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向自卑?
我是個內向而且自卑的人,自己長得不好看,身材也不好,覺得自己什麼都不行,最近在實習,感覺很痛苦,大家都和老師說笑,跟我就在老師邊上不知道還說些什麼,每天都很苦惱,我還怎麼辦?
內向者不一定自卑,但內向性格使內向者很容易自卑,經過努力內向者也可以自信。
讀了我的文章《內向者的革命由此開始——破解內向外向性格(簡版)》之後,你就會知道內向者更容易自卑的原因了 。
內向者的革命由此開始——破解內向外向性格(簡版)
原來,這才是我們性格內向的真正原因!內向者外向者在生理上的唯一差異是:內向者的大腦會本能的「先弊後利」地分析信息,外向者的大腦會本能的「先利後弊」地分析信息。正是這個唯一差異造就了千差萬別的內向外向性格。
偶讀內向者兼心理學博士馬蒂·萊尼的內向書籍,才猛知一直不成功的根源竟是自己的內向性格。為儘快渡過人生的低谷,使我不得不研究內向性格。 ——內向分析師宗武
不可否認,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正如所說凡事有利必有弊。同樣的,每一條大腦分析的信息也都是有利必有弊的,相應,人的大腦會用兩個不同部位分別分析其利其弊,內向者外向者在生理上的唯一差異是:內向者的大腦會本能的「先弊後利」地分析信息,而外向者則反之。正是這一毫不起眼的差異,產生蝴蝶效應,使內向者外向者有諸多截然相反的性格特徵。顯然,後天行為、後天意識、外界環境(如習俗)以及經驗、教訓、教育、價值觀等後天因素會影響大腦對信息的分析,甚至會改變大腦對信息利弊的本能分析順序,如人對新事物的認識會受到第一印象的影響,又如商人從來都是用突出優點及隱匿缺點的方式引導顧客「先利後弊」地分析商品的信息,所以說沒有絕對的內向者,也沒有絕對的外向者。
在研究內向性格的過程中,長久地分析自己的所思所想,讓我越來越清晰地感覺到我的大腦總是在先弊後利地分析信息,進而發現馬蒂博士著作《內向者優勢》提及的大腦中的兩個分析信息部位——「多巴胺路徑」「乙醯膽鹼路徑」可以用通俗的語言概括為「對利分析的路徑」「對弊分析的路徑」(限於篇幅,本文對此不作解釋)。三年的潛心研究,讓我非常確信內向者外向者大腦對信息利弊的本能分析順序的差異,是內向者外向者在生理上的唯一差異,也就是說,這個唯一差異造就了千差萬別的內向外向性格。
相比其它內向性格理論,本文從利弊的角度研究內向性格,不僅使內向一詞變得更簡單易懂,而且能更全面更深入地透視內向性格,最重要的是能使內向者更充分地利用好自己的內向性格。
在沒受後天因素影響下,受先入為主的影響,
本能「先利後弊」分析信息的外向者會把注意力聚焦於信息中的利,而忽視其弊;
本能「先弊後利」分析信息的內向者會把注意力聚焦於信息中的弊,而忽視其利。
因此,
對外向者來說周遭的一切信息似乎都有利於己;
對內向者來說周遭的一切信息似乎都有弊於己。蘇珊·凱恩從敏感的角度研究內向性格的專著《安靜:內向性格的競爭力》中講到,內向者的敏感,不僅使他們對可怕的事物保持警覺注意力,也對平常的不可怕的事物保持警覺注意力。也就是說,內向者可能會對任何事物都保持警覺注意力。我們知道,人類通常會對危害保持警覺注意力,這麼說,內向者的敏感總是能讓他們看到任一事物的危害!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內向分析師宗武認為,內向者的敏感,其實就是內向者對危害的敏感,這是由他們大腦本能「先弊後利」分析信息引起的。
