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為何選擇就讀商學院?從中最大的收穫是什麼?沒讀過商學院的人,假如條件允許,你會去讀商學院嗎,為什麼?

本題已收錄圓桌 ?讀個商學院,更多相關話題歡迎關注討論。


我自己目前本身在就讀拉美排名第一的INCAE商學院,我在哥斯大黎加。首先要說明一下為什麼我選擇這所學校,再次就可以帶出來為什麼我要就讀商學院。

我為什麼選擇申請INCAE商學院,是因為:

1. 我自己很普通,長相也是屬於普通的那種。是國內的重點大學英語碩士畢業。自己並且在工作了三年的職位上感覺沒有了激情,我可以看到我未來10年的發展道路,升到高級講師,然後再熬幾年,做到部門主管。或者跳槽,把工資拉高,其他對我來說,比較難看到自身可以保持長久競爭力的優勢。
2. 我之前很少出國,5個手指頭掰開來就算得清楚,最遠的地方就是泰國。我非常希望能夠走遠點,體驗自己生活,和不同國家的人能夠交流,了解他們的文化、習慣、工作方式等等,這些都讓我非常好奇。
3. 我最後沒有選擇去美國或者歐洲,一方面也許是因為自己沒有什麼大亮點,更不想與身邊的朋友一樣,擠到同一所學校,畢業後又是競爭同一個職位。既然打算花重金和2年的學習時間,就希望能夠通過這個MBA學習,找到自己最大的競爭優勢。這也來源我朋友的一個啟發:她學習的是印度語,在畢業前就和外交部簽了8年的合同。就是因為懂得印度語的人,全國就那麼幾百個。
我了解到,現在拉美的巨大潛力,不管是拉美國家還是中國國家,非常需要懂當地文化、語言和商業環境的人才,對於這方面,給我了很大的信心,我需要的就是成為這樣的緊缺人才。
4. 當然,這所學校也一定要是所好的學校。師資和排名還是非常重要的選擇標準。

為什麼我要讀商學院?收穫是什麼?

1. 毫無疑問,我的眼界開闊了!我的同班同學是來自世界各地。因為INCAE要求是全部住校,這樣我能夠更多的了解其他國家的生活和文化方式,還和他們成為了好朋友。我還遊歷了北美,中美洲的國家。商學院都有海外的交流項目。
2. 學會了第三門語言!因為在拉美,西語這關還是要過的。第一年時間,通過了學校提供的免費西語課,和環境的影響,我就學會了西班牙語。現在聽說讀寫,全部沒問題,我還順利地獲得了一個拉美企業的實習機會。
3. 商學院的知識,它們可以讓我轉行!我之前的專業僅僅是語言,並沒有任何專業方面的知識。但是商學院的課堂,包括了金融、市場、企業管理、企業運營、市場宏觀環境分析等等,尤其還是當地拉美市場的分析和案例學習,讓你掌握用全局觀的角度看問題。基本上,每個商學院都會有以當地市場為主體的分析學習,讓你很快地了解市場環境和企業管理模式的理論知識。
4.學會了人際關係的處理,商學院也是像個國際化的小社會,和人打交道,從不了解到了解,從了解到學習夥伴,都是一門學問。我當初的時候,還是比較中國人的風格,不太主動說話。但是,後來,你會發現,這種方式完全行不通,只會讓自己更封閉。必須要勇氣走出去。我在第一年下半學期,主動提出給同學上免費的中文課。結交了很多朋友,並且大家對我都很友好。
5. 我的自信!這對我來說非常重要! 作為80後的中國人,有太多的思想包袱在身上,但是我在這一年了學會,如何要懂得表達自己的想法,並且是自信的口吻。即使是錯了,可以改!而不是,怕錯不敢說。
5. 就業機會或者乾脆說是創業機會吧!我已經拿到了拉美一所大學的offer, 希望我可以幫助他們開拓中國市場,我還在考慮中。。。我也考慮也許可以做一些拉美和中國的貿易,因為拉美的確有很多純天然的好東西。 我的同學在拉美的確都是有一定影響力的人脈圈子,我們班50多個人,有三分之一都是家族企業的繼承人,也就是「富二代」,他們有很多也有開展中國或者亞洲市場的想法,要走出拉美地區。

我個人認為,目前商學院的選擇非常多,但一定要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考慮到自己未來的定位,一定要讀一所優質的商學院,給自己帶來一個華麗轉身!


