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讓自己真正的不怕流言蜚語,不怕別人的看法?


一個人要想不怕流言蜚語需要兩個基本信念:一,相信自己的判斷決定能力;二,肯定自己存在的價值。

有些人總是對自己的判斷能力有懷疑,做決定困難,或者做了決定後總是各種動搖,因為不相信自己的決定又不能不決定,自然就容易受他人影響。對自己判斷決定能力的培養需要時間積累,也需要敢冒風險的勇氣。如果不冒險相信自己第一次,就永遠沒機會相信自己,而且這樣的險要冒很多次。另一方面,也可以學習一些判斷決定的方法,比如商業里常用的SWOT分析之類的,掌握些判斷分析技巧也可以多給自己一些自信。

也有一些人問題更深,就是根本就對自己的價值有懷疑,於是就不斷地需要從他人對自己的評價上獲得對自己價值的肯定,自然對別人的反應聽風就是雨。這種一般找心理諮詢師解決會快一些。感興趣的話,也可以私下寫張列表,列舉一下你對哪些人有過價值,比如讓你媽體驗了母愛和撫養孩子的機會,給老闆每年賺多少萬,在朋友有難時候給過的援手……各種大小事情都可以,逐漸積累價值感,因為過去你創造的那些價值不管別人怎麼說也不會再有什麼變化了。

另外,也有一部分時候人會擔心流言蜚語是由於其他客觀原因,比如流言蜚語傳到老闆耳朵里可能導致不能升職,仕途和錢途會大受影響。這時候與其說是擔心流言蜚語,不如說是擔心仕途錢途,那麼只要把流言蜚語當成工作中的另一個問題來解決就可以了——就像做項目做得不順利了,要找解決方案一樣,同事流言蜚語和客戶不愛搭理一樣,都是工作中可能出現的一個情況,考慮怎麼解決問題就好了,不需要加太多個人感情在裡面。


恐懼源於無知,思想能驅散恐慌。

知識是力量的源泉,用知識去填充思想,你便擁有了力量。總有一天,你會發現自己不再在意別人的眼光與謠言,因為在你的眼裡,他們不過是一群烏合之眾。

最後,送給題主一張圖片。


首先,你要認清一個人對另一個人的評價或者流言蜚語是時時刻刻都在改變的。使他們改變的是你做了什麼事情,而不是你怎麼去在意或者改變這些留言本身,典型的例子比如范冰冰。認識到這點之後你就會明白最重要的是自己正在做什麼。

下一步,從根本上來說,認清楚自己的任何思考和情緒都佔用時間。而且你自己正在思考什麼是自己可以選擇的。如果某種思考和情緒對你改變事實和做事沒有任何用,那你想這件事就是浪費時間而已。你不如選擇去想些對做事有幫助的。

同時,你也要認識到有時候別人的看法對你有幫助,是你認識到自己不足或者幫助你認識到還有什麼需要做才能跟好的完成某件事的捷徑。這種時候在乎別人的看法和相關的思考是對改變事實有幫助的。

所以一切都要以能否幫助你做事情為出發點,而不是以自己的形象為出發點( 比如如果我這樣做別人會怎麼想我)。因為你的形象是從你做的事情而得到的,而且時刻在變化。能夠控制的只是你正在做什麼和你的想法。別人的想法你沒有辦法控制,如果對你自己沒有用的話,想也是浪費時間。想像你每天花30分鐘想別人對你的看法而對自己沒有幫助,自己也沒有在做事情,你的形象就是消沉的,如果這樣的話你還會選擇這種讓自己長皺紋變醜的思考嗎?


