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現自己對其他人的事一點都不關心,很冷漠,沒心沒肺?
發現自己對其他人的事一點都不關心,甚至包括自己的父母,感覺自己很冷漠,常常會產生獨自一個人在世界上反而會讓自己更有真實感,請問我這是有什麼心理問題么
題主你好,異常心理學中,有一類人格障礙叫分裂樣人格障礙(Schizoid Personality Disorder)。這類人格障礙患者處於與社會關係脫離的模式,情感表達的範圍比較狹窄。
根據DSM-5(《精神障礙診斷與統計手冊-第5版》),有下列七條癥狀中的四條或者更多的個體,很可能患有分裂樣人格障礙
(1)既不渴望又不享受親密關係,包括成為家庭的一部分
(2)幾乎總是選擇單獨活動
(3)幾乎對和他人發生性關係不感興趣
(4)幾乎不能從任何活動中獲得樂趣
(5)除了一級親屬外缺乏親密的朋友
(6)對他人的讚揚或者批評漠不關心
(7)情感上冷漠和超然
此外,分裂樣人格障礙不排除和精神分裂症或者其他障礙聯合發生
分裂樣人格障礙還有一些常見表現:1、害羞。分裂樣人格障礙開始於青春期。害羞被認為是分裂樣人格障礙的早期表現。
2、生物學效應。研究表明,多巴胺受體的濃度在分裂樣人格障礙患者的社會冷漠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3、除非遇到了一定的危機(抑鬱症或者失業),很少有分裂樣人格患者主動要求治療。
4、喜歡機械的、抽象的工作,數學、計算機遊戲。
5、不通人情世故,微妙的暗示,以至於在社交上顯得笨拙、自私、固執己見。
6、有置身事外的感覺,互動的姿勢和面部表情(如微笑、點頭等)比較缺乏。
7、缺乏情緒波動,很少表達出大喜大悲。
8、可能對人際交往感到痛苦。
9、較差的同伴關係和學業成績,被認為是異類,被同學戲弄。
10、男性中更多見,且該人格障礙對男性造成的痛苦更嚴重。
可能原因:(1)遺傳。有精神分裂症的家族病史的個體更易患分裂樣人格障礙。
(2)多巴胺受體的濃度較低,導致社交關係上的冷漠。
治療方法:(1)了解社會關係的價值,學習溝通、與他人打交道的技巧。治療師可以通過角色扮演,幫助患者練習建立、維持社會關係的技巧,讓患者明白社會關係的必要性,重視社會交往。
(2)體驗他人的情感,學會共情和換位思考。
當然,由於題主沒有提供詳細信息,並經受專家的診斷,因此,即便有一些癥狀有符合之處,但由於程度輕重、具體環境不同,也不一定說明題主具有分裂樣人格障礙。只是說可能有一些診斷標準、治療方法可以供題主借鑒。希望題主能夠慎重對待DSM-5的診斷標準,不要急於認為自己就患有這類人格障礙,而是在必要時由專家診斷、提供解決方案。
此外,DSM-5是西方的精神障礙診斷手冊,可能有文化差異造成的誤差。這也是需要慎重對待的地方。
最後,希望題主能夠明白,其實你不必要為自己與他人的不同而憂慮,而是考慮自己的狀況,是不是給生活、工作、人際關係帶來嚴重影響。如果一切順利,沒有給自己造成難以忍受的痛苦,那就可以不必太緊張;如果這個癥狀給自己帶來嚴重困擾,那就需要及時向心理諮詢師、精神科醫生諮詢。總之,不要害怕自己的獨特性,不要給自己隨意貼標籤,將精力放在問題解決而不是自我懷疑上就好。
——————————————————————————————————
遠程心理諮詢請私信聯繫,
經授權發布的案例可見:(個案記錄1)自愈力:在苦難中燦爛的向日葵女孩 - 知乎專欄。
紙媒及公眾號合作請私信
——————————————————————————————————
拓展閱讀:談戀愛時總忍不住「作」,要怎麼辦才好? - 覃宇輝的回答
我時而社交能力特強,時而特別恐懼社交怎麼辦? - 覃宇輝的回答歡迎關注我的專欄:心視界 - 知乎專欄
References:
Association,A. P. (2013). 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 (5th ed.). Washington, DC.
Barlow, D., Durand, V. (2011). Abnormal psychology: An integrative approach:
Cengage Learning.
