得想要批評什麼人的時候,你切要記著,這個世界上的人並非都具備你稟有的條件。
先去學會想想別人為什麼會這樣做。社會人不是傻逼,特別是部分人特別精呢,做什麼事情都是考慮得一清二楚才做的,怎麼會顯得單純的愚蠢和低素質。
其實你們沒什麼特別,每一個剛從學校出來的人都是這麼走過來的。跟什麼中國沒素質沒關係。講真,我更喜歡在我對對方說了「謝謝!」「麻煩您啦!」之後,打飯的大媽,零售店的姐姐,電車司機們有點兒錯愕,然後急忙地說「沒事兒!」「阿呀,不謝不謝!」時候的表情。這比聽別人說「謝謝!」要好玩兒多了。
你的姿態才是決定你看見的世界是否美好的關鍵。希望能有幫助。
那還是我第一次一個人去北京,夏天。下了地鐵,要找地壇附近的預定的那個酒店。貌似那時候我還沒有智能手機,下了地鐵就轉向了。打著遮陽傘背著大書包舉著手裡的地圖看。
這時候過來一位長者,上了點年紀,但是穿著很講究。
我問了他我要去的地方,他說
「姑娘,拿好你的傘,跟我來。」
那是一種很讓人信任的態度,但是他這樣鄭重的說「姑娘,拿好你的傘」,那時候我覺得很搞笑,畢竟說的那麼文縐縐,但是我臉上沒有表現出來。
最後這位老紳士把我帶到了我要去的地方,路上還給我講了很多北京的環境問題。
在陌生的環境中碰到如此熱心的人,很讓人感動。那是一次很難忘的旅行經歷。對了,那是我第一次走進劇場看劇,看的是「費加羅的婚禮」。
很多細節我都不記得了,但是我依然記得那位紳士。初中的時候,坐在我前面的男孩學會了抽煙,每天都一身煙味,而我很討厭煙味,有一天我和他說,你能不能下次來學校的時候別抽煙,回家的時候再抽。
他笑咪咪的答應我,說好,沒問題不好意思。然後轉身回去。過了一會他把外套脫了。只留下一身短袖。
而那時候是個寒風刺骨得冬天。
上學期在Duke Kunshan University交流,學校在崑山市郊。有次進城買了一堆東西,在公交車站掏了半天皮夾子……才想起來換了錢包,沒有零錢夾層。旁邊的路人直接塞給我一塊錢,我還沒反應過來他就上車了,留給我一個瀟洒的背影。陌生人的善意QvQ
但其實我要講的重點不是這個。那次之後我就一直想著什麼時候也能用類似的善意回報一下陌生人。回武大之後,有次有個姑娘沒帶校園卡也沒有零錢,我主動幫她刷卡之後,她硬是問我要了聯繫方式,幾個星期之後約我在校門口見面,給我帶了早餐跟一大袋內蒙古的奶茶。當時真是被暖哭了~
所以,我理解題主跟女票才從一個講究紳士風度的國家回來,對周圍環境的反差略有不適應。但是,相比於哀嘆一些中國人在風度禮貌上做得不夠,不如從你們自己做起,與其懷著「為什麼高端工作群體里還有尖酸冷漠的人」這樣的心態,不如真心實意地用善意感染他人啊。我相信,受過高等教育的人,在感受到陌生人的善意時總會想到傳遞和改變的(我就是啊。
咱們父母那一輩年輕的時候,吃飯要糧票,一個月吃不上幾次肉,坐火車是奮不顧身往裡擠。我爸爸年輕時曾經從武漢坐火車到烏魯木齊,整整一周的時間,被擠的不能動彈,更別說找到座位了。其實現在春運的時候也是如此。中國人多,人均資源相對少,每次在地鐵,公交,火車站甚至機場,看到人山人海的情況,大家真的都有一種莫名的恐慌感,害怕自己上不去車。而且如果人人都是這種略微恐慌的狀態時,除非你不趕時間,否則基本沒有時間考慮別人或者是否禮貌的問題。
英國從工業革命開始就是世界一流強國,世界遍布殖民地,資源要多豐富有多豐富豐富。真的也是因為人家富了好幾代了,於是才有閑去講究禮貌和紳士風度。你可以看看中世紀時的英國農民是否講禮貌講紳士風度,只有騎士這種特權階級吃得飽穿得暖才講騎士精神騎士榮譽。我並不是說沒錢的時候就不應該講禮貌,而是當我們上一輩還曾經處於溫飽都解決不了的時候,這種恐慌感還是刻在骨子裡的。而教育我們這一代時首要條件肯定是先保證自己有足夠的資源,其次才是保證自己能有足夠的禮貌和風度。而事實上,現在的一線城市,就算經濟如此發達,還是常有人均資源得不到保障的問題,比如說地鐵高峰期可能要等上四五趟才能擠得上車。
而現在的英國已經退居成為世界二流國家了,首都倫敦的人口也越來越多。你可以明顯的感受到,在地鐵高峰期時,大家有點點顧不得平時的那種禮貌了。而想像一下,如果倫敦人口比現在翻一倍甚至兩倍,還能否做到全民都講禮貌風度呢?
