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家、感受不到家的溫暖是什麼體驗?

答主女,22歲,獨生。
雙親健在,從小受到關注較少,在大四即將畢業之際與父親產生一次爭執。之前雖然由於我任性也會吵架,但是在我逐漸完善的三觀下,我終於承認,我的父親,並沒有看起來那麼愛我,所以我坦然接受,並渴望經濟獨立。
母親姊妹較多,幼年喪母,外公嗜酒,脾氣不好。母親幼年經常受到外公打罵。那時候還在新疆。母親性格較為懦弱,從不反抗。
後來匆匆嫁給父親,我三歲時,父母爭吵,父親要把母親從二樓扔下去,是我哭著抱他大腿他才停止。印象中打母親的次數雖然不多,但我都記得。

也是15年12月10號與父親發生最後一次爭執,我才明白很多事情。
人一生終將獨行,但家是港灣這種溫暖,我越長大越是體會不到。對我來說,雙親健在,但仍感到無家可歸。


別人追尋生命旅程中的風景,累了也可以回頭回到港灣短暫停歇。心裡有個燈塔,不管選擇怎樣的生活都不會真的迷失意義。能夠被牽掛是種很幸福的重量啊。

而我用盡全力想到達的卻是一切的起點。其實一直覺得無論什麼都不真的在乎,什麼都不想堅持,什麼都沒意義。我只能一個人拖著自己往前走。開心的時候還好,低谷的時候真的會深刻地感到一種無法掙脫的虛無,一切都沒意義。我不想要成為優秀的人,我想要一個能夠躲藏的小角落,可以有片刻做個懦弱膽怯的人而依舊被包容,可以迷茫無助在振作起來之前也能夠被支持,哪怕只是偶爾很偶爾,讓我知道我不是無處可去的孤獨的人。


要多強大才能戰勝小時侯缺失的一切呢。總幻想再堅強一些,格局再大一些,就可以靠自己創造一個在這龐大世界中的safe corner,然而沒有用的。努力讀書工作戀愛熱愛生活,只不過偽裝出一個光線的殼,包裹著一個瑟瑟發抖的沒長大過的小孩子。從沒從沒長大過。

每個人都想要精彩的人生,我卻只想要回到小時候,回到一切都沒開始的時候,然後選擇不要來到這個世界上。


說說我吧,從小跟奶奶,算了寫不下去


五歲開始,輾轉住過 大姨家 小姨家 姥姥家 嬸嬸家 自己家(一個人,因為能自理,初中),寄人籬下的感覺就像是沒人要的孩子,幹什麼都是多餘的……長大後就變得特別敏感,沒安全感,不知道怎麼表達自己的訴求,非常脆弱又非常堅強……還有深到骨子裡的自卑感……


我屬猴,猴年過去就沒有什麼好希望的吧

我是孤兒,有個大我2歲的姐姐。9歲父母相繼去世,如今姐嫁人我大學畢業。

不知從哪天起,我和姐到了鎮福利院還有盼頭。大概是姐初中畢業去縣城讀時候吧 ,就知道自己最能依靠的人要遠離一段時間了,初中在二姑大姨家陸續過年,有些親戚家也都去流浪討口飯吃,那時候啥都不知道去哪都被瞧不起。

慢慢高中忙了畢業時候姐也回來了,有在武漢打寒假工不回來,也有回十堰沒地去在市區找份廉價工干著,過年還是被二爹叫他家吃飯。後來姐結婚,寒假放假近兩月同樣也被乾爹媽嫌棄,也曾發誓過年堅決不回十堰的。

今年元旦把工作辭了,學校附近租房子,圖書館呆上半月去重慶玩一周姐那待五天,回老家燒紙不過四五天,力所能及的事都幹了還被惡語相迎,看看別的親戚來待遇都不一樣也習慣了,發現自己就是賤親戚都那樣!