我是美國加州洛杉磯的南加州大學馬歇爾商學院(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 Marshall School of Business)在讀本科學生,攻讀工商管理學術學位(所謂的BBA, Bachelor in Business Administration)。USC Marshall是美國不錯的一所商學院,有本科、碩士、博士階段的眾多商學學位項目(最頂尖的一些美國大學商學院是沒有本科學位的,比如說哈佛商學院、斯坦福商學院等等),本科項目排名大概10到20名左右(不同雜誌的排名有出入),會計專業全美頂尖,創業學專業也非常優秀。

當初申請美國大學的時候申請的幾乎都是商學院,除USC Marshall之外還獲得了Washington Univ. in St Louis - Olin, Carnegie Mellon Univ. - Tepper等學校的錄取。之所以最初選擇商學院,應該說出於三個原因:

1)我對於其他專業沒有特別的興趣與追求,文科不行,學理科工科靜不下心。在這種情況下,商學院往往是一個常見的保守選擇:文理兼備、知識實用、看似前途似錦。這也是很多人選擇經濟、商學、金融相關專業的原因,雖然我很不鼓勵這個觀點。
2)我父母都是民營企業家,在我4歲生日那天起開始創業直到今天。其他親近的親戚除了教師之外也以商業相關職業為多。從小耳濡目染,我自然而然地更加接受商業方法與觀念,對於比如政治等方面就比較沒有興趣。在高中的時候在學校里就做小生意賺同學的錢,現在看來基本的商業意識在當時也有體現。我對於從商也抱有興趣,所以申請大學的時候就選擇了商學院,父母家人也都支持。
3)我的個性比較適合讀商學院。我比同齡人更開朗、善於溝通;我在中學階段一直積极參加社會活動鍛煉了組織領導能力;我天生更善於發現問題與思考解決問題的方法,並喜歡突破常規的束縛,尋找最合理最優的方法;我的思維邏輯非常注重實際,比如從小就有對沉沒成本、邊際收益遞減等理論的天然認識;我善於尋找信息、整合資源來達成自己的願望。這些個性是讓我確認我應該選擇商學院的重要因素。

談最大的收穫,就得先說一下美國的本科商學院到底在做些什麼。課程上一般從基礎非商學課程(如微積分、統計學、宏觀微觀經濟學)開始,到基礎商學課程(如基礎的會計、金融、組織行為學、市場營銷、溝通、運營管理等),最後到自選方向的幾門高級課程(如金融方向就有財務分析與估值、投資管理、公司金融戰略、金融衍生品、風險投資私募、收購併購重組等等豐富的選擇)。課餘時間學生一般積極尋找實習機會以及在學校里擔當社團領導的機會,以此來培養基本的工作經驗,為未來求職打下基礎。

我認為商學院並不能保證畢業的學生就是合格的商業人才。這一點不同於工程學院、理科院系、建築院系等偏「技術活」的專業,這些專業一般畢業的學生都有了這個專業的基礎理論與實踐經驗。而商學院其實課程相對難度小,學術性低,更多教授的是基礎的商業理論與知識。這些知識如果沒有投入實踐之中的話,就很難顯現出實際的價值。一個沒有工作甚至實習過的學生很難真正理解課本上的那些概念放到真正商場的腥風血雨里會是什麼意義。但是,如果一個商學院學生積極主動、善於思考與學習、有充足的實習與工作經驗的話,他/她可以將知識與實際融會貫通,那麼在商界職場中起步會比其他專業的學生迅速很多。的確,商學知識都不是很難,工程學生想要做銀行家、技術人才想要做企業家其實都可以很快學會。但是一個正宗商學院的學生會比工程師與技術人才有很大的提前一步,能夠在職場生涯的早期就以商人的思維進行工作,滿足公司企業的需求,很早開始經營職業道路,是非常適合各類企業、金融機構(銀行、諮詢、會計等)的初級崗位的人選。同時,商學院學生也是非常適合的青年創業者,他們更加懂得基本的商業規律、基本的經營、營銷、融資知識、知道如何與人溝通來獲得所需的資源,他們也常是擁有核心技術的工程師/技術人才的良好合伙人選擇。但再次強調,商學院學習的知識只是一個搶跑,如果商學院畢業生不努力在優勢的基礎上繼續進步的話,很容易被聰明的文科理科工科畢業生們全面超過。

