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什麼專業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做自己喜歡的事」這句話到底對不對,該怎麼理解?

高三勵志要考中國傳媒想學新聞當記者,結果高考一敗塗地,在本省上了會計,到現在大二了,還完全不知會計為何物。我媽和我說,人不能一輩子都只做自己喜歡的事。一個老師說,要適應這個環境,而不是等環境接納你。一個中國傳媒的網友說,「學什麼不重要,重要的是做自己喜歡的事」。
目前狀態:已然忘記當時理想,過著索然無味的生活備考六級。


你媽說:人不能一輩子都只做自己喜歡的事。

一個中國傳媒的網友說,「學什麼不重要,重要的是做自己喜歡的事」。


這兩個說法都對。

不信的話你找一樣你特別感興趣的事情,堅持做下去,要不了多久新鮮感過去,你就會感到困難乏味無聊。那個時候你僅憑喜歡沒有一點意志力是堅持不下來的。


你不喜歡本專業的東西不要緊,但你有沒有把一樣東西深入學習到可以混碗飯吃的地步?

很多人不喜歡自己的專業,但是到頭來,他們的真愛無非是科普視頻里的物理學、雞湯里的心理學、畫冊里的建築學、美國大片里的黑客。


沒有付出,就不要說自己喜歡什麼。

你那不是喜歡,是玩票。


先拋結論:1.樓主過分看重對夢想的選擇,而忽視了夢想需要培養和發展
2.這樣畸形的夢想觀造就了所謂的夢想,並不是真正的夢想

行業選擇與婚姻選擇簡直太像了:都是一個人的終身選擇,一個人一輩子雖然能選多次,但還是越少越好,這樣的選擇需要充分的考慮,足夠的慎重。當然還有一點很多人所忽略的:選擇之後還要經營和發展。

艾里希.弗洛姆《愛的藝術》中提出了這樣一個觀點:在自由戀愛興起之前的父母包辦婚姻並非一無是處。包辦婚姻一樣能產生愛情。包辦婚姻與自由戀愛產生的愛情並沒有什麼不同,其中哪一種都是不能單純否定的。

自由戀愛的重點是選擇。
選擇一個在開始合乎自己心意的伴侶,可以為穩定的婚姻關係奠定良好的基石。

而包辦婚姻的重點是發展。
包辦婚姻相對於自由戀愛在選擇伴侶方面沒有現在的浮躁。它的主旨是為得到美滿的家庭努力的方向是如何找到彼此的共同語言,如何經營好婚姻。

而現代人在愛情觀不成熟之時,最容易犯的錯誤就是:過分的看重了選擇,絲毫不注意發展。
這個現象似乎很常見。男生首選是女神,女生首選是白馬王子,選擇標準拔高到近乎幻想,其自身根本配不上,還不以為意。為什麼不考慮踏實的選擇一個符合自己的程度的呢?難道戀愛就一定是揮霍,放縱,享樂,墮落嗎?為什麼兩個人不能以現在為起點,在現在的基礎上改變自己,最終成為對方滿意的男神和女神呢

這種畸形的選擇觀被一句話體現的淋漓盡致:
如果世界上曾經有那個人出現過,其他人都會變成將就。而我不願意將就

這句話本身是沒什麼問題,問題在於說的人是否有資格用將就這個詞。你自身根本就沒多少價值還將就個毛啊?有人願意撿破爛就不錯了,還將就?你未免也太瞧得起自己了吧?

畸形的選擇觀造就了所謂的男神女神,更造就了所謂的夢想
要麼敗給現實,要麼堅持夢想。多麼蛋疼的二分法。
夢想不僅是要先天符合你的特性,還要有自己的培育和澆灌。要用持之以恆的心流體驗去培育它,就像把一顆種子培養成一株植物一樣。
開始所謂的選擇夢想,僅僅只是從各式各樣的種子中選取一顆飽滿的,讓它更容易發芽。真正重要的還是後期的灌溉和滋養,這是同樣重要且不能忽視的。
做自己喜歡的事,就像是所謂的自由戀愛,僅僅只是通過選擇提供一個發展的基礎,給你一開始的幸福,也許後面你會發現你選的人並不是真正的男神女神,然後你又不爽了,又想找一個更好的。其實選擇並沒有當今大部分人看的那麼重,而通過選擇直接達到最優目標更是大錯特錯。現在人稍微對一件事產生了一點興趣,就大呼夢想,太浮躁了。
而學一門父母告訴你有發展前途的專業,則像是包辦婚姻。雖然一開始你不太接受,但是通過合理的處理瑣事,不斷發展,成長,一樣能創造出幸福的婚姻(前提是你的種子不是死的)。
這兩者不應該被分割來看,應該是缺一不可的。
但是,大部分人太過看重對夢想的選擇了,而忽視了為夢想去努力奮鬥。你究竟為其付出了多少,才配稱得上熱愛?同樣的付出如果合理的放在其他專業上,你會不會也有熱愛,甚至產生更大的興趣?你仔細考慮了這些問題了嗎?

