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耳機是一種怎麼樣的體驗?並推薦耳機
如題,我三年前十塊錢買了個耳機,一直聽歌聽到現在,我覺得也能湊合著用。看到有的發燒友會去買幾百幾千甚至更貴的耳機,我想問用好耳機聽歌是一種什麼體驗?最近我在尋思淘寶上買一款稍微好點的耳機(僅相對於我十塊錢的耳機而言,我準備買個一百左右的),也許有人要笑話樓主屌絲,只是在我看來耳機能聽見歌就可以了,更好的耳機真的能帶來更好的體驗嗎?有沒有推薦給我用的初級的不算貴的耳機用呢?PS:如果你準備笑話我,那就沒意思了。我只是想把錢用在刀刃上,節儉慣了,真要花個大幾百塊錢買個耳機聽歌,心裡覺得不捨得……
花大幾百買個耳機能讓你爽很長一段時間。
然後你會發現手機不能很好的發揮它的價值,你需要耳放。
然後你又發現手機過放瑕疵太多了,你需要無損播放器。
然後你又發現,越貴的裝備效果越享受,但是聽感的提升沒有盡頭。
正所謂,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
唉,還是曾經用慣了三十塊錢耳機,剛換了大幾百的耳機時那種單純美好簡單粗暴的小幸福令人感動。
前提是你喜歡,如果不喜歡,不建議。
什麼是喜歡?
曾經有個做音響評測的主持人說過,什麼是好箱子:"比如你不喜歡小提琴,但聽完了這個箱子你發現自己開始喜歡小提琴了,那麼這個音響就值得買。"放到耳機上也是如此。
最開始我也聽10塊錢的耳機,後來索尼cd上用別人的ck31發現原來聲音可以是這樣的,再到後來opera耳放推ck7聽蔡琴,才知道什麼叫被聲音感動。
我想你需要去實體店聽一聽好的耳機系統,一個是建立中正的聽音觀念,也是為了感受到那份聲音帶來的感動。如果你覺得把那份感動帶在身邊很值得,那麼在適當的預算下就可以考慮購買更昂貴的設備。
如果你覺得那份感動無所謂,沒關係,你會更安心首先想先告訴題主「HiFi,慎入 慎入 慎入!」,當然現在看你的預算100元左右,這根本算不上HiFi入門(個人覺得至少耳機500+以上,才能勉強算是入門吧)。HiFi可以作為一項愛好,但支撐起一項愛好是需要投入的,燒錢的愛好千千萬萬 而HiFi也是其中之一,為什麼怎麼說呢?一會慢慢道來。就在幾個星期前自己已經表示「退燒」了,並且賣掉了部分設備,留下了喜歡的幾樣,陪伴自己…
話說,我是在大一末,初步接觸到HiFi這麼個東西,到今年,算是有5年了吧,累計花費n萬元吧…上張圖(這是我前幾天最終留下的東西,以前的一些設備部分送同學 朋友,還有一些賣了 大部分圖片在老手機里,就不上了…)
如果你也曾燒過,那想必你也能認出,我留下了NE20 C4 K3003 EX1000 F886。
簡單說說歷程:
大一的時候初步接觸,入了創新的IE一代(有點冷門). 創新air . K430 .DT235. 鐵三角的一個耳機(原諒我型號記不清啦).BW C5,除了C5,都不算貴,幾百元級的。後來開始換前端(也就是MP3播放器),iaudio i9 . J3 . iriver e300也都是幾百元級的,那時候只能說有心無力,學生黨,僅靠幾千的生活費和獎學金勉為其難…
後來畢業了,參加了工作…就上了一個檔次吧,從學生黨的入門,算是到了中層吧。先入了一套EX1000+F886+PHA2,然後是學林800
. 後來在朋友的建議下 NJB 3. NJB ZX. IPC,再後來BW P5 UE900。