這裡面當然還有文化的差異。比如說上面某答案提到,說「謝謝」是一種見外的表現,中國人很少跟父母,夫妻,孩子說謝謝,而是跟陌生人和上下級使用。而在歐洲,就算是夫妻之間,幫忙遞一個杯子這樣最小的事情也是一定要說謝謝的,而且越親近越應該尊重和道謝。這的確也是文化差異。
在國外生活久了,每次回國剛開始的確略有點不習慣。而且大家也都希望咱們能夠越來越禮貌越來越文明講風度。但我覺得這個事情真的起碼還需要一代人的時間和大家的共同努力。如果中國越來越富裕,人均資源真正提高並且持續一兩代人時,這個現象才會從根本上好轉。玩爐石,每次要斬殺對手之前先打「抱歉」。
給樓主講一個例子,或許和教養禮儀關係不大,但是希望對你有所啟發。
我是lz所說的清北上財的那些里的人,博士在讀,今年在北京報了駕校,考科目三的時候,我們一個組有四個人,我,一個北交的研究生男孩,一個東莞理工的本科生男孩(來姐姐家度假順便考車),一個自己經營服裝店的L姐姐(本科畢業自己創業,30歲左右),我們四人相處非常好,然後就去考試了。考完試之後,L姐就很生氣地說,說當時考試的時候,考官一直都在對自己進行很苛責地批評(有點辱罵的意思),她甚至沒有做什麼就被當場辱罵,自然心情緊張影響考試,當時一組裡很多學員都被無故辱罵。然後,我們三個人一致決定陪L姐去投訴。接待我們投訴的有一位50歲的阿姨和20多歲的姑娘,阿姨的態度:這也算事,等你們到了社會,什麼事遇不到啊,這點虧算什麼,年輕人真是矯情。 我們四個年輕人給她的一致回復是:就是因為每一個人都吃虧不說話,都默默容忍了這種行為,所以才會縱容他們,今天我們投訴了,如果有越來越多的我們,那麼這個社會風氣就會越來越好。20多歲姑娘的態度:她很支持我們,支持我們投訴,並告訴我們下一步去哪裡(雖然那個阿姨仍然一臉不屑)。最後,成功投訴,由於後面我出國,沒有跟進,但是,我相信我們每個人都為這個社會的文明和進步做了那麼一點東西。
想跟題主表達的意思是:你看到的英國的禮儀,因為你看到的是樹冠,你沒有看到他們的樹根,你以為我們沒有那麼好的樹根嗎,我們也曾經有過,但是百年風雲變幻的磨難,巨大人口的壓力,社會資源的嚴重緊張和分配不均,都是讓你不能感受這個樹冠的因素。但是,題主我要跟你說的是,我從來都沒有對這個國家放棄過希望,我也像你一樣,看到了歐洲國家的文明,但是,我同樣看到,我身邊的大部分的年輕人,都在以自己的方式為這個國家和社會努力著,尤其我們這一代的年輕人,或者更往後的年輕人,他們不再像父輩那樣掙扎在社會動蕩的洪流中,他們能夠在穩定的社會環境中接受更好的教育,去更多地理性地思考,取精華去糟粕,去一步步慢慢來恢復這個社會本來的文明面貌。我們有十幾億的人口,我們有有限的資源,我們有複雜的國情,所有的這些都是最根本的原因。不要著急,慢慢來,社會進步是一個過程,即使你感受到英國的禮儀,那也是在坐享其成,你明白我的意思嗎?我更希望看到的是,通過我們每一個現在的年輕人的努力,積少成多,不管是禮儀方面,還是其他各種方面,我們都能往一個好的方向努力。這個國家有希望,這個民族,有希望。
有好多例子 但是想起一件事
當時在北京地鐵看到一個女青年背著大包拎兩個大箱子下樓梯 我就上去問要不要幫忙 然後她就很恐慌的避開我加速噔蹬蹬走了
