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從一個空有上進心的人,變成行動上的巨人?

我是一個挺有上進心的人。但我每次的做事模式都是 接到一個任務後,立一個很大的志向,覺得自己日後一定會非常非常努力,一定會創造奇蹟,把這個事情做的百分之一百二十的好 接下來就是,拖延拖延拖延,看似在努力,其實是把時間都分配在了並不專註的玩兒上面,快到了去驗收結果的時候,就變得異常焦慮,希望時間可以倒流。但如果再給我一次機會,我還是會重複這樣的過程。 往往結果都是在我的突擊下完成的,總覺得老天眷顧我或者我有一點點天資聰穎,任務的完成結果往往不是最好但和別人比起來也不差,當然這與我最初的目標是十萬八千里的差別。 我很想擺脫這樣的現狀。希望大家能夠給我一些建議,我讀過很多的雞湯但並沒有什麼用,如果能從實用出發就更好了。

相關問題:
怎樣才能高效率地完成不喜歡的工作/學習任務?
為什麼明明對日本很有興趣,日語學習卻始終很難堅持下去?


以前我一直很好奇網路遊戲是怎樣使人長時間保持精神集中的,能不能把遊戲中的一些原理應用在工作學習中,讓工作學習也變得高效呢?
因此我最近發明了一種自我管理的方法,我把它叫做【成就商店法】,只需要一個筆記本就能使用。

沒有耐心看完的同學請直接跳到分割線後面直接看方法論

首先我們來回想一下,遊戲為什麼會讓人如此集中。主要說兩點:

  1. 遊戲里會把目標分成小塊,遊戲會告訴你接下來怎麼行動,非常明確。
  2. 這些小目標完成後有相應的獎勵,這個獎勵當你完成目標時會立馬發放給你,及時反饋

通過這兩點,玩家無需考慮太多,只要按著任務流程一步步來就能達成自己的慾望。做任務升級原本是枯燥的,但任務完成後會立馬獲得經驗和金幣,獎勵可能還會隨著任務次數遞增。

但是在現實生活中呢?

  1. 雖然有大目標,但做起來卻無從下手,甚至有時候不知道大目標是什麼。
  2. 完成目標後也不會有及時的獎勵。

誰都知道學好英語要背單詞,但是要背多少呢。背完了10個單詞後我並沒有發現我英語有什麼提升,遊戲里我做完任務經驗槽立馬漲了一點,背完10個單詞我沒啥感覺,反饋不及時不明顯。

采銅把這類能夠長期提升自我但回報不明顯的事稱作【長收益半衰期事件】,他鼓勵我們多做長半衰期事情。
那麼問題來了,我知道我該背單詞不該刷微博,可是有時候管不住自己怎麼辦。
(那到底我們能不能像玩遊戲一樣學習工作呢?)

答案是不可以

不過……

雖然不能完全像遊戲一樣,但我們可以設計一套機制,解決拖延等問題,儘可能讓我們多做長收益半衰期的事情。

讓我先回到題主的問題上,【有十足的雄心,卻欠缺行動】,很多人都面臨同樣問題,比如高中時把假期排得滿滿當當,假期里卻睡到12點;大學每次期末考時都暗下決心下學期改過自新重新做人,下學期就忘了。然後我們把這歸結於自己自控力不強,隨之而來的是負罪感。

要解決這樣的問題,請務必拋棄這種思想,因為它只會讓你這樣拖延下去。

請做好以下思想調整:

  1. 不過渡責怪自己,我們本能地以為內疚和自責是我們對抗拖延症的朋友。我們相信,當我們屈從誘惑或者開始拖延時,需要有一個嚴厲的自我對我們提出批評和指責——就像孩子的我們的父母和老師所做的那樣。我們從不懷疑充斥在成功學和勵志小品中的口號:「想成功嗎?那就對自己狠一點。」我們也覺得,自己之所以拖延,就是因為對自己不夠嚴厲。於是我們更加自責。
  2. 告訴自己,自己只是一個凡人,了解自己意志力的限度,接納自己的不足,愛自己,是你重新積聚正能量的不二法門。

引用部分摘自@動機在杭州為什麼心急如焚時間很緊的人反而更願意選擇遊戲? - 動機在杭州的回答
—————————————————分割線———————————————————————

好了現在開始說我的【成就商店法】

基礎玩法

  1. 準備一個筆記本,推薦印象筆記
  2. 創建3個筆記,自命名,我把他們分別命名為【慾望庫】,【成就庫】,【成就賬單】

  3. 【成就庫】 這裡寫上你所有想完成的事情,也是越詳細越好。比如我在每日任務里寫上我要養成的好習慣;比如你想學好英語,那就把學英語這件事情劃分為很多個單元,細化目標。這很重要。就像這樣

  4. 【慾望庫】里裝著所有你想做的事情,寫得越詳細越好,比如你是個吃貨,喜歡吃可愛多,那你就寫「吃一次可愛多」;你最近想買耳機,你就寫「買ax35」;喜歡逛淘寶就寫「逛20分鐘淘寶」

  5. 在【成就庫】里把你每一項成就標上成就值,當任務完成時,你就能獲得相應的成就值,並在【成就賬單】中記錄成就值的增加以及當前成就值。成就值就是成就商店裡的貨幣。具體每項任務獲得的成就值需要根據事情本身的重要程度和難度而定。

  6. 在【慾望庫】里把每個慾望也標上價格,價格由實現慾望的成本而定,成本包括所消耗的人民幣、精力以及其它負面影響。比如約一次電影需要消耗40人民幣和20單位成就值的精力,那我「約一次電影」所需要的成就值就是40+20;比如吃一次冰淇淋消耗的精力和金錢都不多,但卻會導致發胖的負面影響,所需的成就值就高一點。

  7. OK,現在只需要在【成就賬單】每完成一項成就記錄下獲得的成就值,每實現一次慾望就記錄下消耗的成就值。想去逛街?可以,請消耗一定的成就值,如果成就值不足,對不起,請先賺取相應的成就值。

看起來這種方法很蠢,實際上……
我也覺得有點蠢,但是真的很有用啊啊

我來解釋一下這樣做的好處

  1. 解決做【收益長半衰期事件】反饋不及時的問題,背半小時單詞並不會立馬讓你的英語水平提高,無法及時給你反饋分泌多巴胺。但成就值可以,成就值可以用來購買慾望,每當完成一項任務獲得的成就值就是一種刺激。把【在知乎上認真寫一個答案】作為成就,完成這項成就我就能獲得成就值,有了成就值我就能看部電影。
  2. 解決目標不明確問題。在列【成就庫】的時候我們就把大目標碎片化了,做到像網路遊戲里一樣,你每時每刻都知道自己在做什麼
  3. 能夠解決自控力不足帶來的負罪感問題,曾經我會懊悔自己刷了半天微博。但用這種方法,刷微博是需要消耗成就值的。而我的成就值是完成任務換來的,刷微博是我理所當然獲得的獎勵。請不要有任何負罪感,這是應得的獎勵。
  4. 養成習慣:在每日任務中寫上自己想養成的習慣,設置成就值回報。每天不費太大力氣就能拿成就值。媽媽再也不用擔心我早起

這是基礎玩法,還有很多升級玩法

比如為了更激勵自己早起,可以設置連續早起獎勵,健身同理。像這樣

同樣也可以把【慾望庫】中的價格設置成梯度的,吃第一個冰淇淋消耗20成就值,吃第二個要消耗30

為了保證學習工作更高效,還可以把它和番茄工作法聯繫在一塊,每完成一個番茄可以獲得一定的成就值,且獎勵隨著連續完成的次數增多而增多。哈哈哈就像很多遊戲一樣。

如果還擔心完成質量問題,比如聽半小時聽力如果效果不好,可以再補個評價系統。完成任務後進行自我評價,如果完成質量不高,只能獲得50%的成就值。

那如果女朋友約你去看電影而你的成就值不足怎麼辦?沒關係,你可以再打個補丁,來個貸款系統,但要按1.5倍貸款成就值償還。

腦洞無限開

這裡還有一個更高級的玩法,把這種方法介紹給與自己價值觀相似的人,然後多人共享同一套系統,更有趣還能互相監督。不過這個我還沒試過。
(10/22 想聯機的同學現可以關注公眾號,我會公示一些特定目標的群組供大家組隊)

先寫這麼多吧,想到其它的了再來打補丁

8月29更:
重新看了所有評論和所有回答,發現我有必要補充一下。

1、有很多人覺得這種方法難以堅持下去,也有人說自己會經不住誘惑超支成就值。
其實,提出這個方法的目的並不是去要求自己每天一定要完成多大的任務,最關鍵的是,最大可能地消除負罪感。
沒忍住玩去了,沒關係,扣點成就值就行。
陪女友逛街看電影超支了很多成就值,沒關係,你是管理員,你臨時做如下設置:「每天完成XXX之後可抵消今天消耗的所有成就值。」生活是複雜的,需要很多主觀合理的調試。這也是難以做成APP的原因吧。

2、給自己獎勵很重要! 設置合理,不久你會發現你已經愛上了這種制度。

3、方法是我自己使用了很長時間效果不錯且現在仍然使用中。好處很明顯,比如每天能堅持很多好的習慣,長時間集中的學習狀態明顯增多,也知道自己每天做了什麼。
這回答更多的是我的一個經驗分享,而非看到問題腦洞大開捏出來的。所以也不存在edmon所說的中看不中用吧。

9/30
謝謝大家的贊同與認可。
應部分知友建議,我會創建一些微信群,集結各地愛努力的人,一起分享自己的經驗,相互督促,相互鼓勵。

關於呼聲很高的APP,答主已經在參與開發《PlayTask》

10/22
安卓版本誕生。
下載鏈接:應用詳情
10/25
iOS版本《PlayTask》已經上架。
下載鏈接:PlayTask on the App Store

如果你有什麼好的想法,請私信我!

同時我也建立了微信公眾號PlayTask
用以分享成就商店法的細節、技巧、經驗。
提供APP開發動態
以及收集問題與反饋,以完善方法

想聯機組隊做任務的,

我已經通過公眾號建群了!

考研托福日語健身……

已經涵蓋很多目標。

這樣你就能夠順利找到你的隊友啦!


公眾號:PlayTask
有問題和反饋盡量發到我公眾號或者私信吧。
知乎評論太反人類了。。。

對了,我計劃在APP核心功能完善後做個推廣,
如果有知友在這方面有想法和建議,請私信我!

近日知友的支持鼓勵和建議讓我意識到我正在做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情,感謝大家。

願大家生活因此而有所改變

(APP在不斷完善中,如果有推廣、UI、策劃等方面的人才或是有其他想法,請私信我!)

2016/3/15:
重大補丁:副本功能,這個副本不同於前面說的副本,而是真的多人參與且進行相互約束的副本,貼出介紹:如何逼自己做到真正的自律? - ZeroWWWWWWW 的回答


中午在機場候機的時候看到這個問題,坐飛機的一邊構思思路一邊用iPad寫,下午到達酒店的路程做了最後的文本優化然後發上來。現在回想起來,整個過程還是非常有執行力的。

所以其實這個問題可以精簡成,如何培養自己的執行力。

執行力有先天因素的成分

在這裡我想介紹給大家一本書,這個是我當時實習的時候老闆買給我然後讓我做書里的測試。這本書叫做《蓋洛普優勢識別器》,希望通過這項測試了解我的優勢和天賦,方便在時候給我分配任務的時候能最大化我的優勢。這個是我當時得到的結果。

現在回想起這段經歷,覺得還是非常有感受。因為我剛上大學就已經開始為自己往後三年或者五年的未來做規劃,確實非常符合我「戰略」和「前瞻」的天性。包括後面我在公司的Marketing and Strategy Analysis做市場研究的相關工作,也做地得心應手,用我Boss的話說就是,你很懂得抓住市場的G點,你有一種直覺,知道錢往哪兒放。

但是這份報告也暴露出了我另一個非常致命的缺點——我的執行力為0。

為了更好地幫助大家理解蓋洛普優勢識別器的運作原理。我先做一個說明:蓋洛普測試創造出了34種優勢,這34種優勢都會體現在一個人身上,只不過我們只專註於TOP 5的優勢,因為這是最明顯的優勢。越靠後的優勢,基本上等於沒有。

實際上,這34種優勢都可以歸到以下三大類——影響力、思想力、執行力。

以我為例,我是一個思想力和影響力都很強的人:思想力拿到了三項(戰略、完美、前瞻),影響力拿到了兩項(自信和行動)(PS:這裡的「行動」不同於我們平時所理解的行動力,「行動」在蓋洛普的辭典屬於影響力,是指那種只要一開始做事,就有能力感染身邊的人一起行動)。

我的執行力為0,我沒有一項執行力的特徵。這點同樣被我的實際經歷印證了:我大二之前的拖延症非常可怕,所有的事情一定是在最後DDL才會完成,包括大二有一次給我師兄做PPT,我寧願花上一整天悠哉游哉地看書一直看到晚上,然後像一條被踩到尾巴的貓一樣發瘋趕PPT干到通宵,在他上班前的一小時郵件給他。

之所以一開篇就提到蓋洛普,是因為我想表達兩點:

1、「自知教育」是一個「認識你自己」的重要途徑。美國在這點確實有很多值得我們的借鑒的地方:父母會為自己的孩子請擇校導師,幫助自己的孩子選擇最適合他們的專業和學校;大學生會在擇業前主動去做類似的測試,幫助他們選擇未來的職業等等。

題目提到自己的執行力欠缺,我可以給你提供一種值得參考的思路,就是不妨真的去做一個這樣的測試,看看自己是否真的像我一樣,先天性地缺乏執行力,然後再去思考如何通過後天的努力彌補自己的短處;或者是自己先天就具有執行力的因素,那麼就可以反思是什麼阻擋了自己發揮優勢。

2、理論永遠沒辦法決定一個人的發展。我並不是說這個測試就永遠定型了你的人格特質,相反的,我只是說這種非常科學的方式能夠為你提供一個定量定性的參考方式,但是人畢竟是活,0執行力並不意味著你就永遠是行動的侏儒,後天有目的和刻意訓練同樣能彌補你的劣勢。

在了解人格理論的基礎上,繼續往下看吧。

清單思維

之所以沉浸在娛樂的誘惑下,究其根源,還是因為我們大腦的邊緣系統(最原始,掌握著原始慾望的低級系統)戰勝了我們的大腦皮層(掌握高級思維的部分,包括自律和自我實現)。

以性慾為例子,我們那個掌管著原始慾望的、流氓一般的邊緣系統會告訴我們,多做一點,多來一點,這很爽,不要停。而我們的大腦皮層,那個住著超我,有著自律的美德,像是一個完美無瑕的聖人一樣,勸誡著我們,要節制、要戒律、別讓慾望吞噬我們的靈魂。

我們終其一生,都在不斷見證著這兩種思維繫統的衝突:慾望告訴我們應該多玩遊戲、多吃甜點、多約炮,而更高層的道德標準都在勸誡我們,多讀書儘管這很無聊,多健身儘管這很痛苦,多節慾,儘管這很屌絲。但是從長遠來看,讀書健身和節制對我們的人格塑造和自我提升都有著無與倫比的好處。

為什麼大道理都懂,可大家就是做不到。因為我們到最後都不可避免地成為了邊緣系統,成為了生物本能和慾望的奴隸。一個渴望及時享樂,一個追求自我約束。所以為什麼有人說自律是最高的美德,因為自律是一種直接違背人性的品德。

所以為了真的戒掉誘惑,我們首先就要學會用大腦皮層,用理性去思考我們的行為和生活。

怎麼做到呢?

我現在基本算是一個非常自律的人,在這段過程中,我用了清單思維去管理自己的時間和任務。目的就是為了:利用定量定性的方式去追蹤自己的愉悅和自律,然後通過不斷的心理暗示慢慢地從一個放縱的人過渡到自律的人。

具體執行步驟:

1、管好你自己的時間

為了造成視覺衝擊,你要先通過一款可以追蹤時間的app來記錄自己的時間,看看自己的時間有沒有被浪費。我是用iHour這個app。首先把每天都要記錄的事項放在主界面,在要計時的時候直接記錄就行了。

隨便翻條記錄,這是我2014.9.28的記錄,給你看看當時還是網癮少年的我的畫風。

玩遊戲玩了5個小時,這段時間已經足夠我看完一本書了。就問你怕不怕。我現在都特別心疼我那段時間浪費的時間。

當我後來下定決心戒掉遊戲後,我開始了第二步:把損益可視化。

2、損益可視化

損益可視化的意思就是,列出一個表,把慾望和自律能給你帶來的好處和壞處一併列出來,之後就像是投資項目一樣,開始用商人的思維暗示自己哪個更是一個值得投資的項目。

我不知道有沒有人這麼做過,把內心想像出來的損益寫出來,但是於我而言,這份表格對我有著非常強的心理暗示,我一看到這種表格,理性就在告訴我,你玩了這個遊戲,打到了9段,那又能怎麼樣,你不是遊戲主播,你不靠打遊戲賺錢,你出去找工作談合同也不能把遊戲段位作為你的籌碼,你要是想放鬆可以通過看美劇或者聽音樂這種短時間但又積極的方式去做。

管不好自己的慾望,談什麼人生規劃?