我個人認為我在USC Marshall收穫最大的就是基礎的商業知識,這些知識幫助了我能夠在年輕的時候就成為一個不算太糟的創業者。商業已經是現代社會運轉基礎之一,而我能夠在年輕的時候懂得商業社會的基礎規律,避免了長期摸索學習的過程。我在職業生涯早期就能樂在其中地在商界打拚,我自認是搶到了前面,為未來更長期的職業之路打下了一個基礎。如果我沒有讀商學院的話,我很可能就不會選擇創業,也不會是現在這個我了。當然如果我沒有創業的話,我也不會碰到我的女朋友,也不會有對未來更長遠更靠譜的計劃,這點和Honor回答的「收穫」一致,相信也有不少想要讀商學院的同學是在考慮這點來著...哈哈哈


怎麼說呢,學商科和理工科很大不同吧,不能說哪個有絕對的優勢。
現在社會不知道怎麼了,重商輕(理)工,可能因為成功的商人社會地位更加顯赫,當然也離不開日益物質化的社會觀念。
但是,重點是,你學什麼,不是為了社會怎麼看你,不是為了親戚朋友怎麼羨慕你,而是為了適合自己,使自己開心。
這是讀了商科後最大的感悟。
如果你自己都不喜歡,你終究會將學到的知識當做技能,技能么,工作時夠用就好了,平時你絕對不會主動學習相關知識充實自己,因為沒有人會主動學習不感興趣的東西。
這樣的心裡狀態,做哪一行,我覺得都不可能做到最好。
考慮商學院,先問清自己,你喜歡公眾演講么?你喜歡當大家的中心么?你會拓展人脈么?好久不聯繫的朋友再找她/他幫忙你會覺得尷尬么?你說話有說服力嗎?團隊的人信任你么?你有樂觀開朗的信念么?
商科分很多種。做經濟,金融工程相對需要更紮實的數學和專業基礎,屬於商科里的研究型,諮詢,會計,次之,相對來說專業知識和工作經驗對半分,再像管理,市場營銷,就更看重人際關係,人緣等等。

好吧我好像跑題了。。。。
總之,我的建議是不是大家覺得好,商學院就適合你,沒有直接關係的。
要看你最後想要做什麼,我知道這對高中生甚至大學生都是一個很難的命題,但是你真的能想像到你適應經商這樣的環境嗎?


題主是想問商學院MBA吧?
我目前在美國大農村某常青藤學校讀MBA,我就從full-time MBA的角度來回答一下,絕大多數都是工作幾年之後讀的。

為什麼讀商學院?
我相信大多數人都是想要在職業發展上有所提升,有些就是為了MBA的文憑,也有些真的為了學東西,還有network。很多人來讀MBA是想要換行業換個平台,從實業到諮詢的,從實業到投行的,從諮詢到實業的,從投行到實業的,還有創業的,等等,當然不排除個別拿了諮詢公司的sponsorship來「玩」兩年再回去升職的。總之,幾乎全部是抱著改變職業軌跡的目的來的,或者來尋找職業道路的(最後發現基本上還是得自己找的,這種事學校還真幫不了忙)

最大的收穫是什麼?
感受最明顯的進步是如何跟人交流,如何表達自己。比如說吧,上課發言的機會珍貴時間有限,短短几句話要把觀點論據講明白。再比如說,找工作找實習的時候networking,跟第一次見面的人聊什麼,問什麼問題,短短几分鐘怎麼留下好印象。說到底,交流是做好任何職位的關鍵。

