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心理學上,癔症的癥狀是什麼?

癔症又稱歇斯底里症,現醫學又把它分為 分離癥狀和轉換癥狀,這兩種癥狀的具體表現是什麼?


2個月前剛被診斷為癔症,轉換型障礙。簡而言之就是強烈的情緒能量轉換到軀體上,產生軀體反應,覺得能得這個病的人,自我暗示的能力都很強,情緒化,天真易幻想。

最開始的時候不知道這是情緒轉移,以為是心裡住了另外一個人,傷心的時候他就要拿鎚子錘我,就要讓我頭疼,慢慢的這種情緒能量轉化為實體感覺。比如真的感覺心被錘了一下,後者頭被針刺了一下。發作強烈的時候情緒能量會完全轉化到身體上,讓我本人也接受不了。比如傷心了,就會抽搐,然後本人又不想抽搐,可是不知道怎麼消化傷心產生的能量,產生一種:想逃逃不掉,無可奈何的感覺,最後送進醫院打安定,覺得看到醫生就好了。(可能自己以後要和醫生在一起吧(●"?"●)??)

後來發作越來越頻繁,慢慢意識到軀體反應和自身情緒是有聯繫的,比如緊張的時候會心悸;比如害怕的時候就會抑制不住地發抖;傷心的時候會肢體無力;情緒激動的時候就會抽搐;有時候肌肉無力無法發力,或者四肢麻痹;曾經也抽搐到被送急救去醫院,檢查了器官做了掃描,無論是心臟還是神經都沒有器質性問題,也就是說不是物理傷害。後來醫生檢查出來說是癔症,對身體不好,發作對大腦不好,在吃藥,學著控制自己不要情緒激動,有意避開觸發情緒的誘因。(於是也要避開藍朋友 ∑(っ °Д °;)っ)

現在學著控制,情緒好多啦,不過還是很容易受到暗示,遇到一首歌,感受到情緒,或者遇到某一個場景,想到某一個事,一旦觸發了情緒如果不及時停止,就容易出現身體反應。醫生叫我學佛,想開點,改變想法,還說盡量避免發作,每次發作都是對大腦不可逆的損傷,因為不想產生情緒反應,或者也不想強求藍朋友去了解和忍受我的強烈情緒(畢竟別人無法了解自己),慢慢放棄一段感情,和藍朋友分手了 _(:3 」∠)_

現在只想生活在溫暖和陽光的世界裡面,不要觸發負面情緒反應,另外按時吃藥,學佛,慢慢改變自己的性格。希望下次遇到一個人,可以帶來一段全新的感情。ヾ(o???)?

-----------------------------------
5月,樓主回來更新了。

分手之後吃完葯又去續了一個月的新葯,似乎狀況在好轉,規避誘因之後有一種表面的穩定,可是一旦遇到類似誘因依然容易再次發病。(前兩天才小小發作)不過現在有經驗,自己可以立即意識到然後轉換注意力了,偶爾還小小發作。

心理諮詢也做過,然並卵。

最近在學佛,規避了情緒波動之後日子好過多了。有同學最近私信我聊到如何自救或者選醫生和選醫院的問題,很多人對醫生和醫院有不信任的態度(事實上我也是,聊了很多發現然並卵),不過還是推薦大家去正規公立三甲醫院的身心障礙科看看,不要所有問題都自己去承受,去求助,醫生還是比我們懂得多的,開的葯不管是真實有效也好還是只是安慰劑效應也好,所有能夠讓自己好起來的方式都一定要去嘗試。

然後可以的話,盡量保持正常工作和社交,不要因為生病就把自己的事業和學業閑置了,有的時候不是因為狀態好才去工作,而是正常工作和社交會幫助你找到好狀態。

不知道何時能停葯,起碼現在得病半年了還是需要藉助藥物,幸好是純植物製劑,葯不貴也沒啥副作用,希望各位得病的寶寶們都堅持下去,也許過了很久很久你突然發現自己好幾年沒犯過病了,就意味著你很穩定了。也許需要很久,但是寶寶們都堅持吃藥,自我修行。

另外感謝感謝所有願意陪伴在患者身邊的人,支持、鼓勵患者的親人和盆友們,你們都是我們生活中的小小太陽。是你們讓我們更願意堅持下去。(●"?"●)??)