到了現在,我已經不需要這種表格去提醒自己了,因為我已經把這種思維方式變成了習慣,不論是碰到隊友的開黑邀請,還是非常美味的甜點,我的大腦里都會迅速計算我的本職工作和得失損益,最後做出最適合自己的選擇。

我把這種思維稱為清單思維。

你可以試試。

3、遠離誘惑源

比如我曾經加了一個Vainglory的開黑群,一天下來那個群里的8個人可以把消息記錄刷到999+,後面我屏蔽了那個群,平時也絕對不會打開看他們各種表情包,只不過偶爾玩遊戲的時候看到他們也在玩,就進去跟他們開黑。

如果真的想心無旁騖地執行你的任務,就遠離誘惑源,心無旁騖地往前看,這種誘惑源可以是微博、知乎的消息提醒(我也把知乎的消息提醒關了)、各種直播的預告等等。

至於怎麼遠離,很簡單:把各種有的沒的群設成免打擾,把各種有的沒的app提醒關掉。

4、精力管理

比如一杯咖啡就能讓你集中幾個小時的精力全力以赴,但是最好喝美式咖啡,加了糖和奶精的咖啡會給身體帶來負擔。

多健身。

最後的思考

我見過身邊自律得可怕的人,也見過精神和肉體上都非常放縱的人,我現在也在思考自律這個品德的形成,究竟受到先天因素的影響有多深?

很可惜,我的閱歷和學識有限,這個問題,我依然沒有一個清晰的論證過程和結論。或許以後等我的閱歷和知識足夠了,這個問題也能想通了。

但有一點是值得肯定的,自律的人一定是非常值得尊重的人,且不說他們最後取得了多大的成功,光是把自己的目標落地,這個過程就一定擊敗了很多空立flag的人。

有多少人像是京劇里的大將軍一樣,背上插得一根又一根的flags,唱的可非常好聽,但實際做起來呢?

很多答案都盡心儘力地給出了他們的實操做法,我也給出了我的做法。但是我還想說,這些答案對那些決心改變自己而且真的去做的人都具有非常好的借鑒意義。

而對那些沒有下定決心改變自己,僅僅是看了一眼便置之不顧,或者看得心潮澎湃,第二天就頹廢的人,毫無用處。

感謝閱讀。

大家假期快樂啦。


別想著成為巨人,能成為更好一點的自己,就可以了。

或多或少,身邊會有些厲害的人物,他們跑步健身背單詞,堅持著一些我們想做,卻做不到的事,他們是巨人嗎?不是,他們是普通人。他們活的很辛苦嗎?也不是,他們可以很快樂。他們很有毅力嗎?不見得,可能和我們差不多。那和我們的區別是什麼?

是狀態。

他們維持著一個較好的生活狀態,我們維持著一個較糟的生活狀態。僅此而已。

你靜止,他在勻速前進,不需要更費力,也不要更痛苦,他就越走越遠,而你還在原地不動。因為狀態不同,困難的不是維持狀態,而是改變狀態。

跑步跑一年,並不比堅持跑兩個月困難多少,只有前兩個月要堅持,剩下十個月只是習慣而已。真正挑戰的是,跑了三個月,出差一個月,回來還能繼續跑的人,這才是真的厲害。

他每天都背五百個單詞,你從零開始,試著一天背五十,堅持不了一星期,是不是很失敗呢?

不是。

因為你的難度更高,從一個不背,到每天背五十,你在試圖改變狀態,而他只是在維持狀態,你在做更困難的事,不成功,是很正常的事,不要否定自己,看扁自己。

行動,並不困難,困難的是開始行動。

你拖延,你畏縮,你不願開始,這說明什麼?軟弱?性格缺陷?都不是,這說明你理智,意識到「開始」是最困難的事,所以總想避開,這是正常的反應。那些立刻行動的人才是奇葩。

但我們也想成為奇葩,怎麼辦呢?

「開始」的痛苦,濃烈而短暫。知道難,也要知道它短,少則三五天,多則一個月,也就習慣了,不覺得痛苦。這時就進入了狀態,沒什麼大不了的了。軍訓第一天,覺得活不下去,到了後幾天,站軍姿的時候,還暗暗的有點快感。被虐久了,就有點爽了。

痛苦是有邊界的,背一年單詞,或是跑一年步,真正痛苦的就是開頭那幾天,而獲得收益卻是越來越多,長遠的看,這是穩賺的買賣。我們是理智的人,能看到痛苦,還要能看到痛苦的邊界,和此後源源不斷的收益。

如何降低「開始」的難度呢?

收集了二十本編程經典,卻沒心思讀了。

置辦了一套頂級裝備,武裝到牙齒,卻不想跑了。

年卡辦了,健身房的照片發朋友圈了,卻沒有再去了。

痛苦吧?有挫敗感吧?因為你開始的太早。

推遲開始,可以讓「開始」更容易!

一個典型的「開始」是這樣,遙望目標,搜集資料,制定計劃,正式開始。思路不錯,但少了個環節,

試錯。

試錯應當在計劃之前,沒有試錯的計劃,意義不大。學蛙泳,小視頻看遍,岸上練一年,姿勢比太極拳還標準,不下水,還是沒開始。什麼時候進了淺水區,感受下浮力,鑽水下看看,撲騰幾下,這算是試錯,之後的計劃才有意義,再往後,才算開始。不碰水,先買套鯊魚皮泳衣,自拍上傳,沒任何用。

在最懵懂的時候,制定最完備的計劃,當然不會成功。但有多少人還沒跑步,就想好了每天五千米,還沒去健身房,就打算好了三個月後秀腹肌。這種計劃的失敗,不是人的失敗,而是缺少試錯。

在沒寫出「hello world」之前,不要說開始學編程。

沒跑一個星期,感受到肌肉酸疼前,不要妄談每天幾千米。

沒體驗到單詞背了忘,忘了背的輪迴時,不要想著每天背幾百,一個月搞定GRE。

你只是在試錯,還沒有開始。

試錯的階段,出錯是正常的,這是一個認識自己,認識新領域的階段。試了水,此後的計劃才有價值,才有可能完成,這才算真正的開始。

把開始推遲一點,試錯提早一點,就少一些茫然,少一些挫敗,多一點把握,多一些自信,也可以早點進入新狀態。

平時短答案寫的多,不一定有用,比較用心寫的答案會放在這裡,寫的很認真的答案 - 收藏夾,歡迎關注。


看了很多答案,不同角度,不同見解,感覺都非常好。我也從認知科學的角度寫寫我的看法。

知其所以然,才能知其然。大家耐心看完下面的行為原理,再去看看各個答案,應該大致知道各位大神的建議為什麼是在這樣的,為什麼能夠有效,甚至在原理的基礎上生成自己的辦法。

(圖片來源見水印)

行動跟不上大腦,是有生理和心理解釋的。我大概說幾點。

1.大腦的保護機制

大腦是會保護自己的,打哈欠,遺忘都是保護的一種類型。在行為上的保護是適當限制自己的極限,讓自己處於較為穩定的狀態(如果自己硬要挑戰自己的極限,很容易猝死)。大腦占身體的重量只有2%,但是耗氧量卻佔25%,所以會對自己的其他比較消耗能量的行為進行適當的控制,尤其是自己還不習慣的事情,大腦會自動判別為讓自己不穩定的事情,從而讓自己選擇逃避。這也是為什麼有的人跑步過程中覺得自己很累了,但是還能夠再堅持很久,一旦過了某個時刻,就不再感覺累了。

2.大腦的享樂主義

大腦是非常喜歡享樂的。大腦在進化過程中,依然保留著非常多的原始成分,這個部分我們叫做爬蟲腦或者邊緣系統。而我們的高級決策中樞前額葉是後來演變出來的。而之前,很多決策基本都是邊緣系統做出,它擁有更加漫長的進化歷史,在原始複雜多變,朝不保夕的惡劣環境中,邊緣系統也進化出了低能耗的決策機制,而且決策時間更加快捷,大大縮短了應激反應所需要的時間,能夠很快告訴你,什麼事情對你當前最有利,什麼事情不好處理,也就是趨利避害。再加上原始人壽命比較短,這就讓他們的決策更加趨向於「今朝有酒今朝醉」。

3.大腦的決策模式

人的基本決策模式是:「場景模式→認知思考→記憶/經驗抽取→情緒加工→決策→行為」。但是它並不是一條路走到黑的。大腦神經系統本身就是由220億個神經元和數量巨大的神經膠質組成。每一個過程都需要非常經過非常多的大腦特定部位,但是在每個部位都會有所加工,每條路徑也都會有交叉口。但是具體走那一條,很大程度取決於最前面的兩個,也就是原先的認知和記憶/經驗抽取。所以,很多人對感興趣的事情都非常不燒腦,很自然想要去做,而且可以很持久。因為自己的認知中覺得它很享受。另一個是記憶/經驗抽取,我們經常聽過看小說改變人生的,但是很少聽過喝雞湯改變人生的。原因就是因為前者是靠大量的類似內容加深了我們的記憶,從而影響我們的決策,讓自己更有力量,但是後者的話,往往都過於零碎,很少能夠成為長期記憶,所以也很難影響我們的行為,喝的夠多也有點效的,關鍵在於能否記住,能否在我們決策的時候被我們從記憶中提取出來。

4.大腦的刺激限制

我們高中的時候也學過,對一個神經元同一個地方施加同樣的刺激,動作電位會慢慢降低。最後穩定在一個非常低的水平。這種適應機制是為了減少能耗,也是心理學效應——超限效應的生理基礎。

如果你的大腦對同一行為,會不停釋放多巴胺,你猜你會怎樣?那樣你就會跟杏仁體被放置電極,享受電刺激的小白鼠一樣,持續亢奮,並且提前死亡。進化過程中,大腦也會保護我們,不會讓我們對一件事情一直亢奮的。就連嗑藥吸毒,如果不加大劑量,感受到的快感也會慢慢減弱。

所以,當自己持續做一件事情的時候,是非常容易感覺乏味的,因為它不再刺激神經,產生讓人愉快的多巴胺和腦啡肽等物質。

大概說完一些原理,一些人應該也會自己生產辦法了。在這裡,我也提供幾點我的經驗。

1.從簡單開始

習慣是有慣性的,在前面「大腦的決策模式」中有提到,記憶和經驗的抽取會影響我們的行為決策,而習慣是一種行為記憶,它反而更加牢固,甚至已經結合了我們的正反饋系統,要想要改變是非常困難的,所以倡導從簡單開始。這樣也可以避免觸發大腦的保護機制,讓自己更加難以決策。這也是很多商業行為在改變我們習慣的時候總是想法設法降低我們的改變門檻和成本,比如,以前滴滴快的的「0元打車」,餓了么美團的外賣優惠券等等。自己在改變自己以前的懶散模式的時候,最好也是從簡單開始。那樣自己也容易在成就感中培養出新的習慣。

2.制定計劃和流程

關於計劃的制定,主要是為了讓自己看得到自己的變化,給自己大腦更多的確定性,從而增大自己前進的決心。大腦邊緣系統中的杏仁體對恐懼和未知是最為敏感的,如果一件事情不能夠給自己邊緣系統看到價值,它總是會慫恿我們退縮。每天能夠看到自己的進步和完成進度,能夠給大腦更多的正反饋,告訴大腦,自己的行為能夠帶來好處,是穩定的,是可預見的。並且進度的完成提成實際上就是在加大刺激的量,也避免觸碰到大腦應激保護所需的閾值。

3.不斷重複自己的行為

行為的重複目的也很明確。就是希望這種行為能夠成為自己在做決定的時候能夠最快提取到的部分。邊緣系統的反饋和決策系統非常快速,達到應激自動化的程度,如果想要戰勝它,就必須也培養出一個自動化的應激行為,去抵抗自己大腦的享樂主義的決策。

4.結合獎懲,培養監督機制

邊緣系統的決策很多都是為了,獲得多巴胺、腦啡肽,內啡肽等能夠讓自己愉悅的物質。但是,如果你施加負反饋刺激,讓大腦產生對這種行為的反感,那麼大腦就會避免自己的行為。如果自己的行為總是能夠得到獎勵,那麼自己就會在正反饋中形成大腦的應激,就像巴普洛夫的狗。套用以為知友的話就是:大多數行為都是可以成癮的,關鍵在於正反饋。

這裡的話,建議大家去看一本書《遊戲,讓學習成癮》。裡面有各種讓自己對好的行為成癮的辦法。懂得利用,也能夠以此戒除自己不好的習慣和行為。

5.學會休息

一個人處於疲勞的狀態,是非常觸發大腦的享樂主義的,因為大腦會覺得「你快不行了,那就多玩會吧」。其實,更多的是,大腦在睡眠的時候會排毒,大腦睡眠不足,很容易造成一些毒素(β-澱粉樣蛋白)堆積,大腦在工作的時候還要費些勁去排毒,很容易造成睏乏。我想這個時候,沒有多少人的行動力能夠保持在高水平狀態。

6.改變環境

行為的發生很容易受周圍環境影響的。這也是色彩心理學,環境心理學等的理論基礎。比方說,我們在進化過程中已經形成了沒有噪音的時候睡覺,所以當我們去圖書館,周圍很安靜的時候,我們會經常犯困,這個時候「享樂主義」也很容易趁虛而入,拿起手機,半天過去了。所以,當自己覺得容易分神和犯困的時候,找個人比較多,但不是很吵的地方看書,利用好他人在場和社會形象認同,反而能夠讓自己的行為更加持續有效。

7.提供威脅

前面說道,杏仁體是非常敏感恐懼和未知的。我們之所以能夠每天都堅持刷牙,除了它已經成為習慣了,很大原因是我們害怕。害怕待會讓同事猜到自己昨天吃了什麼菜而咯咯大笑。害怕喜歡的女孩聞到不好的味道等等。而其他方面的威脅,最簡單的就是告訴自己(心理暗示):如果不努力,自己將拱手讓出這個世界給自己鄙視的人。這也是前面有人提議「設定deadline」的原因,因為明天的威脅是挨上級或老師的批。想想就有動力啊!

8.切斷後路

大腦是會保護自己的。破釜沉舟實際上就是削弱了保護作用。你會在覺得累的時候玩手機,會在無聊的時候想看電影。大腦不想讓自己太大壓力,怕自己因為壓力過大瘋掉。這很正常,但是,大腦很多干預實際上是過度的。所以,我也提議大家適度地切斷自己的後路。比方說關機或者不帶手機,卸載自己電腦的遊戲,提高自己享樂行為的成本。我記得,歌德的《浮士德》是在自己扔掉衣櫃的鑰匙後,沒法跟朋友出去遊玩後專心寫的。

如果覺得有幫助,收藏後不吝點個贊吧,我的很多答案收藏都遠多於點贊,自己四五個小時寫的答案被淹沒,偶爾還是會心痛的,謝謝。

還有一些辦法我在我的其他答案有寫到,我就不再重複了。有興趣大家可以看看。

如何長時間高效學習? - 衛藍的回答

不太會說話,怎樣提高說話的技巧? - 衛藍的回答

如何制定一份短期和長期的學習計劃? - 衛藍的回答

——————————

不到一天飯錢,卻可飽食一生的自我提升類書籍《反本能》,解答你80%的生活疑惑。點擊購買鏈接:《反本能:如何對抗你的習以為常(衛藍)》- 噹噹圖書


我以前是一個重度懶癌犯者,自控能力奇差,我太理解我們這類人的掙扎了,有志氣但管不住自己。所以我希望我的心得,大家能點贊擴散出去,萬一能拯救一個同類,社會就多一個有貢獻的人。文章比較長,我的方法就在前面幾段,後面是對自律,養習慣的思考過程。

這個問題很早以前看到了,對大家的方法也去做過嘗試,但是都失敗了。想自律完成目標,立誓之後,堅持了幾天,又故態復萌。再過段時間,覺得不能這麼頹廢,又開始了新一輪立誓,堅持幾天,失敗,這樣一直輪迴。最開始學成功學,搞夢想相冊,每天喊口號,每天計劃總結,灌雞湯,前幾年用這個問題下高贊的方法成功清單APP,還有按恐懼立誓,這些方法都失敗了。想振作又抵禦不了誘惑,掙扎了多年。好在我一直相信自己有很大潛力沒發揮出來,在最潦倒的時候也相信自己是個人才,一定能發光,所以我不甘墮落,屢敗屢戰。

這麼多年,有三個習慣,是我最難克服的,影響很大。一是沒堅持運動。二是愛擼,以前都是一天一次甚至幾次的頻率。三是愛遊戲,連玩數獨、掃雷都能玩個通宵,更別說那些更好玩的單機網路遊戲了,經常熬通宵玩到第二天下午。很作死啊,想改掉,一直改不掉。最近這半年,每天運動,自擼很少,遊戲基本沒碰過。

