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青年作者的暢銷書?
最近看了很多書店裡推薦的暢銷書 名字就不說了 說個大概類型吧 都是短篇小故事講一點心靈雞湯比如要放下等等引起共鳴 我一天看了兩本然後對室友說大家都懂的道理為什麼還能變成暢銷書反正我是再也不看了 可她卻回我一句有本事你也寫一本啊……人家的書紅起來肯定有道理看了肯定有益處要不然韓寒也不會站台的 請問是因為我讀過的名著太多還是真的自大了
我發現現在那些個暢銷書,都像是一個模子里印出來的。
大約就是,我走過了山南海北,看過了極地寒冰,賞過了熱帶風情,無外乎就那麼一句話,西方哪個國家我沒去過,水平如華萊士我也能談笑風生。
看一兩篇還好,一本本的充斥在市場上,讓我對普羅大眾,特別是少男少女感到擔憂。
好的文字絕對不僅僅是為了給你講道理,這世界再怎麼簡單,也絕不是渺如蜉蝣的年輕寫手可以教授人們人生經驗的。你要是真想看看別人的人生經驗,不如去看二十四史。
作為一個有良心,有質地的寫作者,就乾乾淨淨站在獨立的角度,寫你的文字,講你的故事,少指手畫腳,少推送人生心得。
一千個讀者,一千個哈姆雷特。要感悟也要讓讀者自己去故事,文字里感悟。拾人牙慧,總而言之是索然無味的。
==============2016-4-12=================承蒙大家錯愛,這個回答能得到大家的認同我感到很榮幸 ? ???? ????? ???
祝願大家都能遇見有質量,有趣兒的書籍,都能堅持閱讀的習慣。
我看書不多,但是雜。
這麼說吧,凡是青年作家暢銷書管他講啥最後絕對會給你講講大道理。
但名著真的沒有
名著只會講故事,完完整整的講一個故事,你從中領悟什麼,那是你的思想。
而現在的書就是他把自己的思想硬塞給你。
可悲可嘆的是你還覺得有道理( p_q)
看了很多答案,想起了一個我認識的哥們。
這哥們還是很牛的,祖上曾經是地方首富,可惜到他這裡不行了。後來娶了一個白富美,去了,又娶了一個悍婦,家裡待不了了,就到處自助游,中國十六個省都踏遍了。
可我一直很奇怪,這哥們咋那麼沒有生意頭腦,一邊旅遊一邊出書多好,又掙錢又出名,更好的是自己在旅遊景點附近蓋個旅館,一邊出書營銷自己一邊坐著收錢。結果他倒好,一拖再拖,直到五十多歲生了大病,連路都走不了了,臨死前才托朋友出了本遊記,名字土的掉渣,叫《徐霞客遊記》。
可惜啊,他就是到處瞎逛游,還竟去危險的地方,去了就去了吧,之後你寫點心靈的頓悟也行啊,比如生活不要太匆忙,人生就要活得自由自在之類的,可是他偏不,他寫的是啥呢?寫的是風景,甚至是石頭!你說寫啥不好偏寫石頭!這玩意誰看啊!整本書我翻遍了,一句教你做菜和教你做人的話都沒有!我要看故事!我要看人!
據說他其實很喜歡和人打交道,遇到他看得上的人都是登門拜訪,陌生人也能聊的火熱,別人送他贈言他收下,別人給他錢他從來不要。你看這種事情絕對值得大書特書,現在市場上最流行的遊記里整本書都是談這種故事的。
結果這事他書里一句沒提,只是在他朋友給他寫的墓志銘里提到了。
失望啊,太失望了,看看他整個出書的經歷,和當下遊記出版市場的精神全部背道而馳:出書時年齡太大作者本人沒有顏值支撐,作品內容單調乏味沒有情節沒有爆點,標題抓不住讀者的內心和需求,沒有任何閃瞎眼睛的濾鏡效果處理的圖片,最重要的是,沒有任何作者的感悟!感悟!