我們知道,後天因素會影響大腦對信息的分析,甚至會改變大腦對信息利弊的本能分析順序,但影響與改變畢竟是有限的,人們還是會先天本能地分析大部分信息——對新信息的分析更是如此。
於是,一生中,
外向者會將時間更多地用於行動,在行動中逐利;——這是性格外向的小孩活潑好動的原因。
內向者會將時間更多地用于思考,在思考中想出解決弊的良策。——本能「先弊後利」的思維順序才是造成內向者善於思考的真正原因。
於是,生活中,
逐利的外向者更傾向於積極主動;
避弊的內向者更傾向於消極被動——外界無窮無盡的信息,內向者只能思考其中的一小部分,大部分只能採用避弊的方法。外向者的各種逐利行為(如追求名利),會被認為是富有進取精神的。內向者各種避弊的退縮行為,會被認為是不求上進的。
於是,沒事時,
外向者更願意去找樂子;
內向者更願意孤獨在自己的私人空間里。如你所見,大多數內向者都很宅。
於是,
外向者更縱慾,因為他們想佔有或享用一切有利於己的信息,這使外向者會有更多更強烈的慾望。因此,他們更易在慾望中迷失自我,也更經不起誘惑。
內向者更克己,因為他們想遠離一切有弊於己的信息,這使內向者更會克制自己的慾望。因此,他們更喜歡過簡簡單單的生活。
外向者更傾向於先行動後思考,這是因為在沒受後天因素影響下,本能「先利後弊」分析信息的外向者在分析到信息的「利」時便會在行動中對信息加以應用,但永遠也不可忽視的弊隨後會迫使他們思考——這時他們極有可能會因沒有解決弊的能力而讓自己置身險境。因為外向者分析信息的時間很短就會對其加以應用,所以會被認為是思維敏捷的。人們常以「聰明」兩字讚譽外向者思維敏捷。
內向者更傾向於先思考後行動,這是因為在沒受後天因素影響下,本能「先弊後利」分析信息的內向者,必須在思考出解決信息中弊的良策之後才能在行動中對信息加以應用,因為內向者分析信息的時間很長才可以對其加以應用,所以會被誤認為思維遲鈍。不管怎樣,內向者必須用一段時間——通常比思考的時間長很多——來默默地平復由弊誘發的消極情緒,因此,內向者很易被貼上「呆」「笨」的標籤。
不容否認的是,先思考後行動的內向者很難有即興發揮的能力。正如蘇珊所說,作了大量演講之後,她依然需要經過「感覺自己在經歷一項深入的研究」的充分準備才能夠開始一場演講。
因為外向者在分析自己的信息時,更會把注意力聚焦於自己的優勢而忽視自己的劣勢,在分析外界的信息時,又更會把注意力聚焦於有利於己的信息而忽視有弊於己的信息。所以他們更易產生「相信自己能行」的自信。
因為內向者在分析自己的信息時,更會把注意力聚焦於自己的劣勢而忽視自己的優勢,在分析外界的信息時,又更會把注意力聚焦於有弊於己的信息而忽視有利於己的信息。所以他們更易產生「輕視自己能力」的自卑。
內向者極易害羞。害羞在百度百科中定義是:擔心自己的缺點暴露在陽光下,會讓別人看不起自己,因而不敢表達自己,越是表達自己就感到越害怕。從利弊的角度研究內向性格,讓我們很容易就知道內向者極易害羞的原因:把注意力聚焦於自己缺點的內向者太在意自己的缺點了,他們總擔心缺點會在自己的言行中顯露出來。
內向者更善於反省。他們更會在內心省察自己的思想、言行有無過失,以使自我更為完善。內向者如曾國藩、蔣介石都善於利用日記進行自我反省。
更善於反省的內向者也更善於總結經驗教訓。他們尤其會把自己做過的錯事牢記在心,以免再犯同樣的錯誤。如哲學家周國平在他的文章《乖孩子的劣跡》中就清晰地回憶了幾件令性格內向的他終身難忘的小時候做過的錯事。正是這種深刻的記憶讓他不會犯相同的錯誤。
外向者更易樂觀,他們更會因自己的注意力聚焦於黑暗無比中的一丁點星光而使生活金光燦爛。如外向的曹操時常在絕境中仰天大笑。
內向者更易悲觀,他們更會因自己的注意力聚焦於燦爛陽光中的一丁點陰影而使生活暗淡無光。如內向的林黛玉即使生活在榮華富貴的賈府也常以淚洗臉。