今年年初,有幸收了一台NE20,自己確實非常喜歡,當時自己心裡就已經有「退燒」的念頭了,但總感覺還欠缺些什麼,可能就像某些老燒們所說的吧「缺一套適合自己退燒神器」,細心的你有沒有發現這句話的一點,如果按照這個說法,要退燒需要適合自己的「退燒神器」,所以你的去找,找的過程其實就是在重複你「發燒」的過程,呵呵…
前段時間,趁著自己心情不好,一口氣入了K3003和C4,為什麼是它倆,也是精挑細選的,這裡就沒必要說了~然後發現NE20+K3003 C4+EX1000很適合我,其實真的適合嗎?我自己心裡也沒底,但有時真的覺得累了,為什麼覺得累,大概是自己長大了一些吧,發現這世上還有很多東西值得我去嘗試,而一個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所以我放棄了HiFi,但有時還偶爾關注一下「毒壇」什麼的,虐一下自己的心,哈哈…順便說一句,今天是某東的影音節,每滿199減30,打白條12 24期免息,當時看著心裡好癢,但到現在,一直都沒下爪~
再說說題外話,給題主介紹一下HiFi(主要是我接觸過的隨身HiFi部分)有多深…
HiFi可以分為音源、器材(有包括前端、線材、耳塞、耳機、耳放…)
音源HiFi都要求得是無損的,什麼APE flac 到最近流行的的DSD,但平常我們從網上獲得的都是中低碼率的mp3,要獲得無損音源,要麼拿錢買正版,要麼花精力去論壇找。
器材嘛,肯定就是越貴越好啦,列舉幾個。從幾千到數萬,乃至幾十萬,都能算作消費級,比如森海塞爾的大奧第一代,n年前定價20w人民幣,現在有價無市,二代大奧定價30w歐元,每年限產250套,當然這是比較少見的。在HiFi圈還算常見的萬元級,各大品牌的旗艦型號集中區域,如HD800及其配套的耳放,iriver旗下的AK380 現在還2w+,在往下便是千元級的了,產品就很多了,略過…還有什麼線材,就一根線(通俗點說就是音頻線)幾千 上萬很正常…
其實在HiFi之上 還有一層,叫Hi-End,據說是脫離了HiFi圈的低級趣味的人要去的地方。幾十萬算是入門吧,我了解到的,如BW的800D,鸚鵡螺(一對音響,40w)…再往上,到什麼程度就不是我所能仰望的了…
所以,一開始我就說要慎入,HiFi是一個愛好,但愛好是源於生活的,也是為了更好的生活,千萬不要本末倒置。也許題主會覺得,不就是個一百元的耳機嗎。也許是我自作多情了,但當時的我,也是從百元級起步的^v^。
最後,回到正題,用好耳機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首先是一種滿足感,尤其是在拆包裝的時候,帶上新耳機的那一瞬間,尤為明顯。
其次,如何區分好耳機,差耳機?一言難盡,就用價格來代替。高價的耳機確實比低價的耳機(如普通手機附帶的 小店買的 百元以下的)在聲音上更耐聽,用一句話說就是聲音更純凈,而且不但純凈,還能聽的更多差耳機那演繹不出來的細節…
再次,在耳機上增加投入的錢與體驗增加的錢不成正比。比如一個80元的耳機和一個3000元的耳機,聽感肯定不一樣,假設套用純凈度和細節來說,80元的耳機有3000元耳機70%的水平,相差30%,但現實差的那2920元,你說值那30%的差距嗎?在發燒友那是值的,在一般人那是不值的。
最後,HiFi是個愛好,如果題主有幸入了HiFi圈,希望能玩的開心;不入亦好~
媽媽一直知道我花錢買很多錢耳機,今年過年,我們在沙發上聊天,媽媽忽然說把你耳機給我聽聽,我看看怎麼就那麼好,我拿了條535,給她聽了首梁靜茹的《情歌》,聽了一會,媽媽摘下來說:快拿走,太瘮人了。。。。
1故事本就是個悲劇,我不想講具體的細節,也請某人不要揣測事故的因由!
