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能做到完全不在乎別人的看法,無視周圍的人的目光?


在自己心裡建立一個「在意區域」。

裡邊通常有配偶或愛人,父母,密友,當然你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調整。這個區域中一定得是你真正關心、也真正關心你的人。正因為你格外在乎他們的感受,所以才會重視他們對你的看法。

這時候你會意識到,這個區域之外的人,根本不會關心你活得好不好,心情怎麼樣,累不累,有沒有前途。不管是天天見面的同事同學,還是偶爾聯繫的過期朋友,都在這個區域之外。

你對這些人而言,如同路邊的電線杆和公交站。他們有自己的生活,有一大堆擔心和在意的事情,都跟你無關。你最多是幾分鐘內的談資而已,和天氣、經濟局勢、最新的電子產品沒什麼區別。這樣一來,為什麼要在意他們的看法呢?

必要的時候,可以把「在意區域」里的人踢出去。你慢慢會發現裡邊的人越來越少。


這個問題我來回答一下,因為感覺我就是那樣的人呢。除了自己對自己的看法,幾乎不會在意別人的目光(總會跳出自己的靈魂和自己對話的人)

以下摘自《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大部分人在意誰的看法,其實還是希望得到注視。藝術家是完全不在意別人看法的,不瘋狂不成魔啊。

我們全都需要有人注視我們。根據我們生活所追求的不同的目光類型,可以將我們分成四類。
第一類追求那種被無數不知名的人注視的目光,換句話說,就是公眾的目光。
第二類是那種離開了眾多雙熟悉的眼睛注視的目光就活不下去的人。
接下來是第三類,這類人必須活在所愛之人的目光下,他們的情況與第一類人同樣危險。一旦所愛的人閉上的眼睛,其生命的殿堂也將陷入黑暗之中。
第四類,也是最少見的一類,他們生活在純屬想像、不在身邊的人的目光下。這類人是夢想家。

一類一類來。

第一類人應該比較少,誰會在乎不知名的人注視的目光?大概主要是明星,他們賴以生存的就是公眾的目光。
如果有人會傻到在路邊摔了一跤,擔心路人心裡會記住然後嘲笑自己。我只想說,病的不輕,早點吃藥。首先,每個人都很忙的,沒有人會在意陌生人今天做了什麼說了什麼;其次,如果他在意了,說明你得到了關注啊,很贊有木有;最後,你在乎這些人的目光幹什麼?他們能給你錢還是精神鼓勵?

第二類好像比較多了。主要是在意朋友和家人對自己的看法。經常會感受到壓力。

我一開始很在意領導或同事對我的看法,覺得自己一定要做一個靠譜的人,得到所有人的賞識。曾經為此不懈努力,感覺自己付出很多卻一無所獲。
某一天,在我又被客戶Challenge到自己無法忍受時,我問我的領導,難道你就不會有「我為什麼什麼也做不好」「為什麼我總得不到認可」的想法嗎?他回答:怎麼可能,我什麼都做的很好,我自己就能給自己認可。
他當然不可能一切都做的很好,但他大部分事情都做的很好。那一小部分不被認可的事情,他也覺得是別人不對。但我喜歡這樣的人,只有自己認可了自己,才能給別人更多的認可,這就是強大的自信的力量。

在意朋友的看法,想要得到所謂朋友的支持,其實是自己被「人脈」這個辭彙所困擾。見過一個剛畢業的小朋友,每次聚會總要和萍水相逢的人互留微信,互相介紹,總覺得自己的未來就要藉助於這些所謂「人脈」。
然而所謂英雄惺惺相惜,真正的朋友從來不是委屈自己或者在意他的看法就可以得到的。


我自己覺得我是屬於第三類人的。只在乎那些我在乎的人的眼光。
家人、戀人、好朋友的看法,確實很難不在乎。
但我相信能成為家人、戀人和好朋友,他們也會很在意你的眼光。當你在路上摔倒,做了很糗的事情,想要放棄一切追求自己的夢想,他們一定會在你的支持面。
簡而言之,他們會給你正能量。讓你更相信自己。

