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宣傳對青少年三觀養成有怎樣的影響?

國家內部對宣傳力度以及程度的把控是否會對該時期青少年的三觀養成產生怎樣的影響?
該時期青少年成長後又可能為該國政策,甚至前途命運帶來怎樣的影響?
比如說赫魯曉夫對斯大林的鞭屍是否為蘇聯的解體埋下了種子?


謝邀。

美國超級英雄電影,隨處可見的星條旗。

各種大型活動,首先都要展示國旗,大家一起唱國歌。

在美國,侮辱國旗和國歌是確實會受到指責和懲罰的。

所以美國人從小就在這樣的愛國主義教育氛圍的宣傳下,大多都以愛國和奉獻為榮。


我小學的時候,有一天父母問我,要不要給我生個弟弟妹妹,陪我一起玩?

我當時果斷拒絕了。理由是,我不要小朋友陪我一起玩,我要全部的遺產。

多少年以後,我才知道,當時我媽媽已經懷孕一個月。我父母為了我這句話,把胎兒流產了。

所以說,我也有罪過。

本來可以擁有,卻終究沒有弟弟妹妹,這算是我人生中,一個不大不小的缺憾吧。

可是為什麼我當時會說這個話呢?

這就和我當年受的教育有關了。

首先是計劃生育的宣傳。剛一進幼兒園,老師阿姨就會告訴我們,一個蘋果,獨自一個人吃,不是比分給別人吃,更好嗎?所以你們這一代獨生子女是多麼幸福啊!

雖然當時覺得,這話好像和爸媽講的「孔融讓梨」不是一個味道,但想想,肯定是學校裡面的老師,比父母更加專業,更加權威吧!至少更能代表國家的主流,不是嗎?就好比,家裡說的方言,是粗鄙的,而學校里教的普通話,才是高大上的。當時就是這麼想的。

再一個呢,是當時鋪天蓋地的「望子成龍」的糊塗爹娘,在教育孩子方面的偏頗。比如說,父母會不斷告訴我們,未來社會是一個競爭的社會,能夠獲得多少生存資源,是要靠自己去努力爭取的,還要靠機遇……總之,要「爭」,而不是「讓」。

家裡的長輩因為擔心小孩在學校里吃虧,都會教育孩子,不要太傻,要保護自己。這種教育本身沒錯,但講得多了,人也就變得自私了。孩子是純粹的,善得純粹,惡得也純粹。孩子自私起來,很可怕的。家長怕孩子不知道維護自己的利益,處處教孩子保護自己,不能吃虧。最後孩子變成了極端的利己主義者,信奉「人不為己,天誅地滅」。

最後,電視也起到了一些推波助瀾的作用。比如那個時候,香港商戰片的主題,無非是企業創始人病危在床,他的幾個兒子為了爭奪股份,大打出手,連黑社會、飛車撞人、槍擊鏡頭都出來了。還什麼古裝劇裡面,劉曉慶扮演的武則天為了陷害王皇后,親手把自己襁褓中的女兒掐死了。宮廷裡面,皇子們為了爭奪龍椅,對自己兄弟痛下殺手。當時我很小,不懂,沒有分辨能力。就從大人對這些電視劇人物的評論中,學會了一點,長大後要干大事,一定要狠。

總而言之呢,當我被問到,要不要弟弟妹妹時,我不敢說要。因為如果說我要一個弟弟妹妹陪我玩,那就變成了我只知道貪玩,卻不知道未來自己的利益在哪裡。這樣,會顯得我很幼稚,很不懂事。為了顯示自己是個早熟的小大人,我皺了皺眉頭,說,我不要弟弟妹妹,我要遺產。

我以為,這是我個人的不健康的成長環境造成的不幸。後來我才發現,不幸的人很多,不光我一個。

有篇微信公眾號文章說,父母有義務阻止其他成年人戲弄自己孩子。因為成年人的玩笑,小孩會很當真的。比如,有一戶人家,剛剛生了二孩。於是有個阿姨上門恭喜添丁。那個阿姨一進門,看到那戶人家的大女兒,就颳了下小姑娘的鼻子說,「現在有弟弟了,你爸爸媽媽不要你咯」。就是這麼一句無心之言,那個才小學不到的小女孩,立刻臉色變了,轉身回到房間里,把襁褓中的弟弟,從六樓扔出了窗外,活活摔死了。

這個案例很極端,是嗎?其實背後卻反映了許多未成年人的真實心態。比如我的老闆,一個三十多歲的年輕企業家,和老闆娘有一個小學二年級的女兒。前些年,國家放開二孩。於是許多親戚也就慫恿他們再要一個孩子,男孩女孩不管,反正多生一個,又不是養不起。

結果,他們的女兒直接說了,你們要是再生一個弟弟妹妹,我就把他(她)從六樓摔下去。

這個小女孩也是很自私,很任性,主要是長期被爺爺奶奶帶大,被寵壞了。但再怎麼寵,能說出這樣的話嗎?這背後反映了什麼呢?