呵呵,大概除了姐沒人關心我的死活。晚會不看了去睡我正對衛生間的支床,真TM恨手賤給所謂的晚輩同齡發那麼紅包~

2017.1.28 00:00大年初一寫不屬於我的老家


一開始是很傷心的,整個人很沒有歸屬感。後來時間長了,突然發現自己就是家。自己安頓好了,吃飽喝足精神愉悅,心裡就很平靜很舒服。

自己就是家,再也不期待別人了。


答主男,來自農村,自小父母雖然健在,但是沒有感受到父愛或者母愛,常年在外打工,丟給爺爺奶奶,教育方法不對,經常受打,記得最深一次是父親回家剛好是中午下課回家吃飯,見我沒在學校他當時就火冒三丈打了我一巴掌,當時很絕望。還有一次想和奶奶一起去縣城玩,父親不讓,然後就一直關在房間里打,直到奶奶回來才制止住,現在這樣的影響非常大,在學校和同學打架鬧矛盾重來都不告訴父母,拿了好成績和榮譽也不會告訴他們,感覺自己就是一個人,告不告訴無所謂。
一開始我覺得這種影響沒什麼,但是到了高三就開始顯示出來,學業壓力大,對自身的情緒把握不住,曾經整個學期的焦慮不安,精神煥散,不和家人說,沒人傾述,就自己扛著,那一頓時間精神分裂很嚴重,要吃一些安神補腦的葯來維持,身體健康也不好經常生病,感覺就是行屍走肉,吃飯睡覺上課,當然,我最後還是復讀了一年,兩年高考第一科都是一宿沒睡去考試(插播一句,去年研究生考試也是一宿沒睡),進考場人都快瘋了,因為太焦慮,那種撕心裂肺的感覺,讓人一生難忘。我的基礎還不錯,只是英語不是很好,但是一進考試就完蛋,和家庭教育關係很大,對父母講我就是一個讀書的工具。
過了高考,也算是進入了大學,二本。我本質上算是一個比較開朗的人,搞班委進學生會,我都有,但是依舊很孤獨,會時常一個人無緣無故的悲傷,還不知道什麼原因,因為覺得自己是比他們低一級的人,很自卑,雖然我做的比他們好,但是還是沒有自信,我在同學面前極少提自己的家人,每當別人問我回家我重來都是很反感,我不喜歡回家,覺得在學校還不錯,甚至覺得在家還有點尷尬,我自己也在不斷的思考這個問題,但是除了浪費時間什麼答案都沒有,想去找個女朋友,但是膽小自卑,怕去傷害了別人,也不敢去表白,還有自尊心強,容不得別人對我的一點點侮辱,否則就會大發雷霆。在大學也就按部就班,逃課,玩遊戲,玩累了就去圖書館消磨時間,不過我沒掛過課,一部分是自己也是用心學了,還有就是因為自己是班上的學位吧,這點還是比較欣慰。
在幾年的大學時間,我爸媽有2年沒有回家過年,我去過他們工作的地方几次,真的很苦,可是沒錢過年總要回家吧,他們沒回去,那一年的年夜飯還是我自己瞎搞的,我重來沒有炒過菜,三十的晚上過的也是夠悲涼。
進入大四,準備考研,考研這段時間又是想高考那兩年一樣,整天焦慮不安,晚上睡不著,時常自卑,不自信,看起來特別憔悴,每天行屍走肉,自習吃飯睡覺,有時候太累,還睡不著。記得一次晚上1點沒睡著,起來打遊戲到天亮,上午睡一覺下午接著去自習,在父母面前我重來不會對他們說這些東西,因為我不希望他們能懂我,我自身定位一直都是自己一個人,但是這樣對自身傷害很大,身體上可以修復,但是心靈上的都是一輩子的事情,是很難改的,在考研的那個沒睡著的晚上,我媽給我打電話,我當時真是絕望了,我對她說:看來我這輩子就是這個樣子了,一到考試就害怕。這種害怕的主要原因就是自己的底氣不足,害怕失敗後那種別人失望和嘲弄的眼色,還沒有人鼓勵的無助,這樣一次次積累,任何人都會被拖垮。考完研之後去學駕照,科目三考了三次,教練說我都是練的爐火純青了,一上來就掛。真的是怕,內心恐懼,我克服不了。
再者就是現在了,這種影響一直都在,我也沒想著怎麼去刻意的去改變,當然最後運氣還好,考研成功,現在是211大學的一枚小碩,來了之後加入了心理協會,經常去聽一些心理講座,但是做心理諮詢還是不願,因為我一直都不承認自己的心理有問題,一直扛著那些疑惑,還是看時間,我相信時間可以沖淡一些,但是不奢望能夠消除這些影響。
再者,對於幼年父母的不好影響,現在無力改變,但是在求學過程中他們還是付出了很多,因為他們對讀書很重視,要是我沒讀書的話或許現在不知道在哪個疙瘩里生不如死,我花錢不是很多,他們都一一滿足,我還是很感恩他們,畢竟他們不懂這些道理,但是我現在懂了,我不會讓我的孩子收到這樣的痛苦。
2016.4.22

