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覺自己平時邏輯思維混亂怎麼辦?

可能是自己想法太多的緣故,總感覺自己的邏輯思維很混亂。
比如,當自己做一件事情的時候,腦海中會跳出來自己還有別的事情沒有做,然後就亂了。有嘗試過列計劃,按計划上的事項執行,但是計劃難免會被變化打亂,每到這時候就會很煩躁。
再比如,當自己聽講座的時候,總是抓不住講者的主線。看書的時候,總是看了後面忘了前面,也不能說是忘了,就是前後不能串聯起來。與牛人進行比較深度的交談時,總是沒辦法快速get對方的點,並作出有價值的回應。
但是如果獨自冥想,自認為有些思考還是挺深的。
當然自己口才也不是很好。想來應該是一脈相承的,邏輯混亂的人口才怎麼會好嘛。
所以請前輩們指點,有哪些提高邏輯思維能力,增強邏輯清晰度的辦法。推薦書,視頻或者tips均可。
非常感謝!


看到題主寫的提問說明:

可能是自己想法太多的緣故,總感覺自己的邏輯思維很混亂。
比如,當自己做一件事情的時候,腦海中會跳出來自己還有別的事情沒有做,然後就亂了。有嘗試過列計劃,按計划上的事項執行,但是計劃難免會被變化打亂,每到這時候就會很煩躁。
再比如,當自己聽講座的時候,總是抓不住講者的主線。看書的時候,總是看了後面忘了前面,也不能說是忘了,就是前後不能串聯起來。與牛人進行比較深度的交談時,總是沒辦法快速get對方的點,並作出有價值的回應。
但是如果獨自冥想,自認為有些思考還是挺深的。
當然自己口才也不是很好。想來應該是一脈相承的,邏輯混亂的人口才怎麼會好嘛。

我想說,題主,當你寫下這段提問說明的時候,你就已經走在提升邏輯能力的路上了,恭喜你!

首先,你已經初步認識到了問題的根源之一:想法太多。
其次,你看到了自己煩躁的原因:計劃被變化打亂。
進而,你繼續在記錄令自己沮喪的現象:1)聽講座抓不住講者的主線;2)看書的時候,看了後面忘了前面;3)與牛人交談,沒辦法快速get對方的點並作出有價值的回應。

同時,你還肯定了自己的優點:獨自冥想時,自認為有些思考還是挺深的。
你還認識到:口才好的基礎是邏輯能力好。

以上,在在都體現出你的邏輯能力實際上好於你對現狀的自我評估,雖然低於你的自我預期。

我還想說,你其實已經找到了讓邏輯能力變好的方法,只是可能還沒有意識到已有寶劍在手,那就是:把自己的思考寫下來。(推薦寫作,為什麼如此重要 - 虛晃一槍 - 知乎專欄 )

寫,是一個梳理想法的過程。寫下來,你就會發現思路開始變得清晰。
(書寫是為了更好的思考)

想法太多,可以通過書寫,發現對你來說最重要的事情有哪些,然後一項項划去對你來講並不重要的事兒。做減法=止損,止住盲目行動帶來的精力損耗,留出精力做對你個人長遠發展有利的事情。這不會一蹴而就,但就如你來知乎寫下條理清晰的提問一樣,隨著一次次的梳理,一次次地追問自己:這是我想要的嗎?相信你的困擾也會隨之一點點減少。
(推薦:為什麼撿芝麻的人總是漏掉西瓜 - 虛晃一槍 - 知乎專欄)

