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傳中宋江為何要賺盧俊義上山?
瀉藥這個問題實在是勾起了我的回答慾望啊!!《水滸傳》根本就是一部政治鬥爭教學課本!並且夾雜了無數反社會反人類的描寫,是實實在在的「大毒草」(這句與問題無關,純屬吐槽,答主水滸黑,自己最噁心的就是《水滸傳》,最愛看的還是《蕩寇志》:-D)
咳咳,回答正題:
其實……
宋江計賺盧俊義為的是立招牌,為梁山做廣告。
盧俊義是什麼人?
《水滸全傳 第六十回 公孫勝芒碭山降魔 晁天王曾頭市中箭》(以下引用皆為明代百二十回楊定見修訂本,明代袁無涯刊行本):宋江、吳用聽了,猛然省起,說道:「你看我們未老,卻恁地忘事!北京城裡是有個盧大員外,雙名俊義,綽號玉麒麟,是河北三絕,祖居北京人氏,一身好武藝,棍棒天下無對。梁山泊寨中若得此人時,何怕官軍緝捕,豈愁兵馬來臨?」
……
宋江答道:「他是北京大名府第一等長者,如何能夠得他來落草?」河北三絕!端的了得!
江湖上如此有腕兒的人在梁山,何愁江湖上的其他人不來投奔?
再加上盧俊義在官面上的人脈,以後的招安也就有了重要砝碼
讓盧俊義上梁山,就是吳用想到的絕妙的「梁山廣告策劃案」。++++++++++++++++++++++++++++++++++++++++++++++++++++++++++++++++++++++
對於題主的補充問題:
其實對於宋江來說,盧俊義對其地位也沒什麼威脅:第一、宋江才見盧俊義,就使了個下馬威。
《第六十一回 吳用智賺玉麒麟 張順夜鬧金沙渡》盧俊義見了越怒,指名叫罵山上。吳用勸道:「員外且請息怒。宋公明久慕威名,特令吳某親詣門牆,迎員外上山,一同替天行道,請休見責。」盧俊義大罵:「無端草賊,怎敢賺我!」宋江背後轉過小李廣花榮,拈弓取箭,看著盧俊義喝道:「盧員外休要逞能,先教你看花榮神箭!」說猶未了,颼地一箭,正中盧俊義頭上氈笠兒的紅纓。吃了一驚,回身便走。山上鼓聲震地,只見霹靂火秦明、豹子頭林沖,引一彪軍馬,搖旗吶喊,從山東邊殺出來;又見雙鞭將呼延灼、金槍手徐寧,也領一彪軍馬,搖旗吶喊,從山西邊殺出來,嚇得盧俊義走投沒路。
小李廣花榮是誰,是宋江嫡系;林沖是誰,是梁山上重要的「左派」人物(此時和宋江是聯盟狀態);且都武藝高強,手段了得。宋江此舉的言外之意就是:老實些,這些人都聽我的。
第二、盧俊義半路上山,沒有根基即使應了晁天王遺囑,他也不敢擅稱山寨之主。不信來看。
《第六十八回 宋公明夜打曾頭市 盧俊義活捉史文恭》吳用便道:「兄長為尊,盧員外為次,其餘眾弟兄,各依舊位。」宋江道:「向者晁天王遺言:『但有人捉得史文恭者,不揀是誰,便為梁山泊之主。』今日盧員外生擒此賊,赴山祭獻晁兄,報仇雪恨,正當為尊,不必多說。」盧俊義道:「小弟德薄才疏,怎敢承當此位!若得居末,尚自過分。」吳用便道:「兄長為尊,盧員外為次,其餘眾弟兄,各依舊位。」宋江道:「非宋某多謙,有三件不如員外處:第一件,宋江身材黑矮,貌掘才疏;員外堂堂一表,凜凜一軀,有貴人之相。第二件,宋江出身小吏,犯罪在逃,感蒙眾弟兄不棄,暫居尊位;員外生於富貴之家,長有豪傑之譽,雖然有些兇險,累蒙天佑。第三件,宋江文不能安邦,武又不能附眾,手無縛雞之力,身無寸箭之功;員外力敵萬人,通今博古,天下誰不望風而服。尊兄有如此才德,正當為山寨之主。他時歸順朝廷,建功立業,官爵升遷,能使弟兄們盡生光彩。宋江主張已定,休得推託。」盧俊義拜於地下,說道:「兄長枉自多談,盧某寧死,實難從命。」吳用勸道:「兄長為尊,盧員外為次,人皆所伏。兄長若如是再三推讓,恐冷了眾人之心。」原來吳用已把眼視眾人,故出此語。只見「黑旋風」李逵大叫道:「我在江州捨身拚命,跟將你來,眾人都饒讓你一步。我自天也不怕!你只管讓來讓去,做甚鳥!我便殺將起來,各自散夥!」武松見吳用以目示人,也發作叫道:「哥哥手下許多軍官,受朝廷誥命的,也只是讓哥哥,如何肯從別人?」劉唐便道:「我們起初七個上山,那時便有讓哥哥為尊之意,今日卻要讓別人!」魯智深大叫道:「若還兄長推讓別人,洒家們各自撒開!
看看,看看!盧俊義推脫德薄才疏不是理由,沒根基才是理由!
首先就是軍師吳用發話讓宋江當老大,盧俊義活捉了史文恭,納了投名狀,這個「功勞」也不小,權且給個二把交椅吧~
然後就是宋江第一次讓:拿「遺囑」(遺囑的陰謀稍後說)說事兒,既然遺囑是這樣(真的是這樣嗎,稍後說),就還是盧員外當吧
下面就是盧員外「一辭」
然後宋江「二讓」:小弟我有「三不如」員外,還是員外當
盧俊義又是「二辭」,注意,這次盧俊義是「拜於地下」,那是說我真不敢坐這頭把交椅啊
這時候吳用說話了,畢竟宋江「三讓」的時候,你盧俊義真的答應了怎麼辦?(呵呵,一個落草為寇的山大王,這「三辭三讓」的政治把戲玩兒的可真醇熟!宋江是裝裝態度走走過場,盧俊義是為了身家性命力辭主位。)
這是施耐庵最精彩的描寫:吳用勸道:「兄長為尊,盧員外為次,人皆所伏。兄長若如是再三推讓,恐冷了眾人之心。」原來吳用已把眼視眾人,故出此語。
看似是和宋江說話,其實是為了給盧俊義聽:老實點兒,在座的都是我們的人。「冷了眾人之心」,這就是赤裸裸的威脅!不聽我們的話,宰你沒商量!
更有吳用「把眼視眾人」,丟個顏色告訴大家,趕緊的,出來說話、站隊,讓盧俊義看看梁山究竟是誰的地盤!
