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自己很長時間總是患得患失,不是陷在昨天的痛苦中,就是為明天可能的煩惱憂心忡忡,這種性格是咋個回事?怎麼能夠洒脫的活在當下?

有些人說的那種境界:我現在活著。當我吃東西時,就只管吃,當我走路時,就只管走。如果必須去打仗,今天死還是明天死對我都一樣,因為我既不生活在過去,也不生活在未來,我只有現在。太難實現了吧?


那是因為自己沒有清晰的目標,因此缺少對事物穩定的評判標準。活在當下,並不是說,不去總結過去,思考未來,而是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麼,然後為之付出努力,相信努力終將有所回報。
另外,我個人認為,患得患失是一種不自信的表現,對自己下意識的不信任。試問,如果你堅定的相信自己做的事情是對的,有什麼可以讓自己「患」的?另外,患得患失的人,都比較「貪心」,說好聽點,是完美主義,什麼都想要,這樣做了,怕失去那個,那樣做了,怕失去這個……
其實人生沒有那麼複雜,說白了就3個字:想得開;為目標不斷努力,享受努力和付出的過程,對結果不計較,想開了,就輕鬆了。


我也有過這樣的感覺…
先來描述自己的表象吧。

首先我是一名大學生,大二階段正處在迷茫期,也就是說認為自己過去做的事不值一提、現在做什麼沒有動力、將來能做什麼憂心忡忡。

我有過自己一段時間的反思,歸結起來前因後果應當是這樣的:

個人比較喜歡往長遠去看,想要對自己未來的路有一定規劃,希望能盡量做到最強,
具體來講希望自己生活富裕有房有車有事業,希望能通過自己的努力滿足自己絕大多數的慾望,
於是我至少需要一個月薪過萬的工作,而根據我對目前社會狀況以及身邊親友的了解,看到目前的社會壓力,絕大多數人三十多歲了月薪依然5000徘徊,被房子車子結婚生子壓到半死…工作十年了還沒有自己較為寬裕的生活,看到這樣的現象讓我感到巨大的壓力,感覺對未來失去了希望,不希望自己將來做一個苦逼的小市民,每天被柴米油鹽醬醋茶困擾,在菜市場爭搶一塊三毛二的大白菜。
感覺自己這些悲觀的未來壓倒,看不到將來的希望,有段時間甚至覺得這樣活下去只會越來越痛苦……反思自己過去做過的事,都不值一提,對自己的未來起不到有效幫助,看看眼前要做的事,沒有動力,再怎麼去努力也不見得就會有好的生活。
於是那段時間我的心情極其糟糕…沒有鬥志動力也沒有希望……

後來也是一個自我安慰吧…自己苦悶了好久,最終得到一個安慰自己的辦法:

未來會發生什麼都是不確定的,也許這一刻強大的社會壓力在下一刻就出現了社會變革。
我女朋友就說「車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橋頭自然直」,其實想想也是…我考慮的太多,把未來強大的壓力拿來壓倒自己。這就好像是讓20級的自己幹掉40級的BOSS,顯然會被各種虐,但與其坐在山下哭喊前路的艱難,不如慢慢前進,在路上磨練自己,隨著自己的不斷變強,原來認為難到死的問題也會變得遊刃有餘。
我之所以苦悶將來生活壓力大,就是因為我還只是一個在校學生,沒有工作沒有收入沒有接觸真正的社會,隨著自己慢慢成長,到了該面對那些壓力的時候,自己也能變得和它一樣強大,到那個時候必然會有解決那些壓力的辦法。
因此完全沒必要現在去憂愁將來的痛苦。
做好眼下的事情讓自己在這一個年齡這一個階段變得充實,將來老去的時候不至於回首如今感嘆自己當時只顧著唏噓將來的痛苦而忽略了眼前的幸福。

加油!共勉!