比你牛逼的人是不會鳥你的。


面對流言蜚語

每個人的一生當中,都或多或少地遇到過 人際交往受阻的困惑。不管你是銳意進取還是 甘於平凡,也不論你是問心無愧還是心有愧疚 ,總有可能遇到一些莫名其妙、令人寒心的流 言蜚語,成為你生活或事業上的障礙。 流言蜚語就像一把殺人不見血的利刃,讓 處在事業巔峰的阮玲玉以死謝幕,讓不少受它 中傷的普羅大眾苦惱悲傷。有的人遇到是非之 地,採取遠走高飛的方式躲避,可發現不管自 己躲到哪裡,都難以尋覓到一塊不存在流言的 清凈之地。就像一位智者所說的:「假如我們都 知道別人在背後怎樣談論我們的話,恐怕連一 個朋友都沒有了。」 由此看來,當流言蜚語影響了自己的生活 和事業的時候,通過改變自己的環境來遠離是 非之地,只是權宜之計,畢竟有人的地方就免 不了有是非,最多也只是深淺多寡不同而已。 適者生存,惟有練就適應環境、建立良好人際 關係的本領,才能真正避免或減輕流言蜚語的 傷害。 寬以待人、閑談莫論人非,有助於我們清 除人際交往中的障礙。日常生活中,總有一些 人喜歡在人後搬弄是非,以自己不健康的心態 挑人短處、揭人隱私、甚至是無中生有、惡意 中傷。對這種謠言,切忌為滿足自己的好奇心 而近之聽之。人後聽的是非多了,接觸的陰暗 面自然也就多了,久而久之,就會侵蝕自己的 健康心態,此為近墨者黑。 也有不少人喜歡有意無意地在背後談論別 人的是非,面對這些議論,最好謹記沉默是金 的古訓,不要介入,尤其切忌在人後說別人的 壞話。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做人原則,你認為錯 的不一定就是錯,即使別人真的做錯了,你也 應當在沒有第三者的場合、以不損害他人自尊 心的方式正大光明地當面指出,背後說人壞話 一來動機不純、二來心眼也不正了。 此外,對於事關別人的流言,切忌做傳聲 筒,向別人傳遞是非。不管你是有心搬弄還是 無心之過,傳遞流言都會讓自己陷入是非的旋 渦,對己對人有害無益。人後談人是非、傳遞 是非,容易引起他人的厭惡和反感,容易在不 經意間為自己樹敵,成為人際交往中的阻力。 流言止於智者。日常生活中,一方面要秉 持閑談莫論人非的古訓,在人前人後樹立起光 明磊落的個性形象,減少人際交往過程中不必 要的摩擦和阻力;另一方面,當流言蜚語降臨 在自己頭上的時候,不妨抬頭看看天外,把眼 光投向海洋,把心繫於遠方,不斤斤計較一時 一事之長短,更不要去想方設法去報復。正所 謂忍一時之氣,得長久之安康。 因為,糾纏於是非之地往往得不償失。一 來,你很難找到流言蜚語的源頭,氣頭之上找 人算帳,容易錯責無辜;二來,即便你找到真 正的「元兇」、報了一箭之仇,所花的時間與經 歷也勢必會影響自己的生活和事業。況且,讓 你為流言所煩惱、偏離正常的人生軌道,正是 搬弄是非者所希望得到的結果。 當然,對那種給你人生造成極大傷害的流 言蜚語,則應該拿起法律的武器來捍衛自己的 尊嚴、維護自己的權利。 一個人只要樂觀豁達,為人處世光明磊落 ,應該沒有什麼流言可以將他擊跨。如果你有 笑看流言蜚語的氣度,即使再可怕的是非之地 ,也會奈你莫何。(轉)


其實這裡頭有一個問題,所謂「自我的理性」能夠在多大程度上控制你。

有的時候你知道他們的看法一文不值,但是你控制不住你自己的恐懼或期待,甚至在假想中就激動的顫抖不已。這是人的本性,很正常,也無需去「怕」。
所謂的「怕」,歸根到底就是你對於自己,或者自己打算做的事,沒有把握而已。
所以無論什麼樣的流言蜚語,先反省反省,到底是不是那樣。