首先軀體形式障礙中的轉換性障礙和分離性障礙,在原來的DSM診斷系統中是並列歸在「癔症性神經症」中的。

簡要說,按照DSM系統,轉換性障礙影響的是感覺(如失明)或運動(如偏癱)功能;分離性障礙則包括更高層次的認知功能的障礙,如記憶障礙、身份識別等。當然不同的診斷系統在區分上還略有差異。

兩者的具體區別可參考樓上表述。

補充說明,分離性障礙和轉換性障礙的共同表現是,這兩類障礙都找不到器質性損失,在神經病理學方面是沒有缺損的,只是在意識層面上存在障礙;其次這兩類障礙都像是模擬了真正的神經病性障礙,比如就像真正的視神經病一樣失明,或者就像大腦真的有器質性損傷一樣出現遺忘。

——資料同樣來自於《變態心理學》


癔症,包括兩部分,癔和症,癔是來源於意也就是精神或者意念生病,症疾病。簡單說就是並來源於意念或者精神,展現出來的是疾病的表現。
往往有精神方面的促發因素:如生活事件、內心衝突、暗示或自我暗示,將其壓抑下來,不能及時紓解,以身體的形式(癔症性轉換障礙)或者癔症性解離(所說的多重人格,靈魂出竅等等)。現在癔症一詞已經被西方棄用,取而代之的分為了更精確的癔症型人格障礙,轉換障礙,解離障礙,還從其中較重的一端一部分人歸為邊緣性人格障礙以及更重的精神障礙。

第一種:癔症型人格障礙,對於精神分析治療效果很好。有以下特點:

DSM診斷:一種過分的情緒性和追求他人注意的普遍模式,這種情況從成年早期開始產生的背景不一,以下5(或多項)可以說明:

?①在自己不能成為人們注意中心的場合感到不舒服;

?②與別人交往時常有不適當的性誘惑或挑逗行為;

?③情緒表達變換迅速和膚淺;

?④總是利用身體外表來吸引別人注意;

?⑤言語風格過分地為了給人印象而缺乏具體細節;

?⑥顯示自我戲劇化、舞台化和情緒表達的誇張;

?⑦易受暗示,即容易受其他人或環境影響;

?⑧認為與他人的關係比實際更為密切。 癔症的癥狀是功能性的,因此心理治療佔有重要的地位。該病預後一般較好。
第二種:癔症性轉換障礙包括:
(1)運動障礙:可表現為動作減少,增多或異常運動。癱瘓:可表現單癱,截癱或偏癱,檢查不能發現神經系統損害證據;肢體震顫、抽動和肌陣攣;起立不能,步行不能;緘默症、失音症。
(2)痙攣障礙:常於情緒激動或受到暗示時突然發生,緩慢倒地或我與床上,呼之不應,全身僵直,肢體抖動等,無大小便失禁,大多歷時數十分鐘。
(3)抽搐大發作:發作前常有明顯的心理誘因,抽搐發作無規律性,沒有強直及陣攣期,常為腕關節,掌指關節屈曲,指骨間關節伸直,拇指內收,下肢伸直或全身僵硬,呼吸陣發性加快,臉色略潮紅,無尿失禁,不咬舌,發作時瞳孔大小正常;角膜反射存在,甚至反而敏感,意識雖似不清,但可受暗示使抽搐暫停,發作後期肢體不鬆弛,一般發作可持續數分鐘或數小時之久。
(4)各種奇特的肌張力紊亂、肌無力、舞蹈樣動作,但不能證實有器質性改變。
(5)聽覺障礙:多表現為突然聽力喪失,電測聽和聽誘發電位檢查正常,失聲,失語,但沒有聲帶,舌、喉部肌肉麻痹,咳嗽時發音正常,還能輕聲耳語。
(6)視覺障礙:可表現為弱視、失明、管視、同心性視野縮小、單眼復視,常突然發生,也可經過治療突然恢復正常。
(7)感覺障礙:可表現為軀體感覺缺失,過敏或異常,或特殊感覺障礙。感覺缺失範圍與神經分布不一致;感覺過敏表現為皮膚局部對觸摸過於敏感。
精神分析的效果也還是不錯。
第三種:解離障礙:
(1) 分離性遺忘:表現為突然不能回憶起重要的個人經歷。遺忘內容廣泛,一般都是圍繞創傷性事件。這一遺忘的表現不能用使用物質、神經系統病變或其他醫學問題所致生理結果來解釋。固定的核心內容在覺醒狀態下始終不能回憶。
(2) 分離性漫遊:伴有個體身份的遺忘,表現為突然的、非計劃內的旅行。分離性漫遊的發生與創傷性或無法抗拒的生活事件有關。情感暴發:很多見。表現為情感分發泄,時哭時笑,吵鬧,對自己的情況以誇張性來表現。發作時意識範圍可狹窄。衝動毀物,傷人,自傷和自殺行為。
(3) 情感暴發:很多見。表現為情感分發泄,時哭時笑,吵鬧,對自己的情況以誇張性來表現。發作時意識範圍可狹窄。衝動毀物,傷人,自傷和自殺行為。
(4) 雙重和多重人格:表現為忽然間身份改變。比較典型的就是民間說的「鬼怪附體」。
(5) 分離性木僵:精神創傷之後或為創傷體驗所觸發,出現較深的意識障礙,在相當長時間維持固定的姿勢,仰卧或坐著,沒有言語和隨意動作,對光線,聲音和疼痛刺激沒有反應,此時患者肌張力,姿勢和呼吸可無明顯異常。

