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羅席利的《十倍速影像閱讀法》,七田真的右腦圖像照片記憶還有不思考大量背誦來提高記憶的真實性?
前言∶我初2的暑假時候大概是07年在書店看到這本書,封面寫著如何一小時閱讀一本書。 據說是各大500強企業員工都在使用這個閱讀方法。(思維導圖也是吧) 在08年暑假了解了七田真的 《專為中國人寫的右腦記憶法》名字有點忘了。 關於七田真這本書,裡面最重要的就是圖像記憶。 當時我認真看了《影像閱讀》至少30便,畫下所有重點並了解所有知識點。 七田真的圖像記憶,主要寫的是訓練方法,我大概認真練習了兩個月--按要求,應該是三個月練習熟練掌握。
關於這兩個東西的介紹。 何為影像閱讀? 其實就原理是(我按照當時書本介紹寫的), 通過冥想讓大腦放鬆,然後用《軟眼》閱讀整本書籍,之後休息一下讓大腦處理信息。 最後通過快速閱讀或跳讀的情況下吸收我們想要的知識或者有用的資料信息。 而書中提到——實際上我們看過每個資料都儲存在潛意識的記憶力,只要能使用這份東西,以一秒一頁的速度看完一本書,然後不去理會這些東西或者去睡覺。 之後在明確目的的誘導下(類似自我催眠)用一小時或者更短的時間內吸收我們想要的信息,結束這本的閱讀。 關於軟眼就是鬥雞眼或者走神狀態看3D圖片的那種機巧。 書中的作者說到,這種狀態下閱讀文章能夠在無意識情況下下吸收大量信息! 關於(跳讀)和(高速閱讀)。 根據作者研究,一本書真正對我們有用的信息只有百分20,於是在用軟眼看完一本書的前提下,用類似自我催眠並在有目的情況,快速翻閱書本,大腦會選擇有用的東西仔細閱讀。 而(高速閱讀)是全本書都有意識的閱讀一遍適合看小說,這種為了閱讀的樂趣而不是查找有用的信息。 因為有軟眼閱讀一遍的前提,高速閱讀的速度會快於以往正常的閱讀,並且注意力和理解力有超前的提高。
何為圖像記憶法。 按照七田真作者的說法。我們年幼的時候右腦的發達成讀大於成年。那個時候是可以像照片一樣把看過的東西像照片一樣拍下來。 只不過長大後生活方式讓這個功能退化了。 如果能夠激活這個功能,我們可以假設今天甚至去年看過的風景人物甚至書籍都(歷歷在目)。 那如何激活照相這個功能。 書中介紹一個方法。 通過冥想讓自己放鬆下來,然後凝視一張圖片30秒(圖片是白色底中間黃色小圓圈的彩色圖片)之後閉上眼睛,大腦會看到剛才看到圖片的殘像,一開始時間很短而且顏色是反過來(黃色底中間圈變成白色)。 七田真介紹,如果看到原來的圖像(白底黃圈)那麼圖像記憶的功能就開始運轉。 以後看什麼東西就能像拍照一樣輕鬆記下來。
…………………………………………………………
分割線。 我的對這些方法的使用過程。 初三的暑假過後我練習的圖像記憶只能長時間看到(反過來)的圖片,感覺記憶沒有本質提高。之後因為學習什麼太多空閑時間,我哥哥把我當做練習法輪功,我奶奶煩我老看沒用課外書。最後放棄了。 到時候之後的幾年裡,確實在無意間看到所謂的(圖像),首先那些情況都是清醒的,我閉上眼睛卻清晰的看到了一些生活場景,那種感覺非常的真實但是短暫。 我想如果我想這就是真正的圖像記憶吧?只是曇花一現,只在非常放鬆或者睡覺前出現,生活中還是很少出現。
影像閱讀。 可以說嚴格按照要求去閱讀書籍。可是不管小說還是教科書都無法在高度理解下的快速閱讀,或者輕鬆想到找要的資料完成一本書的閱讀。 試過了好幾次,最後我歸結於沒有進入放鬆的狀態,還有練習的少。。。