---------------------------------------------------分界線---------------------------------------
剛剛又看了下答案,還是覺得負面的東西比較多,而且回答的比較片面,只是考慮到了自己的感受和想法,還應該從父母的角度看待這個問題。就我個人而言,父母確實特別讓人寒心,養而不教,或許是複製他們父輩的教育模式,棍棒底下出孝子,不打不成器,他們的這種想法出發點是好的,可是方法已經遠遠落後,嚴重製約了孩子的後天發展,變的孤僻,自卑,更加難以掌控自身的情緒問題,他們也不懂這些東西在當今社會是多麼的重要,所以我一直在埋怨他們,為什麼不能給我一個好的童年,一個正確的教育方法,讓我來減少這些痛苦,可是我以為他們鐵石心腸的時候,最近的一件事改變了我的看法。
在3月末,身體不適去醫院檢查,在尿檢的時候查出有少量的尿蛋白(+),尿蛋白是身體,特別是腎臟出現損傷的標誌,為此手賤去Baidu看病情,結果發現自己有90%的概率得了腎小球腎炎,當時我情緒爆炸,誰都不想年紀輕輕就去透析生不如死,當時特別害怕,而且不敢和別人說,自己在宿舍呆了幾天,最終被自己的導師發現異常去醫院檢查,其實檢查都沒什麼大的問題,就是最近的壓力大,而後出現情緒波動懷疑自己有病,那時候自己痛苦的已經開始不相信醫院的檢查報告了,堅信自己生理有問題,醫生都在騙人,當天晚上,我媽給我打了電話,我控制不住就和我媽說了這件事情,說自己的了腎炎,一輩子都治不好了,以後還要大量的醫藥費用,會拖累我們家之類云云,當時我媽對我說:孩子,你不要擔心,你是我生下來的,我會對你負責,你要是真有這個病,我和你爸是絕對不會放棄你的,砸鍋賣鐵也要把你治好。其實我這是第一次聽到我媽說這樣的話,第一次覺得我在他們的心目中是如此的重要,我就像一個小孩子一直說我害怕我害怕,媽媽就一直安慰我,想像哄小孩子那樣,當時覺得有父母的孩子真的是太幸福了,有人在哪聽你胡說八道。最後聽話又去檢查了一次,醫生說有點炎症沒有什麼大礙,我才慢慢的相信了醫生的話,但是到現在心理的問題還沒解決,這幾天在失眠,還是恐懼自身有病,去做心理諮詢,醫生說是有焦慮症,拿葯也不敢吃,擔心有後遺症。
自己也不知所云,總結起來:1.多和父母溝通,由於小時候的教育問題,代溝較大,只有大家坦誠相待,總會感受到親情的溫暖,畢竟血濃於水。2.感恩,這件事要感謝導師,要不是他發現我的心理問題,這個時候我還不知道能不能來回答這個問題,也許還在那裡痛不欲生。3.千萬別去Baidu查病,這個是大忌,我去看醫生的時候每個人都說Baidu不靠譜,我們一知半解的對照病情,會讓你覺得自己已經病入膏肓,心理和生理收到雙層面的打擊。
2017.4.21


