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怎樣接受的我們終將走向死亡這個事實?

不知是不是小時候看了太多打打殺殺的武俠劇的緣故,一直對於死亡有著深深的恐懼,每每想到與之有關的東西,絕對會立刻停止思考,不敢深思。但我想世上千萬人,必不會皆似我這般,所以想聽聽思想通透的大家是怎樣想這件事兒的,即使沒有人不怕,也想知道怎麼樣才能直面死亡,正面思考。


這是事實。不管我們接不接受,該來的遲早要來。長遠的說,人類最終會滅亡,太陽終將熄滅,銀河系會在35億年後和另外的星系相撞,而宇宙也終究走向寂滅……每想到此,我都不寒而慄,心底的恐慌一陣陣泛起,卻又無處傾訴。太絕望了,太絕望了……

小時候,電視里岩漿噴涌而出的壯觀場景深深的震撼了我,讓我第一次對死亡產生恐懼。我跟媽媽說,媽媽倒是沒怎麼當回事。隨隨便便的安慰根本沒有打消我心底的恐懼,反而讓我認識到向大人尋求安慰是荒謬的。此後很多時候,尤其是晚上獨處時,死亡的恐懼總會在我心裡翻江倒海。幼年的我根本不敢看夜晚的天空,那城市夜晚特有的詭異的暗紫色似乎會毫不留情地將我整個吞噬掉。我害怕去了解跟死亡有關的知識,尤其是天文學,卻又忍不住要去翻看,被裡面的恆星、黑洞嚇得魂不附體。

數年後,我偶然發現,有一種本能可以完全抑制住這種恐懼,讓我馬上鎮定下來。當我夜晚被恐懼襲擾時,我便馬上幻想如何與自己喜歡的女孩子親親我我。愉悅地,死亡的恐懼馬上拋之腦後。果然,性愛是生物對抗死亡的終極方式呢。

後來我神奇地發現,世界上起碼有兩個人明確地知道這件事,其一就是韓松。在《地鐵驚變》後段,一個小乘警已經無法阻止車廂里發生的大規模強姦,而起因是這倆地鐵似乎永遠無法抵達站台。被恐懼和絕望驅使著,車廂里的人們用這一極端的放縱迎接自己的末日,而道德和秩序早已分崩離析。當時我通讀全文,一股子壓抑的情緒使我異常難受。人類面對末日時,就這麼脆弱不堪么?就這麼噁心么?

直到拜讀劉慈欣老師《三體》第二部,長久的疑問才有了回答。我還記得,當時我非常不理解其中被人類當成至理名言的話,「給時間以生命,而非給生命以時間」。生命的存在就是活著,為什麼不給生命以時間?於是,我專門請教了我的高中語文老師。令我驚訝的是,我老師居然完美地回答了一個源自科幻小說的問題。她說,每個生命的時間都是固定的,有生就有死,單純給生命延續時間終究會走到終點;而漫漫的時間長河中,生命是時間培育的最多彩的花朵。我們應該在生命的短暫時光中活出自己的精彩,賦予時間生命的內涵。我恍然大悟。當時的我未曾想到,老師的註解在我心底佔據了多麼重要的位置。

今年以來,考研的重擔逐漸加碼,壓得我喘不過氣來,而困擾我多年的劣習仍未根治,我我失敗的可能性越來越大。又一次,在獨處時,在深夜,想到死亡的話題。這次,終結死亡恐懼的不再是肉慾,而是堅定地活出自己、綻放生命的信心和決心。就算人類終有末日,也要活出自己的精彩,就算面對註定的失敗,我也要努力學習。死,也要站著死!

有趣的是,就在昨天,考研政治衝刺班的教授也提到了死亡的話題,並引用孔子的話:「未知生,焉知死。」他說:「好好把握現在,活好了,活通透了,為社會做貢獻了,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和社會價值了(還挺會扣住考點的嘛),到那時候,也就死而無憾了。」


