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龍和金庸的閱讀量有多大?

曾經看過一篇文章說為什麼武俠小說金庸,古龍之後無人超越,因為他們閱讀量太大了。所以我很好奇他們讀過多少書,哪些書呢


說點關於古龍的。
稍作整理於此,僅供參考,如有錯誤,敬請告知:
一、
陳世熙的《唐人說薈》,俞曲園的《七俠五義》,張傑鑫的《三俠劍》,平江不肖生的《江湖奇俠傳》,還珠樓主的《蜀山劍俠傳》,王度廬、鄭證因、朱貞木、白羽等其他武俠小說家的諸作,斯威夫特的《格列佛遊記》,李汝珍的《鏡花緣》,梅里美的《尼爾的美神》,席格爾的《愛情故事》,毛姆的《人性枷鎖》,荷特的《米蘭夫人》,普佐的《教父》,蘇軾的《留侯論》。
以上來自古龍,《關於武俠》

二、
司湯達的《紅與黑》,米勒的《國際機場》,奧爾科特的《小婦人》,海明威的《老人與海》,斯坦貝克的《人鼠之間》。
以上來自古龍,《談「新」與「變」——&<大人物&>代序》


三、
《彭公案》《施公案》等一系列早期「說書體」武俠小說,福樓拜的《包法利夫人》。
以上來自古龍,《寫在&<天涯·明月·刀&>之前》

四、
米切爾的《飄》,夏洛蒂勃朗特的《簡愛》,艾米麗勃朗特的《呼嘯山莊》,大仲馬的《基度山恩仇記》,簡奧斯汀的《傲慢和偏見》,布蘭特的《愚人船》,以及《雲泥》、《鐵手無情》、《窗外》等。
以上來自古龍,《寫在&<蕭十一郎&>前》

五、
李肇的《唐國史補》,來自古龍《劍神一笑》的序。
在這篇文里古龍還提到與金庸的書信往來,原文如下:

有人說劍器並不是一種劍,而是一種舞。也有人說劍器是一種系彩帶的短劍,是晉唐時,女子用來作舞器的。可是也有人說它是一種武器。
關於這些,金庸先生和我在書信中論過,連博學多聞如金庸先生,也不能做一個確切的結論。遠在晉唐間,這一類的事,如今大都已不可考,各家有各家之說,其說不可定。

六、
金聖嘆批才子書,來自古龍《劍神一笑》的注。
在這篇文里古龍還提到與倪匡的交情,原文如下:

因為在我這個鳥不生蛋的「注」中出現的兩個人,在現代愛看小說的人們心目中,大概比陸小鳳和西門吹雪的知名度還要高得多。
這兩個人當然都是我的朋友,這兩個人當然就是金庸和倪匡。
有一天深夜,我和倪匡喝酒,也不知道是喝第幾千幾百次酒了,也不知道說了多少鳥不生蛋讓人哭笑不得的話。
不同的是,那一天我還是提出了一個連母雞都不生蛋的上聯要倪匡對下聯。
這個上聯是:「冰比冰水冰。」

-----------------以上出現的作品為古龍本人明確提到過的,以下是他人評論古龍---------------------
七、

從刀光劍影里提煉人倫精粹,於柔情俠骨中間呈現生命哲理。筆法虛實錯落,時空跳接圓融;還借鑒了日本推理小說的技法與西方戲劇中的大段精彩對話,並運用電影中的蒙太奇手法,運用時空的延伸、壓縮、穿插以及多視點的銜接組合。
全新的藝術表現手法,使武俠小說為之一變,並終於使古龍在金庸之後又一次顯示了新派武俠小說不斷求變的開創性,並成為卓然稱絕的新派武俠小說大家。

海明威式的文體,在古龍的小說中可以找到影子。我們不妨讀一下《歡樂英雄》、《劍神一笑》、《白玉老虎》、《大人物》、《七種武器》和《碧血洗銀槍》,在這幾部古龍後期的代表作中,古龍的描述功夫越來越洗鍊,刻畫人物的心態也常用短句來表達,對話更是精采迭起,禪語與機鋒並存。如《劍神一笑》中寫牛肉湯向老實和尚討教救陸小鳳的方法,老實和尚一本正經說了一句話:「沒法子,就是有法子。」由此可見,古龍學海明威,並不是照搬西歐語言,而是「洋為中用」。他寫的人物對話,簡短有力,一針見血,創造了武俠小說中的「電報式文體」

以上來自曹正文《古龍小說藝術談》

八、

1964年至1966年發表的《浣花洗劍錄》向《宮本武藏》等日本時代小說取經,探索武道(天道),另闢武俠蹊徑。《武林外史》奠定古龍武俠小說的「浪子」風味,強化了《名劍風流》的現代感。《絕代雙驕》有明顯的寓言化傾向,是頗受到好評的長篇武俠喜劇。附帶一提的是,當時香港知名作家倪匡替明報邀稿《絕代雙驕》,從此和古龍結為莫逆。