----------------------------------------------
2013年11月1日補充
大三了,再回顧自己當時的回答。
說實話,到了大三我才算是開始實踐我曾經已經想清楚的想法。

過去的一整個大二,說起來還是荒廢掉了...除了更增添自己未來的不確定性之外,沒有什麼別的變化。

大三開學了才開始努力的學習,認真的對待功課。
開始幫系裡的實驗室做項目,給實驗室做「績效考核系統」,寫技術博客,自學一些將來工作中很可能會用到的技術比如像PHP,HTML,Js,MySQL等等,自己自學做app。
大三已經開始了一個半月了,現在才覺得,我的生活開始充實。

充實帶來的一個效果就是心裡是踏實的,因為我不用再去慌張了,不管怎麼樣,我正在為我的未來付出努力,我正在努力的改變現狀,我沒有止步不前,我在慢慢的把曾經落後於別人的進度趕上來。

現在的我就沒有以前那樣的感覺了,就算是覺得將來很辛苦很累希望很渺茫,我也不會一直沉浸在這種悲觀和絕望之中。

我會覺得,
「是的,未來很辛苦,雖然有的人拼爹能有個不錯的起點,但這只是少數。更多的人會有和我一樣的痛苦,我在我的21歲開始覺醒,從現在起不去荒廢青春,不管將來怎麼樣我都先認真的做好現在,不管未來是窮困潦倒還是生活小康,我至少不會後悔21歲的自己,當我擁有青春的時候我認真的對待青春,當我擁有白髮的時候我不後悔自己的過去,我想,一輩子過去,哪怕沒有榮華富貴,我也沒有荒度人生」。

----------------------------------------------
2014年10月10日補充
又是一年過去。
這一年我完成了技術上幼稚的成長。
這一年我拿到了百度的實習offer和轉正offer。
這一年我在帝都吸夠了霧霾。
這一年感情出現變故。
這一年我奔波到帝都,最終只有孤獨。

事業上的成長與生活上的不如意形成很大對比,這讓我更加傾向於把自己埋到代碼里去,埋到工作中去,悶頭向自己未來的人生前進。

一首英文歌,之前從沒進過我的心,但經歷過這些之後,我才明白歌詞的每一句話
what doesn』t kill you makes you stronger
stand a little taller
doesn』t mean i』m lonely when i』m alone
what doesn』t kill you makes a fire
put that thing on lighter
doesn』t mean i』m over cause you』re gone

感情上的傷害讓我至今都沒能完全走出陰霾,每夢到一次,都要緩很久才會好些。

每一年的情景都不一樣,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不順心、各種各樣的難事。
走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有的人和你走的近,有的人和你走的遠。
慢慢的你身邊的人會變化,最終可能沒幾個人能和你走在一起。
但就是這麼幾個人,會是你這輩子最重要的人。

現在就在你身邊的人不一定能一直走在你身邊,
與其傾盡所有贈予ta,倒不如埋頭讓自己朝著自己的方向走的更遠。
留戀在過去和現在的痛苦裡,不如轉頭前進走向屬於自己的人生。

因為最適合你的人,永遠在你的未來人生道路上,
最適合你的人,永遠是下一個。

----------------------------------------------
2016年1月9日補充
現在有自己合適的工作,追求的夢想。
慢慢的從過去的陰影里走出來。

不停的做事,不停的遇見新的人。


這是我總結得最全的一篇文章了。把這一年點點滴滴的學習體會都概括了進去。寫完之後神清清爽,相信以後自己也能回顧它來清心明性。主要說了一些放棄和焦慮的來源,涉及一些心理防禦。希望看懂了的兄弟能有所收穫。
——————正文的分割線——————
你在焦慮。
焦慮源於不確定性。
不確定來自於你對生活的不滿。要改變這種生活需要你付出努力,也需要你找對方向,有時候還需要一些天賦和運氣。
但是這都不是重點,有的人能平靜地接受失敗。而放任自己「忙裡偷閒」「視而不見」「怨天尤人」的那些大多數人,才是無法獲得內心平靜的人。他們被焦慮懲罰。
對於你,你知道自己想要什麼。健康或者博學,美女或者善辯,生活習慣或者時間管理。這樣你就有了動機。壓抑越久,動機越強

【問題●現狀】
一,缺少動機
二,沒計劃
三,羨慕厲害的人的風光,不承認他們平凡狼狽的成長經歷。「風光」和「成就」是需要努力的,不可能一步登天。成就會跟在努力的人背後。知道這一點,①你會從「想要一步登天,不願意踏踏實實」變成「願意吃苦,接受平凡,看到成就不凡的希望」。②「偶像光芒萬丈,我污穢不堪不敢褻瀆」變成「他是如何成長起來的,他的失敗有什麼意義」。