我前天夜裡,和一個老先生聊天,說到我童年的這件事。那個老先生說,你那麼小就有這種思想了?好吧,也不算奇怪。我家附近,有個小學生,是自殺也不知道怎麼的,死了。他的班級同學都說,「總算少了一個競爭對手了」。

我聽到這話,嚇了一跳。但鎮靜下來,感覺也真是不足為奇。我自己學生時代,看到某個同學得獎了,考得出彩了,拿了什麼獎狀了,周圍的同學不也都是一幅虎視眈眈的表情嗎?

當我們和同齡孩子一起玩耍,父母會告誡我們,別傻不拉唧地跟他們在外面野。他們自己在家裡補課、做《一課一練》,然後勾引你去貪玩,讓你成績永遠不如他們,他們就好贏在起跑線了。再加上那些什麼「別人家孩子」之類的教育。以至於,我們這代90後獨生子女,從小就不知道什麼叫合作,什麼叫共贏,什麼叫分享。我們知道的,只是你死我活的殘酷競爭。

當然啦,也有例外。那些天性調皮貪玩,聽不進大人的話的,反而更善於跟身邊人玩到一塊去。畢業後,經常回母校看老師的,也正是這些人。或許,正是因為天性不聽話,讓他們保留了更多人性的一些本能。這些本能有醜陋的,也有美好的。

很早以前,就有教育學家,通過對大量兒童長大後走向的跟蹤調查,得出一個結論:不論小時候受了什麼教育,長大後,基本都會變成差不多的人。因為小時候都是被父母和學校保護起來的,被小環境塑造了性格。而長大後,進入了大社會,又要被大社會所同化。

我可能有點答非所問了。我的意思呢,青少年會有什麼樣的三觀,肯定會受到社會、學校、家庭等諸多方面的影響。國家的宣傳,屬於社會層面。青少年這個階段,普遍是沒什麼分辨能力的,又特別渴望大人尊重自己,喜歡錶現地和大人沒什麼區別。所以,青少年,特別容易成為某種國家宣傳的腦殘粉。

比如說,某些特殊年代,國家機器會號召全體公民揭發身邊的「階級敵人」。可是,告密,在人類任何民族的文化里,多少都有點見不得人。於是乎,那些告密者,往往都是少年兒童。他們為了一個「優秀少先隊員」的稱號,可以不惜「大義滅親」,指證自己親生父母私下裡有對蘇維埃政權不忠的言行。像蘇聯的帕夫利克.莫羅佐夫,就是這麼一個「少年英雄」。他把自己父親特羅菲姆送進了北極地區的勞改營,並且死在了那裡。而這位少年自己,沒多久也和8歲的弟弟一起,被「階級敵人」殺害。蘇聯為其塑造銅像,其事迹上了課本,成為全體蘇聯少先隊員們學習的榜樣。

於是乎,蘇聯人在自己孩子面前,也就不得不言行謹慎了。誰都知道,這幫小兔崽子,真要狠起來,是可以六親不認的。


謝邀。就我個人感覺來說,國家宣傳對青少年三觀養成可以起到決定性的影響。我小時候就是生在新社會,長在紅旗下,當時的想法就是成為共產主義接班人,為了國家和集體利益不惜犧牲自己的一切。這都是真的,對越自衛反擊戰的時候正在上學,否則我肯定報名參軍,視戰死沙場為人生最大榮耀。

現在是什麼年代,物慾橫流,別說對青少年,我這樣的老頭兒都開始動搖了。說來說去還是各方面宣傳不夠,不到位,按說現在生活好了,大家更應該有崇高理想才對。


謝邀,文化影響是非常非常重要,文化影響可以來說是方方面面的。二次元日本,烤肉巴西,軍事美國,伏加特俄羅斯,古典歐洲。。。。。等等,這些東西都在默默的影響一個人對於世界的認識,特別是青少年對一切還懵懵懂懂時期。

青少年是美好的,他們敢於想,敢於做,只要有支持,他們許多人哪怕頭破血流也會上。

青少年是無知的,他們有夢想,很天真,而且容易被控制,給他們玩一下COD,他們可能想去當美軍,帶他們參觀盧浮宮,他們可能想成為藝術家。同理,給她們灌輸恐怖主義,他們就會是人肉炸彈。

還有一點全世界人民都是一樣,自我認知弱,
美國人只知道自己軍隊很牛逼,但他們不知道世界有多少國家恐懼著美軍。
中國人只知道自己製造業很牛逼,但我們不知道世界有多少國家恨中國製造擠壓他們的生存空間。
玩過戰地4嗎?中國崛起開頭台詞。
越王勾踐卧薪嘗膽,最後滅了吳國
這麼多年來,給他們造玩具、鞋子、甚至他們的國旗
一邊忍受他們的傲慢,一邊等待時機
現在時機終於到了!!
讓他們見識我們民族的偉大吧!!!
瞧好吧!!!