古龍的創作理念是「求新求變」,不受傳統拘束,將中外經典鎔鑄一爐。從創作中期直到末期,他不斷突破自我,多次說「武俠小說到了要變的時候」。中外鎔鑄者,如王度廬鶴-鐵五部曲和《野性的呼喚》共融於《多情劍客無情劍》,又如史坦貝克《薄餅坪》啟發《歡樂英雄》,《教父》和日本漫畫《帶子狼》融入《流星?蝴蝶?劍》。他也在小說滲入散文和新詩的句法,寫出《天涯?明月?刀》等小說。直到1979年《英雄無淚》《新月傳奇》完成後才走向衰退,創作銳減,代筆橫行。這就是1981年以降,古龍創作上的枯槁階段。枯槁階段的出現,和古龍興趣轉向編劇,以及健康不佳有極大關係。

以上來自中文維基百科古龍

九、

許多人覺得,古龍的風格很易學。因為一個普通讀者讀古龍,乍看之下,不會覺得他有金庸或梁羽生那麼厚的功底——你可以輕鬆從金庸書里讀出他喜歡《水滸》、熟稔《紅樓》,他對希臘戲劇、莎士比亞、大仲馬、《三言二拍》、《史記》、詩詞歌賦等無數東西,都爛熟於心。而古龍,乍看只能說,這位對詩挺熟,尤其體現在人名兒上,比如白玉京,比如葉孤城。
但稍微看看他的隨筆或評述,就會發現,這廝對福樓拜、海明威、傑克倫敦這些19世紀到20世紀初的大人物,了如指掌;尤其是後兩位,他許多作品裡會出現一些類似的手法
。在若干篇宣言般的文章里,他都會讚許這兩位。至於日本劍俠作家如柴田煉三郎等,古龍更是熟到可以隨心所欲化用的地步。最後,他比我們絕大多數人想像中,都更熟悉金庸。原話是:
我自己在開始武俠小說時,就幾乎是在拼合模仿金庸先生,寫了十年後,在寫《名劍風流》、《絕代雙驕》時,還是在模仿金庸先生。 我相信武俠小說作家中,和我同樣情況的人並不少。 這一點金庸先生也無疑是值得驕傲的。
所以,世上那麼多人覺得古龍易寫,而終於世上也只有一個古龍的原因,就是這個:這個疑似好酒散懶的浪子,讀的書比我們想像中多得多。許多人,只看了幾冊古龍,就仿著他路數寫,取法乎上,得乎其中。說到底,終是不讀書之過。

以上來自世上萬事,不過是一懶二拖三不讀書

掛一漏萬,貽笑大方。
完。


@趙小六 知友整理得很認真,金庸的部分由我老實重新整理吧。不搞段子了,一來更費精力,二來確實寫得也不好看。

過往幾次訪談,金庸的豪華辦公室已經顯露了冰山一角。登門拜訪的人比比皆是,所以要搞清楚他的閱讀量,我當然算不上什麼有資格的人。
仍然是興趣所致,讓我們嘗試通過一些材料,走進金庸的書房。(有錯誤及時指正,謝謝。)
-------------------------------------------------------------------------------------
金庸素來以博學聞名,我們從有相關記載的資料去對比古龍,閱讀的量不敢說,但由於編輯、編劇、報人老闆、政客、學者教授等從業履歷,金庸閱讀的涉獵面,是絕對大於古龍的。
其閱讀的書目,大概分為:四書五經等諸子經典、各朝詩詞賦散文、唐傳奇等筆記雜錄、明清小說、佛經、戲劇等藝術類文獻、歷史類文獻、政治類文獻、近現代作家作品(含武俠小說)、國外名著及小說等等。
當然,以上分類較為籠統,以下開始詳細摘錄整理,大概從小說的相關回目後記、其他文學作品及訪談演講、小說正文及母題推斷幾方面來。
一、小說的相關回目後記
1、首先是《雪山飛狐》。

關於李自成之死,有好幾種說法。第一種是《明史》說的,他在九宮山為村民擊斃,當時謠言又說是為神道所殛。第二種是《明紀》說他為村民所困,不能脫,自縊而死。第三種是《明季北略》說他在羅公山軍中病死。第四種是《灃州志》所載,他逃到夾山出家為僧,到七十歲才坐化。第五種是《吳三桂演義》小說的想像,說是為牛金星所毒殺。
……
在小說中加插一些歷史背景,當然不必一切細節都完全符合史實,只要重大事件不違背就是了。至於沒有定論的歷史事件,小說作者自然更可選擇其中的一種說法來加以發揮。但舊小說《吳三桂演義》和《鐵冠圖》敘述李自成故事,和眾所公認的事實距離太遠,以《鐵冠圖》中描寫費宮娥所刺殺的闖軍大將竟是李岩,未免自由得過了分。

僅從後記里的幾句話,就推斷金庸通讀過這些書目自然極不嚴謹,畢竟,他可能只是從二手的文獻里摘得只麟片爪。
但這到底可以說明一件事,凡是涉及歷史的小說,金庸不敢怠慢,還是會查閱、接觸相關正史、野史甚至演義等相關著作。
註:所謂何璘的《灃州志》這本書,我暫時沒有找到出處。是否有這部書,亟待其他知友考據。
2、《飛狐外傳》後記援引了《孟子》的名言:富貴不能淫云云。
3、《連城訣》後記里,

