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為什麼海明威說不幸的童年可以造就作家?

怎麼把不行的經歷轉換成藝術創造,得到升華


據說有人問海明威:「是什麼成就了一名偉大的作家?」海明威回答:「不幸的童年。」

的確,作家童年生活中的經歷與體驗,會給作家人格的發展帶來重要的影響。用精神分析學的術語,這被稱之為「創傷性情境」。從人格心理學角度看,這種創傷性情境會給成年後的心理生活造成重大的影響。很多人覺得沒辦法活的時候,文學解救了他們。靠寫作,人生的傷痛彷彿是可以被洗凈的。

一個人能不能寫出打動人心的作品,可能與年齡不相關,但與生命的擾動程度有關。

但這種擾動也經常帶來悲劇。海明威在梅奧診所接受了15次的電休克療法,並通過服藥來治療抑鬱症,最終海明威用一把雙管獵槍飲彈自盡了。

詩集《艾麗爾》的作者西爾維婭·普拉斯,大學在史密斯學院學習,學習成績突出,但一直受到抑鬱症的折磨,自殺未遂,30歲那年再次自殺,香消玉殞。

一些調查顯示,富有創造力的人更容易遭受精神病的折磨,但精神病跟創造力之間沒有必要的聯繫,我們往往只是把19世紀飽受精神病折磨的藝術家們的故事浪漫化了。

林肯公園主唱查斯特在半個月前將生命交給漫長黑夜,所有的媒體都將輕生原因指向他不堪的童年。查斯特從7歲到13歲,持續遭到一名年長男性的身體侵犯,查斯特表示:「那是一個悲慘至極的經驗。」雖然年紀稍長,終於鼓起勇氣告訴父親遭侵之事,但這樣不堪的童年扭曲了查斯特,讓他不斷有輕生的念頭。

即使後來在音樂上得到巨大的成功,但他仍然擺脫不了內心深處那「遠超過我所能承受」的煩惱。

這種由過去不幸造成的「生命擾動」,像個黑洞,隨時要吸干所有的生命能量。

英國偉大作家伍爾芙也一輩子逃不出這種如影隨形的生命擾動。13歲時,伍爾芙的母親突然離世,2年後,同母異父姐姐Stella去世,15歲的伍爾芙因此數次精神崩潰。但更不幸的是,伍爾芙在自傳中道出,她和姐姐曾遭受兩位同母異父哥哥的身體侵犯。

即使嫁給伍爾芙口中的「世界上最好的丈夫」,即使在文學界及社交圈得到眾人的熱愛,伍爾芙仍然在1941年,在自己的口袋裡裝滿了石頭後,投入了歐塞河自盡。

好萊塢以伍爾芙的故事為原型,拍成電影《時時刻刻》。扮演她的Nicole Kidman,因為演活了伍爾芙那「瘋狂邊緣的焦躁、以及被生活囚禁、又無法逃脫的絕望」,獲得了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獎。

看完《時時刻刻》的心情,像溺水的伍爾芙一般無法呼吸。我也無法理解,伍爾芙老公問她,為何要殺掉小說中的角色時,伍爾芙的回答:「有人必須死去,所以其他人才能更看重生命(Someone has to die so the rest of us can value life more)。」

是這樣嗎?我不認同,因為查斯特的摯友,聲音花園主唱克里斯?康奈爾53歲自殺後,對查斯特打擊極大,查斯特甚至選擇克里斯53歲的冥誕自縊。而查斯特的死,也讓一名擔任護士的歌迷傷心欲絕,隨後輕生。

不,當有人自行結束生命,其他人不見得能夠更看重生命。除非這些不幸的人們,能夠將體內的擾動,壓縮成驅動生命前進的動力,就像是入選時代百大人物次數最多的美國脫口秀主持人歐普拉。

歐普拉的母親不到20歲,就未婚生下她。加上雙親的工作收入都相當微薄、歐普拉的童年過得相當清寒。歐普拉甚至多次被性虐待,14歲時,意外懷孕,兒子早產,出生不久後即死亡。