要不要讀商學院?
簡單的答案是:因人而異。看一下MBA之後的主要出路,無非就是諮詢、投行、大公司的rotation program或者marketing, finance部門,如果這是你想要的方向,那MBA一定有用。如果你想乾的不是這些,那讀MBA不一定有用,比如說你想創業或者做互聯網公司的產品經理,讀MBA可不可以?可以。是不是主流?不是。能不能用別的方式達到?當然可以,還有可能更快。這麼一說,其實商學院在essay里問的問題很實在,how can MBA help you in achieving your career goal? 建議仔細問一下自己這個問題,要不要讀MBA就有答案了,比學費更重要的是兩年的機會成本啊。


實話實說,當時咱是20067年畢業高中,當時說實話學習是對不起爸媽,處在叛逆期的我只是想著逃離這熟悉的城市,選擇了出國留學這個當時比較時尚的方法。 也許我這個是有點文不對題,我是外國商學院的經驗,目前在丹麥, 商學院是在一所與我戶籍所在地有密切聯繫的中介丹麥聯繫的,從中我只能丹麥的商學院完全是應試教育,和國內高中時候課時一樣,只是沒有了各種悲慘的高壓作業,但是確實是能學到最專業使用的商業學知識。

鄧兄說的是哪裡的商學院我是不清楚,我只能認同他有大把的休閑時間,前提是你不想門門12分,相當於A+,我是半學半玩的結束了3年專科生活,平均成績是7分,相當於B到B+,老師基本是研究生畢業,教我們Financial的是全學校唯一一個教授。

留學原因吧,各種轉悠,心倦了自己開了壽司店,營業至今,索性所學的知識都是學以致用。我們上課時候全部都是需要預習,課上老師知識幾張PPT介紹梗概,剩下30%時間準備演講,另外30%時間是演講,最後是10%的feedback,可以說除了預習,我沒有做過別的homework(自責一下),加上考試前一周的突擊(這個是應試教育的特點), 考到7分不成問題。

最大的收穫像我之前所說就是最正統和最新的商業學知識,加上留學國外的各種便利,還有結識一幫老外,各種聊天打屁。和鄧兄不同的是現在的商學院真是泛濫的可以,回國留學生70%以上的都是商學,加之商學院是大專文憑,如果你沒有超人的個人魅力以及豐富的就業經驗,畢業與商學院等於是失業了,雖然悲觀,但是事實,我建議上商學院的學弟一定要半工半讀,像我說的它的確很容易可以畢業,即使你是半工半讀(和我一樣)也可以達到B+,我指的是丹麥這邊,國內我不清楚,工作經歷確實非常重要,非常重要!


總結一下我的看法:

1.學習這個世界經濟運轉的規則;

2.揣摩這個世界經濟運行的規律;

3.解釋這個世界經濟運作的縫隙。

並從以上三件事中獲得自己想要的收益。


奔著財務工作去的,最大的收穫是能看懂政府的詭計。


在倫敦商學院讀的MiM, 最大的收穫應該是認識了一群很有意思的人吧,同項目里的小夥伴就來自40多個不同國家,學校不大,1000人左右裡面也有70多個國籍的人,平常一起吃肉喝酒的時候閑聊,了解了不同國家一些很有意思的文化,同學也都擁有各種神奇的經歷,有想要做VC的催眠師,在麥肯錫工作的前說唱歌手,歐洲某貴族世家的繼承人等等... 和他們相處的過程中,會漸漸地放開自己的思維,不再受到舊有觀念的局限,用於嘗試各種新奇的事情,這應該是最大的收穫吧。此外,順便找了個高薪的工作,拓展了職業上的人脈


作為在美留學商科畢業的大學生的我,一定要說一句:如果對於商科沒有任何了解,千萬不要抱著「因為不知道選什麼專業,學商好了的心態」而選擇學商。

因為我就是這樣的,而學習商科的我一點也不快樂。我並不明白學成之後我能做的事情有什麼意義。會計,理財,銷售,等等。得到的是摸不著感受不到的數字。因為賺錢而快樂,因為數字增長而有意義嗎。