如果沒有把握,就好好想清楚。
如果有把握,就淡然處之。


我只關注我在乎的人和事,如果是我不在乎的,那說什麼也聽不見,罵我誇我都一樣


only the strong will continue。內心強大的人什麼都不用怕


1、認識你自己。知道自己現在所處的位置和努力的方向。知道自己擅長什麼不擅長什麼。有一個奮鬥目標並每天都在踏踏實實的努力做。2、認識其他人。知道所有的其他人無論以什麼理由來建議你、幫助你、指責你,甚至辱罵你,都是從他們自己的立場出發的。最清楚了解你自己的,就是你自己,能為你負責的也就是你自己(未成年例外)。所以,別人的意見要聽,但只做參考,不要完全按照別人的想法做人,特別警惕的是親人以愛的名義干涉你的生活,前提是你經濟生活都獨立。3、以上兩點,都需要一個過程,就是你目前所處的困境。別著急,慢慢來,在困惑中不斷思考不斷成長,你終究會明白的。不要試圖聽別人一個意見就懂得(包括我的)。紙上得來鍾覺淺,覺知此事要躬行。古人早說過了。


你跑步的時候還會在意兩旁?


劇組有個場記,每天都要到我這送當天拍攝的磁帶,雖然接觸不是很多,但覺得她人還是蠻好的,對我非常的客氣和熱情。前幾天晚上我去找她拿磁帶時,發現她哭了,當時我也沒敢多問,拿了磁帶就回去了,心裡想估計她什麼事沒做好被導演批評了吧。

後來聽說她(她是A組場記)和B組的場記起了矛盾,被B組導演罵了一頓,原因好像是B組場記記的東西不清楚,她打電話和B場記溝通時產生了口角。其實B場記記的場記單的確是不怎樣,甚至讓我們看不懂,所以我們每次分條的時候最怕分B組的。而對於他們所說的發生了口角的矛盾,我覺得也應該不會多嚴重,可從我聽到傳言來說,說她故意欺負B組場記並且暗中黑人家,在電話里對人家破口大罵。對於這一點我似乎有點不敢相信,雖說了解不是很深,但覺得她還是一個老實很謹慎的姑娘,性格也是很和善的。所以我當時也就沒有太在意。

再後來的幾天,我一直聽到關於她的傳言,好像劇組的人都開始排斥她,說她怎麼怎麼有心機,有的說她冒充演員助理去加現場總製片的微信,有的說她冒充編劇去加演員的微信,有的說她看B組場記不順眼,想方設法的想把B場記整走,有的說她不懂事,不跟領導說就私自退了劇組的微信群.....就連主剪輯師和製片主任也開始在背後說她,總之都是一些非常不好的傳言,這讓我覺得很不可思議,難道她真像他們所說的那樣?難道對人的客氣與熱情都是偽裝的?我想應該不是,我覺得有些東西是無法偽裝的,我還是不願意去相信。

記得剛到劇組第一次看見她時,作為工作需要,她和我還有我的同事都留了聯繫號碼,後來她提出加下微信,方便聯繫。她在給我們備註名字的時候,還很客氣的在我們名字背後加了「老師」二字,這讓我們其實有點不好意思。我想就算她真的去加了製作人或者演員的微信,我也是可以理解的,作為一個剛進入這個圈裡的新人,想認識點人脈是很正常的。後來每次她來給我們送帶子的時候,走的時候都會我們說一句「你們辛苦了,早點休息」之類的,雖然都些客道話,但我卻覺得她是很真誠的,其實她的工作遠遠要比我們辛苦的多,一個女孩子天天在片場和一幫大老爺們打交道,風吹日晒起早貪黑,而且做的工作又是最細心最重要的工作,我對這種女生是即欽佩也同情的,所以我對她的印象還是很好的。

昨天早上我們手工時,B組場記悄悄提了一袋東西來到我們剪輯房,說是給主剪輯師的,然後就匆匆走了。我一開始還沒明白什麼意思,後來同事說了句,目的很明顯,為了討好剪輯師。我才反應過來,因為剪輯師和製片主任和導演都比較熟。記得之前剪輯師不怎麼喜歡這個B組場記,嫌棄她記的東西,但後來不懂怎開始幫B組場記說話了,開始再背後說A場記的壞話了。當時我還不明白原因,現在看到這一幕才算明白。而面對這樣的場景,我也只能呵呵一笑了,究竟是誰有心機呢?

