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網上各種新聞下面的評論都很奇葩?

讓我覺得三觀不正,各種黑酸挑,謾罵攻擊,還有那麼多點贊……


少上網易。


這是一個關於troller(噴子)的故事。這個troll不是LOL里水平矬的意思,而是國外對這種評論者的叫法,可以理解為沒事就到處戳戳。為適應英語叫法並且更準確形容本來含義,下文中把噴子稱為「戳子」。

許多讀者看新聞是喜歡其爆發力十足的內容,但戳子們卻無法用這樣的心情來閱讀這些內容。他們往往無法意會眼前這篇文章的重點,即使將一篇文章逐字讀完,心中不斷思考的也是「哪裡有洞」,看到漏洞趕快跑出來表達意見,並指出「作者是SX」。

網路把所有人放在一起,自然會爭吵不斷,你講的話我懶得聽,我說的話你聽不懂,最後你來我往、短兵相接。這些戳子不是壞人,人類天生多樣性,你的最愛也許就是其他人的噩夢。既然人類社會就是這樣,網路能好到哪去?

新聞網站還好,只是戳子之間的戰爭,而像博客微博這類自媒體碰到這樣指控,作者不免鬱悶:「是你自己要讀,關我什麼事?」造成的可怕結果是,寫久了,為了避免惹上戳子,逐漸不敢表達心中原本的意見,文筆愈來愈傾向某一邊的辛辣,以致於自己也變得像另一種戳子。

網路的言論自由,勢必走向一個最矛盾的瓶頸,那就是人的個性的segmentation。每個網站的性質,都有某種特定背景的人特別愛寫、有的特別愛讀、有的特別讀了愛留言,有的愛寫也愛留言;有的喜歡點頂或點踩,有的喜歡默默收集。在某個場合做某種行為的,都會傾向是同一批相同背景或個性的人,而這群人和其他對象一有對立的機會,就會群起攻之,如同群眾運動的鼓噪效果(在場的支持者愈喊愈大聲,不支持者則趕快閃人回家)。尤其在網上沒有人的形象,只有文字;每個人皆來自不同的文化、不同成長背景,會對同一文字有不同的感受。文字很難表達一個人的誠意與善意,所以憑文字所架構出來的人形象,往往是兩極化、二分法的「好人、壞人」,因為一個字的小誤會或小觀感,很有可能從此成為大好人或大壞人,從此在形象上,好人只會愈好,壞人只會愈壞。

更糟糕的是,最大的讀者群其實是默默在閱讀的,沒有這麼大的動力與習慣去留言,這群人的意見長期被忽略了。等到戳子像吸血鬼一樣,把作者也轉化成了吸血鬼,原本這些默默的讀者也會跟著不見。有時候一批主動的讀者引領了內容的發展方向,而另外很多讀者平時懶得發言,等到自己的喜好受損害才開始忿忿不平,大規模表達,然後那批主動的人也不爽了,揚言離開。網路上的言辭,應該在哪都是一樣的犀利,在這犀利的背後,不可避免的造成一個又一個的小圈子。

德克薩斯大學的教授阿爾特·馬爾科曼認為,互聯網充滿各種無禮、挑釁的聲音的原因有很多。首先,發表評論的人都習慣匿名,他們不需要為自己的無禮負責。第二,他們遠離發泄情緒的對象,比如一篇文章或者文章下的一條評論。與活生生的、可以進行回應的人相比,人們總是更容易對遙遠的、抽象的事物發起進攻。第三,與直接發表評論相比,人們更容易在書寫過程中發泄自己的情緒,就像以前人們寫紙條表達憤怒的情況。

由於網上評論並不發生在事件產生的時刻,人們可以有足夠的時間寫下長篇大論,這就常常使他們願意發表極端的言論。當你進行面對面對話的時候,除了電影中的人物,誰會說起話來滔滔不絕?現實生活中,即使你很生氣,你還是會一來一往地進行對話,最終,你會平靜下來,傾聽對方的觀點。

溝通實際上應該是談論、理解、回應別人的觀點。對方說話的語調和姿勢會影響到你理解他表達內容的能力。越是遠離面對面、現實生活的對話,越是難以進行溝通。因此,互聯網這個噴子樂園會永遠地持續下去……

最後送上枚彩蛋——十大溫和評論(不是特指知乎):

1、「內容好無聊」

2、「最近文章質量變差了」

3、「不懂裝懂」

4、「這麼多廢話」

5、「沒新意」

6、「不專業」

7、「收錢了吧」

8、「作者跟XX有仇嗎」

9、「已取關」

10、「呵呵」


請原諒他們
他們並不是壞人
他們只是沒有見識、缺乏知識
以及蠢


網易、UC、微博,這三個地方都不想看見評論,評論大多無恥,偶爾有一兩個真心關注內容的評論,都被淹在噁心的評論了!