這張圖可以表現什麼是真正的影響力


謝邀,由於外出,回復較晚,抱歉。

題主提了一個非常好的問題,俄羅斯作家謝.卡拉—穆爾扎在《論意識操作》一書中是這樣描述的:「斯大林逝世後,蘇聯的思想統治體制自行啟動了一個過程,但並非如『體裁規律』所要求的那樣是『革新』自己的象徵(更新換代),而是破壞象徵,使象徵退化。20世紀60年代以來,形形色色的『反蘇革命黨』,開動了意識操縱的機器。在這裡不準備談赫魯曉夫和戈爾巴喬夫,也不講他們的『合作者兼對頭薩哈羅夫(西方派)和索爾仁尼琴(鄉土派)——他們是罕見的暴君與操縱家共生的現象,三家聯起手來扼住國家的脖子,破壞它的整個生活體制。』」「赫魯曉夫下令拆毀的布爾什維克象徵,即使不比教堂多,也是同樣多。」俄羅斯科學院俄羅斯歷史研究所主任研究員、歷史學博士尤 ·茹可夫在其《另一個斯大林》專著中則批評了赫魯曉夫在二十大的報告 ,認為「簡直是顛倒黑白 ,把『白的』說成『黑的』」也就是說正是赫魯曉夫對斯大林的全盤否定,導致了蘇聯人民對蘇共的懷疑,對蘇聯建國的合法性產生了動搖。加之赫魯曉夫一方面批斯大林搞個人崇拜,自己本人又搞個人崇拜。蘇共第22次代表大會,既是一次繼續深入批判斯大林的大會,也是一次高調吹捧赫魯曉夫的大會。俄羅斯著名學者阿爾巴托夫就此分析認為:「這大大加深了人們對(蘇共)政權的不信任感,加強了不關心政治和玩世不恭的消極風氣,腐蝕了人們的思想和靈魂。」

值得一提的是 ,1990 年戈爾巴喬夫在蘇共第二十八次代表大會上的講話中 ,肯定了赫魯曉夫時期對斯大林發動的批判 ,如果說赫魯曉夫否定斯大林 ,但沒有否定當時的蘇維埃制度的話 ,戈爾巴喬夫則是把斯大林、「斯大林模式」以及整個蘇聯 70 年歷史徹底加以否定。自 1987 年戈爾巴喬夫提出在歷史領域不留空白點的號召後 ,掀起了一股全盤否定斯大林、否定蘇聯歷史的狂潮。

俄羅斯今年6月進行了一項「歷史傑出人物」的民意調查。前三名最傑出人物分別為:斯大林、普京和普希金、列寧。經過分裂和地緣政治災難的俄羅斯人民,終於能夠較為客觀的評價自己國家的建國領袖。shi

人民對一個國家的信仰是至關重要的,生在春秋戰國時期的孔夫子,想必是看到過太多國家的生死滅亡。故此有這樣一段對話:i

「子貢問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子貢曰:『必不得已而去,於斯三者何先?』曰:『去兵』。

子貢曰:『必不得已而去,於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無信不立,

可見,信仰對立國的重要性,2000多年前的孔夫子就已總結出了。


有著根本性的影響,我們小時候接受什麼樣的教育,決定了我們的思考方式。我們中國人思考歷史,總是自然而然從生產力與生產關係這樣的角度出發,就是教育宣傳的成果。不過身在其中,我們往往不能察覺。但是我們可以看下台灣:蔣時期長期搞反共教育宣傳,李登輝以後又以我們為反面教材宣傳他們的好,又搞什麼本土化教育,所以台灣的人特別是青年有一種天然獨,對我們有一種天然的偏見。

總之,意式形態的鬥爭是存在的,並且將會長期持續。


選擇性仇恨


謝謝邀請。
首先必定有作用的,沒用的話國家也不會這樣做。但是國家這樣做我是十分贊同的。
少年強則國強。


小時候才有影響,長大後就沒有了。長大後我慢慢認識到宣傳的都是假的。也不會再以馬主義去認識世界了,要說影響,日漫和漢文化這種被我自覺接納的文化影響才大。


謝邀。
這本身是個偽命題。
因為它的可能性根本無法確定。
換句話說,這本身就不科學。
我們在實踐中,只能得出數據,但絕無法探察人心。


一點影響沒有,一根荕除外


推薦閱讀:

青少年應該培養哪些品質?只限一個
中國教育體制下學生難熬,只能學生改變自己?
如何戒掉網遊上癮症?
經商會給子女帶來什麼潛移默化的影響?
失去親人是什麼體驗?

TAG:政治 | 政策 | 蘇聯解體 | 宣傳 | 青少年心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