對計劃被變化打亂覺得心煩氣躁,說明:
1. 制定計劃時,缺乏對變化的預估
2.制定計劃時,需要有這樣的永恆認識可能會有變化
舉個小例子:
前天是周六,我們一家三口照例在早餐時商議周末的行動計劃。約定周六下午三點半,我和愛人都去球場看孩子訓練籃球,因為平時他很忙,沒空看。孩子則先去外公外婆家做數學題,然後孩子騎車先去球場,我和孩子爸爸隨後趕到。
孩子爸爸先去洗車了,我看了看錶,他開始洗車的時間是中午一點半,平時他洗一次車需要一個多小時,那麼我們如果三點出發,應該是能夠趕到球場的。於是我安心做自己的事情。
但是,我也知道孩子爸爸平時時間觀念就不夠強,所以,三點差十分我就給他打電話,詢問洗車進展,他的回答是:快好了。——但以我對他的了解,我知道所謂的「快好了」,時間的彈性蠻大的,可能是五分鐘就能洗好,也可能還需要半個小時。因此,我馬上給了自己兩個方案:或孩子爸爸開車,我們一起坐車去。或他洗車還沒搞完,我先騎車去,他稍後再來。
幸好有預案,孩子爸爸果然半小時都沒搞完洗車這件事,因為他洗車遇到麻煩了,車上沾染了難以洗掉的一些東東,他滿頭大汗。我們還是先把車開出小區了,一看,小區通往馬路的道上,一大排開不動的車,恍然:這是周六下午啊,慣例這兒堵車啊,我把這茬給忘記了。立馬讓他調車回頭,我下了車,飛速騎上放在樓下的自行車——好在我早就在包包里準備好了車鑰匙,帶上拿好的籃球,直奔球場。孩子都等急了,因為教練說了讓她自己帶一個球,教練帶一個球,這樣可以練習拍雙球。

==生活中,類似的事情多的是,計劃不如變化快,是因為環境不會全都聽命於我們,總會有意外發生。要想讓計劃能適應變化,就需要在制定計劃的時候,給計劃一些彈性,比如我這裡講的生活小例子,由於我事先有了兩套方案,所以不至於耽誤孩子的訓練。倘若我能夠更好地注意思考周六下午出行容易出現的問題(如容易堵車),便還能給予孩子爸爸更多的提醒,讓他早早結束洗車,而不是把時間安排得過於緊湊。

總結一下:
要想讓計劃得到較好的執行,需要:
1. 給計劃留出機動的時間和空間。
2.遇到變化,要能夠靈活調整計劃,不要停留在原計劃被打亂的沮喪中。而要著眼於預防下次重犯這樣的錯誤。

像上面我舉的例子中,我一路飛速騎車,但遇到紅燈和人多時,我依然放慢了速度,提醒自己:球晚送到了也沒啥了不得,不值得以生命為代價。這種提醒自然就會讓我冷靜下來。一路上我在反思自己的問題,而不是把注意力停留在抱怨孩子爸爸缺少時間觀念上。孩子爸爸比我晚了20分鐘到球場,我高高揚起手讓他趕緊過來,他來了後我沒有半句抱怨,只是說「哎,我怎麼忘記了周六下午堵車呢」,孩子爸爸因此也沒有繼續不安,而是平靜地開始欣賞孩子的訓練。

回來的路上我則在思考:下次再有這樣的事情,需要改進的是——
1)按照兩小時來預估孩子爸爸洗車的時間;
2)考慮到周末堵車;
3)繼續預留出分頭行動的方案。
這樣的反思我首先寫在自己的記事本里了晚上還就此和孩子做了交流,告訴她今後做事情一定要多思考一下可能會遇到的麻煩,而不要假設一切都很順利,這樣就不至於在遇到麻煩時心浮氣躁。

做事情,不如意是常態,原因就在於我們只能掌控自己,卻不能完全掌控環境,那麼我們就需要對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這個更高的要求就是:多思考可能會出現的麻煩,對此做出預防。當遇到預估之外的麻煩時,不自責(因為不是自己的問題),而是選擇平靜地接受,並把這樣的新情況作為教訓,下次給予預估。

=====
題主談到的聽講座、讀書、和牛人交流,都不容易抓住要害,看了後面的忘了前面的,這些全都可以通過寫作來逐步給予改善。

比如聽講座之前,你需要先花點時間做功課,問自己:
1.為什麼我想聽這個講座?
2.做講座的人,是個什麼樣的人?
3.他的講座主題,和我讀過的哪些書有關聯?

聽完講座,不妨問自己:
這個講座中我最感興趣的有哪幾點——寫下關鍵詞,然後就關鍵詞寫下自己當時記得的講師的話。進一步,則可以點評講座,比如從這幾點來點評:
1.對我有什麼樣的啟發和幫助;
2.講師的現場影響力強嗎?受歡迎嗎?
3.聽眾的反應和我一致嗎?還是不同?
4.下次我還想聽這樣的講座嗎?
.....