第四種:精神病狀態:發病時可出現精神病性癥狀。與分裂症的區別主要在於幻覺和妄想的內容不太固定,多變化,並且很易受暗示。

第五種:邊緣性人格障礙(部分過去的癔症者被歸到此類):

一種表現為人際關係、自我形象和情感的不穩定,同時有明顯衝動性的行為模式,開始於成年早期,出現在各種情境中,至少有下述5項:
⒈瘋狂努力以避免真實或想像中的被拋棄。
⒉不穩定且緊張的人際關係模式,其特點是對所交往的人的印象從極端理想化到極端的貶低之間變來變去。人格的部分分裂,無法將好與壞兩極融合,無法對世界產生統一和綜合的觀念。易造成人際衝突。對於世界缺少安全感。極端思考模式 ,形成絕對好和絕對壞的期待,而這兩者都不是現實的,只好在這兩極震蕩——形成一種極其不穩定的人格。
⒊認同障礙:自體形象(self image)或自體感受(sense of self)持續明顯不穩定。
⒋至少兩方面可能導致自我傷害的衝動行為。
⒌一再自殺的行為、姿態、威脅,或自傷行為。
⒍由於心情過度易於反應,情感表現不穩定。
⒎長期感到空虛。容易成為性癮患者、酒鬼、吸毒者。
⒏不合宜且強烈的憤怒,或對憤怒難以控制。
9.短暫的、與應激有關的偏執觀念或嚴重的分離性癥狀。


強答一發 今天才知道自己可能有這種「病」 平常是一枚非常正常的妹子 只有在強刺激 注意 是超強刺激面前才會發病 例如一個我很討厭的人過來打我罵我並且我沒有能力或者暫時沒有機會還擊過去之分憤怒時 當然這只是一個例子 具體講一下狀態 1情緒轉化非常快 前一秒可能還在大哭 下一秒就可以鎮定 笑或者平靜等等 但那不代表我已經好了 很難形容 就像是一場戲那我必須把它演完 2在某一瞬間感覺我不是我自己 像是另外一個人格 會做一些我平時不會做的表情行為 還是上面演員那個概念3情緒激動出現 抱頭尖叫 倒地不起 渾身抽搐 抽出到因為缺氧大腦發麻 手變成雞爪 4基本這些行為開始是控制不了 之後就變成了一種表演 5發病時無所畏懼
OK 之前我一直以為自己是表演性人格 但是不是 我就是歇斯底里症 當然很輕啦 只有刺激才會這樣
兒時表現 半夜做噩夢發癔症 有過幾次夢遊經歷(我想這就是暗示性強)小時候就有哭哭笑笑的毛病 嗯 基本就是這些 我哭時是真傷心 瞬間不哭時也是真的停止了 也許會是個好演員吧。


推薦閱讀:

心情不好時為什麼總想吃東西?
對待陌生人我們能謙謙有禮,對待最親反而的人亂髮脾氣,這是這病嗎?
什麼心態造成了賭博的人「輸光才走、輸光都不走、借錢要留下」的行為?
大學生戀家不想開學討厭離家的感覺怎麼辦?
心理諮詢師如何獲得自我體驗(或自我成長)?

TAG:心理學 | 精神分裂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