第四類人是夢想家,沒的說,他們本來就毫不在意別人的眼光。
——————————————————————————
下文源自《月亮和六便士》

「那麼你到底是為什麼離開她的?」 「我要畫畫兒。」   
「你簡直太沒有人性了。」 「我看就是這樣的。」 「你一點兒也不覺得害臊。」 「我不害臊。」 我想再變換一個手法。 「誰都會認為你是個沒有人性的壞蛋。」 「讓他們這樣想去吧。」 「所有的人都討厭你、鄙視你,這對你一點兒都無所謂嗎?」 「無所謂。」

————————————————————————————  
下文源自《烏合之眾》

因此,大凡能夠成就大業的領袖人物,他最重要的品質不是博學多識,而是必須具備強大而持久的意志力,這是一種:「極為罕見、極為強大的品質,它足以征服一切。沒有任何事情能阻擋它,無論自然、上帝還是人,都不能。」

————————————————————————————
為了自由,管別人怎麼看呢!我只要自己開心就好。


記得以前在知乎上看到一句話:

那些比你強大的人,根本沒有時間對你有看法


你只需專註於你的計劃以及目標實現過程和結果


這個,有感觸,因為我接觸過。

完全不在乎別人的目光,真正的不在乎,是因為有決絕的自信(起碼在他可以接觸到的人中,沒有誰讓他覺得比自己更厲害,但這不是盲目自信,而是有真才實學的自大),如果別人跟他的意見一致——恩,我的想法是對的,大家都認同;如果別人不認同他的意見——他們肯定不對,因為巴拉巴拉各種原因比如他們學歷比我低比如他們經歷比我少比如他們眼界沒我寬讀的書沒我多之類。。

設想一下,如果你是都市小資小白領,穿著最新潮流的卡其風衣回到農村老家過年,你會因為你跟村裡的姑娘們穿的紅棉襖不一樣被非議而懷疑自己嗎?不會吧。。嘴上說著呵呵呵我穿的和大家不太合群啊哈哈哈心裡想著哎還是讀的書少沒去過大城市不愛看雜誌不關心最新潮流所以才這麼土。。前提是,大家都在讀書時,你比他們努力而堅持;大家都有閑暇時間,你用來了解潮流動向而不是八卦鄰里,這樣的前提,你才會有腳踏實地不在乎他們的不同看法的自信,而同時,你不會因為他們的贊同而覺得你自己的觀點更對,因為你會覺得,你本來就是對的,他們的看法無論是否和你一致,都是局限於他們的眼界和思想——說白了就是比你低的眼界和思想。而你也只會在乎你認為值得你在乎的人的意見,並聽取他的意見而改變自己。

我認識一個人。他有頑強的自制能力,幾乎不需要外界的幫助。他一直抽煙,家人再勸也不能改變他的想法,直到有一天,他認為抽煙不好,他第二天就戒了,沒有掙扎沒有痛苦沒有過渡期,說戒了就戒了。

還是這個人,他以前身體不好,從20歲左右開始認為鍛煉是必要的,就辭掉坐辦公室的銀行工作,找了一份相對奔波的工作,並十年如一日的利用下班時間鍛煉身體跑步,打籃球,一個人打籃球且不覺得孤單不會中斷。

他的決定不需要別人的鼓勵和諷刺,就是,自己覺得該這樣了,就這樣做了,而且可以堅持。所以,他覺得他比別人都更有忍耐力,更有毅力,在這一方面,他從不在乎別人的議論。

言歸正傳就是。你不在乎別人哪一點,說明你比別人強。你完全不在乎任何人,說明在你接觸到的人中,任何方面都沒有比你更強的(或者是你不知道別人比你做的更好,別人也懶於證明),這有可能是真的,也有可能是你自己假象的。


我最近寫的一篇文章很適合這個問題。文章中引用的一些著名人物的詞句,也是在知乎一個類似問題里看到知友們用,感覺特別好,所以這邊就直接引用了,但具體是哪個問題不記得了,請見諒。本文為原創,如需轉載請私信。