後來好幾年。 有人說,圖像記憶的功能在12歲後就很難開發了。 影像閱讀裡面很多機巧要上培訓班才能掌握。 但是不管怎麼樣曾經堅信不疑自己會成為一名偉大的學者,最後幻滅。 或許是一步登天的臆想。 但是之後的平凡生活中還是相信,存在著一些普通人可以領悟的(好)方法。
當然→_→懂得交流 全力以赴 自制力或許比什麼都重要。。。 以上只做一個客觀(娛樂)的討論。現在在福州工作的時候發現好多類似開發的培訓班,不過只招0到6歲,這是不是一個商機,因為就算沒開發到任何東西也可以借口年紀太小還沒體現出來。
理論上成立,實際上極其難,需要投入大量的時間,極高強度的訓練,而且很有可能無效果,風險很高。
我大學時候練過,花了很長時間,練到出了一點點的成果時,因外部原因被迫終止了。最終失敗了,但是還有留念,因為畢竟出現了一點點成果——閉上眼睛部分生活景象能夠較為清晰的以黑白色呈現(訓練之前,閉上眼睛就是一片黑)。我很願意相信,如果當初繼續練下去是可以出成果的。
很懷念當年那種探索大腦神秘的時光,單純的大腦智力娛樂,希望未來還有機會吧。
ps:這種功能訓練,宗教領域有更加強烈的方法,比什麼《影響閱讀》要強的多了。七田真的很多方法就是從宗教領域借用過來的。但是初學者也更容易走邪。這個領域,是通往神秘世界的其中一扇門。
也來答一答罷。影像閱讀啊,快速閱讀什麼的,大學時候也關注過,其實早在這個在國內出現之前,就已經有了很多類似的東西~有探討智能的,有講腦力開發的,有說圖片記憶的,也有氣功長智慧的。讓人激動嗎?當然!讓人痴迷嗎?當然!成功的呢?
我那個時候很經常想,如果煉成了這些書上的東西,會有多厲害,比如博聞強識啊,過目不忘啊,智力開發成為天才啊。各種開心有沒有?但是我們很少反思,這樣做意味著什麼?「懂得從書里得到的東西」這和「書上的信息意味著什麼」在一定程度上是類似的問題,我們太希望「學以致用」,這個過程太快,以致於我們連其中的環節也省去了。如果這些方法有效或者能夠被大多數人所掌握以達到「速讀 速記 速領悟」的目的,那麼教師也好,鑽研也好,是不是就變的太容易了?七田真也好,還有《思維導圖》的東尼也好,以至於更早的記憶術也好。這些東西應該造就出多少天才?當然天賦隨人不均。不過現狀離這些方法書的期許似乎差的有點遠。思維導圖用的比較廣泛,效果也稱得上良好,快速記憶則只限於內容簡單的東西。對具有特定邏輯系統的內容就顯得吃力,當然,要是有人強記《純粹理性批判》這樣的書,我也是欽佩的。至於圖片記憶啊,影像速記啊,那些因為無法形成圖片影像困擾的朋友不用灰心。北大孟昭蘭教授08年出版的《情緒心理學》提出,目前還不能證實「圖片記憶使用者在智力上優於其他記憶方式使用者」。
到現在我傾向於承認,如果我們簡單地對待精神與認知活動,那麼認知活動也會變得簡單。這個簡單,當然是過程上的。要命的是,也是內容上的。要考慮考慮,是不是「過目不忘」等於掌握,掌握又是不是等於智慧。或者說,我們在不知不覺中,被這些「方法書」誘導了。速度不等於記憶,這很明白,記憶不等於理解,理解不等於創見,這合在一起,這麼就能速記等於智慧了嘛。我們可以把一個環節弄的簡單,那是容易犧牲其他認識方面的。我的淺見就是,這些書,在希望快捷、普遍、適用的意圖中忽略了閱讀和學習目的的多樣性與複雜性。容易引起貪求速效的心理。