我可能是臉臭了點可我長的並不兇惡啊
說聲不用了拒絕我我都好接受 這種把懷有好意的陌生人當壞人的堤防心真的讓我挺受挫
其實可以理解這個世界太亂 有防範心也是很正常
但這個事情 怎麼說 我一個女的也不會在這種大庭廣眾下搶箱子 這種犯罪成功率低 回報也低 說到底可能還是陌生人間施以援手的情況可能還是比較少見吧 我的好意可能真的嚇到別人了
所以覺得陌生人之間的信任感太薄弱 有時候想熱心一下又可能被人當作不懷好意或者多管閑事 其實挺打擊積極性的 於是在很多情況下我想順手幫忙 自己都要掙扎一番免得嚇到別人 但是在國外覺得給予幫助和接受幫助都是很自然而然的事情
但相信大部分國人在別人施予援手 自己幫助別人 甚至就是看到別人幫助別人 多少都會覺得暖心
再說個題外話
當時剛落地美國的時候在留學生群找了同系的一個學長幫忙接機 剛開始的一兩個月經常麻煩他 真心是覺得非常不好意思 感覺請吃飯的話都可以包他一個禮拜的伙食 當時他是這麼說的 類似是 「幫你什麼的也不是想你回報我什麼 新一屆的同學來 你也可以多幫幫新同學」 所以在下一屆新生來的時候我們這一屆有人組織了老生接機 (當然很多人是出於泡學弟學妹的心態= =)我一般懶得管這種閑事 但是想到學長的諄諄教誨我也報名接了一個妹子 後來和組織接機的人玩耍的時候組織者說我負責接的那個妹子以為我們是個組織還是什麼我們都是受聘接機的 當時特別心塞 感覺傳遞的正能量被人用金錢衡量了覺得很不爽 難道大多數人都不能體會這種樂於助人的精神嗎 不過身邊一群玩的比較多的朋友大家都是互相幫忙 沒有誰覺得欠誰人情賣誰人情 感覺很自在 也很喜歡這種互相信任的關係
私決心不管如何受挫 還是要順手多幫幫別人 積極傳遞出正面能量 整個社會的信任感才能慢慢的建立起來
因為謝謝這個詞在國外用來,就是隨口一說得,但在我們這邊用來,就是嚴重感謝的意思。
不是不禮貌,比如a踩了b一下,我們這邊的反映就是a不好意思地看一眼b抱歉笑下,只要沒啥大事b無所謂的看一眼就過去了。國外就是a一定要說「對不起」,a一定要說「沒關係」這樣。。表現的抱歉程度和原諒程度是一樣的。指示表現方法不一樣。
在比如說,有的國家認為見面和陌生人打招呼,是禮貌,有的國家認為見面和陌生生打招呼時冒犯。。
又比如說,我們整個公司都習慣早上見面點頭致意,沒人非要說「早上好」。所以我第一次去外國,見到酒店外國前台向我問好,反映也是點點頭微笑,然後才反應過來他們不懂點頭微笑的意思。orz,第二次就改說早上好了。
在上海那會,地鐵一晃,扶誰一把,那時多正常的事阿,國外因為避免身體接觸,你沒倒也沒人碰你。
如果你題主說啥有人地鐵里隨地吐痰不講文明,我覺得這倒是,唉。人與人直接打招呼問好這種,還有小事是否要認真道歉這種,真的是習慣問題。在哪裡尊重哪裡的習慣。
假設有人和題主朋友一起逛超市,他的推車蹭了一下題主朋友的推車,然後走開了。
這件事從一個角度說,就是他沒有道歉,不講禮貌,提主朋友心裡就不高興,中國人怎麼都不講禮貌呢。。
從另一個角度說,一般中國人推車被蹭一下,根本就不叫個事,誰也不會去怪另一個人,為啥題主朋友就把這個當作個事了呢?還是外國人都把這件事當作件事呢?老外心眼都好小。ORZ。
