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演型人格是病嗎?怎麼治?

努力了五年,發現還是沒改了表演型人格,潛意識總希望自己以戲劇誇張的表現形式生活,雖不喜人群,卻希望得到關注,覺得這種心理挺變態的,不利於身心健康,還有救嗎?


如果僅僅是表演形人格,那就不是病哦~

變態心理學的研究中,有一類人格障礙叫「表演形人格障礙」,這個可以被看作是「心理疾病」。但把人格障礙作為心理疾病,和把抑鬱症作為心理疾病,有很大的不同。前者是因為某個人有某種特殊的人格,不能良好地適應社會,自己也常常很痛苦。這樣的人並不是因為感染了什麼病毒,而僅僅是因為個人特色不適應環境而已。抑鬱症和感冒類似,可以看作情緒上出現了暫時性的問題,而人格就是長期穩定不變的了。

而表演型人格有時候就用來形容那些自我戲劇化的人,但既然沒有加上「障礙」,那就說明還不嚴重~

但如果你常常用戲劇化的情緒吸引別人的注意或同情(有意或無意),自己無法處理好人際關係,自己生活地很痛苦,那可以試著去心理諮詢機構或者醫院精神科尋求幫助,他們會給你專業的診斷以及後續服務。

在日常語境下,我們說一個人是表演形的人格,有時候只是誇獎這人擅長戲劇化地表現自己。有時候教師講課就要很投入於其中,誇大自己的情緒,吸引學生們的注意,讓學生們更容易理解授課內容。對待小朋友們,有時候也是如此,我們會誇張地表揚某個小朋友,「小明你真棒~老師真為你感到自豪~」這也算是一種表演啦。如劉景新這些小夥伴所提到的,電視節目主持人也挺需要表演的~


題主你好,首先我想說,最好不要隨意給自己貼標籤,將問題擴大化。在我看來,可能你需要調整的是自己獲得關注和成就感的方式。

希望你能夠明白,得到關注的辦法有很多,並不一定局限於用表演來吸引大家的目光。其實很多事情,從一開始都是需要默默耕耘,慢慢積累,然後等量變達到質變,對社會和他人產生巨大的影響時,自然也能夠得到對自己努力的關注和認可。

同時,也希望題主不要感覺希望獲得他人關注的想法很變態,很奇怪。根據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求智、審美、自我實現的需要是存在性需要,是在你的生存、安全、歸屬、自尊等缺失性需要得到滿足的後,自然而然的追求。而且存在性需要也是越得到滿足,越渴望追求。所以題主感覺努力了五年仍然不能消除這種追求關注的心理的現象並不難理解。如果你從中感覺到實現了自我價值,那又如何能停止對它的追求呢?

如果題主覺得現狀需要調整,那就試著探索一下一個自己感興趣的,能夠勝任的領域,在這個方向上好好努力。根據1萬小時原理,如果你在某個領域投入1萬個小時的時間,你就能成為該領域的精通者。當你一天能在這個領域工作幾小時,幾年之後就能在這個領域成為專家,獲得客戶的關注和認可。這樣一來,你就能從一個新的,更合適的渠道獲得認可。從前用出格行為吸引他人目光的表現也會慢慢消退,你也就不會再感到困擾了。

總之,希望題主能探索一下自己努力的方向,將這份對關注的渴望投入對事業的追求,用專業的表現來獲得真正的,持久的尊敬和認可,如弗洛伊德所說般「升華」這股能量。說不定,以後業內會多一個類似「歌德與《少年維特之煩惱》」的故事。