於是「在江州捨身拚命,跟將你來」的李逵這個宋江的第一嫡系帶頭嚷嚷著宋江不當寨主那就散夥;武松這個中間派拿以前受朝廷誥命的軍官也擁戴宋江來威脅盧俊義,順便還拍了一下宋江馬屁(嗯,朝廷命官都聽你的);然後就是劉唐這個「七星聚義」的最早的宋江嫡系站出來表明梁山老人的立場;再然後就是魯智深這種「林沖派」的重要人物出來表明立場……
你說,盧俊義還怎麼當山寨之主?!++++++++++++++++++++++++++++++++++++++++++++++++++++++++++++++++++++++
再來討論一下晁蓋死亡的陰謀:
梁山與曾頭市的矛盾源於段景住盜得的一匹照夜玉獅子馬,曾頭市曾家五虎搶了梁山的好處,兩家從此結怨。
《第六十回 公孫勝芒碭山降魔 晁天王曾頭市中箭》:宋江同眾好漢軍馬已到梁山泊邊,卻欲過渡,只見蘆葦岸邊大路上一個大漢望著宋江便拜。宋江慌忙下馬扶住,問道:「足下姓甚名誰?何處人氏?」那漢答道:「小人姓段,雙名景住,人見小弟赤發黃須,都呼小人為金毛犬。祖貫是涿州人氏。平生只靠去北邊地面盜馬。今春去到鎗竿嶺北邊,盜得一匹好馬,雪練也似價白,渾身並無一根雜毛,頭至尾,長一丈,蹄至脊,高八尺。那馬又高又大,一日能行千里,北方有名,喚做『照夜玉獅子馬』,乃是大金王子騎坐的,放在鎗竿嶺下,被小人盜得來。江湖上只聞「及時雨」大名,無路可見,欲將此馬前來進獻與頭領,權表我進身之意。不期來到凌州西南上曾頭市過,被那曾家五虎奪了去。小人稱說是梁山泊宋公明的,不想那廝多有污穢的言語,小人不敢盡說。逃走得脫,特來告知。」
段景住盜的這匹寶馬原是大金王子坐的,而曾頭市曾家五虎又是金人後裔,所以說金家府搶段景住手裡這匹寶馬也不是一點道理也沒有。可梁山不這麼認為,誰奪了我的好處,誰就是我的敵人。段景住說的明白,這匹馬原本是要獻給宋江哥哥的。晁蓋聽了這話會有什麼反應?鬧呢!?你把我這個一把手當成什麼了!?
……晁蓋聽罷,心中大怒道:「這畜生怎敢如此無禮!我須親自走一遭,不捉的此輩,誓不回山!」宋江道:「哥哥是山寨之主,不可輕動,小弟願往。」晁蓋道:「不是我要奪你的功勞。你下山多遍了,廝殺勞困,我今替你走一遭。下次有事,卻是賢弟去。」宋江苦諫不聽。晁蓋忿怒,便點起五千人馬,請啟二十個頭領相助下山。
晁天王親自出馬,其實也是事出無奈,他想一舉掃平曾頭市,以便鞏固自己在梁山的地位。以前晁天準備出征之時都被宋江以一句「哥哥是一寨之主,豈可輕動」為理由阻攔,結果功勞都被宋江所得。晁天王臨出征前曾對宋江說「不是我要奪你功勞」,試想一家之主居然淪落到和下屬搶功勞的份,可見晁蓋在梁山的影響力已大幅下降,長此以往位置堪憂,他急需要一些功績來服眾。
殊不知,此一去,命喪黃泉。我們來看晁蓋中箭時的細節:行不到五里多路,黑影處不見了兩個僧人,前軍不敢行動。看四邊路雜難行,又不見有人家。軍士卻慌起來,報與晁蓋知道。呼延灼便叫急回舊路。走不到百十步,只見四下里金鼓齊鳴,喊聲震地,一望都是火把。晁蓋眾將引軍奪路而走,才轉得兩個灣,撞出一彪軍馬,當頭亂箭射將來,不期一箭,正中晁蓋臉上,倒撞下馬來。
大家發現沒?這裡根本就沒寫這是史文恭射的冷箭!——「當頭亂箭射將來,不期一箭,正中晁蓋臉上」!
還有一個問題!從引文中我們看到,明明是晁蓋逃跑撤退時中的箭,敵人追兵在後,可是為什麼卻是晁蓋臉上中箭!?
那麼只有一種合理解釋——是自己人向晁蓋放了冷箭!那麼他是誰呢?
我們來看當時晁蓋中箭後的描寫:卻得呼延灼、燕順兩騎馬死並將去,背後劉唐、白勝救得晁蓋上馬,殺出村中來。村口林沖等引軍接應,剛才敵得住。
也就是說,呼延灼、燕順在晁蓋前開路,劉唐、百勝兩位老部下在晁蓋身後殿後。林沖在村口接應。那麼,可疑人物就只剩下呼延灼、燕順、林沖,可是林沖在村口,又是晚上,離得太遠,以林沖的箭術,不會這麼準的。那麼就只有呼延灼、燕順嫌疑最大!
我們再來看晁蓋回營之後的描寫:眾頭領且來看晁蓋時,那枝箭正射在面頰上。急拔得箭出,血暈倒了。看那箭時,上有史文恭字。林沖叫取金鎗葯敷貼上,原來卻是一枝葯箭。晁蓋中了箭毒,已自言語不得。其餘十五個頭領,在寨中商議:「今番晁天王哥哥下山來,不想遭這一場,正應了風折認旗之兆。我等只可收兵回去,這曾頭市急切不能取得。」呼延灼道:「須等宋公明哥哥將令來,方可回軍。」當日眾頭領悶悶不已,眾軍亦無戀戰之心,人人都有還山之意。
按說大當家的重傷,應該立刻回軍,可是呼延灼卻說必須等宋江將令!這究竟是幾個意思??只有一個原因:拖延救治時間!
那麼可以肯定,射箭的人當是呼延灼無疑!他事先帶著一把刻有史文恭名字的箭藏在身上以便見機行事,然後栽贓史文恭!
那麼幕後主使是誰呢?——宋江!
我們先來看呼延灼是誰的人:想當年呼延灼於青州陷坑中被活捉,宋江「義釋」呼延灼,並在其好言相勸下,正式歸順梁山,重獲兵器坐騎 ,獻計打破青州,從此成為宋江的死忠!
我們再來看,晁蓋死亡對誰得利最多:之前梁山在進行「路線鬥爭」,一方是以晁蓋為首的反招安派,一方是以宋江為首的招安派。那麼晁蓋一死,宋江藉助自己之前積下的威望,當上山寨之主,就可以大膽的走投降路線,不會再顧及什麼人的臉色了!
所以,殺晁蓋的不是宋江,還能是誰!?
如果還嫌證據不足,我們再往下看,晁蓋回到梁山之後:……當日夜至三更,晁蓋身體沉重,轉頭看著宋江囑付道:「賢弟保重。若那個捉得射死我的,便教他做梁山泊主!」言罷,便瞑目而死。
……
次日清晨,香花燈燭,林沖為首,與眾等請出宋公明在聚義廳上坐定。吳用、林沖開話道:「哥哥聽稟:『國一日不可無君,家一日不可無主。』晁頭領是歸天去了,山寨中事業豈可無主?四海之內,皆聞哥哥大名,來日吉日良辰,請哥哥為山寨之主,諸人拱聽號令。」宋江道:「晁天王臨死時囑付:『如有人捉得史文恭者,便立為梁山泊主。』此話眾頭領皆知。今骨肉未寒,豈可忘了?又不曾報得讎,雪得恨,如何便居得此位?」吳學究又勸道:「晁天王雖是如此說,今日又未曾捉得那人,山寨中豈可一日無主?若哥哥不坐時,誰人敢當此位?寨中人馬如何管領?然雖遺言如此,哥哥權且尊臨此位,坐一坐,待日後別有計較。」宋江道:「軍師言之極當。今日小可權當此位,待日後報仇雪恨已了,拿住史文恭的,不拘何人,須當此位。」「黑旋風」李逵在側邊叫道:「哥哥休說做梁山泊主,便做了大宋皇帝,卻不好!」宋江喝道:「這黑廝又來胡說!再休如此亂言,先割了你這廝舌頭!」李逵道:「我又不教哥哥做社長,請哥哥做皇帝,倒要割了我舌頭!」吳學究道:「這廝不識尊卑的人,兄長不要和他一般見識。且請哥哥主張大事。」看看晁蓋的遺言是什麼!若那個捉得射死我的,便教他做梁山泊主!捉得射死我的!
晁蓋不傻,他知道自己不是史文恭射中的,自己逃跑,敵軍在身後,我迎面來一箭,特么鬼才信史文恭放的冷箭!你們誰能揪出這個內鬼,我就讓他當寨主!