我不是說你女朋友小心眼啊,我只是舉個例子,不同角度看問題的結論不一樣。這就是不同國家不同人的文化差異咯。
題主女朋友國外回來不適應應該的,我倒不是覺得她作,很正常的。人的生活環境發生了變化,人會非常緊張,非常想希望回熟悉的地方,禮貌只是一個引子。我覺得倒也不需要和她專門找例子,一個人心裡認定的時候一百頭牛也拉不回,免得爭執就不好了。這回說禮貌,就算掰回來了,回頭霧霾嚴重了可以說空氣不好,呆不下去了。題主還不如帶她多吃吃西餐,慢慢過渡一下,或者找些別的事讓她不那麼緊張,她平時愛幹什麼呢。讓環境變化有個過渡呢。過了這個坎就會好了。
p.s 題主肯定不和我在同一個陸家嘴。。一直左行右立,先下後上阿。至少和你差不多的,那些知道左行右立先下後上規則的都在儘力遵守,和題主一樣英國回來的也多得去了,他們總是遵守的吧,那些沒這個規定的外國人就不知道了。。如果有誰不遵守,那是真不知道。而且現在考慮到地鐵安全問題,上海其實也不鼓勵大家在地鐵上走動了,包括香港這邊的地鐵電梯廣播也在播「請緊握扶手,不要在扶梯上走動」。。不過大家習慣左行右立改不過來,咩哈哈哈。
作為一個剁手黨,家裡過不了多久就會有很多紙箱子,老媽會專門收集到一起,叫小區負責清潔的老太太來我們家裡拿,因為這個老太太和她的老伴沒有兒女,一個在小區看大門,一個專門負責小區衛生就住在小區背面的一個小房間里,日子過得很拮据。一次,我在家,我幫著老媽幫紙箱子之類的弄好給老太太的時候,老太太想開口說話,我媽就馬上說又麻煩你啦,李娘,每次幫我們收拾這些,我就是太懶了每次想起來丟都這麼多了,一個人又不好弄。頓時覺得母上大人好棒,情商太高,助人還巧妙的維護了別人的自尊心。當時就覺得自己還應該待在她身邊好好學學(?? . ??)
我呀...
(逃...昨天中午部門素質拓展,中午一起吃飯,有人隨口問了一句哪兒有牙籤,我們的司機就從包里拿出來一包,說我這兒有。
我們打趣說怎麼還有牙籤,他說,我放包里就是為了說不定哪天別人能用到。他包里還有速效救心丸,幾顆糖果。
提到有天地鐵上一個大媽低血糖暈倒,他問清之後買了一罐可樂,大媽醒了之後問他姓甚名誰在哪裡上班,他笑笑就走了。
在此之前我只覺得他是一個好說話,愛出遊,沒事盤珠子的北京土著。其實…我想潑個冷水…
去英國就被紳士和禮儀感動了…題主你是有多容易被感動啊。
中國儒家文化…真的比西方的那些全面…
在日本在韓國這些中華文化圈裡…分分鐘教一堆禮儀。
國內 守禮 的人比你看到的不文明的人要多得多。
上海的確是開放,但是上海開放後,恰恰缺少文化積澱。大家都向外看,向錢看。不怎麼看我們國家自己的東西了…
仁義禮智信。不比所謂的紳士風度差。
做起來卻是不容易。
與君共勉。推薦閱讀:
※帶韓國女友回國後的一些遭遇「素質低的同胞」讓我難為情,甚至有點焦慮,是我心態不正么?
※我為什麼會感覺倫敦居民的總體素質不盡人意?
※英國決定打擊ISIS,為什麼反戰人士流淚?
※東倫敦的亞文化是怎樣的?
※為什麼英國不裝空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