昨天中午我還在睡覺時候,她突然給我打電話,說她家裡有急事(奶奶病危),想請假回家幾天,問我能不能去幫忙頂替下她的工作。我當時也還沒睡醒只是簡單和她說了下,我的工作比較忙,沒法脫身去頂替她,而且這種事也得領導安排才行。我讓她好好和領導說說,看能不能找個人替下。然後她便和我說了聲對不起,打擾我休息了。等我晚上醒來,想起這事,我就有種不好的預感,感覺要出事。

果然,晚上我們開始工作的時候,聽到各種傳言,說她跑路了,製片主任也一直在罵她,還擔心她帶著磁帶一起跑了,讓我清點了磁帶的數量,這讓我非常無語,我覺得這種不信任的行為是對別人的侮辱。

雖然我和她不是多麼熟悉,但平時的幾句問候和關心,卻真心讓我感動。畢竟大家都是剛畢業不久孤身一人在外闖蕩,多多少少會受點委屈吃點虧的,特別是在劇組這種一幫陌生人的環境里,各種勾心鬥角,各種欺負,突然有人能這麼對你關心,不管真心還是假意,對我而言,都是難得可貴的。

所以關於她的種種傳言我都是不願相信的,相反我對她更多的則是同情和感謝。我也相信她是一個有理想的姑娘,一個女孩子能放棄種種的安穩工作,來劇組這個艱辛的地方做場記,做著最細心的工作,劇本要了解,演員要認識,服裝化妝攝影燈光等等她都有去認識去了解去打交道,每天拍了什麼,每個鏡頭拍了什麼,她都有一個鏡頭一個鏡頭的去記下來,而且記的非常有條不紊,所以每次她對我說 辛苦了 的時候,我都有點為這個姑娘心酸一下。

今天早上六點,我收工時,看到她給我發了一條微信「早上好,因為請假沒有請下來,但家裡實在有急事加上種種原因,我走了,走的急沒能和您打聲招呼,對不起,謝謝您這些日子對我的關照。」這條微信是在我意料之中的,因為我相信她是個善良懂事的姑娘,就像我不相信那些流言一樣堅定。關於她的走,我雖然有點傷感,但還是祝福她的,也非常支持她的選擇,換了我估計也會選擇離開,家裡出了這麼大的事,製片主任居然不給請假,實在太沒人性了。也許這樣的一個結果更好點,與其受著被人背後的指指點點,與其在這個不講人情世故的劇組工作,倒不如離開這個是非之地。

無論怎樣,我只在這裡祝福她,如果她以後還做這行,願她日後能跟個氛圍好點的組,願她能早日實現自己的理想。也要感謝她用一句「辛苦了,早點休息」讓我在這個人心否側的世界得到了一種最真摯最純凈的溫暖。

這種溫暖讓我在面對流言與信任之間毫不猶豫的選擇了信任,讓我多了一份感動而美好的回憶,也多了一位最簡單的朋友。

我想說的是,這個世界人心叵測,人言可畏,我們莫不可因為別人嘴裡的一些流言蜚語而去判定一個人,請相信我們自己眼中所看到的對方。如果我們選擇流言,不僅是對對方的傷害,更是對自己沒有什麼好處,而我們如堅持自己所眼看的,堅持自己對對方的感覺,那我們或許收穫的更多。