而且,晁蓋也是有懷疑的。記得宋江剛上梁山的時候,晁蓋讓位是怎麼說的?「當初若不是賢弟擔那血海般干係,救得我等七人性命上山,如何有今日之眾?你正是山寨之恩主。你不坐,誰坐?」
可到現在,晁蓋將亡,正該那「山寨之恩主」來坐寨主之位,可是曾經希望宋江來當寨主的晁蓋怎麼會在將亡之際,半路里殺出個「臨終遺囑」來呢?這一連串的疑問不得不引人懷疑。這會兒對宋江說此話,也是有告誡宋江的意思:別以為我不知道你幹了啥!
而這個遺囑,到了宋江口裡,便成了如有人捉得史文恭者,便立為梁山泊主!呵呵,這偷梁換柱栽贓陷害的~你要說你不是幕後黑手,鬼都不信!宋江!你真是個惡毒小人!!!!
以上僅為個人解讀,歡迎質疑!
————————————————分割線————————————————
本人個人公眾號【chencha-xinshu】陳茶煨新書
用歷史這碗陳茶,燉出一段段鮮活的文字……
歡迎關注!http://weixin.qq.com/r/AEiKkrnE8eSOrf3x9x0S (二維碼自動識別)
在說宋江為什麼要賺盧俊義上梁山前,我們得從宋江與晁蓋的關係說起。
許多人常有一種錯覺,那就是宋江一點也不像強盜頭子,而晁蓋非常像強盜頭子。其實呢,宋江無論從哪個角度,也比晁蓋更像強盜頭子。
晁蓋在當強盜前,最拿出手的事,也就是智取了個生辰綱。問題是,如果這也了不起,宋江給他們通風報信,也非常了不起了。因為他們做這種事時,都是偷偷的摸摸做的,更主要的是,被抓住了,都也是死罪。
晁蓋在當強盜後,最拿出手的事,也就是把何觀察、黃安等官差、官兵打敗;在林沖的協助下,火併了一個王倫。這好像非常了不起。
但是不要說後面的事了,宋江在清風山上,就把青州慕容知府打得躲在城裡不敢露頭,更把秦明(青州軍分區司令)、黃信(青州武警支隊長)打敗了,還要把他們收編成了自己的馬仔;至於小李廣花榮(青州武警大隊長),那更是早就拜宋當大哥了。
面對上面的事實,你說晁、宋二人,誰厲害?
再說心狠手辣。
劉高想害宋江,宋江把他全家殺了。黃文炳想害宋江,宋江同樣把他全家殺了,更讓人把黃文炳活剮著吃了。
當然了,這對宋江而言,那就是小兒科的事。因為宋江真的心狠手辣,是表現在收伏秦明的事上。宋江為了嫁禍秦明,率人在青州城外,把數百戶人家的房子全燒了,把無辜百姓殺了個不計其數。這種事兇殘恐怖到了,所有的水滸改編作品,都只能無視了;甚至普遍讀者也只能無視了。因為正視這種事,你說宋江一夥還叫人呢?
晁蓋干過這種狠事嗎?
我們再看他們的嫡系小弟。
李逵對普通老百姓,那也是拿著斧子排頭砍去;王矮虎等人,抓住無辜路人,就拿他們的心肝下酒;李立蒙倒無辜路人,就拿他們的肉包包子;張橫逮到無辜的路人,就讓他們吃板刀麵、混飩;戴宗見到了囚犯,那更是公開敲詐、勒索,總而言之,不給錢就整死你!
因為《水滸傳》是立足於強盜的視角看社會,所以宋江小弟的這種行為,多少顯得十分天真爛漫。問題是,如果我們在現實社會中看到這種人,第一念頭肯定會覺得,他們就是人渣中的人渣,因為普通的人渣怎麼能壞到這種境界呢?
晁蓋那幾個嫡系小弟,有這樣的人渣嗎?
許多人總奇怪,江湖好漢為什麼一見宋江就是納頭便拜,那是因為人們常常把宋江恐怖的一面自動屏蔽了。
其實呢,在現實中,你見到這樣一個兇殘、恐怖、而且地位很高的江湖大哥,尤其是看到他一副謙虛、可親的樣子,肯定也是又敬又畏的。
宋江正式梁山後。梁山的大哥之位,單從實力、能力上,恐怕就非宋江莫屬了。
第一、說到心狠手辣,晁蓋與宋江那就不是一個層次的。
第二、說實力。當時晁蓋拉上梁山的人,其實只有三阮、劉唐、公孫勝、吳用、蕭讓、金大堅、白勝。而宋江拉上的梁的人,則有秦明、花榮、李逵、黃信、燕順、鄭天壽、王英、李俊、張橫、張順、童威、童猛、戴宗、李逵、呂方、郭盛。無論從人數上,實力宋江一系都擁有壓倒性的優勢。
宋江不能坐在大哥之位,那是因為他太邪惡了、太膽大妄為了。
第一、宋江出場乾的事,都是聳人聽聞的。在青州率人打得慕容知府不敢出門;在江州率人打得蔡九知府不敢出門。更公然率眾殺了劉高、黃文炳全家,要知道,劉高、黃文炳都是政府官員。
第二、宋江出場乾的事的,常常有邪惡變態的意味。比如,為了嫁禍秦明,燒了幾百戶無辜老百姓的房屋,更把不計其數的無辜百姓殺;再比如,在酒席宴上,把自己的仇人活割成肉片、和大家一塊烤著吃。
讓這樣的宋江當梁山大哥,大家其實都有一種說不出的恐懼,所就構建了雙頭政治,換而言之,宋江雖然處處壓晁蓋一頭,但他永遠只是二哥。這樣一來,大家在制約宋江時,就容易有一面旗幟可供大家使用。
後來,晁蓋死了。
簡單的看,宋江可以打破這種雙頭格局了,成為梁山唯一的大哥了。問題是,這就好像漢獻帝死於曹操之前,曹操就能上位嗎?顯然是不能的。
曹操無力取代漢獻帝,並不是簡單的因為人們忠於漢獻帝,而是因為漢獻帝高高在上,曹操與其它大佬的地位,就是對等的。最簡單而言,漢獻帝高高在上,荀氏叔侄等大佬與曹操相見時,肯定不用向曹操磕頭。大家不要簡單看這種禮節變化。大家對一個毫無實權的漢獻帝天天磕頭,並不會真正影響他們的實力,如果對一個實力巨大的曹操天天磕頭,難免會被曹操大小吞吃的。
所以晃蓋死後。雖然人們都告訴宋江可以無視晁蓋的遺言,但是宋江就是不敢趁勢爬上大哥之位。這就好像,雖然在曹操生前,也有人勸曹操稱帝,但是曹操就是不敢爬上皇位。
在這種背景下,所以晁蓋死於曾頭市後,梁山好漢不忙著為晁蓋報仇,卻是費心心力要逼盧俊義上梁山。
為什麼要逼盧俊義上山呢?大約是因為兩個原因。
第一、不逼盧俊義上梁山,誰去殺史文恭啊?這絕不是因為史文恭太厲害了,只有盧俊義能滅他。而是因為,晁蓋有遺言說,誰殺史文恭,就就當梁山大哥。在這種背景下,宋江好像是沒有機會兌現這個諾言的,其它人敢兌現這個諾言嗎?估計是不敢的,因為你兌現這個諾言,不是明著和宋江搶梁山大哥之位嗎?
第二、不逼盧俊義上梁山,梁山的雙頭格局,就會難以維持。現在的梁山好漢,從前都是宋江的小弟,晁蓋一死,某個人就想爬上去和宋江並肩而立,從氣勢上就會低一頭的。而且宋江對待仇人的心狠手辣(在酒席宴上,把仇人活割著烤肉吃),相信誰也會不寒而慄的;更主要的是,晁蓋當年坐在宋江上面,也沒有感覺多幸福啊,有可能取得這個位置的人,哪會沒事往這種火爐上爬呢?
