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為什麼人越長大越孤單?


當我們成年,友情好像會越來越淡。有一天,你猛然意識到,那些和朋友一打電話就是幾小時、有說不完的話的日子一去不復返了。通訊錄翻過了好幾頁,全都是工作來電。好不容易從忙碌的工作中安靜下來一會兒,卻發現找不到一個可以說話的人。


那些好朋友,都去哪兒了呢?


在親密關係中,友情似乎是最脆弱的一種,它遠不如父母、伴侶、孩子的關係那樣緊密:不同於親情那種別無選擇的血緣關係,選擇朋友是一種自願的行為;也不同於其他自願發生聯結的關係(包括愛情、婚姻等),友情缺乏正式的結構、嚴格的承諾和約束力。我們不太可能和自己的伴侶好幾個月都不聯繫,但卻很有可能疏遠自己的朋友整整一年的時間。當我們成年後,我們的責任和關注的中心都有所轉換,此時,友情便最容易受到衝擊。


但友情又是一種非常特別的關係。我們一生有過羅曼蒂克關係的人數通常遠小於發展過友情的人數。友情在我們生命歷程中的貫穿也是最久的,因為某一個朋友可能離去,友情本身總還會發生。好的友情可以不斷給我們的生命補充新的內容,增加生活的趣味,也為我們提供良好的社會支持。


友情在不同生命階段的特點

俄亥俄大學教授William Rawlins歸納出,從14歲到100歲,人們對於朋友的定義都是相似的:朋友是那些我們所欣賞的人、可以說話的人、可以依靠的人。區別在於,我們遇到這樣的人、產生這樣的感覺的情境在發生變化,我們處理關係的方式也在發生變化


童年階段的友情以尋找玩伴為特點。這時的友情很簡單。


到了青春期,我們開始需要第一次形成對自己的認識,同時學習如何與人親密,在這一時期的友情會涉及更多的自我暴露,我們尋找那些和自己價值觀一致的人,一旦找到,友情可以發展地極為深刻且激烈,認為彼此是自己在這世界上的理解和支持。這個時期我們的友情中還會出現嫉妒、佔有慾等表現,自我邊界常常不清晰,這是我們學習與人親密的過程。我們也很容易被身邊的朋友所影響,往往因為朋友說一件T恤不好看,就將它扔在衣櫃的最底層。


研究表明,從11歲開始,我們就會把作為「安全感底線」的依戀對象從父母轉換到朋友,當感到不安時,我們會首先尋求朋友的幫助。但朋友並不是永遠的港灣,研究發現,當我們進入大學後,我們把朋友作為安全感底線的感受就開始消失,我們開始會更多把尋求幫助的對象選為家人、戀人。

不過,雖然如此,據統計,在現代美國人中,20-24歲的人是所有年齡段中最願意花時間與朋友交際的,他們每周會花10-25小時在社交上,因為此時,你已經有了更多的自由,又還不需要擔負太多和婚姻、事業有關的責任,而大學給人提供了最好的交朋友的場所。


此外,根據發展心理學家艾里克森的理論,18-25歲被稱為「成年初期」,在這一階段的中心任務是解決親密與孤獨的衝突也就是說,這是我們最需要獲得親密感,以避免孤獨感的時期。這一階段往往也是我們人生的第一個重大改變階段:我們可能會離開家鄉,到陌生的國家或城市求學和工作,遇到愛人、結婚等等。艾里克森認為,成年早期的我們最為需要社會網路的支持,朋友在這個時段變得功能性需求更強,一起玩樂、分享資源等等。青春期那種互相佔有類型的友情已經開始褪去。


而進入成年中期(25-50歲),情況又發生了變化。Rawlins的訪談後發現,25歲以後,人們交朋友的能力不可避免地退化了她問了很多人,你上一次和人成為朋友是什麼時候,你還記得當時的情景嗎?結果很多人都答不出來。


與朋友的聯繫頻率下降最明顯的階段是在結婚之後。這聽起來挺諷刺的:在婚禮上,你邀請來所有最好的朋友為你慶祝和落淚,然後,婚禮結束,你就失去了他們。隨後,你的人生中會有太多不得不做的事情,每一次做決定的時候,推掉朋友的聚會都要比推掉下班接孩子回家、或者一次重要的商務旅行要容易的多。你會悲哀地發現,你已經沒有時間去陪伴那些曾經陪你度過了所有重要時間點的人。


是什麼影響了成年人的友情?


一直到我們步入老年、擁有更多的空閑時間之前,交友似乎都變成了一件越來越難的事。但我們還是需要朋友,影響成人生活風格最重要的社會因素之一就是看ta能否與其他人建立起一種持久、親密的友情

研究表明,成年的友情主要被以下幾個因素所影響:


1. 成年初期,我們容易和更接近的人成為朋友


成年初期的交友,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是接近性(proximity)。人們經常與大學室友、住得近的同事成為朋友。人們往往因為這種接近性而從友情中彼此獲益(順手彼此幫個忙),且建立關係和維持關係的成本都較小。


但當他們遭遇升學、畢業、就業、調職或是搬家等變故,友情的網路就會受到極大的影響。根據一份持續十九年追蹤數對摯友的研究,這個時期的年輕人平均會遇到5.8次類似的變動,這也許只是如今高度流動的信息社會一部分縮影。社會流動性加強對於接近性的破壞讓我們曾經結交的摯友更容易流失。


2. 自我定型後,想要尋找與我們真正相似的人


相似性對建立朋友關係有非常重要的影響,但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會越來越傾向於被與自己有類似態度和價值觀的人所吸引。


