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保持內心平靜,inner peace,專註做一件事情,盡量少浮躁散漫?
個人以為將「保持內心的平靜(平和)」當做一種狀態去達成,這種帶有功利傾向的目標設定,似乎本身就會阻礙我們內心的平和。我們越想以之為目的達成、越不折手段可能導致我們越發浮躁。
老子第八章:上善若水 水善利萬物而不爭 處眾人之所惡 故幾於道 居善地 心善淵 與善仁 言善信 正善治 事善能 動善時 夫唯不爭 故無尤
儘管老子的顯得有些消極了。
我認為導致我們輕浮狀態可能有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即無敬畏。
當我們頭頂有敬、有畏和有承載,可能思考和做事便不敢(太過)造次。這也是我自己的經驗並綜合部分觀察得來的。
敬者,最關鍵或者最低的即生命。生命指天地間萬物之生靈,哪怕一顆草一片葉子,他們也是值得我們有所敬的,這絕非同情心泛濫,人憑什麼自以為可以同情萬物?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看過《微觀世界》之後我方才醒悟,哪怕一隻臭蚊子也有華麗的誕生)
畏者,包括生命、歷史、人生、求知和先哲們的教誨。歷史的經驗和教訓,我們作為個體的滄海一粟卻又對之承載著不可估量的作用(我們真的以為自己對未來不會產生重大影響?),求知則是要知道自己所知甚少,先哲們耗盡畢生心血思考專研的問題、以人生實踐的價值無不使我感到自己的不足,無不汗顏。
我認為敬畏二者相互依託,有敬方知畏,畏是為敬。並非人人都可敬畏,那麼便恕之。
總而言之,當你輕浮時,或許可以想想頭頂上的星空、腳下的大地、眼前的生靈,或者你心中沒有康德式的道德律,那麼想想不可知的神靈,或者你都沒有,看看先哲們的人生事迹,總有那麼一兩個會讓我們覺得,自己還有很多要做的。
最後我想說的是,平和的心態不一定是某種因素的作用,譬如信仰、音樂、閱讀等,而是一個整體的狀態,當諸多因素和路徑結合時才可真正做到平和。當然了,以前看到一個說法,真正超然解脫的人要麼享盡了人間富貴,要麼嘗盡了世態冷暖。我們只是平凡世界中平凡眾生的平凡一員。前段時間很浮躁,近期在好轉,一個平和的心態很重要,做事情的時候投入進去,比如你看一本書,投入進去後,是不會在意別人說話的,即使再大聲,回想一下下雨時專心看書的感覺。我浮躁是因為計劃制定的太重,心裡有太多想做的事,但是對時間把握不好,明明做很多與計劃無關的事,上網什麼的,制定計劃時卻忽略這個時間,還有就是兩個小時做完的事卻計劃1個小時做完,這不是大躍進嗎?可以注意哪些事很多的人,做事卻有條不紊,他們有自信自己能做好要做的事,當你慢慢成功地把計劃中要做的事一件件做好,你就會投入到當下要做的事情上了,因為你不用擔心其他事情,一切都在掌控中。還有就是要留有休閑的時間,勞逸結合效率更高,以上是作為一個學生的我的想法。
很少參與跟遊戲無關的話題,但這是我相信的邏輯:
人的氣質和修為,都來自於不間斷的自我雕琢
人都有根深蒂固的性格惰性和性格慣性
能夠改變以上的,不是經驗,也不是現成的理論
而是制定出規則,逼自己進入絕對自律的軌道
這非常難也非常痛苦
但堅持不懈的自我雕琢,能新習慣取代舊習慣
差不多,這是唯一的路徑人、事都有其自身的節奏,不會一直狂躁,也不會一直沉淪,也不用急於告別當前的狀態,觀察它、感知它,有一天,你就突然明白了。
引用一句歌詞:
別人說的話,隨便聽一聽,自己做決定。
——《沒那麼簡單》黃小琥