Brown, T., Barlow, D. (2010). Casebook in abnormal psychology: Cengage
Learning.
Durand, V. M., Barlow, D. H. (2010). Essentials of abnormal psychology:
Cengage Learning
請大家直接看最後
不知道對不對,冷漠可能是為了保護單純敏感的自己,小時候心地很善良對朋友親人會很熱心,完全沒有壞心腸,然而敏感的自己沒有感受到朋友相對應的回報吧,受傷的次數多了,也就慢慢的不想再去多管閑事了,用冷漠來保護自己。
我覺得這也是一個原因吧
我避開無事時過分熱絡的友誼,這使我少些負擔和承諾。我不多說無謂的閑言,這使我覺得清暢。我儘可能不去緬懷往事,因為來時的路不可能回頭。我當心的去愛別人,因為比較不會泛濫。我愛哭的時候便哭,想笑的時候便笑,只要這一切出於自然。我不求深刻,只求簡單。 —— 三毛
看是很清高的自己,也懷疑著自己是不是會像三毛一樣堅定下去
原是屬性帶孤獨的人,生活在了這個群體社會中,那我們不得不去適應群體環境
我是這個問題的發起者,我要告訴所有有這個問題的朋友們,我上面的回答是錯誤的,人不可能天生是冷漠的,你之所以會冷漠並不是你自己的原因,而是因為你被這個世界給蒙蔽了,你眼所看到的世界使你認為全世界都是冷漠的,它把歡笑 讚美給人帶來的功效從你的眼中給摘掉,其實要破除這個屏障很簡單的,每天真誠的對你認為你好意思開口的朋友親人表達你的善意就可以了,一定要相信言語的能力,希望所有看到這些文字的各位都加油!!很難理解:
為什麼一個星期一定要打一次電話回家
為什麼周末要和朋友一起玩
為什麼朋友有困難的時候需要幫助
為什麼情侶一定要在一做很多事情
為什麼別人跟朋友有聊不完的話題
為什麼別人經常說一些起不到實質性幫助的廢話
和一位答主說得一樣
「僅僅是覺得應該這樣做」
覺得作為子女應該撫養和照顧父母,但沒有明白為什麼他們是我的父母就一定要照顧他們
覺得作為朋友有義務和朋友常聯繫常一起玩,而且也享受一起玩,有義務在朋友需要幫助時給予幫助和安慰,但我不理解為什麼非要一起玩、非要給朋友幫助,我甚至不明白為什麼我們非得是朋友,我們只是認識比較久而已吧?
但是我希望和別人一樣,可以擔當得起自己的一份責任,可以有更多朋友,可以富有愛心,可以享受親密關係,可以發自內心的去關心別人
我覺得像我這種人,最好的結局是孤獨終老吧從小就覺得家裡氣壓很低,我做什麼事都是戰戰兢兢,因為很可能多說一句話就會被大人罵,說你話多,該操心的事不操心,不該操心的事聽得清,所以後來就是在家盡量不說話,他們說什麼事,我在旁邊也是聽著,不發表意見,就是覺得什麼事都跟我沒關係,少管閑事少生氣。
現在長大了,成家,有了孩子,在外面工作,看周圍的同事,會打電話回家問家裡這樣那樣,給父母買這個買那個,我打電話回家,只能幹巴巴的問一句,家裡還好吧,你們身體還好吧,然後,就不知道說什麼了。看別人給家裡買東西,也是覺得很驚訝,還要買東西給他們?他們要錢的時候給他們就行了吧。
也是經常覺得自己是不是沒心沒肺,不會關心別人,期待有高人解惑。
情到濃時情轉薄,而今真箇悔多情
——納蘭容若
說到底是把握不好自己和他人的關係,人都怕失望,付出了真心也想得到回報,可這世界並不永遠那麼善良,有些人並不知道感恩和回報。
那就關掉關掉關掉,不去感受不去愛不去關心,把自己的感知都關掉。
再也不失望了,但是連希望也一起喪失了。
想了很久,寧可跌跌撞撞,寧可十次中有九次真心相待換來的都不是真心,也願意為那十分之一或者百分之一的希望去努力。
因為關掉的感覺好像自己在慢慢死去。每一秒都極其漫長,沒有任何期待,遇見的每一個人都看到和他們分離的場面,做每一件事情都看到終結的那一天。連快樂的時候也在心裡默默告訴自己,這些愉快的時光,很快就要消逝了。
而我想好好活著,即便痛苦,即便絕望,也想要活著。
自己也在努力尋找自我和外在的平衡點,和題主一起加油吧,不要怕。
Hemingway once said, "the world is a fine place, and worth fighting for." I agree with the second part.—— Seven