四,為什麼不開始?因為只要不去做,幻想中無所不能的自己就不會破滅。明白這一點,你會對那些不自量力的幻想有所警惕。①我不想學習了,去打職業吧。→在遊戲圈混得風生水起的難度好像和學習差不多。
②不想看書了,去自學編程吧→想成為優秀的程序員不是一時衝動,不需要你利用現在的學習時間,需要大把大把的時間→你只是在逃避現在的困難。
③他們有什麼了不起的,我去我也能→把手上的事情做好

五,不願意承認自己的不足,被失敗刺激後誇大自身的無價值。人無遠慮必有近憂,承認自己的不足是動力之一。幻想自己已經足夠了來安慰自己,會導致什麼呢?那就是現實的困難會打破你的幻想,把你的白日夢攪和得一團糟,逼迫你反省自己的欺騙。幻想越嚴重,你對自己的認識與現實偏差越大,發作時疼痛越深。有時候焦慮來自於「你潛意識裡知道自己在騙自己」,你的心知道這是有風險的。反而言之,拒絕幻想之後再被現實打擊,你內心雖然痛苦,但並不懷疑,不會迷茫,清楚自己的道路,給自己成長的空間,相信未來會更好。你信任自己,願意給自己機會。

【解決方法】
一,焦慮意味著不確定,說明你已經有了選擇。
二,最簡單的計劃就是整理你已知的東西。
三,用你做出的成就,印證你是什麼樣的人。抱著定義自己和挑戰自己的態度,做更好的自己的態度,從小到大去創造成就。
四,當一種強烈的情緒突然出現時,你要意識到它是一種心理保護。反常必有妖。逃避現實往往被偽裝成冠冕堂皇的借口。
五,失敗提醒你的真實能力,不過一切失敗都是有價值的,這真是太好了。你讀過傳記吧?十頁之後,命運居然大不相同。
六,如果每個人都能堅持的話,精英和普通人的差距如何產生呢?
七,補充《孤獨使人成癮》。有時候你沒有意識到你把偶像完美化,帶給你壓力。有時候你把自己的努力無意義化,因為看不到與目標距離的變化。這時候你都會想找人傾訴,尋找努力的意義。這是由群居天性決定的。但人生來孤獨,心靈隔閡不能相通,立場心態各不相同,所以你無法傾訴。這種沒人在乎的孤獨加劇了無意義感。所以你去尋找遊戲抽煙毒品。它們迅速給你快樂,讓你忘卻無力感,迷茫煩惱,獲得片刻虛假的安慰。知道成癮原理之後,當你想放棄,想鬆懈時,想一想你會不會後悔,再想一想可不可以找一個人聊聊天緩解一下孤獨。


煩惱三千丈

關於煩惱,就個人體驗,有煩惱兩種。


粗煩惱是我們平常能夠明顯感知到的煩惱,比如來自外界工作、人際等壓力的外煩惱, 也有對自己有較高預期而無法當下達成的內煩惱。 不論來源如何, 這些煩惱都有以下三個外顯特徵:

  • 此時此刻處在一個內心不滿意的情境
  • 因為某種非良性的動機想儘快切換到滿意的情境
  • 只是空想,無法實際做出改變。

而其對應也有三個內在特徵,即:

  • 對當下認知不清
  • 改變的動機不純
  • 缺乏計劃

不論內外因, 其核心都是受到了煩惱和恐懼的環繞, 這類比較明顯能察覺到的煩惱, 可以歸類為粗煩惱。


還有一類細煩惱, 心比較安靜的時候,會發現腦袋好像無時無刻不在自動運作著, 不斷的播放之前經歷的各種片段場景。這些片段場景的內容大多沒有明顯的邏輯,只是一些不規則的情緒和記憶碎片。 如果說粗煩惱就像突然起來的巨浪, 那麼細煩惱就像暗流, 無時無刻不在流動。 必須要心靜,深入當下才能看見。 這些煩惱就像是噪音一樣, 以一種更微細的方式干擾著我們的生活。