2我只用過手機原裝入耳式耳機,對入耳式耳機的評價太主觀,跟各位燒友道歉
~~~~~~分割線~~~~~
有個姑娘,我們走過鬼門關,見證過生命的奇蹟,找過交警,見過律師……我們一起渡過了彼此人生最艱難歲月。
曾經她和我每天要通七八個電話,可是有天,在我的未來里,她竟然要完全消失。接下來,一個失了魂的人嘗試用酒精填滿自己,嘗試跑掉他記憶,或者試著用雞湯灌滿他。
時間過得很慢,常感孤獨,但要學著接受。我負了點債,但給自己買了一個耳機。頭戴式耳機不貴,但效果感覺秒殺入耳式耳機。帶著耳機去跑步,去自習,去搬磚,坐公交,反正一個人的時候,我就戴著耳機。戴上耳機,閉上眼,就是Alive的現場。按緊雙耳,The promise就是天堂。好吧,中午蹲在國圖外面吃廉價的便當,帶著音樂,我依舊覺得自己很富有( ̄o ̄) . z Z 。anyway,戴上耳機,覺得我有了新的陪伴。
或許,人總會孤獨,而朋友和音樂才是長久的陪伴。
我也不算是一個玩耳機的,應該說我是一個喜歡音樂的人,流行的古典的,華語的歐美的,我什麼都聽。一開始接觸耳機是聽了同學的森海,我還記得那是一副運動耳機,那時應該是高三,然後我就對我手裡的諾基亞原配耳機不怎麼喜歡了。然後我省吃儉用,入了森海的mxr500還是mx375具體已經忘記了。雖然不貴,但是提升還是有的,也可能是我的腦放。然後就越來越追求聽音樂的器材。
講講到底為什麼喜歡用好一點的耳機,耳機的目的是什麼?是對聲音的回放,是對聲音的忠實呈現。用差的耳機聽音樂,同樣一首歌,可能完全感受不到樂者傳達給你的感情。比如聽搖滾,不行的耳機把鼓點和別的樂器混的一團糟,有時候根本聽不出貝斯的聲音,這就沒有辦法去領略樂手有時瘋狂的一種狀態。比如聽趙鵬的外婆的澎湖灣,當帶著搖鈴的鼓點伴隨著趙鵬磁性的聲音響起,那種直擊你心房的感覺很難用言語形容。比如聽梁靜茹,好耳機帶給你清亮通透的女聲,讓你帶入到歌手營造的情緒中。
還有,一副好的耳機會讓音樂更加有臨場感,可以感覺到樂器在哪裡。比如聽趙雷的少年錦時,開頭的三角鐵在12點方向,隨後兩把吉他加入了進來,一把在左一把在右,副歌口琴也在當中。雖然歌曲是錄音棚製作出來的,可是你會覺得很有臨場感,這一種感覺在聽高質量的live歌曲時,你甚至能感覺到剛才那把吉他離話筒有多遠。
嚴格的講,我認為耳機只是讓人更好欣賞音樂的手段,一副好耳機,我才能明白,原來低沉的鼓點裡面夾雜了清亮的搖鈴,(這就是所謂的解析),原來剛才那把小提琴在我左邊,歌手在我面前,(這就是所謂分離度),頂級的播放設備,這裡音響可能更加擅長一點,能夠感覺到歌手離你有多遠,小提琴離你有多遠(這就是所謂定位),頂級的設備能讓你感覺到你就像置身於一個音樂大廳(這就是所謂聲場),當你閉上眼睛的時候就會出來現在演奏歌曲的樂器擺放的位置,那邊?多遠?(這就是所謂的結象)。
一副差的耳機,當你聽樂器多的歌曲的時候,簡直想把伴奏都關了。而優秀的設備能清楚的分離這些樂器,並且把它們擺放的他們應該在的位置。
耳機是為音樂服務的,當然不同的耳機個適合不同的音樂,不同耳機廠的耳機會有不同的風格。真正頂級的耳機各方面都是很優秀的,就像我上面提到的一樣,閉眼有現場感,當然我是還沒有聽到過這樣的耳機,這樣的設備,一般稱之為hi-end。但是現在我的消費能力,一般只能選擇一個或者兩個方面比較優秀的。比如創新的Air,聲音清亮,女聲表達上非常棒!但是根本沒有低頻,人聲太貼耳。所以我們選擇耳機還要根據自己平時的聽音樂的風格。
最後再說一個理由,我尤其喜歡動圈耳機,因為動圈從新的到慢慢去聽,是不一樣的,可能一副耳機剛買來,聲音非常糟糕,但是聽了幾十個小時就會漸入佳境,這個過程叫煲。一般動圈有耳機新的時候,振膜比較緊,聲音不會好,所以需要一些時間的使用來老化振膜,聲音會更加好。有人喜歡用白雜訊來加速這個過程,但是我覺得這個過程很有魅力。從失望到漸入佳境到發出好聲音。
咦,怎麼下雨了?