也就是說,
樂觀的外向者遇事更會盡量往好處想。因此他們能享受更多的快樂、興奮,這也使他們更易神采飛揚、精力充沛。但正是這種思維使一些外向者敢於做壞事,甚至做危險的事。
悲觀的內向者遇事更會盡量往壞處想。因此他們要經受更多的悲傷、沮喪,這也使他們更易精神萎靡、沒精打采。不過,這種思維讓他們害怕做壞事。
馬蒂·萊尼博士從精力角度研究的內向外向性格理論是相當膚淺的。她只要思考「為什麼內向者會經常感到精力不足?」「為什麼外向者會經常感到精力充沛」這兩個問題,就會發現,所有人都會在情緒低落時精神萎靡——這時會感到精力不足,在情緒高昂時神采飛揚——這時會感到精力充沛。一個人的精力是隨著情緒變化而變化的,由此,內向分析師宗武認為,內向者之所以經常感到精力不足,只是因為他們很易情緒低落而已,從精力的角度就是從情緒的角度研究內外向性格,而從情緒的角度研究內外向性格就像從情緒的角度研究性別一樣不能觸及問題的核心。
外向者更崇尚冒險,這是因為他們更會把注意力聚焦於信息中的利而導致自己輕視弊的危害。這也使外向者更易膽大、勇敢、無畏。
內向者更小心謹慎,這是因為他們更會把注意力聚焦於信息中的弊。這也使內向者更易膽小、懦弱。很多時候,內向者外向者大腦分析信息的差異,會導致他們對同一件事有截然相反的行為。如調查發現,當交通燈變黃的時候,內向者往往會踩下剎車,而外向者則會踩足油門。
創造「外向」「內向」術語的心理學家榮格說:
外向者的生命周期更短一些,因為他們有較少的自我保護方式;
內向者的生命周期更長一些,因為他們有較多的自我保護方式。
外向者更喜歡熱鬧,因為這裡有豐富的信息源,而任何信息都可能讓他們產生快感。
內向者更喜歡安靜,因為任何外界信息都可能讓他們產生不舒服甚至是不安的感覺。
一般而言,
外向者更傾向於快;
內向者更傾向於慢,當行動時,他們生怕出錯,在小心謹慎中,不得不犧牲速度。從生理上解釋是:外向者主要分析信息的「多巴胺路徑」要比內向者主要分析信息的「乙醯膽鹼路徑」短一些,也就使「多巴胺路徑」分析信息的時間少一些,外向者的速度隨之快一些。
外向者更追求認知的廣度。這緣於,在沒受後天因素影響下,本能「先利後弊」分析信息的外向者更重視對信息中的利的享受而輕視弊對自己的危害,這使他們認為信息認知得越多,享受也就越多。因此他們喜歡了解很多事物,對很多領域都抱有熱情,喜歡交很多朋友,積极參与各種活動,熱衷於各樣吃喝玩樂……
內向者更追求認知的深度。這緣於,在沒受後天因素影響下,本能「先弊後利」分析信息的內向者只能安心地用無弊於己的信息,這使他們認為信息的每一個細節研究得越徹底,才越有可能找盡所有的弊並思考出相應除弊對策,從而越會成為一條無弊於己的信息。因此,內向者被認為適合做研究型人才,如科學家、發明家。
於是,
外向者更可能會博而不專。如外向者李嘉誠的事業遍及各行各業,如港口貨運、酒店、保險、電力、電訊、地產、基建、零售、石油等等,可謂包羅萬象。
內向者更可能會專而不博。很多著名的內向者都是因為用很長很長的時間專註於他們的某一個興趣愛好而取得卓越成就,如愛因斯坦專註物理,比爾·蓋茨專註軟體,梵谷專註畫畫……內向者必須牢記曾國藩的一句話:凡事皆貴專。
於是,
外向者更可能會把時間浪費在無關緊要的事上,因為這些事也能帶給他們享受,如大觀園裡的女孩會用「無事忙」來評價多情的賈寶玉。
內向者更可能會把時間珍惜在重要的事上,因為更會以研究的態度對待事物的內向者更會無視閑人閑話閑事。
於是,
外向者更傾向於不拘小節;
內向者更傾向於注重細節。注意,注重細節的內向者不一定是個完美主義者,但完美主義者必定是個注重細節的人。
於是,
外向者的生活更會是豐富多彩且充滿樂趣的。