鄧之誠先生的《中華二千年史》卷五中提到了這件事:
「天津條約」許外人傳教,於是教徒之足跡遍中國。莠民入教,輒恃外人為護符,不受官吏鈐束。人民既憤教士之驕橫,又怪其行動詭秘,推測附會,爭端遂起。教民或有死傷,外籍教士即借口要挾,勒索巨款,甚至歸罪官吏,脅清廷治以重罪,封疆大吏,亦須革職永不敘用。內政由人干涉,國已不國矣。教案以千萬計,茲舉其大者:
  「……丹陽教案。光緒十七年八月……劉坤一、剛毅奏,本年……江蘇之丹陽、金匱、無錫、陽湖、江陰、如皋各屬教堂,接踵被焚毀,派員前往查辦……蘇屬案,系由丹陽首先滋事,將該縣查文清甄別參革……「(《光緒東華錄》卷一O五)

以及往後又說

我祖父此後便在故鄉閑居,讀書做詩自娛,也做了很多公益事業。他編了一部《海寧查氏詩鈔》,有數百卷之多,但雕版未完工就去世了(這些雕版放了兩間屋子,後來都成為我們堂兄弟的玩具)

雖然此處言明「玩具」,但如傅國涌版《金庸傳》等多部傳記都言明金庸曾稍微記誦過,考慮到查先生的家族榮譽感,及《鹿鼎記》的回目,金庸對海寧查氏的詩稿肯定還是翻閱過的。
4、《天龍八部》後記里提到金庸讀過《夏濟安日記》
5、《射鵰英雄傳》附錄的《成吉思汗家族》及《關於「全真教」》兩文,列參考文獻如下:
提醒:本部分冗長可跳過。
前者,《元史》(宋濂等),《新元史》(柯劭忞),《蒙古秘史》(外蒙古策·達木丁蘇隆編譯,謝再善譯),《成吉思汗傳》(馮承鈞),《皇元聖武親征錄校注》(王國維),《馬可波羅行紀》(馮承鈞譯註),《元史學》(李思純),《成吉思汗》(蘇聯楊契維茨基著,邵循岱譯),Henry H.Howorth: History of the Mongols,Jeremiah Curtin: The Mongols, a history,Gabriele Mondel: The Life and Times of Geng his Khan;
後者,《道園學古錄》、《重陽仙跡記》、《全真教祖碑》、《長春道教源流》(八卷)《歷世真仙體道通鑒》、《七真年譜》、《終南山祖庭仙真內傳》、《甘水仙源錄》、《金蓮正宗記》、《金蓮正宗仙源像傳》(這六本未援引,不一定看過)、《無為真人馬宗師道行碑》、《長生真人劉宗師道行碑》、《王宗師道行碑銘》、《郝宗師道德碑》、《續文獻通考》、《登州府志》、《長春真人西遊記》、《南宋初河北新道教考》、《耶律楚材西遊錄足本校注》、《列仙全傳》、《列仙傳》、《道藏源流考》、《政和萬壽道藏》、《演山先生神道碑》、《渭南文集卷五·條對狀》

是不是覺得很枯燥很無聊?沒錯,我也覺得很無聊。
不過,民科出身的查先生,能對文獻挖到這個程度,已經很不容易了。基本上,他後續走上歷史學者的道路,已經埋下了伏筆。
6、《神鵰俠侶》後記里說:

三千年前《詩經》中的歡悅、哀傷、懷念、悲苦,與今日人們的感情仍是並無重大分別。

這部小說里引用了一些,如「既見君子云胡不喜」。

7、《鹿鼎記》的私貨一直就不少,後面撰寫了《康熙朝的機密奏》一文,雖然沒寫參考文獻,但是考慮到本部小說的半歷史成分,《清史稿》是沒得跑了,鹿鼎記里提到了大力將軍吳六奇,故事原型出處《聊齋志異》也跑不了。諸如正面分析小說的這些內容,我後面重點講,可能也相對好看些。
後記里更依次提到了《哈姆雷特》、《羅亭》、《紅字》、《安娜卡列尼娜》、《水滸傳》、《紅樓夢》《阿Q正傳》這些作品。

8、《笑傲江湖》後記里:

《論語》記載了許多隱者,晨門、楚狂接輿、長沮、桀溺、荷丈人、伯夷、叔齊、虞仲、夷逸、朱張、柳下惠、少連等等,孔子對他們都很尊敬,雖然,並不同意他們的作風。

其實對海寧查家這種淵源家學,即便過了科考的年代,四書五經唐詩宋詞也是基本標配而已。

9、《書劍恩仇錄》末章作者附註,金庸表示看過了《可蘭經》全文,又依次提到《於役東陵日記》、《東陵紀事詩》《乾隆慈禧墳墓被盜紀實》(未援引),以及《左傳》、《後漢書》等歷史學者基本標配。
後記里,則自承了於詩詞一道的不足,並重新學習了《漢語詩律學》(王力)

10、《俠客行》的後記信息量不少,我全文摘錄:

由於兩個人相貌相似,因而引起種種誤會,這種古老的傳奇故事,決不能成為小說的堅實結構。雖然莎士比亞也曾一再使用孿生兄弟、孿生姊妹的題材,但那些作品都不是他最好的戲劇。在《俠客行》這部小說中,我所想寫的,主要是石清夫婦愛憐兒子的感情,所以石破天和石中玉相貌相似,並不是重心之所在。
  一九七五年冬天,在《明報月刊》十周年的紀念稿《明月十年共此時》中,我曾引過石清在廟中向佛像禱祝的一段話。此番重校舊稿,眼淚又滴濕了這段文字。
  各種牽強附會的注釋,往往會損害原作者的本意,反而造成嚴重障礙。《俠客行》寫於十二年之前,於此意有所發揮。
  近來多讀佛經,於此更深有所感。大乘般若經以及龍樹的中觀之學,都極力破斥煩瑣的名相戲論,認為各種知識見解,徒然令修學者心中產生虛妄念頭,有礙見道,因此強調「無著」、「無住」、「無作」、「無願」。邪見固然不可有,正見亦不可有。《金剛經》云:「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法尚應舍,何況非法」,「如來所說法,皆不可取,不可說,非法、非非法」,皆是此義。寫《俠客行》時,於佛經全無認識之可言,《金剛經》也是在去年十一月間才開始誦讀全經,對般若學和中觀的修學,更是今年春夏間之事。此中因緣,殊不可解。
  一九七七·七·

題外話:石清向佛祖禱祝的那一番話是什麼呢?