我們不能對臨近考試的醫學生說「記住百分之二十的有用信息就夠了」也不能對學法學的學生這麼說,當然,我們可以退一步,承認那百分之二十是關鍵的,在體系中具備基礎邏輯作用的信息,可那也不能替代全部知識,也不代表可以推論出所有的應用情況。怎麼不靈了呢?因為面對實踐性強的學科,記憶、理解、應用、信息反饋和經驗積累都很重要。記憶術在這些學科里至少還有幫助記憶的作用,至於影像閱讀什麼的嘛,唉~當然,有人能用影像記憶包打這些學科,我認錯。有人會講,你這個舉例太特殊,那麼我們可以先不去看數學、物理和邏輯這樣更加高智力門檻的學科。先看歷史學對文獻的重視,但凡學歷史,找材料是第一,怎麼樣,用得上「影像閱讀」「影像記憶」了吧?只不過,處理材料,區別真偽,找出其中的「脫、誤,倒、衍」,建立聯繫,還原事件,再加上縝密的考證,寬廣的眼光和細節的瑣碎考察,這靠著著潛意識進入高度理解(如果能高度理解)也是不夠的吧。
歪樓了嗎?題主談的是快速閱讀和理解啊?我瞎掰這些做甚?因為,在「認知」這個領域下,總是存在著不同的維度和不同的向度,我們知道看小說和學數學不完全一樣,心理(潛意識理論所指的心理,而非神經科學所指的)和認知不大一樣,那影像廣泛閱讀、高度理解,包打各門各類,還速度飛快~我們怎麼就信了呢?
還是讀書裡面「快」和「慢」的問題,朱熹講讀書「寬著期限,緊著功夫」慢的是期待,快的是努力。我以前看書,算頁數算冊書算種數,聽說有位老人一生讀書三千種,肅然起敬心生嚮往。聽說國外研究生看文獻一日過百篇,閱讀著作幾百頁,也暗暗想著奮起直追。後來,跟不上也讀不懂。只怪求功效貪速度,沒有注意到熟知和真知之間的巨大差別。有人的書一天一頁太快,有人的書一上午看完嫌慢(沒有舉例就沒有仇恨)。文獻學中有一位非常非常讓人佩服的張舜徽先生說「學問是良心活,也是功夫活,有一分功夫就有一分學問,一點做不得假。」(大意如此原文忘記)。如果把心態變一變,緊下功夫,慢求效果,以解決讀書中的各個問題為主,不要把像影像記憶以至於其他方法弄的神乎其神,求知的路上我們也許就少些迂迴。
@王啟然催我走,所以結束這些嘮叨。最後推薦談讀書方法的書,對,莫梯默的《怎樣閱讀一本書》很老,很有名,很實在。不能否認天才和頓悟的存在於巨大價值,但近、拙、詳、下也快速(不走彎路而言)可靠(能老實理會義理而言)。
現代學術中有一門很流行也很有影響的,叫做「認知科學」,其中包含了許多學科,也得到了不少成果,可以提供些參考。入門的有《別想那隻大象》、《我們賴以生存的隱喻》、《認知神經科學》等等。
最後的最後,讀讀《近思錄》,從第二章開始。
又最後 發現跑題了 兜回來 離開深刻理解的記憶還是有效記憶嗎?
看你們的回答突然感覺,呀,這不就是一群特異功能的練習者嘛!
回想答主小時候大概在2000到2001年初中階段那個時間段,各個雜誌背後都有廣告宣傳各種記憶法,各方面輿論也是,什麼美國總統30秒閱讀完一整版的報紙,馬克吐溫一分鐘看完一整本書,等等,可謂廣告大話滿天飛啊,答主也深信不疑,並且相信自己看了那武功秘籍也可習得神功,從此神功護體走上人生巔峰!然後纏著父親為此買下當時500大洋的兩本書,一套學習光碟光碟。以後有機會回去找找來上圖,一本紅色一本黃色,等拿到手,前面簡介了使用方法與心得5頁紙,後面開始就是&<老人與海&>啊,連光碟也是,無非是一體從大到小!拿到手的那一刻,答主感動的哭了,不是覺得即將到來的人生巔峰,而是深深懷疑起自己的智商起來!