曾幾何時,我也如題主一般,恐懼死亡。


一想到這世界如我般魂靈消失,便覺得這世界無光。

為此我痛罵死亡,詛咒死亡,也在竭力規避死亡。

自然也想過無數的方法。其中自然不乏俗套的冷凍復甦、克隆移植,或些新技術,電子人格擬真等。

如今已至而立之年,較青春懵懂時期幻夢,已然十年。

十年,倒也參透了些枯禪,揭了幾許啞謎。

死亡,實在乃是必赴的盛宴。

歸根到底,不過我們因愛而生,卻難放傷痛。


我記不得每天的暖陽,記不清每一道吃過的菜,忘記了好些同學的名字,儘管我們在一起時那樣開心。

但我永遠記得滾燙的熱水不能碰,
記得電火花打在手臂上麻木的感覺,
記得小時候受的欺凌,冷語或熱諷。
記得比賽失敗時的尷尬,
記得非議,記得嘲笑。


類似的記憶,我相信或多或少,每個人都有。
望向舊傷,我知道它因何而添。


所以姑且認為是自然的垂憐吧,不願意我們帶著那麼沉也久的執念。


於是人生百年剛好。

地球生靈的偉大之處,在於「以痛吻我,報之以歌」。


你會給你的小孩講許多道理,希望那些在你身上吃過的痛,兒孫輩不會吃到。你希望後輩們永遠健康成長。


可就算再在臂彎下呵護,孩子也可能會被某個小賊偷了心,在月夜下啜泣。這一切,你卻無能為力了。這是屬於他們的修行。

然而,卻也不要小看小孩子。

只有小孩子是善於忘記的。他們忘記了跌倒時的痛,學會了走路。

他們可以忘記失掉的餅乾,因新玩具破涕為笑。

而長大的人,痛的代價太大。輸不起,所以不願意輸。

於是少了瘋跑,少了痴心,少了高歌。

自然也少了些激情,多了些庸碌。

不再心扉大開,多了些話里話外的意思。

所以你看,這就是長大的代價。這還僅僅是百年而已。

千年的妖,又不知經歷了多少劫難。

和風依舊和風,旭日仍是旭日。

山珍海味亦如此。千年如一日,再怎樣的珍饈也難言美味。

山景,早已看厭。海潮,也未有驚喜。

只有人,才是捉摸不透的。

所以狐妖魅惑書生,白蛇定情許仙。受不了千年的寂寞而已。

倘若歷經萬年,看盡世上悲歡離合,對人也失了興趣……

大約是曼哈頓博士說的,「這世界悲喜與我何干。」

所以永生未見的多好,正如仰慕皇上的金鑾殿,卻不思量位極高權極重,每日批閱奏摺,制衡百官,又是費心血無數。

所以非經韜偉略之才,不必奢求五百年。五百年的銅丸鐵水,孫猴子都改了脾氣。


常人定沒有孫猴兒那樣的秉性吧。


所以,生來啼哭,死時含笑。甚好。

不必太畏懼死亡。不過是這具肉身隕滅,這顆心靈沉寂而已。人,只不過不能像燈塔水母那般永生。而從亘古傳下的那顆細胞,將會作文明永續。


我手機里常備軟體,提醒自己已經走了多少的光陰,還有多少時光可走,走好這場無悔的旅程。

這世界真的極美,又極有趣。

我愛這世界,直至殉情。

而用情至深者,不必貪戀此生。


最愛的人先我而去了,所以死亡對我來說並不可怕,它意味著重逢。


第一次在知乎上回答問題

對於生死其實並沒有什麼特殊的概念

和家人吵架的時候有次過激,我媽歇斯底里問我:你要幹嘛!我說:我想死!當然,她知道我不敢,就說:那你去。我站在我家17樓哇,打開窗子看了一眼樓下,慫了。

剛畢業有段時間在金融公司上班,做業務員,被洗腦,為了夢想和錢天天加班,每晚基本都在11點以後下班,回家洗漱玩手機基本睡覺都在2點左右了,有天早上起床上完廁所,突然覺得有點暈,馬上眼前都是黑的,扶著牆艱難的出了衛生間,直接就倒地上了,暈過去不知道多久掙扎著起來,還是去上了班,中午去紅會醫院掛門診,醫生說別的檢查都好著,血糖血壓正常,建議做腦ct。我說不太想做。醫生瞪著我說,不怕死就別做了。最後還是沒做,並且也辭職了。

有次腸胃感冒,在小診所打針,因為就一個人去的,沒事幹就在玩手機,看綜藝。一直頭低著。針打的差不多了還有一些想上廁所,就自己舉著吊瓶去上廁所,剛站起來就眼前一抹黑暈倒了(我咋老暈倒)護士趕緊給我扶起來然後急救(具體我不太清楚怎麼急救)總之醒過來了,醫生說我體位性低血壓。自己的感受就是賊委屈,一個人在西安工作,朋友也不想麻煩,家人也管不著,想著想著當時就流眼淚了。一起打針的還有個男的在旁邊也在玩手機,大概三十來歲,看電視聲音挺大,我一個人坐那無聲的稀里嘩啦。手機響了,是我爸打的電話,接通,我爸問我在幹嘛,我穩了穩情緒說,在家準備睡了,先不說了,沒啥事。我爸說,那你照顧好自己。(同時那個看手機的男的把手機聲音調小了)掛斷後那個男的說,年輕人就是辛苦呀,有苦都不給家人說。我就哭更厲害了…… 拔了針一個人回家,感覺活著真累。