摸摸頭,曾經有半年的表演型人格,也深受其苦惱,無論做什麼都非常在意別人的看法,想要引起注意成為焦點,甚至裝瘋賣傻Hahahaha。

既然不匿,就說明我已經能直面我的這段黑歷史啦,誰他媽沒年輕過呢。

後來明白絕大多數人只會關注他們自己而已,你無論做什麼,他們都最多當作談資和玩笑話。

【我們總是過分渲染和沉溺於自己的感受,卻很少考慮其實它對別人而言毫無意義。

生活這場遊戲的一大秘密就在於,一切的線索和機會幾乎都隱藏在如何理解和把握別人的想法和感受中,而你自己的觀點大多時候一點價值都沒有。

其實,我們生活中能接觸到的絕大多數精神正常的人,既沒有什麼好人也沒有什麼壞人,他們只是不同的人。每個人因為出身的背景,成長的經歷,財富和外表的不同,對世界有著截然不同的理解。所有人的相同之處只在於,在任何情況下所作出的選擇,都只不過是本能對自身利益的最大化的追求和對自己價值體系合理性的維護,那些言語和行為很可能和你個人的喜好不同甚至傷害到了你的自身利益讓你失望,悲傷,不滿甚至憤怒,這實在是一件沒法再正常的事情了,不必耿耿於懷。真正的高山流水和感同身受從來就是可望而不可強求,但只要有了理解,生活已然美好多了。

所謂平靜而謙和的面對這個世界和身邊的每一個人的境界,莫不是源於此。】

別做《浮誇》里的那個小丑


願題主早日病癒w


看到題主和幾位答主都用表演型人格來形容自己,還蠻有點意外的。在上《變態心理學》這門課程之前,自己都不知道有這樣一個名詞的說~但各位所說的,都只是表演型人格而非人格障礙,就像Andy Lee提到,如果僅僅是某種人格,當然是不算病的咯。

至於表演型人格障礙,DSM-IV(美國《精神障礙診斷和統計手冊》第四版)是有明確的診斷標準的,供題主參考:

過分的情緒表達和招引他人注意;起自成年早期,在許多不同的情境下都會出現,表現出下列5項以上:
1. 如自己不是人們注意的中心,便感到不舒服;
2. 與他人交往時的特點往往是帶有過分的性誘惑或挑逗性行為;
3. 迅速變換而膚淺的情感表達;
4. 持續用外表吸引他人注意;
5. 說話拿腔拿調,給人留下誇張但空洞的印象;
6. 情緒表達顯得戲劇化、舞台化和過分誇大;
7. 易受暗示,容易被他人或環境所影響;
8. 認為與別人的關係比實際上的更親近。

(《變態心理學》,錢銘怡主編,2006年版)

(診斷標準僅作參考,不能作為自己評判的唯一依據!如需要嚴格的診斷結果,請尋求專業醫生的指導!!)

診斷標準中的「5項以上」是必不可少的條件之一,也就是說,即便你覺得自己似乎符合其中的若干幾條,但不到5條,也是不會被診斷為表演型人格障礙的。看到這裡,相信題主應該不會覺得自己有太大的問題了吧?

所以,不必對自己的某些和別人不太一樣的地方太在意,那才是真正的你啊~更不要隨隨便便給自己扣上什麼病的帽子,我們在學變態心理學課程的時候,一開始也會覺得學一個病覺得自己得了一個病o(╯□╰)o 但是好好研究一下診斷標準你就會發現,我們自己那些奇怪又秘密的小習慣小細節,其實都遠遠沒有那麼嚴重~~所以題主不必糾結啦,祝寒假愉快 :P


好好演戲不要亂想


做大娛樂家。。。。。。啊,啊!


讓我想起陳奕迅那首《浮誇》


我們管這個叫中二病←_←幹嘛要改,不是挺好的么,生活很多時候是很枯燥的,自己加點佐料自娛自樂一下,又不妨礙他人,有什麼不好。


這不是表演型人格。別望文生義。


第一反應,鄧超


有個認識的人絕交了,這個人是典型表演性人,叄刺緣她是做紋身的總作品照片給我,我看了只能說精緻因為優點也只是這個了,原創作品沒有一個拿得出手的,三流,水準,很簡單因為臨摹是基礎但是她總和沒有美術基礎紋身師去比,這個行業好像比較大都沒學過美術人員構成複雜,時間長了長,我煩了不理她了,她有次就給我發了一張公貓生殖器照片,我覺得特別噁心,這個人腦子有病,讓她別發了,對方並不在意,說她自己剛喝了這隻貓的雞湯,我當時就炸了,又強調別發噁心的東西,她反而和我惡語相向,說你才噁心,你管不著,我不知道刺激到她什麼了,這人說話沒有邏輯智商和情商都這麼低,她原來不這樣啊?留學完了就成這樣了?