赫洛克(Hurlock,1982)發現,35歲是一個關鍵的年齡節點,在此之後,成年男女更少願意向朋友傾訴自己的想法。他們已經對自己的興趣、需要、理想等有了充分認識,不必再像年輕時那樣,通過與朋友的交流認識自己和未來的道路。


因此,我們不太會像年少時那樣輕易交友,而是會根據文化價值、社會規範和界限、社會經濟因素、對方受教育的情況來把握自己擇友的標準,並且,試圖尋找那些與自己在人格、興趣和生活目標上真正相似的人。


3. 朋友的存在方式發生變化


在Rawlin的調查中,那些進入成年中期的人們,更傾向於把友情定義為不是時時刻刻在一起,而是一種「知道ta在那裡」的關係。可能很長時間不聯繫,但知道對方存在就好。

而比起交到真正親密的朋友,成年人會擁有更多「友好的熟人」(friendly acquaintances),比如工作夥伴、孩子同學的父母等等,你和他們交往的情境是一定的,而不是隨意的,你們「有理由陪伴彼此」。


4. 喜愛更穩固的關係


雖然我們都覺得朋友越來越少,但研究表明,我們長久擁有的友情反而更加穩固了。在青春期的時候,朋友反目的原因往往是具體的、脫離關係本身的,我們很容易為一件小事就衝動絕交;而當我們長大成熟,會變得更理性,也會越來越懂得珍惜為數不多的朋友。所以一方面,我們對友情變得更有彈性了,更會包容差異,其實是因為,我們對友情的期待發生了變化。另一方面,我們的友情變得也許更平淡,卻更穩定。


什麼樣的成年友情能夠存在更久?


1. 我們還說著同一種語言


在一項縱向研究中,研究者曾根據朋友間猜詞遊戲的表現,成功預測了友情的未來親密程度,發現默契度越高,他們未來的友情親密度也就越好


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不再需要用頻繁的聯絡來維繫友情,但我們依然在尋找不需要太多解釋就能夠用同一種語言交流的人,你會發現,有的人即便兩年沒有見面,聊天時也會覺得很舒服。


2. 進行深度的互動


如今,互聯網讓我們擁有更多的交流方式,除非故意,我們已經不太可能會真的和某人失聯。不過,線上交流對一些友情是有益的,對另一些則不。調查表明,如果僅僅在社交網路上祝福生日,或者在朋友圈裡默默點贊,對於友情的存活並沒有太大幫助,因為這只是機械的刻意維持。相比較之下,一些支持性的評論、深度的溝通,會更有助於維護一段友情。研究表明,在挽救即將磨滅的友情時,社交網路往往也能發揮奇效。


我以前讀過一篇(已經不記得作者的)描寫周恩來和吳國楨(中華民國政治人物,是塑造現代台灣的關鍵人物之一)的文章,兩人兒時曾經義結金蘭,後因政治理想不同分道揚鑣,多年後舊情重敘述。書里寫的一段話甚是打動我:

「我們度過了親密無間的少年時代,當時所有的想法都一樣,十幾年沒有見面也沒有通信,再一次見到你,我們的理想已經天壤地別,可是我仍然欣賞你,仍然像從前一樣盼望和你天天見面。」


不知道現實中的我們會不會有幸擁有這樣的人。


一個朋友曾經這樣向我描述ta和兒時最好朋友之間的分別,ta說,「什麼都沒發生。也說不上什麼感覺。我們之間的分離就像一條河,慢慢分岔流向了兩個方向一樣。」 ta說話時那種不激烈的無可奈何讓我一直沒有忘記。也許我們大部分人遇到的都會是這後一種情況吧。


以上。


原文發表於:我們為什麼越長大越孤單?

----------------------------------------

「KY教主將於近期停止更新我們已經搬家到機構賬號KnowYourself - 知乎。歡迎關注新號KnowYourself - 知乎查看更多相關文章及回答


歡迎關注微信公號knowyourself2015,查看更多內容:

人人都能看懂,但只有一部分人會喜歡的泛心理學科普。


References:

Ledbetter.A.M,Griffen.EM,Sparks.S.G.,Forecasting 「friends forever」: A longitudinal investigation of sustained closeness between best friends,Journal of the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Relationship Research ,Volume 14,Issue 2,pages 343–350,June 2007.

Larson, R. W., Bradney, N. (1988). Precious moments with family members and friends.

Rawlins W.K.,Being there and growing apart: Sustaining friendships during adulthood.


早上路過奶茶鋪,
放著小虎隊的《愛》,
有一句歌詞:別讓年輕越長大越孤單,
頓時刺激到了我,
我就是那種聯想能力、情感、創意都巨豐富的人,
這句歌詞截一段,
年輕越長大越孤單,
我只想回一句,呸!
還有之前的流行語,
再不瘋狂我們就老了,
底下一群90後都嚷著自己已經老了,
我的回復是:
心不老,隨時可以瘋狂。

難道沒有人像我一樣,
越長大越快樂,
越長大越瘋狂,
越長大越天真,
越長大越肆意!

回想1-6歲,基本沒啥太多的記憶了,
印象最深的是3歲就去新華醫院吊水了,
針頭從頭頂扎進去,
躺在病床上一整夜。
7歲上學前的一天,
老媽收起了所有的玩具,
說,
你該收收心了。

上學的經歷早上剛寫過:
學習好能說明什麼,從自己的經歷說起_Niuglish_新浪博客

我讀書的時候並沒有太多的快樂,
我真正的快樂是從工作以後開始的。
因為有了收入,
經濟相對獨立了,
有了自己完整的思想和人格,
找到了自己的夢想,
這時,
我真正的人生才起步!