「這孩兒雖然不肖,胡作非為,其實我愛他勝過自己性命。若有人要傷害於他,我寧可性命不要,也要護他周全。今日咱們父子團聚,老天菩薩,待我石清實是恩重。」

如果大家還記得,1976年10月,正是査傳俠自殺的日子。
自那起,金庸信佛。

廣州花城版的《俠客行》里,還有《越女劍》、《卅三劍客圖》數文,尤其《卅三劍客圖》,多取材自唐宋傳奇,金庸為於1970年為卅三劍客圖版畫作傳,依次翻閱了不少筆記雜錄、史料、小說等。
摘錄如下:
《太平廣記》(李昉等,部分傳奇故事收錄於此,故不再一一列出)、《吳越春秋》(趙曄)、《劍俠傳》(王世貞)、《藝文類聚》(歐陽詢等)、《東周列國志》(馮夢龍)、《越絕書》(袁康)、《宇文盛墓誌》(庾信)、《綠野仙蹤》(李百川)、《蜀山劍俠傳》(還珠樓主)、《舊唐書》(趙瑩等、《新唐書》(宋祁、歐陽修等)、《隋唐演義》(褚人獲)、《說唐》、《紅拂記》(張鳳翼or張太和)、《虯髯翁》(凌濛初)、《中國文學史》(鄭振鐸)、《水滸後傳》(陳忱)、《論短篇小說》(胡適)、《衛公故物記》(韋端符)、《酉陽雜俎》(段成式,部分傳奇故事收錄於此,故不再一一列出)、《莊子》、《資治通鑒》(司馬光等)、《原化記》(皇甫氏,亦收錄於《太平廣記》)、《北夢瑣言》(孫光憲,亦收錄於《太平廣記》)、《甘澤謠》(袁郊)、《唐代叢書》、《劇談錄》(康駢)、《花間集》(趙崇祚等)、《宋史》(脫脫等)、《唐摭言》(王定保)、《三水小牘》(皇甫枚)、《廣陵妖亂志》(羅隱)、《詩餘廣選》(卓人月等)、陶淵明、張衡及黃損詩詞賦、《易經》、《三國演義》(羅貫中)、《孫子兵法》(孫武)、《聞見近錄》(王鞏)、《老學庵筆記》(陸遊)、《續資治通鑒》(畢沅)、《夢溪筆談》(沈括)、《青瑣高議》(劉斧)、《龍川別志》(蘇轍)、《中國科學文明史》(英 李約瑟)、《青箱雜記》(吳處厚)、《西昆酬唱集》(楊億)、文徵明詞、《公羊傳》(公羊高)、《說文解字》(許慎)、《五代史》(歐陽修)、《十國紀年》(劉恕)、《江淮異人錄》(吳淑)、《南唐書》(馬令)、《道靈格雷的畫像》(王爾德)、《七劍十三俠》(唐芸洲)、《唐國史補》(李肇)、《今古奇觀》(抱瓮老人)、《夷堅志》(洪邁)、《齊東野語》(周密)、《鶴林玉露》(羅大經)。
註:以上摘錄書目以金庸有實際援引為準,若只是單純提到書名,如《太平御覽》便不列入金庸的閱讀書單里。

11、《碧血劍》附有金庸撰寫的《袁崇煥評傳》,參考文獻如下:
實、在、太、多、了!
查先生你以後寫論文的時候能不能不要只注釋,能不能一起列個參考文獻啊!答主雖然無聊也是很累的啊!!
開始:
《伊利亞特》、《袁崇煥資料集錄》(閻崇年、俞三東)、《羅馬帝國衰亡史》(吉朋,哇哈哈,這是查先生自己承認放在書架上的!姑且認為你看過吧。。。)、

更新中。

--------------------------------------------
那個,我也開了公眾號,微信搜索「言少的江湖」,或「yanshaojianghu」,謝謝關注。


關於金庸,試舉幾例:

1、《天龍八部》中姑蘇慕容家世居「參合庄」、家門絕學「參合指」出自參合陂之戰」
魏軍晨夜兼行,乙酉,暮,至參合陂西。燕軍在陂東,營於蟠羊山南水上。魏王珪夜部分諸將,掩覆燕軍,士卒銜枚束馬口潛進。丙戌,日出,魏軍登山,下臨燕營。燕軍將東引,顧見之,士卒大驚擾亂。珪縱兵擊之,燕兵走赴水,人馬相騰,躡壓溺死者以萬數。——《資治通鑒·卷一百八》