精神分析方面說:
這是你小時候受到過感情冷漠,就是父母沒有給你應該有的關心,導致感情的自我封閉,因為小時候最重要是自己不能發現自己被冷落:所以悲哀的感情被壓抑了,壓抑了對家人的恨意,自然也沒有什麼好意
我偶爾也覺得自己這樣沒心沒肺,後來我發現其實不是不關心,而是已經深深的埋了起來。
可能只是他們出現的問題你應付不來,沒有辦法解決但又不想看著對方難過,所以就把這些問題深深的埋了起來,假裝他們不存在。
我也經常想自己一個人,比如,以前哥哥不聽話,闖禍,我就會想,如果家裡只有我一個孩子該多好。但是這種想法對哥哥太不負責。
後來父母產生了矛盾,而且是不可調和的矛盾,在家裡的時候每天擔驚受怕,怕他們吵架、打架,發生什麼很嚴重的事。我根本沒辦法也沒能力調和他們之間的問題,當他們發生衝突的時候,我無能為力,只能哭。然後就每時每刻都在幻想,如果他們真的分開了,我獨自一人帶著母親一起生活,是不是也會很好。
其實可能在他們產生衝突之前,已經發生過很多次小的摩擦,但是我從來不以為然,每天以為自己生活在很幸福的家庭,所以有時候我總喜歡一個人,不喜歡跟別人共處,多半是因為那些家庭矛盾早就埋藏在心裡了,只是我表面上我還以為自己很歡樂。
有時候不是自己沒心沒肺,可能只是你的心肺承受不住,如果不是很嚴重的問題,還是活的快快樂樂簡簡單單的好。
首先我們來分析一下樓主形成這種性格的可能原因,
遺傳因子:
有一類人天性冷靜,淡漠,抑鬱質。多血質,或者生性活潑好動的人往往對周圍的人事物有著強烈的探索欲和求知慾。在他們對外界進行探索以滿足自己的好奇心的同時,不可避免地會把自身也投放到所處的環境,從而產生一系列的情緒體驗,包括同情,憐憫,強烈的憐憫心。而長時間在相似情境下對於事件處理而培養成的良好習慣,比如善於溝通,懂得如何觀察細微的變化,得體地說出體恤他人的溫言暖語,自然地做出關心他人的舉動,則讓他們在"好奇-觀察-介入-移情-關懷"的良性行為模式下獲得更多的稱讚和認同。
而天性淡漠,抑鬱質的人往往在大多數情況下要麼趨向保持置身事外,隔岸觀火的心態,要麼因為缺乏自信而不敢進行干預。都未曾"介入「事件,何來的同情憐憫投入貢獻?
僅僅從表象和行為,完全無法判斷哪一類人更善良更高尚更美好。因為你無法探究每個懂得關懷的人,其行為的形成機制和背後動機。
後天形成:
除卻遺傳因素的影響,很大一部分人的冷漠是生長環境(家庭,學校社會etc.)無奈造就的。先說社會大環境,比如部分答案提到的整個社會環境信任缺失,好心卻被訛(失足婦女啦,老人啦,弱勢群體啦,都可能成為利用你善心進行敲詐的勒索者)。再說家庭和學校環境,我個人對此體會頗深。在高中以前,天性使然,我的性格猶如所有青春期盲目自信和樂觀的少女般,對任何人事物都懷抱一顆堅決相信,熱愛和無私貢獻的心態。我愛朋友,付出只求讓對方和彼此都開心,不求其他回報。我關心家人,對於父母常年在外對我缺乏心靈層面的溝通和關懷的現實也從無抱怨。遇事積極向上,被學校眾多人熟知因為這個女孩」無論何時都在微笑,大笑,或者狂笑「。
然而就是這樣的我,在青春期敏感時期恰好經歷了一些家庭和生活的變故,導致我在高一那年自行啟動了防止受傷的心靈防禦機制。那年的我天真地以為只要不去愛不去投入不去身臨其境,就不會受傷。於是我開始對人事物採取了一種懷疑和遠觀的態度。不再隨便敞開心扉,也失去了爽朗和隨心所欲的笑。
從那以後,我的確很少因為外物而受過很重的打擊和傷害。試想被你界定為毫不相關或者關聯度甚低的人事物,怎麼可能給你造成莫大的傷害?最多受自己負面情緒煩擾罷了。
結果就是,不再容易受傷的我也不那麼容易快樂了。我的天性和我後天養成的行為模式在不斷撕扯,打架和抗爭。 直到現在我還在努力地從那個自我設定的真空中往外掙脫,因為我寧願做一個會說錯話做錯事卻真誠鮮活的人,也不願意做一個生活在套子里,做什麼事情都隔岸觀火,明哲保身的人。
我想建議樓主去追根溯源,分析一下現在的性格成因,尤其是在自身已經對此產生困惑並且影響到自我認同並懷疑自己」心理有問題「的情況下。
有些關懷,不僅僅是給人帶去溫暖和快樂的源泉,甚至可以稱作義務了吧!比如照顧生病的親人etc.(大家覺得呢?)