我覺得他這書肯定沒有市場,沒有銷量,估計出版了之後就會立刻被社會遺忘,變成地地道道的文化垃圾。一句話:你不是人家的目標人群。暢銷書都會有精確的營銷方向,不會在意你是否看得起。
謝邀。
有人愛讀《尤利西斯》,也有人愛讀《從你的全世界路過》。
有人堅守文學性,就有人讀書為消遣。
文學市場,到底也是市場啊。
有個帶貶義的名號,叫做「暢銷作家」。但有的時候這些作家也挺牛逼的,他們的作品,是一個成分複雜的產物,不僅僅含著他那份筆耕不綴的心血,更多的是鑽營的技巧,打廣告的技巧,賺錢的技巧,坐地分贓的技巧。
同樣的,想想電影市場,特別是我國的電影市場。
好的東西永遠是好的,《小城之春》永遠是小城之春。
前任攻略這樣的東西都就著觀眾的爆米花沒了。
暢銷書也是這樣,有人樂意寫,有人看著玩,賺錢的開心,花錢的也開心。
其他的就別操心。
因為一定有一部分人,翻翻暢銷書笑笑,轉身看自己的王小波文集的。
如果寒冬的時候被困在書城裡,那麼這些書可以拿來燒火取暖。
評論已經有書單了
由也升堂矣,未入於室也。
流行文化是較為低端和大眾的文化的文化,而作為流行文化的產物暢銷書的出現是流行文化一個小的進步。
幾年前,空間上還是愛與恨,偽善和義憤,不轉不是中國人。
幾年前,小說架上還是懸疑情感,黑道修真。
其實現在還是這樣,但未來呢?幾十年這些東西能被大部頭全部替換嗎?顯然不可。
書本的趣味和意味往往難以兼顧,素養及知識相對差的人會注重於趣味,而素養及知識較高的人注重內涵,而金子塔模型的塔底人數是最多的,注重的就是趣味。這些人接觸的趣味如果是玄幻修真黑道,頂多多了幻想,粗暴,強權。但是暢銷書的出現,滿足了趣味需求。更重要的是,它簡單的重塑了一下思想。比如如何體味孤獨,如何善良,如何愛與感知。雖然這些東西是如此的淺顯以至於它會讓一個人生活在虛無里,但這也許是一個人成長的一小步呢。
誰年輕的時候沒有看過郭敬明瓊瑤,但時光變遷我們還會選擇魯迅鍾書,仲尼蘇格拉底。
事實上書的作者可能也付出了艱辛,讀者可能也只是消遣,商業化就是各取所需,皆大歡喜。而對於一個人,二十五歲以上還在讀暢銷書,那是可悲,但並不能因為他十三四歲就讀那些書就將其蓋棺定論。
書本的叢林里需要參天大樹也需要小草。小草的存在不一定是為了襯托,而是讓那些暫時不能仰望的人開一下視野,否則那些人們看到了罌粟不更可惜?
類似的東西太多了:古風音樂 ,中國動漫,這些東西不夠深刻,批判可以使其成長,但鄙夷卻會使它們滅亡,而它們若死於萌芽,替代他們的就真的會是高尚的東西嗎?
請讓群體,讓大眾文化,讓時代慢慢進步。
若非天賦異稟
不可年少寫書
《阿彌陀佛么么噠》本年度讀過的最噁心的一本書,沒有之一。我的發小推薦給我的,這麼一坨熱乎乎的狗屎,我懷著好奇的心情吃了兩口,最後我發現與其讓我吃下一坨翔,我還不如換個朋友。什麼亂七八糟無病呻吟的文字,竟然還能夠賣26塊錢人民幣。我們的錢是那麼好賺的嗎?你咋不上天呢?
明知道薯片對健康沒有益處
可還是有很多人吃不是嗎
只要吃的人多廠家還是會很pappy的生產不是嗎?