真正的夢想不應該被簡單的選擇產生的,應該是選擇和發展共同創造的。題主現在仔細的審視自己的夢想,你還能稱之為真正的夢想嗎?如果你能,那就沒什麼好糾結的,真正的夢想出現了,就肯定要追求,沒什麼好猶豫的。但是現在你糾結了,猶豫了,也許這不一定是真正的夢想,也許只是所謂的夢想,如果你追求的是這種夢想的話,說明你還需要去積累,閱歷尚淺,還是需要去聽父母的指導。至少你得嘗試更多不同的事物,專業。最怕的就是你去搞傳媒了,沒過幾天,哎呀,原來傳媒也不是我的真愛,原來設計才是。早知道當初選設計就好了。這種現象似乎在只看重選擇的人群中很常見。

我覺得題主更需要的不是夢想和現實的取捨,而是怎樣處理對事物的興趣的心理學上的指導。


我的夢想也曾經是做記者。然後有一天看到,閭丘露薇說,想做記者的孩子們,本科不要讀新聞,現在新聞越分越細了,你到最後什麼也學不到(除了技術方面的),而這些對於記者不重要的,重要的是分析方式。推薦學,歷史、心理、哲學,等等。而現在新聞的範圍越來越廣,甚至是理工科本科的記者也是有很大需求的,因為科技類,財經類新聞越來越重要了。而這一條不僅僅閭丘露薇說過,新聞系的學姐也表達過相同的意思:非新聞本科,更吃香。

然後接下來再說,學什麼專業重不重要,還是學喜歡的東西更重要。
我本科學的是數學,然而,我是個文科生。最初也是憑著一腔熱愛的,你簡直不知道,數學可以有多簡潔多美!然而我的智商似乎有那麼一點點……不夠用,我很好強很好強,然而智商總有個極限(平均GPA 3.5+一丟丟)。也不是學不好,就是拿不到頂尖的成績,基礎的東西學得很紮實,但是我理解的速度很慢,所以應試總是考不好。
然後就學得越來越痛苦,對數學的興趣越來越小……
我就打電話問我媽,媽……我好抑鬱…………媽我被數學搞得很自卑我不想學數學了……
我媽說:
第一,我生的姑娘,智商我知道,你說你要學數學我就知道你會被虐……(親媽嗎?
第二,但是我一直以為以你的性格一定會選一個,哲學,人類學,藝術史這種難找工作的,結果你居然學了個金融數學,你這成績雖然你不滿意,但是用人單位應該是沒什麼意見了……所以我是不用擔心你的工作了;
第三,在此基礎上,儘快(儘力做好但不強求地)結束數學學習,去多嘗試一些你可能感興趣的東西,再轉業,我非常支持,我知道你更適合做別的;

最後她問:
你覺得不管成績,你數學學到知識了嗎?

學到了。」

所以我問你,這兩年,會計你學到知識了嗎?如果沒有,別的呢?喜歡傳媒,那你有沒有試著投一些傳媒運營的兼職?有沒有試著自己學著新聞寫作?甚至更簡單的有沒有學著攝影?六級準備的很痛苦啊……那你有沒有想過,記者也需要用英文採訪呢?或者未來你可以考到美國學新聞?(然而你的綜合GPA好嗎?美國並不看你學的專業的……)

最後,
提一句,曾經,柴姑娘也是在長沙某二本學校學會計,她也不知道這有什麼意思。所以她上課摘抄看的書,詩,晚上去電台做《夜色溫柔》,後來去湖南台做《新青年》,才被陳虻發掘的。你覺得你為你愛的事業,做了什麼樣的準備嗎?


