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中扁平人物和立體人物的區別,以及如何塑造立體人物?
-
前幾天剛和老師討論過這個問題,大致地總結下吧。
人物從扁平到立體分為幾個層次。
最低階的那種是臉譜化人物,即,一個人物所有的屬性都集中在某一方面。
比如一個人物被設定為壞人,他的行為特徵只有殘暴、邪惡、嗜殺成性、六親不認等。
或者一個人物被設定為拜金者,他所做的一切都集中在雞賊、為撈錢不擇手段、容易收買這些方面。
早期的影視作品經常出現這樣扁平的人物形象。反派就是不講道理的大魔王,主角就是偉光正的大好人。然而這樣的設定早已過時淘汰。
現實中的人類是非常複雜的,壞人不只是壞人,可能只是立場不同的敵人,或者在妻兒面前是個好丈夫好父親(比如《半澤直樹》里的分行行長);而好人也不完全是好人,也會有貪念,也會為了保護親友而傷害出賣另一些人。
高階一些的做法是賦予人物更豐富的屬性,比如讓一個善良的人貪戀美酒佳肴(《三個火槍手》的波爾多斯)、讓一個智者擁有傲慢的性格(《Doctor who》的Doctor)、讓一個反覆無常的人恪守他自己的秩序(《獵人》的西索)……
更高階一些的做法是讓每個人物擁有的自己的人生。每個人會成為今天的自己,是因為過去幾十年的人生經歷所造成的的,父母家庭的教育,交往的朋友,遇到的每一件事情,每一條線匯聚到一起,才成就了如今的自己。每個人物也都一樣。
比如,一個反派之所以成為反派,因為他自小渴望受到他人的肯定與尊重,可卻始終被人輕視和使喚,有一天意外得到巨大無比的力量後,經年累月所積壓的不受重視感結合了力量爆發出來,從而成為了大魔王。
或者一個普通人得到了英雄的力量,卻因為懦弱而不敢維護正義,直到有一天自己的親人因為自己的不作為而被殺害,終於下定決心成為英雄負擔起維護正義的重責(蜘蛛俠)。
最後,是我老師告訴我的,最高階的是細節。在前面幾階的基礎上,再給人物添加細部習慣,這些習慣和情節無關,但卻可以讓人物更像個真人。比如喜歡踢足球、喝茶要放三塊糖、點煙之前會敲打一下煙絲等等……而這些細節和人物性格有著微妙的一致性,比如每天清晨準時跑步,暗示著該人物性格中的自律(《紙牌屋》的主角妻子)。
-
不拉屎的大俠就是扁平化的標籤人物。
拉屎的大俠就是立體人物。
嗯,大概就是這麼個意思。
謝腰。
買本《故事》看看,作者羅伯特-麥基。
話說知乎真的適合討論這種複雜的專業內問題么,感覺要答好幾萬字。
說的一句話做得一件事不用看名字也能知道是誰說的誰幹的,就是立體了吧。
推薦閱讀:
※為什麼很多人不承認自己看的小說是抄襲的?
※如何寫一篇化學風格的玄幻小說?
※為什麼相當大比例的穿越小說選擇回到明朝?
※你聽過或寫過最棒的故事是哪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