每一次回家探親,就像一個人去遠方旅行一樣,那裡沒有我的房間,沒有我的生活物品,從頭到腳從吃的到用的都會裝在行李箱裡面,才有安全感。


感覺就是當心情很失落,心中反覆念著「我好想回家」的時候,卻發現自己本來就坐在家中的床上。


什麼叫做家,只是一個晚上睡覺的地方而已。


有家,有父母,但是他們互相憎恨。打架都用拿菜刀砍,高二那年,我跟奶奶去勸架,奶奶死死地抱著父親,父親拿著菜刀,抓著母親頭髮,準備往她脖子上砍,我死死的捏著菜刀,刀刃就在我手掌上。。。很恐慌。。
從小跟著老人長大,爺爺重男輕女,奶奶超級好,但是她10年去世了,爺爺被接走了,那以後我就一個人生活,10年那次過年時,我跟父親講道理,他抓著我頭髮往牆上撞,用腳踹。然後把門關了,大年三十在外面坐了一晚上很無奈。
實習時生病了,需要做手術,給母親打電話,只是想告訴她一下,她第一句話是,我沒有錢,你也不要找我要。我只有說我自己有工資。
因為缺愛,所以遇到一個前任,傻乎乎覺得那是最溫暖的事,最後他劈腿了。
這只是一些事
以前想過自殘過,情緒崩潰時,做過。無數次想過自殺,每次都沒有勇氣,每次都告訴自己,死都不怕還活不下去么?熬了那麼久,堅持了那麼久,不能就這麼放棄,不努力的奔跑,背後真的就是萬丈深淵。
好羨慕有溫暖的家的孩子。
努力,會讓自己越來越好的。


大人不像大人的時候。孩子唯有快快長大。


父母健在,不過關係不好,住校6年了,現在本市上學。

體驗:
1.放假和回家兩個詞之間並沒有什麼聯繫,已經不能理解室友為什麼一到周末就急著回家,明明回家沒什麼事。

2.回家這個詞是意味著去父母那住兩天,宿舍更有歸屬感。

3.獨立,知道這世上除了自己,誰也不是依靠。也意味著,自己的事,如果不是需要父母出資,並不需要經過他們同意(我媽經常為此氣急敗壞╮( ̄⊿ ̄)╭)

4.並沒有小學生作文里寫的那種羨慕別人爸爸媽媽什麼的。父母對自己展現父愛母愛反而覺得噁心,要抵觸

5.很清楚自己以後應該贍養父母,那是我的責任,但也只是出於責任而已。感情還是有一些吧,多不多我就不知道了

暫時就想到這些了


父母離異,各自組了家庭,跟著哪一方都覺得是他們的負擔,敏感又矛盾,覺得他們才是真正的一家人,而我只是一個暫住的人,在家就自己躲在房間里,不笑也不說話,盼望著趕快離開,有自己的家。


如果可以,培養足夠的興趣。。。家的核心是讓你有歸屬感。。如果父母給不了,那就讓自己更願意去享受生活--興趣


雞同鴨講
就剛才晚上
好久打一次電話回家
就這感覺


真的是越長大越感覺不到家的感覺,每當晚上失眠的時候,我就會在想這個問題,很小的時候那種想家,依賴家的感覺絲毫沒有了,可能是我受夠了老爸那副仗著有錢,盛氣凌人的樣子,感覺他給我的東西我就要屁顛屁顛過去接著,什麼事情等著我去求他,現在工作了,經濟獨立了,我想,以後也就跟他慢慢聯繫少了。現在就想自己買套房子自己住,但是……房子太貴了………我自己買不起