最後以一段我和我姥姥的對話結束

我:姥姥,你說人活在世上是享福來了還是遭罪來了?
姥姥:當然是遭罪,讓你嘗盡酸甜苦辣,悲歡離合。
也許姥姥抱怨了一輩子比較悲觀。但我仍然覺得,既然活著,就開心點。誰知道明天啥樣。


死亡是一種極端的解脫。
可以說,如果我現在被告知一天內我將死亡,我會很淡然的接受這一切,然後安排後事——或許就不會安排,如果時間緊迫。死後也就不會再有意識了。這個世界的一切也就和我無關了。唯一希望父母親人們不要太難過。
死亡終究會來臨,無非早些晚些罷了。


轉自一博主


為什麼要邀請我??我很懼怕的


其實這個問題我經常會想起來,我更多的不是感到死亡的恐懼,並不是說我不懼怕死亡,我更懼怕的是衰老的醜陋,生命庸庸碌碌的遺憾。

有年夏天,正午北京街頭,我看到一個枯瘦乾癟的老太太,穿著一件洗垮了的白色跨欄背心,從我身旁挪步走過,在擦身而過的時候,我看到了她不避諱的乾癟耷拉的乳房,那時的我痴迷於女性的身體,在我的腦海里,女性的身體都是豐滿誘人的,但那一剎那我被重擊了一下,這麼多年過去了,我還記得那場景,我看到生命的殘忍,就好像看到了生命的真相,生命軌跡的方向,彷彿在生命無盡的可能性里,看到了表象下的真相,我意識到終有一天人人都將如此,我也毫不例外,當時就萎靡了。

有很多次,在街上,我看到了那些無神渾濁遲鈍的眼神,在陽光或陰影里,他們三五成群或孤零單人,蹲靠在牆邊,黑眼珠的邊界模糊不清,白眼仁渾濁發黃,微微張著嘴巴,不知道他們在想什麼,從那樣的眼神里,既不是失焦的回憶,也不是緊盯的思考,我想無論如何,我不想這樣,最終只存在於少數人偶爾閃念一過的回憶里。在那樣一個場景下,一顆黯淡的靈魂。你一定看到過那些蒼老但靈動的眼珠,你也一定見過那些黯淡渾濁茫然的眼珠,所以,你一定明白我在說什麼。

我懼怕死亡,可衰老和庸碌讓我更害怕。

生老病死,無法避免,暫且不說如何面對。是不是可以先想想如何避免庸碌,畢竟這個我們可以改變。生死我參不透,生亦何歡死亦何苦這種話,活著的俗人說出來都是裝逼,拿這種話出來討論生死問題,都是不負責任的混蛋王八蛋。相信我,關地窨子里,親爹親媽老婆孩子都能給啃了,思維和理性在求生本能面前都脆弱的一塌糊塗。所以,生亦何歡死亦何苦不是結論,是個思考的方向,是一個思考的開始,誰扔這樣的類似的結論,我都特想問候他家女性親屬。俗人討論生死,就說點掏心窩子大實話,別裝,你又不是玄奘法師那種意志堅定置之死地而後生的偉大人類。