她的私生活我並不清楚,但換朋友多,情感道路不穩,和對方家裡吹自己有錢對方父母把她當騙子,而且有時會和我哭訴她的私事,我真的不想了解太多因為,我和她的交際不多,而且感覺她說話極端,以為是失戀造成的。她所奉行的是君子之交淡如水,就是所謂的,有又困難了你來幫我,平時不聯繫,需要幫助了才聯繫你,而且是單項的。第一這不是古代通訊發達的很,第二拿來就利用恬不知恥,也能講出道理也算神了,不懂得人畜殊途,漸行漸遠么?總那別人當傻子。第三她從來沒有維繫感情,為別人付出,現在社會上的巨嬰一樣,吃人不吐骨頭的。她總和別人說些誇張的笑話,或者和一起說說別人壞話,就認為對方和自己關係很好!她的感情變化很快,甚至是興趣愛好,人或物表現的別人都更有熱情反覆強調自己的執著,但是往往冷的也比誰都快,而且對問題的認識很膚淺,對很多人的態度強勢。

換過很多工作,好像得罪一批人,就又換個地方,本來學動漫的出國變成服裝設計,又換車了學紋身,愛好也特別多,但都學而不精,然後在不了解她的人面前吹自己什麼都會,她好像很孤獨,沒有什麼之心朋友,但是表面上朋友又很多,可奇怪的是重要節日又沒人陪。還有一次去看電影說話特別大聲手舞足蹈她大談自己偷情,預算800萬買房子看上我附近的,我介紹地段的時候,她又說錢沒到賬不著急,之後她非要我去拓展朋友圈,說什麼沒準能接活。晚上8-12點和她去個地方也不告訴我是哪裡,我反覆問了幾次,她不回答假裝玩手機,我懷疑她是不是在援交可體重160斤真的有人要麼,這次見發現她胖了很多原來也就110?她要騙我去哪裡,把我賣了,這人太危險了吧?我和她沒有恩怨啊。我跟她不熟

家庭方面她不能信任父母,親戚和朋友,父母也背景複雜的人,家庭暴力,父親是反社會人格,母親似乎也是表演型人格。家庭關係複雜。

有人說她根本沒有朋友,只是為了說自己有路子有錢,為了不讓人別人看不起她,我覺得這人騙人的伎倆太低了?她這不是不斷侮辱自己么?第一次見到這麼瘋狂又危險的人,個人感覺表演型人格障礙並不是之後,說話誇張那麼簡單,畢竟和反社會型人格障礙有關,說不定能做出極端舉動。


表演型人格是一種真實的病,患者苦於不能按照正常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想法,心理衝突明顯,人際關係緊張,實際上患者的自尊很低,以至於需要他人不斷地關注,表演者對真實自我的感知力很低,有抑鬱的心境,是一種自殺率較高的人格障礙,目前即使在心理治療發達的美國,也難以治療。