走到窗戶邊一看,才知道雨聲是耳機里發出的。。。雖然我用的是pha2+hd650(當時我被坑了買了個這麼難推的)但還是覺得音樂本身要重要得多。100~200的也可以夠用的,特別是周圍環境沒那麼安靜的時候。我自己出門的時候就帶一條200的耳機,也沒覺得音質不夠用。hd650隻是在我修音頻的時候和學歌的時候用下。
題主如果在資金沒那麼足的情況,買個200的就可以了。別弄太便宜的,傷耳朵可不好。
主要體驗就是影響與他人關係:
1、戴上就不想摘,別人叫你要麼聽不見要麼叫你你也不想理;
2、一聽別人的「普通」耳機,一臉不屑……
默默回答這個問題。我玩耳機大概是7年前,到現在為止也玩了大概60多副耳機,從無到有。
首先回答的是好耳機有必要買么?答案是有。做作的說,好耳機能夠讓你聽到一個世界呼吸的聲音,中端耳機讓你聽到立體聲,低端耳機讓你聽到聲。
其次,僅僅有個好耳機可以么?答案是否。把耳機比作車子,前端比作馬,你選了一駕特別好的馬車,但是用兩匹驢去拉車,可以么?耳機和前端一定要相互匹配,這樣才能達到比較好的效果。
所謂區分耳機的好壞,評價根據實在太多,但是基本上可以從主觀聽感和價格方面來判斷,不說價格高的一定是好耳機,但是價格低的真心沒什麼好耳機,耳機價格包括了耳機本身以及研發費用,技術專利等等,所以真心好耳機價格是肯定低不下來的。
最後可以回答題主問題了,好耳機是有必要的,聽感是要根據對比得出的,建議題主找家數碼城拿幾家耳機試聽一下。另外按照題主的補充,一百元左右的耳機,應該算低端耳機,但是以前只用10元內的耳機那不叫耳機,只能叫發聲器,耳機100元內比較推薦森海MX375, akg k314p,鐵三角clr100,剛好三家一樣一條,淘寶看看就好。
by xiami
(註:評論區不友善人員一律拉黑;不推薦耳機)
也說說我跟耳機的故事。
兒時的某天,我拉開了一起玩的大哥哥的抽屜,發現裡面有一個用布包起來的耳機,上面寫著「Sony」,我不知道這是何物,偶然把旁邊的膠圈蹭下來,發現裡面居然有磁鐵,正在我想動手把磁鐵摳出來的時候,大哥哥回來了,把我喝止。當時很委屈,不知道他為啥那麼生氣。
換做現在的我,遇見這樣的熊孩子,也會心疼的吧。
後來輾轉到了大學,學校旁邊的中關村就像大玩具樂園,吸引著我和大帝的目光。大帝是帶我入坑的人,當時第一次在他的索尼MD上聽到了驚為天人的聲音,決定踏上這條不歸路。
買的第一個耳機是一個索尼的小耳機,現在看來很廉價,八十多,低音很足,我當時第一次覺得聽音樂是享受。
後來一直想入個更好的,經歷了無數的搜索、對比(窮學生狗你懂的),認定森海家的PX100是最佳選擇。那時森家剛剛推出PX100不久,很少地方有貨,找了無數商家,最後在中關村某個小店聽了又聽後,覺得是正品,拿下。回到寢室,小心地打開包裝,小心翼翼地打電話驗正品,最後終於把耳機插入MP3,掛上耳朵。
通透!