讀書時能有多快樂,
永遠是完成老師和家長定下的任務,
達成老師和家長定下的目標。
垃圾食品吃多了睡晚了被家長叨叨叨,
作業沒完成考試不及格被老師叨叨叨,
有時被家長和老師混合雙打,
一忤逆就經濟封鎖,
看本漫畫要偷偷看,
寫篇日記還怕被偷看,
出去玩要三請示四彙報,
談個戀愛大逆不道,
能有多瘋狂?
再不瘋狂我們就老了,
瘋狂個毛啊?
了不起,
叛逆的孩子來個夜不歸宿離家出走,
再叛逆點的自殘自殺弄得家裡雞犬不寧。
吃香喝辣沒錢,
抽煙喝酒沒錢,
嫖賭更加沒錢,
不擇手段弄錢的都直接進少教所了,
這也不叫瘋狂,
這叫——作死!

大學相對自由,
那時我就比中學時快樂了很多。
但這遠不是真正的快樂。
大學生開始有了自己的生活,
這是個重要的轉折點。
但經濟還不能完全獨立,
說啥都是扯淡!
而且大學生的心智也遠算不上成熟。

工作後就完全不同了,
我慢慢實現了我的價值,
靠自己的勤奮努力贏得了收入和尊重。
更重要的是,
我可以追求我的夢想,
過上我想過的生活!

不是有錢有大房子的生活,
才是夢想中的生活。
我的生活目標挺低的,
喝喝奶茶吃吃炸雞,
逛逛超市寫寫文字,
努力工作有時玩耍,
買買東西聽聽音樂,
這就是我夢想中的生活了。
wjack和我說過,
別太工作狂了,
過點正常人的生活,
生活第一快樂第一事業第二。
其實我從不區分工作和生活,
我的工作很自然就是我生活的一部分,
很重要的一部分,
而且我的生活超豐富超超好玩的。

我的夢想很遠大,
想做一款改變中國教育的產品!
心懷高遠,腳踏實地,無懼失敗,
是我追求夢想的方式。

昨天是我30周歲的生日,
我努力工作了一天,
今天我重新走了一遍我家附近我的人生軌跡,
從初中到高中到大學,
然後在甜愛路給朋友寄去了明信片。

路過公園時,
看見有人在地上用大毛筆蘸水練字,
寫下一句勤學苦練無止境,
特地拍照留念。
因為我高中很任性,懶得背古詩就一句也沒背,
高考只寫出一句: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因為特別喜歡這句就記住了。
還喜歡一句: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

我本人也是勤學苦練,
不,
我是學海無涯樂逍遙的代表人物!
學習多麼快樂呀!
接著和大叔大媽一起合唱我愛你中國,
反正混在一堆人里沒人聽得出我五音不全。

寄了明信片,
又去逛了幾家小店,
回來路上買了珍珠奶茶和炸豬排,
又去上外操場轉了轉,
接著回到了家,
路上下著小雨,
聽著hello mr my yesterday,
覺得好美,
是的,
高考日,我30歲生日的第二天,
你好,我的昨日先生,
這歌真的很贊,
柯南的一首配樂,
無意間下載到手機里的,
完全不知道在唱著啥的日文歌,
就覺得歌詞一定是關於夢想的,
我對文字,
對圖片,
對音樂,
是很有feel的,
一種叫做直覺的東西。
回來查了下歌詞,美哭,
樂隊叫作hundred percent free:

Hello Mr. my another way タイムマシ ンで〖Hello Mr. my another way 坐上時光機〗
未來の仆へほら 訊いておくれよ〖幫我打聽一下未來的我會是怎樣〗
夢を棄てた者よ「10年後に〖捨棄夢想的人啊「10年過後〗
仆だったアナタは笑えてますか?」〖我能在你面前炫耀一番嗎?」〗
この世に生まれ墮ちた日から〖從誕生在這個世上開始〗
この道は続く〖就一直走著這條路〗
あらゆる1秒が愛の跡 生きた證〖所有1秒的愛痕 都是我存在的證明〗
朝がやって來るたび 仆が仆で〖每逢黎明一到 就能誇耀〗
良かったと誇れるそんな日まで〖我是我實在太好了那天為止〗
両手 離さずに信じて欲しい〖希望你不放開雙手繼續相信〗
擦れ違う仆らは何処へゆくの?〖擦肩而過的你與我將何去何從?〗
Hello Mr. my yesterday タイムマシンで〖Hello Mr. my yesterday 坐上時光機〗
あの日の仆へ現在(イマ)伝えたくて〖想向那天的我傳達此刻的現狀〗
聲が枯れ果てても 生命(イノチ)で誓おう〖哪怕嘶聲力竭 也要以生命起誓〗
「夢葉うその瞬間(トキ)に迎えにゆくよ」〖「去迎接夢想成真的那一刻吧」〗
もしも願いが 葉うとしたら〖要是願望 能實現的話〗
希望 照らす 場所までずっと〖照亮希望 直到尋出前進道路〗
いつか ありのまま 逢う日まで〖總有一天 能遇見 真實的夢境〗

世界好大好精彩,
生活好美好浪漫,
心,
年輕,
真誠,
勇敢,
任性,
叛逆,
肆意而活吧!
這是30歲的人才能擁有的幸福,
有夢想,
有三觀,
追求著夢想,
過著自己想過的生活。
越長大,
越幸福,
越瘋狂,
越天真,
越精彩!