讀書和與牛人聊天,同樣可以在事前和事後都問自己一些類似的問題,如此,你就不再是被動地參與交流,你的提問就是你主動思考的體現。一旦開始主動思考,要珍惜自己的疑問——因為疑問代表著一個人的好奇心,珍惜自己的疑問,就是珍惜自己的好奇心。

當你開始珍惜自己的好奇心時,你的注意力就會被你的問題聚焦,慢慢地你就會發現自己沒那麼容易散漫地、被動地聽講座和讀書了,你開始設法通過自己的提問,與講者、作者和牛人對話了。
(推薦:重要的是,我能站在你的世界裡,開始和你對話 - 虛晃一槍 - 知乎專欄)


樓主,請不要灰心喪氣。世界上還有人與你面臨相同的困擾,我就是其中之一,希望我的思考對你有幫助。

最近兩三年,我越來越無法快速理解別人想表達的意思。一篇文章要讀很久,才能明白作者的論點和論據。彙報工作時,領導已經說了十句話,我才理解到第三句,等想到第十句時,第三句已經忘了。極端情況下,我甚至無法理解上下兩句話之間的關係,是因果?並列?還是根本沒有關係?這麼簡單的問題都要想很久。

這種情況讓我很痛苦,讀書特別慢,溝通又跟不上別人的思路。聽不懂就開始心慌,一心慌就手忙腳亂、手心冒汗,回過頭來就更聽不懂,惡性循環。時間一久,我變得害怕讀書、害怕和別人交流,性格也越來越封閉。

和你一樣,我並不是因為笨才聽不懂別人的話,因為笨才看不懂書上寫了什麼。與此正相反,在我的生活圈子、工作圈子中,無論從知識、思考的廣度還是深度,我都還算是中上甚至優秀水平。只不過,我必須靜下心來,拿著紙筆反覆寫、反覆改,才能想事情,也就是說,必須非常慢才行。不管怎麼努力,我就是做不到快速思考。

既然還算聰明,可我為什麼不能像別人那樣,輕鬆地與人溝通、快速地讀書,為什麼我顯得這麼笨?有段時間,我曾經反覆思考這個問題,最後的結論是:我給大腦布置的任務太重,大腦資源不夠用,只好把有限的資源集中在主要任務上;其他任務得到的資源不足,大腦處理起來很慢,就會顯得笨拙、渾渾噩噩。

大腦的工作任務怎麼會太重呢?就我個人而言,主要有兩方面原因:

一是想得東西太多,無法專註於主要任務。這是我多年的毛病,因為學得東西太雜,不管什麼時候,我的腦子裡都會同時想N多件事,還經常在很多事之間跳躍。任務太多之後,即使對於主要任務,大腦所給的關注也很少,從而導致理解能力下降。而普通人因為關心的東西不多,反而容易專心。

比如在聽領導講話時,普通人都在專心致志地聽領導的指示精神、提出的工作要求,自然能夠抓住要點。我卻可能會一邊聽講一邊看領導的PPT,心裡這樣琢磨:「這個PPT有個小瑕疵,第三頁的字體居然和其他頁不一樣,其他頁都是雅黑,這頁怎麼是宋體?襯線字和非襯線字都分不清楚...還有幾頁正文居然沒對齊,看起來怪怪的,真是排版上的低級失誤...別人怎麼會沒有發現?估計大家都沒看過設計方面的書...Sigh...哎呀我去,領導講到哪兒了?!」

二是喜歡邊溝通、邊思考,反而失去了溝通的連貫性。思考是件很費腦力的事,而大腦的處理速度有限,因此人與人之間的溝通過程,只能簡單獲取對方的想法,根本無法同時判斷其合理性。但是,我常常一廂情願地一邊溝通,一邊分析,到最後往往是既沒聽懂別人的話,也沒分析出什麼結果,辛苦費力、兩邊不討好。

比如,當別人說「因為......,所以......」時,我的大腦就會飛速地轉:「他說的因果關係有沒有道理?我能不能舉出反例?有沒有可能把相關性誤當作因果性?有沒有考慮過這可能只是個隨機現象?會不會犯了可得性謬誤?他的論證有沒有邏輯錯誤?這件事有沒有可能還有其他原因?歷史上有沒有發生過類似的事情?針對這個問題,學術界一般有幾種解釋?......哎呀我去,不好意思,您剛才說了什麼?」不僅沒聽懂別人的話,還會給別人一種心不在焉的印象。