內向者的生活更會是單調無味的?如果你知道,我可以把自己喜歡的書看了一遍又一遍,而且能越看越有味,就不會這樣想了。
外向者和內向者很大的一個區別是:
本能「先利後弊」分析信息的外向者更易接納新事物,這使他們能更快地適應新環境,更快地熟識新人,更快地學習新知識……
本能「先弊後利」分析信息的內向者更難接納新事物。內向者更需要經過很長的適應期——用於找出新事物的所有弊並思考相應對策以及平復由弊誘發的消極情緒——才能接納新事物,這也是很多內向者用「慢熱」來形容自己的原因。因此對大部分內向者來說,做好一件事是很不容易的,即便是高智商的愛因斯坦在成功之前也要用漫長時間來積累相關的專業知識。相比之下,性格外向的愛迪生則可以在開始某個發明之前,在短時間內積累完相關的知識,這也是他一生能有兩千多項發明的一個重要原因。
內向者比外向者晚熟,這裡所謂的晚熟是指內向者比外向者更晚通曉人情世故。有一些內向者甚至會感到自己的心理年齡要比實際年齡小一截。
外向者更喜新,因為新之利能帶給他們享受。如他們更喜歡購物——外向女性尤其喜歡買新衣服,也就是說他們更易成為月光族。
內向者更喜舊,面對舊,內向者會有一種很舒心的感覺,畢竟經過深度的研究,舊已是百益而無一害的。喜舊的內向者喜歡呆在熟悉的地方,喜歡和熟悉的人交流,喜歡走熟悉的路,會去經常去的商店(超市)購物。。。。。。因此,很多內向者可以一直宅在家裡卻不覺得悶。
於是,
外向者的生活圈更廣闊;
內向者的生活圈更狹隘。
於是,
外向者更傾向於開放;
內向者更傾向於保守。其實,內向者只是在世俗生活上較為保守,在思考問題的思維上,他們永遠都有破舊立新的勇氣和膽識。不少內向者為科學、思想的進步做了巨大貢獻,如達爾文提出了生物進化論,牛頓發現了萬有引力定律。。。。。
對新事物更易產生好感的外向者多是興趣廣泛的;
對新事物更難產生好感的內向者多是興趣狹窄的。
外向者更易分心,當有另外一件有趣的事闖進他們的大腦,他們就無法集中注意力了。
內向者更能專註,弊就像架在他脖子上的一把刀,讓他食不甘味,寢不安枕,視而不見,聽而未聞,一心思考如何移除威脅他生命安全的刀。馬蒂·萊尼博士把內向者的這種專註稱為高度集中注意力。
俗話說:條條大路通羅馬,但
對本能「先利後弊」分析信息的外向者來說,似乎每一條大路都是坦途,這條阻塞了,又有另外一條陽光大道。
對本能「先弊後利」分析信息的內向者來說,似乎每一條大路都是畏途,腳下的路阻塞了,會因為沒有別的路可走而成了絕路——你不得不承認內向者比外向者更容易絕望,但正因為沒有其它路可走,使內向者格外有毅力、有耐心在一條路上一直走下去。
於是,
外向者更會見異思遷、半途而廢。
內向者更會持之以恆。大學畢業六年仍然一事無成的性格內向的著名導演李安,為什麼還要苦苦堅守自己的導演夢想?原來,在那令他銳氣磨盡的六年,他並不是沒有做過其他工作,而是做過後發現:「我真的只會導演,做其他事都不靈光」。內向的星爺周星馳在跑龍套的那六七年,肯定也曾有過類似的感慨。
於是,
外向者更善變;
內向者更專一。
我們已經知道大腦分析的每一條信息都是有利必有弊的,同樣,每一個人說的每一句話也都是有利必有弊的。
外向者更善言,這緣於,外向者更傾向於說有利於己的話,又因為本能「先利後弊」分析信息的外向者感覺自己說的每一句話似乎都是有利於已的,這使他們幾乎能想到什麼就說什麼,也使他們認為話說得越多越好,長久的多言,讓他們高談闊論,能言善辯。