不要以為我很有錢,
我的月收入很低,
(最高時8000,現在4000,我知道很多人都會覺得不可思議),
存款也不多,
我的健康狀況不算好,
四肢都不怎麼健全。
可我的心很單純很美好,
臻臻說她給我定的蛋糕叫「單純的心」,
我對自己的期望只是always young, always simple,
always follow Niu"s heart and intuition.
夢想追求著努力著就好,
實不實現完全無所謂,
我的人生沒有失敗,
只要還活著,
都挺成功的。

以前是主編,
(現在也是,不過現在編輯部就2個人了,也無所謂主不主編了,最多的時候編輯部有21個人),
一個編輯做了個比較難的版本,
熬了夜,
我又說了她幾句,
她就辭職了。
她說她很迷茫,
找不到來上海時追求英語工作的熱情了。
有一個很好的四川姑娘做過我的助理,
後來因為父母和男友的壓力,
回家鄉了,但她說那段和我一起做工作狂的日子是她工作經歷里最快樂的。
而我,
一直記得wjack對我說的,
短暫的激情是不值錢的。
今年是我工作的第8年了,
我也可以像wjack在2009年創業8年時這麼說一句了,
8年,
抗戰都勝利了!
創業,
夢想,
卻才剛起步!
8年,
經歷過多少波折和風風雨雨,
自己卻還是初心未改,
比23歲剛工作時,
更young更simple更naive,
更任性叛逆地follow my heart and intuition,
真好!!!

查看圖片


人不青春枉少年!
我其實回想自己的高中,
真的覺得自己蠢爆了,
我寫過一篇文,
意思是青春只屬於年輕人,
年輕人要抓住青春啊!!
和現在我只想罵「呸」的那些話一個思路。
老了暮年了,
了無生趣啊!
語文老師特地把我叫去,
她的話當時不以為意,
今天感同身受,
青春屬於所有心態年輕的人,
老年人的少年勃發更美。
不太記得她當時具體的話了,
我特地潤色了下。

我正昂揚地邁步跨向我的40歲,
我希望至少工作到70歲,
最好是工作到老死,
我越來越喜歡自己,
也不畏懼老去,
如果可以,
希望經濟上可以有些保障,
防病用的。
如果可以,
希望不要英年早逝,
這也由不得我。
但我可以,
活著的每一天都精彩無限,
充滿對世界對生活的熱情,
心單純而美好,
創造我牛牛才可以創造的文字和產品,
改變這個世界,或多或少,
記錄並留下我自己的人生軌跡。
記得給臻臻送過一次花,
她說wjack從沒給我送過花呢,
我說家裡的盆花也是花還是粉紅的呢~
就這份心態,
一定要保持下去!

當然,
會有雜音的,
也不要奢望會有太多人理解你甚至支持你,
所以也特別珍惜每個理解我支持我的人,
敢和世界不一樣,
就要有勇氣大聲說,
我就是和世界不一樣!
You can"t do it!
but I can!

窗外淅淅瀝瀝的小雨,
喝著奶茶,
吃著炸豬排,
敲打著鍵盤,
前面打字手還有點抖呢~
回來路上,
一路晃著塑料袋,
把吸管晃沒了,
太活潑還是會有小失誤滴,
買奶茶時,
話多的我還為一個第一次買奶茶的阿姨,
介紹各個品種。
早上吃碗酸辣粉,
熱心地和店員介紹在網上如何推廣,
他家東西好好吃,
啥品種都好吃,
但市口差生意冷清,
千萬別關掉啊!
臨時起意去上外操場小跑了幾步,
希望年底腳能恢復到可以跑10圈,
去年9月起腳就不好,
神經源性損害,
但猜猜我今天走了多少路,
17137步,
13公里,
嘿嘿。
腳還是沒全好,
走到後面很無力,
但對我來說,
能自由自在地走走逛逛,
覺得自己是全世界最幸福的人。

30歲,
太美好。
活在當下,
知足常樂,
隨遇而安。
希望我年老時是這樣的老人,

2014北衛春晚老歌唱家聯唱《不想長大》送雨神蕭敬騰雨傘(720P)

別樣70後80後俏皮唱著《不想長大》,熱情給雨神蕭敬騰送雨傘,

而身形優美自在起舞的這位70後阿姨,絕對是我的偶像啊!

我想和小朋友一起跳舞,
瘋瘋癲癲,
做做鬼臉,
多好。

最後,
真的別把自己弄得苦大仇深的,
為賦新詞強說愁,
邁向中年的,
不知愁滋味,
是不是更酷!
櫻木花道永遠都是櫻木花道,
哆啦A夢永遠都是哆啦A夢,
不是不想長大,
是不會長大,
越活越年輕!

最近很喜歡拍照,
多拍照,
多留下生活的印記~
懷著年輕而美好的心,
每一天,
都是最美的!


你懂得越多,懂你的越少。


人越長大越孤單,我覺得是跟人年齡越大,世界越大,選擇越多有關。
於我而言,開始越來越頻繁的感覺到孤獨是上大學之後,也就是說,上大學是一個分界點。
從一開始的不適應,到自我懷疑,到時刻的不安和焦慮感,最孤獨的時候經常無法集中注意力,只能靠不斷的刷各類社交網站和娛樂綜藝節目來排解苦悶。我強烈的認識到人是一種社會性動物,從遠古就開始群居,對於孤獨有本能的排斥和不安。但是孤獨的事實又是客觀存在的,快速的融入一個群體,加入一個話題可以消解這種不安,但還是總有一些難以避免的自處狀況。我曾經試圖通過與人搭訕、網上聊天、找兼職工作、參加各類社團各色聚會來改善這種狀況,但是最後發現,不僅浪費了很多時間去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還疲於應對各種無用甚至無厘頭的社交關係。同時,身在其境的時候確實不孤獨,但一旦脫離環境,該孤獨還是照樣孤獨。

我非常費解,懷疑自己的社交能力甚至人品有問題,才讓自己陷於孤獨的境地。

後來我慢慢認識到,之所以以前多年的學校生活沒有覺得孤獨,是因為那時候沒有選擇,你周圍的每一個人,都與你相同,每天上課下課,看書做題,吃飯閑聊,你們是同一個生產線上的流水產品,密匝匝的碼放在集裝箱里,行為,舉止,穿著,想法都大致相同,追求的也多是在考試中有更好的成績。許多人和你走在同一條路上的時候是不會感覺孤獨的。同時,繁重的課業任務也讓人的自我塌縮,意識會更多的放在眼前的事情上。