2、《神鵰俠侶》中的龍套「西山一窟鬼」出處:
《西山一窟鬼》為宋代話本,作者佚名,首見於《京本通俗小說》第十二卷 。後由馮夢龍整理編入《警世通言》,改名為《一窟鬼癩道人除怪》。——百度百科

3、金庸世界裡一大神龍見首不見尾的bug——「獨孤求敗」,為啥要姓獨孤?除了「獨孤」為姓、「求敗」為名本來就有高山仰止的宗師逼格之外,還因為:
「要知道大同和古雲中郡關係密切,「獨孤」乃是當地赫赫有名的姓氏。在《神鵰俠侶》里,獨孤求敗於劍冢中留言,『弱冠前以之與河朔群雄爭鋒』,而山西正好便在河朔,可見是少年獨孤求敗揚名立萬的地方。」——《你我皆凡人:從金庸武俠里讀出的現實江湖》

4、《倚天屠龍記》中張無忌的舅舅殷野王
到秦朝末期,殷姓的主要族群集聚在河內野王(今河南沁陽)。——百度百科

5、《笑傲江湖》中,林平之為啥一定要姓林
因為林姓是胡建第一大姓。另外,媽祖的原型——林默,也姓林。
~~~~~~~~~~~~~~~~~~~~~~~~~~~~~~~~~~~~~~~~~~~~~~~~~~~~~~~~~~~~~~~~~~~~~
隨手一打,以後想到其他的再加上來。金庸之所以是金庸,不是沒道理的。所以懷揣著文學理想的少年們啊,還是多讀幾本書先吧。


我再來補充一下。
希臘神話全集

《笑傲江湖》中令狐沖在綠竹巷中初遇任盈盈,之後一直隔簾傳琴,他聽綠竹翁稱盈盈為「婆婆」;誤以為她是一位年高德劭的老人。學琴期間,令狐沖從未見過任盈盈的面容。
任盈盈到了五霸崗上,匿身草舍之中,令狐沖準備帶她離開險境。任盈盈要他答應「不能回頭看她一眼,連一片衣角也不能看」才肯同去。後來沖盈二人跌入山澗之中,令狐沖才在水中看到盈盈秀麗絕倫的臉蛋。
這裡借用了兩個希臘神話故事——奧菲尤斯和優里加的故事、納西索斯的故事。

蔡炎培先生說當年有一天見金庸挾著一疊《文學雜誌》回報館,次日便寫了任大小姐,他懷疑構想是從奧菲尤斯與優里狄加(Orpheus and Eurydice)的故事來。(文學雜誌原文)

奧菲尤斯是一位豎琴聖手,琴聲能感動萬物。後來他的妻子優里加不幸身亡。奧菲尤斯奏起豎琴傾述哀思,冥王被其琴聲感動,答應讓他帶妻子回陽間,只是在回去的途中他不能回頭看優里加一眼,否則承諾就此作廢。

金庸借用的是「不回頭」這一設定。


沖盈二人必須要相愛啊。既然不能回頭,又要看到彼此,有什麼解決辦法呢?於是金庸化用另一個希臘神話——納西索斯的故事。

納西索斯是希臘神話中最俊俏的美少年。他自負地拒絕了所有少女的求愛,包括山中仙女伊可(echo),結果伊可哀怨而死。諸神憤怒之下發下神諭:他會愛上別人,卻不能以被愛作為回報。一日,納西索斯來到一條小河邊,他看到自己在水中的倒影,然而他並不知道那是他本人。他對倒影愛慕不已,難以自拔,最終投入冰冷刺骨的水中而死。

金庸借用的是「水中見到真愛」這一設定。

《天龍八部》中耶律洪基的王妃用毒酒哄騙阿紫,阿紫為了令喬峰愛上他誤使喬峰飲用毒酒。

這裡借用了希臘神話中最偉大的英雄赫拉克勒斯之死的故事。這段跟赫拉克勒斯之死一模一樣,也是反派告訴主角愛慕者/妻子用他的酒/血能夠讓主角永遠愛她,因此愛慕他/妻子誤傷/誤殺主角。由於該故事錯綜複雜,我就不在此贅述。有興趣的知友可以查閱希臘神話。

《射鵰英雄傳》中陳玄風一身橫練功夫,全身銅皮鐵骨,只有練功「罩門」一戳就死,應該是「阿喀琉斯之踵」。

阿喀琉斯,是凡人泊琉斯和美貌仙女忒提斯的寶貝兒子。忒提斯為了讓兒子煉成「金鐘罩」,在他剛出生時就將其倒提著浸進冥河,遺憾的是,乖兒被母親捏住的腳後跟卻不慎露在水外,全身留下了惟一一處「死穴」。後來,經太陽神阿波羅指點,阿喀琉斯被帕里斯一箭射中了腳踝而死去。

知友@懷霜客也是心細如髮

以下一段是其原文

無涯子愛上玉像的故事也有可能借鑒了希臘神話中皮格馬利翁愛上自己雕的美人像的故事,喬峰這個人物本來就是脫胎自帶著原罪最後又自我救贖的俄狄甫斯,還有到處留情的段王爺活脫一個翻版的宙斯

不過我認為段譽愛上玉像才是化用了"皮格馬利翁的故事」。

皮格馬利翁是希臘神話中的塞普勒斯國王,善雕刻。他不喜歡塞普勒斯的凡間女子,決定永不結婚。他用神奇的技藝雕刻了一座美麗的象牙少女像,在夜以繼日的工作中,皮格馬利翁把全部的精力、全部的熱情、全部的愛戀都賦予了這座雕像。他像對待自己的妻子那樣撫愛她,裝扮她,為她起名加拉泰亞,並向神乞求讓她成為自己的妻子。愛神阿佛洛狄忒被他打動,賜予雕像生命,並讓他們結為夫妻。

