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消除焦慮感、治療焦慮症?
國際知名心理神經學 A.Lewis教授指出:焦慮症,又叫做焦慮性神經症,這是在神經領域種比較常見的一種疾病。
焦慮主要表現為:無明確客觀對象的緊張擔心,坐立不安,還有植物神經癥狀(心悸、手抖、出汗、尿頻等)
焦慮症的5個具體表現
A.Lewis(1967)認為,焦慮症作為一種精神病理現象具有以下五大特徵:
1、指向未來
這種焦慮的情緒是一種面向未來的一種,也就是說這種情緒是有危險或者威脅存在的,也就是說是會馬上或者即將就會發生的一種情緒。患有此症的人經常會有無須有的一些擔心,這是屬於他們最典型的癥狀之一。有時候他們會擔心自己的親人、自己的財產、自己的健康等,而但是這些情況在正常人的眼裡是非常正常的,所以這就是患有焦慮症的人雨正常人的差別,一般對實際情況總是存在一些偏差和誤差。
2、情緒狀態
焦慮是一種情緒狀態,病人基本的內心體驗是害怕,如提心弔膽,忐忑不安,甚至極端驚恐或恐怖。發作性或持續性地出現莫名其妙的害怕、緊張、焦慮、恐懼不安等心理。患者可能有一種期待性的危險感,感到某種災難降臨,甚至有死亡的感受。許多患者同時還伴有憂鬱癥狀,對目前、未來生活缺乏信心和樂趣。有時情緒激動,失去平衡,經常無故地發怒,與家人爭吵,對什麼事情都看不慣,不滿意。
3、這種情緒是不快的和痛苦的
可以有一種死在眉睫或馬上就要虛脫昏倒的感覺。焦慮症患者常常覺得自己不能放鬆下來,全身緊張。他面部繃緊,眉頭緊皺,表情緊張,唉聲嘆氣。
可以有一種死在眉睫或馬上就要虛脫昏倒的感覺
4、實際上並沒有任何威脅和危險
患者所產生的焦慮、恐懼情緒與現實相差甚大。即是說實際上並沒有任何威脅和危險,或者,用合理的標準來衡量,誘發焦慮的事件與焦慮的嚴重程度不相稱;
5、軀體不適感與焦慮
出現這兩種情況的時候,尤其是在體驗的時候,患者都會有一些軀體的不舒服伴隨著,還有一些精神運動型以及植物功能紊亂的出現。這種軀體上的不舒服通常會表現出早起的癥狀,例如會出現心慌、胸悶、氣短、心前區不適或疼痛等癥狀,還有就是伴隨著心跳加快,全身疲乏,生活和工作能力下降等現象,就連平日簡單的一些家務都會變得不能自理,不能工作。
如此癥狀反過來又加重患者的擔憂和焦慮,由此形成惡性循環,嚴重地影響了人們的身心健康。絕大多數輕度焦慮症患者還有失眠、早醒、夢魘等睡眠障礙,手抖、手指震顫或麻木感,月經不調、食慾減退、頭昏眼花、恐懼焦慮,嚴重時有某種瀕死感等。
焦慮症的五個自我治療方法
方法一:增加自信
自信是治癒神經性焦慮的必要前提。一些對自己沒有自信心的人,對自己完成和應付事物的能力是懷疑的,誇大自己失敗的可能性,從而憂慮、緊張和恐懼。因此,作為一個神經性焦慮症的患者,你必須首先自信,減少自卑感。應該相信自己每增加一次自信,焦慮程度就會降低一點,恢復自信,也就是最終驅逐焦慮。
方法二:自我鬆弛
也就是從緊張情緒中解脫出來。比如:你在精神稍好的情況下,去想像種種可能的危險情景,讓最弱的情景首先出現。並重複出現,你慢慢便會想到任何危險情景或整個過程都不再體驗到焦慮。此時便算終止。
方法三:自我反省
有些神經性焦慮是由於患者對某些情緒體驗或慾望進行壓抑,壓抑到無意中去了,但它並沒有消失,仍潛伏於無意識中,因此便產生了病症。發病時你只知道痛苦焦慮,而不知其因。因此在此種情況下,你必須進行自我反省,把潛意識中引起痛苦的事情訴說出來。必要時可以發泄,發泄後癥狀一般可消失。
方法四:自我刺激
焦慮性神經症患者發病後,腦中總是胡思亂想,坐立不安,百思不得其解,痛苦異常。此時,患者可採用自我刺激法,轉移自己的注意力。如在胡思亂想時,找一本有趣的能吸引人的書讀,或從事緊張的體力勞動,忘卻痛苦的事情。這樣就可以防止胡思亂想再產生其他病症,同時也可增強你的適應能力。
方法五:自我催眠
焦慮症患者大多數有睡眠障礙,很難入睡或突然從夢中驚醒,此時你可以進行自我暗示催眠。如:可以數數,或用手舉書本讀等促使自己入睡。
患有焦慮症的朋友,可以向我諮詢,進行心理疏導和溝通,個人微信:18210885061
可以說各種心理問題背後的情緒都是焦慮。焦慮情緒會引發心理的不安和身體的不適,以及各種擔心、害怕的想法和外在表現的僵硬、不自然。也會引發軀體癥狀、社交恐懼、失眠、疑病、驚恐、強迫癥狀等比較嚴重的心理困擾。
焦慮情緒的來源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
1、學習、工作的壓力。當我們在遇到現實的阻礙或者承擔了過多的責任時,就會感到有壓力,繼而引發焦慮情緒。適當的緊張可以幫助我們更好的解決問題,而過度的焦慮則會使我們變得拖延、退縮、消極、被動、意願減退、注意力渙散,影響實際問題的解決。