而到了大學,課業一下減輕,你有更多的機會,選擇你的學習方向,興趣愛好,生活方式。自然每個人之間也就產生了差異。你想去圖書館學習,他想窩在宿舍打遊戲,你對吉他流連忘返,他對漢服情有獨鍾。人的志趣和目標越來越高度分化,思想越來越成熟,人格越來越獨立,同時也漸漸分道揚鑣,走向不同的道路。自我,像是掙脫了多年的枷鎖,突然膨脹,強烈而赤裸的暴露在眼前。你感到孤獨,因為路上越來越少人與你同行,每個人都走上了自己的路,忙於自己的生活。
孤獨是人生的必修課。會感到孤獨,說明你已經有成熟而獨立的選擇。見過無法自我獨立的人,往往從眾而行,一個人不想上課,常常一個宿舍就都翹掉了當天的課。這就是無法擺脫群體依賴性的可怕之處。
而到了工作之後,離開校園的象牙塔和集體宿舍的群居生活,可能很多人要獨自在漫長的時間中工作,讀書,學習。於是更容易產生孤獨感。但是在與自己相處的過程中,你會越來越了解自己是怎樣一個人,越來越清楚自己想要做什麼,和想要變成怎樣一個人。

所以,不要害怕孤獨。孤獨也許是因為,世界在變大,而你在成長。


對於孤獨從恐懼到不在意,作為一個個獨立的個體,孤獨是我們思考的動力;對於整個群體而言,孤獨是民主的前提。可以說,孤獨在某種程度上是自由的具有悲情色彩的文學表達。
我所在的公司的公眾號有一篇「談孤獨」的文章,與大家分享。

每一個吸血加班樓里的小王子,都應同孤獨握手言和


原創 2015-11-01R.職問 職問

職問

微信號 zhiwen_15

功能介紹 專業的職業發展領域問答社區。各路大神坐鎮,有問必答。

關注職問提問,24h內回復。


最近佔據你我朋友圈的,除卻習大大訪英、各種關於二胎的刷屏圖文、考證考研的廣告、學霸教你怎樣讓名校接受你的講座和某某行業白領加班過度損害健康的調查,還有一陣宛如麥田吹來的溫柔之風——《小王子》。

投融資、年終獎、拿多少offer的確讓人津津樂道,而一個以「孤獨」為核心而情節簡單的童話之所以能久盛不衰,卻是因為,小王子多像勤勤懇懇卻時常感到孤獨的你我——而這種共鳴,讓我們動容,又反思。


整個《小王子》故事的本質,就是孤獨。


小王子是孤獨的,一個人在他的B612星球里等待日落、守護玫瑰;飛行員是孤獨的,「大人們勸我把這些畫著開著肚皮的,或閉上肚皮的蟒蛇的圖畫放在一邊,還是把興趣放在地理、歷史、算術、語法上」,由此放棄了畫家的夢;甚至國王、地理學家、實業家、點燈人都是孤獨的,他們所做的一切不為人所知,被忽略、被遺忘,彷彿荒誕的自娛自樂。


「我就這樣孤獨地生活著,沒有一個能真正談得來的人。」

看,多像吸血加班樓里的你我。剛入職時經驗不足加班到深夜,出門時灌了滿滿一袖子冷風,像挨了生活一記悶拳;午餐時試著加入同事的對話,「你們在說什麼這麼好笑」卻只得到一句「沒什麼」的尷尬與疏離;年歲漸長,曾經喝酒擼串一喊十幾二十個人能湊成浩浩蕩蕩的隊伍,卻被時間沖刷成通訊錄里遙遠模糊的空號;緊盯著屏幕、高強度地工作,即將趕完數據電腦卻崩潰的無力瞬間……我們風塵僕僕,我們一臉倦容,我們孤單至極。


沒有人喜歡過於頻繁的孤獨,沒有人討厭恰到好處的陪伴。可是,可以說,孤獨是人生常態,抗拒與逃避孤獨,便是在抗拒與逃避人生。


不為周遭的世界理解,被忽略與忘卻是能夠輕而易舉地製造孤獨感的。職場這一基於工作而非基於興趣或感情產生的弱關係領域,尤為如此。


面對孤獨,有人選擇逃避、遮掩抑或強行消解。或是終日忙於對物質與權力的追逐,恰似故事裡將星星存進銀行的實業家與發號施令的國王,雙腿的步伐剎不住車,靈魂不知丟在何方。


或是為了爭取世界的承認,有的人急於向世界展示自己擁有的一切。看似光鮮亮麗的party
animal猶如《小王子》里的虛榮人,極力收集著來自世界的崇拜來遮掩與填補心靈的空空蕩蕩。還有剛入職的職場新人會將校園裡促膝把酒的一套原封不動帶到職場,積極和每一個人「打好關係」。中午定外賣,掏出手機打開app忙不迭地說,「大家想吃什麼我來」;公司出遊,搶著定計劃,忙前忙後。可不料,這樣的一種「努力」並不為人所稱道,反而極有可能為人漸漸疏離,從而製造出職場中無人理會的孤獨。

然而面對孤獨,逃避、掩蓋抑或是強行消解,折射的是獨處時的適應無能。逃避與遮掩只能暫時忘卻孤獨卻沒有化解同孤獨的敵對;而強行消解的嘗試於職場中更像是吃力不討好。同事這樣的弱關係,往往僅僅止步於同事。許多人會將你強行加戲的「努力」與自認為「積極社交」實質是刷存在感的行為視作一種私領域的入侵。而也正如小王子在遊歷中學會接受每個星球都有其孤獨,並開始學習馴服他的玫瑰,吸血加班樓里的你,面對孤獨這一人生常態,不應掩蓋與逃避,而應接受;不應強行消解,而應同孤獨握手言和。