不論是粗煩惱和細煩惱, 它們的存在讓生活變得不快樂, 雖然很多人外表光鮮亮麗, 但是面對煩惱,大家都是平等的。


可謂冷暖自知。

內觀明鏡

在討論內觀禪修之前,這裡我想先談談自身對於內觀的理解:


為了理解"內觀",可以先觀"外觀"。其實看看外邊的世界就知道,萬事萬物都在處於不斷變化當中,大到宇宙,小到原子,不斷循環往複,滄海桑田,不舍晝夜。我們的身體亦復如是,最終都要面臨死亡。


沒有人能夠找出一個不變的事物,例如水杯,從微觀空間的視角,會發現組成它的原子無時無刻不在運動。 而從宏觀時間的視角,時間的洪流自讓其失去現有的形態,或磨損或折碎, 或幾十億年後,伴隨地球的消失而溶解掉等等。 可以說,外部任何事物,都處在剎那變化當中。

知道了外部世界是不斷變化, 再來看內心世界就相對好理解了。 我們經常會體驗到,今天因為某件事很愉悅,可第二天就會因為另一件事情而心生苦悶, 乃至於同樣一件事情, 你從一個視角解讀是好事, 而從另一個視角解讀則又皆然相反。 事情本身不變, 但由於觀測者的視角不同,而對情境發生了扭曲折射,導致對於當下認知不清,而產生了種種煩惱。


仔細觀察這個扭曲的過程, 會發現他們都有三個共同因素:

  • 遇到或希望遇到某個好情境,並渴求其一直存在。
  • 但外在情境無常變換,好情境必定無法久住,進而產生嗔恨之心。
  • 不去如實觀察事情的本來境況,而放任內在情緒的蔓延,導致更大的心理扭曲。

就如同外部環境會剎那變化一樣,內在心理發生的扭曲也是在每個剎那中不斷發生,不知不覺之中,扭曲程度越積越深,離當下的實相越來越遠,煩惱自然也就越來越多。


正所謂,擒賊先擒王,斬草要除根。


如果將煩惱喻為敵人,想要打贏戰鬥,當務之急是找到你的對手。


而煩惱所生之扭曲又是發生在每一個當下,每一個剎那。因此要逮住它,須具備,「能夠在每個剎那中發現它的能力」。就像貓捕鼠一樣, 老鼠一出來,就要逮到他。

而那種對於每個剎那的知覺力,就是內觀能夠給我們帶來的"剎那定"。

生滅

當經歷了一段時間的內觀修行之後,我們慢慢就能夠看到內心的煩惱流動,根據內觀練習的經驗不同,可能會經歷如下三個階段:


一,只是不帶任何主觀的情緒的觀察


在練習的初期,只是去觀察自己內心的起心動念即可,這個感覺就像是看電影,會發現各種無厘頭的念頭,好的壞的一時並發。沒有任何規律和秩序可言。 有時還會被各種念頭帶走,而無法保持觀察, 就像看電影「入戲」一般。這時就要使用一些方法,比如觀察自己的呼吸,待「齣戲」後繼續觀察內心。

這個階段可能會持續一段時間, 慢慢的,我們就會對於自身內在情緒的無常變化有了實際的體驗,確實地發現念頭升起滅去的過程,對於內外情境的執著程度慢慢就會降低。


二,在觀察的同時,發現扭曲的生因,並拿正向的生因進行替換。


在經歷了一段時間的內觀練習後,我們會發現每個煩惱都會有一個自己的生因,雖然原因可能細微有所區別的,但本質都是對當下環境產生認知上的扭曲,並由此產生病態的執著。 對此我們可以拿一個對應的正向認知去做替換。 舉個例子,比如工作場合不順,多半的原因是因為自己工作不夠用心,不夠得法。 如果我們不把問題原因始終歸因於外界, 而去找自身原因的話,很快外在情境的不順就會發生變化。 當然,當一個人心力還不夠強時, 是很難做到正念替換的, 應該先從覺察情緒妄念開始練習, 然後逐步過渡到正念替換。


三,發現煩惱的產生是無因的。


其實如果每個煩惱真的有一個確鑿的產生原因,那麼就應該從那個原因去下手解決。但是當抽絲剝繭去看那個煩惱,他們無非都是來自於對情境的病態著, 就像看電影入戲一樣。電影可以照樣看,只要不入戲就行了。 因此所謂這些煩惱的「生因」都是自己造出來的,你理它就有, 不理它就無, 所謂的煩惱生滅,只是內心的執著運動,如果不去執著, 就並無真正地生滅在發生。