我的方法很簡單,立一個短期內(一周到一個月)自己很想要的獎勵,比如我喜歡吃的什麼館子菜,即滿足慾望。設定獎勵的條件,即一段時間內可控的目標,比如一周之內每天跳繩2000個,不起色念,起了馬上轉移念頭。達成了,就去滿足。

——————————————

以前以為自制力是關鍵,以為靠著看勵志書,喊口號打雞血可以讓自己自律起來,加強心理建設,其實自制力的力量很小,只有習慣的力量才強大的。

戒掉壞習慣,養成好習慣,有一個良好的氛圍環境,比較有利,盡量創造一個利於養好習慣的環境,當然如果沒有條件,也無所謂。擼和遊戲,自從有老婆後,我的頻率就明顯減少。擼這項娛樂活動,只能找沒人安全的地方,有人的話我的顯然臉皮沒那麼厚,不好意思開動。老婆在,老老實實,老婆不在家,就管不住自己了。有人或許覺得都可以實戰了,經常演習有啥意思,哎,多年的毛病,讓我覺得擼比實戰享受。遊戲也不能玩盡興了,以前可以玩到累,現在玩到興頭上,就會被說一動不動坐著,必須關機休息了,不能盡興,後來覺得不爽,乾脆就不玩了,玩的樂趣彌補不了耳邊嘮叨的煩惱。經常蹲廁所被人催著的人,應該能理解。所以環境變了,能打斷壞習慣的節奏。一個人在賭窩待著,很大概率也會賭博,一個人在愛學習的人當中,大概率也會養成學習的習慣。以前總覺得自己才是決定性的力量,現在覺得環境造人,孟母三遷是太了解人性了。所以就算無法創造一個養好習慣的環境,也盡量遠離養壞習慣的環境。

——————————————————

記得有個雞湯,有個推銷大師做報告,叫人抬了一個懸掛的重鐵球,很難推動,然後他拿了把小鐵鎚,開始咚咚咚有節律的敲起來,剛開始鐵球紋絲不動,但是最後鐵球終於越晃動越劇烈。雞湯說的道理說是堅持的力量,我拿這個舉例,是說明節律的力量。本質上,習慣是一種節律。不斷給這個節律添磚加瓦,節律積累的能量就越大,振幅就越大。所以好習慣養成,前期很難,後期越來越輕鬆,因為踏著節律,用小力就行了。戒掉壞習慣,先要破掉其節律。養成好習慣,先創造出節律。

創造一個節律,首先需要一個穩定的環境。什麼是穩定的環境,三天兩頭出差,今天晚上鍛煉了,明天晚上沒法鍛煉,這就不是穩定的環境,就像一粒種子,今天種了,明天挖出來,生活處於動蕩焦慮中,不穩定,會破壞節律的節奏。算一算自己的時間,那些是可控的,可控的時間裡安排一個觸發的條件,觸發的條件可以是每天固定的時間,也可以是像巴普洛夫的鈴聲。我現在是每天4點半,時間一到,就條件反射般的去運動,已經形成節律了。

有人覺得已經形成節律了當然簡單輕鬆了,但是有可控的時間,設定了觸發條件,但是就是不去做啊,這怎麼破。我覺得一開始需要一點點自制力+我說上面那個方法。

我以前以為自律的人都是自制力很強的人,其實自制力不如習慣的力量。需要用到自制力的地方,只不過是在剛開始形成節律階段需要,之後就很輕鬆了。

很多人覺得自己做不到,就那麼點自制力都沒有,怎麼破。其實這個問題,首先需要承認自己是個凡人,所謂凡人,就必定是自制力很差的,不要給自己太大壓力。按我的經驗來說,一開始不要給自己太大的目標,不要一開始就設個三個月不擼的目標。天天擼,能堅持一天不擼,就可以獎勵自己了。

強力用到自制力,對自己的傷害我覺得更大,因為用過強力自製後,最後會反彈更強烈,然後覺得自己失敗了。強力自製後,一定需要放縱一次中和下,只不過這种放縱,是計劃中的,是可控的。我們要一次一次把放縱控制起來,越縮越小,這樣慢慢的自制力也提升了。自制力其實是肌肉,越練越強。

——————————————————

做了總比沒做好,做少總比什麼都不做好,關鍵是堅持,而不是量,不要下重的任務!!!!

我現在只規定觸發條件後,跳繩每天跳2000個就算完成今天任務了,大概15分鐘。可能不會跳繩的人,15分鐘大概也就幾百吧,無所謂。如果我下的任務是每天4000個,30分鐘是有氧運動的標準時間,但是我不想跳的時候,會覺得好難啊,好累啊,今天休息算了,那麼節律就壞了。15分鐘是很輕鬆的,我今天想偷懶,做個15分鐘敷衍下,也是能做到的。

其實如果真正跳了15分鐘之後,原來想偷懶的,這個時候也不想偷懶了,我會試著給自己說,那再跳500個大概5分鐘,這樣一步一步跳了5千多個。原因是狀態是有慣性的。培養好習慣,要利用這個慣性。也就是說,邁出第一步是最艱難最痛苦的,需要用的力是最多,所以我們制定輕鬆的任務是為了邁出去,改變當前狀態,等邁出去後再誘導就容易了。這其實也是個人性,人一旦選擇了立場,就會堅定這個立場。

————————————————

現在越來越體會到老子說的無為而治的意思,他的意思是利用自然而然的力量,四兩撥千斤。做到無為而治,就要先了解自然力量的特性。人的慾望是中性的,蘊含了很大的力量,可以誘惑作惡,也可以引導為善。無為而治並不是說要放縱自己的慾望,而是在了解慾望的特性的基礎上利用慾望的力量。把慾望作惡扼殺在萌芽狀態中,引導為善時,要把慾望作為一個獎勵,作為好行為的正反饋。

慾望就像種子,不斷施肥澆水,就不會不斷壯大,等壯大後,就不可遏制,必須要釋放,否則就會產生很大的破壞作用,中間如果打斷慾望的成長,慾望就會慢慢消失。比如說色慾,一開始心理沒有色慾,上上網,突然跳出一個性感圖片,點起了火,如果環境允許,點開隱藏文件夾,打開小電影,這個時候是給色慾施肥,看個十幾分鐘,火越來越旺,最後不可遏制。所以如果是戒擼,就必須把慾望扼殺在萌芽中,不要讓慾望成長起來,最後會無法遏制。我戒擼,什麼小電影收藏的小黃圖統統刪了,不去碰什麼黃網黃圖,這樣就減少點火的幾率。有念頭我就會轉移,馬上警覺。想想完成任務有什麼獎勵,因為一開始色慾不強,獎勵對自己的吸引更大,所以能很好的轉移掉。等轉移次數多了,自製就增強了,很容易就轉移掉。等慢慢的發現,色慾很弱了,閥值提高了。這也是慾望的特性,越不用上越廢。

但是慾望很強烈,那就不能壓制,因為壓制越強,最後反彈越大,反而難以控制。那麼我們可以把這個慾望引導到為善。比如說我無法剋制了,那行,允許放縱,但是必須先滿足一下幾個條件,比如先去跳2000個繩,比如如果我能一周不起色念,我就允許自己擼一次。就這樣,把無法遏制的慾望,推遲一下,順便滿足為善條件。也可以最開始就為放縱做一個計劃,就像我的方法中的獎勵。

天道是平衡的,有得必有失,樂不可極,千萬不要只想得不想付出成本,那樣是無法持久的,進兩步退一步才能長久,剋制1周放縱一次,慢慢克制2周一次。如果想一直都壓制慾望,一步到達超級自律的境界,則太剛易折。我們需要給自己正確行為獎勵,補償自己的付出,自己給自己建立起正反饋,慢慢的成長。

成功學的夢想相冊,本質上他是想引導慾望的力量,但是最後為什麼會失敗呢。因為它的反饋周期太長。玩遊戲要練級,每上一級就會解鎖一個新能力新技能,等滿級了,基本上就全解鎖了,這樣人會樂在其中,不知不覺就滿級了。但是如果遊戲設置成,每一級不解鎖新技能了,而是等滿級的經驗值足夠才全部解鎖,估計沒人去玩了。凡人都是目光短淺的,只看近處,承認自己是凡人,給自己設定一個反饋周期短的慾望獎勵。我這人比較好吃,館子一個菜,街邊一個小吃,都是我的慾望。所以我規定,完成一周每天跳繩2000個,一周不起色念,那我就去吃一次。等自製強了,慢慢增加滿足慾望的時間長度,一周,兩周,三周,一個月。

————————————————

制定放縱條件的時候,不要是結果條件,而是行為條件。結果條件是什麼呢,比如我這周賺多少錢,這周我要減多少斤,這周要搞定某個客戶,這周要出幾個單,這些都是結果。行為條件是每天跳1000個繩,上班時間不點開知乎,下班不點開遊戲。為什麼不能是結果作為條件,而必須是行為,因為行為是可控的,跳1000個是可以做到的,結果是不可控的,運氣不好就減不了多少斤,沒達到結果條件,會對自己產生很大的情緒,沮喪感導致堅持不下去。雖然我們最終是要結果,但是我們能控制的是我們自己的行為,結果是我們不能控制的,行為到位了,結果也會是大概率產生出來。

——————————————

自制力這本書,說到一個冥想提高自制力。冥想是有效的,但是它不是直接提高自制力。冥想是在訓練控制念頭,念頭控制多了,就容易控制了。現在有色念,有偷懶的念頭,馬上會轉移,這是冥想的功效。

——————————————

最後一點因素,就是人需要立志,有志,就很輕易的克服掉各種壞毛病。以前我很迷惘,不知道自己這輩子該幹什麼,儘管堅持了一段時間運動,但是沒有克服擼,也沒克服遊戲。後來接觸到金融的交易,慢慢的學進去了,發現自己很喜歡探索交易,感覺學習交易就是在探索世間的道。等自己真正把這個交易當做這輩子的事業,我容易做到自律。因為我認為,沒有一個在事業上成功而自律很差的成功者,就算一時能成功,或許他不敗於事業,但是很可能會敗於自己的生活。

如果沒有志,其實也很正常,人一開始是不知道自己要做什麼的,當走到了道上,慢慢走下去,志會自然出來。所以我覺得對一個迷惘的,拖延癌懶癌晚期的人來說,在養習慣的同時,需要不斷去嘗試,直到搞清楚自己的事業是什麼。

————————————

現在的生活條件很好,大家基本不愁吃穿,如果不考慮未來,不考慮結婚生育,實際上一個人宅著過,也能生活下去。現代社會也非常多的娛樂,非常多的廉價誘惑。隨著人工智慧的發展,很多工作崗位會被替代,除了人工智慧帶來新的崗位,大多數人會失業,這麼多人無所事事,沒有建設能力,但是擁有破壞能力,力量太大,就會影響到統治的穩定。大多數人都會在廉價的生活樂趣中沉淪,這其實也是統治者的手段。因為統治者寧可大多數人低成本的醉生夢死,也不要大多數人無所事事起來破壞社會,無論資本主義還是社會主義,遊戲,小電影,電影,電視劇這些廉價娛樂在未來都會大發展,資本主義甚至允許妓院,吸毒,因為這是社會安定的手段,如同舊社會地主家除了嚴格要求繼承者外,會給其他孩子吸鴉片,因為地主怕這些孩子衣食無憂無所事事最後被引誘到賭博中敗掉家產。社會的環境不利於立志,只有優秀的人才會跳出來,才會有一個光明的未來,否則未來幾十年你就是被淘汰的那個,科技的發展需要淘汰落後的產能。這個社會變化太大,未來的不確定性太大,這些都是我們控制不了的,我們只能控制的是自己,希望大家都能成為精英。

——————————————

如果有人實踐了,覺得不錯,在評論里說說,讓我也高興高興


我經常會收到私信,類似「特別喜歡你,我跟你一樣非常喜歡寫作,能跟你聊聊嗎?」「我也愛寫作,咱們是知己,能加你微信嗎?」可等到我每天固定時間才統一回復後台留言的時候,我會發現有些人已經取消關注了。我仔細觀察發現他們「特別」「非常」的時間通常只有幾小時、甚至幾分鐘而已。

隨著年齡的增長我不可避免的要開始帶新人,我發現我交代下去的工作,多少都會被拖延,明明已經回復我「收到」,可是幾個小時以後,還沒開始做。時間一長就乾脆放棄了。這種拖延、沒耐心堅持、輕易放棄直接造成執行力差,是通不過試用期的最大主因。

想要克服拖延症、科學培養自己的耐心,提高執行力需要的不僅僅是意志力,還需要有效的自我管理知識。抱怨自己的缺點是沒有用的,只靠意志力也無法成功,人們對自己的認識存在太多偏差,最靠得住的判斷標準只有行動本身。無論是想戒除壞習慣,還是想培養好習慣,只有科學管理自己的行動,才能達到目標。

今天我就來分享5本從行為科學、自我管理角度出發的書,這些書的作者是行為科學角度的專家,我之所以喜歡這些書的原因,也是因為他們不再從「意志力」「性格」的角度鼓勵讀者,而是從行為科學上解釋了拖延、沒有耐心、堅持不了的原因,從行為上、習慣上給了解決方案。

在列書單的時候,我按照從總結到分別講解的順序列的,也希望大家先按照這個順序讀書,先大概了解做事的邏輯,然後在仔細按照事情的正常步驟,去逐個解決執行力的問題。

《做事的常識:事情一來,馬上就知道怎麼做》

為什麼會做事的人能複製成功,一般人卻常重蹈覆轍?

關鍵就是:習慣。

會做事的人習慣開始,大多數人只會想「等我準備好」

會做事的人習慣堅持,大多數人說「我看算了」

會做事的人習慣重複,大多數人心想「又要做一次」

這三個好習慣,你都有嗎?

作者小倉廣是日本人力資源管理方面的專家,他總結這套《做事的常識》把工作流程捋順了,給職場人的時間管理提供了模板和目標。

《零秒思考: 像麥肯錫精英一樣思考》

這本書教你的就是把心中想法落實到語言和實踐中的具體做法-----零秒思考。

作者在麥肯錫公司的14年中,參與了企業的經營改革,深知員工的戰鬥力會很大程度上左右一個公司的未來,所以非常重視一個人的深入思考、制定解決方案,並能夠徹底執行的能力。本書講述的零秒思考就是他從多年實踐中總結而來的。簡單來說,就是運用A4紙整理思維碎片,集中1分鐘時間進行「頭腦體操」,從3個可行解決方案出發,高效收集目標信息。

有的人想的挺好,但不行動,然後就沒有然後了。這本書的主要講的就是怎麼辦想法變成可行解決方案。

《從行動開始:自我管理的科學》

日本版的原名叫《人生を変える行動科學セルフマネジメント》改變自己,一天花三小時去「想」,不如一天花五分鐘去「做」!

作者石田淳,日本研究行為科學管理第一人。社團法人行為科學管理研究所所長、株式會社WILL PM International 創辦人、社長兼執行長、美國行為分析學會(ABAI)會員、日本行為分析學會會員。

本書從分析我們日常生活中的「認知偏差」入手,系統科學地介紹了在日本和美國廣受歡迎的「行為科學管理方法」,權威指導加真實案例,引導讀者走出行動誤區,關注當下,簡化目標,丟掉「該做的」,找到「想做的」,科學系統地進行自我管理,簡單有效地分解工作,提升行動力。

《微習慣:簡單到不可能失敗的自我管理法則》

作者斯蒂芬·蓋斯是個天生的懶蟲。為了改變這一點,他開始研究各種習慣養成策略,從2004年起在美國各大自我成長類網站上發表了許多文章。2011年,他開始運營自己的博客Deep Existence,為讀者提供自我成長策略方面的建議。

微習慣策略的科學原理表明了人們無法長期堅持大多數主流成長策略的原因,也揭示了人們長期堅持微習慣策略的可能性。人們無法讓改變的效果持久時,往往認為原因在於自己,但其實有問題的並不是他們本身,而是他們採用的策略。當你開始用微習慣策略教你的方法按照大腦的規律做事情時,持久改變其實很容易。

《堅持,一種可以養成的習慣》

作者古川武士,現為日本習慣培養顧問公司董事長,有多年培訓指導企業經營者和職場人士的經驗,其所開創的個人成長課程深受日本上班族歡迎。這本書日本版的名字是《 30日で人生を変える「続ける」習慣》

想減肥、想攢錢、想戒煙?想培養好習慣,卻總是半途而廢?了解自己無法堅持的原因,才能開始改變!這不是一本教你培養「好習慣」的書,它聚焦於更本質、更核心的問題:你為什麼總是半途而廢,培養習慣是否有正確的方法?本書作者古川武士從研究人的「行動科學」入手,總結了培養習慣的三大階段:「反抗期」 「不穩定期」 「倦怠期」。針對每一階段可能遇到的困難及人們的心理反應,用具體的案例清晰地向讀者介紹了培養習慣的科學方法。想要堅持行動,靠的不是意志力,是正確的方法!