因為段譽才是愛上了雕像,然後雕像「變」成真人,並最終結為秦晉之好(連載版)。

心理學上有個皮格馬利翁效應便是由此名來。皮格馬利翁效應意為————熱切期望的事總會發生。是不是類似「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呢?

金庸看過的還有:
《愛麗絲漫遊仙境》


古龍應該看過《春雨物語》。

古龍筆下的老實和尚:

老實和尚好像根本聽不懂他說的話,囁嚅著道:「你要我拿什麼?」
只要值錢的,全都拿出來!」
「可是我身上什麼都沒有。」老實和尚的頭垂得更低了。
他發現這人好像要抬起腿來踢他一腳,但卻被另一人拉住:「算了吧,這邋遢和尚看來也不像有油水的樣子,咱們還是扯呼了吧!」
扯呼的意思就是走。他們來得快,去得也快,做賊的人多多少少總是有點心虛的。
船上立刻就騷動了起來,有人在跳腳,有人在大罵,不但罵強盜,也罵和尚:「遇見了和尚,果然晦氣!」
他們罵的時候並不怕被和尚聽見,老實和尚也好像根本沒有聽見。
他還是垂著頭,坐在那裡,神情好像很不安,忽然跳起來,衝上船頭。
船頭上擺著塊木板,本是船到岸時搭橋用的。
老實和尚抓起了這塊木板,輕輕一拍,三寸厚的木板就碎成了五六塊。船上的人立刻都怔住。老實和尚將第一塊木板拋出去,木板剛落在水面上,他的人已飛起,腳尖在這塊木板上輕輕一點,第二塊木板已跟著拋了出去。他的人就好像忽然變成了一隻點水的蜻蜓,在水面上接連四五個起落,已追上了那艘水蛇幫的快艇。
水蛇幫的強盜大爺們正在計算著他們今天的收穫,忽然發現一個人飛仙般凌波而來,輕飄飄的落在船上,竟是剛才那邋遢和尚。
這種輕功他們非但連看都沒有看過,簡直連聽都沒有聽說過。
「原來這和尚竟是真人不露相,等我們財物到手後,他再來架橫樑。」
每個人的手心裡都捏著把冷汗,只希望這和尚也只要他們的錢,不要他們的命。
誰也想不到這和尚竟然在他們面前直挺挺的跪了下來,恭恭敬敬說道:「我身上還有四兩銀子,本來是準備買件新衣服,買雙新草鞋,這已經犯了貪念。」
他已從身上將這錠銀子掏出來,擺在他們腳下,接著道:「何況出家人本不該打誑語,我剛才卻在大爺們面前說了謊,現在我只求大爺們原諒,我回去後也一定會面壁思過,在我佛面前懺悔三個月的。」

《春雨物語·樊噲》節選:


金庸閱讀量那是相當大的,可以說經史子集無所不讀,古龍也曾寫信向他請教關於劍器的問題,可惜他也不知道。

手機黨想到哪說到哪。

眾所周知的降龍十八掌招式來自周易,洪七公的其他武功如逍遙遊來自莊子,天龍八部中段譽不停掉書袋,主要是佛、儒和黃老之學,逍遙派聽名字就知道,武功路數主要來自莊子,北冥有魚……,射鵰中黃蓉智斗朱子柳,乞丐何曾有二妻那首童謠來自宋代雜書,而與瑛姑鬥法表明他還研究過古代算學……

漁讀耕樵組合有兩套,都是大理段氏一脈,是魏晉文士風流的內容,出自哪裡不知道了。

其他雜學主要有琴棋書畫,詩詞歌賦,這些體現在蘇星河門下的函谷八友及笑傲里的梅庄四友,後廚功夫體現在黃蓉喂洪七公,山茶花養護大法體現在段譽諷刺王夫人,太極八卦和中醫藥可以看倚天,歷史他肯定懂,別問我為什麼知道。

哦對了,郭靖黃蓉對掌七天是獨幕劇形式,令狐沖不回頭看盈盈是模仿希臘神話的內容……這表明他還緊跟時代。

金大俠雖然所學極多,且不淺,但最明顯的我覺得還是佛家影響最大,當然只是感覺了。

至於古龍我知道的並不多,只是從他行文間和三觀中感覺洋多於中。


很多人貧瘠的一點兒歷史知識是來自金庸的武俠小說及由此改編的電視劇,這或許能從側面說明一下吧。


金庸在《「金庸作品集」新序》里寫過這樣一段話:

在劉再復先生與他千金劉劍眉合寫的《父女兩地書》(共悟人間)中,劍梅小姐提到她曾和李陀先生的一次談話,李先生說,寫小說也跟彈鋼琴一樣,沒有任何捷徑可言,是一級一級往上提高的,要經過每日的苦練和積累,讀書不夠多就不行。我很同意這個觀點。我每日讀書至少四五小時,從不間斷,在報社退休後連續在中外大學中努力進修。這些年來,學問、知識、見解雖有長進,才氣卻長不了,因此,這些小說雖然改了三次,很多人看了還是要嘆氣。正如一個鋼琴家每天練琴二十小時,如果天分不夠,永遠做不了蕭邦、李斯特、拉赫曼尼諾夫、巴德魯斯基,連魯賓斯坦、霍洛維茲、阿胥肯那吉、劉詩昆、傅聰也做不成。