那年高考結束後,瘋玩。爸媽一問我報志願的事兒我就翻臉,嫌煩,好不容易解脫了還沒玩夠呢,志願什麼的,緩緩。
然後就拖到報志願的截止日期了,我媽問,法律學嗎?不想,難就業。
經濟學嗎?不想,沒興趣。
新聞學嗎?還行,但不是說新聞民工很辛苦的?
就在這樣的提議-否定-提議-否定中,我匆忙定下了志願,每一個志願都一樣:第一志願中文,第二志願英文,後面的不記得了。
選英文是因為這是我當時最喜歡的學科了,是我唯一想得出的志願了...而中文排在英文前則是因為...媽媽是學中文的,覺得給女兒選這條路也運算元承母業,再來就是,她認為英文的就業還不如中文呢。
然後我進了第三志願的大學,位於北京的985,學校很好,中文專業一般。
這四年我不否認,後悔得很呢。本來書生便百無一用,我又不是極感興趣,因此學下來真的覺得沒什麼收穫。幸運的是,大一進了英語實驗班,大三拿到了去美國交換一年的機會,這兩個契機讓我更加堅信英語才是我的真命,所以經過一番省略一萬字的艱辛,我拿到了英國某知名翻譯專業的錄取,算是很好的結果。
以上我想說的第一點:你的專業確實不影響你以後的人生,阻擋不了你走上你最想走的路,但是你究竟有沒有改變自己命運的能力?會不會你到最後努力說服自己「嗯 這就是我熱愛的學科,這就是我想為之奮鬥終生的事業?」然後就接受了這樣的命運?如果勉力地說服自己愛上原本不喜歡的專業,我相信這是人類自我保護的機制,但換作我,我真的感到莫大的遺憾。

再來一個問題,當你把自己喜愛的事情變成自己的專業,很有可能要面臨這樣的風險:原本足以使你在業餘愛好者中出類拔萃的天分,變得不值一提了;這個行業里佼佼者無數,你的天分不如他們,努力或許也不如他們。那麼,這樣的心裡落差如何承受?
老實說這個問題我自己也不知道答案,還在慢慢求索。但是這是我目前唯一有信心做得好的事情,所以對我來說,好像也就是華山一條道呢。

總結一句,我覺得專業是什麼,是不是你喜歡的,都不是最重要的,關鍵是你能不能掌控自己,改變令你不滿意的地方,而不要因為無奈而妥協。


追求夢想當然是對的。
但你也要明白,這個世界上,不是每個人的夢想都能實現的。(事實上大多數人的夢想都不會實現,能實現的是少數人。)
如果你不能認識到這點,你會活得很累。


我喜歡的事是有錢。

難道不是跟這個答案所說的一樣嗎?你第一次跳槽是什麼原因?後悔嗎? - Victor Diors Guo 的回答

我上班就是為了錢,他非得和我談理想,可我的理想是不上班…


不對。
學什麼專業很重要。
答主親歷了從文科學院確切是一個管理類專業轉去讀金融與統計學院的生活。我的985是20+的。
在文科學院裡面的女同學都非常沒有追求。我寢室里2個刷韓劇1個港劇。我有一天問她們你們以後想幹什麼。都回答當個老師考公務員進政府機構工作。啊摔我聽到這些的時候心中萬匹草泥馬草泥馬碾壓阿。你們都才19 20啊把自己的人生想得那麼老態龍鍾幹什麼。你們爹媽的路不是你們的路阿。然而我並沒有說出來。
答主就更加堅定了轉專業的心。然後答主成為了學院里2個轉成功的人。
說說在金工的生活。大神太多。可以一起鑽研數學題。程序不明白可以馬上找人問。男生多。奇葩也多。大神也多。gpa要是不好好努力就會很低。我的專業課參與排名的就30個人。感覺有競爭就會有動力。覺得學習是件快樂的事情。當然有時候數分一道也不會做也是會急死的。考試前複習也是壓力大的。

我覺得專業影響了你的社交圈學習圈。要是我還留在那個文科學院里我一定不會發展自己在數學還有編程,主業是金融方面的知識架構。我很珍惜這個機會。環境對人的影響是很大的。我同學開學都不想讀管理類專業一年以後也就無所謂了。但答主是抱著希望來過這一年的。可以改變的事情盡量去改變吧。
重要的是我現在把喜歡的事情和專業結合在了一起,每一天我都感覺是為自己的未來而活。
我看宏經學python做數分高代學bec學二外法語。還能不定期見到喜歡的人。我很滿足。


人要先生存再生活,理想也好喜好也好都屬於更高一層的需求。如果你足夠富裕,家裡的錢足夠你一生揮霍,就請去追尋自己的理想,過想要的生活;如果達不到這點,不妨先掌握一項可以讓自己立足社會的技能,把握現有機會學好知識,等之後有餘力時再去追求理想。