時間管理能力和自控力是許多人面臨的問題之一。由於無法管理時間或沒有自控力,導致一事無成、碌碌無為,每天都很忙,卻沒有任何成果。「行為科學管理」不討論任何精神理論,而是將焦點集中於人的「行為」,我成長的過程中,周圍很多人把缺乏耐心、意志力不佳、行動力差歸結為性格、遺傳等等。接觸行為科學管理以後,我才意識到人的行為是可以管理的,用對了方法是可以改變的,在改變過程中我自身也非常受益。

行為科學產生於管理工作實踐。20世紀20~30年代。它正式被命名為行為科學,是在1949 年美國芝加哥的一次跨學科的科學會議上。20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傳入我國,我國學者錢學森主張創建有中國特色的行為科學,把行為科學列為現代科學技術部門九大科學技術之一。我整理這份書單的時候,非常想找一些國內的作者寫的著作,不過我才疏學淺,閱讀量不夠大,只找到後浪職場專題下的有關於行為科學的書籍,如果大家找到可以推薦給我,我再補充。


謝邀。


如果你是一個自制力不足的人,請你一定要耐心看完這篇答案,這篇答案里雖然有些比較複雜的概念,但我相信你在看完這篇答案後,你對自制力這方面的理解會有翻天覆地的變化。


預告:本文將講述所有自控方法的一般原理,並在此基礎上提供一個方法,這個方法的設定是這樣的:

  1. 可以任意禁止自己做某樣事情,並且無論意志力再差的人都能保證絕對無法違反
  2. 無論你的基礎意志力有多差,只要理解了這篇文章的內容,你在今晚睡前都必然會願意開始使用這個方法,而且使用這個方法的本身是不可能被拖延的。

換言之,在你理解這篇文章內容的那一刻,你就自控成功了。


再換句話說,一般自控方法的畫風是這樣的:

在無負面狀態時,MP&>80%時,提高攻擊力50點,持續一分鐘,耗藍100,冷卻時間三分鐘。

而這個方法如果用得好,畫風是這樣的:

每隔五分鐘,可任意修改遊戲規則一次。

=======================================


強烈反對大多數答案,尤其是ZeroWWWWWWW的答案,那是一種誤導性極強的思路。研究自控的門檻太低了,隨便一個人拍腦袋就能想出一堆看起來牛逼的方法,然而仔細一看才會發現那些東西背後的邏輯還停留在小學生水平。你信不信,這個方法用起來不到幾天,新鮮感一消退,你就會懶得開APP,懶得記錄,然後頻繁作弊。因為這種方法太依賴於自己的自覺性了。實行這種方法本身就需要極強的意志力。

這種方法給人一種【哇看起來好牛逼的樣子】的感覺,但其實跟絕大多數不管用的點子一樣,都中了「把監督權交給自己」的誤區。

打個比方,這種方法就像把鬧鐘放在觸手可及的枕邊,但第二天你睡眼朦朧的時候,鬼才管前一天晚上想要早起的願望。用政治的話說,這叫「同位反腐」,讓自己在面臨誘惑的時候還有GM許可權,系統肯定是要廢的。

真正好一點的方法,應該是把鬧鐘放在遠一點的地方,或者設置難關閉的鬧鐘,這時鬧鐘作為你昨晚意志的延續,會強制性要求你起床。這就形成了「異位反腐」,才有起作用的可能。

還有那些根本不提供方法,而是直接居高臨下地指責題主「不去開始行動而選擇空想」的答案,這種回答的雞湯味最濃,也最無用。

你真的了解自制力不足者的情況嗎?


其實一個人自制力不足的原因其實很簡單:客觀上缺乏意志力。

很多人以為自控這種東西是——想做就做,放棄是因為想歪了,是因為沒有覺悟。

但事實上,他們所缺少的,並不是開始行動的覺悟,而是開始行動的能力。


人的意志力都是有限的,而人的所有行為都取決內心中自動的權衡,如果權衡下努力的價值小於不努力的價值,你終究無法開始行動。就算你這次僥倖開始行動進入狀態了,下次還會面臨同樣的窘境。所以,即使是一個真正有上進心的人,在初始動力不足的情況下也會感覺力不從心。


而幸運的是,我們因此發明了方法。自控方法的作用,就是用技巧代償意志的不足。而一個方法的效果大小,就在於這種代償的程度,是30%,70%,還是更多。一個人達到了自控,一定是因為意志力加上方法代償之和達標了。


而在前面我們知道,一個好的自控方法幫助的應該是自制力不足的人,讓他們變得能自控——而非提供自制力已足的人以一個錦上添花的遊戲。如果滿分是100%的話,這個方法提供的代償可能連5%都不到。


因為一個好的自控方法,應當是遵循某些科學的原理的。

那麼問題來了,這些原理是什麼?


【價值槓桿】

人做出的每一個行為,都不知不覺地經過了權衡,而這種權衡的結果又源於其價值觀和環境現狀的綜合加權比較。這就像一個槓桿,自控是一邊,放縱是另一邊。如果你是短視者,那麼越是近期的效益,位置上就越靠遠端,權重也就越大。

你最終是自控成功還是放縱,在根本上取決於按你的短視程度加權後的總效益是哪邊重。如果你留意一下的話,你會發現幾乎所有的自控方法,時間管理方法等等,其可能的原理歸根結底都不外乎這個範圍:

  1. 增強自控的短期效益;
  2. 抑制放縱的短期效益;
  3. 增強自控的長期效益;
  4. 抑制放縱的長期效益;
  5. 使你的價值觀向目光長遠方向偏移。

上面有些原理僅僅是理論上可能存在而已,比如5,我就還沒有見過這樣的方法。

如番茄時間法,就是比較有效的,它增強自控的短期效益(完成一個番茄的成就感)和抑制放縱的短期效益(人有維持狀態的傾向,進入狀態後,破壞番茄將會是無法忍受的事情);

如很多人喜歡在桌子上刻下激勵自己的話,去幻想成功來激勵自己等等,這就是增強自控的長期效益。但據我了解,這種方法的成功率不高,因為大多數人都是短視的,所以在長期效益上下功夫就好比在槓桿的近支點處加砝碼一樣,效果微弱。

而對槓桿平衡最有效的控制方法就是:在儘可能靠遠端的位置取放儘可能重的砝碼。
評判一個自控方法的優劣,概莫如是。

所以,對大多數人而言,最好的自控方法就是:在儘可能短期的時間內改變儘可能大的效益量。而所謂的「Just do it」,甚至連方法都不算,因為它只是一句口號,根本就沒有怎麼改變兩端的價值。

建議閱讀有些事明顯對自己有益,為什麼卻無法去做? - 陳茁的回答,自控的關鍵在於我們在每一次關鍵節點的選擇,類似這樣的結構:

更壞的決策只會基於先做出的壞決策。我們只要使每一次選擇時理智的效益量都大於放縱,即可阻止壞決策的不斷採用。

【誘惑隔離】

當你把力矩改變到了極致,天平傾斜到了極致,你就會進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地。

在外參加軍訓的時候或許是我們自制力最強的時候,因為我們和絕大多數誘惑完全隔離了。

這就是天平傾斜到極致的效果。
許多抗誘方法,就連初中思想品德教材上提供的抗誘方法都包含了一個元素:遠離誘惑。當我們身邊沒有手機時,手機遊戲就難以對我們產生誘惑;當我們的電腦沒有聯網的時候,瀏覽網頁就難以對我們產生誘惑……

隔離誘惑是一個最簡單粗暴的方法,因為它的背後是一條規律:一種誘惑的大小程度和實現它的可能性成正比。所以當一個人確認一件事毫無希望時,這件事再誘人也對他產生不了任何誘惑。
連誘惑都消失了。於是,你根本就不會有想像中的痛苦,顧慮與壓抑。


真正有效地隔離誘惑的一個必要的條件是,當誘惑來臨時,你即使再想放縱自己也無能為力。要想達到這個效果,外力的制約往往是必要的,如關機斷網等等。絕大多數依靠臨場思考的方法都難以實現。
要做,就做絕。而且要用最強的外力。

【安全期的利用】

如果你仔細檢視,你會發現幾乎所有有效的自控方法都是通過同一個途徑發揮作用的——

通過一定的技巧,使處於較理智時的自己所作決定的影響得以延續至自己處於非理智的時候,從而實現用方法對意志的代償。

這就是所有自控方法的根基。

說人話!


好吧。舉一個通俗的例子來說明這一切:定鬧鐘。

  1. 你在前一天晚上希望第二天能早起,於是定下了一個鬧鐘。
  2. 而結果往往是,如果你足夠困(意志力不足)的話,到第二天,你會不願意起床。你開始想盡辦法關掉鬧鐘來作弊。
  3. 但如果這個鬧鐘足夠強悍(比如有些拍指定照片才能關的變態鬧鐘),你就拿它沒辦法了,只能乖乖起床。
  4. 一旦有了起床的開始,就不存在賴床的困難了。

這個比喻很重要,在後面還會出現很多次,因為它裡面就涉及了這個所有自控方法的根本原理。

對應地,鬧鐘的比喻其實是安全期(理智時)和非安全期(接受考驗時)長年恩怨的一個縮影:

  1. 安全期好比前一天的晚上。在安全期中,你的決策可以確保是理智的,因為在安全期中不存在誘惑,沒有了屁股決定腦袋的干擾,你只能往長遠考慮,於是你開始使用自控方法(定下鬧鐘)。
  2. 如果你意志力不足的話,到了非安全期(你決定是起床還是賴床的時候),你一定會想盡辦法作弊,去搪塞安全期產生的方法(關掉鬧鐘繼續睡)。
  3. 但如果這個方法足夠強大,你就拿它沒辦法了,只能乖乖遵守。
  4. 而一旦你被迫開始了行動,自控的難度就會瞬間大為減弱,你就成功進入了狀態。

再舉一個例子:一個股民把自己的資產交給妻子,並告誡她:如果股市暴漲,無論他怎麼哀求都不要把錢給他投資。結果股市果然暴漲,股民果然苦苦哀求妻子,然而妻子卻禁不住哀求,把錢給了他,結果賠的血本無歸。


我相信你已經明白了,一個好的自控方法就好比一個難以關掉的鬧鐘,或者一個堅定的妻子一樣——它在時空上受過去的安全期支配,而不由得非安全期的你怎麼想。從而,它在時空上為理智控制的範圍開疆拓土,讓理智時的你以短時控長時。


所以,那些把決定放縱與否的權力交給面對誘惑時的自己的方法都是沒用的。這種方法無論看上去多華麗多巧妙都很難成功。它相當於設定了一個隨手就能關掉的鬧鐘,或者寄希望於一個對你言聽計從的妻子,你的GM許可權遲早會過度膨脹。

其弊端根源就在於,權利的時間分配完全平坦,根本沒有起碼的把理智的影響擴散到更長時間的功能。

於是,這些方法就只能一直在琢磨怎樣以卵擊石地在白晝直接挑戰強大的誘惑了或許它在意志高漲的前幾天可以讓你實現自控,但三分鐘熱度過後就幾乎肯定會崩潰。所以我才說,只有已有較強意志力的人才適用於這個方法,但既然已有自控能力,又何來自控方法的必要呢?


所以,自控的當務之急就是——找到一個足夠強大的鬧鐘,讓你在接受考驗的局部時間取得絕對優勢,在每一次接受考驗的決策中都不得不做出理性原則。


【晝夜差別】
其實安全期這個概念,或許用另一個名字來理解會更好一些——賢者時間。
自控困難的人身上往往會對這種現象體會得特別深:你在白晝時控制不住去放縱,而在晚上躺在床上的時候又會變得上進,去譴責自己,悔恨白晝的放縱,可惜已經沒有努力的機會了。你覺得這好像捉迷藏一樣,有時間的時候沒自制力,有自制力的時候沒時間。

它的原因是這樣的:你在白晝時身邊就是手機電腦,放縱的機會多,於是短期價值權衡之下你往往會選擇放縱 ;而當你夜晚躺在床上時,爬下來打開電腦玩遊戲實在是不現實的事情,此時你只有發獃空想一個選擇,此時對白天放縱的後悔就是你最可能的題材。

於是,如果你睡不著的話,無事可做的你開始悔恨白晝的放縱幾乎成了一種必然。
所以你會發現,夜晚正好就形成了一個安全期。在夜晚,我們正好和誘惑被隔離了開來,所以可以被保證是理智而上進的。

有一個天馬行空般的想法了。可不可以給夜晚的自己賦權,來統治白晝?

===============================================================

我相信,一個好的自控方法都會或多或少地用到這些原理。你可以用不同的自控方法,但原理都是相通的,只要遵循這些一般原理的方法都不會差。


下面介紹一種方法,可以讓你實現無需任何意志力基礎的自控,甚至,對於特別適用的人,它可以接近100%地代償你的意志。比如它就曾經讓我實現了自控能力從1上升到99的轉變。

這個方法可能已經把價值槓桿,安全期,誘惑隔離,晝夜差別這四個原理髮揮到了極致了,所以如果它適用於你,無論你的拖延症有多重,你在今天晚上睡前都必然會願意開始使用這個方法,而且使用這個方法的本身是不可能被拖延的。

注意:這裡僅僅提供一種符合上述原理的方法,並不適合所有人,你可以使用其他方式,反正原理都是相通的。
========前方高能==========
【事先聲明】:

  1. 請做好心理準備,這個方法看起來會比較中二,因為它是我很久以前腦洞大開的產物,實驗了一下,居然通了,而且效果穩定持久。也正因為它至今也的確對我有用,我才敢寫出來。
  2. 這個方法顛覆性較強,對一般人而言比較毀三觀,一般只有飽受自控能力差困擾,上進心強,且具有某種心理屬性的人才能接受。所以這個方法註定是小眾的,很有可能只適用於一小部分人,不適用的現象是正常的。如果你不適用,請直接跳過。
  3. 這個方法本身的基本框架很簡單,但背後的原理比較複雜,對它的後續開發和應用更加複雜,腦洞大到無邊無際理解背後的原理對讀者的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有不低的要求(尤其是後面微妙的「無意不罪」原則的作用),而無法理解其背後原理的話,是難以接受這個方法的。如果你覺得理解不了這個方法背後的原理,請直接跳過。
  4. 在原回答下,大部分人的評論都表示這個方法適用,也有無法適用而質疑的,這都是正常現象,請予以理解。再次聲明:如果你覺得理解不了這個方法背後的原理或者不適用,請直接跳過。

為了戒掉遊戲癮,我曾有很長一段時間特別熱衷於研究各種自控方法,其中有寫格言的,有定計劃的,有允諾懲罰的,高一的時候也想過收集積分換自我獎勵的。然而這些方法都不適合我——這些方法要麼是對槓桿力矩的改變太小,要麼是難以保證被執行等等。


最後的這個方法其實脫胎於剛開始摸索時想到的一個比較中二的方法:通過某種儀式性的東西來賭咒發誓,誓言相當於給自己「立法」,去限制自己的某種行為,這頗有一種立flag的意味,畢竟相當一部分中國人還是相信「一語成讖」的。不過後來我發現,這種誓言會被磨損,誓言的威信慢慢降低,只能用更重的懲罰來恐嚇自己。於是我不敢再邁進。

那時一直有一種衝動——邁出那最後一步,乾脆賭咒發誓再打遊戲就讓我去死算了,這是最瘋狂最孤注一擲的舉動,一切都在簡單粗暴中解決了。借用 @左右 的解釋:

所謂懲罰代價的這個「死」。不是自殺。而是死於非命。就是讓對上天發誓。如果違反。上天就會以各種方式和手段把你弄死。什麼時間。什麼方式。你不知道。這就是恐懼的原因。

但我還是沒敢,因為還是有顧慮。這樣倒是一刀了結了,但誰能保證我不會在忍受誘惑的煎熬中度過餘生呢?我害怕啊,那麼長時間的事情,誰說得准呢?然後我就想到了上面幾條規律。

一個開掛般的方法誕生了。這個方法看似非常危險,實際卻非常安全——它不會讓你時刻處於緊張狀態,因為它的威懾只在你接近誘惑時才快速反應發揮作用,等你遠離誘惑,一切又恢復平常。它幾乎可以無中生有地建立起極其穩定的外力約束,各種組合各種技巧,腦洞接近無限。

這個方法的內容是這樣的:

  • 仍然採用前文中「賭咒發誓」的方式,但是內容不僅限於「賭咒發誓」,相當於創造一個類似編程的命令體系,再對它進行任意編輯。具體方法下文會有案例。
  • 規定只有在晚上的安全期才有使用這個方法的權力。在晚上的安全期,可以對條例進行增加,編輯,刪除等行為。
  • 於是,你可以隨意允諾你能想到最重的懲罰,但僅限於要禁止有一段決定過程的主動行為。比如打遊戲,就不是現在想打下一秒就能開始的,你還要經過載入才能開玩。

通俗地說,這個方法就是把賭咒的誓言當成上傳到後台雲伺服器的代碼,這些代碼控制著你的生活,而只有在夜晚的安全期你才有進入後台更改代碼的許可權。這就有了一個結構框架,你可以在其上進行更為複雜巧妙更為腦洞大開的編程了。


這個方法的核心原理是,它規定我每天晚上的安全期才擁有「立法權」,我可以任意發誓允諾最重的懲罰來控制白晝,而不用擔心自己誇下了海口把自己憋死,因為就算它真的如我擔心的那樣有太嚴的弊端,我也可以隨時在晚上的理智期撤銷或更改它,最差的結果也不過是忍受一天而已。

而如果它真的經得起時間考驗,你就可以把它加上更長的期限了。
這樣,我就有了無限的試行法案機會,可以膽大妄為了。而只有理智能調控這些法案。

想給自己定什麼規則,就定什麼規則。這不叫腦洞無限,什麼叫腦洞無限?