如果世界只剩下大部頭也挺沒趣兒的其實這就跟很多演技好又敬業的演員沒怎麼被關注而那些演技幾乎為零僅僅靠顏值和話題的明星卻能夠紅透半邊天的道理差不多,可能有些誇張了,但現實也八九不離十了。
別人有喜歡的權利,你也有不喜歡的權利。
記住一點,不要和三觀不同的人玩兒,也不要試圖改變,去找和自己志同道合的人交流。
大家都知道垃圾食品不健康,但是肯和麥照樣天天門庭若市。在家做菜健康乾淨又營養,但有時候也想下下館子,換換口味,這無可厚非。但是天天吃junk food的話就容易變成虛胖,再吃主食就會覺得食而無味。
謝邀
青年作家的作品能出版,說明有市場。別計較那麼多,不喜歡就不買,也不推薦。也不必擔心這些書欺騙讀者,沒有欺騙,就沒有買賣。你說是不是?
酒還是老的香!
年輕人寫的東西,有多少是經歷過歲月的積累的。反正我很少看年青作者寫的東西。我比較喜歡看經典,大師級寫的書籍。
我們常說開卷有益,其實是很有道理的。一個人願意去翻開一本書,沉下心去讀它,那麼他一定是會有收穫的,不管這書是暢銷書或是其他。
有些人讀書,往往會去問這本書是否好看,是否值得去讀,重視的更多是書本身。但其實一本書的價值體現,更多的是在於讀書者自身。有人羞於承認自己讀過《金瓶梅》,因為他只在其中讀到了淫邪之事,那麼這本書對於他是毫無價值可言,且還給他帶來不好的影響。但有人讀暢銷書,也讀出來現世之中的真善美,讀出來自己對生活該懷有的憧憬與嚮往,那麼這本暢銷書的價值就在他那裡得以體現。但我們也不能說《金瓶梅》的藝術價值就不如暢銷書。區別在於你讀完書收穫了什麼。
經典之所以是經典,是因為經典都是經得起時間的考驗。暢銷書會經常被會人詬病,因為很多暢銷書里大都寫的是一些雞湯文,或者是一些無病呻吟的內容。這些東西,有一定生活閱歷或者文化底蘊還可以的人看起來還是有些淺薄的。但也並不是說暢銷書都是不好的。我們看書,要得能從書從走出來,並不是書里的人環遊了世界,我們就想要跟著明天就去流浪。他們有著撕心裂肺的愛情,那我也想作一把去分手……要學會從書中的情節中走出來,獲取你獨特的一份思考與感悟,這才是讀一本書最重要的部分。
我喜歡讀書,讀經典,也讀暢銷。讀到什麼,悟到什麼,自己最清楚。
我想說,如果你想去讀暢銷書,那就去讀,但無論你讀什麼,要始終記得,盡信書,不如無書。
《你的孤獨,雖敗猶榮》
《阿彌陀佛么么噠》
《乖,摸摸頭》
……
看到書名我就已經尷尬癌發作了(手動再見
從前有個人誤闖誤撞來到一個王國。王國入口貼著告示:由於本國國民有素質上的門檻和要求,需接受人生洗禮課程之後才可得到居住證。課程30元終身享用。
他迷迷糊糊的走進上課的房間,出來時精神煥發。
他改名董小姐,所行之處所遇之人都有了特別的意義,所有的一切背後只差一句,「我有故事,你有酒么?」
而愛生活王國的國王。站在宮殿前,那一句句六個字以上的標語分成兩排,豎貼在他左右的柱上,中央掛著最大最矚目的是他的頭像。
他高喊著:「生活萬歲!」人民便紛紛跟著吶喊。
所有痛苦都消失了,因為他們雖敗猶榮。每個人都那樣快樂。殊不知,在另一個國度,在文藝王國,快樂是犯法的。那個王國的人都姓魏。
我想,看待暢銷書,讀書的不用憂慮,因為時代如此。寫書的不用不服,因為放下自持的清高你也未必寫得出暢銷書。拿書自拍的…您手邊的咖啡看上去很好喝,除了你的臉,請再來張它的大特寫吧。
過去社會是95%的文盲+5%的讀書人。現在還是這樣。
私以外暢銷書與文化的關係,和明星與文藝工作者關係是一樣的。它是商業行為,不太需要對更高層次的東西負責。明星的電影再爛也還是有其他明星拍手稱道啊。走運的人總會和走運的人湊在一起捧出走運的人,你說歷史記不住他們,但這個時代已經是個快如流水善於遺忘的時代了。
他們的走運又是多少雙手送來的運呢?