解決這兩個問題,需要做到兩點。一是學會「專註」,二是學會「先相信,再分析」。

「專註」,就是適當收心,要把精力投入到對自己最重要的事情上去。用禪宗的話就是:該吃飯時吃飯,該睡覺時睡覺,挑水砍柴時,就挑水砍柴。為此,我們需要簡化生活、簡化興趣愛好、避免信息轟炸、用高質量的思考替換雜亂無章的念想......關注的焦點一集中,各種無效的副線程序一關閉,大腦的處理速度就會嗖嗖的。

「先相信,再分析」,就是不要輕易質疑別人,先全盤接受下來,搞明白別人想說什麼,等有時間、有精力時,再靜下心來思考、分析。把理解、分析分開做,只要給大腦一點休息、緩衝的時間,我相信效果就會大大改善。

當然,思維習慣根深蒂固,不可能一夜之間改變,只能慢慢地調整,我自己也在努力,希望我們一起進步。


認真閱讀問題描述後,在下發現題主的問題不在於欠缺「邏輯思維」能力(至少不是「形式邏輯」),而是「實務能力」。

試逐一給出建議如下——

1.無法按照計劃完成工作目標,在於「辦事沒有章法」,經常被意外狀況牽著走。

【改善建議】 實務中,永遠是會遇到非常規狀況的。計劃的最寶貴之處,是告訴您「不可偏離的主線是什麼」。

首先,優質的計劃,一定是詳細的。您最低限度,要把目標的實現步驟,分解為儘可能小的單元,並就每個單元給定一個精確的完成時限——您對單元劃分的越精細,完成時限就能夠預估的越精確,按部就班遂行計劃的概率就越高。這個步驟最重要,也最枯燥,完全沒有捷徑可以偷懶。

其次,在制定計劃時,務必在能力範圍內,窮盡各種非常狀況,並提前一一制定應急預案——這樣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減少臨時應對的不知所措——這時,前面對「單元」精細劃分的重要性就越發凸顯了。劃分越細,越容易預判哪個地方容易出狀況,越容易預設有的放矢的危機應對措施。

2.看書或談話交流中不得要領

其實,這很可能單純地是「閱讀量不足」所致。

譬如,對於不熟悉文言文的朋友而言,《資治通鑒》幾乎隨便哪一個段落的「漢字」他/她都「認識」,為何「讀不懂」呢?因為缺乏背景知識儲備,故而無法從文本中經常引用的典故中領會作者用意,無法在「文言文」與「白話文」這兩套話語體系間無縫對接。

其他情況,諸如「物理學」與「文學」、「公文」與「企業的文案」等等,也是同理。

解決的方法很簡單,但很花時間——

加大閱讀量。再次建議從牛津通識讀本中選取自己感興趣的領域完成啟蒙,然後再逐步擴大閱讀量——依然,完全沒有捷徑可以偷懶。


3.口才不好

建議參加辯論隊(之前好像也有知友給出了類似建議)可以有改善,但最關鍵的一條——

就是「多說」。

抓住一切機會,去練習多說。譬如,任何演講比賽、會議即席發言等等。依然是——沒有捷徑可以偷懶。

手機碼字,可能有錯別字,大家先將就看看吧(^_^)


只推薦一本書,看夠五遍以上就可以了,彼得德魯克,《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尤其重點研究第二章,我也曾經有過題主類似的經驗,這不單單是你思維混亂的問題,跟個人的作息安排,行事風格以及性格都有很大的關係,在這裡就不展開講了,市面上能見到的大部分解決此類問題的書,基本都從這一本里借鑒的,大思想都逃不出德魯克總結的這幾點,德魯克用自己的一生去踐行了這本書的核心思想。

視頻封面詹文明:如何培養自己的專註力(上)—在線播放—優酷網,視頻高清在線觀看視頻


看了你的描述,並不是邏輯的問題吧,你注意力恐怕經常集中不起來吧,練習專註,你會發現你所有的問題都會好起來,另外讓你的身體保持一個健康的狀態對清晰專註深層次的思考是有很大幫助的,我覺得你健康狀態恐怕也不是很好,對思想和身體的控制性太差會導致你腦海總是充滿散亂的情緒和想法。