正念

由於煩惱的產生是來自於像瀑布一樣虛妄的念頭, 而通過觀察逮住乃至消融煩惱,靠的即是正念。


為了正確的辨別出正念, 需要從內在和外在兩個維度著手:


一,從內在角度, 對於內心煩惱活動,無間斷無評判的如實觀察即為正念。


這塊的重點是無間斷和無評判:


a.無間斷。由於我們的煩惱與觀察的扭曲幾乎是在每一個當下中發生的,為了抓到它們,就需要時刻保持警覺。一有邪念就馬上發現並制止。 這在開始,由於觀察力不夠,可能很難做到, 但經過一段時間的練習, 觀察力就會不斷提高,進而有朝一日能夠時刻覺察到自己的念頭。

b.無評判。相較於無間斷,是從數量上觀察煩惱, 無評判則是從質量維度上的要求。比如我發現了一個自己的惡念, 本來觀到念頭的生因,不去執著就可以打住了, 但這時我反而還對自己產生如此念頭產生了自責情緒, 而像這樣在觀察中又混入了主觀作用乃至於批判情緒, 那麼只相當於將一個舊煩惱替換為一個新煩惱而已,仍不能算正念。


二、從外在角度,根據實際客觀規律,發揮主觀能動性,施加積極影響既為正念。

人只要活著,就不可避免地參與到與外界環境的交互之中, 而真正長久有積極意義的影響,無不建築在正念之上。


正念在外在角度,也有三個特徵:


a.對於當下的內外環境如實覺察。


對於內外環境如實的覺察, 能夠發現潛藏在情境中的細節, 就像庖丁解牛一樣, 能夠發現事物的紋理, 進而找到符合其客觀規律的行事方法。


b.有明確且良性的動機。


做任何事情都講究動機, 如果動機是利益他人的,就能夠在執行的時候獲得他人的助益。反之,如果一味講求以犧牲別人利益來換取自己的利益, 終究遭受苦果。


c.有符合客觀規律的周密計劃


有了足夠的信息,以及動機,做事還要講究計劃和方法,不能冥行妄作。同時由於培養出了敏銳的觀察力, 一旦外界環境發生變化,也能夠及時的做出調整。

總之, 通過內觀禪修而鍛鍊出的正念, 不僅從內在角度可以減輕乃至於滅除煩惱, 同時也能給予我們更多的智慧去面對無常變換的大千世界。


個人見解,希望對題主有所助益。


以上。


知道自己要去哪裡,世界都會讓路。就像《月亮與六便士》里的那句話:趕自己的路,月亮就會緊緊相隨。


This is your world, don"t panic.


保持在當下是需要練習的。推薦一本書:《當下的力量》埃克哈特·托利


你摩羯吧?


找個熱情似火,沒心沒肺的男盆友吧!相信可以感染你的


堅持最基本的原則:可以不為已經做的事情痛苦。
付出不亞於任何人的努力:就可以看清未來。
建議你可以看下 稻盛和夫的 《活法》


和你一樣的感受。不是不自信,有時候自負起來自己都會怕。不是沒目標,有非常想實現的夢想急切地等待完成。但是從根本上對生活就是悲觀的,為已逝的和未來的痛苦悲傷,沒有辦法體會當下,更不知道怎麼去把握。不知道怎麼辦好,也許以後會明白怎麼更好地生活。


也許你只是厭倦了每天重複而毫無新意的生活狀態。


想得太多
說白了就是太閑了
讓自己忙起來啊
忙的時候就不會去想其他有的沒的東西了(不是瞎忙活)


推薦閱讀:

成年之後,性格可以改變嗎?
對方的什麼舉動讓你想跟對方分手,又或者,假如你想跟他一起,什麼細節讓你放棄了?
我要如何變成一個讓別人一眼就覺得有氣場的人?
天才都是什麼樣的性格?
如何看待調查發現INTP在16種性格類型中收入最低?

TAG:心理學 | 人生 | 失敗 | 性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