如果你想,請開始採取行動吧,不要矯枉過正,當然也不要催眠自己天性使然blablabla,因為你知道從自省開始,性格是可以慢慢塑造和改變的。不妨從向周圍懂得關心和愛的親人和朋友身上學習一些關懷小習慣開始,和身邊的人慢慢建立起良性的互動模式。一段時間以後你就會漸漸體會到擁有關懷的能力是一件多麼美好的事情。
祝好!不要失去想要成為一個溫暖的人的信念,萬一實現了呢?
私以為,你應該只是個學生,還沒有走入社會。
因為,在步入社會前,人處於索取狀態,你向家人索取物質,索取愛,一切你擁有的東西,都是你索取來的。這樣的狀態下的人很多是自私的,不懂得回報和感恩的。
當你有一天走入社會,你開始真正開始用勞動換取酬勞的時候,你才能知道所有的得到都來之不易,這時候你才會懂得付出,知道感恩。
一個人只有有舍有得了,才是完整的人,感情也是。其實有時候冷漠,心裡並不一定是這麼想的。我覺得我自己很冷漠,像面對路上的乞丐,缺胳膊斷腿我覺得他們很可憐,但是以前或許還會給一兩塊錢,現在我都是轉過頭不看;或者聽說誰年紀輕輕就因病去世了,我也會很惋惜,覺得他們的家人一定很痛苦,但是並不會說什麼。
我特別羨慕那些任何時候都很會說話的人,即使有時候讓我覺得他們並不真心,覺得很虛偽,但是也有的時候,他們不走心的語言會比我這種在心裡難過卻沉默的人更能安撫人心。
對父母親人也是一樣,她們喜歡聽小輩們撒嬌逗樂,哪怕很二也能讓他們喜愛,但我並不是那樣性格的人,或者說在親人面前都很拘謹,跟他們的對話都是非常沒有營養,乾巴巴的類似有沒有錢用,注意身體之類的。長大以後我母親有試著跟我交心過,當時讓我覺得好像這世上我還有一個能讓我隨心所欲說話的人,可是沒多久我就發現,只要我告訴她的事情我舅舅姑姑就全知道了,也許並不是什麼隱私的事,但是我很不喜歡這種感覺,從此之後都閉口不談,或者說些我覺得不太重要的事情。天氣冷了,有次我說手腳冰涼,我媽就說冷血動物是這樣的。也許她只是在表達幽默,但是我還是能感覺到,在她心裡覺得我很冷漠。可是我無能為力。
一直在外地,朋友都漸漸遠離,每次說著雖然不在身邊但是心未遠離這樣的話,但是當我過年回去的時候,大家聚在一起,我覺得我已經遠離了她們的生活,長時間沒有聯繫,我們已經有了隔閡,相互敷衍著,寒暄著。不知道除了冷漠還能怎麼面對,我對自己對別人都說,這是我最好的朋友,因為我知道,以我這種性格,再不可能有比之更好更交心的朋友了。
生活彷彿有了一層陰霾的悲觀,都說性格決定命運,我知道我這種人只是缺乏安全感,缺乏自信。用現在流行的話來說,就是拍在電視劇里最多只能活兩集的角色。
好像在散布負能量一樣,不說了。
嫌長請直接跳到最後一段。
這樣的情況我也有,但我知道自己為什麼會這樣做。
我是從小被人干涉(或者說批判)到大的。
我很喜歡跆拳道,報了個班之後一節課都沒翹過,考黃帶的時候超常發揮成績據說還不錯,我很想繼續學下去。
但是後來我外公外婆說,那些人都是騙子,不是什麼好鳥,打電話讓我媽說不要再讓我學了,我媽嫌他們煩,就打了我的電話,讓我不要學了。我當時初一,就算想去打工湊學費,也是沒成年沒時間。