我一直認為沒有什麼事是不能讓人喜歡的,不喜歡的原因可能是只是因為沒有深入了解。
從小我就不喜歡學英語,到高考的時候不得不學了,就拼了一切從基本的語法開始學。到後面基本能看懂文章就慢慢感覺到英語真的好有趣,直到現在英語還是我最喜歡的一門課(雖然還是學的不好)。
大學的專業是電氣工程,剛入學的時候根本不懂這個專業是幹什麼的,大一過得懵懵懂懂,每天想的都是轉專業。大二開始學模電,突然就好像找到自己的G點了,就是那種越學越high的感覺,把之前的電原等等基礎課又補了一遍。
所以每次遇到學的很吃力的地方,或者沒興趣的地方,我都會強迫自己。因為我相信總會有人喜歡這個東西,這件事一定會有讓人覺得很有趣的地方。就像很多回答說的,不去做就永遠不知道你喜歡什麼。你不喜歡的東西只是你找不到這個東西讓你愉悅的點而已。


年輕的時候,知道自己不喜歡什麼並有能力拒絕它
成年的時候,知道自己喜歡什麼並有能力堅持它


我小學的時候也有自己的理想,成為物理學家,後來,看見量子力學,我就趴窩了。
我初中的時候有個理想,成為挨踢精英,後來看到了個謝頂的程序員,我退縮了。
我高中的時候有個理想,成為機械工程師,後來高考分不夠,沒考上。
大學學的是化工,一開始十分排斥。但是大三學專業課的時候才發現,化工其實更加適合我,雖然危險了點,工資少了點,但是我學這個似乎總有種悟性。
問我喜不喜歡我的專業?其實一開始我不喜歡,後來發現其實相比機械,化工更加適合我,因為我立體空間感很強卻不擅長製圖,而化工熱力學的公式我卻學得很快。
問我有沒有喜歡做的事,回答是必然的。我喜歡攝影、烘焙以及編程,但是我不會選擇去當攝影師、麵包師以及程序員。學藝不精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我不希望將愛好作為職業,因為你會很快對愛好產生厭倦,那樣簡直是一種折磨。
記住,在未來的發展過程中,你只有一點是比別人強的,那就是你的專業。會計學是一個專業性很強的專業,好好學吧,那樣你會有光明的前途。


當你把感興趣的事深入去做的時候,往往興趣終將變得平淡。

我們所謂的興趣,不論是覺得好玩/對原理好奇/做起來擅長/覺得有前景/覺得很酷/很美等等等等,都只是我們對事物一個初步的印象,很多時候我們的興趣來源於未知。因為接觸過,又不足夠了解,所以產生興趣。很多時候興趣是潛在的可能適合我們去深入了解的一些方向。興趣提供了這個最初的動力。

大家常常會說,發現一個興趣不適合自己,沒意思了,就換一個興趣。很多時候不是新鮮感沒了、熱度退了,而是我們了解到沒有興趣的程度了。實際上,不僅有各種不同的興趣,還有不斷深入的興趣。通過不斷地了解,原來的興趣變得平淡無奇了,這個時候,你會站在更高的視野,去找到更深入的興趣。

興趣終將變得平淡,聽起來好像可惜。但只有這樣,才能走的更遠,對這個世界的理解更深入。人總是不願意就停在現在這裡,想去看看更廣闊的世界,去知道更多,很多時候這是我們根本的動力。

所以我的建議是,還是要做自己感興趣的事。興趣或許可以引導你看到更廣的世界,但如果沒有興趣,很可能就停下來了,而你的興趣將永遠只是興趣。


放屁,這種說法,原諒我。非專業的大學生進入該行業必須比別人花更多時間,問題是你能保證別人不努力,等你超越,別說什麼興趣之類的,扯淡,當然總有大神隔行就業,但那針對專業性不強的行業。打個比方土建行業,土木工程和建築學,你聽說土木畢業的干建築學的?只能幹結構的。生物的能幹機械嗎?反之一樣。這社會不缺人才,術業有專攻。很多本碩不一致的人都被卡在求職的大門口,孩子,圖樣圖森破


大部分人都不知道自己喜歡的是什麼......


