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城市上大學的學生,如何縮小與在大城市上大學的人在眼見、見識、思想等方面的差距?

剛看微博受刺激了。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

一、讀萬卷書
我自認為還湊合,我從小山村走出來,但唯一給我留下很好的習慣是看書,小時候沒有那麼泛濫的電視節目,也沒接觸到電腦和其他電子產品,就是看紙質書,好在我爸有看書的習慣,小學就開始看《西廂記》,雖然看不太懂,但看各種書形成了看書的習慣。舉個簡單例子,我高中語文基本是班上一二名,可我上語文早讀卻在背英語,語文根本不需要學,平時大量的閱讀積累,讓你基本見而能知,道理也是一樣,大量的見識是基礎。

二、行萬里路
很多時候要習慣打破你現有所掌握的,而後選擇不斷的出去和經歷,所以我讀大學選擇了離家鄉很遠的地方,畢業了也去過很多的不同的城市,現在工作也經常出去旅行。

三、進入有深度有契合的朋友圈
通常你的收入水平接近你最經常聯繫的幾個朋友的平均值,同樣思想也適用。

四、保持對這世界的好奇心,有了目標點,深挖,專註
這樣能讓你知識面的寬泛性上有保證,兼聽則明,又能做到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知而後思,思而能辯,舉一反三,觸類旁通。


看到題目的時候我的念頭也是些什麼讀書 旅行 結交朋友 網路之類的
後來想到一個武功 吸星大法
任何人,想要自我提升,無論他/她身處於什麼環境,都是能夠學到東西的
之所以想到吸星大法,也可以理解為「見賢思齊焉」
我還不算是一個很迅速的學習別人長處的人,但我的確挺留心周圍人提到的一些事情
時常抱著一個「試一試」的心情,便能學到很多東西
1.高二的時候,老師介紹《南方周末》這份報紙很好,於是買一份來看,一直看到現在
班裡六十幾個人,那時候看報紙的人也才兩個
2.看到雜誌上有介紹國外的知名大學公開課,現在也跟著學習了第三個課程 ,自己也設計了一份學習進程
3.跟人聊天的時候,提到TED演講,也時不時的看一些有意思的人做的有意思的演講
4.在報紙上看到think+,也下載下來看一看
5.去年在人人上看到立人大學時活動已經結束了,今年試一試,在優酷上還有以前老師們的課堂視頻
6.因為深知自己的閱讀量不夠,所以在看書的過程中把裡面提到的書都寫出來,記到一個本子上,現在已經換了好幾本筆記本來記「書中書」了,儘管讀書的速度趕不上「記書名」的速度,積累書目也能讓自己有個方向
7.在孔夫子舊書網上看到本地有舊書市場,在百度上搜到本地有很多美術館展覽館,以前找一周里的一天跑步出去,既看到了展覽,逛了書攤,鍛煉里身體,也體會到一個城市的味道
8.以前跟社團里的老人討論去過的地方,離開社團之後也找機會出去轉一轉,膽子大的話,能看到別人看不到的地方
9.上網的話,人人就算了,豆瓣上盡量關注一些學習型和有趣的人,知乎當然要常來,唔,不要去烏有之鄉好嗎
10.在學校參加一些比賽也是一個學習途徑,二三線城市的學校也有很多牛13烘烘的人,上次參加演講比賽的時候,往屆的第一名三句話就把我的創意給斃了
11.其實在學習的過程中,最容易出現的問題是,你的思想在哪裡?所以見識有無或多少不是最關鍵的,關鍵是有沒有學習的過程中有沒有經過你的腦袋的過濾


謝邀。贊嘗@檀斌 的自強不息。他還說了些方法,只要自強不息,自己也可以摸索不少的方法。

這裡,最怕的是自我矮化,自我矮化會成為繼續矮化的原因。

作為一個職場資深人員,我曾經多次給自覺不如人的新人說,下一個決心:我遲早都將超越你們。這話不要說出口,但要經常用於提示自己。實際上,後來他們大都後來居上了。

見過長跑的運動員嗎,跑在前面的每一個人,都是靠後者的超越目標。你應當慶幸終於有了參賽的機會。

稍微難辦點的是思想行為習慣,會比較頑固,影響自己融入新的環境。但環境也會影響乃至同化一個人。原來的一些行為習慣,也未必就不是自己的強項。揚長避短,覺得不適當的地方,積極改變就行。