多年以後我說起這件事,非當事人的舅舅說:你說說你,你從小到大沒做完過一件事吧,那個跆拳道,你學著學著就不學了。我媽說:當時我是心疼你,身上常常青一塊紫一塊的。
如果在此處加一個我的內心活動,你們猜猜是什麼。
後來到了初三畢業。
那個假期因為那時的男朋友送了我一個音樂盒,我想學會彈那首曲子,但其實我深知自己沒有音樂細胞也對樂器不感興趣,所以我計劃著想要用這個假期來學鋼琴,就學兩個多月。
這兩個多月里,我還報了硬筆書法和英語口語,三門課我天天有,我沒有缺過一次。
但後來我才知道,我圓滿完成的短期計劃,在我家人(非當事人,整件事情當事人只有一個,我。)眼裡還是「半途而廢」,因為我沒有「堅持」。
我的童年過得很好,但就這兩件事,每每說起一次,我都不委屈,因為我恨。
正題來了。我能感覺到我很冷漠,尤其是在別人抱怨或者想要尋求建議的時候。我會在腦子裡記著別人遇到的問題,也會想,除非人家對我說:我真的需要你的建議,否則我絕不開口。因為我深刻地意識到,我應該為我說出的每一句話負責任,我要告訴別人的一定是百分之百正確的事——怎麼可能有——所以我不說——所以別人覺得我很冷漠——對,我也覺得我很冷漠。自從被前男友大傷了一次以前另一個好朋友大傷了一次以後。。。性格變得跟題主一模一樣。。
不關心不在乎身邊的人。沒法再像以前那樣交到摯交好友。以前是會為了朋友生日提前好多天準備大驚喜的人現在也只會前天晚上買一個價格上看得過去的東西。
心思變深沉了好多。但是我已經不知道在乎別人是什麼感覺了。
換句話說 我不知道自己的哪些行為會傷害到別人。其實也不在乎 唯一重要的是自己被傷不到就行了那是因為還沒有與你相關到一定程度,比如你談了個女朋友你媽不同意,這種事你還怎麼冷漠?
反過來說,沒與你相關到一定程度的事,也的確不需要你關心。
我反倒認為這是個優點,哪怕是親人,也是獨立的個體。除非他的問題是你義務或者能力範圍能幫助解決的,否則你關心來有什麼用?
私以為這樣挺好的,大家都不累。
2016年4月22日 雨 28歲 男
為什麼搜這個問題,因為晚上我爸罵了我一頓,說我這人跟別人小孩不一樣,為人太冷漠。
突然察覺我一直以來的性格問題已經引爆到家庭,我突然開始想自己是不是病了,還是確實不會作人。
所以我問了自己幾個問題
1、我愛爸媽么?
我很愛我的爸媽,但我從來沒有在他們面前表現出來。他們的條件很好,衣食不缺,我自己的一切都是他們給的,所以平日我沒有什麼東西可以贈送給他們,同時內心也覺得他們都不需要,爸爸愛抽煙,我可以送煙,但是又不想他抽太多,只是偶爾會讓他們注意身體健康,少抽煙。
現在看我錯了,他們也不能一味付出而不需要關心,要克服的障礙就是在一個氣氛沉悶的家庭里要忘記害羞,要勇敢表達出來。
2、性格冷漠不善言辭么?
為人交際不能算冷漠,但可能太理性,看不慣那些人之間的虛偽,而且自己總是對一個人的真心很敏感。自己也有兩三好友,跟陌生人剛認識時害羞,但熟了就沒心沒肺,所以應該不算性格冷漠吧?大體周圍人都覺得我很開朗,但只有我自己知道很難交心,大家都是逢場作戲,何必當真,但確實周邊朋友很少,可能跟工作有關,交際圈窄了點。
這個好像並沒有錯,需要改變的可能就是拓寬自己的交際圈,多認識人也許就能多交點合口味的朋友。
3、對待親情是不是很冷淡?