有興趣是好事,但是你可曾為你的興趣做了些什麼?我就想問你,你有沒有爭取轉專業的機會?你在課餘有沒有學習新聞的哪怕一點點知識?你有沒有搭建一個自媒體平台並且好好維護?你什麼努力都沒有付出,可能都沒有我這樣一個二專選了新聞最後放棄了的人付出的多,談何興趣。


當年立志要去人大學法律,高考一敗塗地現在在天大學化工。沒後悔過,做什麼愛什麼。


想跟大家分享一個朋友的故事,希望會有一點兒小小的啟發
-------------------------------------------

採訪楊柳菁之前,在其它文章底下留言互動的時候,我就曾與她有過短暫交流。當時就覺得她名字真美,有春風拂面、楊柳依依的溫柔綠意。她也是南方姑娘,聲音細軟,說以後可以帶我去她家鄉那邊吃牛肉火鍋。在逐漸打開話匣的過程中,我越來越覺得她人如其名,乍看之下像柳條的輕盈柔弱,但更像春天的生機盎然,體內有著勢不可擋的驚人能量。

● ● ●

她憧憬被藝術品包圍的日子,沒想到理想能提前實現

楊柳菁,波士頓大學在讀傳播傳媒專業的大四生。在今年四月開始在T+H Gallery里實習至今。

聽她說在畫廊的工作並不輕鬆,特別是開學那段時間,她幾乎每天午飯時間,都是在飯堂一邊吃一邊對著電腦打字,顧不上和朋友打招呼。

前幾天我在國內的下午時間給她留言,波士頓是凌晨,沒想到馬上就得到回復,我很吃驚。她說她工作到深夜兩點半,第二天要早起上課。我很好奇她專業與畫廊乍看之下並不相關,工作內容會是什麼。她告訴我:

「一開始做過各種各樣的工作,比如整理一些藝術家的資料,協助布展等。後來開始在前台做接待,還有一些資料搜索等等。

(圖片來自於T+H Gallery)

現在的話有在做一些聯絡工作,人際間交談接觸的機會也更多了。這個過程台前、幕後、獨立、團體的工作都有所結合。」

她雖然不是藝術生,但她喜歡畫畫、逛畫廊,喜歡沉浸在藝術品中的世界。她閑暇時會畫人體,覺得很有韻律。

也喜歡在一張白紙上任由手的方向,和情緒的揮灑,塗上色彩,畫出一些抽象的、但是過後回看,能看出當時心境的畫。

「有時候一些想法不一定都能用語言表達,畫畫對我來說是重要的表達過程。」

她在逛畫廊的時候,想到如果可以每天都呆在藝術品旁邊,沉浸在充滿藝術氛圍的地方,會很幸福。不過她一直以為,可以過上這樣的生活應該是三四十歲的時候了。

沒想到機緣巧合,她在參加一次電影講座的時候,T+H Gallery的兩位創始人也在場。

最後提問環節的時候,楊柳菁提了個問題,但被前排的女生突然打斷,沒有得到主講老師的回答。沒想到畫廊的兩位創始人就這麼記住了她,一個提了好問題的女生。

在之後羅德島設計學院舉辦的活動上,楊柳菁又遇到了他們,而且一下子就被認了出來。T+H Gallery兩位有趣的創始人和她聊了對先前那個問題的看法,又打算把她招進來當實習生。

(圖片來自於T+H Gallery)

楊柳菁也覺得這太投緣,而且一直憧憬的那種被藝術品包圍的生活要提前二十年成為現實了。

我想,之前一直小心認真對待的理想,突然就變成了現實,這簡直就是最意外又幸福的事情。

● ● ●

建立自信是做實事,是肯定自己的過程

「我小時候感覺自己不是太合群,通常是有幾個非常親密要好的朋友。看到成群玩耍的小朋友都會心生羨慕,不過現在好很多,克服了很多社交上的困難。

小時候有過一段比較孤立的時期,高中時候和朋友組了一個樂隊,大家都很積極,和同學的關係才慢慢融洽起來。

來到美國讀高中後,和朋友一起創辦了一個學生電視台,那段經歷對個人社交有很多正面的影響。上了大學後,除了平時工作,她們會帶我去各種派對,不斷地鼓勵我要自信,要主動,所以我真的非常感謝他們。

我很有幸能跟藝術家們還有觀展者時常交流,在畫廊開展的時候,和他們談藝術談作品,談想法。現在來說,我在跟人交流方面還是一個比較舒適,比較自然的狀態。

也許現在還有很多人走不出『不自信『的陰影。我覺得自信不是說說就有的,也不是能裝出來的,是通過實實在在做了一些事情,來建立起對自己的肯定的過程。社交和自信,其實會有所關聯。首先自身要減少顧慮和成見,去融入一個群體的環境。

就像我之前會有點自我意識過剩,但其實交流過程中別人會更在意交流的內容,不會太在意你,所以要保持放鬆。

每個人想法和喜好都不一樣,所以不一定要在每個場合都很擅長,在不同人身上學到不同的東西,交換到新的觀點。學會尊重和欣賞就好了。

我會遇到很多對藝術很有見解的人,和他們交談的時候,我必須勇於接受自己可能不太獨到的想法,要邁出第一步接近他們,跟他們對話。當然會把握一個度,不是把所有想法都強加給別人,也不是單純接受別人的看法而不去給予。」