而在設立規則之後,你會處於這樣的狀態中:

  • 在白晝面對著誘惑時,由於立法體系中已經存在一個非常重的詛咒了——如果打了遊戲,你就會死,就算不死,整個方法的信譽也會徹底喪失,而你會陷入對未知時間未知方式,可能到來的死亡的恐懼中。
    而打遊戲與否是一個需要經過心理權衡的決定,於是,無論每一個時刻,在權衡之後,你都不可能選擇打遊戲,去違反條例。
  • 既然這樣,打遊戲就成了【確認不可能實現的事】,於是你想都不會想,也不會產生誘惑。打遊戲就更加不可能了。
  • 恐高症患者在平地上是不會恐懼的,而就算他在高處時其實心裡也明白自己在恐懼的保護下並不會往下跳而是迅速離開。同樣地,你在平時也不會感到恐懼,而在面對誘惑時法規帶給你的恐懼則恰恰給予了你不會違法的保證,並能促使你離開誘惑。又由於「無意不罪」原則的存在,不小心誤觸到紅線也不會驚慌失措,所以你平時的生活更不會像很多人猜測的那樣「精神消耗太大」。
  • 另外,不要把立的每一個條例都用筆記本或手機記下來,因為蔡加尼克記憶效應告訴我們,一件事在完成後的記憶會被削弱。如果你記下來了,很有可能就此遺忘。而如果你只用腦子記憶,你立下的每一個條例都會依依不捨地留在你的腦海里,每當你遇到相關判斷時就會自動跳出來。而這一切的代價僅僅是使你的生活感到輕微緊張而已。
  • 即使你真的遺忘了某些條例,也正好說明了它並不常用,忘了也罷。而就算違反了,由於故意才算違法的設定,你可以繼續心安理得。
  • 於是,在白晝,你是安全舒適的,誘惑被隔離。
  • 似乎這樣到晚上就你就會擋不住誘惑廢除法案了,但真到了夜晚進入安全期,你躺在床上,遠離電子產品,失去了一切與誘惑接觸的機會,誘惑就又被隔離了。
  • 此時你無從短視,只能遠慮。而你在夜晚中最喜歡想的往往是明天我要怎麼努力,所以你所有的立法舉動都會為了這個目標而實施,誘惑再一次喪失了話語權。
  • 所以,在夜晚,你是安全舒適的,誘惑被隔離。
  • 即使在極端情況下,你實在立法太嚴,導致白晝處於和誘惑正面對抗的痛苦狀態,你也不會和尋常的賭咒發誓一樣要忍多久。你只需忍到當天的夜晚安全期,然後更改條例,改寬鬆一些即可。
  • 總之,無論在白晝還是夜晚,你都不可能接受誘惑,也不會因此有多痛苦。如果按照本文建設體系並且你具有那種心理屬性的話,這個體系崩潰的可能性是0.

其原理是,它會形成一種三權分立的背景:

  • 人心中信仰和對未知的恐懼的本能會自動掌握司法權。

道理很簡單,你用賭咒發誓的方式允諾打遊戲就死,這會是一個極重的砝碼。其原理和很多中國人怕的「一語成讖」是相通的。這個方法所用的所有懲罰都是被動,且未知的,直接立法「死」比「被車撞死」更有威懾力,因為前者更有不確定性。 但這個司法權僅僅作為威懾,通過合理的運作,它將像核威懾平衡中的核彈,黑暗森林威懾中的廣播天線一樣,其目的和最大的成功就是起到威懾作用,而永遠不可能,也不可以被使用,具體運作方式下文會講。
這裡需要注意的是,信仰和對未知的恐懼並非是所有人後天都有的心理屬性,所以很多人會因此無法適用這個方法,如果你沒有這種心理屬性,請跳過。它僅僅是一個心理屬性而已,沒有高下優劣之分。請用理性,尊重,包容的心態對待。

  • 你的理智會掌握立法權。

只要在安全期立法,你就可以任意給自己制定規則,而且這個規則必然來自理智。立法的結果是,由於司法權的保證,我在任何場合任何時刻都沒有違反它的一絲可能,你保證了你和這個方法的絕對安全。換句話說,我root了自己,完全掌握了自己的最高控制權。不僅如此,這個方法還擁有無限的自由度,能實現類似編程的自控,可以任意管理模組,兼容任何其他方法,比如番茄工作法就可以作為一個組件插入進去。你還可以每天更新升級,debug。
從此,讓理智給自己編程。

  • 現實中的自我掌握行政權。

1.為什麼這個方法和所謂「砍手」不一樣? 所謂「砍手」的方法,基本是不可能成功的。
它表面上給自控端放上了一個很重的砝碼,但實際上並沒有。砍手與否是自己可以控制的,而你潛意識中明知道就算違反了,自己也不可能去砍,因為這個決定的雙方價值對比太懸殊了。

有些人以為這個方法是威脅自己自殺,我大概可以判斷他們並不適合這個方法,他們不具備上文中的心理屬性,因為他們壓根就沒往恐懼和信仰的本能那兒想。

事實上,這個方法採用的是一種外力制約的原理,利用的是人心中信仰和對未知的恐懼的本能。具有這種心理屬性的人一旦違反了最重的條例,即使自己不願意遭受懲罰,也會不可避免地陷入恐慌當中,而你是不可能欺騙自己的良知的。
另外,如果你允諾了最重的懲罰,則一旦違反,最好的結果也是這個方法的信譽徹底完蛋,因為這必然會產生一種破罐子破摔的心理所以,這個方法只有一條命,你不得不珍惜。 2.為什麼說你是絕對安全的? 颱風靠近中心的部位風力是最恐怖的,但真正在最中心的颱風眼裡,卻是一片安寧的世界。
之所以前面要設定可以允諾你能想到最重的懲罰,但僅限於要禁止有一段決定過程的主動行為,是因為這樣可以避免誤觸。而且凡是要經過一定決定過程的行為,就是價值槓桿的天下,所有的決定都不可能離開它。
而死亡正是天底下最重的砝碼,它涉及了人的本能,那是一種摧枯拉朽的力量,所有的誘惑都不可能和它對抗。它恰恰也是最安全的砝碼。因為在每一個做決定的時刻你最終都會選擇自控,再加上後文的保險,你可以保證100%安全。
結果是,你會在一直處於略微緊張的狀態的同時也永遠不可能違反任何規則。

於是:理智掌握立法權,感性中的恐懼掌握司法權,而現實中的自我掌握行政權。它就形成了一種穩定的三權分立。

然而,這個方法的運用卻遠遠不簡單,就像知道了怎麼編程並不代表精通編程一樣,其內容也是大有學問的。

記得法學中有一個結論:真正對一個法律的威懾力起最大影響的,並不是懲罰有多重,而是懲罰被執行的可能性大小。所以,我們要增強這個這種儀式的權威性。賭咒發誓也是有不一樣的。最後我選擇的方式是學美國總統就職,找一本聖經把手按在上面,另一隻手高舉。總之越正式越嚴肅越好。

不要笑我!

立法範例:
首先是打基礎:

上天啊,請監督我吧。
我在接下來將建立一個立法體系,我可以在其中設定規則。如果我違反了這個體系中的任何一條允諾了懲罰的規則,請你對我施加這個規則允諾的懲罰。請監督這個體系的運作。

第一條誓言:從今往後,在每天晚上10:30到次日早6:00,躺在床上,並且床上沒有手機等電子產品時為「安全期」,在安全期立法才有效。

第二條:建立「禁游」法案:從現在起,到高考結束,禁止玩任何電子遊戲,否則死。

我體驗到了那種颱風眼中的奇妙感覺——從此遊戲的誘惑好像憑空消失了一樣。所以我把第二條的時間規定為直到高考結束。
於是從那個晚上起到高考結束,我連自動售貨機的有獎互動都不敢碰一下。
記得以前聽說過,癮戒的次數越多,反覆得越多,就越難戒。我的網癮戒了幾十次,早已覺無藥可救,沒想到在這個方法面前竟然如此不堪一擊。

第三條:建立「無意不罪」原則:只有當違法行為發生時,心裡明確自己正在違法卻還要堅持違法的,才執行懲罰。//這就是「上保險」,最關鍵的條例,沒有之一。把司法權收歸於自己的判斷,給自己以安全感的同時保證了公正,因為自己是不可能欺騙自己的。

第四條:建立「立法不涉現」原則:所有的立法及更改,如果能使某種被限制的行為更容易得到法律允許,則在本次安全期後才有效。//拒絕以權謀私。

第五條:建立「網禁」法案:只有以學習或辦正事為目的時,才可以瀏覽網頁。否則死。//注意,立法的一個原則是涉及的行為判定不能是模糊的。這個不算模糊。

第六條:建立「鬧鐘」法案:早上的鬧鐘只能用拍照關閉一種方式關掉。否則死。不可抗因素除外。//在「無意不罪」原則下,沒有問題。(拍照鬧鐘詳見上文提到的另一篇回答)
…………………………

知道為什麼會有馬而後看2 - 收藏夾這個收藏夾的存在嗎?就是因為我規定了知乎只准看主頁上的答案概覽,而不準點開看具體內容。這個方法的威力竟然強到了這個地步。再有吸引力的答案,我就算看了部分被吸引住後,也能按捺住不看,而是默默收藏。

其實拿」死「作為懲罰,只適用於一種情況:禁止一種行為,而這種行為需要經過一定的決定過程,比如玩遊戲就不是腦子一熱就可以馬上玩的,從突然做決定到載入好開玩最少也要有幾分鐘。

而不適用的情況,例如要求自己一定要三天內寫完作業,用「死」來逼迫就危險了。所以要用另一種懲罰來管控,我叫它」翻倍償還「,即自動分析自己從違法行為中獲得了多少主觀快樂,再乘以一定的係數來懲罰。比如」翻倍償還 500%「就是將違法行為中獲得的主觀快樂乘五倍後懲罰在自己身上。

第七條:建立」黏腳「法案:當自己在寫作業時,未完成前,除了上廁所或有突發事件,禁止任一隻腳離地。否則翻倍償還500%。//這裡涉及到一個立法技巧:即對一種行為的禁止,如果靠禁止它必然會帶來的標誌性行為,會比直接禁止其本身有更好的效果。

第八條:建立「閉關」法案:一旦進入自己的書房準備開始學習,就要在門上掛一個玩偶。只有完成帶入書房的所有任務時,才可摘下玩偶離開。可以上廁所,但要一分鐘內回來。如果沒完成任務就摘下玩偶/沒摘下玩偶就開門/上廁所一分鐘內不回來,翻倍償還 500%。//同上技巧。

後來還弄了很多條例,涉及各種情況:比如我發現環境對人的影響特別大,就立法要求自己每天必須去晚自習,周末圖書館;為了改掉懦弱的性格,可以設立一個隨時啟用的臨時法案,誰真的觸碰到自己的底線了,就禁止和他說話……還有減肥法案,限購法案,以後以後再也不用剁手或逼自己節食運動了。

這個方法的彈性和發展空間幾乎是無限的,它永遠處於隨著環境變化不斷更新的狀態中。到了後來,我還不斷地在發現它的用途。比如一旦進入某種狀態中就不難自控,但難以進入這種狀態,比如學習或睡覺。我就可以立法設定在某種情況下,一定要進入這種狀態。從此立法成了一個順水推舟的引子。

我還可以劃分模組,把幾個法案放在一起統一管理。還可以加入外源插件:比如把番茄自控法作為一個組件加入其中,規定在什麼情況下一定要用。這可以避免幾乎所有自控方法都會有的弊端,就是對使用方法本身也犯拖延症,知而不用。

所有的方法都是有代價的。這個方法的代價是,我在接下來的一年內每天都處於如履薄冰的警覺狀態。但這其實很有安全感,因為我知道自己根本不可能去犯那些條例,最差的結果也不過是立法失誤,然後忍上一天而已。

這是截至去年十二月建立的立法系統:

隨便你怎麼開腦洞。


錯誤的立法案例:

  • 把懲罰設置為諸如「第二天出門被車撞死」一類。
    這種懲罰設定的錯誤在於,「第二天」和「被車撞」的界定太具體。這個方法的精髓在於對未知的恐懼——如果違法了,因為無法欺騙自己的良心,你就會陷入無邊無際的恐懼心理當中,你不知道自己會怎麼死,什麼時候死,其實陷入這個狀態本身就是最大的威懾。太具體的懲罰會讓你有僥倖心理。
  • 一些危害較小,或難以防備的行為用「死」來鎮壓。比如立法「上課分心就死」,「腳離地就死」。
    這實在太危險了。就算你小心翼翼地防備,也會讓你的生活處於高度緊張狀態中。
  • 用立法系統逼迫自己完成主動行為時用「死」。比如「每天沒有完成作業就死」。
    同上,這會讓你的生活處於高度緊張狀態中,而且人對任務的難度預估總是過小,很容易失控。
  • 整個立法系統沒有上保險(無意不罪原則)。
    同上,這會讓你時刻懷疑自己是不是曾經不小心違法了,或者忘了哪個條例。
  • 類似「每天必須完成作業,否則罰做20個俯卧撐」之類。
    懲罰要產生威懾,一個必要的條件就是必須要是被動的。因為以主動行為作為懲罰,你就可以耍賴:我就是不做,怎麼地。

常見的問題:

  • 這個方法難道不會讓自己一整天處於高度緊張的狀態嗎?
    答:不會。舉個例子,讓你在紙上畫出一個實心的正方形,你一般會先畫邊框然後再塗黑。法規給予你的其實是安全感而不是壓力——你知道自己在畫到接近邊框時會謹慎,從而更難越界。
    恐高症患者在平地上是不會恐懼的,而他在高處其實心裡明白在恐懼的保護下自己不會往下跳。同樣地,在不面對誘惑時感到緊張只能是因為你立法不當,而在真正面對誘惑時,恐懼會保護著你馬上拒絕誘惑,從而獲得安全感。
  • 翻倍償還500%的意義。
    答:這是一種允諾懲罰的類型,如果違法,就把因為違法行為而得到的所有主觀快樂乘以500%轉化為痛苦打擊到自己身上。相當於「處以違法所得500%的罰款」。注意,這個方法所有的懲罰都是被動且未知的,不是什麼」多背幾個單詞「之類。借用 @陶國恩 的解釋:

「痛苦」和」死「一樣都是未知的、外在的懲罰,我們要設想如果我們現在主觀享樂了,一定會在未知的時間、未知的地點承受到5倍於此的痛苦,而不是說我們自己懲罰自己什麼的~

  • 自己心裡明白永遠不可能真正執行死亡這個懲罰,所以懲罰就很難實現啊,那這個方法有什麼用呢。
    答:你發誓允諾了一個懲罰,你害不害怕?威懾的來源是對詛咒的恐懼。就像中國人怕「一語成讖」一樣。
    另外,我非常遺憾……如果你能問出這個問題,基本就說明你沒有文中所需的心理特點了……文中只介紹了一種方法,其實那三條原理都是普適的,按照這些原理換一種方法吧……
  • 建議:最好不要把懲罰弄得太具體。比如得XX病,胖十斤等等,這樣威懾會削弱很多。你應該保持未知性,你不知道懲罰會以何種方式到來,這才能產生最大的威懾。

==========================================================

20161227補充


我後來發現,其實很多人對這個方法有很大的誤解。

表面上,這個方法的威懾來源是,你違反了這個方法就會怎樣怎樣,其實不是的。

這個方法真正的威懾,最主要其實來源於陷入對未知懲罰的恐慌狀態。對進入這個狀態的恐懼本身,才是真正的威懾來源。

你聽說過恐艾症嗎?

你知道有多少人被狗咬了,僅僅晚打了一天疫苗,就害怕到歇斯底里嗎?