————————————————我是正文的分割線————————————————


太在乎別人的看法怎麼辦

文:趙倩

「一個人成熟的標誌之一就是,明白每天發生在自己身上的99%的事情對於別人而言根本毫無意義」。

——Mark Bauerlein


Linda,是外資知名公司的一名白領,某天,由於她的同事工作失誤,導致她原本應該在周五上交的報告必須延遲到下周,因此她不得不向領導發郵件說明情況。但是,這樣一個正常的工作郵件卻給Linda帶來了不小的困擾。「擔心這位同事會不開心,」Linda這樣告訴我,「感覺好像在向領導打小報告。」於是,整個周末,Linda都在不安中度過,她不停的刷新同事的朋友圈,如果她的朋友圈內容看起來有點「不開心」,Linda就會陷入到更深的自責和愧疚中。然而,當周一Linda見到這位同事本人時,她發現,這位同事看起來十分正常,完全沒有因為這件事而感到困擾。Linda鬆了一口氣的同時,也在內心反問自己:「為何我會如此在乎別人的看法?」

Linda的問題並不罕見,當我在培訓中談到類似的案例時,總會看到學員中有一些人在頻頻點頭,也有很多學員會在課後向我尋求幫助來解決類似的問題。

太在乎別人的看法——有這樣困擾的人通常都是一些傳統意義上的好人,他們善良、在意別人的感受、內心敏感、感情豐富。然而,他們也很難建立真正和諧深入的人際關係。因為太在乎別人的看法,所以在溝通中顧慮太多,顯得優柔寡斷畏首畏尾;因為太在乎別人的看法,所以很怕做錯說錯,於是乾脆不做不說;因為太在乎別人的看法,所以懼怕太過於靠近另一個人,錯失了許多機會。

那麼,為什麼我們會如此在乎別人的看法?這樣的性格是如何形成的呢?背後的因素很多,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和我們內在的自我價值感有關。自我價值感是關於一個人如何看待自己以及如何看待自身的價值。過於在乎別人看法的人常常是把自我價值建立在別人的評價上。別人說我好我就是有價值的,如果別人說我不好我就是沒有價值的。如果一個人失去了價值感,也就失去了生活的意義,所以對這些人來說,被別人說不好就等於抹殺他生存的意義。別人的評價變成了生死攸關的事兒,當然會非常的在意。


那麼為什麼我們會把自我價值建立在別人的評價之上呢?這主要兒時的經驗相關,特別是父母對待我們的態度。根據兒童發展心理學的觀點,兒童在發展早期是以自我為中心的,以後逐漸在社會化過程中通過不斷得到外在的和內在的對自己能力的評價和反饋,才形成並發展起自我價值感。因此,自我價值感是在個體與周圍人及環境的交互作用中後天產生並逐漸建立發展起來的。 著名心理學專家HaleS等認為,由於家庭是兒童接觸最早、最頻繁和最密切的社會基本單位,兒童的內在自我價值感主要是通過父母及其他親密的家庭成員之間密切的、頻繁的、廣泛的互動而形成的。而對於大部分的中國人來說,很少獲得過父母「無條件的愛」,即「無論我做得好還是不好,父母都是愛我的」。在很多人小時候,就會感受到,父母對自己的愛是和自己的外在表現息息相關的,比如:「如果我考了第一名,那麼我就是個好孩子,我的父母就會愛我;如果我考砸了,那麼我就是個壞孩子,我的父母就不再愛我了。」因此,在我們成長的經歷中,我們一直都陷入在好孩子和壞孩子的評價中,我們一直被這樣外在的評價束縛著。雖然我們已經長大成人,但是在過去的經歷中,我們從來沒有學習過建立內在對自己的評價,因此兒時的習慣被沿用至今,一直影響著我們的生活。並且更為可怕的是,成人的世界更為複雜,很多時候事情是沒有評價標準的,我們無法預知自己的下一個行為會得到怎樣的評價,這種失控感會給我們帶來很大恐慌,這也是為什麼很多人會莫名煩躁恐懼的部分原因。