PX100是開放式設計,帶來漏音問題的同時,確保了較為寬闊的聲場,聽慣了耳塞的我第一次覺得聲音有「結像感」。聽周董的歌,能夠聽到鼓點在遠處,周董在腦袋裡。
大學一晃而過了,後來去了香港讀書,有獎學金。拿了第一筆錢之後,第一個衝動是,我要買個更好的耳機。基於對森家的好感,不假思索,買了PX100 II,順手抱回它的大哥哥PX200II。
PX200II,怎麼說呢,封閉隔音式的設計,聲音悶著,但是卻莫名其妙的舒服,高音能聽明白了,低音的迴響能夠聽得更加清楚了。後來,就把PX200II留了下來,把100給了朋友。
博二的時候第一次發了paper,很開心,決定好好獎勵自己,當然還是耳機。
這次決定嘗試不同的風格,在網上瞎逛,看到Monster 家的Turbine系列,一擊而中。
金光閃閃,線材結實,具有區分度。
於是毫不猶豫,果斷找時間抱了回來。就是下面這貨
初聽大為失望,Excuse me?!兩千多的玩意兒還不如第一次買的八十塊的貨。前幾天決定先不理他,放在那裡煲著。過了一周再聽,聲音打開了,入耳式耳機的優點展現無遺,沒有外界的雜音,高音、低音,絲絲入耳。金渦輪帶有M家獨特的低音感受:重,但不悶。於此同時,解析度和高音也沒有被犧牲掉。這些都讓它變成一個值得擁有的經典耳機,事實上,M家幾乎所有的產品都廣受詬病,唯有這一款為人所稱道。從此,長途旅行時一定帶上它,在飛機上、火車上,都可以隨時沉浸於自己的世界,不用擔心被外界打擾。關鍵是,這貨太騷了啊,比土豪金還土豪金!自帶耳機包也很騷,而且整機提供終生無條件保修。
後來,某一次逛街,路過豐澤,發現AKG家在做活動,K420大跳水。想著不如也試試。
結果,徹底變成AKG粉。跟森家嚴謹平實的聲音不同,這個來自奧地利的傢伙天生具有一種靈性。於是,從K420,買到K450,買到Q701。
Q701,reference headphone,這意味著它不會很驚艷。它像浸淫武林多年的中年高手,內斂,不張揚,但你似乎觸不及它的上限。試過不同的前端、二房,它每次都能給我帶來新的感受。聽流行音樂尤其好,你會覺得歌手就站在你前面唱歌。夜深人靜的時候,我喜歡戴著它碼字。
當時想,Q701就算到頭了吧,我跟耳機的多年纏鬥,想在這裡畫個終點。
確實安分了好長一段時間。寫論文,畢業,找工作,換了個城市,安定下來。
罷了,就到這裡了,買到了所有自己心儀的耳機,也不賴,也不賴。
結果,幾個月前感恩節那個晚上,大帝從美國發來一段語音
「森家HD 598現在白菜價了,要不要!」
當然要!
看來還不能徹底收手啊。
話說回來,這些傢伙都像是飯店裡的大菜,偶爾吃吃,幸福爆棚。
但是平時的生活中,哪裡有那麼多的時間和心情,可以找個沒有人的地方,安安靜靜地開著二房推漏音大耳機。所以,諷刺的是,最後用得最多的還是水果家廉價組合。買了兩個Earpods,一個常駐辦公室,一個放在背包里備用。
繞了好遠,還是回來了。
100元的真心不值得買。建議加錢。
威索尼克VSD1,脈歌GT100S,殭屍,鐵三角IM50,圍城。
其他的大廠真心不推薦。
體驗:精確精準地聽到音樂人和音頻工程師希望你聽到的聲音,對得起他們的辛勤勞動。
小几千買的耳機和解碼設備,真談不上極致享受。要知道,但凡達到合格水準的主流商業音樂,都是專業錄音棚的產物。動輒大幾千的麥克風,幾萬的話放,幾萬幾十萬的錄音台,幾萬的回放監聽設備,無音室,昂貴的樂器,專業樂手和錄音師細心雕琢,才有了你手上幾十兆的MP3文件。
而你的回放設備,至少要做到能正確地回放這些聲音,才算合格。一兩千的監聽耳機,一兩千的台式解碼設備,大體上能完成這個任務。有啊 但如果不是非常有錢的話 所在的城市又不小 建議買個湊合的耳機 剩下的錢聽現場