離開融不入的圈子。《小王子》曾諷刺地說,當你向成人介紹一位新朋友的時候「他們從不打聽他的基本情況,他們從不會問你:
『他的嗓子怎麼樣? 他喜歡玩什麼遊戲? 他是否採集蝴蝶標本?』而是問: 『他幾歲了? 有多少個兄弟? 體重多少?
他的父親掙多少錢?』」關注點、閱歷的不同天然地造就了一個個壁壘,融不入不是你的錯誤,甚至,不是錯誤。


將恐懼孤獨變為珍惜獨處。周國平曾言,一個人不能和身邊的人做朋友,是性格的缺陷,但是一個人不能夠獨處,忍受孤獨,是靈魂的缺陷。小王子的火山需要每天打掃,玫瑰需要馴服與負責,星球需要仔細的梳洗。獨處的時光亦如是。請用熱愛的事物抑或能增值自我的事物打掃和梳洗自己,在疲憊加班的間隙,在下班路上的寒風裡,在被電腦輻射鵰刻出一臉皺紋之前。

「只有孩子知道他們自己在尋找什麼。」小王子說,「他們為一個布娃娃花費不少時間,這個布娃娃就成了很重要的東西。」


《小王子》把一切美好的來源歸結到了孩子,卻將這個故事送給了成人。同孤獨握手言和,去提高獨處時光的質量。吸血加班樓的你能得到機會喘息,像送給自己一個長長的精緻的睡眠,而醒來不再恐懼,不再不安。


民主女神這麼說孤單:年少的時候,我覺得孤單是很酷的一件事。長大以後,我覺得孤單是很凄涼的一件事。現在,我覺得孤單不是一件事。


路太多,走散了



上次突然有個朋友問我,為什麼取名為"外向的孤獨患者"?

這個要從我的經歷說起

我有兩個姐姐,從小家裡都很熱鬧,很少一個人。初中時,因為離家較遠,中午沒回家,午飯也是跟同學一起吃。高中更是住宿,做什麼事情都是一群人。

在大一的時候,我看過一本書,叫《別獨自吃飯》( never eat alone),內容和書名一樣,講的是如何增強人際關係,如何與別人聊天。所以,我大學的時候去哪都是一群人,一群人去玩,一群人吃飯,一群人去上課,甚至連課間上廁所,我都要找人陪著去

我記得大三上學期,我們五六個男生一起去健身房鍛煉,每天下午,開著兩三部電動車,浩浩蕩蕩的去健身房健身,練完後洗個澡,然後去附近的市場吃飯吹水。雖然人多會帶來拖延效應,硬生生的把90分鐘能解決的事情拖到180分鐘,但是,那時候的自己很開心,是真的,很開心

大三下學期開始,大家面臨著求職的壓力,開始一個人,每天去圖書館,晚上偶爾也會獨自去自習室,同學也因為實習開始早出晚歸或者乾脆搬出去住。

剛開始會很不習慣,畢竟習慣了群居活動。我記得那段時間吃飯時我都帶著耳機吃,因為怕尷尬。沒時間出去玩,因為大家都沒空。看完海賊王的最新一集卻找不到人討論劇情。心情煩躁的時候,想找個人喝喝酒都找不到。偶爾也會想想大學友情也就這麼回事,一談到工作,大家都壓力山大。

真的,那段時間,挺煩躁的

畢業後,我更加孤單了,離家40公里,每星期回家兩次,晚上都是一個人在宿舍。有些同事剛開始會找我出去喝酒,但是因為我酒量欠佳,而且我的工作是櫃員,每次業務都需要集中精神,涉及金錢的業務辦錯十分麻煩,甚至有可能要自己賠錢,所以我慢慢的就很少跟同事出去喝酒了。

剛畢業時,還有十幾個同學留在本地,我們每個星期五晚上都會聚會,大家一起喝酒,打牌,玩耍。後來,大家開始漸漸的離開這座城市,有的人離開這裡去尋找更好的工作,有的人因為女朋友不願意開始慢慢的疏遠我們,有的人因為工作忙碌很少參與,有的人因為父母的原因回到家鄉。我們從一周一聚到兩周一聚到現在一月一聚,聚會的人數也從剛開始的十幾人到現在的四五個人。這種感覺真的很難受。

「外向的孤獨患者」正是我當時內心的真實獨白。

越長大越孤單

越長大越不安

也不得不打開背後你的降落傘

也突然間明白未來的路不平坦

難道說這改變是必然

不過仔細想想,獨處的日子真是我人生成長最大的日子

大三時,因為有求職的壓力,開始嘗試獨處,每天獨自去圖書館,所以我大四上學期,考過了初級經濟師證,四級。成功的拿到兩間銀行的offer。

工作時,因為獨處無聊,所以開始考證,考證的時候每晚都花2-3小時看書做題,所以兩年內考過了五六個金融類的基礎證書(不過含金量很低)

沒什麼基礎證書可以考了,於是開始琢磨賺錢,開始運營起公眾號,雖然現在因為粉絲數量的關係,並沒什麼錢賺,但是至少找到了方向,每天回到宿舍習慣性的碼字,希望能靠堅持為自己贏得更好的生活