這樣一位命運被詛咒的非裔女孩,可以在14歲時就讓不幸接手一生。然而歐普拉努力在19歲開始廣播生涯,並在事業成功後開始大量的慈善工作。最後甚至在2007年獲得霍華德大學榮譽博士學位,2002年獲得艾美獎第一屆鮑勃?霍普人道獎。

歐普拉功成名就後,是否像查斯特、伍爾芙一樣,繼續「時時刻刻」用力呼吸過去的不幸?不,歐普拉勇於對媒體公開,討論她所有不愉快的事情。例如受到性侵的童年,以及因而導致的毒品問題。因為那些不幸,歐普拉更有能力鼓勵那些幾乎在生活中溺水的人們。

就像在生態學中,有個「中度干擾假說」(IDH,intermediate disturbance hypothesis):生態在干擾強度太強時,大多數的物種難以生存;干擾強度太低時,優勢的競爭者會極度強盛;但是在「中度干擾」時,會產生最高的物種多樣度(species diversity)。

「中度干擾假說」告訴我們,「干擾」有好也有壞。就像煩惱(trouble)與turbo(增強)來自同一個字根,生命的「幸」與「不幸」也常來自同一件事。

那些我們都無法避開的童年不幸,或是周圍人老、病、死的不幸,若我們允許它過度干擾,可能造成生命的滅絕;但沒有這些干擾,我們可能度過乏味的一生。

查斯特最後一張專輯的名稱叫《One More Light》,歌中他不斷叩問世界:「誰在乎一道光芒的熄滅?(Who cares if one more light goes out?)」最後自己回答:「我在乎,我在乎。(Well I do. I do.)」可見他到死前,都還在《沉重》與《光芒再現》的兩極中天人交戰,我們芸芸眾生,又有誰不是每天過著這樣的日子呢?

或許我們都躲不開生命「時時刻刻的擾動」,但我們可以學習歐普拉,只允許不幸去「中度干擾」我們生命的土壤,於是我們的花園會長成生態多樣的日子,有花團錦簇,也有蝴蝶飛舞。


我見過一句話,大意是說小說里智商最高的人能有多厲害是由作者的智商決定的。
我覺得很有道理,小說所能夠達到的境地跟作者經歷過的境地很有關係。就像從前農民覺得皇帝是用金鋤頭鋤地的,他沒辦法想像不耕作的生活。《紅樓夢》里的奢靡是曹雪芹曾親眼所見,若是從沒進過大觀園的劉姥姥,萬萬想不到世間可有這樣的人家,這樣的生活吧。
所以我想,作家需要經歷比常人更多的東西,思考比別人更多的東西,才能超越別人,寫出更好的作品。
怎麼做,大概就像,世界以痛吻我,要我報之以歌。要有愛,有對美的追求。


但是海明威的童年很幸福的。

李白的童年也是。

曹雪芹的童年也是。

張岱的童年也是。

如今活躍的好多知名藝術家導演等都是京城大院子弟,童年幸福的一塌糊塗,比如洪晃,姜文等。

好多好多,可以隨便谷歌查閱驗證。

童年如何與作家是否牛逼相關性太小了,優渥的生活環境和良好的家庭教育及藝術氛圍才是必要條件。

海明威估計就是隨口一說,別當真。


我還說一個合適的基因可以塑造一名作家呢


還可以造就詩人。


涼風起天末,君子意如何。
鴻雁幾時到,江湖秋水多。
文章憎命達,魑魅喜人過。
應共冤魂語,投詩贈汨羅。


當你親身經歷了那些不幸和心酸,那些感受就能在筆下寫出,文章需要真實的感情。


推薦閱讀:

研究生開學爸媽要送我去學校,會不會被同學和導師笑話?
如果你的孩子罵你傻逼,賤,你會怎麼做?
知乎上那麼多挖坑不填的人什麼心理?
怎麼改掉思慮過重的毛病?
總記不住自己要做的事,腦子老在亂想,任何事情不經過大腦,隨口就說,話一出口自己都驚呀了,求大神解決!?

TAG:心理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