我有一個朋友,他的網名叫十萬腦殘。
有時我會覺得,十萬是遠遠不夠的。
有市場,就會有產品;不過,年輕人還是多看些經典。別人如何表達,是他們自己的事兒,關鍵是養成自己的表達習慣。
如果都在看《從你的全世界路過》以及某知乎大V的《少年啊,前路漫漫》這種書,這個時代的青年真是無可救藥了。
民國的青年都在看什麼書?
關心國家前途命運的,如魯迅讀《天演論》,還能背誦幾篇。胡適讀《革命軍》罷考官試,他也讀《天演論》,「適之」之名更是取自書里提到的「物競天擇,適者生存」。
平時娛樂讀的也是《西遊記》、《水滸傳》、《再生緣》、《東周列國志》等等,都是前朝留下來的作品,有些是經典,另外一些至少也有幾十至上百年歷史。
流行文學(那會叫通俗文學),當然有。鴛鴦蝴蝶派小說盛極一時,在一般文學期刊銷量僅有一兩千冊的民初雜誌界,通俗小說雜誌《禮拜六》,第一期就創下二萬冊以上的銷量[1]。周瘦鵑談到:「《禮拜六》曾經風行一時, 每逢星期六清早,發行《禮拜六》的中華圖書館門前,就有許多讀者在等候著。門一開,就爭先恐後地湧進去購買。這情況倒像清早爭買大餅油條一樣[2]。」
通俗文學格調低下,遭到當時很多作家批評,但因為寫了才子佳人、淫穢娼盜、官場黑幕等受到民眾歡迎。文學作品不能脫離讀者而存在,大家喜歡看,與當時沒有婚姻自由,官場腐敗有關。
同理,現在盛行雞湯文學,也與我們這一代人的生存狀態相關。80後壓力太多,需要雞湯文學補補「營養」,90後呢,生活比較富足,好像什麼都不用去爭取,生活平淡,缺少傳奇的經歷,渴望從雞湯文學裡閱讀到一種別開生面的人生。
但是——,我要強調的是,民國那批鴛鴦蝴蝶派作家,你記得幾個?留傳到如今的作品有幾部?而且,歷史的變革也從來不是由通俗文學來實現的,張恨水的《金粉世家》救不了國,但《阿Q正傳》可以,國外同樣如此,十七八世紀的法國騎士文學帶來不了法國大革命,盧梭的《論人類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礎》可以。
倘若以後,我朝實現共產主義了,大家精神和物質生活都極度富足,恐怕那會大家最愛的是偵探、冒險、傳奇小說。其實不用說那麼遠,一百後的今天,柯南·道爾仍舊越來越紅就能說明。
所以,那時候,會不會有人在知乎提問題:如何看待青年作者寫偵探小說等暢銷書?
[1]魏紹昌. 我看鴛鴦蝴蝶派[M]. 香港:中華書局,1990.[2] 周瘦鵑. 閑話《禮拜六》[M]//花前新記,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1958.
這種跟郭敬明寫的那堆一樣,定位清楚的商品,跟它較勁有什麼意思,過了那個年紀,自然扔掉。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