這段很能說明問題了吧。古龍不了解。


剝極而復參九陽

小時候看倚天看到這個章節名字覺得酷斃了!
為什麼?
因為看不懂!
……
參九陽還湊合知道啥意思,
剝極而復是什麼鬼?
但憑著我天縱英才,隱約覺得大概是峰迴路轉之類的意思吧。
金大俠對易經的熟悉,我之前就理解為降龍十八掌那幾個名稱,但是——
前一陣聽曾士強講易經,聽到剝卦、復卦時……
我擦!
剝極而復是這個意思!
頓時覺得金大俠逼格太高了!
「剝極而復」不但揭示了本章節的故事走向,而且與參九陽的「陽」相呼應,當時張無忌身中玄冥神掌,陰毒侵體快掛了,正是剝卦到了「陰極」,開始參悟九陽豆漿機說明書時,正是復卦「陰極而陽復」,用在這再合適不過了!

童鞋們記住,今後不要再用什麼否極泰來(雖然也出自易經)峰迴路轉柳暗花明!!
俗!
剝極而復才是襯托你逼格滿滿的不二選擇!

補充一個:
令狐沖的沖,古字作沖,是「盅」的通假字,引申為「虛」義。(實際表示動作的那個chong繁體是「衝」,與沖不是一個字,只不過現在簡化成一個字了)
老子《道德經》有雲:道沖而用之或不盈……所以沖與盈是一體兩面,那麼與令狐沖配對的就是任「盈盈」嘍
要是叫令狐虛……


記得金庸大俠在訪談里說過,他這輩子最開心的事就是看過一遍的書就不會忘了,由此可以想到他的閱讀量為何能比普通人多的多了,真是羨煞旁人啊


關於金庸的閱讀量我認為所有答案都陷入了一個誤區,那就是從金庸寫的小說去推測金庸讀的書。
這樣推測當然不會錯,但是可以說大大低估了金庸的閱讀量,無異於盲人摸象,只能窺見冰山一角。
先說一個大概的,諸子百家看金庸第三冊提到過一個說法,金庸每天用在讀書上的時間大約是四個小時,我們打一個對摺,兩小時,金庸九十歲,每天讀書兩小時,九十年,而且金庸從明報退休以後每天的讀書時間只會比四小時更多,反正金庸的閱讀量對我來說就是細思極恐。
金庸目前出版的小說36冊,而金庸沒有出版的文字(就是在明報上所寫的散文社評)大約是已經出版的文字的兩倍,這些社評涉及的內容之豐富遠超其小說。
再比如金庸參與了香港基本法的訂立,也就是說金庸在法律方面是有兩把刷子,也一定閱讀了大量的法律書籍,這是看金庸小說絕不能知道的。
金庸除小說外已出版的作品《香港的前途》《明窗小扎》《金庸散文集》《金庸池田大作對話錄》,內容涉獵非常廣泛,有時間的話我可以整理出來,而這些只是冰山一角。
另外金庸十五歲的時候出版過一本名叫《獻給初中投考者》的書,是一本小升初的輔導書,金庸憑藉這本書的稿費念的高中。
而且金庸的書房大家都看過照片,藏書量至少是有幾萬冊的,不亞於一座圖書館。
金庸的閱讀量我只能說深不可測,大概也就是陳寅恪,金克木這些發出「書讀完了」的感慨的先生可以相比吧。
古龍先生的閱讀量大概只能從他的小說里推測一二了,不過雖不如金庸但是也遠超常人了。


補充一個:塞普勒斯王-皮格馬利翁,愛上雕刻的石像。


古龍的書本閱讀量不是他的專長,女性閱讀量才是


金庸讀書之廣博,國學底子之深厚,既有其家學淵源及時代原因(舊式教育,童蒙初開就要熟讀經書),更得益於其驚人的天賦。金庸知識面之廣,辭彙之豐富,世界觀之完整,對人性之洞悉把握,古龍梁羽生等新派武俠小說家完全難以望其項背。金庸以一己之力,將武俠小說這一通俗文學門類,提高到了與經典文學著作比肩而毫不遜色的地位,足見其文學功底之深。金庸之作,往往依附真實歷史,可以看出,作品中所涉時代的相關知識,金庸都是做足了功課,且敢直筆實寫。舉凡衣食住行、風土人情、社會制度等等,大多能以假亂真,極具真實性。金庸小說語言師承明清白話小說,典雅而又曉暢,詩詞曲賦無一不通,文字功夫甩開古龍等人十萬八千里。最為難得的是,金庸小說,打通了俗雅分野之任督二脈,通俗又通雅,初識文字的小學生能讀得津津有味,專研文學之專家學者也能讀得不亦樂乎,外行可看熱鬧,內行可看門道。金庸的文學成就,可以說是由他的海量閱讀,為其奠定了堅實基礎的。金庸小說,諸多無關宏旨之閑筆,皆言之有據,有書可考。此類專著,可參考嚴曉星《金庸識小錄》,陳志明《金庸筆下的文史典故》等。總之,金庸讀書之博之雜,非一般小說家能比。

——————————