題主問題不在邏輯思維,而在專註程度。 當你聽他人說話時,有別的東西分散了你的注意力(表情、動作,等等)。結合口才,可能你對社交、與人交流不甚擅長。另外,本身專註度也有待提高。
簡言之,你覺得邏輯有問題的時候,其實你走神了。

不信你讓對方只回答「是」或「不是」,完全滿足你的了解需要,順著你的思維習慣走,話題一定能談很深。


三個字:寫文章。


其實人的大腦硬體是蘋果的,咱們都喜歡往裡面裝安卓系統。專註做好一件事,而不是同事做好多件事。


最好的方法就是打辯論啊?
想一個問題時候
1 先確定要討論什麼問題,不要讓思維任意發散漫無目的
2 再問關於這個問題你有哪些知識儲備,把所有的想法規整到一起
3 對上面的想法進行整理,錯誤的扔掉,相同的合併。
這樣鍛煉你對一個問題的思考,慢慢的,成為習慣性動作了,思維就好了。


我都開始懷疑人生了。。。說話顛三倒四自己都沒意識到,和別人不在一個頻道。。。心累。。。


題主有沒有聽說過思維導圖這種神器


看到這個問題,我準備答一發。

看了一些回答,感覺說的雲里霧裡,並不是非常全面,我從核心來講一下這個問題。

第一

為什麼你想要有邏輯、有章法、有順序的思考,混亂的思考和它比起來有什麼不同點?

我的答案是,因為世間萬物皆有秩序(符合邏輯的規則),如果不按邏輯思考,你就不明白怎麼做,什麼事都辦不成。不論是你上學也好、工作也罷,各種技巧、心得、經驗都是符合邏輯的,沒有拔地而起孤立憑空出現的道理,都是可以用邏輯推的走的真理。

人是思想的總和,你的思想就決定了你的行為,你的行為決定了你在客觀世界的各個方面,比如工作、社交、旅遊、玩。

你不知道怎麼做,你就真的做不了。
而邏輯可以幫你知道怎麼做。

那邏輯具體的有什麼用呢?
兩個詞來概括:效率、成功率

這兩個詞展開什麼意思?

最快的成功(當然不是一定成功)。

是的,有邏輯的思考完美滿足了人實現願望的手段的所有要求。人是慾望動物,快速成功的實現目標的是誰都想要的東西。

不是說你有邏輯就一定可以成功,意思是所有條件(主客觀、運氣)都相等的情況下,有邏輯、有章法的思考是最快、成功率最高的。

它是比較大的影響因素,不是決定因素。

能有多大影響力,就看你能思考多準確。

例子太多,不勝枚舉。

千古兵聖孫子:「夫未戰而廟算勝者,得算多也。未戰而廟算不勝者,得算少也。多算勝,少算不勝,況於無算乎?」

意思是打仗之前即可猜出戰爭結果。算得多的人贏,算得少的人不贏,何況根本不算的人?

舉實例,林彪當年在東北戰場所向披靡,他有幾十萬人的軍隊,但大概的戰術安排可以算到連級。這也是他能打贏的極大的一個原因。

近一點的。

LOL,大魔王FAKER。曾經採訪問他怎麼才打的好,他只說了一句話概括:「打的時候多思考」這句話很簡單,這句話太難了。

別忘了這句話是世界最頂級中單玩家的概括。
人狠話不多,句句是精髓。

DOPA。著名的A一下兵遊戲就被他算到輸贏了,你怎麼跟這種人打?

柯潔VS阿爾法狗。

這個都不用多說了。絕對理性符合邏輯思考的阿爾法狗,因為算力超越人類太多當世無匹,無敵於人間,普天之下莫能一戰。

柯潔代表人類圍棋巔峰水準,不懼名聲掃地迎接挑戰,雖敗猶榮。

但是阿爾法狗真的太強了。

所以你說不動腦子隨便的搞一搞能搞出多大名堂?有邏輯的思考威力卻有多大?