危險接觸不一定死,被狗咬不一定得狂犬病,但是你就是怕。

因為,危險接觸之後,你的生活永遠處於【必死/沒事洗洗睡】的疊加狀態。當然,患上絕症也只是「有可能而已」。你也有可能正常生活,正常睡覺。

但是,你睡不著了。

你做不下任何事情。因為你做的所有事情,絕症一旦發作,都變成了沒有意義。

所以,你會歇斯底里地對每一個艾滋病/狂犬病的癥狀極度敏感,你會心驚膽戰,坐如針氈。

而立法的真正原理,就來源於這種狀態。

你如果和立法正面剛過,你就要從此對路上的每一輛車,天上掉下的每一個石頭,下雨時劈下的每一道閃電,心驚膽戰。


所以,這個方法的真正來源,不在「死亡」,而在「細思恐極」。你只要不是100%的絕對唯物主義者,這個方法都適用。

後來的一年多來,這個方法在我這裡的版本又更新了很多。現在已經很少用死亡作為威懾了,多是用以前不怎麼用的Analyze strike:設計一種函數,返回隨著隨著違法時間而指數增長的懲罰。

也就是說,如果違法1分鐘,就面臨2倍懲罰;違法3分鐘,就要面臨5倍。你的虧損是指數級的。無需用死亡作為威懾,即可產生「細思恐極」的感覺。


目前整個系統我想到過最巧妙的法案是這個:

  • 在手機電量少於90%時,以非正事原因玩手機將返回:

ANS(t)=int_{t_{90} }^{t } (32^{frac{90-E(t)}{E(t)} }+1) h(t)dt(E(t)geq 50),的懲罰。其中E(t)為t時刻手機電量百分數,h(t)為t時刻因玩手機產生的快感,t90為手機電量落至90%的時刻。電量少於50%,按50%時的懲罰係數算。

  • 手機充電時因非正事原因玩手機,視為電量少於50%的情況算。

(懲罰係數變化表)


=================================

最後聲明:我並不是心理學和教育學等相關領域的專業人士,以上內容也僅僅來源於一個普通學生對日常生活現象的觀察和反思,拋磚引玉,只作一個參考。

如果想學到專業知識,可以閱讀相關的書籍或關注相關專業人士。如有不當之處,也還請專業人士指出,誠惶誠恐,不勝感激。


雞湯少灌,廢話不說。幾個親測有效的實用tips分享給題主。

首先,接受你現在的狀態,避免陷入自我否定和持續焦慮
如果開始陷入負面情緒,和自己講(真的是要和自己對話,在心裡默默講出來也好但是一定要一個字一個字清晰地講給自己聽):「沒關係,我接受我自己的過去,也接受我現在有負面情緒,但是接下來的每一步行動,我都有機會去做正確的選擇。」
負面情緒大多是為過去悔恨、對現狀無力、為未來焦慮——這些是無效且浪費時間的。但是不要和你的情緒對抗。你能控制的不是情緒,而是行為,要通過行為來調節情緒
以及,不要太多地和其他人抱怨、表達你的悔恨和焦慮,因為都沒有用。表面上這些好像能夠緩解你當下的壓力,但其實只是浪費時間,並且容易讓你陷入這種情緒里無法自拔。另外,也真沒有人願意聽這些東西。


然後,開始行動
關於行動,我認為要訣在於:目的明確(Priority)、提高效率(縮短時間)、專註專註專註
人生苦短,一切都有優先順序別。沒有目標這件事本身就影響效率和專註,所以需要設立需要你付出努力才可能達到但是是在你行動時限下、努力範圍內可以達到的目標。然後把大目標拆解成可行性更強的小目標,形成一個大體計劃。
提高效率和專註其實基本上是一件事。需要再說一遍,負面情緒是浪費時間的無效行為。請你和自己對話,接受情緒,改變行動。
關於提升效率和專註力,下面是一二三。

第一,請你認清並接受:人的自控能力是有限的,不要過分苛責自己。但你可以選擇不把會導致分心的東西擺在身邊。
學習時,能夠手寫就盡量別用電腦。手寫雖慢,但是有助於記憶與思考、對接受的信息進行初步整理(eg. 在記錄時加入你的理解和觀點整合成筆記)、形成直觀的知識結構(eg. 比如通過畫思維導圖——我還是習慣手畫,無論電腦上軟體多好)。
如果必須用電腦,下載一個APP把經常水的網站屏蔽掉(eg. 我之前用的是selfcontrol,似乎只有Mac版,可以自己設置屏蔽網站列表,並設定屏蔽時間。現在已經習慣專註工作,即使不用也基本不會去分心上網。補充一句,知乎也在我的屏蔽範圍之內,只有做完正事才看)。
手機同理,如果不能不帶,至少不要擺在桌面上,放到包里吧。
男/女朋友同理。我從來不能理解和男女朋友一起自習這件事兒...自習室里的情侶們,大家還見得少么。當然,如果兩人都控制力超強沒問題,但這應當是少數。所以建議還是分開吧,兩個人坐的稍微遠點,別一抬頭就你儂我儂了。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study room.
總之,對於一切分心源的策略簡單來講就是設置障礙

第二,設立激勵機制和監督機制
老生常談。
獎勵機制:比如學習幾個小時後感覺很有成就感我一般會允許自己走去一個遠點的食堂吃東西...(專門走遠只為了吃飯這件事對我來講簡直太奢侈所以也算激勵了&>&<)
監督機制:和一個不會讓你分心的小夥伴一起學習,如果時間實在難以協調,起碼你要去圖書館、自習室這種專門學習而且有好多人一起在學習的地方去學習,坐到一個你覺得安全、舒適同時又處於他人視線中的位置學習。

第三,縮短可用時間可以一定程度上提高效率
可參考「Deadline是第一生產力」。當然不是說要你拖延。
我的建議是:健康作息,充分休息,合理運動和飲食,為有品質的生活花費應當而合理的時間。
雖然你花在其他事情上的時間會自然壓縮你花在學習上的時間,但是這些事情會讓你的大腦和身體得到休息,減輕你潛意識中感受到的壓力(eg. 「今天又要在圖書館坐一整天,好辛苦」),而且真的會提升你的生活質量。
重要的是,這樣的生活模式是可持續的。很多人不是不能從早做事做到晚,但是一般都沒辦法高效率、專註地從早忙到晚並且每天都如此。選擇可持續的模式,避免「今日頭懸樑,明天不下床」這種不可持續且自我麻痹的方式,長時間下來你的獲得會更多。

暫時想到這些。共勉。加油。


人們在設立了一個目標之後,為什麼都要拖延?不過是因為人們害怕自己做不好罷了。其實大多數人都是相似的,做任何事之前都喜歡「立一個很大的志向」,就像我在寫這篇答案之前就想「無論如何也要得到5千贊才對得起自己吧」,於是從一開始就背負了莫大的心理負擔,反而擾亂了自己的心緒。如果仔細想想,自己實在不必為此擔憂,在我看來,我十有八九都會以失敗告終。同我一樣,你不妨從一開始就打消「自己一定會創造奇蹟」的念頭,這樣有助於你減輕心理壓力,專註於事情本身。

你說「自己挺有上進心,一定會創造奇蹟」。我首先覺得你應該年齡不大,能說出這句話的人多半對自己認識不足,但是又過分高估自己的能力。我並非是要打擊你的積極性,年輕人有衝勁是好事,但這種衝勁一定能要建立在自知之明上。如果你沒有親自成功創造過什麼,你就永遠也無法知道自己能力的邊界在哪裡,自然就不知道自己能幹什麼不能幹什麼,如果這時性格又有些自負,那麼往往會覺得自己無所不能。越是這樣想,就越是容易裹足不前。所以下次在給自己設定一個很大的志向之前,不妨想想這種的自信是建立在虛妄的想(Y)象(Y)之上,還是來源於實踐過程中對自己的能力建立起的真正自信?

如果能及早醒悟,認識到自己可能沒有想像中那麼厲害,那麼事情的結果就不會給你造成任何壓力了,因為你已經擁有接受失敗結果的能力。相信我,這種能力非常的寶貴,而且極其稀缺,它會給你非常大的力量,讓你從瑣碎的「不專註的玩兒上面」脫離出來,將時間和精力專註於事情本身。這時本來由拖延症帶來的焦慮感轉變成了另一種壓力,在做事情過程中,你身上本來隱藏不見的人性弱點這時候一個一個跳了出來,你的懶癌出現了,你不斷的懷疑自己,質疑自己的能力,抵抗形形色色讓你分心的誘惑,在這樣漫長的過程中學會如何和自己的弱點對抗,如何面對心理壓力。如果這樣你最後都成功完成了,那麼你才算是真正完成了一件事情。這時,無論事情結果是成是敗,對於你自己而言都是一件極其成功的事情——你更清楚的認識了自己,同時了解現實世界可能並沒有你想像的那麼簡單。那怕只是炒一盤土豆絲那樣看似簡單的事情。

人性中的弱點和追求舒適的慾望,在平時都是隱藏著的,這給人造成一種幻覺,覺得自己身上沒有這些毛病。而只有真正開始做事的時候,這些弱點才突然出現,它們會天然地淘汰掉絕大部分人,活下來的人是知道如何面對自己弱點的人。所以你要萬分警惕那種在做事情前極度熱情的人,往往在開始幾天熱情就全部瓦解,他們既不了解自身,也過分低估了成功所需要的投入,最後一事無成。

絕大部分人太過於熱衷提出諸如「如何XXXXX?」一類的問題,他們應該明白的是,在真正著手去做一件事情之前,他們是不應該也沒有資格提出任何問題的,因為這時候的問題往往都毫無價值可言。
---


希望能給大家一些切切實實的做法和建議,四個小技巧,附案例~

(如若有用,就默默地收藏或點個贊吧~haha)

一、正確思維方式:目標-分解目標-驗證目標


1。從大目標倒推小目標


我們很喜歡定目標,但我們從來都不做,因為目標太大,不知道該從哪裡入手;也因為目標模糊,不知道怎樣才算美夢成真~


就拿找工作這件事來舉例:

A類人:(大目標:3年內,我一定要成功)

寫簡歷-刷選出眼裡的高薪工作-海投-等電話-面試


B類人:(大目標:3年內,我要做XX行業的XX總監,達到年薪20w)

然後開始分解目標:


先大目標拆解:

職位:XX總監 → XX經理/主管 → XX專員

薪資:20w/年 → 10w/年 → 7k/月

時間:2019年 → 2018年 → 2017年


再小目標拆解:

第一年=(XX職位,月薪7K ,2017年3月1日之前成功入職)

目標:xx職位,月薪7k

時間:2017年3月1日前入職

分解:留一周時間面試,2.22開始投簡歷

具體步驟:

2.15開始製作面試作品

2.16準備面試術語(收集大家遇到的面試問題每天修改添加)

2.21回收面試作品數據(期間不斷篩選目標公司,至少5家,對企業進行簡單了解,針對企業招聘要求,結合企業業務給出該職位工作相關見解或建議)

2.22攜帶面試作品,針對性投遞簡歷


建議:從大目標倒推小目標,目標必須清晰,有時間,有結果。

(PS: 以上工資、職位什麼的純屬虛構,切勿較真)


2。制定計劃的正確姿勢


很久以前喜歡這樣給自己定計劃

其實我想說,計劃千萬別定時定點,會給自己帶來很大壓力,一個點亂了,就可能全都亂了。


而且計劃趕不上變化,不必過分苛求自己某個時間段就一定要做什麼,時間長了甚至可能產生抵觸情緒


之前我剛剛開始在工作的時候,感覺每天都好忙,事情安排的特別亂,經常性做不完工作。


後來看了一本書《吃掉那隻青蛙:拒絕窮忙》


如今的工作計劃(如圖),每天把最難辦的事情先搞定,做完之後就會感覺整個人都神清氣爽

建議,兩種方式

①不如試試前一天晚上應該想好第二天你都需要做什麼事情

②每天早晨投入工作之前,抽十分鐘想清楚今天要做什麼,哪件事最重要,怎樣安排最合理,落實到紙上。


推薦工具:to do list 或 夥伴雲(都是免費軟體,有APP)


3。及時反饋,定期總結


這兩天總有同學問我背單詞拿書背好,還是用軟體背好,如果你屬於看到紙質版書籍就能分分鐘入睡的,推薦你兩個工具:拓詞、百詞斬。不用你費心會主動幫你安排定期檢查和複習。


二、做事的邏輯性很重要

大到某個目標,小到寫一篇文章,自己特喜歡用紙和筆來梳理思路,一步步推理下去,有時候會突然發現,曾經認為很難的事情馬上變得巨簡單。


比如我寫這篇文章的時候,期初不知道該如何下手,然後就拿本子畫了畫結構:

三、不要忽視「刻意訓練」


1。重複的刻意訓練,創造成就感:

一本書的不斷重複,一年粗略看100本書,不如一年把1本書看100遍更有效果。(內容類)


2。不重複的刻意訓練,保持新鮮感:

工作期間曾經遇到一個老闆,給我們講了刻意訓練這個小技巧。


她做的每一個PPT都是不同的風格,即使是一個PPT中平行的案例,也會採取不同的表現形式。


我問過她為什麼要這樣做,心裡想,「這樣不是很浪費時間嗎?找一個模版就好了啊」。


她說每次都找固定的模版是在浪費時間,對自己沒有提升,這樣的事情還不如不做。(形式類)


四、最後:別和消耗自己的人在一起


有個同學,前段時間跟我說,她想搬家,因為室友比較懶散,好像都把自己傳染了,不願意奮鬥了,什麼都懶得去做了。


不過有時候,這也是另一種滋養自己拖延症的借口。


PS:歡迎大家來公眾號找我【靜靜教主】,持續更新文章中~~~~大家周末愉快!


看了下各路高票答案,在增加行動力,克服拖延方面,給了很多技術層面的優質建議。

我這個答案,會選擇一個不同的角度來談談

而這個角度,來源於我近幾天的反思

說實話,我自覺還有些上進心,卻始終不是行動上的巨人

我曾經設置過很多目標,有些達成了,而有更多半途放棄了

前幾天,我因為一個未能達成的目標而懊惱和鬱悶時

突然發現,有一個我沒有意識到的因素,冥冥之中,在影響我目標執行的成敗

那就是「設置這個目標的初心是什麼?」

我列舉了自己這些年制定的每一個目標,寫下自己當時制定這個目標的初心

發現,絕大多數半途失敗的目標,都有一個共同的初心

那就是「我感覺我現在不夠好,我希望達成XX目標,這樣我就感覺自己更好了」

比如:

我覺得自己英語太差,想通過看英文書,來提升英語閱讀能力;
我覺得自己寫作太爛,想通過多寫文章,來提升寫作能力
我覺得自己不善於社交,想通過逼自己參加社交趴體,來提升社交能力

諸如此類......

看上去這些目標沒什麼問題啊,但為什麼我就失敗了呢?