從小長在外婆家,跟外婆關係很好,最遺憾的是外婆最後一段時間沒有好好照顧她,時常後悔。而奶奶家還有個堂弟,一直覺得奶奶更喜歡弟弟,再加長大後在外求學,很少回老家,跟奶奶這邊的關係有點冷淡。但跟爺爺關係一直很親,可能是因為爺爺沒有那麼偏心的緣故,他老了,回家時就給他買點東西,給點錢。除了這些人以外,對其他的親戚就確實很冷淡了,一年沒幾次接觸,覺得所謂親戚也就這樣,各管各家,每次能聚一起不是送禮就是過節,感覺除了錢就是錢。
改變的圓滑點吧,能捧著點就捧著點,多一句關心死不了人,大家一起假才是真的假
4、是不是不喜歡跟人聊天?
從內心來說很喜歡一群人在一起,但更多的喜歡當一個傾聽者,而且是不太會安慰人的傾聽者。好像真的不太會關心人。
安慰人啊是個腦力活,只能慢慢學咯,適當的表達自己好了
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
問了這麼多,最後發現還是得改變自己
不想說話
不想說廢話
不想太虛偽
要多想多思考多總結。
寫下這些只是讓我有一個地方發鬧騷,可能文不對題,但題主不妨問問自己一些類似的問題
也許我確實病了,誰說的清呢同學,你沒有問題,有誰會真的關心別人呢?不過是轉個彎來關心自己罷了。這世上大部分的關心不過是交換罷了,我關心你,然後你要現在或者以後對我怎麼樣。或者不對我怎麼樣。因為沒有真可以真正的不依賴任何人,才進化出來關心這種東西。
如果一個人深深的內觀,就會發現,自己關心的只是自己,自己愛的也只是自己。
Every man has his secrect sorrows which the world knows not, and oftentime we call a man cold when he is only sad.——Henry Wadsworth Longfellow
人人都有隱秘之苦,不為外人所知,我們常說人冷若冰霜,其實他只是黯然神傷。——亨利 沃茲沃思 朗費羅其實心裡還是一個脆弱的人,只有用冷漠把別人拒人千里才是保護自己的方法。
現在不痛不癢到一種境界了!
對整個環境都喪失了感知
分不清好壞 美醜 善惡
不管生活是起是浮
心裡一點漣漪都不起!
可是正常的人不是應該有喜怒哀樂嗎!
這是前幾天發泄寫出的。
其實說到底就是麻木了。
以前身邊是不缺朋友的,可能是我這個人不做作不虛偽,其實就是懶得裝罷了。再加上唯心主義,很注重自己內心的情感體驗。幾乎沒有聽過朋友,或者間接聽過朋友對自己的一點抱怨批評。反倒是會說和你說話不累,可以交心談心。可是不知道為什麼,當和一個朋友距離慢慢拉近的時候,就會下意識的保持距離,哪怕和朋友之間什麼摩擦都沒有。不想繼續交往下去。上面說了,我是懶得裝的,自然不會逼自己把這段友情深入下去。時間久了,身邊的朋友來一個又去了一個,反覆多了,心裡就想,人嘛,來來往往無窮無盡的,看天意看緣分吧。也就麻木了。時間再久了,發現自己遊離在朋友圈的邊緣,出去玩找不到伴了。朋友都說你真高冷,都不敢找你出來玩。他們說我性格真奇怪,和我說話總是微笑,因為我真的不知道應該用什麼樣的表情和語氣去面對他們。虛偽迎合我是做不到的。
再說父母,母親因為工作原因長年不在家。家裡只有父親弟弟和我。小時候父親教育方式不對,各種大大小小的事暴力解決。小時候最討厭的就是放假,因為放假就意味著要在家裡和父親長時間呆在一起。太危險了!小時候是恨透了父親,可他是我父親,我也太愛他了。就是在這種愛恨的長時間的交替中,我麻木了。我愛父親嗎,我不知道。父親愛我嗎,我也不知道。在我第一次讀大學離家這麼久的時候在他電話里說想我。可是在我回家途中腦袋裡一直反覆放著六年級,我第一次一個人長途去廣州親戚家玩,回家的時候進門我高高興興的去找他說我回來了,他一句話不說給了我一巴掌。因為在廣州有一次給家裡打電話告訴了弟弟我在廣州玩,弟弟哭了好幾天。他們騙弟弟說我去外婆家玩了,不想弟弟傷心。可是有誰告訴過我這件事,6年級的我只知道要把開心的事和弟弟分享,哪裡想得了那麼多!