活著的事想一想,抽空也會想到死亡。死亡對我來說就是沒了,不以其他任何形式存在,沒有彼岸,沒有重來,沒有輪迴,沒天堂也不存在地獄,更沒有在瀕死剎那咔嚓嚓穿越的可能。所有的宗教關於死後的描述在我看來都是妄想,而我認為這樣的結局也許更好,至少不會為了誰的神JB大打來打去了,壞處嘛,更在意這次生命,更容易掉物質陷阱里,就是庸碌。我雖然害怕死亡,但我覺得更重要的是想想怎麼活這一生能有趣點,分散了我對死亡的憂慮。再一個,對於死亡的恐懼很可能來自於對自己是否存在或存在過的恐懼,會想到一些經典的哲學問題,一些迄今為止也沒有一個大家都認同的完美答案的哲學問題。想要知道人活著有什麼意義,那就得回答人是什麼,人是什麼就涉及精神和肉體,肉體上是否存在?精神上我們是不是有自我意識?這麼一路想下來,往往我就把對死亡的恐懼丟到腦後了,所以,對於死亡的理解和如何面對,我不知道。對於人生的意義我一直在努力琢磨,這些我都沒能力回答,只是瞎琢磨。我想等我面對的時候,也許就自然會產生一個對於我個人的蓋棺定論,對不對,誰在乎,反正馬上就一命嗚呼了,管他呢。在那瀕死的時刻,在我這樣一個只認為死了就是沒了的人來說,定義死亡理解死亡,都是極微不足道的,都是極個體的經驗,既無法幫助他人,也沒法拯救自己。
所以,幸好還有美可以追求。如果你認為人生在世,在大尺度下個人行為毫無意義,比如在一張二向箔面前。生命就變成只是一些無聊的時間,所以,我說幸好還有美可以追求,有藝術有詩歌有文學有音樂有繪畫,有數學有幾何有科學,這些都是美的,具有內在美的事物。而自身也可以對於這個世界來說是美的,你可以讓自己變成美好的人。也可以是噁心的人,都可以,都是一些時間的如何分配。羅永浩說的好,如果你做了一些美好的事,你就讓這個世界變得美好了一些。這是個非常具有可操作性的好建議,我一直記著這句話。
雖然我覺得大尺度下意義這東西很模糊,還記得三體黑暗森林嗎?在宇宙尺度下人類存亡的面前,沒什麼終極意義,一切都是適應生存的辦法。但我越來越欽佩那些偉大的數學家,科學家,物理學家等等理科方面的偉大人物,沒什麼特別的,就是欽佩。
嗯,跑題的厲害。我現在離衰老和自然死亡還很遠。但我看到我母親,我會覺得很心痛,你只能看著而無能為力,就真的只能看著他們就那麼變老,毫無辦法,偶爾在歡樂的家庭晚餐氛圍中,看著他們的笑臉我會突然超級難過,我會想,哎呀怎麼就老了呢,真他媽殘忍,好難過。再看看女兒心想她還早著呢,我是看不著了,幸好。
反正,就這樣了。死亡也許是一切事物的價值,因為如果沒有死亡,還有什麼是有價值,有意義,有趣的呢?如果殺也殺不死,愛是什麼鬼?友誼是個屁?你想想看,沒有死亡,我們也許什麼都不是,沒什麼輕於鴻毛,也沒有事物重於泰山,嘻嘻。


並不接受,客觀的審視自己的精神世界,發現只是:無奈,麻木,以及幻想。

如果我擁有足夠的財富,即便我還是要死,我也要將這些財富用於能讓人有選擇死與不死的自由上。


「死是一件不必急於求成的事,死是一個必然會降臨的節日。
這樣想過之後,我安心多了,眼前的一切不再那麼可怕。比如你起早熬夜準備考試的時候,忽然想起有一個長長的假期在前面等待你,你會不會覺得輕鬆一點?並且慶幸並且感激這樣的安排?
剩下的就是怎樣活的問題了。」


我小學就開始害怕終有一死了,然後既然終會死去今天的努力意義何在?
現在想也許只有做個無情的人才不會怕


謝邀

對此其實我是比較坦然的。

我們不知道死後會去向什麼地方,有諸多種猜測,有宗教說的天堂地獄 因果輪迴,也有科學來講的沒有結果。
而在我心中人死後可能會被大腦重複這一生,或者自己這輩子再過一遍。

沒有什麼感覺,我覺得世界很美,但世界上的人很噁心,有很多時候都想快點離開這裡,但也有很多真善美的存在留下了我。

品嘗喜怒哀樂,認識不同的人,不同心境。
感覺哪怕是悲傷或者痛苦都感覺是很美好的東西。
我來這,這唯一的一輩子,多經歷一點也沒什麼吧。

每個人都只有一輩子,這點沒有人可以例外,有的人的存在就可以被永恆的記住,有的人只成為了沒人知道的一捧灰。

我的父親教導我,人活著為了自己的意義。

我生來匆匆,去也匆匆。
沒打算停留在世界上多久,只希望能留下點什麼,讓留在世界上的人過的好一點。
不論是文學音樂美術作品,還是有用的金錢,都想多多少少可以幫助到還留在世界上的人。
我知道心靈上的苦困,總期望自己能留下什麼作品之類的能讓別人對這個世界充滿希望。
也知道貧窮的可怕,期望自己可以讓別人也脫離苦海。
相信我也可以做到。