但是不管怎麼說,梁山好漢並不希望宋江在梁山之上一手遮天,所以必須得擁戴出一個與宋江地位對等的人。而這個人,大家挑來挑去,就挑到了盧俊義頭上,於是盧俊義坐在家裡,突然禍從天降了。
盧俊義上了梁山,梁山的雙頭格局,就依然可以維持了。因為無論從哪個角度,盧俊義也是與宋江對等的梁山大哥。
「正廳供養晁天王靈位。東邊房內,宋江、吳用、呂方、郭盛;西邊房內,盧俊義、公孫勝、孔明、孔亮。」
「梁山泊總兵都頭領二員:呼保義宋江,玉麒麟盧俊義。」當然了,梁山雙頭格局繼續維持了,但是宋江的權力顯然更上一層樓了。因為,從前的晁蓋是以大哥的身份制約二哥宋江;現在盧俊是以二哥的身份制約大哥宋江。
看了下回答,大家都是從文本本身來談,而且默認這個情節是合理的。但《水滸傳》來自宋元話本、戲劇,並非成於一人一時之手,人物形象的演變有個明顯過程。所以想從文獻學角度講講這個問題。
1、根據《大宋宣和遺事》的記載,李進義(即盧俊義)、楊志、孫立等十二制使負責運送花石綱,李進義等十人已經送到,而楊志卻因等孫立被風雪所阻,缺少盤纏而被迫賣刀,後來因為殺死惡少被發配充軍。中途遇見孫立,孫立即報告盧俊義,十一制使救出楊志,同上太行山樑山泊落草。故盧俊義在早期話本中就是梁山核心領袖,而且是開拓者。
2、不管是《大宋宣和遺事》《宋江三十六人贊》還是《誠齋樂府》,盧俊義都是排在三十六人的第二位,不過第一位是吳用,而宋江又是在三十六人之上。《七修類稿》中則是宋江第一、晁蓋第二、吳用第三、盧俊義第四。不管哪個版本盧俊義都是核心成員,不同的是《水滸傳》把盧俊義提到了吳用之上。
3、盧俊義身份的變化,來自元代平話《宋江》和元明雜劇《梁山七虎鬧銅台》《梁山五虎大劫牢》等。和《水滸傳》不同的是,晁蓋死於祝家莊(非曾頭市)的史文恭之手,只有史文恭的師兄弟盧俊義了解他的弱點。所以宋江為替晁蓋報仇,才非請盧俊義不可,兩者之間是有因果關係的。《水滸傳》既然吸收這個故事,那麼盧俊義超過吳用可以理解。
4、《水滸傳》的問題,在於把晁蓋之死移植到了曾頭市之戰,這才切斷了盧俊義上山與晁蓋之死的因果關係。至於為什麼要進行改動,則可能是因為影射徽欽二帝死於金人之手!大家有沒有想過,為什麼在宋國境內會奇怪地出現曾頭市這個金人勢力呢?而「托塔天王」的「天王」雖然本義是戰將,但在中國又是天子的意思!這個推測有點腦補,只能點到即止。
5、 所以,《水滸傳》中的盧俊義上山就變得有些突兀了,僅僅是為了對抗「官軍緝捕」而臨時起意,故這段長期以來也一直被人批評。比如清人蔡元放認為梁山已經兵多將廣,而盧俊義本來只是安居樂業的員外,為了他上山而弄得他家破人亡,實在不妥;近人胡適也認為「吳用設下的詭計,使盧俊義自己在壁上寫下反詩,更加淺陋可笑」。所以題主你有疑問正常,並不是所有情節都是完美無瑕的。
跳出《水滸傳》放在整個水滸故事系統看,以上大致就是盧俊義上山事迹的變化。宋江為何要賺盧俊義上山,這樣看起來不是顯得更清楚嗎?
相關回答:林屋公子:《水滸傳》中有哪些有趣的冷知識?
林屋公子:水滸108將,哪些人曾在歷史上真實存在過?
這個題下的多數回答
挺討厭的
好書中的人物自有靈魂
請尊重他們
其實這個問題書里說的明白
曾頭市第一陣
史文恭設計打敗梁山人馬,射死天王
當時林沖、呼延皆在
可見曾頭市實力不容小覷
再後來第二陣也證明了
最能打之一的秦明被秒
所以貿然攻打
梁山必然還會有大損失
這就好比破連環馬時
打不過就先躲一躲
而不是讓兄弟們硬剛
然後琢磨找上了會鉤鐮槍的徐寧
同理 河北玉麒麟名滿天下 棍棒天下無雙
「馬步軍中推第一,天罡數內為尊」
這就好比「馬中赤兔,人中呂布」一個意思
盧俊義比林、呼、秦、關何止強過一籌
這樣的人物一能加強對戰曾頭市的戰力
二又是未來征戰的強大殺器
哪一個統帥不想得到
所以宋江、吳用會說道:
「梁山泊寨中若得此人時,何怕官軍緝捕,豈愁兵馬來臨?」
再加上每次書中強給的解釋
本就是命里惡星下凡 皆有感應
所以收盧俊義等的行為
確有借大義之名 行禽獸之舉
但以魔君之名 倒不為過
不過如此爾
有些說宋江故意懈怠的
我覺得不妥
自晁蓋死後
辦喪事 賺玉麒麟
打北京城救玉麒麟和石秀
回師大戰抄梁山底的正規軍關勝
收關勝擒索超 戰水火二將
連番長途奔走作戰
且當時「天寒地凍,軍馬難以久住」
期間宋江背疽發作剩一口氣了
還是晁天王託夢相救
張順再賺地靈星安道全救了宋江
這中間 石秀 阮氏兄弟 張橫相繼被擒
你說是先救活的還是為死的報仇
連番作戰後
緊接著就是打曾頭市
哪裡懈怠了
而此題回答里什麼牛鬼蛇神都有
讓我不由想說幾句題外話
一說到三國話題
定會有一大批自詡看過「三國志」的跳出來
痛心疾首批判演義 繼而洋洋自得一番
一說到水滸話題
則定會有一幫陰謀論者
好似個個是是施耐庵肚裡蛔蟲
好嘛
宋江是卑鄙小人陰死晁蓋
其餘都是殺人魔鬼 下三濫
他們拉幫結派 窩裡你死我活
你們叨逼叨的這些 書里他媽的哪裡寫了
能不能尊重下作者
你們這麼懂人心
不知道被押赴法場時
有沒有人會冒死來救呢
各位啊
你們十四五歲初看水滸時真是這種感覺嗎
我只記得自己那會可是熱血沸騰 好生痛快
暗暗讚歎好漢們每日打熬力氣 不近女色
而自己心裡眼裡全是姑娘大白腿
自十幾歲看過水滸後
跳樓劫法場的石秀
義助金秀蓮的魯智深
鬼神莫能近身的武二郎
見之可愛的盧員外
還有草料場大雪中那個踉蹌的身影
他們伴我多年
感召我 激勵我
告訴我什麼是布衣之怒
什麼是義不旋踵 蹈死不顧
什麼是明知不可為而為之
什麼是雖千萬人吾往矣
什麼是人生無奈
人生無奈不如瘋魔廝殺個痛快
賺盧俊義上山,並不是個什麼既定路線,具有很強的突發性。晁蓋死後,宋江並眾好漢守住山寨居喪,逢著一個遊方僧人,閑聊北京風土人物時提到了盧俊義。宋江什麼反應呢?