17歲喪父,24歲喪母,目前27,,有個姐姐。
工作地點離家50分鐘高速車程,一年到頭也不回去。叔伯等親戚,也就過年或者有事的時候回去。有不知道的人會很納悶,離家這麼近一年也不回家,我也很少去解釋。
孤獨肯定是有的,有時候特別羨慕別人可以隨時回家吃好吃的,跟父母絮叨吧。但現實如此,我們能左右到的事情太少了,非常少。
過年對我來說簡直是煎熬,所有人都闔家團圓,我只是孤孤單單寄居在叔伯屋下。
唯有努力吧,自己成個家。


不請自來,見諒。
我是單親家庭,自我有自我意識開始,「家」中最常有的是爭吵,當然更多的事情我是通過我母親之口而略有印象。
上幼稚園前我父母便離異了,理由很簡單,我是女孩,而母親之前打掉的孩子都是男孩,唯一留下了的我,偏偏是個女孩,哈。
後來我母親再婚,對方是個很老實的男人,那時我小學,我們一同生活的六年。我已把他當成了親生父親一般依賴,而他也確實如同對待親生孩子般對我,我很感謝他,至少讓我的童年是完整的,也曾有過被「父親」舉高,和「父親」一塊逛書店,買兔子…給我留下了童年的美好回憶。
好景不長,我家慢慢轉好的生活因為經濟破產再一次陷入危機。
母親與「父親」的關係也一跌再跌,最終破裂,橋歸橋,路歸路。
為了還債,我家賣了房子,搬出了小區,到了舅舅家,開始了寄人籬下的生活,這一年我高一。
對於「家」,在高二前我一直沒有太多概念,對我而言,無論是哪,只有有個睡的地方就好了。
況且,我已經習慣了搬離。
從生父到外婆到店面到終於有了自己家再搬出。
我這個人大概是天生活得沒心沒肺。
我從沒有怨過任何人。
我深愛著我的母親,甚至可以說,為了她我可以捨棄我的生命。
直到初三。
我母親又找了一個男人,這個男人好吃懶做,平素最愛吹牛皮與白日做夢。
而我母親…或許是太過走投無路,罔顧所有親朋好友的意見,和著男人一同從新疆到廣西到內蒙。
但事實上,除了掏光所有路費,每天被男人洗腦外,我家什麼也沒有留下。
而這幾年,我一直一個人待在家裡。
那時候我家還沒有賣。
130㎡的家,我一個人住了兩年。
初三要中考了,由於一個人住實在不方便,我搬到了一個同學家,每月定時交房租,從一開始表面的和睦,到其家人越發的不耐煩。
我再次搬回了自己家。
半夜回家,開門,開燈,在心裡默默對自己說一聲「歡迎回家。」
偶爾累了,趴在書桌上,幻想出另外一個我,然後摸摸自己的手臂,告訴自己「沒關係的,睡一覺就好了,還有我陪著你。」
這兩年我越來越習慣一個人,越來越習慣孤獨,至少在當時,我是這麼認為的。
一個人時,即使半夜起床特別害怕,也會堅定的告訴自己「還有『我』呢!怕什麼。」
我有兩個我,一個無所畏懼,另一個膽小怯懦。
但那時候,我甚至沒能想到我的「堅強」是從何而來。
那是我自己的家,它就像我的殼,即使只有我一個人了,但只要打開門,我便覺得,一切都輕鬆了。
後來家賣了,我的母親依然在外奔波,卻從未賺到過錢。
甚至一度我舅舅對我母親說讓我別讀書了。
但親戚間左拼右湊,我終於讀到了高三。
這時我已經再次從舅舅家搬出,外婆由於也在舅舅家住,原本工廠分配的30㎡的屋子已經閑置好幾年了,我和母親重新搬了進去。
這裡遠離市區,甚至不在我們市的管轄範圍內,即使交通不便,購物什麼沒有什麼方便的。但我還是安然住下了,我說過我只需要一張床,雖然只是我自以為。
我家經歷過輝煌,酒桌上觥籌交錯,揮金如土手機通話長期佔線。至於以後,每每到了過年,我最害怕的就是手機鈴聲。
