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來水加入什麼試劑會變綠?但如果先加入唾液則會不變綠?

一個朋友給我演示。
第一步:新接出來的自來水兩小杯。
第二步:A杯喝進嘴裡但不咽下,然後吐回杯子。B杯不做任何改變。
第三步:向兩杯中加入相同等量某種試劑(試劑成分組成不明。)
結果: A杯水無顏色變化,B杯水變綠
他告訴我說是自來水使用氯氣消毒含有大量氯化物有毒物質,我將水放入嘴裡之後水中的有毒氯化物會被身體吸收,所以吐出的水不會產生顏色變化。
這個朋友是賣保健品的,他給我這麼演示是證明自來水中有毒,應該,要吃他那個保健品排毒。雖然我覺得他這個演示是假的。但是我也不知道裡面的原理。所以上知乎來求給位大神指教!


首先判斷下這個演示是真的,但是和排毒沒有任何關係。

氯氣作為消毒劑使用時發生的反應是

Cl2+H2O=HCl+HClO

實際消毒作用的主要是具有強氧化作用的HClO[漂白劑中起漂白作用的是Ca(ClO)2 也是次氯酸根起作用],早上的自來水聞起來有股味道主要則是HCl的味道。這兩種東西都可以通過加熱的方式大量的除去,所以實際上燒開後所謂的[余氯]對人體傷害很小,更別說什麼氯化物了,每天吃的食鹽就是氯化鈉。如果說是「排毒」氯化物的話,肯定是坑人的[唔,我說的氯化物是嚴格意義上的氯化物]。


另,查到說氯氣和有機物反應得到三氯甲烷 ,2005年《城市供水水質標準》規定自來水中三氯甲烷的含量不得超過60μg/L,低於這個標準不會對人體產生已知的病理傷害。歐洲的《飲用水水質指令》規定的標準是總三鹵化物含量為100μg/L,不過也提醒各成員國,如果可能,在不影響消毒效果的前提下,成員國應儘力降低下列化合物值:氯仿、溴仿、二溴一氯甲烷和一溴二氯甲烷該指令生效後5-15年,總三鹵甲烷的參數值為150μg/L.


如果他說的排毒的對象是是有機「氯化物」的話,更加排不出來了,三鹵化物是親脂性,甚至能夠通過皮膚接觸而進入人體,只能通過人體代謝或者其他自然途徑排除。


綜上演示顏色反應是對了,而通過這個反應來證明「氯化物」對人體有毒則不成立,哦,不!這個實驗甚至都不能證明這個反應是因為有氯元素的緣故。

經過人體口腔後的水的變化有如下幾個:①pH值改變,口腔內是弱鹼性,所以這個實驗完全可以是通過pH改變從而是顏色發生變化;②物質的改變,人體口腔內有唾液澱粉酶,屬蛋白質,而蛋白也是可以與一定的物質(花青素類)產生顏色變化。


說得有點亂,這完全不是理科生有的節奏啊……


黃綠色的話,應該是OTO試劑了,現在搜了下,能買到的余氯測試試劑主要應該也是OTO,有效成分是鄰聯甲苯胺,原理為 在pH值小於1.8的酸性溶液中,余氯與鄰聯甲苯胺反應,
生成黃色的醌式化合物,根據顏色的深淺,可以用比色法測定余氯的濃度。

至於在口中含過之後為什麼就顯示不出來的主要原因,因為唾液本身不含有能影響鄰聯甲苯胺的成分,所以從氯本身入手。自來水消毒本身主要利用了次氯酸的強氧化性,前面@左奇已經說過,唾液中含有包括過氧化物酶在內的多種酶,屬於還原環境,由於余氯本來就不多,在混入還原性的唾液之後基本被消耗掉了,也就不會顯色了。

至於有毒的氯化物,如果是說三氯甲烷之類的,不會被OTO試劑檢出,因為根本不會同鄰聯甲苯胺反應;而次氯酸在光照和加熱的時候都會分解,至於氯化氫,在煮沸的過程中也會除去……順便,胃酸其實就是氯化氫來著,其他的,@左奇已經說了很多了,就不重複了


這些走江湖的 跟跳大神的、江湖郎中都差不多,都會一些胸口碎大石、上刀山、下油鍋的本事,都是靠這個吃飯的!!所以嘛,看看就好了,尤其要看好中老年人,嫑讓大半輩子的積蓄都去了他們兜里。


題主提到的我猜測是這樣的:
為了保證水在管網輸送的過程中不被有機物,微生物等污染,通常自來水廠會在出廠水中加入氯,有的地方是加液氯,有的是加二氧化氯,總之,都是為了保證管網末端用戶處有一定的余氯量,但是這個量非常少,國家一般規定管網末梢水中遊離余氯不得低於0.05 mg/L。一般在工程調試上或者現場試驗中,經常會用到余氯分析試劑,滴入後,含有餘氯的水會呈現黃綠色,並根據濃度的不同水的顏色深淺會發生變化。

題主的朋友將自來水含入口中,因為余氯會與口中的微生物等發生反應,從而被消耗掉,所以滴余氯試劑後無法顯色;而沒有被消耗掉余氯的自來水,加入顯色劑後自然會出現藍綠色。

至於自來水,由於採用氯消毒以及天然水源的污染,難以避免會出現消毒副產物,比如三鹵甲烷等。但是這個東西是沒有辦法直接通過藥物代謝掉的。如果真的想去除消毒副產物,溴酸鹽,硝酸鹽,重金屬等,也只能裝家用凈水器了。因為從事水處理行業的原因,想說現在中國的水源污染是真心厲害啊···唉····


推薦閱讀:

TAG: | 化學 | 自來水 | 唾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