宋江、吳用聽了,猛然省起,說道:「你看我們未來,卻恁地忘事!北京城裡有個盧大員外,雙名俊義,綽號玉麒麟,是河北三絕。祖居北京人氏,一身好武藝,棍棒天下無對。梁山泊寨中若得此人時,何怕官軍緝捕,豈愁兵馬來臨!」
可以想見,在此之前宋江、吳用根本就沒有打過賺盧俊義上山的主意。但他們的確有打探北京的風土人情。問這些幹嘛呢?可以理解為閑聊,當然更可能的原因是:
找項目。
為什麼要找項目?從這一回往上溯,你會發現,宋江是個建功立業心很強的人。每次稍有動靜,都要帶隊下山,並以「哥哥是山寨之主」為名勸住晁蓋。這麼做的目的,無非是樹立自己的威望,削弱晁蓋對眾頭領的影響力。
江州劫法場後,宋江逼上梁山,直接受其影響而上梁山的頭領多達27個,此前梁山眾頭領,包括王倫階段和晁蓋嫡系的加到一起才12個。即便以七星聚義為基本盤組成的嫡系,對待晁蓋也沒有達到如臂使手如手使指的地步。比如晁蓋決定打曾頭市,點將時既沒有叫吳用,也沒有叫公孫勝,此二人不僅是智取生辰綱階段的核心人物,而且也是宋江對敵時必帶的重要頭領。這說明什麼?在宋江的努力下,晁蓋對山寨的影響力已經瀕臨徹底架空的態勢,以至於不得不親自出山,挽回大局。
曾頭市奪馬事件發生後,晁蓋怒不可遏,並發表重要講話。晁蓋指出:
1.曾頭市那伙目無梁山,不教訓一番,簡直對不起自己的強盜身份;
2.這一回我晁天王必須親自出征,誰說啥都不好使!
這一票,晁蓋帶了五千人馬二十個頭領,要去打曾頭市。
曾頭市這邊什麼情況?周回一遭野水,四圍三面高崗,河道密布地形複雜。裡面更是有五七千人馬守著,曾家弟兄也是個個強梁,可以說是主場作戰,兵多將廣。晁蓋以對等偏弱的人馬,遠途奔來和人對陣,不管是地形還是人力上都是明顯下風。這一仗,怎麼打?最後果然不出意料,馬沒搶回來,晁蓋自己也交代進去了。
聞聽晁蓋死後,宋江什麼反應?
書上用了四個字:如喪考妣。跟死了爹媽一樣。
大哥被人害了,二哥心裡難受,可以說又氣又恨,此仇不共戴天啊。但是你看他做了什麼?
先是大張旗鼓,要給哥哥大辦喪事。折騰完了後事,又要排座次。排完座次,當然還得搞分工……把這些事項安排完了,才作勢要復仇。
哦,終於想起來,還有大哥被害這麼一出呢。
奇怪的是,如此帶恨興師,吳用一勸,他立馬就聽了,就停了:
異日:宋江聚眾商議,欲要與晁蓋報仇,興兵去打曾頭市。軍師吳用諫道:「哥哥,庶民居喪,尚且不可輕動,哥哥興師,且待百日之後……」宋江依吳學究之言,守住山寨居喪……
你可以往前翻,往後翻,但凡是宋江要做的事情,不管多扯淡,哪怕是要到東京城裡看燈這種無厘頭的事情,可有哪一件事情,是他吃人勸了便罷休的?
幾乎沒有。
那麼,為什麼到替晁蓋復仇這個事情上,吳學究只一勸便聽了,而且往後一推就是「百日之後」?
這可是替大當家的報仇的大事情啊,比被奪了幾匹馬,不知道大哪裡去了。
如果說曾頭市截馬是打梁山泊的臉,需要立時興兵。乾死晁蓋的事兒能比這小?外人怎麼看?小弟怎麼看?
實際情況就是:宋江沒打算真打,而且他也未必認為能打贏人家。
關於曾頭市的情況前面介紹了,地勢險要方面,原文里還念了幾句詩,單道它如何易守難攻。人馬方面,除了曾家五虎及莊客外,還住著三千人家。可以說,曾頭市極有可能是個發育得比梁山泊還成熟的割據勢力。曾家祖上是大金國人,佔了這麼個易守難攻的好去處。
更重要的是,人家還沒上官府的黑名單。梁山好漢貿然攻過去,一個是激發對方的護鄉之心,共御外侮,一個是有可能驚動官府,到時雙線作戰,比三打祝家莊時更難收場。
權衡這些利弊後,宋江發現,哪怕是為了給大哥報仇、安撫眾頭領,硬打曾頭市也是極不划算的。
後面真打曾頭市也可以看到,第一是對方又挑釁,第二打的很辛苦,中間有妥協,差點造成兩線作戰的態勢,可見這的確是個艱難的選擇,在盧俊義諸人加持後險勝。
那麼,具體到此刻,晁蓋新死,大軍受挫,兵沮將怠,宋江需要的是什麼呢?
只是一個「情面上過得去」,需要一個識相的人給他個台階兒下。
吳用就是給他台階兒的人。吳用這人非常了解宋江,非常了解人性,他仍舊用替大哥守喪這種冠冕堂皇的話來諫他,名頭端的是正大光明。表面是諫宋江,其實是止眾頭領。誰要是敢再有異議,那就是對死去的大哥不敬,是受情緒驅動而埋沒了替大哥料理好後事的理智,是冒險主義的錯誤。
但是百日守喪總要過去的。如果屆時還這麼閑著,甚至閑著你都不去追究替大哥復仇問罪的事情,下面的人肯定有想法。你黑宋江是能耐不夠騷了,還是對晁天王的態度早就飄了?你得說道說道啊。
要團結,不要分裂,讓弟兄們有想法,你鎮不住人,不能以理服人,而且對外人認慫,那就會有人有想法,任誰都要看輕你的。
這時候咋辦呢?
硬上是不可能硬上的,至少這會子是沒那個實力的。那怎麼辦,轉移矛盾,打打野,猥瑣發育,補給點兒糧草,持續的勝利自然就不愁走向勝利嘛。
所以呢,撈著個外人就問,打家劫舍飛不飛,當大哥的滋味美不美,這時候碰巧引出了盧俊義,黑卧槽就你了!