曾經有想過天天開車回家,不過想著下班回家後,吃個飯,散散步,看看電視,玩玩遊戲,一天就過去了,這樣的生活可能很舒服,但是不適合我

現在的我開始慢慢的愛上獨處,雖然獨處很無聊很寂寞,但是同時,它也讓我成長的更快,學習的更多。

現在的我,如果不回家,每天下班後去健身-吃飯-洗澡-寫作-看書-睡覺。偶爾心情不好的時候看看電影,玩玩遊戲,追追海賊王,看看暴走大事件。感覺這種生活很充實,我是真的愛上了這種生活


如果你問我如何去適應獨處生活,我只有一個建議

找事做,適應它,愛上它

在不知道自己的興趣愛好是什麼的前提下,什麼都去嘗試

相信我,當你發現獨處會讓你成長的更快的時候,你會愛上這種感覺的。

很多時候群居或者獨處,並不是我們能決定的,更多的是由環境而確定。

在群居時,我們享受群居帶來的快樂,學習如何與他人交流,如何與他人溝通,在交流中成長,在溝通中長大

在獨處時,我們享受獨處的進步,不管他人理解或不理解,按照自己內心最真實的想法,一步一步慢慢的往上爬。

珍惜當下,不抱怨,不後悔

這,才是我認為最重要的

走心

感謝您的閱讀


長大是一個略帶殘酷的詞語,但是又永遠充滿希望,充滿力量。
其中,這個過程,我們需要不斷的和舊世界分別又開始和新的世界建立新的聯繫。
而為什麼我們會有一種越長大越孤單的悲涼感覺呢?
高中的時候,因為語文老師生病而來給我們代課數周的一個年輕女老師,在語文課上對我們說過,人生就是一個人的行走。當時才高二,18歲的青春年少,那時候還不是很能理解她這又悲涼又無奈的一句話。在心底里懷疑一下這句,笑笑,就過去了。
可是後來在越來越多的時刻,開始更感同身受的理解這句話,並且慢慢的接受這句話,並努力積極又樂觀的笑對自己的生活。
大學的時候,剛剛接觸網路,巴不得每天都和朋友分享自己生活的點滴,那個時候扣扣幾乎一直在線,同時和七八個人聊天還不會搞錯話題。那時候老版的扣扣現在回憶起來超級想笑。每天不停地在社交網路中曬悲傷,比悲慘,巴不得淋個雨都希望全世界的人來給你送傘,安慰你,好可憐啊好大的雨,淋濕了會感冒的吧。
然後能熬夜陪你聊天的人少了,下雨給你送傘的人也少了,一起看書複習的人少了,能鬥地主逛街的人也少了。開始畢業開始分手開始去往不同的城市開始面對嶄新的天地。
開始熬更多的夜去完成自己該完成的任務,也在每個熬夜時刻懺悔下次一定不會拖延,下一次一定今日事今日畢,不做拖延的走狗。可還是循規蹈矩做不了一個工作狂,依然懶懶散散無所事事。
社交網路圈裡開始更多的曬得是幸福,因為想向世人展示,我活的超級好,你看,我把生活過的好精彩。可慢慢的又發現,幸福曬多了好像也不能讓別人幸福起來。慢慢的不怎麼更新說說和朋友圈。但轉戰微博,開始自顧自的隨意發表對生活的看法。
我們在自己的生活里開始有了自己的生活方式。我覺得幾個人一起去逛街好累,我越來越習慣一個人逛超市一個人去圖書館一個人去逛街,一個人換上跑鞋去操場邊聽歌邊刷圈,輕輕鬆鬆就能慢跑一小時。這些獨處的時刻讓我感到異常快樂,自由與充實。
開始關心自己的身體,開始吃健康的食物。早晨起床後能邊燒水邊洗漱,然後衝上燕麥加入奶粉,舀一勺蜂蜜攪拌均勻最後再撒上一小把葡萄乾,這就是我簡單又充實,自己認為營養豐富又熱氣騰騰的早餐。雖然我有時候鬧鐘響起的時候,並不都是能起得來。因為時間自由又充沛,也慢慢的自己嘗試做一些以前沒做過的菜,有時候覺得還挺好吃的,不過再難吃我都會乖乖吃完,誰讓我從小就是不挑食的乖小孩。
說了這麼多,你可能會說,你還是一個學生,多自由,哪有什麼壓力哪懂什麼孤單。可是,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悲哀。每個人都有自己要面對的挑戰。或大或小罷了。
前陣子出去做調查的時候,是去一個偏遠地區的農村,那裡是山區,屯裡的小孩要走大概一個多小時的山路去上學。整個屯的人都在山裡,通電的時間據說並不久。路邊看到一個又一個很大的水池,當時以為只是他們用來灌溉農田的。後來那個屯裡的工作人員告訴我們,有一部分水池的水是用來喝的。有時候趕上旱季,人們喝的水可能就是去年下雨時候落下來蓄起來的。農戶家裡一般也沒有完備的凈水設施,應該就是自然物理沉降,然後煮沸飲用。在南方生活多年的自己,並沒有為喝水產生過什麼大的問題。我把大水池的照片設為了空間的背景,提醒自己,好好生活。

我說這麼多,也只想表明,我今年24歲,熱愛生活熱愛自己,樂觀積極又堅強。我超級害怕自己會英年早逝,也害怕自己最後不會和愛的人相守。但是既然長大了,就會遇到更多的驚喜和更多的幸福吧。在物質生活尚且能夠溫飽的時刻,我希望自己可以不要那麼常感孤單。不抱怨生活,坦然接受生活的挑戰。
第一次在知乎面對一個問題寫了這麼一段文字,好像也回答的亂七八糟,文不對題,放在以前,大概就是跑題的作文了。小王子里有一句話,我非常喜歡,正是因為你為你的玫瑰付出了時間,你的玫瑰才變得如此珍貴。我們在不斷成長的過程中,不斷捨棄又不斷獲得,經驗啊,閱歷啊,教訓啊,難免有的時候會覺得微微孤單吧。反正我一直堅信,生活處處有驚喜。哈,但願我們的眼睛,只看得到笑容。