我自己分析了一下,可能的原因是這樣的

首先,設置目標的原因是——「我感覺自己不好」

這裡面就包含著一種對自己的否定,覺得自己不行

然後呢,我覺得自己不行,那我當然想要讓自己變好了

於是,我就想著:要是我能夠達成XX目標,也許我就能夠變得「好」了

然後這個目標就誕生了

但是這個目標帶有一個先天上的不足,就是我其實對這個目標沒什麼興趣

只是我需要讓自己變「好」而去做

所以就得逼迫著自己,去挑戰自己的弱點,期待自己儘快的改變

在這個情況下,執行的過程,就需要消耗大量的意志力

意志力是有限的,一般剛開始的時候充沛,但是隨著過程的進行開始慢慢消耗減少

尤其是在遇到困難或者挫敗的時候(這幾乎是無法避免的),意志力的損耗就會更大,連續的挫折很有可能讓意志力迅速見底

其次,因為急於變「好」,就恨不得能夠馬上實現這個目標,讓自己擺脫「不好」的感覺

人就會變得很焦躁和脆弱,當遇到挫折的時候,自信心就特別容易受到打擊

就會開始質疑自己究竟行不行,心中機會忍不住有各種聲音

「果然我不擅長做這個,看看,一下子就搞砸了吧」
「為什麼別人都能做好,就我不行?」
「為什麼我這麼沒用,為什麼就是搞不定」

這樣的聲音一多起來,內耗就開始了,一旦進入這種內耗狀態,每次做這件事情的時候,簡直就是一種折磨,在做事的過程中,就一再的重複「我很差勁」這個事實,長此以往,自然就要放棄。

而那些我做成的目標,卻有著不同的初心

有一種初心是「我就是對這個事情挺感興趣的」

比如我前段時間喜歡研究學習方法之類的東西,給自己定下了一些學習目標

這些目標就完成的很好

還有一種初心是「我覺得自己還可以,不過我想變得更厲害」

這個初心和上面那個雖然類似,但是有個明顯的區別

那就是,這裡沒有自我否定,而是覺得自己還行,想變得更強大

在沒有自我否定的情況下,就不會產生那麼多焦慮和內耗

比如我中學時,物理學的特別好,在班上數一數二。那時候,我想要讓自己變得更好,就會主動增加自己的學習任務,挑戰更多的難題。而遇到某些題目很困難,解不出來,反而會變得很興奮,很想要挑戰,感覺戰勝了它就像打贏一個大BOSS一樣。

上面這兩種初心,就不會帶來各種負面問題,反而能夠給我達成目標帶來更強大的動力。

看到這裡,似乎結論就是,要讓自己目標能夠順利達成,就不應該設置那種「我感覺自己不好,我想要變好」的目標了。

但是,這個時候有人要問了:「我某個方面就是很差,我就是想變好怎麼辦?如何才能避免由此帶來的負面影響呢?」

這個問題,我也想了好久,也沒有得到一個非常好的答案,只是初步有了個思路。那就是改變設置目標的初心,用另外一個理由來設置這個目標。我自身經歷過的一個目標——健身,證明了這個思路還是具備可操作性的。

健身,一直是我屢敗屢戰的目標。之前一些年想健身的初心都是「我身體素質太差了,我想變好點。」

每次健身看到自己瘦小的身材,笨拙的動作,總是感覺無比難受,難以堅持下去。而前年,我看了一些關於瑜伽和修行的書,其中一句話叫」和自己的身體連接「,讓我很有感觸。看完書後,我突然想:「我這麼多年,都沒有和自己的身體好好連接過。不如,現在開始健身,來體驗和身體連接的感覺」

於是就開始健身,先是用keep,做裡面的基礎訓練。在訓練的過程中,我發現自己的心態和之前不同了,從前總是著急想儘快提升體質,遇到痛苦和困難就會忍不住焦慮。而這次,遇到那些艱難的部分時,我卻開始感覺自己身體哪些部分在酸痛,觀察自己內心的想法,很好奇自己能夠堅持多久,然後找到了很多樂趣,反而開始入迷了。在練習了一段時間的keep後,我喜歡上以前一直抗拒的健身,辦了健身房的會員,請了私教,身材也變得好起來。關鍵是,我對健身的心態徹底發生了變化,這是我之前沒有體驗過的。

在這個案例裡面,我把健身的初心由 「我身體素質太差,我要健身來改善身體素質」,換成了「我想體驗和身體連接的感覺」,把一個自我否定的情緒,換成了一種好奇的感覺,帶來的結果就一下子不同了。

所以,當你遇到類似的問題時,可以試著改變改變思路,說不定會有驚喜。

以上是對這個問題的一些粗淺的分析,後面如果有更好的新思路,還會發上來補充。也歡迎大家提出自己的想法。


題主這個想法有問題,一蹴而就


思想很容易一蹴而就成為巨人,比如今天我想的是王健林一個億小目標,明天就想的可能就是比爾蓋茨的大善舉世界首富,後天想的就是宇宙大帝橫掃銀河系

在YY里你就是王

但是行動是很難的,舉個例子,意淫很爽,可讓你行動,不要說去做出你YY的功績,哪怕是你寫出你YY的內容,都很困難,一般人堅持不下來,見各大網文作家寫手,天天罵他們寫作容易YY簡單,可你見到有幾個能成天蠶土豆的?絕大部分人最多寫兩天就棄

所以行動是要慢慢培養的,不要成為行動上的巨人,這個得是做出了不起的功績才行

可以慢慢來,你現在是行動上的侏儒,那可以慢慢進步,成為行動上的矮子,比如你的目標以前完成度都是0%,現在可以達成50%,這就是好進步啊,過幾個月,開始進步成行動上的正常身高,比如完成度達到了70%到80%,之後再考慮成為行動上的巨人,100%完成一件大功績。

賈平凹說過,做人做事寫作,跟當官的道理一樣,你現在是鄉長可以考慮縣長的位置,當了縣長可以考慮市長的位置,當了省長可以考慮總理的位置,可以當了縣長再當市長、省長,一步步幹上來。但如果你現在處於鄉長位置上,那麼就不該考慮部長和總理的位置

更多精彩,請關注公眾號「惡魔奶爸Sam」id:lxg-milk 或掃以下二維碼,歡迎加入


空有上進心,不行動,不講究方法是白搭呀,小夥伴。

看到有答案提及小倉廣的《做事的常識》這本書。這本書確實可以讓你快速行動,並且學會堅持和重複。並且我根據此書整理出一個萬能行動模型,保證你戰鬥力提高五顆星。文末有模型地址。


一、本書框架

書中將事情分為:開始+堅持+重複

只有善於開始,才會克服拖延。

善於堅持,才能有結果。

善於重複,才可以走上人生巔峰。

二、為什麼叫做事的常識

這本書叫《做事的常識》,為什麼是常識呢?它揭露了哪些做事蘊含的規律?

1.在下定決心之前,如果沒有完成的把握,我勸大家還是不要輕易的開始,因為凡事開始進行之後,如果半途而廢,就要付出更高的代價。

我去年六月份考證,後來沒堅持下來。心理灰常的不舒服。想清楚了再開始,不要對可做可不做的事兒浪費時間,對必做的事情循序漸進的添加。一個月只養成一個習慣。

2.能夠堅持到底的團隊和個人,不僅能得到最後的勝利,也會因為取得合作夥伴的信任而得到更多的幫助,相反做事總是半途而廢,不管做什麼事都很容易失敗。這個道理很多人都懂,但是大部分人很難做到,因為做事能夠「堅持到底」的能力不是與生俱來的,也不是只要對自己說,「加油,要堅持下去」就能做到的。想擁有這種能力必須經過開始、堅持、重複三個階段的訓練才能成功。

3.成功做好一件事的關鍵在於:取得別人的信任和自己信心。

這些通俗易懂的道理,你有體會嗎?那作者又是怎麼一一做到的呢?


三、養成開始的好習慣

開始之前你需要釐清,你面對的事情,你需要搜集的資料和所有你有關的資料,就是文中所提出畫工作概念圖,這是個有趣的概念,分為擴散、內化和集中。

繼而你要很輕易的開始一個動作,你需要細分,把你的任務不斷細分。這個是我最近一直在做的事兒,親測有效,在白紙上你寫下你要完成的任務,不斷倒推細分到你可以輕而易舉的一步。

比如:

作者還提到一個有趣的觀點,同時安排兩件事。比如:

四、養成堅持到底的好習慣

作者在這一部分提出一個有趣觀點,就是黃金時間(早8點-12點)要做不急但是重要的事,因為又急又重要的事你肯定會抽時間去做的,而且不要做雜事。


在進度進行中,要堅持到底也是有秘訣的。

1.日拱一卒,不要停。

2.有進步就好,切勿急躁。

3.進度落後先跳過

4.進度一定要適度留白

5.所有工作都必須要有截止日期

在本書中提到心理的兩種療法:第一種學派是針對心理層面的治療,患者必須先徹底了解自己的,思想和行為,才能持續改變現狀,稱之為認知療法;另一個學派是從患者的身體動作進行治療,患者可以通過改變自己的行為,漸漸改變自己的思想,讓自己的情緒保持穩定,也就是行為療法。

很多時候想要避免總是陷入負面情緒之中,你可以先試著改變動作,例如悲傷時就練習微笑,沮喪時昂首挺胸,當你試著改變自己的動作時,你就會發現,本來低落的情緒也會跟著改變。


行為療法這點我深有體會,細數我不能堅持的幾點原因:

1.給自己定的要求太高,難以執行。

2.有時候情緒不可控,情緒一上來,我這曝脾氣,就啥都不想做了。很容易出現情緒主導身體的時候。有一次情緒崩潰了很久,臨睡前我試著冥想,其中一個動作就是微笑。當時真的能從這個「皮笑肉不笑」的動作中感受到輕鬆和寧靜。原來動作真的是可以影響情緒的。當你控制不了和改變不了情緒的時候,你去做就好了。


現在我在印象筆記中建立了情緒管理專欄,先記錄自己會因為什麼happy和sad。


五、養成不怕重複的好習慣

不因相同理由失敗第二次,就算進步。要接受不完美,失敗是成功的休息站。只要跑到終點,再狼狽都帥。


六、當你卡殼時,可以根據這個表自檢

這個就是做事的常識,這個作者所說,事情一來,馬上就知道怎麼做。

上文中所涉模型的印象筆記模板,和實用模型原圖見下面鏈接。

五月的第一天,你應該從《做事的常識》中學到哪些常識


做,去做就是了。

一個典型的思維誤區是:我先成為巨人,然後我就不會沉溺於空想了,我的生活就會一切都走上正軌了。

問題在於,你要怎樣成為巨人呢?你向一百個人徵集到一千個建議,讀破了萬卷雞湯,方法多到選擇困難症,你還是困在原地。

因為順序反了:
你要先走上正軌,才能不再沉溺於空想,才能成為巨人。

你可能要問了,我現在的問題就是無法走上正軌啊!

那是因為你目標太大,你以為一夜之間一切都會好。事實上,如果無法放棄這個迷思,你將永遠不會採用聽到的任何方法——正確的方法永遠不會承諾讓你突變,而那些誘人的錯誤方法又總是無法兌現它們的承諾。

從小目標開始,小到任意程度。你的現狀是總想玩遊戲是嗎?那好,那麼就在下一次你想干正事又覺得忍不住誘惑的時候,去干一分鐘的正事。然後就去玩吧。再下一次,兩分鐘。然後五分鐘,一刻鐘,一小時……

你並不需要「是」什麼樣的人,才能做什麼樣的事。是你先做了什麼事,強化成習慣,才能成為怎樣的人。

人是他習慣的總和。

所以,多的不再說。做,去做就是了。


來說說我的看法。我本身也是一個拖延症患者,所以關於拖延症就不多說了。但是我慢慢發現我有個習慣,比如在大學期末考試前複習的時候,我會十分關心某本書一共有多少章節,以及每天的複習進度有多少(類似於科目A今天看了1/4,那麼大概還有4天就能複習完),然後就會覺得很充實,對考試也變得自信起來。(哈哈,考前突擊效率超級高)
所以我發現,及時反饋、量化目標特別重要。以前高中的時候,考試那麼多,還能比較高效率地學習,就是因為考試成績帶來了反饋。再比如高考,如果你能把總成績的目標分配到每個科目上,比如總分600,那麼一種分配方式是:數學110,語文110,英語130,理綜250(具體繼續細化),就能更有針對性地彌補自己的不足,也能夠發現自己和目標間的差距有多少。類似的例子,仔細回憶自己的學習歷程,會發現有很多很多。
但是問題來了,如果我要做很多事情,記不住怎麼辦?比如很久以前看過《Accelerated C++》,看了一半左右的樣子,但是時間一長,我就記不得看到哪裡了。難道我需要每天都找一張紙記錄下來量化的目標和當前的進度嗎?那樣會不會太麻煩了?因此我就做了一個小app,專門記錄量化的目標和當前的進度(反饋),並以進度條和百分比的形式展示出來。用了一段時間,覺得效果還可以,因為除了輔助記錄的功能,它解決了兩個心態上的問題:無論一件事多麼困難、繁瑣,只要你開始做,總會有進展,哪怕每天只是進步一點點。換句話說,萬事開頭難,它讓你不懼開始。另外,隨著進度的增加,我關心的幾個點為1/5(20%)、1/4(25%)、1/3(33%)、1/2(50%)、2/3(66%)、3/4(75%)、4/5(80%),你會發現它總是會結束的。
我並不是做安卓的,所以app功能很簡單,界面也有點丑,好在還是有那麼點用處。最後貼一個截圖,也是我目前在做的幾件事情。

如果有人感興趣,可以點擊下面的鏈接下載試用一下下,如果你覺得有用,那就給我點個贊吧~~~
http://7q5dnq.com1.z0.glb.clouddn.com/Progress_release_nice.apk
感謝大家的熱情,沒有iOS版本,我是渣渣不會做。app的功能是單擊修改、長按刪除。
iOS: 知友@知止提供的鏈接 Persistence - Goal and Habit Motivator on the App Store


題主我給你一個最實用的建議。這種方法有一個特點,就是最容易操作,見效最快。那就是,盡量給自己偷懶製造阻礙。舉個例子,比如你學習的時候忍不住看手機,那麼下次去自習的時候可以把手機關機,不帶手機等方法。所以建議你把平時會影響你學習的事情羅列出來,拍個序。然後依次給他們製造阻礙。
原理與解釋:人腦有兩種意識,主意識和潛意識。主意識偏理性,潛意識偏感應。主意識會做一些比較枯燥但是對自己有益的事情,而潛意識則會做自己很享受的事情。所以一切的自律,自制力,拖延症,都是主意識和潛意識博弈的結果。
那麼,下面分情況討論。在你不學習也不玩的時候,這個時候主意識和潛意識勢均力敵,大部分人都具備去選擇理性的事情去做的能力。在你學習或者開始解決問題的時候,學習中的困難和枯燥會讓你的心理感覺迷茫和煩躁,此時潛意識裡的享樂慾望會越來越強烈。在你玩的時候,一開始會特別爽,但是此時你的主意識會告訴你這樣做是不好的。所以你的享樂的慾望是先增後減的狀態。那麼,綜上所述,大部分人問題都出在第二階段,學習和解決問題時遇到困難和覺得枯燥,開始玩,然後浪費時間。這是從第二種狀態直接轉移到第三種狀態,我的方法的原理是,在這兩個狀態轉換之間加入空白時間,使得可以從狀態二過度到狀態一,這樣,短暫的停留後,又可以進去學習狀態,中間的空白時間就是你設置的阻礙,時間越長越好。比如你自習的時候想玩手機,可是手機在寢室,那麼你走回去拿手機的這段時間,你很有可能冷靜下來恢復心情繼續回去學習。
就這樣,如果覺得對你有一點幫助,求贊


這麼說吧,上進心並不一定導致你行動迅速。上進心甚至會導致你止步不前,如果你足夠敏感你會發現,你越是有上進心,但事情真擺到面前時你給自己的理由就越多。

為什麼因為上進心代表你人格結構中,道德約束和自我實現的那一面,是一個你。叫超我。

喜歡享樂,喜歡宣洩慾望的那一面又是另外一個你。叫本我。

超我越強,本我不會衰退,只會隨之增強。你晚上越想讓自己早點睡,不要裝逼熬夜,實際上你對著電腦發獃的時間只會更長,有兩個想法在你大腦中打來打去,這兩個想法就是本我和超我的戰爭。

要想真正成為行動上的巨人,你需要有強大的自我讓二者不要打架浪費心理能量,用弗洛伊德的話說,要給馬套上馬鞍。

下面我來具體解釋:

1.下面是個生活例子

吃飯時我的好朋友L老師問我:「漁老師,您認識XX培訓學校的J校長嗎?」


化成灰我都認識啊!這不就是兩年前我上了三天課卻拒不支付報酬的騙子啊!


「我也被他騙了,而且騙了近四萬!」L老師說起騙子時義憤填膺,「我手上有借條有錄音,證據俱全!」


我當即表態願意和L老師一起走法律途徑要回報酬。但這時L老師臉上立刻寫滿了不安,他緩緩才吐出幾個字。


「過短時間吧,這段時間比較忙!」


我告訴他,借條是有時間期限的,超過兩年他的證據可能失效。


「也許J校長的培訓學校遇到麻煩,他急需資金周轉呢?」L老師又問我。


我笑了,我告訴他不可能,如今J的學校到處招生很紅火。


「要是我去法院,他找人來打我怎麼辦?我的身體更重要啊!」L老師這時又拋出了個難題。


我本想繼告訴他:我只被騙了三千多塊,也許我可以選擇無視。但他被騙了四萬塊的話,是必須走法律途徑的,國家已經加大了對「老賴」的打擊力度,對舉報人是有保護的。


話到嘴邊我沒有出口,因為我意識到L老師之所以這幾年一直被騙,並不是法律意識的問題,而是一種心理暗示在誤導著他。


他不是真的想努力要回他的錢。

2.

很多時候並不僅是痛苦冥冥之中選擇了你,更是你奮不顧身選擇了它。比起血淋淋的事實,我們更願意在借口中自欺欺人。


我們之所以這樣畫地為牢,並不是我們無路可走,而是因為維持現狀是痛苦的,但改變現狀同樣痛苦。


大腦這個司令官權衡了一下,覺得目前維持現狀的痛苦要比改變現狀的痛苦少的多時,大腦決定找點理由美化我們的退縮和懶惰。


可能你隱隱約約知道了,在努力這件事上我們的執行力一直都很強,只不過我們的執行力大多用在維持自我的現狀而已。我們的確是行動上的巨人,主要是在維持現狀上。


換句話說,潛意識裡我們都在努力的平庸著,因為平庸是安全的。


請不要責怪大腦的這種自我保護,當你的整個自我面臨全盤碎裂時,你真不知道意識上的新政權會讓你變得更強大,還是變的更垃圾。


所以道理我們都懂,但還是不想努力。不想努力,於是過不好這一生。


當我起身離去,不再打算勸說L老師時,他嘴裡還嘮嘮著。


「是啊,J校長對我挺好的,還介紹了很多課給我呢!」

3.