不過也算是吃一塹長一智,自小第一次被善良的欺騙後,就真的習得一雙火眼晶晶,自此往後,幫助家人和朋友躲過了人生中各種小打小騙,自小這種社會的黑暗就埋藏在我的心底,也算是一種好事
不想吵架,匿名來答一發
七田真和保羅兩個人關注點完全不同,答主不要因為「圖像」和「影像」看起來相似就扯在一起啊
七田真老早之前就棄了,因為時間和收益不成正比,而且我追求的是理解力
十倍速影像閱讀對我來說非常完美——前提條件是我有一定冥想基礎,前後和過程中的靜心做得比較到位
曾經用影像閱讀法看一本四百多頁的數理書,之前基礎薄弱,且那時對數學有畏難情緒,按平常速度我認為一周都搞不定,但那次我是一天之內用了十二個多小時,順順利利地看了80%,一邊做後面的題,至少也有70%的理解率,於是應用沒問題了,就沒繼續看下去
還有我用影像閱讀法看的一些技巧和理論書,確實會潛移默化改變我的行為和思考模式,感覺難度稍大的書,用影像閱讀法能獲得熟悉感和理解力,也能輕鬆自如看下來
退一萬步來說,哪怕把「十倍速影像閱讀法」的影像閱讀這步去掉,其他步驟也是非常合理的,暗合了《如何閱讀一本書》一到四層次的讀書方法精華(兩者我都做過思維導圖對比,估計保羅也是個「借鑒大家」)
總之對於十倍速影像閱讀法,有冥想或禪修基礎的,可以嘗試全套運用,沒有的話踢掉「影像閱讀」那步,也是很好的閱讀方法
十倍速影像閱讀是培養在海量資訊中抓重點的方法,我個人認為此方法不涉及邏輯思考,不推薦。但其實不必整本書都看完再抓重點,直接看重點就好了。同樣超過十萬字,憑什麼我們大多數人一個小時內就能輕鬆看完一份報紙,而且認為已經吸收了整本報紙的內容?有本書叫做《國王的快讀法》,作者是齊藤英治,可以去看一看。
這些年來 有幾個人成功過?
有個活躍在主持界的人,他是我認為最接近這些書里的人,名喚梁宏達!
自己練好難,即使成了,一般人也不會公傳!
關注過十倍速影像閱讀法幾年了,總結了一下,對於一個普通人來說,一點效果也沒有。練習這個東西,無異於是沒學會走路就練習跑。書中那些成果都是那些對圖像記憶很有天賦的人的例子,因為他們已經學會走路,這個方法便起了個引導的作用。然而對於一個普通人來說,應該專註於如何提升回憶的還原度,不斷練習使回憶中的圖像更加清晰,只有回憶中的圖像還原度很高時,練習十倍速影像閱讀法才有效果。
練過,感覺提高不大,而且成功案例很少
這個方法聽起來好像蠻有用的 想試一下
3歲、6歲、12歲有幾個分水嶺,成人效果差很多。小孩子訓練閃卡的話還是蠻驚人的。
看了最強大腦,覺得有人能做到。但不是我o(╯□╰)o
沒學會
練過,並沒有太多的變化。
暑假也練過 只練會了柔焦法 曼陀羅圖看不出來 後來感覺太傷眼 棄了
跟題主一樣看了這些書,也練了很長時間(也被人以為是練法輪功。。)看書速度確實有很大提高,可能是時間問題,我是相信能達到一眼看一頁的境界
推薦閱讀:
※怎樣使一個人胸懷寬廣,不再為小事斤斤計較?
※哪一個瞬間讓你覺得自己有了自己熱愛的事物,有了堅定的目標?
※請問如何找到自我定位?並建立獨立自主的人格不輕易被別人的思想所左右?
※今年大學入學,我去辦了兵役證,很緊張不知道要不要響應國家號召去打仗?
※馬雲說,「實企業越大越累,位子坐得越高越寂寞」,這是不是人生的一個悲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