思維調理不清晰,以後得好好改改。其實冷漠只是一種情感上的麻木。多和熱心,開朗正能量的人接近,石頭也會有溫度的。
題主或大部分有類似情況的人,可能時童年時被冷漠,冷暴力對待過。
以我自己為例。小時候,每逢默書,測驗考試,母親都會替我複習。但是她其實沒有耐心,我記憶中我總是捱罵。之後她大概覺得我麻煩,把我送到補習社補習功課,她晚上才接我回家。
回到家,她徑自走回房間看電視。留我一人在客廳吃晚飯。飯菜是冷的,但我沒有意識到要拿去熱一下。習慣了一個人對著牆,默言地吃。現在想來,我當時應該夠不到放在大冰箱上的微波爐。
每天如是,沒有變化。麻醉我一切感受的只有電腦遊戲,每天吃完飯便是玩。幸好父親教過我如何上網,否則我現在可能更孤僻和冷漠。沉醉在網上我所不知道的各種事情,時間流逝得很快,多好。
母親沒有給過我那怕一塊零花錢,當我看見別的同學能買一包包零食,當時的我竟是擺出諂媚的臉色討吃,而非求我父母給零花錢。
為甚麼?這要談到我另一件事童年往事。這事我想其中一個不可逆轉的性格轉捩點,使我從那時起,直至現在都難以開口向母親提出要求。
大家都有過收集卡片的童年回憶吧?當時便利店有過集點卡換卡片的活動,父親常到便利店買東西,於是我便換了很多卡片,當時很是愛不釋手,更縫了個布袋裝起它們。
但是有次我不小心忘了那布袋在補習社,我怕別的小朋友會拿走,於是我央著母親駕車回去取回,這是第一次我求她,也許也是我最後一次求她了。我想她嫌我麻煩,只是一直罵我。但最讓我難受的是,她在我耳邊不停的演我的哭腔,那種害怕失去珍愛事物和情緒被嘲弄的煎熬下,我第一次想到要自殺。
我哭了整夜,聲嘶力竭便睡了。明天趕到補習社,那布袋仍在那個地方,我拿起它,打開,數著裡面的卡片,一片兩片三片...竟然一張也不少。但我只是漠然的把它封起來,再也沒打開過。
此後,我再沒想死的念頭了,但亦不存有再生的念頭。比起生和死,我只怕別人對我觀感不好,近乎病態。但是愈在意,愈是痛苦,在人前別扭得像條蛆蟲。苦樂如果像蚯蚓的軀幹一樣能夠斷成兩截,多好。
社交隔離也是冷漠的原因。沒有錢,自然不能出去和別人玩,接觸到的只有冷淡的父母。我童年大部分時間都是在家裡過,只有兩次到朋友家玩,一次是經過朋友A的家,逗留了十分鐘左右。另一次是朋友B生日,剛好他家在我家對面,可以走路去。
我沒有童年的朋友,不只是因為我甚少和他們玩。須知道小朋友玩了一把捉迷藏,就是朋友了。而是一件令我難過的事。
那年小學畢業典禮,大家忙著找老師,找朋友合照。但他們的照片,不會有我,我也沒有一張他們的照片。這是因為那天被不知為何生氣的父親帶走了,母親也沒有來。
那是棉絮紛飛的一天,我很記得,因為我流著淚離開學校,只為追著暴怒的父親,許多棉絮迎面飄來。
行文至此,心有千千結頓時解了不少,可能是抑壓在心底的記憶能直面地寫下來,分裂的自我終於得到和解。
藉以此詩一舒胸臆:
棉絮紛紛意何如?一片蕙心把淚拭。
漫天雲卷今作別,廿載前事莫再提。
我其實不想勾起童年的過往,亦無意責備父母,因為他們的性格和行為也受到生長環境影響,他們也有自己的苦衷。我只願,家庭冷漠能在我這一代終結。
謝謝。推薦閱讀:
※怎樣的關懷才是尊重了對方「悲傷的權利」?
※當你站在台上,台下有人喝倒彩。你該怎麼辦?
※如何正確與社交中喜歡裝逼的人相處?
※如何讓兩個很愛玩遊戲的舍友晚上玩遊戲的時候不影響我睡覺?
※為什麼總感覺內心很空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