如果不是真的喜歡交易,喜歡錢的增長,喜歡社交,學習商科並不會給你帶來快樂。

人活著就只是為了找到自身的價值和意義,所以我選擇放棄商業。繼續探索我自己的道路。


沒讀過,但我真心覺得讀MBA是一個曲線救國的擇偶方式。


在全球化日益加劇的新時代環境下,如何才能在複雜的市場環境下緊跟時代潮流,成為一個更好的自己?這一直也是我的困擾,直到我進入了HEC Paris這所頂尖商學院,我才找到了答案,而我的人生也隨之被改變。

HEC Paris的教學很有實用性,不重在灌輸知識,而在於啟發我們怎樣用學到的知識去指導管理工作。在學習過程中,教授們傾向於互動教學,會和我們分享最前沿的商業案例和企業實戰經驗,而不是空談一些沒用又過氣的商業理論。HEC Paris的教學給我帶來的最大收穫是一種對事物的全面認知、思考能力和嶄新的視角。

HEC Paris與國內的商學院相比,還有很大的一個優勢就是其擁有全球視野,讓我們能夠了解到國外最新的商業發展趨勢和案例,有很好的借鑒作用。

通過在HEC Paris的學習,我對以前工作中出現的問題產生了新的看法。之前一籌莫展的問題,如今已經能夠自如的想出好的對策和解決方案,我帶領團隊的業績也比往期增長了35%。

隨著我視野的開闊、能力的提高和人脈的拓展,老闆把更多重要的項目交給我,現在公司的核心業務我已經能完全hold住。感謝HEC Paris,讓我結識了一群志同道合的優秀校友,還讓我在事業上有了快速的突破。


你為何選擇就讀商學院?想去,沒錢,沒時間沒時間,

假如條件允許,你會去讀商學院嗎,為什麼?

會去,但會選擇好老師和課程和同學,目前自學商學院的知識。

國內有很多書籍為各個商學院的畢業生寫的圖書,很不錯。我看了很多,實戰性比較強。

部分內容只能工作掌握並學習,學校交不了你的東西太多了。


那些為了理想為了知識的話暫且不說,只說實際的。
對於懵懂的學生來說,讀商科要麼是因為事業心較重,想做出點什麼,那麼無疑商學院是各種專業中最好的選擇;要麼是選專業是懵逼瞎選,或者因為聽起來高大上一些。
至於在職的,讀mba,emba等等,當然有些人是為了繼續學習,但是不少人是抱著很實際的想法去的:人脈,以及升職。


算度過半個商院的,在duke一個非mba program e所以不敢自稱去過真的商院。

身邊的同事基本都在申請去商院,而我不去的原因是因為我的條件不允許我兩年不工作並且背上更多債務。

如果條件完全允許,我有無限的資源,那麼去商院聽起來很誘人。特別是我過去四年都在投行和私募里工作,感覺自己老了十歲之後,去商院這樣一個給予自己兩年的交友和稍微放鬆一些的機會,聽起來特別有趣。


如果是金融經濟領域的,建議讀上海財大emba,畢竟是國內首屈一指的財經類大學,而且是上海自貿區的策劃和規則制定者,有發言權,真正可以了解自貿區方面的知識。與國外大學合作,每年2次出國考察訪問機會。開闊眼界,拓展人脈就不用說了,讀這類課程必然會在這方面有所收穫。


關於EMBA,我的些許感悟還有為什麼當初要選擇HEC EMBA。


巴黎HEC商學院首先吸引我的是它良好的背景,它不僅和哈佛、斯坦福商學院一樣是世界一流的商學院,更是歐洲最早獲得三項權威國際認證(AMBA、EQUIS、AACSB)的管理學院,這一點十分難得。HEC在業界也有相當好的口碑,在《金融時報》2006年的歐洲商學院排名中,HEC就再次榮登第一名,其中EMBA課程也擁有位居全球第四的排位。