有邏輯的思考是我們所崇尚和追求的。
它會使我們受益終生。


第二

為什麼我們思維很混亂。
以及個人探索的一些解決方法。

我們所受的學校教育,都在極力的灌輸這一點。注意是學校不是老師。

從規律的作息安排、升旗等等,到教科書的邏輯嚴密體系完整的編寫和課程的跟進。大家可以回頭看一看,都是有規律和循序漸進、成體系的。

數學教育存在的目的之一就是這個。

但是。

由於人的差異性,我們自身從小可能呆在的各種混亂的環境里,而父母的以及老師也缺乏這方面的教育,老師父母們很少告訴你,做事、讀書要有個章法、有個順序,不要亂整。一點一點,一步一步的想清楚。也沒有對這方面的訓練和監督。

為什麼?因為,大多數人不會注意到把這個最重要的東西教給你,甚至他們自己的邏輯性就很差。

所以很多時候得靠悟性,從你對制度、時間的感受和觀察,去得到這個道理。如果一直都處在比較混亂的環境里,做到這個很難。

得出結論:

原因一:從小沒有受過這方面的教育和訓練,邏輯思維能力欠缺,同時反而受到了混亂環境的影響,思維習慣不好。

下面說說原因二。

思考方法的問題。

說起思考方法太多了。我看了很多這方面的書,但是最後都沒用上……

題主可以研究研究。

我這裡只說一個直接導致思維混亂的東西。

思維跳躍。

舉個例子。拿著思維很清晰的可以跳過。

是的,早晨你睜開了眼,本來打算安排今天的日程,開始思考。

今天早起吃了飯騎自行車出去呼吸新鮮空氣,吃什麼?隨便吃點。然後去哪?琴兒家附近公園走一圈?但是碰到她怎麼辦?穿乾淨點算了,換套衣服。不過琴兒挺漂亮(腦海里浮現起她的樣子),他男朋友居然劈腿了,真是渣。為什麼沒有琴兒這樣的女生看上我?話說我已經單身很久了。是不是想想怎麼提升一下自己?換個髮型?不用了不用。單身的原因大概是我不夠主動。要主動。

這時因為沒及時起床又在床上躺了一會沒起來,你又閉上了眼睛。

是的,本來你是安排今天的日程的。

你浪費了一陣腦力,一無所獲反而增加了思維跳躍的習慣。

或者另外一種情況。

工作學習提前計劃好時間和完成量的人跳過這段。

你一想這個事情,就感覺大腦一片空白還伴隨著一種抵觸感,而且假如你正在做事很忙,你又沒有留出思考時間的意識,手下一直不停。

這樣的結果有可能是,你感覺很忙,但是你可能不會覺得你效率非常高。

你不停的忙了一整天,或者幾個小時。最後來個人問你,你具體做了什麼,哪個階段哪些事?有沒什麼心得和收穫?你夠效率嗎?

你答不上來。

其實問題就出在一開始你做事的時候。一開始對這件事有個短暫的思考,但是大腦好像是一片空白,沒什麼進展,於是你立馬停止思考開始動手,根據你目前的情況,能想到什麼做什麼,而不是整體、分段考慮過的計劃工作。

為什麼會空白呢?

因為你短時間找不到切入點。沒有這方面的習慣。

你不知道從哪個點思考,思考計劃一些什麼東西。你不知道這樣思考了有什麼用,雖然讓你演講你可以說的跟溜。但從沒這樣做過,

比如:你突然想做一件事就去做了,但不會立馬考慮,它會耗費多長時間,你會做到什麼程度,怎麼做。

我看了趙雷,突然想學吉他,唱民謠多文藝,以後去給琴兒彈一彈,完美。我卻並沒有想一下吉他學好要多久,到完整彈奏一首曲子要多久。每天要有多少時間訓練量,跟誰學,怎麼學。學的好嗎?我有時間嗎?

然後我花了六百塊買了把吉他回來,彈了幾下如烏鴉叫。接著它就蒙了塵,我再也沒碰過。
(當然我沒買吉他,這是舉例子)

所以總結一下,想有有邏輯的思維需要通過有目的的訓練,練成以後威力非凡。

注意幾個點。

根據你的目標,從大的方面考慮,先把大方面列出來,這時不要深入思考下去。比如時間安排,一天分成早上下午和晚上三個時段,再接著安排大的事項,別急著細化,留神思維跑偏。

做事之前最好先考慮時間,因為不管是什麼都涉及到時間,大腦一片空白你就考慮考慮這件事總體做多久,先後分幾個階段。
至於接下來的切入點,各種思維模板應有盡有,可以自己階段。