版權聲明
本文首發自微信公共帳號:新生大學(xinshengdaxue)

非議這東西,你見或不見,你理或不理,你在意或者不在意,反正它就在那裡,不離不棄。

印象中我第一次聽說他人於我的非議,我還處在青春期,對世間百態還處於各種理解無力的狀態 —— 所以,跟絕大多數人一樣,正經覺得生不如死了好一段時間。想想罷,那個你以為是最好朋友的那個人,在與你相互交心交肺的同時,竟然在你背後對你各種誣陷,各種背刀,各種無中生有,年少不經事的你會是怎樣的反應?生理上,根本不是流淚,而是嘔吐,吐到暈。

第一次觀念巨變發生在初中快畢業的時候。那時候遇到了個高人 —— 現在回頭想想他其實也沒多高明,只不過是比我大幾歲,又江湖經驗豐富,點撥了些許竅門而已。而我因此從一個常年挨欺負的瘦小的小屁孩幾乎一夜之間變成了一個驍勇善戰的傢伙 —— 其實,竅門也很簡單:

  • 你怕,他們也怕,只不過,你可以用各種方式讓他們絕對看不出來……

  • 所謂的「超常的應急反應」其實是可以提前通過各種假想和預演提前反覆練習的……

地位變了,格局就變了。很快就發現所謂的非議,是用來欺負弱者的 —— 那些混蛋們根本不敢對明顯的強者有所非議,因為他們知道隨後的報復可不是鬧著玩的。

於是,我領悟了人生第一個重要道理:

善惡其實是次要的。所謂「人人心裡有桿秤」——那秤稱的其實是強弱。

於是,我想明白另外一件事情:

如果你確信那非議是完全沒道理的,那麼一定是你某一處(哪怕你暫時想不出到底是哪一處)弱了,乃至於那些人竟然以為「哪怕錯怪了你其實也無所謂……」,或者他們想著「讓你丫牛屄!」,然後要藉此把你變成弱者。

於是,面對非議的時候,

真正要解決的問題不是去辯解,而是想辦法讓自己變得更強

再反過來,面對非議你居然需要辯解的這個事實,從另外一個側面會暴露另外一個事實:你就是不夠強。

其實很容易理解那種受不了非議的心情:

  • 不在意吧,好像影響還很大;

  • 在意吧,又好像並沒上升到法律保護層面,所以常常也沒什麼辦法;

  • 覺得人家品德不好吧,可品德不佳的事實好像也並不影響那些人繼續生活,而自己倒是三觀盡毀;

  • 到最後常常痛恨自己不聰明,想不出怎麼才能做出那麼低劣的事情而又不被發現 —— 全然忘了自己竟然正在努力成為自己討厭的那種人……

可事實上,如果你有過「調節」非議雙方的經驗,你就會發現,十有八九,兩邊都不太說得過去…… 因為弱者的邏輯都一樣,奇葩而又自洽。

其實,誰沒有缺點呢?誰能千人喜萬人愛無人去錯怪呢?有句戲謔的話說,「爺又不是人民幣,怎麼可能誰都喜歡?」 —— 還真挺深刻的。

非議太大,說明你自己終究哪裡處理的不夠妥當;非議沒那麼大,花費時間在辯解上其實是很浪費的,那時間精力還不如干點真正有用的事情。

於是,我又養成了另外一個習慣:

自己錯了,就承認,並且想辦法承擔後果 —— 我覺得大丈夫就應該這樣。而別人錯了,承認與承擔都是別人的事情,用不著我去操心;如果那錯造成了我的損失,可也無法上升到法律保護高度,那我就懶得追究 —— 因為我自認自己的時間精力更為寶貴,不應該浪費在這樣的地方,甚至連生氣的必要都沒有,大好的人生在等著自己,哪裡有功夫理會那些?