相信自己,可以與他人比肩甚至超越的。有此意在心,就不會落後。


好吧,我是在二線城市的城鄉結合部成長,在三四線城市郊區讀書。操著要要奔往北上廣深CBD上班的心,每天科學上網用fb與國際接軌探討國外艷照門的背包 。

我的大學的城市是一個我填志願之前完全沒有想過的城市,雖然也在省內,但是湖北你懂的,各地的風俗習慣,語言飲食差距都挺大的。

當時高考之後,我成績還算不錯,但悲催的是我這點小聰明只夠支撐我讀二本。。。而我悲催的剛剛過線二本(1),那一年湖北還是分的什麼二本一,二本二的。。。
然後悲催的獲悉,武漢的二本,諸如湖北大學,江漢大學,湖北工業大學,湖北經濟學院,武科大,武漢紡織大學,武漢工業學院。。。。。。我分數都是不夠上的。

那年夏天結束之後,我看著那些分數沒有我高的同學都就近去到武漢讀了三本或者高職高專,然後我就一個人收拾收拾行李開始前往省內一個我從來未關注的城市。然後我還故作裝逼在QQ空間說了一句:遠方是一種自我放逐。

當時去了之後,給的第一印象很提神,對,就是很提神!湖北省的情況是一城獨大,恩恩,武漢還算全國能夠排得上號的城市,而其他城市就差距不是一般大了。當時我第一感覺這就是我要讀大學的城市?怎麼感覺90年代漢陽的感覺,怎麼市中心還有磚瓦房?這利馬火車站怎麼這麼土?然後我和我老頭坐計程車到學校,一路上出了市中心,到了郊區,開了半個小時,路上都還鋪著農民伯伯曬的農作物,再過一會窗外的景象已經可以拍聊齋了,當時我想的是,以後老子會家坐公交怎麼破。。最後從郊區到了山區,一片蔓延的山區撲面而來,然後那牛逼的老夏利歷經40分鐘把我們送到了當地第一學府。
當時我一臉茫然的望著這片和周邊山區有點不太搭的學校,心裡想著,那自動伸縮門和那漢式建築猶如古人腰間別在了一個BP機。

辦完入校手續後,我就開始了我的大學生活。當時軍訓的時候,我每天心神不寧,心裡想著老子如此這般人才,為毛要窩在這個山溝溝裡面,然後每天不斷的開始百度諸如:如何在大學轉校的問題。(此事在時候看來是無比幼稚的)

在爾後兩年的大學時光,我不斷受刺激,因為我的高中同學基本上都在武漢,然後每天秀著自己在學校裡面各種有趣的事情,還有周末一群人從大花嶺大學城到黃家湖大學城,從光谷浪到江漢路,從司門口浪到楚河漢街。
而我的大學生活過的有點自暴自棄了,當時我想著是要是自己哪天想不開了就去學校後山放牛算了,昏昏碌碌,毫無激情,後來我開始覺得我這些無奈的時間需要坐點什麼。然後我就想到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賺錢。我就開始留意學校裡面牆上那些我平時不怎留意的小廣告,然後加入了學校的一個創業團隊。

團隊的一位學姐用她特有的風格基本上刷新了一下我當時貧瘠的世界觀,讓我開始發覺到原來事情還可以這樣。生活還可以這樣。

學姐基本上用的正規化的培訓方式給予我們業務培訓,還有比較系統的管理模式,在這樣的有規律的訓練下,我認真的開始審視自己身上的諸多的不足,諸如我找人說話會很緊張,諸如事情的處理上我總是有些馬虎。最重要的是她讓我知道了這個三四線城市名不見經傳的本地院校的卧虎藏龍。也大大刷新了我的世界觀。

她也特別的提到一點:互聯網改變世界。而當時我還是一個連淘寶都沒有使用過的土鱉。

後來我大四,她畢業了,我也開始思考自己今後要走的道路,發掘自己真正的愛好。也是在大三暑假的那一年我開始篤定的開始做一個行走中國的背包客(咳咳。。。現在還是有點底氣不足)
我發掘到自己的愛好是平時沒事寫寫博客,帶著不多的錢開始行走,從一個城市到另外一個城市,從一個大學到另外一個大學,體會那些我聽聞過,但是未曾真實感受的,用文字用鏡頭記錄自己的行走。