被催債砸門,被繼父砸門(不同意和母親分手),那時我家又搬在了低保房,很破的門,被敲得哐哐哐響,家裡依然只有我一個人,我躺在床上,聽著手機里我媽說「千萬不要開門」,從木然到慢慢蜷縮進被窩,再到不斷的戰慄。我至今無法忘懷那樣的恐懼。
我至今害怕沉重急促的敲門聲。
再後來,我高二,母親又找了個男人,搞建築的。
我至今與他不熟。
每每見面便是尷尬的笑。
這時我們在外婆的曾住房中,我母親和男人感情基本穩定下來,家庭條件儘管依舊沒有任何改善,但看著母親的笑顏,我便覺得十分心滿意足。
直到高三上學期,我母親和我說,她有孩子了。
她的臉上洋溢著是仿若初為人母的笑意。
她問我要不要生下來。她有些小心翼翼的試探。
不知道有沒有人理解那種感受,做了十八年的獨生子女,突然,你會有一個弟弟妹妹了。
是欣喜若狂還是悲傷欲絕?
我好像已經習慣木然了,我甚至已經在心底翻不出一絲漣漪,但我依然要擺出欣喜若狂的樣子來,我笑著說「好啊,沒關係啊,我不介意啊。」
在當時,我真的沒有任何感覺。
直到兩天後,深夜,我驟然驚醒。我開始不停的流眼淚。無論我怎樣寬慰我自己,眼淚就是不停的流。
我努力告訴我自己,沒關係,我還有我呢。
但眼淚止不住,我馬上要沒有媽媽了。
作為一個高三的人,這樣的想法未免也是可笑了一些。但那樣的絕望,即使只是一個愚笨的想法也讓我痛徹骨髓。
後來我弟弟出生了。
母親將生活的全部重心放在弟弟身上,當然或許是愧疚,她越發的縱容我,無論我要什麼,或者幹什麼,她再也沒有反駁意見,每每是一句話「你懂事,我相信你。」
是啊,我懂事了,長大了。
但為什麼半夜被一個嬰兒的啼哭鬧醒卻又會害怕得不住顫抖,甚至不住的流淚?
高三下期,我選擇了寄宿。
母親也和弟弟的父親搬到了廣東,偶爾會在微信上問問我缺錢嗎。
此外,再沒有其他溝通。
今年三月母親回來補辦丟失的身份證,正好我們放月假,我們依舊還住在外婆的小家中一塊嘻笑著,交換最近生活日常瑣事。
兩天半後我回到學校繼續衝刺高考,雖然疲憊,但想到母親說等到清明節陪我過完節再回廣東,我便覺得心口安逸。
但今天在家庭群中看到母親說買好了票準備明天回家(指廣東),我惶然。
母親私信我說到,外婆已經帶著我表弟表妹(留守兒童)到了「我的」最後的30㎡的小「家」中。
我說「嗯。」
然後再也沒二話。
我最後的「家」也沒了。
我從未像現在這刻,這般,體會到顛沛流離。
我的身體躺在寢室的床上。
但我的心,突然空了。
「爸爸一個家,媽媽一個家…」
我呢…?
對啊,我不過是一個寄居者…怎麼敢…怎麼敢鳩佔鵲巢?
像條狗一般,到一個地方,撒泡尿就圈為自己的地盤。
我從來都是在顛沛啊。
是啊,我懂事了,我長大了。
但為什麼,越長大越想要一個「家」呢。
我給了我自己太多「家」的假象,我自欺欺人的每到一個地方就告訴我自己這是我「家」。
但我真的家呢…
那個應該燈火通明,不需要我假裝強顏歡笑,假裝堅強,假裝無謂的家在哪呢…
現在距離高考71天。
我沒有家了。
從身體到心靈。
距離清明節還有一個星期,假期,我該去哪…
去外婆家?然後呢,假裝對一切都不在意,假裝學習勤奮也一點不累,假裝我可以在小房間里看一整天書…
我心裡有一點點的不舒服,它就要化成一隻魔獸了,我摁住了它,我對我說「還有我呢。」
是啊。
我還有我呢。
我和我的家呢?
我不知道。