那麼這種狀況有辦法改善嗎?答案是肯定的。很多人都曾經歷過從「在乎別人看法」到「不那麼在乎別人看法」的轉變,當然,這個過程也不會一蹴而就,是需要一點一點來改善的。


第一步,看到自己;

許多人內在的情緒和感受是從來沒有被看見過的,包括他們自己。所以第一步我們首先要學習自己看見自己。這個步驟並不容易,需要我們在情緒來臨時,什麼也不做,只是深呼吸,安靜下來,然後試著去分辨自己的情緒分辨自己內心的聲音:「我剛才的情緒是什麼?煩躁?自卑?憤怒?」。

第二步,認識自己;

當我們可以分辨的出內在的情緒和聲音時,就可以繼續深入下去和自己對話。「為什麼我會有這種情緒,我希望得到什麼?」「為什麼我希望得到這個?」「為什麼我需要他的肯定?」總之,多問自己幾個為什麼,多問自己現在追求的對自己到底意味著什麼?經過一段時間這樣的訓練,我們就可以更加看清自己。當對自己有了可觀的認識後,我們面對別人的評價時就不會那麼的盲目那麼的激動。


第三步,接納自己。

簡單來說,我們認識自己後,會發現自己有好的地方也有不好的地方。如果我們陷入在自己的缺點裡不能自拔,那麼就變成了自卑,不利於後續個人的成長發展。關於自我接納也是個很大的話題,我會在後續的文章中詳細來分享。

最後,用林語堂先生的一句話來結尾:人生不過如此,且行且珍惜,自己永遠是自己的主角,不要總在別人的戲劇里充當著配角。

祝願我們早日活出心中的自己!


話說我以前就困在這個問題上,還是心理醫生開導了我,告訴我沒有能完全不在乎別人的看法,不要和自己作對,因為在他人注目下感到緊張是正常的,世界上沒有能遇事永遠淡定的人。所以題主必須試著接納自己的性格,但不能因為怕別人的目光就畏手縮腳,那樣你會更討厭自己。建議題主多運動,發展穩定的興趣,有條件可以養只小狗(當年我出現心理問題時,爸媽給我買的那隻小狗陪我走過了最難熬的歲月),甚至可以多和小孩子玩(小孩的世界無比單純,有助於題主放下內心防備,感受世界的美好)。最後一點,在心累的不行的時候,別硬撐,一個人放鬆放鬆! 說的有點亂,但都是經驗之談,題主加油!


這也是我一直思考的問題,因為對屌絲而言,心理弱小几乎是常態,心理弱小,不僅難以爭取利益,甚至連維護自己的心理健康都很難。那麼,為什麼人會在意外界的看法呢?
答案是,人是受詛咒的動物。人在成長發育社會化的過程中,無數的事情會刺激到我們,硬性進入我們的心理結構,可怕之處在於,每種刺激到我們的事情,尤其是形成心理創傷的事情,或者是長期的模式化塑造,都會在我們的內心形成一種存在,一種有生命的存在,一種會維持它自己並擴張的存在。所以,想想吧,自己腦殼裡寄生著他人的詛咒,有沒有咒怨的感覺,哈哈。
弗洛姆在《逃避自由》里講,人自己認定的自由很可能只是一種假象。人的感情,思考,理智,甚至意志,都可能是某種模式化的虛假。當我們意識不到自己的虛假的時候,人只是奴隸,被外界影響和控制的奴隸。

外界刺激到我們並形成我們人格不同部分的存在,都會寄生在潛意識中維持自己,擴張自己。如果不巧,你的本我人格還很幼小、沒來得及成長的時候,通過恐嚇、懲罰、威脅、管教、引誘等等,外界的觀念強行進入了你的內心,這些東西便成為了一種有生命力的存在,會維持自己,攻擊其他人格部分。想像下自己想做壞事時良心的懲罰吧,就可以理解為良心這種存在在維護自己了。