「我覺得OK」
然後就打唄。
至於說害怕官府云云,這個是不成立的,梁山泊不是第一天跟官府對著干,而且只要不出水泊梁山,官府還真不好拿他怎樣。靠盧俊義替梁山撐門面、為詔安鋪路,也不大講得通。盧俊義就是個有錢的地主,在上頭說不上什麼話,要不然也不至於老婆跟人跑了還找不到一個大官給他擺平事兒。你看那寶強都比……是吧。
綜上,賺盧俊義的目的就是:
1.轉嫁矛盾;
2.補充糧草;
3.賺人上山,擴大聲望;
更多水滸相關的文章,請關注我的微信公眾號:凱鵝
梁山的特點就是花錢極多,而進項完全靠打劫。比如說某地的錢糧夠用三年,結果幾回之後就不夠了,所以必須尋找新的目標。但梁山打的又是替天行道的大旗,如果冒然行動,就會給人落下口實,反而不利樹立其江湖上的道義形象。所以在攻打曾頭市受阻後,就必須尋找到新的財源,一箭雙鵰的盧俊義就進入了他們眼裡。
一方面盧俊義在江湖上赫赫有名,而且又是財主出身,這類人向來是招安的主力,拉來這麼一位入伙,便可以委以高位,以此來增加招安派的份量。
另一方面就是盧家的財富,將其家產賺到手,便可解梁山上的錢糧問題。於是便有了騙盧俊義出門的計策,再讓其管家告發主子。由此梁山便可以大大方方的以為盧俊義復仇的名義侵吞盧的家產,而且織羅事件只有宋江、吳用知道,其餘人全是蒙在鼓裡。
盧被逼上山,基本上就是「懷璧之罪」。那麼大的家產,沒有賊偷,也有賊在旁惦記……
因為這幫土包子眼皮子太淺,折騰了多久,勝仗打了一堆,招安一點兒眉目都沒有,只好找個有人脈有經驗的董秘幫他們洗白上市。看了@李超字子越 的答案,正好最近又看了一次水滸,說點自己的觀點,僅供大家交流學習。
其實宋江殺晁說也不是很有說服力,主要原因有,
第一,是當時曾頭市帶兵伏擊,事出突然,幾名嫌疑人各自為戰,就算攜帶刺殺任務,中伏擊的檔口也是先保命,不可能如此莽撞,更何況事實證明,曾頭市沒有與宋約好,刺客能利用這類檔口的可能性就比較低了。
第二,晁蓋是正面中箭,而沒有看清內奸是誰(如果有的話),這點從後來臨終遺言看,眾多頭頸俱在,而沒有提及內奸的事,情理上不通。如果單單射來一支箭,晁蓋一定分得清方向來自曾頭市還是自己人。而晁蓋在眾人都在的那一場合這麼多人仍然沒有任何提示,只能說明晁蓋也是沒看見射中他的人。晁蓋應該是被流箭或者特等射手史文恭射中,畢竟這個距離的神射手整部水滸也就幾個人。
第三,晁蓋中箭其他人的奇怪反應並不是只有在謀殺晁蓋的條件下才有。眾所周知,宋江上山後,梁山除了打家劫舍,其他的都是為了有朝一日可以被朝廷招安而布局的。可以說,這時包括最初七星聚義的部分人在內,大多數人認同招安是日後比較好的出路的說法,可以說,並不是宋江選擇招安,而是梁山選擇招安。那麼,晁蓋作為反對招安的實力派,也是名義上的當家人,對於大多數人認為好的招安,其實是有破壞作用的,到平日里大家都是「哥哥,哥哥」的,不具備足夠殺人的動機和機遇,而這時,晁蓋自己遭遇伏擊不行了,招安派拖延個把小時,錯過最佳治療機會,名正言順地除掉頭號障礙,完全可能。
先說這點,有機會後續補充這是我在另一個問題《如何評價宋江賺取盧俊義上山的做法?》下的回答:
對這個問題很有興趣,故不請自來。
首先需要明確一點的是,水滸作為我國最名著的古典名著之一,繼承了我國自古以來重白描(即著重描寫人物外在行為)而輕心理描寫的一貫傳統,極少明確寫出人物的心理想法——這種寫法導致我國古典名著所寫出的人物、事件,其行為往往具有極大的解讀空間,同一個薛寶釵,有人認為她是脫俗高士、溫婉大氣,也有人認為其心思細密、行事功利。不同的讀者根據自身的閱讀體驗和心理傾向,往往可以解讀出反差極大的內容。
明確了這一點,我們再說回「智賺盧俊義」。首先,原書中對於梁山賺取盧俊義的明文理由,寫得可謂非常牽強,只說宋江請大名府和尚作法事時,突然就想起河北有這麼一位「英雄員外」,「一身好武藝,棍棒天下無對」,若得此人上山,「何怕官軍緝捕,豈愁兵馬來臨」。這裡面既沒提題主所問的「抄家搶財產」,也沒解釋之前三打祝家莊、大破呼延灼,正明顯處於事業上升期的梁山,卻怎麼又怕了官軍的緝捕。而之後吳用一首藏頭詩就唬得盧俊義單槍匹馬趕赴梁山莫名被捉的情節,從邏輯性上更是一發不堪,可以說是前70回中最不合邏輯、最說不通的情節(甚至出現了吳用反詩前後不一這種低級錯誤),作為文學作品,這一段故事從發生到結束,幾乎可謂無源之水、無根之木,但作者既然已經如此寫了,我們也只能姑妄猜測。從我看到的各種解讀中,比較合理、比較說得通(即能邏輯自洽)的理由主要有兩類:
一是有助詔安論。此論認為:盧俊義的名望、能力對於梁山的大業,特別是宋江的詔安大計有利。證據是盧俊義擒獲史文恭後宋江欲推舉其成為寨主時所說的話:「宋某多謙,有三件不如員外處:第一件,宋江身材黑矮,員外堂堂一表,凜凜一軀,眾人無能得及。第二件,宋江出身小吏,犯罪在逃,感蒙眾兄弟不棄,暫居尊位;員外生於富貴之家,長有豪傑之譽,又非眾人所能得及。第三件,宋江文不能安邦,武不能附眾,手無縛之力,身無寸箭之功;員外力敵萬人,通今博古,一發眾人無能得及。員外有如此才德,正當為山寨之主。他時歸順朝廷,建功立業,官爵升遷,能使弟兄們盡生光彩。」若宋江不是言過其實,那麼這個理由就大體說得通:梁山就是要靠玉麒麟的名氣、威望甚至形象,增加和朝廷談判的政治資本,最終實現招安,央視版水滸電視劇也基本採用了這一觀點(當然盧員外的錢也可能是原因,不過從書里描寫看,盧員外的資本未必超過已上山柴進、李應等人,故覬覦盧員外的資本應該不是梁山賺其上山的主因)。
二是寨主之位厚黑論。這一系較主流的觀點是:宋江欲利用在梁山毫無根基,卻又武藝超群的盧俊義實現「捉史文恭」這一目的,因為晁蓋死前有「捉得史文恭者為梁山泊主」的政治遺囑。若林沖等舊人捉了史文恭,宋江是有可能有下台的風險的,而盧俊義在梁山毫無班底,雖然個人能力出眾,但大概不會冒天下之大不韙而強當寨主,必會將位子還於宋江,這樣既不違背晁天王的遺囑,又穩住了自己的位子。這一論純從政治鬥爭的角度分析是有點意思的(前提建立在你認可宋江就是個「奸雄」),不過邏輯不通之處在於,原書中史文恭雖然武藝絕倫能敗秦明,但那次顯示武藝是在盧俊義上山以後,也就是說史文恭的戰力梁山在賺盧俊義之前其實並不明確,而宋江的嫡系中,秦明、花榮都是武藝超群之輩,宋江怎麼就能估測到他二人就不能擒殺史文恭?(之前出場的人物中,武力到秦明這個級別就是到頂了,林沖、魯智深、呼延灼等人與其相差甚微,實在不行還有小李廣的弓箭外掛嘛)在史文恭的戰力、盧俊義的戰力及為人都不明朗(萬一是個愣子佔了寨主就不推讓呢^^)的情況下,宋江為什麼非要繞個大圈子去梁山外請個人去捉史文恭呢?