除了節日氣氛的烘托下,從未有想回去的念頭


小學四年級父母離婚,轉學到爺爺奶奶所在的城市,一年後又改由姑姑撫養,寄人籬下,初中畢業終於回到原先的家與父親和一個不認識的阿姨同居。這一切讓我對家這個概念產生了懷疑,我不清楚我是否真的有家,每每在需要愛的時候什麼都得不到,在我習慣了之後又給我愛,這也許就是命吧。
依稀記得小學四年級的時候父母經常吵架,後來母親因為出軌與父親離婚,在民政局門口母親只是淡淡說了句「我不要孩子」,蓋完章之後父親回到家才發現家中早已被洗劫一空,我曾經睡過的床上只剩下一層褶皺的報紙,電視,電腦,洗衣機,被褥,通通被母親家裡人搬走,家裡一套黃金地段的房子也被我母親改了戶主名,留給我和我父親的只有一張已經被取空的工資卡,空空如也的還沒還房貸的房子,和一屁股債而已。老實的父親礙於面子不願意打官司,只得靠各路親戚的接濟度過那最艱苦的日子。
小學二年級的我就學會了自己一人坐公交到一個小時車程的學校上學,學會了自己做簡單的飯,學會了自己洗自己的衣服,雖然過得清貧,卻也不失樂趣。
一日,父親在街上看到了炎炎夏日在路邊攤和小夥伴吃的滿頭大汗的我,沉默良久,我能看出他的臉在抽搐。後來我才知道,當時母親家就在我學校正門對面,他們約定直到我小學畢業之前都會照顧我的午飯和午休,然而我並不知情,母親也沒有履約。那天,父親連夜將我送到了爺爺奶奶家。
在爺爺奶奶那的日子可能是童年最快樂的時光,無憂無慮,好吃好喝的伺候著,但好景不長,奶奶在我初一的時候患了重病,我也只能去我姑媽家暫住。
姑媽是一個脾氣很暴躁的人,和她生活的時候我每天都提心弔膽,寄人籬下的滋味真的很不好,別人給你什麼吃的,不好吃也得吃完,給你買衣服,不好看也得穿,即便這樣,生活也算平穩。直到有一天,我們大吵了一架,姑媽呵斥到「要不是我收留你!你現在還不得睡大街?真是個沒人要的種!」這話給了我當頭一棒,隨之而來的是一陣暈眩,我不禁反思我自己,從小到大流離失所,寄人籬下,被母親拋棄,各種回憶充斥在腦海中。打那時起,我就決定要回自己家上高中
先不寫了,有空再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主高中的生活就比小時候安逸多了,家庭環境相對穩定,高中三年坎坷但不失樂趣,只是對於家始終沒有什麼概念。比起那個有一個陌生女人的家,我更喜歡泡在圖書館,撞球廳,酒吧之類的地方。
可能也正是童年愛的缺失,直接導致了答主有一種莫名的自卑感,感覺自己不配被愛,從未被愛,也正是這種感覺模糊了我對「家」的概念。直到現在我都覺得我的「家」不過是一個比較舒服的床位而已。
嗯,就醬


推薦閱讀:

父母總愛強調自己為你付出了全部,怎麼辦?
如果你的子女是同性戀,你會無法接受嗎,為什麼?
如果長得不好看你會怪你的父母嗎?
討厭家,討厭父母?
如何消除孩時對老師父母積攢的仇恨?

TAG:心理 | 家庭 | 孤獨 | 父母 | 傷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