玩聽音器材是需要具備一些特質的,起碼來說,你要對聽感和音質這個東西有一些基本的認識和鑒賞能力。比如說你在聽不同碼率的音樂時,能否指出音質的優劣;在聽不同的耳機時,能否感受到聲音的變化,並形容出聽感上的不同。如果你具備這些基本的欣賞能力,並且不滿於現有而渴望聽感上的提高,那你可以上更好的耳機,以獲取升級帶來的樂趣。
但我覺得十塊錢的耳機能聽三年還其樂融融,你是那種單純的真正享受音樂的人,這是一種挺難得的狀態。其實玩器材很折騰的,浪費錢只是一方面,時間久了,就會脫離音樂本身所帶來的愉悅,陷入喜新厭舊,然後又喜新念舊這種無限追求新鮮感但還是欲求不滿的境地,所以我建議你把這份心態保持下去,千萬別破壞這種簡單的快樂。推薦先去實體店聽。然後你會發現一百塊根本停不下來。
舉個例子,200萬像素相機拍的照片,和800萬像素拍的照片,你對比下就知道了。
個人建議AKG K420,獲得了相當多的認可。
最後想和題主說的是,耳機只是工具而已,好的音樂才是主體。當你聆聽好的音樂時,選擇個好工具能幫助你更好地享受音樂之美。第一,用好耳機會讓你享受到聲音帶來的感官愉悅,而不只是聽到更好的音樂。一旦你曾經享受過這樣的愉悅,說不定會上癮。
其實,只用好耳機不夠,還要有匹配的耳機放大器、解碼器/CD/播放器一系列的東西。例如我有hd800,但整個系統要好幾萬。當然,手機直推幾百的耳機,也可以帶來類似的愉悅。
第三,耳機有不同風格,要找到自己喜好的風格的耳機,除了多聽、蹭聽,沒有其他路徑,別信任何的軟文、聽感分享,一定要自己一個耳機、一個耳機地聽過。例如如w1000可以聽到女生的嗲,用hd600可以聽交響樂的嚴謹輝煌,用k701可以聽到莫扎特的優雅...你首先要看自己喜歡聽什麼音樂,選擇合適風格的耳機。
最後,對聲音沒有追求就算了,聽音樂好了,買個三五百的耳機,可以好好聽音樂了。
話說雖然我用著hd800,對k601的小女聲還是念念不忘 ^_^
更豐富的體驗,同樣一首歌(無損
,高品質的耳機解析更棒(意思是你能分清這裡面包含哪些樂器發聲,聲音的細節處理)
聲場更屌(身臨其境的感覺,能準確分辨發聲的位置,人聲更貼耳,更真實。)
佩戴更舒適。
我是一隻初燒菜鳥,能給的建議只有這點了。
難道沒人發這張圖嗎?哈哈
首先要說,好耳機確實聽感比差耳機要好。無可否認,好耳機的材料、設計、舒適感、調音都比差耳機要好,聽到的細節也多,感情也豐富。但是,耳機是個坑,聽音樂還是要勿忘初心,用心去感受音樂,而不只是耳朵。
----------------------------------
大一入坑,到現在兩年多也換過不少耳機,魔聲、UE、鐵三角、森海塞爾等等。價格一般都是1000~2000。
入坑的初衷是喜歡音樂,加上身邊有做音樂的朋友,說用好的耳機聽音樂簡直是一種享受balabala…於是按捺不住,入了第一條耳機,魔聲,具體型號忘記了。入耳感覺確實比蘋果小白好,這是事實。聽感什麼的就不寫了,不是專業金耳朵,寫出來讓人笑話~
但以後的生活就變了,覺得hifi是門大學問。於是聽音樂不只是聽音樂,開始逛各種論壇,逛貼吧,進hifi的討論群……一天到晚研究低頻高頻、人聲古典、前端耳放。
天天看論壇和群里討論的什麼高端耳機和專業術語,什麼靜電耳機、大奧、XX耳放、水電核電…
就像這樣:
聽音樂變成了聽數據,除了腦放越來越大之外,錢也流的越來越多。
期間不停的換耳機,買來聽一段時間,再出掉,換的自己都麻木了。
直到有段時間,期末很忙,專註複習於是把耳機擱置了一段時間。忙完後,在一天夜裡我坐在床上,戴上耳機安靜得聽了一首鋼琴曲。
聽哭了。
直到那時才發現,自己一直沉浸在耳機的玄學裡無法自拔,反而忽略了聽音樂的本質,音樂才是主體,耳機前端耳放只是音樂的輔助工具。
於是我就棄坑了~
管它呢,只要是我喜歡的音樂就可以了,不是嗎?
現在一條塞子走天下,哈哈,反正出街聽個響嘛!!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