也是在那個時候,我利用互聯網認識了一大批很優秀的人,我建立了一個大學生背包客的群,裡面彙集了全國各個高校的以背包客為愛好的優質人群,聊著人生理想,從自己的城市到他們的城市,無論沿海,無論內地。讀材料系復旦才子,讀大連理工的愛好足球的研究生,嚮往草原的武大菇涼,還有來自藍翔的修扯學徒。。。。。。。英雄不問出路,結識了一群對自己眼見,見識的開闊很有提高的朋友,我建立了一個大學生背包客的群,裡面彙集了全國各個高校的以背包客為愛好的優質人群,聊著人生理想,從自己的城市到他們的城市,無論沿海,無論內地。

就這樣在潛移默化中刷新著自己的一些眼界,還有觀念,豐富著自己的對世界的認知,接觸不同的事物,也是在那個時候我開始覺得跳離了自己學校的小城市,和別人聊著佛洛伊德,聊著米其林餐廳,聊著音樂節,聊著各個地方不同的風俗習慣,聊著各自對事情的看法。

所以,如今讓我感觸最深的,在哪上學不是決定性的,決定性的是你所能夠接觸到的人。


還是分性格的吧。

在當下的社會條件,獲取信息已經不是那麼的的難以企及了。比如閱讀,當年互聯網上我根本不看什麼學術書籍。全部以網路文學為主比如,上大學那會兒去榕樹下碼字是時尚,後來就都是屌絲追的起點中文,手打論壇等等。估計全國學生不想考試的都這樣。說也奇怪,我這人對一個東西痴迷起來很痴在一段時期中生活中全都是一個主題,然後這個狀態一過就再也不感興趣了。想想我大學1-2年里,全部都是這些網路文學,看的非常痴迷,有很多時候不去上課就是看這些書。

後來,我突然發現了http://verycd.com 這個網站,裡面有遊戲,盜版專業軟體還非常全,不需要你去那什麼騙人的軟體下載站了。沒事的時候也去找找電影,看看圖書的,然後我就上癮了的看起了專業計算機圖書。當然,我的讀書都是沒有目的的,感興趣就下載,看兩眼覺得暈就刪。所以,後來這段時間我雖然專業上比同學多知道點,可還是僅限於多知道點。

後來因為自己的原因,出了些狀況。大3那一年,相對來說我反而平靜下來了,那段時間一直泡圖書館,也是有什麼感興趣的就看也沒什麼目的性。後來,就在圖書館認識了一個檔案管理老師和一個女同學,是她們教會了我如何去系統性的閱讀專項圖書,在看書這事兒上也是要學習的。比如,會推薦給我一些書評類的圖書,還有類書怎麼用,怎麼製作自己的」類書「。大概那時候起吧,我開始和同學們有了點不一樣。按老師的話說,我很多時候滿嘴胡鄒都開始有了邏輯。

嗯,其實我想說的是,現在的互聯網有那麼多的公開課,很好用的起到閱讀指南作用的豆瓣。還有,像知乎這種知識交流的網站。都會給人提供新視角,新思維的空間,主要看你用不用,還有你個人的性格及身邊的人。相對來說,在無互聯網時代,身外的環境對一個人的影響巨大,但互聯網時代,一個人能不能突破眼見、見識這些事情,完全在於你有沒有慾望,有多強烈的慾望做這些事。


例如,拿我來說,其實我如果真的有很強烈的慾望的話,我可以更好的自學英語使用外文網路進修計算機知識,但我還是選擇了一個相對容易的路,自己動手搞搞硬體,擺弄一下網路搭建這種相對容易上手的內容。(那時候,哈爾濱這種小城市,會掐個水晶頭就算網路公司了吧,這種內容對我來說易接觸。)


沒人邀,自己來答。

目前在瀋陽,雖說不是什麼小城市,不過和北京上海還是查很遠的,甚至於比省內的大連也會差點。
在北京呆過幾個月,感覺北京還是方便的很的,各方面的資源也強很多(好吧,這個時候就開始感覺自己當時想去北京果然是對的)。