在HEC的EMBA課程之中,通過與資深教授們的思維碰撞,讓我對自身所處的互聯網行業有了新的認知,並且也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我的企業運營戰略,我逐漸發現在互聯網經濟的趨勢下,企業不再能單純專註於傳統市場,而是應該把互聯網和包括傳統行業在內的各行各業結合起來,在新的領域創造一種新的生態。HEC營銷學教授 Ann Michaut-Deizeau的看法我十分贊同,她認為,在新形勢下不少公司都面臨互聯網的挑戰,這時提高員工的質量是運營過程中同樣非常關鍵的一點。每次與授課教授的課程交流中我都可以挖掘出與自己企業相關的新靈感,我始終認為HEC的課程不僅僅灌輸的是一些企業管理技巧或者營銷方案,它還能夠將許多陌生領域的知識一併融合在課程之中,從而為你的企業注入新鮮的靈感。


事實上,在參與HEC的課程之前,我對於經濟、金融、管理營銷等方面已經有所熟悉,但通過課程系統的學習並梳理,我又撿起了很多被遺漏的知識,並對一些問題產生了新的看法,例如我更加明晰了公司治理、組織和管理以及金融環境的重要性,這些東西都對我經營公司確實有不少的幫助。這裡還需要提到的是,HEC課程的教授都會為每一個課程預留出一部分供大家Brainstorm(頭腦風暴)的時間。課程中有很多實際的案例來供大家討論,參與HEC的大多數人都是各行各業的精英或者某個領域的專家,如此一來,交流的過程也為各行各業的資深管理者們提供了資源互換的平台。每個人都可以將課堂所學與自身的業務情況進行對比,並將理論付諸於實踐。同樣的,課堂也可以成為個人拓展人脈的平台,得益於HEC的人脈網路和關於創新的更廣泛的視野,你可以在不同的課程中發現一些對自己有幫助,甚至能夠合作成為戰略夥伴的人。


HEC的課程很好地整合了理論方法和行業知識、主要行業趨勢以及新商業模式。課程和行業實際密切相關,極具挑戰性和啟發性。廣泛的人脈網路,高水平的教學團隊和看待各商業領域的全球化視角,都為我帶來了不小的幫助。


北京工商一本一枚
報考之前真的想過很多專業,是因為高中被理科虐怕了,發誓不能在大學因為學業上的壓力困擾(至少不能整天埋頭學習還考的一塌糊塗的那種)。真正學了才知道,這裡學的真的和我們天天在報紙上出現的東西非常接近,你會重新認識這個世界,同時形成自己的價值觀。
在我看來, 商科對於有學習慾望的人是很好的選擇,這裡能給你很多成長的機會


國內的emba純粹就是一種「野雞學位」,尤其長江商學院這種,還是民辦高校的野雞學位。
因為:1、入學完全自主,完全的意思是不需要參加任何國家組織的考試比如研究生統考和在職研究生聯考;2、收費無標準也就是可以不斷加碼,你懂的;3、除了商人外,不少官員入學,他們怎麼交得起學費?你懂的。
不過好日子快到頭了:
1、教育部16年新規,在職研究生聯考併入研究生統考,emba入學也得參加統考;
2、同新規,包括mba,emba收費標準化;
3、黨中央禁止官員入學。


最初第二志願填了現在這個學校,把分數最高的幾個專業排序填了上去,恰好進了商院。(ps:第一志願差了4分,且全部選的理工科)
要說最大的收穫么,具體我也說不清。商科學習壓力小,課比較少,意味著有更多的時間出去走走,看看。由於商科的熱門性,學校的重視程度,會給比較好的資源,會有很多企業過來宣講,很多知名人士來演講搞活動什麼的。另外,我覺得,與其他學科相比,商科學生算是比較會玩的,再加上時間多,活動什麼的相當豐富啊,經常會有一些比較瘋狂的舉動,也被很多人視為寶貴的回憶經歷。不用埋頭實驗室,不用反覆專業技巧。認識更多的朋友,認識最真的自己


希望能夠學習更多的知識才能讓企業越做越健康


推薦閱讀:

素質拓展有多大效果?國外也有這樣的培訓嗎?
從這次 SpaceX 發射成功後員工瘋狂愉快的表現和國內所謂的創新公司有什麼根本區別?
為何公司寧願給新人開高工資,卻不願意給知根知底的老員工漲薪?
企業如果無法履約上市會有什麼樣的後果?
普工為什麼辭職頻繁?

TAG:工商管理碩士MBA | 大學 | EMBA | 企業管理 | 職業規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