於是,還沒高中畢業,我就成了一個用不著吹牛,可就是境界高於大多數人的傢伙 —— 有能力優雅地不去處理非議。

順帶說,想起來有一部爛片,《賭俠 1999》,許多年後的影帝張家輝,當時還是個小配角,在那部片里飾演一個名叫「化骨龍」的爛賭警察,一直挨欺負,後來竟然屌絲逆轉,暴打那個曾經欺負他的傢伙,那一段特搞笑,他邊打邊罵,曆數自己的委屈:

……整天欺負我……害得我看到你就掉頭跑……大庭廣眾下讓我青蛙跳……射龍門還騙了我一萬塊……還要我在你面前打飛機……

挨打的突然很委屈:

沒有啊…… 沒有讓你打飛機……

鹹魚翻身的化骨龍一臉猙獰:

我不能冤枉你啊?!蠢貨!有沒有這個資格?!有!是吧?(又是狠狠的一拳……)

賭俠1999

(自第91分鐘開始)


1、別人對我的評價,是別人對自己評價在我身上的投射;
初步理解為:心中有佛看人是佛,心中有shi看人是shi;你對我惡言相向,心惡的是你,不是我,我為什麼要為你的惡而煩了我自己;你對我真情實意,心好的是你,不是我,我亦可以不為此波動了我的心境,但我樂意為了好人好事而開心,於是我開心了。(我是一面鏡子,照出你的內心,而我依然是面鏡子。)

2、一個人所做之事是否正確,不由外界對其評價來判定,而由這件事的合理成績來證明。(前提是,承認這個世界的事情,沒有絕對的好,也沒有絕對的壞。)
舉個例子,我在這裡寫下這樣回答,是對還是錯,不由「贊同」數、「反對」數、評論流言等來判定我的回答是對是錯,而是由我這答案是否能夠給以某些人啟發來證明我的答案是對還是錯,啟發你正思考or負思考則我的答案「對」,沒啟發你任何思考則我的答案「錯」


你認為的嘲笑未必是嘲笑。己心不變,萬念虛無。


認清這一點:沒人會去踢一隻死狗!


流言蜚語的中傷曾一度讓我躲在房間里懼怕這個世界,
無助、害怕、彷徨、放棄…

所以每次看到網路暴力都讓我為當事人深深的擔憂。
最近我好像又遇到了這樣的事,我知道我躲不開,我也知道更多傳閑話的人不過是用骯髒的嘴表達了自己邪惡的心,這對他們來說就是飯後談資,以此為自己無聊生活添加一絲可笑的趣味罷了。
有的時候人心說複雜也複雜,說簡單也簡單。

我愛這個世界,愛我的生活,愛所有愛我的人。我認真對待我的感情,認真處理每一件意外,我沒有惡意攻擊過誰,也沒有用邪惡的心思害過誰,我的每一份祝福都發自真心,每一句「我愛你」都來自靈魂。
對於流言惡語,我學會了進耳不進心,所以問我如何真正的不在乎流言的中傷,我只能說:

問心無愧,做自己。

這就是我保護自己的方式。


第一是強大,氣足便不喘,第二是厚顏,無恥才是心儀的桂冠,第三是精力專註其它,本能的被動無視。雖然多數人都是正邪兼修,但不會有人承認自己只是臉皮厚的因素,只會用心態、智慧、胸襟什麼的作答。


任何不能毀滅我的都會令我更強大。


是非終日有,不聽自然無。來說是非者,便是是非人。


站在別人必須仰望才能看到的高度


推薦閱讀:

如何對抗負面情緒?
為什麼在家一個人的時候不想學習,但在學校和圖書館卻不然?
我有時覺得父母,家庭,就是拖累,就是阻礙,很想逃離,我是怎麼了,該怎麼辦?
大學如何處理學業與情感的關係?
為什麼在與一個人接觸一段時間後會產生厭倦感?

TAG:心理學 | 心理 | 心理調節 | 正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