然後我這輩子就這樣結束,我也可以很安然的躺在床上說,我真的沒有白活。

然後

我的一切都消散了,但我很滿足,我實現了自己的意義。

我曾經在美劇《生活大爆炸》上面看到萊納德的婚詞:
佩妮,我們是由宇宙形成時就存在的粒子組成的,我相信這些原子穿越了140億年的時光創造了我們,為了讓我們相知相愛,成為一體。


那麼我想,那些我捨不得生怕死亡分割開的人們,也終有一天可以這樣再次遇見吧。


一個人害怕死亡很正常。
首先人類對於未知的東西是會害怕的;
其次是心中有牽掛,擔心自己走了以後牽掛的家人朋友怎麼辦。
還有就是對自己不能見識到很多很多東西感到遺憾。


人生是一場旅行,從呱呱墜地開始,到眼睛完全閉上為止。
你並不應該害怕死亡這個結果,因為這個結果每個人都會遇到。
我的想法是,死亡不用去害怕(只是太累了永久的睡過去了而已),先活在當下,做好自己就好。


謝邀,這範圍太大了,還是哲學問題啊。
我認為只要不影響正常的生活就沒什麼事。害怕死亡其實很正常,大多數人只是平時注意不到罷了。你老是想著死亡者件事你就會越是有一種恐懼感,怎麼說呢,我認為人害怕死亡並不是怕死亡本身,而是怕那種虛空的感覺,應為大部分人都是眷戀生活或者說是,你的大腦抗拒停止活動,停止接受外界刺激。這也可以說是求生欲,是存在於人類的基因中的,算是一種本能。
人類死亡之後其實對於我們的意識來說一切都就結束了,不會再有思維活動了,人也就永遠的死去了,人的身體只不過是一堆肉罷了。
對於死亡這件事情無論有何種看法,最應該做的是尋找到活著的意義,也就是人應該區別於其他動物的意義,否則的話人與在自然環境中為了活下去而覓食的動物有什麼區別?所以相對於思考和恐懼死亡,倒不如解放自己的思想,從而進一步解放和發展自己。畢竟浪費自己的生命毫無意義,人就活這一次,死了可就沒了。
如果說要明確給出我對於死亡的看法的話,就是死亡本身並不可怕,而且人死亡了,一切思維活動都停止了,最好的死亡結果就是沒有遺憾的死。我並不在意死亡,因為我「死過」,就像沒有做夢的熟睡,什麼感覺都沒有。所以我對於死亡來說更在意我活著的時候做了些什麼,對自己、對親人、對朋友、對社會、對人類有意義的行為與貢獻。
人生苦短也罷,縱情聲色也好,都只是人作為一個生物存在於這個世界。要想活得更有意義,就要解放自己,打碎枷鎖,積極的去生活。


你不妨這樣想:動物都沒多久的生命,依然在頑強的活著,而且還有爭鬥,使得生命更加短暫,我們雖然有很多年,反觀看到的老人,小孩,都無法逃離這種事實


自然規律吧


沒人能活著離開這個世界。
既然最終走向死亡,只能選擇通往死亡的方式。


我覺得,每天在荒廢時間,覺得自己生命漫長的人。

都沒有意識到自己終將走向死亡的這個事實。

垂死的老人才有資格回答這個問題。

我們這麼年輕,哪裡能看到生命的盡頭,我們這麼安逸,哪裡能感受到自己生命的寶貴。

這時候就覺得人類真是愚蠢啊


瀉藥。
曾經抑鬱症有厭世自殺傾向,所以現在並不害怕死亡。只怕死的時候太痛苦。
生亦何歡死亦何懼。死後的世界或許很美好呢。但是活著就要盡情享受生活呀。
記得某問題下一個特別好的答案,「人世間的一切不過虛空中的捕風,意義或許在於當時是否滋養了我們的生命」。哦好像跑題了……
以上。


瀉藥…

從情感上不能接受在乎的人(他人)的死亡

但對於死亡本身(自身)沒有特別的感覺

從小就很坦然的知道自己終有這麼一天

在意的是死亡的方式(自身)而已


推薦閱讀:

死亡真的就是解脫嗎?
意念自殺是真有其事嗎?
跳樓自殺的人會不會在落地前後悔?
如何看待前雨潤總裁畢國祥的女兒遭男友毆打致死?
如果可以確定輪迴是存在的,那你們會選擇去死亡嗎?

TAG:死亡 | 心理健康 | 害怕 | 三觀 | 面對死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