那麼如何做到不受外界影響,心理強大起來呢?首先要確定的是:你是你嗎?你是你認為的你嗎?很多人有著成人的外貌,本我卻停留在幼兒層次,而且,由於人格中虛假的部分太多,相當於在心理空間里駐紮了很多殖民部隊,這些殖民部隊受命於外界,喧賓奪主,對本我進行監督,有時只需要一個價值符號便能刺激它對本我進行嚴厲的攻擊。他們不遺餘力地維持自己的存在,褫奪我們的心理能量,轉化為對本我的攻擊。常能看到,有人談夢想,實則是在談價值序列。有人言談中各種裝逼,拐彎抹角地向高價值標籤上靠。有人道德感極強,卻是被嚴厲管教,本我未發育的後果。有人有膀胱綜合征,公共衛生間尿不出來,撒尿的本能都能被扭曲。有人為了避免心理的死亡躲進精神意淫的幻想中,無視擺在眼前的事實。這些寄生的存在時時刻刻隱在黑暗中,詛咒著宿主。所以,認出真正的自己,認出真正的敵人,這是最重要的事情,是"革命的首要問題"。

確定自己人格中的虛假部分是件不容易的事情,需要人對自己足夠誠實,並且足夠敏銳。確定自己人格的虛假後,仍有很長的路要走。為什麼?因為,心理是一種結構。如果你的本我很弱小,自我和超我中的殖民部隊又很強大的話,不是你僅僅看穿就能擺脫心理弱小的。因為心理是一種結構,有輸入時,立馬就有輸出。你還要訓練,改變心理結構才行。

那麼,接下來的問題就是如何改變心理結構了。第一步,穿越之旅。把自己受過的傷,流過的淚,不做任何思考,好好體驗下,深入傷口,釋放心理能量,消化掉這些負面記憶,穿過這層迷霧之後,人會靠近自己的本心,慢慢發現真正的自我。第二步,經過第一步之後,如果足夠敏銳,便能觸摸到人格中虛假部分的實體了,好吧,能實時感受到這些寄生的存在的抽動了,看過電影《致命ID》嗎,現在要做的,就像致命ID里一樣,站在本我一邊,大刀向虛假人格砍去,聽起來很暴力哈,其實,攻擊性對於人的心理健康必不可少,攻擊性不足或者攻擊目標錯誤,正是這些殖民者能在殖民地上反客為主的原因,嚴重的如神經症患者,被不甘心的本我和外來的殖民者夾擊,痛苦不堪。經過長期的訓練,可以使得本我逐漸強大,虛假人格慢慢弱小,此消彼長。這期間很重要的一點是,如何攻擊?對於隱藏在自己心理結構深處的抽象的敵人,他對我們的攻擊方式是:通過心理結構引發痛苦;而我們對它真正有效的攻擊方式就是:接納和體驗它帶來的痛苦直至對痛苦無感——痛苦由它引發,但痛苦不是敵人,痛苦來自於我們自己,是生命的禮物。在對痛苦的接納和體驗中,本我會成長,而敵人會失去力量,逐漸消失。

所以,總結下,這麼幾步吧?第一,人被詛咒了,人被虛假人格附身,不是自己。所以,找到自己,認出虛假人格很重要,它們才是真正的敵人。第二,體驗情緒,消化創傷;體察人格,消滅虛假人格。注意消化和消滅的區別。第三,徹底接納自己,在每次虛假人格發作時,識別它,深入體驗因為它對本我的攻擊而帶來的痛苦。第四,訓練自己的本我,保持憤怒,保持必要的攻擊性。

至於殖民者,我的理解是,未經處理的創傷,經由馴化而非體悟進入心中的道德,社會層級結構和價值排序(某書中提及的概念,讓我受益匪淺),等等都是哦。人認可了它們,便和本我失去聯繫,像脫離了大地的安泰,失去了自發的力量。
===============================
體驗是存在的光。真的猛士,敢於直面慘淡的人生,敢於正視淋漓的鮮血。對於在我們心理結構中寄生的、褫奪我們自由的虛假人格,最需要的便是勇於直面,而直面的途徑便是誠實、深入地體驗一切情緒,這便是和抽象、無形的敵人作戰的方式;不敢體驗痛苦,我們便無從解脫。。。請不要介意我一遍遍地重複關鍵詞——「體驗」