這些人在網上發的評論,都是自己的真實心理。我看得越多,就越清楚,在現實中有多少的人,表面衣冠楚楚,實則內心陰暗!真正的人模狗樣!!!

「人性本惡」,這是我對現實世界的最基本認識。以前在評論里看到噁心的評論,我還會和他講理!然而並沒有什麼用。現在我看新聞只看內容,不看評論!

在網路世界中,既沒有人認識對方,又不了解人們在現實中的樣子,所以可以隨便說出傷害別人的言論,又不用付出代價,這樣代價小,又可以攻擊別人來展現自己那種陰險心理的事情,唯小人才做得出來。

我在網路世界中和在現實世界中一個樣子,不是君子也不是小人,看到問題,想起以前看女教師夜跑被害新聞里的評論,簡直不能忍受,很難想像那些人渣的評論是怎麼到熱門評論里,為什麼有那麼多的點贊,真的真的讓人噁心!

一時憤慨,怒而答題,如有冒犯,請見諒!


分享一句朋友今天下午茶時候說的話:「我有發言的權利,我同時還要知道別人也有發言的權利,我要尊重別人發言的權利,所以平衡的保護每一個人的權利,就是羅伯特議事規則的核心,一切的都是從這兒開始的。」

朋友其實在說這本書的核心內容 可我認為他很適合此處、當然,我今天要說的也不是這本書,而是題主的疑慮。
孫志超@孫志超先生的答案是很精彩的,我答案的出發點和他不一樣,
互聯網時代,人人都是參與者,因為大家只當是娛樂工具,僅僅是個娛樂工具而已,移動互聯網時代,面對新聞、我們都是評論家,都是記者。
然後,這個時候,有人跳起來,一定要嚴厲批評這「錯誤言論」:你只是目擊者,不是記者,只能管觀察,不會調查,你不專業,不懂媒體,不能發言,
但是,我們應該知道無論叫做記者、評論員(也包含一些莫名其妙的噴子)、目擊者,我們都在做貢獻。
要不然,這條產業鏈還怎麼玩?沒有噴子哪有樂趣!!


網易的看多了難受的話馬上去騰訊看看就好了。
反之亦然。


其實大部分的噴子是知道他們的觀點很奇葩的,只不過越是噴越能從中得到快感。
噴子所說噴的話並不一定就是他們的觀點,他們在意的是他們的話語能夠引起其他人的不爽,能夠引戰並且引起天下大亂,從而滿足自己的惡作劇心理,或是發泄現實中積累的怨氣


絕大部分的評論,都是為了求關注。
評論不奇葩,就沒有人關注。


噴子如果能成事何必在網上噴?

社會中loser戾氣是很重的,他們的共性很明顯,然而如果你是一個理智的人,就少看這樣的評論,也不要從這些人身上找優越感,要有羞恥心,默默和這種人保持距離,不會吃虧。


都理智,都聰明,我們掙誰的錢去?


推薦大家看FT中文網


想引起關注。 想引起關注。 想引起關注。


不。題主你誤會了。謾罵是真的,但是點贊不全是人為的。
有一個叫做頂貼機的東西,分分鐘幾百頂。
當然,頂上去之後就有人工頂了。
但是,有煽動性的辭彙不管在哪裡都容易引發點贊。
這一條我不是在說知乎。


我一般不看評論


為了搏關注,讓大家給他點贊,獲得虛榮的成就感。
引用陳奕迅的《浮誇》:
你叫我做浮誇吧,
誇張只因我很怕。


部分的估計是官方運營出來的吧。


IT之家的文章里基本每篇都有罵小便是混稿費的。其實有時候也不能完全怪讀者,文章質量高點,噴的人就少了。


推薦閱讀:

如何跟喜歡「借花獻佛」的人相處?
突然感覺世界不真實了,這樣的心態需要調整么?
為什麼學霸總要說自己沒學霸而天天黑別人是大學霸?
目前處於戒煙狀態的人,你們有什麼感覺?
20歲想要的東西,真的到40歲得到就沒有意義了嗎?

TAG:互聯網社區 | 社會 | 評論 | 心態 | 心理學現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