做心理諮詢個案久了,你會發現這樣的案例很多。


沉迷遊戲的網癮少年,每每想要發奮圖強來到我的面前時,我都會耐心給他們做一個職業規劃,甚至我願意超越心理諮詢師的立場幫他們找份工作。


可面對我的好意,他們多半會開始找借口退縮,強調自己出身不好,沒人脈沒關係沒動力,前途一片渺茫,生活一片暗淡。


近三十歲的大齡剩女,總是會抱怨她絕望的感情生活,痛斥父母和親戚的逼婚壓力。可一問到身邊是否有其他追求者可以考慮時,她們會開始強調自己忘不了前男友的感情,現在的男人不成熟,沒法給她安全感。


我身邊很多女性朋友總是抱怨遇到渣男,其實她們從來沒反思下,正是因為她們止步不前,總要找前男友那種類型的,所以傷害不斷。有些女生也不願意改掉作死公主的習慣,把所有的暖男逼成渣男。


為什麼?因為維持現狀是最安全的,我們上進的前提是我們得繼續活在這個世界上啊。


4.


很多人內心深處並不想改變,他們痛了傷了就只希望找你傾訴一下,可這樣的傾訴是毫無意義的。

你可以寫文章罵她們懶,罵她們沒有自制力,她們會很高興,會關注你,可是這沒有用,她們依舊不會改。


很多人嘴上說著要過更好的生活,甚至心裡也是這麼想的,可是她們的潛意識深處認為目前的狀態才是最好的。


正因為潛意識和表層意識衝突,我們才遲遲邁不出改變的腳步,所以才很有效率地堅持著拖延,有效率地一事無成著。


用精神分析的人格理論來解釋,本我和超我是內心深層的兩大結構,本我代表了享樂主義,超我代表了成就動機。


但二者的是相輔相成的,並不是此消彼長的關係。


你不斷地用雞湯文強化你的超我,幾針雞血下去,你對夢想奮鬥的精神更強烈了,你很滿足自己的「升華」。但你沒意識到,「超我」的好基友「本我」這個時候也更強大了,兩個對手同時強大的結果就是——他們打架打的更激烈了。


你會發現,雞血帶給你多奮鬥的那點時間很難持久,需要打更長時間的遊戲,需要發更長時間的呆才可以繼續下一輪奮鬥。


5

想要付出持之以恆的改變,你需要學會和你潛意識的另外一個自己對話。


自我是協調「本我」和「超我」的重要人格部分,你需要強化它,從而讓你的人格結構統一。


在所有網文作者都追求爆文的今天,我卻什麼樣的文風都在嘗試,包括得罪讀者的實時點評文和傳播面很低的小說。比如這篇文分享到知乎不僅會被罵還會掉粉,但我為什麼還分享,因為我爽,就是這麼簡單。


「本我」很滿意,因為我說了他想說的東西。「超我」也很滿意,因為我今天更文了。他們之間可以有一個平衡。


說服超我很簡單,看點書,想像一下未來有多美好,振作加油努力,給自己打氣就行。


但你們最不會的就是說服本我。協調本我,不是用理論可以壓制的。追求快樂和享福是一種本能。


意志力可以壓制本我,但意志力是一個稀缺資源力,不要輕易去動用它,你必須把所有事都做的毫不費力,你才可以持續不斷地改變下去。英雄可以在關鍵時候廢寢忘食只為上陣殺敵就是意志力的體現,但再強大的英雄是不能永遠用意志力維持努力的。


說服本我則需要用體驗。我國剛恢復高考的第一批大學生為什麼能成為社會棟樑,就是因為他們體驗過知青下鄉,那種切膚的痛苦,會讓本我覺得學習是一件再快樂不過的事了。


當你把學習定義為痛苦的時候,無論你的超我如何說服你,你的本我都是抵制的,那這樣你很難學習。所以我非常不建議你把學習目標定高,因為這樣會很痛苦。你需要把學習目標定的一點一點,這樣會減少本我的抵觸。


前文中L老師能夠去要回自己的報酬最大的動力不是法律知識有多完備,支持他的人有多少。要麼他能從打官司這件事找到快樂(這不可能),還有就是他能深刻體會到有人一直欺騙他時,那種渾身無力的厭惡感,顯然,做到後者需要把降低厭惡感的什麼」壞人還是對我好的「欺騙理論給刪除。


我想的事很多,我想稱王,又怕寂寞。有時我想當官,又怕事多,有時我想發財,又怕人偷,有時我想要老婆,又怕羅嗦,有時我想燒肉吃,又怕洗鍋,有時我甚至還想打你一巴掌,又怕惹禍。

但我轉念一想,假如我不惹禍的話,負責善後的人會不會很寂寞。於是我走進了這扇名為努力的大門,不管門口有天使還是有惡魔。(完)


轉載和聯繫作者請公眾號留言,公眾號:劍聖喵大師


我的朋友說:我媽常常叮囑我,找男人一定要找有上進心的。

Excuse me?錢不重要嗎,車不重要嗎,房不重要嗎?是否會對你好也不重要嗎?什麼是上進心?萬一只是空喊口號怎麼辦?---每當聽到這樣的叮囑,她總是一副黑人問號臉。

而她總是這樣回復她的媽媽:上進心能當飯吃嗎,我都不相信自己能減肥成功,我指望一個有上進心的男朋友來幫我減肥?

因缺斯汀。

不過,上進心的確是當今社會,比較受歡迎的擇偶標準之一。當然,就像這位姑娘所說的,光有上進心,沒有行動也是不行的。我們今天就來說說,怎麼說服自己,付諸行動。

什麼是上進心?

上進心,即進取心,奮發向上、積極進取之心,其實是對人的發展需求,只要始終保持一種發展的意願和努力,就是有上進心。

上進心是人們要求進步、不甘落後的心裡意願,是人們勇於開拓、不斷前進的內在動力,是人們堅持理想、追求作為的思想信念,是引領人們不斷謀求發展的精神導向與動力源泉。該如何去引領自己的上進心呢?樹立一個目標,勇於向前。

難就難在如何跨出「勇於向前」的第一步。我見過很多有著偉大理想的人,我想在一個月內拿到多少業務,我想在證書考試前的一個月進行魔鬼訓練,我想攢錢給家人買櫥櫃……等等這些,都好像飛機尾跡一樣,來得很壯麗,沒多久就化開,最後消失不見。我就呵呵,那些「不瘦十斤,不改頭像」的微信頭像,到底有多少個是已經改了的?總不能一直用這個頭像吧?

問題來了,該怎麼「強迫」自己去行動?

迎刃 yingrendao


1.學會自律。

之前我有一篇關於自律的文章,裡面提到了一些與拖延症作鬥爭的方法,要點如下:

1)儘可能縮短我們目標訂立的時間,給自己設定一個即時的結點。

2)遠離誘惑,「眼不見為凈」。

3)把計劃告訴你的朋友,也能成為你堅持自律的力量。

4)學會在養成自律的過程中,原諒自己中途所犯的錯誤。

無非就是通過兩種方式督促自己:一是自己督促自己,二是通過外部力量督促自己。在這裡,補充幾點:

-想想你為什麼要自律。或許你已經有了很明確的目標,但是總有一些小事情在阻止你行動?舉例子,你想早起,卻習慣了晚睡;你想唱好一首歌,卻總是不想練習……你需要花時間把整個大的目標分割成一個個「小目標」,避免無從下手。

-每天促進自己自律。不要因為之前的不自律而放棄自己,改變這種情況需要一點時間,就像你需要花時間去接受新的事物一樣。每天激勵自己,使你的行動形成一種良好的習慣。

-保持均衡的飲食,努力減輕壓力。每天都吃點新鮮的水果和蔬菜,多吃五穀雜糧,少吃多餐。保證足夠的睡眠,通過運動或冥想,減輕壓力。

迎刃 yingrendao


2.設定目標和行動計劃。

-讓你的目標可見。你要清楚自己的目標需要怎樣執行,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可以列表格,或者頭腦風暴,設置一個目標願景板。注意,盡量把你的目標用簡潔的語言描述出來,並包含細節,如花多長時間做某件事。

-確定可用的時間和資源。當你想要開始行動的時候,或許總會有某些小事情阻礙著你,這時候也可以向身邊的朋友求助,總之要定好一個能保證可以開始行動的時間點。並且,提前準備好你所需要的物品,比如說,你要開始進行一個月的瑜伽訓練,那麼,你應該提前準備好瑜伽墊/瑜伽服/瑜伽球等物品,並找一個適合做瑜伽的安靜的場所。

-創建行動計劃,也就是行程表。分割和細化你的目標,寫出每個小目標的標題,再在每一項小目標下面列出這些內容:

實現小目標所需要做的具體行動是什麼;

何時開始行動;

潛在的問題是什麼;

克服潛在問題的策略;

進度報告。

完成一項就記錄一項,這樣,每一項的具體完成情況就會有直觀的體現,方便總結。

預測可能產生的問題,想出解決的辦法。比如,你每天都把鬧鐘按掉,繼續睡懶覺,那麼,你可以把鬧鐘放在一個按不到的地方,調大音量,這樣你能按時起床的幾率會更大。

實時更新你的進度,評價你的計劃是否有效果。在審查行動計劃的時候,想一下,哪些部分是有用的,並且把效果不明顯的部分替換掉,換成其他可行的策略。

3.實施你的計劃。

一切準備就緒之後,你就可以在設定好的時間開始行動了。切記:

專註。在一個時間點只專註於一件事情,這件事情就是你的小目標,嚴格按照計划行事。

堅持不懈。即使遇到挑戰,也要付出努力和堅持,把你的行動變成一種習慣。

如果本文對你有用,請拿走不謝!

最後,如果有什麼問題,歡迎在評論區提問喲。

文/小刃刃

微信公眾號【 yingrendao 】,每日推送自信、人際交往、情感、學習成長等主題文章。

PS:沒時間解釋啦,趕緊上車。

【電子書福利】如何更系統的學習提升自信、人際交往、戀愛、學習成長方法,關注本公眾號:迎刃(ID: yingrendao )後台回復關鍵詞:dzs 或『電子書』,即可下載5本電子書到手機

http://weixin.qq.com/r/rUw3LxnEWEQnrV1M9xm- (二維碼自動識別)


你只能成為你想成為的那種人,

這是一句廢話,

但廢話是永遠正確的。

這意味著,

你必須慎重對待的你的想像,

慎重對待你的未來。

你是誰?

你從哪裡來?

要往何處去?

換句話說,

你過去是什麼樣子,

現在是什麼樣子,

而將來,你要成為什麼樣子。

一個人只能成為他想成為的那種人。

一個人也必將在或多或少的程度上成為他想成為的那種人。

這裡的或多或少,

已經把人力的局限性,意外的可能性包括在內了。

你想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

你一定要明白你想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

你必須要深刻的意識到這一點,

所謂深刻,

不是看過就算,

不是看完記住然後告訴別人我在知乎上面看到了這樣一篇文章,

不是熟讀成誦,

不是倒背如流。

而是要把這種意識刻在骨髓里,

印在血液里。

要時刻問:我是誰?

我現在的狀態是什麼?

我要成為一個怎樣的人?

勾勒你的樣子,

在你的心中勾勒你未來的樣子,

清晰地勾勒你未來的樣子,

全面地勾勒你未來的樣子,

充滿感情地勾勒你未來的樣子,

充滿激情和動力地勾勒你未來的樣子,

然後記住它,

把你未來的樣子印在你的骨髓里,

溶到你的血液里。

就好像你已經成為了它一樣,

就好像你已經成為了你未來的樣子一樣。

像未來的自己一樣去行動,去生活。

然後你就會發現自己有些不符合,

自己有些缺陷,

自己有些不足,

然後你就會自動地拚命地去彌補這些缺陷、彌補這些不足,

去向你未來的樣子靠攏。

注意,

是自動地、拚命的。

要知道,讓一個已經有1000萬元的人,繼續工作去多賺1000萬,

和避免損失已經到手的1000萬,

所激發的動力是遠遠不同的。

前者是更多,後者是損失,

而人懼怕損失!

想像你要成為的人的樣子,

就是把更多,

轉化為損失。

不竭的動力,

就來自其中!

————————————————————————

知乎專欄:成為更強大的自己 有些技巧,只被少數人掌握,從未出現在大眾的視野之中

新浪微博:秘傳心理學 Sina Visitor System

更多精彩內容,敬請關注公眾號「秘傳哲學」

秘傳哲學、心理學,為你解讀世界的元規則


空有上進心,不叫上進心,那叫做「慾望」和「恐懼」。

在這個充滿焦慮的時代,我們慌不擇食的賺錢、接受信息、訓練技能,卻像是喝海水一樣,愈發焦慮、恐慌。

我們害怕自己跟不上別人的前進速度,從而掉隊被拋棄。

當周圍的人都在實習,還沒實習的我們開始恐懼;

當周圍的人結婚生子,孑然一身的我們開始恐懼;

當周圍的人升職加薪,原地踏步的我們開始恐懼。

這個世界給了我們太多的慾望,這些慾望讓我們覺得,跟隨著主流思想前進就是正確的,所以在跟不上潮流的時候,恐懼就會在心中蔓延。

我們不曾思考這是不是對得,我們的慾望已經給了我們答案:錯的是你,不是世界。

想要更大的房子,更好的車,更高的職位……

想要錢,想要美女,想要限量的奢侈品……

這就像是一場賽跑,你下意識的接受了比賽的規則,從沒問過自己,為什麼要在這裡不斷的奔跑,為什麼只能朝著這個方向奔跑。

你只知道,跑的快是好的,跑的慢是錯的,必須越跑越快才可以。

於是,你一直逼著自己去做這些事情。

你很痛苦。

你發現有些人很幸運,他們生來擅長跑步,也很熱愛這項運動。

但你,跑的很痛苦。

商業廣告不斷的誘惑你,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談一場轟轟烈烈的戀愛,你理性的抵制這些誘惑。

你的聰明才智告訴你,這樣你奔跑的速度會慢下來,你會掉隊,會萬劫不復。

所以即使我們相信生活有無限的可能性,我們相信去做想做的事情永遠都不會太晚,但最終我們還是變成了地主家的長工——每日兩天一線的上班,定期給房東交錢。

剛畢業時,每個月幾千塊的我們,想著加薪升職,每天為了溫飽奔波不已;

工作了幾年,遇到瓶頸我們,想著賺錢買房,熬過了無數個加班的夜晚;

結婚生子,人到中年的我們,想著養家帶孩子,在中年危機中苦苦掙扎。

我們根本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麼。

我們只知道,別人在向前走,我們必須跟上去。

我們就如此的過著焦慮的一生,時刻不能放鬆。

我們看著網上分享的乾貨,掃上幾眼,習慣性的點贊,放入收藏夾,其實我們都知道,自己不會再看。

我們熱衷於各種方法論、各種技巧和經驗,其實我們知道,每次實踐,都不會堅持幾天。

如何變成行動上的巨人?

大多數人,都是被逼迫出來的。

你的老闆需要你工作;

你的伴侶需要你陪伴;

你的孩子需要你餵養;

一覺醒來,身邊所有的人都在需要著你。

於是,你只能變成巨人。

隨著年齡的增加,你會發現,睡懶覺都會變成一種奢侈。

你只能在回家停車的時候,坐在車裡發獃,只有這短暫的一刻,你不再是員工,不再是丈夫或是妻子,不再是父親或是母親……

你只是你自己。

從車上下來,重新去扮演你的角色,回到現實。

這就是我們的人生。

如同這篇文章,寫的晦澀、毫無生氣,像是反覆沸騰的白開水,苦澀乏味。

我很希望能像其他人一樣,分享一些可以量化的,如同葵花寶典般效果卓著的經驗或是技巧,似乎看過之後就可以脫胎換骨。

但是可惜的是,並不存在某種秘籍。

這是一個根源性的問題,關乎你的性格、自我認知、三觀、以及你是否真正的清楚,自己要走一條怎樣的路。

永遠會有比你更上進、更有行動力的人,永遠都會出現比上不足比下有餘的情況。

慾望無窮無盡,恐懼也從不停歇。

如果無法從根源上改變,再多的技巧,也無法讓你逃出這個輪迴。

問問自己,你到底是誰,你想要的到底是什麼。

這很雞湯,但這真的很重要。

我現在每天至少要花一個小時來問自己這些問題,過程痛苦而艱難,也很難短時間得到答案。

但這是解決問題近乎唯一的辦法。


推薦閱讀:

為什麼我都不能很堅持的做一件事,任何一件事,背單詞,跑步,而且,我總是寫計劃,但是,總是不能完成計劃?
我很迷茫,惰性幾乎佔據了所有,各個方面。現在,過去,寫了很多。求指點?
怎樣從細節可以叫醒一個頹廢、沒目標的聰明人?
長時間不使用娛樂設備和參與娛樂活動,你的內心能自給自足嗎?產生了哪些實實在在的改變和感悟?
為什麼我會變得自暴自棄,失去了原來的耐力?

TAG:心理學 | 拖延現象 | 心理 | 努力 | 自制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