最核心的,是盡量盡量想好再做。

做事要帶著思想,大腦一片空白想起什麼幹什麼的時候你就危險了。

其他諸如生活、社交、專業,都與此同理。感情也是,理性看待諸如分手之類的事情,不要想起什麼是什麼。

說了這麼多。

給個贊吧各位。很辛苦的。

以上所有圖片非商用,圖侵刪。


我是一個從事寫作的工作者,目前遇到的情況跟樓主和樓上的諸多朋友相似。(也正因為此才來知乎尋找良師益友)。先來說說最近遇到的難題吧(這裡主要說寫作相關的):本人主要是從事腳本、雜誌、動畫劇本相關工作,剛從事這個行業時因為顧慮和要求都沒有現在這麼高,所以寫出來的成品也比現在快,先不說質量,至少可以保證效率。

但隨著對這個行業的認識加深,對自我要求的不斷提高,漸漸的發現自己已經快要喪失寫作能力,具體癥狀就是思維要麼停止不前、要麼呈跳躍式的向前迸進……這些都導致我不能正常寫作,給本人帶來了近乎毀滅性的打擊。

構思故事或鏡頭時都是支離破碎的片斷,文欄位落幾乎每隔幾行就會出現斷層現象。且把握不住主題,首尾斷裂,見解平庸;最尷尬的是因為長時間反覆審閱,導致逐漸喪失對好壞的判斷。這樣一來內心就被焦慮和恐慌佔據,越來越不滿意自己的文字,然後陷入不斷刪改的死循環中。

以至於現在每當坐在電腦前,面對一片雪白的WORD文檔時內心就焦躁不安,構思好一個故事準備落筆時又有眾多想法出現,導致遲遲難以完成一行字。還有敘述修飾方面,完全很簡單的一句話我總喜歡用複雜冗長的方式表達,形容上也是漏洞百出,詞不達意。

我受這種狀態反覆已有兩年之久,希望能有同行高人給出分析和見解。提前拜謝了。


玩兒數獨。


我與題主一樣,現在我都懷疑自己智商了。。。。。


三個字,早點睡


你應該把邏輯思維當成一種技術來對待。有了這個認識你才能系統地訓練。邏輯分析能力必須刻意的去學。
首先你得有清楚明確的想法,很可能你的想法是含糊不清的。唯有想法本身清晰了,你才會有清晰的思路,進而才能有條有理,有根有據的表達。這是第一個前提。

第二步是梳理思路。腦海里得有一種思路結構。這個結構里一般至少包含3種以上思路模式,一是論證某個結論。可以用A推出B,B推出C,C推出D。列出理由1234點這種思路。同時還要分析前後邏輯關係,形成完整直接的邏輯鏈條。 第二是純粹的反駁別人觀點時,得有另一種思路,此時重點是質疑或駁斥對方的理由、結論,換句話說就是尋找他人理由中的漏洞。例如,理由必須是真實可靠的,合乎邏輯常理的,理由中有無存在歧義的詞項,理由與結論之間必須具有直接的因果關係,等等等等,以這些標準來檢驗對方觀點的說服力大小。第三種是針對某個問題進行邏輯分析的思路。這種思路不是與人爭辯,而是針對某一事物進行剖析,可以用比較法,分析法,歸納法,表象與本質等等方法來分析。
如果你表達的目的不在辯駁和論證上,你就得注意第三步,也即表達能力。這個過程中必須注意用詞的準確性,嚴密性,應當得體恰當,縝密無漏。
第一步和第二步的根基打紮實了,也就是說當想法清楚,思路也清晰時,加上準確有力的詞句,就不會再有邏輯不清的感受。


《學會提問:批判性思維指南》


這不是邏輯思維亂不亂的問題,而是心態、情緒的問題。


我跟你挺相近的,這種情況在人多或者緊張的時候更容易體現。我的做法是在紙上寫出自己的思路,然後進行整理。個人感覺會好一點點,但提高不大。


推薦閱讀:

在生活中充當知心姐姐良師益友的人,為何很難開導自己。?
發散性思維 和 ADD 之間是什麼關係?
如何擺脫死循環的窘境,改變重複的命運?
為什麼四目相對會有一種特殊的感覺?
思維敏捷但反應遲鈍,如何解釋?

TAG:個人修養 | 生活 | 思維 | 邏輯思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