非常感謝能讓我看到這個題目,原來這種性格還有一個專有名詞叫「表演型」人格,然後我也想了不少,就來分享一下吧。
個人覺得自己是一名「表演型」人格攜帶者,具體表現是在日常交流中如果能想到合適的「台詞」表達,我會儘可能的引用電視、電影、小品、書籍等等我看過學到的東西。當然我的閱讀量很少,感覺好多好作品都還沒欣賞體驗過,所以會有「詞窮」的感覺。
首先,我認為,這不是一種病,這只是一種再正常的不過的行為習慣。當然,任何事如果過了度,都會出現不良影響,或者說病態。
我覺得戲劇是生活的濃縮精鍊,而各類藝術作品是對生活各方面的提煉與總結。當我用「表演」的方式來進行實際交流的時候,我會有一種自我滿足感,感覺自己好機智啊哈哈。我會認為我掌握了那個作品那一段落的精髓,我會發現:啊我還會這個!當然,一定會有人覺得你是在裝逼,肯定會!因為有時候你都覺得自己在裝逼!但是我就是開心啊!所以,我要經常反思,我這麼嗨皮是不是打擾到了他人,我是不是耽誤了有些人的時間,他們是不是覺得我夠了。
我與人相處有一個小原則吧,不要讓人煩你。當然你不可能讓所有人認可你,不煩你,有的時候當我覺得某人在某事上真的很煩的時候,我會故意噁心他一下。有時在事後會發現自己的某某表現影響到好多人心情了,或者看到小A正在表現得boring或bothering(表達對吧?)時,一定要反思,見賢思齊焉,見不賢則內自省也。
人人都會有缺點,但我覺得生活中還是有人認可我的。至少,比如,我是一個doter(就是喜歡,就是任性),晚上在宿舍里經常會有我的「新神第一視角」——就是我在打,其他人看我打。其實我很水啦,tt長年到不了1300,不過我喜歡邊打邊聊,邊打邊喊,其實大家都這樣喊,無論輸贏,能找到幾個亮點槽點什麼的,讓大家開懷一笑,那也就值了吧。
「雖不喜人群,卻希望得到關注」 說實話,我覺得大部分人都有這種心理吧,總得找點存在感吧,有什麼錯啊?就像上面提到的,大家打遊戲時,但凡不是被坑,被虐成狗(有時遇到高手,被虐成狗也是蠻開心的。。)都會喊上那麼兩嗓子,這僅僅是抒情嗎?這不包含「表演」嗎?
其實我覺得適度分場合的"表演型「人格恰恰是一個人獲取認可,獲得好感的好辦法。看看娛樂節目的主持們,你喜歡嗎,崇拜嗎?何炅、海濤、華少、孟非(孟老師是生活服務類節目啦)等等,總有你喜歡的吧,你看他們是怎樣通過直面觀眾」表演「還有互動來帶動大家,贏得好感的。
個人覺得,只要你不過度、不過分,不給多數人帶來不適、不快,適當地照顧他人感受地去」表演「,根本用不著去改變去克服。還有,我覺得這種性格是年輕人專有的,適當保持能延長你的心理年齡吧。如果你還想改變,我想時間會滿足你的。
很多人都有一個舞台夢,不是嗎?
其實,我是一個演員。


演戲的是瘋子,看戲的是傻子。


兄台,表演型人格好啊!我就很羨慕你,因為我經常因為不會演被別人搶戲T-T。

比如說,在家裡和你老婆吵了一架,然後出門找人評理。你想說清事情經過,但你還沒開口,你老婆已經淚眼婆娑演上了。你可能會差異,明明在家裡老婆凶成了一匹馬,但到了外頭,可憐的淚眼汪汪,甚至委屈得嘴角囁嚅。隨著她不斷地傾述著你的不是以及她的委屈,你根本插不上嘴。好吧,我知道了,主角是她,而且說你是說不過了。有木有一股氣憋在心裡半天說不出話來,可誰叫你不會演呢?

正所謂人生如戲,全靠演技。演技好不僅能在關鍵時刻博得同情,它還有其它三個好處:1.抒發自己的情緒;2.通過扮演他人來改變心境;3.通過模仿來優秀的肢體語言來影響他人及自己。

首先,具研究發現,演話劇能釋放負面情緒。有個心理實驗,醫生通過讓生產線上的女工表演話劇來緩解她們的壓力及抑鬱。其原因有三。女工們常年在生產線上重複單調的工作,壓抑情緒,易得抑鬱症。而表演給她們提供了一個良好的表達情緒的窗口。抑鬱是因為負面情緒得不到釋放,長期積累。女工通過扮演角色可以融入自己的感情,並將情緒通過表演表現出來,這樣,情緒得到了釋放。還有類似的方法,如大聲唱歌,朗讀詩歌等。

其次,表演讓女工獲得了關注,讓她們感覺自己被重視。希望獲得關注是人類的天性,在嬰兒時期,孩子就是通過哭鬧獲得父母的關注。女工在表演的時候,會感受到觀眾的關注。而原本工廠里只是從事單調的工作,沒人在乎她們的感受,她們的負面情緒也不受肯定,結果現在她們有了觀眾,而且表演的好還能獲得掌聲,這都讓她們感覺良好。再舉個例子來說,夫妻雙方關起門來吵架,往往越吵越凶,但一旦他們收到鄰里的圍觀,反而越吵越歡快。因為,在吵架中,憤怒得到了釋放,其次,吵給別人看,獲得了觀眾,而受到觀注,讓他們感覺良好,娛己娛人,所以他們才不斷的給自己加戲。老話說,只要有觀眾,就會有演員,說的就是這種情況。