比你強大的人不會有心情罵你,真正關心你的人不會背後說你閑話,其他貓貓狗狗的何必在意他們的看法。
關鍵你自己怎麼看自己,你認為自己是天生領導者,必然不會甘於人下;認為自己就是平常人,老天給你機會發財也會覺得風險太大還是算了吧。
所以問問自己,你怎麼看你自己?


這個問題我可以丟給你一堆關於怎麼做的文章,例子,語錄等等。
但我想說的是其實都他媽沒有用。
人生在世怎麼可能做到完全不在乎別人的看法。這就是一個人最基本的屬性,你能剔除么?
有些人說讓自己牛逼就可以,我只能說簡直天真。
皇帝夠牛逼了吧?還不是有大把皇帝想方設法的給自己修史,為的不就是想左右外人對自己的看法么?說句大俗話,你再牛逼還能牛過皇帝是咋滴?

而且我也不贊成完全不在意別人的看法,光低頭走路不知道抬頭有時候很容易跑偏。
要我說對待他人的看法最重要的首先並不是來分析這個看法本身,而是學會判斷出這個人出於什麼目的提出的這個看法。這樣看的清楚一點。


謝邀。

不用無視別人的目光,很多時候人在社會上是需要去根據他人的目光調整行為的。帝王且兼聽則明,門庭若市。何況一個想變得更好的普通人?關鍵是要能分辨利弊。

如果你知道對方是無理取鬧,就像你在路上遇到知狗來咬你,你要咬回去嗎?你過幾秒就忘了這事了。很多時候你被別人給影響,說明別人話中還是有點道理。或者你自己本來的行為也有點問題。
對於這種,有則改之無則加勉吧。


很受觸動。
題主這個問題,也曾經在很長一段時間困擾著我。學生時期,融不入圈子,內心敏感,一點小事內心都能發散出一篇意識流文章。
心裡很清楚,這種狀態不好,累,但無法擺脫。跟人交談無法控制地想,對方會怎麼看我;做事也在琢磨,該怎麼做,別人才不會嘲笑議論。
調整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我參照著那些鼓勵陽光向上的道理,基本是雞湯文主題,但凡有一點不自主傾向「這麼做別人會怎樣」的心理,便試圖拿出能對應的道理說服自己,反覆暗示,慢慢地,那種注視別人看自己眼光的心理淡了。
那時候雞湯文還不是個貶義的意思,在學校里能接觸的書籍雜誌基本都是高大上的論調,某段時間內居然給了我很大心理安慰,漸漸不懼於面對他人目光。
當然並不是說說高大上道理的雞湯文有什麼特殊功效,其實它講的都是顯淺的道理,而當初的我懵懂年幼,接觸到這些雞湯自然印象深刻,有一定的心理疏導作用。而且這種事,我的情況是,沒法跟家裡人訴說,跟師長同學傾談的「建議」都是扯淡。只能自己塑造一個強大的內心。