內向者更拙言,這緣於,內向者更傾向於說無弊於己的話,又因為本能「先弊後利」分析信息的內向者感覺自己說的每一句話似乎都是有弊於已的,這使他們喜歡把話悶在心裡不說出來——內向者肯定有不少欲言有止的經歷,也使他們認為話說得越少越好,長久的少言,讓他們笨口拙舌,淵默寡言。但你可知道,謹小慎微的諸葛亮也是一位內向者,他為什麼能舌戰群儒呢?原來內向者能非常暢快地說無弊於己的話——即思考過的話或曾經思考過的話。當然,內向者也能夠與無弊於己的人——即內向者已十分明確不會傷害自己的人,如親近的人,熟人——毫無顧慮地說話。因此很多內向者可以在熟人面前滔滔不絕,在陌生人面前卻會一字不發。
現實中,人們常以話的多少來判定一個人性格的內外向程度,話多一點,就外向一點,話少一點,就內向一點。孰不知,人的語言能力是後天習得的,內外向性格是先天遺傳的。這種判定性格內外向的方法就如同以頭髮的長短來判定一個人的男女性別,就因為大多數女人的頭髮是長的,就把頭髮長的人全部歸類於女人,而且,頭髮長一點的,就女人一點,頭髮短一點,就男人一點。要知道內向性格不僅僅隻影響一個人的語言能力,還會影響一個人的膽量、專註、慾望等等。內向分析師宗武認為判定一個人的內外向性格,要像判定一個人的性別一樣,不管這個人的外在如何,只憑生理性別來判定是男是女,我們也要只憑「生理性格」來判定一個人性格的內外向:內向者是大腦本能「先弊後利」分析信息的人,外向者是大腦本能「先利後弊」分析信息的人。可是,市面上所有關於性格的書籍(如樂嘉的《性格色彩》《色眼識人》、弗洛倫斯·妮蒂雅的《性格解析》)都是根據一個人的外在判定性格類型,它們很容易犯像把女漢子歸類於真男人的錯誤。
外向者更合群。這主要是因為更會把注意力聚焦於自己優點及美好一面的外向者,喜歡把自己的優點及美好一面在別人面前表現出來,好讓他們注目、讚許、羨慕、刮目相看。另外,為了拓展自己認知的廣度,外向者也樂於往人群里鑽。當然,還有很多其它因素會促使本能先利後弊分析信息的外向者合群。
內向者更離群。這主要是因為更會把注意力聚焦於自己缺點及不好一面的內向者,害怕別人注目於自己的缺點及不好的一面,為避開他人的眼光以及免遭他們的貶低、譏諷、鄙視、侮辱、恥笑,內向者會躲進孤獨。另外,人群也使追求認知深度的內向者不能專註思考問題。當然,還有很多其它因素會促使本能先弊後利分析信息的內向者離群。如有一內向網友就說:他「不熱衷於社交只是單純的覺得此行為效率低且沒什麼營養罷了。」
於是,
外向者更富有表現力。他們喜歡做能吸引別人的目光的事。
內向者更羞於表現。
於是,
外向者更可能會張揚、高調、炫耀。他們這樣做無非是為了吸引更多欣賞的目光。
內向者更可能會內斂、低調、謙虛。他們這樣做無非是為了躲避外界批判的目光。
外向者更善於交際,這固然與他們合群有關。但我認為使外向者更善於交際的根本原因是:本能先利後弊的思維順序會讓他們有更多更強烈慾望,知道自己力量有限的外向者,需要藉助別人的力量來實現自己的慾望,這讓他們有動力提高自己的交際能力。
內向者更拙於交際,這固然與他們離群有關。但我認為使內向者更拙於交際的根本原因是:本能先弊後利的思維順序讓他們更善於克制自己的慾望,內向者希望儘可能依靠自己的力量來實現自己為數不多的慾望,這讓他們無動力提高自己的交際能力。
因此,
外向者朋友更多;
內向者朋友更少。
外向者常常是熱情的、笑著臉的,給人很友好的感覺。 ——其實這是他們趨利的表情、表現。
內向者常常是冷淡的、板著臉的,給人不友好的感覺。 ——其實這是他們避弊的表情、表現。
因此,人們常認為,
外向者是受人歡迎的,
內向者是不受歡迎的。
推薦閱讀:
※裸辭後發現工作難找,後悔怎麼辦?
※普通女生如何優雅的搭訕男生?
※內向害羞靦腆內斂的性格給你的生活帶來過哪些不便?
※內向是導致社交恐懼的原因嗎?
※什麼是內向?不擅溝通就是內向嗎?
TAG:內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