還有,扮演角色的能逆向影響扮演者。為了能更好的演繹一個角色,演員都會將自身帶入角色。如果你扮演的是詹姆斯邦德,那麼你模仿他堅定的眼神,充滿領導力的肢體動作,以及魅力男低音。很自然的,脫下戲服,在生活中,你也會慢慢具有詹姆斯邦德的魅力。這是人類心理學上的一個bug。一開始,我們只知道人的情緒是受激素調節的,讓你感到自信,並有征服感的是睾酮素。人在獲得成功及肯定的時候體內自然會分泌睾酮素,而且,睾酮素還能使肢體語言放鬆,擴展自己的身體,讓人看起來更自信。而今天的bug在於,人類可以通過表演自己很放鬆很自信來逆向增加睾酮素的分泌。具哈佛大學研究,擴展的肢體語言使得體內的睾酮素含量增加了20%。這就是身體騙過了大腦。所以,當你感覺情緒低落的時候,試著調整自己的姿勢,或者扮演皇帝,這都能影響情緒。

最後,表演不僅僅能影響你自己的自我認知,還能影響別人對你的自我認知。人類是感性的動物,當你穿上戲服,並開始演的時候 ,你演的角色已經開始給你賦格。你越努力去學習角色細微的情緒,在關鍵時刻,這種情緒就越能收放自如。人的潛意識是很敏感的,它能察覺到你微表情的變化,從而受到你的影響。其次,演員的情緒是可以影響觀眾的。曾經有個演員在話劇中專門扮演俄國主席斯大林。有次,一個官員來看話劇,覺得表演很精彩,他就去後台找扮演斯大林的演員聊天。兩人準備抽煙,「斯大林」很自然的把手上的煙伸過去,那個身居要職的官員也很自然的給「斯大林」點了煙。因為,這官員將演員視作是斯大林,自己就應該服務斯大林。這就是角色的氣質影響了演員及觀眾。所以,學會表演還能增加自己的影響力。

總結一下,演戲是一個很好的放鬆方式,可以釋放扮演者的情緒,使他們得到關注。而且,通過扮演,演員有很深的代入感,角色能逆向印象演員,最後,我們說了角色在台下也對觀眾具有影響力。

直 ??


我經常在商場裡面 用很誇張的動作和表情 經常做出無形裝逼最為致命的舉動 有時候做了個酷炫拽的動作後自己才反應過來 那都不叫裝逼而叫 發自內心的表演 我逼裝得太好連我自己都無比認同 以至於沒人鄙視 然而我只是為了引起美女的注意 如果沒有美女注意 我就不開心 如果有美女關注我就好開心 如果有人和我一起出去玩 我通常不會表演 我覺得很壓抑 然而這一切都是為了什麼 !!!!!for what!!!!!!! 就是因為我是個老處男


別人沒那麼關注你,你那是找存在感,毫無意義~需要學習正知正見,再加強自我認同~


處處都是病、我以不知道正常是什麼樣的了。。


。。。。病病病病,哪那麼多病。。不妨礙生活的話只是一個性格特徵而已,想改就改,不想改就接受,如果痛苦了就找人做心理疏導,不要過分在意人們的看法啦


好吧 我覺得我就是個典型的表演型人格,8條標準條條符合,我還熱愛培養備胎,非常自戀.,經常陶醉於自己的光芒之中......


推薦閱讀:

什麼是深海恐懼症?
如何正確看待無可避免的死亡?
有哪些「升米恩,斗米仇」的故事?
22歲,懷疑自己得了抑鬱症,想死,我該怎麼辦?
有沒有一種人或者職業擅長把局面導向不可控?

TAG:心理學 | 心理 | 人格 | 人格障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