● ● ●

跨領域工作的優秀的人不少,專業並不是限制和拘束

從傳媒專業到藝術圈,看起來好像跨度很大,其實都是緊密聯繫的。在日常生活和各個領域中,媒體的角色都不容忽視。藝術界更是很大程度上被媒體推動、影響。能夠在工作中逐漸建立自信和社交的風格,源於這幾個月楊柳菁深深感覺自身認知的不足。

剛剛進入畫廊時對體系的運作都不夠了解;但很幸運能跟和非常優秀的夥伴們一起共事,從他們身上我學到了許多,也更有了提升自己的動力。

(圖片來自於T+H Gallery)

(圖片來自於T+H Gallery)

她明白自己需要不斷的努力去學習補充, 在過程中鍛煉自己多方面的能力,一定要積極去做事,而不是被動。她認為在一個跨領域的工作里能做好的人也不少,像我們畫廊主說的,就看你有多努力了。

除此之外,她還收穫了親近藝術和藝術界運作體系的機會。每當在畫廊里處理文件,看到很多藝術品、了解到很多藝術家,每天都覺得很幸福,她覺得自己就像圓了一個夢想。

當然還遇到很好的朋友,找到了難得的歸屬感。

「用心和沒用心做出來的東西,差距會非常明顯。」

畫廊創始人對她的評價基本都是正面的,工作很細緻,能注意到別人看不到的細節,非常認真。方向也很清楚,不會在體系下變得迷茫。但是他們覺得她可以更果斷一點。

我知道她會的。有很多人都對「專業與工作方向是不是一定要相符」這個問題感到苦惱,楊柳菁從自己的經歷中也摸索出一些心得和道理,講得精彩、實在。

她認為,專業學什麼,其實沒有重要到可以拘束你的地步。踏出去尋找實踐的人,會收穫到不同的東西。比如學數學的人,也可以組樂隊,走音樂的路。所以不要把專業當成一種限定,這是對你知識的補充,和體驗的過程。

更多的應該是在學習之外做的事情,特別是你做的是喜歡的事情的時候會更重要。

「雖然很多年輕人都會擔心專業和未來方向不相符的問題,但我覺得還是先做,畢竟還是有時間嘛,可以多去試試。

最近聊天的時候發現身邊一些朋友感覺很迷茫,專業和自己想去的方向不太一致,感嘆不知道之後怎麼走。但是我覺得沒有什麼東西都白學的。你學過的,都會用得上。目標太遠、目標不明確都不可怕,最可怕是不去尋找,不去嘗試,安於現狀。

也並不是每個人都有雄心壯志,就像木匠,編織者,咖啡師,他們專心致志把一件事物做精細,享受這個過程。也有想要成為世界第一木匠,頂級咖啡師,領導者,政治家的人,他們生來有這樣的追求,也是一種選擇方式。

想清楚自己的價值觀要帶自己去什麼地方,生命中最重視什麼,也許就沒有那麼容易被帶偏,忘記自己的方向。」

● ● ●

結語

最後她說,最重視的價值是比較永恆的。

我覺得感動,在大家都慌張地往前沖,抓住一切可以抓住的、不管東西優劣的時代,能有這麼一個女生,所重視的東西有著永恆的價值,如令她感到幸福的畫廊、藝術品,不會被時間磨蝕褪色,反而歷久彌新。

我想我們都需要這樣一顆能夠沉澱下來的心。

按照國際慣例,我們這次也會在後台為你準備她的微信號。在微信後台回復「楊柳菁」就可以獲得,可以和她聊聊工作和生活,聊聊未來。加好友請註明來意哦~

原文發表於:她讀傳媒,卻執著於投身藝術的夢想
(歡迎關注社交思維VENUSTUS, 微信公眾號ID:VStarOne, 了解更多身邊人的故事)


一輩子在讀書,你會知道自己喜歡做什麼?

應試教育讓大多數人能感受到的喜歡或許可能是……

十幾年下來還有多少人還能體會人性帶來的愉悅或痛苦?

想想自己做這個國家那個部位的螺絲釘吧,我們的自我已經從很久以前就失去了。

所以專業很重要……


我們班助也想進中傳媒,高考沒進,來了普通一本國貿專業,據他說,不知道這是什麼鬼專業_(:_」∠)_,考研沒考上中傳,悲催了有沒有。
但是他每年都當各種活動主持人,校內校外都有,進學校廣播部,演唱會各種看啊研究燈光什麼鬼的。國貿專業的實習跑去電視台-_-///
然後!他在六月要辦自己個人演唱會(借學校禮堂)算給自己畢業的最好禮物吧。
還是很羨慕這種能做自己喜歡的事的人啊!