總的來說,後人解讀宋江要賺盧俊義的原因大體就是以上兩類,應該說都有一定合理成分,但也都不是特別完美(有助詔安論的問題主要是盧俊義在出場過程中的描寫「敗筆」過多,有大量疑似腦殘的減分項,且原書里朝廷方面對盧俊義上山似乎也沒太大反應,詳見後文)。而如果我們跳脫原書,從水滸成書的源流來看,似乎倒是有些更為「過硬」的理由:
盧俊義的原型人物是《大宋宣和遺事》中的「玉麒麟李進義」,李進義與楊志等十二個指使押送花石綱,後楊志失事,李進義率領其他指使劫救之並落草梁山(其他十指使為林沖、」王雄「即楊雄,花榮、柴進、」張青「即沒羽箭張清、徐寧、李應、」穆橫「即穆弘、關勝、孫立,都在李進義的領導下參與了救楊志的行動)。因此,李進義既是水滸原型故事的重要人物,也是原型故事中梁山初期的領袖,地位之尊崇不言而喻。而《水滸傳》的作者將楊志、史文恭(早期故事中此人出現在祝家莊,且三打祝家莊的故事早於宋江上山)等人的故事重新修改後,卻導致了本該屬於李進義的「戲份」消失,待到臨近聚義的60回左右,方才想起「找補」這一人物,可能因此導致了故事的粗糙、簡陋。
此外,在處理盧俊義的武藝上,作者也顯得有些「猶豫不定」,一方面在定位上是「天下無對」,另一方面卻又似乎不想讓之前著力寫來的林、魯、武等諸位英雄失色,所以在智賺過程中,只是讓步軍頭領每人與盧俊義草草交戰三個回合,便主動撤退,這樣寫,解讀成盧俊義武藝超群、宋江吳用恐怕眾將久戰有所閃失自然可以,但未嘗不能解釋成梁山眾將假打假斗,哄盧員外玩兒(在燕青和晁蓋魂魄的輔助下一回合擒殺史文恭這種爭議很大且很不合常理的描寫姑且不論)。這對塑造盧俊義「武功天下第一」的形象,似乎很難說是起到了好的效果,加之作者為了情節需要,更還讓這個「天下無對」、「博古通今」的超級員外,先被吳用一首低級藏頭詩懵倒,又跑到梁山地界頭腦充血主動尋釁,最後石秀劫法場救他時反而卻又」驚得呆了,越走不動「,每每寫來,都是畫虎不成反類犬,正是恰如金聖嘆所說:「也算極力將英雄員外寫出來了,然終不免帶些獃氣。譬如畫駱駝,雖是龐然大物,卻到底看來覺道不俊」。這樣一個疑似名過其實、「寫崩了」的人物,還要宋江花盡心思去請,自然是更讓讀者琢磨不透了。
其實,元代評話中,是有一段非常精彩的故事:即盧俊義和史文恭是師兄弟(這點很多戲劇里都保留了,如京劇「一箭仇」),二人一起學藝時,有一次練棍棒對打,史文恭被盧俊義打折左腿脛骨( 腳腕),史文恭因此跳躍騰挪功夫受到影響。史文恭的弱點是,由於身材高大,不怕攻上怕攻下;由於腳曾受過傷,喜馬戰,怯步戰。後來梁山與史文恭對戰,眾人無人能敵其勇,只得請來盧俊義。盧俊義針對史文恭的弱點,命矮腳虎王英徒步出陣,把史文恭引下馬來步戰,然後盧俊義親自用「 滾趟刀」砍斷史文恭左腳腕,成就大功。如果將這段故事引入水滸,那無論是梁山為什麼請盧俊義,還是盧俊義為何能坐第二把交椅,解釋起來自然就合理多了。關於《水滸傳》晁蓋之死的幾處歷史問題。
文/殷子受晁蓋之死,在《水滸傳》第六十回,起源於段景住北地盜馬在曾頭市被搶走一事,段景住將此事報與梁山眾人,因段景住和戴宗傳言曾頭市對宋江吳用無禮,而引得晁蓋大怒之下冒失前進,聽信和尚詐言誤中埋伏,亂軍之中被毒箭射殺身亡。
首先,按《水滸傳》,段景住於北地槍桿嶺盜的「照夜玉獅子」馬。
清 李文田《元史地名考》 清光緖二十四年胡玉縉鈔本:槍桿嶺 三年,立槍桿嶺驛以便轉輸。
明 葉盛八城詩序 云:長安嶺,即舊槍桿嶺,亦名桑乾嶺。
又百度了一下,長安嶺,古為槍桿嶺,唐代設廣邊軍,元代置槍桿嶺驛,槍桿嶺,元代名驛。《元史本紀·世祖二》,中統三年(公元1262年)秋七月,"立槍桿嶺驛,以便轉輸。"《畿輔通志》:"長安嶺,一名桑乾嶺,龍門縣東南,本名槍竿嶺,明永樂中改名,今有堡。"據《全遼志》載:開原。亮子河 【 城西五十里,源出城東北槍桿嶺,西流入遼河。】
廣邊軍,在今河北赤城縣南鵰鶚東。《新唐書·地理志》 懷戎縣:「北有廣邊軍,故白雲城也。」
據此可知,《元史》及《畿輔通志》以槍桿嶺在京城附近,在唐代至遼金的懷戎縣,即今河北懷來。而《遼東志》以為槍桿嶺在遼寧開原,與河北懷來相距甚遠。今按《遼東志》,明代任洛等纂修,明嘉靖十六年(1537)重修刻本。此書中間涉建州舊事,實兼載全遼之地。應以書此為據。且按歷史來看,宣和元年(1119),金軍尚未攻至遼可汗州(石晉媯州)懷來縣附近,(懷來於1123年被金軍攻佔。)大金王子怎麼會把坐騎落在遠離大本營的遼國懷來呢?故而《水滸傳》所謂段景住於北地槍桿嶺盜馬,其地應該在此處,即今開原城附近。
段景住於槍桿嶺盜馬南下,經凌州曾頭市被搶走馬匹。
凌州即陵州。《元史·地理志》記載:「陵州,(下。)本將陵縣,宋、金皆隸景州。憲宗三年,割隸河間府。是年升陵州,隸濟南路。至元二年,復為縣。三年,復為州,仍隸河間路。」
段景住所述:「照夜玉獅子」馬,乃是大金王子騎坐的,放在槍桿(竿)嶺下,被小人盜得來。大金國建立於北宋政和四年(遼天慶四年,公元1114),按何心先生的《水滸傳編年》,此一年,是魯智深與林沖見面的故事那一段時候。按史,天慶四年十一月,遼金出河店之戰。按《水滸傳編年》,是月火燒草料場,林沖於十二月初上梁山。由此可知《水滸傳》所云「照夜玉獅子」是大金王子騎坐的,其稱「大金」者,基本符合歷史時間。
曾頭市有曾家府,家長曾長者(縱容五子搶馬,怕不像是個真長者 ),本是大金國人。此又有疑問,金人何時已「駕臨」山東的?
按《建炎以來系年要錄》:重和元年
夏,詔武義大夫馬政與其子承節郎擴,及平海軍指揮使呼延慶航海往使【四月己卯】。
秋,旻用遼秘書郎楊璞計,即皇帝位【重和元年八月】,遣南海人李善慶與政偕來。
宣和元年春,善慶至京師【正月丁巳】。詔京、貫召問,諭以夾攻遼人取燕地之意。遣直秘閣趙有開持詔書往賜(三月甲子)。
金人進入山東(宋 京東東路),最有可能在此時間段。而曾長著在曾頭市勢力巨大,非早有基礎不可為也。由此可知,曾家盤踞在宋京東東路,明裡接受宋的統治,暗裡卻可能是金之間諜。又按《水滸傳編年》,晁蓋攻打曾頭市在宣和元年三月中,是月晁蓋中箭身死。按史,宣和元年宋江於梁山泊起義,轉戰四處。《水滸傳》以此時作為宋江任山寨之主(暫)後四處活動的起點,是符合歷史的。
梁山好漢就像一群小學生為玩LOL,只知道打架,而且也經常打贏,卻不去推塔,而LOL決定遊戲勝負的是塔,不是打架,因此他們需要一個推塔能手(招安),宋江意識到了這點,才請的盧俊義。如果宋江給一群小學生講,他們是不會明白的,他們都是看見人頭就上,哪管推什麼塔。與其講了不聽,還不如組個可以推塔的隊友更靠譜點。
晁死立了規定誰捉到史誰做一把手,宋自然沒本事捉,這時候就是宋和眾兄弟競爭,把握是零,騙盧上山後,宋反覆推舉盧,盧回禮宋,大局勢被改變,就變成了,宋和盧爭,即使最後盧拿了史,從根基地位和人麥,以及盧識趣來看,推舉宋是唯一的辦法。在水滸傳中,宋江是一個梟雄。
有人會說,宋江文不成武不就,且相貌極差,就是一個土匪頭子。
但實際上,水滸傳全書的格局與三國演義般逐鹿天下是不同的。可以說,如果將格局縮小,那麼水滸傳就是另一個打天下的故事。而作為一個領袖,不文是沒關係的,不武也是無妨的,關鍵是要有籠絡人心的本事,以及知人善用,不拘一格的認知。
這一點,宋江做的很好。他仗義輕財,交友也是談笑有鴻儒,往來也有白丁,既能降服李逵這等粗俗漢子,也能讓柴進這等貴族心悅誠服。從各路草莽納頭便拜之上就能看出宋江籠絡人心之手段。
昔日,劉邦在平定天下後就說自己比項羽強的地方就是會用人。
在梁山108人之中,幾乎什麼樣的人都有,狗頭軍師,妖術師,猛將,閑漢,漁民,馬夫,雕刻家,小偷,酒店老闆等等等等。可以說,四大名著只有水滸傳將形色各異的人塑造的如此豐滿。那麼這些人對宋江而言意味著什麼呢?是政治資本。
在潯陽樓上,宋江寫過一首詩,其中有兩句「他日若遂凌雲志,敢笑黃巢不丈夫」。
這首詩寫的很出彩,在通篇水滸傳中,應該是最為重要的一首詩。那麼詩中表達了什麼呢?