我個人經驗,在意別人的看法這種心理是會反覆冒出的,像一種「癮」,調整了心態後對某一撥人不在意後,換個環境,遇上另一群人,還是會再犯。戒斷是個漫長而反覆的過程,用道理催眠自己短時間內有效,建立起強大的內心才能治本。
真正讓我構造起內心世界的是閱讀面的擴展。那時我什麼書都看,看得津津有味,很快就拋棄了雞湯文奔上一條奇怪的道路,幾年前流行青春文學之類,大家都懂的。至於高內涵的大家之作,這兩年才看得進去。總之,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一下子,各種新奇的三觀撲面而來,我那鑽牛角尖的千轉百回的內心受到了巨大衝擊,旁邊人怎麼看我這種事頓時無足輕重了。
成長是個caodan的東西,即使是一百個智者一千條道理告訴你怎麼做才對才好,也沒什麼卵用,最終還是要自己趟過去,而且還會發現,有些道理對應到你身上就是個笑話。
一千個人有一千種強大起來無視他人的辦法,世上沒有絕對。
當我在課堂上對旁邊幾米之外的某人的某句話糾結沉悶的時候,我萬萬想不到自己會成為一個快樂的奇葩,連那是誰長啥樣都記不起來。
總結起來,我擺脫那種糾結是因為自己眼界擴展了,注意力徹底轉移了。那些曾經刺得我坐立不安的話語,在我內心不佔一點餘地了。再聽到比這兇猛百倍的話語,也是入耳不入心,一笑置之。
有多大的眼界,決定了一個人看到的障礙有多大。螞蟻看到巨山,大象只見石塊。當時覺得別人的看法就是審判,現在不過是清風過耳。
眼界見識閱歷心態種種都屬於內心世界的構成,內心世界越堅實,對外在世界的反應越平靜,管它洪水滔天,我自如矗立如山。

首答,隨意寫完,分享自己一點經驗,有些話拾人牙慧,見笑了~


大家好,這裡是武神商學院,我是武琨,今天與大家聊的話題是:不要在意別人的指指點點。


普通人特別在意自己周圍的人的看法。他很怕自己做了什麼,從而受到周圍人的批平與嘲笑。實際上,如果你想成為出類拔萃的人,你想成為人上人,你做的動作肯定會讓周圍的人不適應。


你的言行大家都不會接受的。如果你的言行大家接受了,就說明你是按照普通人的價jia值觀在說話做事,那麼你的結果就是一個普通人。雖然沒有人嘲笑你了,但你的代價就是成為他們中的一員。

很多人承受不了來自別人的輿yv論、批平、嘲笑的壓力,所以一事無成。而強者,如田朴珺,很多人嘲笑、謾罵、甚至侮辱這位女士,痛斥這位女士靠某王上位了。


但我專門去看了田女士的微博。田女士依然談笑風生,依然心靜如水,依然xiang受自己億萬富翁的樂趣,這就是了不起的人。


有了異於常人的言行,自然有異於常人的地位。就算現在不是,以後也會是。普通人要成為一個成功者,最重要的就是價jia值觀跟普通人區別開來,以成功者的價jia值觀說話辦事。


如果以金qian來衡量一個人的成功,那麼鳳姐也算是成功的,她的價jia值觀在貝兼qian上面優於很多普通人。

很多人一直沒有改變自己的價jia值觀,那麼不管他做什麼,他都不可能達到自己的目標。只有改變自己價jia值觀的人,才能與以前的自己有所不同。


改變價jia值觀,需要的是什麼?


否定自己的勇氣,努力學習的執著,隔絕輿yv論的曠達,求教成功者的謙遜。


去吧,去尋找優秀的人,與優秀的人交往。成功者各不相同,失敗者卻都相同。你若不甘平庸,必然要有所付出,有所改變。


不要在意身邊身邊人的想法,走你自己的路,讓別人說去吧。

如果你想與我交流,可以關注我的新浪微博:武琨Billy,私聊我吧


做好自己就夠了吧,遵從自己的本能,世界觀。內心強大就好了。。。當然前提是要有正確的三觀,否則就成了傻逼了。


善良的才人會有這種問題。

你需要做的就是變得自私一點,不要給自己套上道德的枷鎖,對自己好一點,做什麼事先想一下:我這麼做對我有什麼好?然後你就不會去想我這麼做別人怎麼想我了。


牛逼、傻逼,取其一。


第一,人生活在社會群體當中,必然要受到社會群體的影響,所以完全不在乎別人的看法是不可能的,也是不可取的。當然,無視周圍人的目光可以,因為在我這裡,看法和目光不是一個概念。