你本來就是孤單的,只是長大後你才意識到。


因為當你長大,和你有類似人生軌跡的人越來越少。
有一次和我媽一起逛街,她問我怎麼不和XX(我一小學關係很好的同學)一起,我突然意識到,我們已經很久沒有聯繫,分開上了不同的高中,我在別的城市讀大學,她早早畢業工作,嫁人生子,我吐槽考試的時候,她開始曬娃曬工資單。我們曾經擁有的共同話題終於因為各自的生活圈子交集太少而走向衰竭。
隨著歲數增長,人是趨於封閉的,能夠讓你滿足的要求越來越高,能夠和你成為知己的人越來越少。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
我想,我之所以感到孤獨,是因為我無法維持過去,也無法放下自己找尋合適的未來。


小時候家住十字路口每走十步就有一個要好的同齡小夥伴 我們相約一起上學 一起放學 在一起完成聽寫作業 你在我家吃飯我在你家看電視 放假了在一起花一個星期邊看電視邊做完全部的假期作業 剩下的時間有做不完的遊戲 跳不完的橡皮筋 給洋娃娃扎頭髮都可以扎一個下午 大人們相約在一起麻將的時候也是我們這些小鬼頭聚在一起玩鬧的時候 鄰居家的哥哥總會帶著我們一大波人到影碟行租碟子在家看 沒錢的時候大家就湊全是五角一塊的 那時候電腦沒有普及我們不知道什麼是網路但也沒有體會過無聊

之後上中學好像大家都開始忙著學習了 兒時的小夥伴自然也不再像從前那樣一起了 各自又都有了各自的新朋友 到不同班級不同的學校讀書 自然我也有了新同學朋友 我們住校 除了周末和假期 每天24小時呆在一起 一起吃飯一起學習一起睡覺相約一起上廁所 學習壓力是有的卻也會忙裡偷閒在寢室舉辦摔跤大賽 幫同寢室的女生疊星星追她喜歡的男生 每天晚上睡覺前都有說不完的話題 青春時期身邊始終有那麼一群人陪伴著你

後來開始感受到學習的枯燥 開始感受到無聊的三點一線的生活 開始體會到什麼是孤單 直到影行這種東西只會出現在記憶里 陪伴你時間最多的是那台方腦殼電腦

想到一句歌詞 「 他們都老了吧 她們在哪裡呀 我們就這樣各自奔天涯… 」 成長本來就是這樣 越長大越多的人消失在你的生活里 直到突然發現那些我們曾經朝夕相處的人都已經不再在身邊 對別人要說的話越來越少 對自己要說的話越來越多 直到我們真切的感受到什麼是無聊 什麼是孤單


終於明白 真正理解自己內心世界的人 是不存在的


「認識的人越多,我越喜歡狗」自稱白話文第一的李敖經常拿這句話來標榜自己的憤世嫉俗,其實這句話,並不是他說的,而是法國大革命時期,被雅各賓派捕殺的法國貴族羅蘭夫人說的!
關於越長大越孤單,就是越來越多人看清了生活的本質,處世人情的險惡,而不願再去做無謂的嘗試,然後慢慢就不願再接觸外界,封閉自我,漸而遠之,萌生越長大越孤單的心理意識。
羅曼羅蘭說,生活中只有一種英雄主義,那就是在認清生活的真相之後依然熱愛生活。這句話送予提問者,共勉!


因為越長大知道你人生始末的越少。
你吃洋蔥會噁心會吐,可能是因為有一年你媽給你頓頓做洋蔥,直到你噁心;
你晚上不敢關燈睡覺,可能是因為有一次參加葬禮被嚇到;
你不喜歡跟別人一起去唱歌,可能是因為讓你心碎的前任是麥霸;
所以在不了解你人生始末的人眼裡,你可能是挑食膽小有冷傲的一個人。
這些零零碎碎的瑣事太多,你無法跟每個人陳述,甚至對一個人說也顯得太多,你不再願意一一提起,你也慢慢遺忘你習慣養成的始末。
一個你不了解始末的人,你不容易去包容,反之,一個陪你一起長大的人,你沒什麼不能包容。


小時候說不跟你玩了,過兩天又黏在一起了。長大後說不跟你玩了,就真的是再見了。


我亦飄零久,十年來,深恩負盡,死生師友。
宿昔齊名非忝竊,試看杜陵消瘦。
曾不減,夜郎僝僽。
薄命長辭知己別,問人生,到此凄涼否?
千萬恨,為君剖。
兄生辛未我丁丑,共些時,冰霜摧折,早衰蒲柳。
詞賦從今須少作,留取心魂相守。
但願得,河清人壽。
歸日急翻行戍稿,把空名料理傳身後。
言不盡,觀頓首。


因為越長大,人格越獨立
越來越不需要別人的認同,越來越不需要別人的理解
高處不勝寒


漸漸學會了壓抑自己,太多東西要慢慢承擔。

人總要學會成長,而孤單則是第一步。

可怕的不是「孤單」本身,而是你為何還是不能適應這份「孤單」。

人為什麼越長大越孤單?
答:內心中有秘密!無法訴說!


卻道天涼好個秋。


推薦閱讀:

為什麼我總喜歡自己一個人呆著?害怕所有的社交活動,害怕看到認識的人?
很想知道一個人去本該和喜歡的人一起去的旅行是什麼心理感受?
原提問已有了答案?
經常感到空虛寂寞,想抱別人,這是怎麼一回事呢?
怎樣才能不害怕孤單,戰勝一個人心慌慌的感覺?

TAG:孤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