在書中,這兩句詩被認定為反詩,宋江就是因為這首詩被下了大獄。在現在,這首詩通常有兩種解讀,一種解讀是宋江將來如果能夠做成比黃巢還大的事業,那麼就敢嘲笑黃巢。這種解讀就帶有誅心的意味了,因為黃巢是農民起義軍的領袖,事業比他成功,不就是想要自己當皇帝或者 一鎮諸侯么?
而另一種解讀上,宋江認為黃巢做的事非丈夫之事。他宋江想做的是能匡扶社稷,甚至是再造玄黃之人。
我個人傾向於第二種解讀。因為只有這樣才解釋的通宋江接受招安,征大遼、王慶、田虎、方臘。以及作者施耐庵在寫完水滸傳後寫過兩首詩,分別是:
(一) 太平天子當中坐,清慎官員四海分。但見肥羊寧父老,不聞嘶馬動將軍。 叨承禮樂為家業,欲以謳歌寄快文。不學東南無諱日,卻雲「西北有浮雲」。
(二) 大抵人生土一丘,百年落個得齊頭。扶犁安穩尊於輦,負暴奇溫勝似裘。 子建高才空號虎,庄生放達以為牛。夜寒薄醉搖柔翰,語不驚人也便休。
這兩首詩表面了施耐庵希望天下有明君清官治世,人民能夠安居樂業。而他自己則希望能夠安生與山野,甘當一個「無名」之人。
還有一個民間說法是,張士誠起兵反元的時候,施耐庵為其軍師。後來張士誠降元,施耐庵在諫而無果之後棄官而去。
無論是詩還是他的經歷都明顯的反映出,施耐庵是頗有國士之風的人。這樣的人心裡絕對不會有造反的念頭。
金聖嘆有說過,大凡讀書,先要曉得作書之人是何心胸。施耐庵顯然將自己的心胸運用到了宋江的身上。
故而,如果將宋江定位為一個有抱負的人,那麼他所做的一切顯然就是為了讓自己更有政治資本。另一個角度來說,一個如果只想浪蕩江湖的人,是不會博得「及時雨」與「呼保義」這樣的名號的。
那麼,盧俊義對宋江或者說對後來的梁山而言意味著什麼呢?原著中宋江是這麼說的:
「北京城裡是有個盧大員外,雙名俊義,綽號玉麒麟,是河北三絕,祖居北京人氏,一身好武藝,棍棒天下無對。梁山泊寨中若得此人時,何怕官軍緝捕,豈愁兵馬來臨?」
僅從原著中看,宋江是看中了盧俊義的名聲與本領。這點是說得通的,比如在梁山中,真正的將略人才實際上並不多。而且宋江在聲望多源自於江湖,在朝堂上只是草莽反賊。如果盧俊義上山,就等於又有將略之才,又有名達之士,無論是將來的征討四方還是與朝廷談判招安都有了更好的政治資本。
我們甚至可以將把盧俊義弄上山與奉為山寨之主分開來看。前者是一個山寨之主與抱負之人所很自然做的事,那時的宋江想的是為山寨招攬人才,以及為未來的受招安增添籌碼。更為重要的是,宋江試圖在為招安派增添更多有分量的人。
因為在梁山之中,不願意接受招安的人有很多,江湖草莽醇酒江湖。他們無心向腐朽的朝廷效力,更無心走出 那一方水泊。正是溝渠欲引明月照,奈何明月向江湖。
在盧俊義上山之後,宋江推盧俊義為山寨之主的原因書中也寫的很清楚:
「非宋某多謙,有三件不如員外處。第一件,宋江身材黑矮,貌拙才疏;員外堂堂一表,凜凜一軀,有貴人之相。第二件,宋江出身小吏,犯罪在逃,感蒙眾弟兄不棄,暫居尊位;員外生於富貴之家,長有豪傑之譽。第三件,宋江文不能安邦,武又不能附眾,手無縛雞之力,身無寸箭之功;員外力敵萬人,通今博古,天下誰不望風而服。」
宋江從相貌、出身與本領三個方面否定了自己,並且推了盧俊義一把。
然而這段也是民間爭論頗多的地方,有說法是宋江以退為進,實際上是逼迫盧俊義走到懸崖邊,要他把話說死。但私以為,此時的宋江內心是有些矛盾的,矛盾來自三方面。
第一,施展抱負自己需為山寨之主。
第二,盧俊義當山寨之主的確利於被招安
第三,晁蓋的遺願以及梁山兄弟的心之所向
可以說,無論是他還是盧俊義當山寨之主,都無法讓所有人都滿意。如果說他完全心甘情願的將山寨之主讓賢於盧俊義,未免就有些虛偽了。這並不是一個身懷大抱負的人正常的思維模式。但晁蓋的臨終之言又夾雜著江湖義氣讓他無法完全的左右局勢。所以,水滸傳的這一段才會寫的如此的矛盾與糾結。甚至還帶有一絲的陰謀論。
結果是,施耐庵又為這種紛爭添加了兩場戰爭,以此來決定誰為山寨之主。
看中盧俊義的家境、管理經驗和人脈。
宋江決心不當小賊,隊伍當然需要高端的人才,而且按照「反貪官不反皇帝」的戰略,日後招安也需要一個可靠的,能和朝廷搭得上線的人。
梁山創業公司需要一個CTO。天王死了百日了,為了 個死不上山 的 盧 連北京城都敢打,一個曾頭市小縣城為何不打, 還不是天王那句:捉史文恭的做頭把交椅
所以就等啊,想辦法,等大家平息了, 再空降一個唄
換過來說天王 既然不想被架空,不殺再等何時。
空降的人要是想不明白自己的位置,天王的頭七才幾日啊 = = .
因為盧俊義是京城第一等長者
晁蓋莫名其妙死掉,遺囑並不是讓宋江直接接班,雖然宋江半推半就做了山泊之主,但是畢竟人心不穩啊,其他派繫心里未必服宋江,所以宋江這時候急需一個盧俊義這樣的名角來壓陣,通過扶植盧俊義來壓制梁山不服宋江的力量。這個就像當時林沖剛上梁山,王倫不願意,後來王倫想讓楊志入伙牽制林沖,只是當時楊志不願意。
因為梁山需要洗白,正義。
盧俊義乃河北第一財主,有錢。
晁天王遺命:哪個捉的史文恭便是山寨之主。
宋江心裡清楚,文不如吳用,公孫。武更不用談了。
但是如果自己帶人去打,毫無疑問是可以勝的,但是,卻不是自己捉得到。如果山寨其他人捉了,因為大夥都是山寨的人,也會認同他山寨之主。
但是如果盧俊義捉,因為他是外來的人,大夥對他不熟悉,排外,所以,他也做不了主。因為是宋江領導的,所以最後頭領還是會認可他。
只要盧俊義上山,便代表了梁山大義可以感召大地主大資產階級,這是什麼,這是歷史性突破!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