同學,你好,我不是來撒雞血的,告訴你趕緊抓住青春的尾巴,人生只有一次,再不瘋狂我們就老啦;同樣的,我也不是來灌雞湯的,告訴你,心若在,夢就在,大不了從頭再來。我想告訴你的是,這一切想法,都沒有用。沒錯,你沒看錯,甚至於,你這輩子到底有沒有把興趣愛好發展成職業,成功與否,擅不擅長自己從事的領域呢。以上這一切,等你白髮蒼蒼回頭再看的時候,你會發現它的成功與失敗,甚至渺小到都不配寫在你的墓志銘上。但是,我想告訴你一個方法,一個如何在「你覺得不冷」和「你媽覺得你冷」的矛盾中找到平衡點的辦法。所以,同學,有點耐心,聽聽我的故事吧。

嗯,我是一個,可以說,徹頭徹尾的文藝女青年吧。從小學到高中畢業,十二年的語文課代表,小學三年級開始,幾乎年年都有一篇滿分作文被當成範文在學校里到處傳誦。十二歲接觸《紅樓夢》,春末之際,也曾偷偷躲在小花園裡葬過杜鵑花,背著「花謝花飛花漫天,紅消香斷有誰憐」而淚流滿面。在郭敬明泛濫成災之前,經常飽含熱淚45度仰望藍藍的天空。最大的夢想,就是考上新聞專業,成為一名記者,用我的筆和我的口,揭露社會的陰暗面,為祖國千千萬萬雙被迫習慣黑暗的眼睛哪怕帶來一絲光明。可是文藝的細胞再發達,最終也在高二那年被迫選擇理科之後,無情地被碾壓了。再後來,我學了通信工程,是的,如此文藝的我,居然成了一名不折不扣的IT人才。連我自己,都不願意承認,每天伴我入眠的,不再是曹雪芹蘇軾李清照,而是牛頓萊布尼茨拉普拉斯。我喜歡我的專業嗎,你覺得這個問題有必要問嗎。我擅長我的專業嗎,除了通信英語,其他的課,我都學的生不如死。

現在?現在的我,還在這條路上走著,雖然有幸成為了一名通信專業類的人民公僕,但仍然想在通信學術領域有所發展,有所進步。同學,我猜,你一定想問我,你這是轉性了嗎,還是突然發現其中的樂趣了呢。傅里葉變換比平仄平仄平平仄還有趣了嗎。沒有。然而,一點都沒有。愛與不愛,是沒有辦法輕易轉換的。因為,從一開始,你的偏好,就會傾向於你擅長的科目,膚淺點說,就是你從小到大得來的掌聲最多的那一部分。通俗點說,未來,你願意一起生活到老的,是那個你一直在屁股後頭追了小半輩子,為了她痛哭流涕壓力倍增拚命努力,卻怎麼也追不上的姑娘;還是那個從你知道愛開始,就每日對你噓寒問暖,欣賞你崇拜你給你增光添彩的姑娘?如果你沒有天生欠虐的抖M體質,我想你會選擇後者吧。畢竟,人都是趨利避害的動物啊。對我而言,同樣的,我可以不避諱的說,我這輩子沒有對哪個人的恨意超過牛頓和萊布尼茨這兩位兄弟。

為什麼我不建議徹底掀翻父母前期為我們做出的所有選擇,反而選擇暫時性服從。我想,可能你需要一些理由。

首先,馬洛斯需求層次理論告訴我們,人必須滿足五大需求,即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其中,每一樣需求由低向高增長,且第一層次即包含睡眠、食物等因素的生理需要得不到滿足的時候,人類的生理機能就無法正常運轉,換而言之,人類的生命會因此受到威脅。我想,辭了工作,重新學習大學專業,並不至於讓你第一層需求滿足不了,因為,爸媽畢竟不可能眼睜睜看你餓死。但是,代表收入、工作和資源、健康保障的第二層人類需求你根本滿足不了的時候,談什麼第五層的自我實現的需求呢?跨越式的冒進,只會讓你停留在第二層的痛苦掙扎中無法自拔。否則,跨越越大,過程越痛苦與艱辛。