2、人際關係的壓力。當我們在與人交往時發生矛盾、衝突,也會感到有壓力,繼而引發焦慮情緒。而且容易焦慮的人通常也會比較在意自己的表現和他人對自己的看法,他人對自己的不理解、不接受、不認可就能夠直接引發我們焦慮情緒。焦慮情緒會使我們在人際交往時感到緊張、不自然,有時還會臉紅、結巴。這些外在的「不良」表現,會影響他人對自己的看法,也會引發我們對自己的消極評價,繼而引發我們新的焦慮情緒,感到更加痛苦,繼而退縮、迴避人群。
3、自己對自己的評價。過去的生活經驗和自己當前的表現,都會影響我們對自己的評價,如果對自己評價過低,也會引發焦慮情緒。最核心的兩個評價是能力和價值,能力感不足、價值感過低,不僅會引發焦慮情緒,也會引發抑鬱情緒,從而變得消極、被動、退縮。
要想減輕焦慮情緒,我們可以從以下八個方面開始:
1、積極、有效的應對學習、工作的壓力。遇到問題不迴避、不退縮,勇敢的面對,想辦法解決,或者尋求幫助與合作。如果實在是超越了自己的能力範圍、無法解決的問題,可以選擇接受和放下。
2、合理的看待自己。不僅看到自己的缺點、不足和劣勢,也要看到自己的優點、長處和優勢,學會理解、接受和認可自己。有的人感覺自己一無是處、一無所有,沒有什麼優點、長處和優勢,這樣的看法其實是比較的結果,容易焦慮的人會更傾向於拿自己的缺點、不足和劣勢去和周圍人的優點、長處和優勢去比較,從而獲得挫敗感。所以不妨把自己放在一個比較客觀的位置上,放在更大的範圍里去比較,從而也能夠看到自己的優點、長處和優勢,學會接受、認可和欣賞自己,喜歡自己、愛自己。再者說,人的存在本身就是價值,外在的表現和評價其實並不重要,身體和心理健康才是最重要的。
3、善待他人。嘗試理解他人語言和行為表現背後的心理需要,推己及人,尊重他人的心理需要,友善的對待他人。人際關係是相互的,當我們帶著質疑、敵意與他人相處,也會收穫他人的質疑和敵意。而當我們帶著信任和善意與他人交往,我們也會收穫他人的信任與善意。可以說外在的人、事、物就是我們的一面鏡子,反映了我們對自己的看法和對待自己的方式。而同時我們也是自己生活環境的編劇、導演和主演。比如說有一位朋友,他總是感覺自己不夠好、做了很多錯事,別人會不喜歡自己、討厭自己,甚至會來欺騙、傷害自己,從而對他人充滿懷疑、戒備和敵意,迴避和拒絕他人。那麼當他人看到這位朋友的外在表現之後,就會感覺被這位朋友懷疑、敵視和迴避,從而感到痛苦,從而就會真的開始懷疑、敵視、看不起和傷害這位朋友。而當我們學會理解、接受、認可、信任和欣賞自己之後,我們會也就學會了理解、接受、認可、信任和欣賞他人,反之亦然。
4、試著把學習或工作變成一件自己喜歡、感覺有趣的事情。長期枯燥、乏味的學習或工作,會使人感覺厭倦,進而變得拖延、效率低下,並且會感到痛苦。所以不妨試著發現學習或工作中的樂趣,讓自己喜歡上學習或工作,那麼就可以變得輕鬆、愉悅和高效率。
5、業餘時間從事一些興趣愛好。做點自己喜歡的,不帶有目的性、功利性的事情,可以放鬆、愉悅身心,改善情緒感受狀態。
6、多參加戶外活動,從事體育運動。戶外活動可以幫助人開放身心,與大自然融為一體。體育運動可以強身健體,改善情緒。
7、有一個或者幾個知心好友。有著共同的興趣愛好,沒有實際的利益衝突,相互比較能夠理解和包容,可以改善情緒狀態。
8、去掉疾病的標籤。當被診斷為某某症,並且這樣看待自己的時候,自己就會感覺成了另類、被邊緣化,反而會加重焦慮情緒。所以不妨撕掉疾病的標籤,把自己當成一個正常人看待,像正常人一樣的去學習、工作、社交和娛樂,慢慢的你也會變成一個正常人。
我記得在我大三的時候去鼓樓醫院,
心理測試下來,
抑鬱症重度,
焦慮症重度。
當時關注的點都是抑鬱症,並沒有想到什麼焦慮症。
可是現在回想,
焦慮症很煩。
莫名其妙的擔心起來,
毫無安全感,
總感覺第二天就是世界末日,我會被退學。
其實吧,焦慮症好起來也容易。
堅持運動,堅持和朋友聊天,和家人聊天。
不要放棄學業和事業,
重要的是把自己當成一個沒有焦慮症和抑鬱症的人去生活,
去感受生活本來就有的快樂和悲傷。
該哭就哭,
該發泄就發泄,
然後一天過去了,美美睡一覺,
忘了你有焦慮症這件事情,
積極去生活
讓時間治癒你自己。
最後一個很重要,
要去醫院看,如果你是真的焦慮症,
要去尋求心理醫生的幫助。
謝謝邀請,先寫下簡單版本,有空再補充數據。
慢慢去除舊習,培養新習慣(21天法則)。
控制呼吸,飲食。
壓力-焦慮是相連的,知乎類似問答應該非常多
推薦閱讀:
※遇到不順和焦慮抑鬱,總覺得晚了,我該怎麼面對?
※患抑鬱症是種怎樣的體驗?到底能讓人多痛苦?
※怎麼樣緩解學習焦慮?
※焦慮症會導致舉而不堅嘛?
※在特定環境下有嚴重的社交恐怖,我快撐不住了!?
TAG:焦慮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