第二,看到有幾位答友提到了「強大」,特別是內心的強大。我想,即使你內心強大到一個很高的程度,但是你肯定會遇到一些比你更強大、更厲害、更優秀、更有見識的人,對於他們的看法,即使你嘴上說完全不在乎,但是你的內心肯定會受到一些影響,至少是波動。所以我上文說了「不可能」。

第三,我再來說說為什麼「不可取」。一提到看法,很多人就會覺得是不好的。而實際上,看法是一個中性詞,主要指對某一個人或某一件事的想法意見。所以,看法分為對的看法和不對的看法。不對的看法即為我們常說的「偏見」、「曲解」,這一類看法當然可以完全忽視,因為毫無建設性。但是如果別人的看法是對的看法,是合理的建議和意見,為什麼不在乎呢。「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對於別人中肯的、積極的看法,我覺得完全可以在乎。

第四,分清看法的類別後,我們再來說怎麼完全不在乎那些不對的、消極的看法。內心的強大這時顯得特別重要,你要自信、自知、自持,自動產生心理結界,讓那些舌槍唇劍無法近身。至於如何強大內心,前面答主 GayScript 說得很好,請參考。


高中時,很煩別人看著我做題。大學時,很煩別人看著我上網。在宿舍聽歌、看電影都是戴耳機。真的不想別人對我的任何事做出好的不好的評價。,而且大部分都是不好的。「你還聽這歌啊,多老了,不像九零後」想這種話,不想反駁,也不像被別人說,所以就不讓人知道。
大二自學日語。我學語言習慣讀出來,所以不能在圖書館。沒辦法,就在宿舍了。看著視頻,戴上耳機跟著讀。舍友難免說這說那,有時還跟著學幾句,當時把握氣得。。(請一定相信,不努力的人,會比較煩 努力的人在他們面前努力著)
但是,考試臨近了,我只要一帶上耳機,基本能隔絕其它了。即使有某個同事說「我就不學日語,愛國!(當時實習了)」即使同宿舍的同事看電視,聲音還挺大。(這幾個同事是一個省的,真是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我還是該學學。
考試前一天晚上,我在我哥們 租的房裡,那天晚上,我做了幾套模擬題,幾乎是全神貫注。挺感謝他的)
考試成績剛好及格。不多不少!
從那以後,宿舍同事看電視聲音大,真他媽影響我上網、看電影。那些討厭的人,看到他們的嘴臉就煩。
人的性格不可能改變,只是(但是)能暫時壓住。


不在意別人的看法是不可能的。因為我們時時刻刻處在一個社交圈子之中。不可能做到完全不在乎別人的看法。任何事情不可能做到絕對,毋庸置疑,這是一個公理。
我們能夠做的,就是怎麼樣儘可能的,不讓別人的看法影響到自己,並且讓別人的看法成為激勵我們的正能量。

從題主問問題的方式我可以判斷,也許並不正確,就是題主如今被周圍的人的看法影響了自己前進的軌跡,迫切的想把自己與別人的負面看法隔離,並且想專註於一件事情做到最好。

但是我想說,不要逃避。
逃避別人的看法,本身就是一種沒有勇氣面對自己的行為。別人的看法或多或少反映正確形態的你,我們無法正確客觀判斷自己的優劣,唯有他人可以在更客觀的角度去對我們進行評判。
我們也許應該要有這種心態,別人的看法,有則改之,無則加勉。能夠做到這種心態的人,首先要有足夠的自信。
可想而知,題主未能有足夠的自信去面對自己面對他人。
所以,建立自己的信心,沒有信心,你永遠都只能在別人的眼光和看法之下活。


原因可能是:
閑的
沒錢
不自信
硬體或者軟體帶來的自卑
完美主義者
清高
要不就是走在對抗人性的這條道路上太久了
建議多多閱讀,多思考


推薦閱讀:

一個沒啥愛好沒啥興趣的大學生如何規劃她的未來?
你有過哪些「無妄之災」的經歷?
哪些愛好可以讓人變得更「愚蠢」?
果黑是由於什麼原因而黑?
如何培養獨立思考能力?

TAG:生活 | 人生 | 心理 | 生活方式 | 心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