其次,你得有了資本,才能支撐自己的夢想。舉個例子,你很愛一個姑娘,但你什麼也沒有,你說,你只有愛,一如既往一往無前的愛,你會得到她嗎?不,你不會。愛,意味著代價,意味著犧牲。至少,你得讓她看到你的價值。不要說姑娘世俗,這是動物也有的本能,起碼,她跟你在一起,得有飯吃,有安全的保障吧。同理,我熱愛文學,但我痛恨理科的一切,可這是我賴以生存的手段啊。今天,我寫再長的文章,明天沒有人會頒給我諾貝爾文學獎,因為我不具備原始積累,就不可能在一朝之內,超越勤學苦讀了數年同領域的人們。因為,我的智商並不像愛因斯坦先生那樣高。當然,如果給愛因斯坦先生一年時間,我想他說不定也沒有辦法寫出比李白更精彩絕倫的詩篇。所以,愛得有付出,付出是靠價值體現,而價值,是靠你的原始積累並日復一日的努力中。如果推倒重來,時間越晚,你就越要付出比那個專業里的同學更不要命的努力,才能追上別人的原始積累。還有可能人家比你更不要命。

再說,心理的過程。其實,我很贊同一句話,「你的努力程度,還輪不到拼天賦的時候。」你說你不擅長,為什麼,因為你在這門學科里沒有過成就感,最悲劇的像我這樣,從來沒有過。最大的誇獎,也就高中物理老師的一句話:你一定是個笨鳥先飛的人。甚至,我在對立面的文科獲得了太多的榮譽和賞識。就我現在從事的專業而言,這是不好的,因為它催化了我對本專業的抵觸心理。再加上一些世俗的言論,比如「女孩子就是不擅長理科」之類的,似乎也讓我前期找到了躲避的借口,再加上一直是父母強逼而並非自主選擇,內心的不愉悅感可想而知,更別提培養興趣了。所以,歸根結底,學不出來和學得痛苦,不是能力的原因,大多是心理的問題。當然,也友情提示各位為人父母者,請你們不要強迫孩子學習你們認為好的專業,因為這種違背規律的做法是不可能成才的。

好了,我的人生說完了,看上去很失敗對不對。工作了那麼多年,才回過神來,自己不熱愛甚或沒法控制自己對本專業的恐懼。我想說,你的心裡,並不是只能有一個專業。也就是說,除了職業,你是可以有興趣愛好的。當然,前提還是上面所說,你得有賴以生存的本專業作為支撐。我不建議一腔熱血地轉專業,因為蚊子血和硃砂痣,說不定會在瞬間完成轉換,不只是出於功利,更是勸你,不要讓你的摯愛,與金錢綁定,作為唯一的謀生手段。因為,很大概率上,那會玷污了它。你需要做的,是在你的心裡構建一個平行世界,那個世界有著你的所愛。當你被本專業壓得喘不上氣的時候,用你所愛的那個休息娛樂一下吧。同時也是,豐富自己精神世界的好辦法。用你所努力出來的物質世界,去供養你的精神世界吧。
另外,這樣的選擇除了告訴你原始積累的重要性,更是告訴你一件事,以後,當然前提是你成年了,你的人生任何重大決定,請自己做選擇。任何時候,都不要妥協,即使別人都說那是一條絕路,也不要放棄自己想要實現的目標。難道還不夠嗎,在選專業這件事上,它可是用一生的時間都在警醒你的呀。同學,請你,不要再把選擇權讓給任何人了。包括你的父母。家庭能帶給我們的,應該是愛,而不是束縛。他們的經驗再豐富,也比不上你發自內心的喜歡。所以,請你勇敢地去選擇,再勇敢地承擔一切後果吧。畢竟,人生是屬於你自己的,你說呢。

最後,我想用蘇打綠樂隊主唱吳青峰的一段話來收尾,以此勉勵所有人生被選擇的你我:請你們一定要相信自己,一定要接受、喜歡自己的樣子,一定要讓自己變成你真心會喜歡的樣子,如果你想要做的,不是長輩所控制你的樣子,不是社會所規定的樣子,請你一定要勇敢地為自己站出來,溫柔地推翻這個世界,然後把世界變成我們的。

心之所向,素履所往。

加油,同學,你可以的,為了所愛去生活。

讓我們腳下不要停止奔跑的速度,心裡也永遠保持低吟淺唱的情懷。


推薦閱讀:

外國人喜歡玩鬥地主嗎?
什麼是墓地愛好者?
女人能玩文玩核桃么?
相比較於其他愛好,為什麼打遊戲就被認為是不務正業?
25歲的女生學點什麼比較有成就感?

TAG:未來 | 大學專業 | 愛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