不說沒有用的了,說說自己的經歷。來自於農村,本身和城裡的孩子見識什麼的就有距離。上了大學之後,開始有不適應的階段,具體表現為不愛說話,偏內向,和之前高中的同學電話很多。再加上性格不是很外向,於是有那麼一段時間是抽煙的。也有了跑步的習慣,那段時間(具體是大一的時候),每天晚上去操場跑步,每天是十圈,然後俯卧撐什麼的。這是一個發泄的過程吧,現在也會去跑,不過大都是不高興的時候了。
與此同時,就是瘋狂的看書了,大一大二的時候看的書大約有五六十本,什麼類型的都有。小說居多,也有技術的,不過都是好讀書,不求甚解,於是乎,技術沒有什麼特長。不過這個時候和同學比起來,知識面已經要比他們寬了,最起碼會知道有這個東西。
還有一個習慣就是看新聞,每天都會看,由於專業原因,就經常會看cnbeta,ithome等計算機類的資訊網站。對於各種事物比較好奇,然後就知道了果殼什麼的。於是和同學聊天什麼的會表現的比他們的面稍微廣一些,雖然都不精通(PS:多看看果殼什麼的跟妹子聊天也會多個話題哦).
還有,我挺愛看TED演講的,當然,也會有挑類型。這個很多都是前沿科技之類的,很受益。

上邊這是自己接觸的,下邊說一下環境的影響吧。大二的時候在我們學校論壇上認識了很多人,接觸的多了就成了很好的朋友。很巧的是這些朋友什麼樣的人都有(額,人品都很好的),跟他們接觸就發現,我去,他們怎麼什麼都知道,吐槽竟然都能那麼犀利。同時,很多搞技術的人,於是就又能不小心聽到某種技術。好吧,我表示跟他們在一塊說的話不多,可是,能知道很多自己之前不知道的東西。他們見識過得雖然我沒有見過,可是也知道有這個事情了,以後遇到就不會很大驚小怪表現的很小白了。很明顯的體現就是我再和我們班同學聊天的時候就不自覺的把和這些朋友那裡聽到的去說出來。。

有一個對比就是,我大一看到諾基亞的n78之類的就會感覺科技真神奇(當時是09年),有同學買觸屏的手機就感覺,竟然還有這種東西,看到touch就感覺,我x,這太逆天了。後來我一直都沒有智能機,可是接觸的朋友基本都是安卓蘋果了,然而班裡同學大都還沒有換智能機,雖說我沒玩過,可是都體驗過,刷機越獄都接觸過,以至於班裡同學都換手機的時候,絲毫不會體現出什麼好奇之類的,還能給他們刷機指導一下,還能大概的點評一下這款手機體驗怎麼樣。

總結一下,基本上是「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了。一個人多出去走走,自然就會遇到更多的事情,遇到更多的朋友,視野自然就會寬了,讀書也是一樣的道理。
(頭回打這麼多字,不要給我摺疊啊)


我奉勸以後上大學的的同學們,能去大城市就別在小城市呆著。大城市的氛圍真心不是小城市能比的,大城市更多的是五湖四海來奮鬥的,小城市多散漫。在大城市看到真實發生在你身邊的各種事情,人和物,都在激勵著你如何做的更好,另一方面,因為你人在這裡,你能親身體會到很多書上網上看不來的東西。你在小城市,格局小,大家普遍思想封閉,別說激勵向上了,你本身客服這些惰性都需要付出很多。互聯網帶給你的縮小和大城市的差距就像在教室上課和上網校一樣,我看差的不止一點半點。


早點出去,早點去大城市打拚吧!不去接觸大城市的人和事就只知道到大城市優越,卻永遠都不會知道大城市到底優越在哪裡!
我是一個普通本科大四學生,未來想要從事互聯網這個行業。有過一段時間小城市的四個月實習經驗,前段時間想去大城市看看,便參加了我們市另一所比較好的大學的校招。面試的時候,面試官提出了一個面試題,要我說一下解決思路。完了之後,他說了他的解決思路。瞬間感覺,有些人拿3k,有人拿10K是應該的,人家的一個簡單的解題思路,可以省下你的個人勞動力的3到4倍,後期維護成本還極低。若是我還在原來的那個公司實習,我估計三年內我是不會接觸到這麼優秀的設計思想的。若是我還在那個公司實習,估計我每天寫著重複的代碼,還覺得自己很牛X。殊不知人外有人,山外有山。
雖然最後這個公司沒有錄用我,但是這段經歷卻堅定了我去大城市打拚的決心。


鄙人親身實踐和感悟:

上網

上那些所謂大城市人上的網!
學生來說, 去看看一線大學、一流大學的bbs, 了解那些人的生活和關注點; 多看blog 微博

其實眼界這東西 完全取決於自己


這個問題我覺得我挺有發言權的,我來自一個縣城,現在在帝都某大學念書。首先,這個差距不是一天兩天形成的,而是受到一種氛圍長時間的熏陶,所謂底蘊吧。其次,做好心理準備 你要清楚到即使努力,可能都無法消彌這個差距,我指的是認知和某些觀念上面,而不是今後你倆的物質條件,物質完全是可能超越的。你會在他們所走過的方向上行得很遠,從而讓你的下一代處於一個更高的位置。 我目前的感悟是通過生活中和不同背景的人接觸,這樣的人和你身上的差異肯定會很大,發現不同背景和經歷賦予他們不同的特點,而這一份經歷對於你來講是否是可移植的,通過類似的經歷得到相近的體驗,就是開拓了眼界了吧。當然,期間肯定是會受限與物質條件,盡量看開一些,不要因此埋怨自己命運不公,這沒有意義。
前面是我在帝都得到的體驗。如果是在小地方呢,你有這樣的想法說明你已經會思考啦。 網路絕對是必須的!互聯網給你提供了海量的一手素材,多上知乎~^_^~然後是多旅行吧,間接接觸的效果不會強於你的親身經歷,有體驗才會有思考,乃至與行動上有所突破。
第一次發言,有些迷糊,哈哈。
祝題主別和我一樣迷糊 :)


如果自身實力和資本不夠,那即便在大城市中也只能是邊緣人、旁觀者,而且他們面對的問題更多、選擇更多,相應的也更浮躁一些。
現在不像以前那樣信息不暢通,你通過網路可以了解到更多的信息,選擇一個關注的領域,多觀察、多思考,深紮下去,不會比他們差的。


覺得太有感觸,畢竟是從直轄市考到了一個四五線城市的省重點。 覺得越來越和以前的同學差距拉開,越來越大,越來越大。


每天一小時知乎


不是我優越,你來北京上個4年就代表你有見識了?大哥,見識真不是4年能彌補的,而是家庭環境等等


這個問題我也想過,而且第二條微博是刑天那位學長發的,沒錯吧。
首先我覺得你開始思考這個問題,你就已經開始跳脫出小城市這個局限了,因為你認識到了自己哪裡無知,哪裡不夠,而很多你身邊的同學還是混沌的。
互聯網是最好的縮小差距的工具和途徑,當然我對這個問題也是悲觀態度居多,但是只要利用好互聯網,我認為可以爭取做到不相上下。說到這個,我最可惜的是,做了三年的互聯網相關的學生工作,仍然沒能改變我所在大學的學子的一些現狀。


好好讀書,大學的時候班裡的同學有的來自城市,有的來自農村,4年大學畢業,大家眼見、見識、思想等方面和出身關係就很小了

好好讀書,找到好工作,好單位,進了單位,幾年就拉平了


看到這個問題讓我想到我的同學。一個從江西出來的漢子,年紀小小白了頭。他不會用電腦,用肥皂洗衣服洗頭髮。但我覺得他人老實但自負。或者不是自負就是不想跟別人打交道有啥建議卻說我就是這個樣子。我並不是在抱怨只是想說一個人有審視自己的心很重要而不是怕出生於哪裡。


學習


imo,善用internet是可以減少(但不能消除)這種差距的,多讀書多逛網站多學習事物,至少至少玩新浪微博也可以知道得ok多。環境的因素影響的確大,但不足以說耽擱青春吧,關鍵還是態度?。by一個在小城市上學的大城市人


乍一看題目,我覺得會有些新意,毫不猶豫點了進來,當我看到「淘寶店」「創業」時,獲得新知識的幻想頓時破滅了,我能說那兩個微博有點夜郎自大嗎?或者那個博主在鄭州接觸不到什麼人。毫無疑問,差距是有的,但我不認為主要的差距是那兩個微博所說的。淘寶店什麼的我都無力吐槽了。另:我本科在鄭州,我能說我認識很多人的眼界學識能力一點都不比大城市的人差,比如他們都不會發這種微博。不過說到平均值,確實有差距,如果你無法改變環境,不如主動一點,加入一些優秀的圈子吧(考研群除外)。


推薦閱讀:

小城市,大齡30未婚女,失戀後該如何選擇未來的道路?

TAG:大學 | 思想 | 一線城市 | 見識 | 小城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