我不同意閱歷決定論,閱歷越豐富內心就越容易平靜是瞎扯,內心平靜是指沒有雜念全力以赴的做一件事情或者保持這種靜若處子動若狡兔的生活狀態,這是可以慢慢訓練出來的,通過心理暗示和靜坐都可達到這種和諧圓滿的狀態,一旦沒有雜念,做事情的效率就高,顯得很安靜卻很有氣勢。其實道理你都懂,但是真正談到修鍊你就無法割捨下那些慾望,就會忍不住雜念紛飛,這是大部分人的寫照。這就要看你的決心大小了或者受教育程度了,如果是從小就的到良好的教育,養成了靜心止念的習慣,自然如璞玉一般容易雕琢,容易達到和諧狀態。可是如果生長於市井之中,或者雖家庭豪富而長輩疏於管教或者管教方法不當甚至連長輩都是庸庸碌碌的俗人,自然日久天長由空靈的幼年時期,逐漸被動接受世上各種誘惑與慾望的勾引,以至於終其一生無法做到靜心止念。除非有大毅力或受大打擊以大決心幡然悔悟,又或者得到某些積極的思想的啟發而奮起,才能擺脫庸碌之心。這件事別人再耳提面命也是無用,只能自己心中先燃起奮鬥之心。窮人最缺的是成為富人的野心,此言不差啊。
把目標定的遠大一些,更有意義一些,把當前所做的事看成是萬里長征中的一步,想到未來還會有許多困難要去克服,就不會浮躁了。給自己捨我其誰的使命感,就易於專註了。
騰出自己內心的一塊地兒,把自己最善良的念想,最美好的渴望還有最純粹的夢想,原封不動留在那裡。
在你浮躁散漫的時候,記得去找找自己心裡的那塊地兒。它能讓你警覺自己已經偏離了初衷,能讓你咬咬牙,重新背起行囊。
在你彷徨無助的時候,記得去找找自己心裡的那塊地兒。它能讓你想起自己堅持那麼久究竟是為了什麼,能讓你找回屬於自己的inner peace。
每一個人都需要心裡的這塊地方。它是你的懺悔室,也是你的避風港。
享受自己的生活,能夠感受到生命的美好的時候,是我最平靜的時候。不要急於求成,不要好高騖遠,腳踏實地去解決每一件事情的時候,就沒有那麼浮躁了。
悅己。
反覆練習,將其中程式化的部分練習得非常熟練,然後從那些有創造性的部分獲取成就感,產生一個心流(flow)。這樣就能專註於其中。
最近聽到的一個說法,控制不住脾氣,可能因為肝臟虛弱,身體出現問題了
人生不同階段會有不同的心態;就像你不能指望一個人剛出生就各項全能一樣,指望啥都不經歷就能達到內心平靜的狀態也是不現實的。 不入世,如何能出世!
無欲無求 水到渠成
閱歷到了,悟性到了,自己的三觀正了,根基打牢了,任它浮華如三千東流水,我只取一瓢暖心,世間萬千繁花似錦,我只愛我所愛,為自己的每一步做選擇,過得悠然自得,與人無擾,與人無爭。即可心如止水
最近我也在煩惱這件事。
先分析自己內心浮躁、散漫的原因,你可以將自己的一天或某個時間段內所做的每一件事記錄下來。例如:12:00-12:03去接了一杯水。然後看看你到底都做了什麼事?有哪些事會分散你注意力?哪些事本來沒有必要做,但由於某種原因你卻做了?等等。最後做個調整,隨時提醒自己,方式可以自己選擇。只要對你有效。
但這些只能緩解一時,根本的原因是你對某件事投入不夠,熱情不夠,才無法專註,外界影響都是在內部因素的存在下才起作用的。
浮躁,說到底就是內心雜念太多,書讀的太少或者讀的不夠深入,使人容易流於表面,無法靜心。想要改善,就多抽點時間讀書,多思考,多跟人交流。
散漫跟你對事的態度有關,端正態度。
我也在慢慢調節自己,其實這也是一個了解自己的機會。共勉。內心的慾望是產生浮躁心理的根源。這種慾望可能是物質上的也有精神上的,更有肉體上的東西。要平衡心中的欲求,需要時間的沉積吧!
年輕人追求毛個內心平靜啊,該燥的時候就得燥起來!一個階段有一個階段的特質,真正的內心平靜也是要等等燥過之後,重新審視自己才能獲得的,想要直接得到內心的平靜,我覺得是不現實的。
無欲則剛是不可能了,這個物慾橫流的大環境下,做自己感興趣的事,全身心的投入,未嘗不是個好辦法!
做自己就OK
我喜歡聽一些放鬆的音樂解壓。調節心情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