以下為轉載,管中窺豹,金庸學養可見一斑,不像許多浪得虛名之徒,連名字都起不好。侵刪
——————————
金庸筆下人物角色名字的由來

1.阿朱、阿紫 ——二姐妹是《天龍八部》段正淳與阮星竹之女,自小分離,後一為慕容氏的婢女,一為星宿派的頑徒。朱紫是一個母親所生,而性格、品質迥異。其名取自《論語》。
《論語·陽貨》:「惡紫之奪朱也。」何晏集解:「朱,正色;紫,間色之好者。惡其邪好以亂正色。」後因以「朱紫」比喻以邪亂正或真偽混淆。《後漢書·陳元傳》:「夫明者獨見,不惑於朱紫。」又比喻人品的高下。劉峻《廣絕交論》:「雌黃出其唇吻,朱紫由其膽。」由是觀之,查氏以「朱紫」為二姝命名,愛憎之情不言自明矣。
[附:喬峰]喬峰本名蕭峰(蕭姓為遼國大姓),其姓得自養父農戶喬三槐。「喬」字已暗含其並非本姓(「喬」在字義上有「裝假」、「改扮」意,如喬裝,喬模喬樣等,《水滸》有「李逵壽張喬坐衙」)而「峰」字又遙接其父之名「遠山」。
2.丁典和凌霜華 ——《連城訣》中一對命運悲慘的愛侶。丁,有遭逢的意思。《後漢書·岑彭傳》:「我喜我生,獨丁斯時。」有詞語「丁憂」、「丁艱」;典,有抵押、典當的意思。杜甫《曲江》:「朝回日日典春衣」。所以「丁典」可釋為「遭逢出賣」,正好像丁典與其把弟狄雲身世的寫照。
凌,「凌寒獨自開」之凌,冒著;「霜華(花)」,雪也。能凌霜華(花)之物,菊也。合「人淡如菊」之評,亦符其愛菊之性。故其女僕名曰「菊友」。
3.楊過、小龍女 ——「神鵰大俠」楊過,字改之,其名及字都是郭靖取的。《左傳·宣公二年》:「人誰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又南宋辛派詞人劉過,字改之。不知金庸是否從這位詞人身上得到某種靈感。
龍女,神話中的龍王女兒。《法華經》中有龍女成佛的故事,唐李朝威《柳毅傳》有「龍女牧羊」。《詩人玉屑》卷二十一引《冷齋詩話》有「吳城小龍女」。而小龍女的原型應該出自《莊子·逍遙遊》中那位「肌膚若冰雪,綽約若處子」的「藐姑射之山」的「神人」。
4.令狐沖、任盈盈 ——令狐沖是厭惡權利鬥爭的「隱士」,一位「道家之俠」。沖,貌似沖淡空虛;盈,水滿的樣子。這似乎暗示著令狐沖和任盈盈性格的差異與衝突。但事物是辨證的,《老子》四十五章曰:「大盈若沖,其用不窮。」(再說下--金庸在其另一部小說里借周伯通之口引用過這句話,可旁證這種解釋並非牽強。「周伯通道:『我這全真派最上乘的武功,要旨就在『空、柔』二字,那就是所謂『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沖,其用不窮』』跟著將這四句話的意思解釋了一遍。郭靖聽了默默思索。」)沖與盈又達到了統一。而事實上他二人最終是「笑傲江湖」,「曲諧」一生的。
[補記]任盈盈也可能名取自《古詩十九首》「盈盈樓上女」。清孔尚任、顧彩合作傳奇劇本《小忽雷》中女主角名鄭盈盈。又《老子》:「道沖而用之,或不盈,淵兮似萬物之宗」 。
5.「奔雷手」文泰來 ——文泰來乃《書劍恩仇錄》紅花會四當家,是堪與喬峰媲美的好漢。「奔雷手」形容其工功夫氣勢不凡,辛棄疾《沁園春》(杯汝前來)有「於今喜睡,氣似奔雷」句。泰是卦名(卦象為上坤下乾)。坤地乾天,地重下沉,天輕上浮,天地交而萬物通,徵兆順利。
這樣就很好解釋文泰來由被清兵拿獲到逃脫囚籠,雖屢經周折,然「否去泰來終可待」(唐韋莊《湘中作》),正印證「泰來」二字是否極泰來的意思。
6.乾坤五絕(東邪西毒南帝北丐中神通)
《射鵰英雄傳》中五位高人被譽為「乾坤五絕」。金庸對他們的命名參考了中國傳統的五行思想。
東方尚青,屬木,故「東邪」為黃藥師(平時都穿著青袍);南方尚赤,屬火,故「南帝」號一燈;西方尚白,屬金,故「西毒」為歐陽"鋒";北方尚黑,屬水,故「北丐」為"洪"七公;中央尚黃,屬土,故「中神通」為王重陽。金木水火土五行巧妙地鑲嵌在五人的姓名中。
南帝一燈 ——「一燈」之名出自《法華經》:以一燈傳諸燈,終至萬燈皆明。「南為火」:一燈大師之「燈」待「火」點燃。其秘技為「一陽指」,而太陽就是一個大火球。 「南,色赤」:「燈」與「陽「皆作赤紅色。
中神通王重陽 ——『中央為土」:此人確為歷史人物,是全真教開山祖師,原名「王喆」,這姓/名兩個字皆具「土」形。五大高手中他辭世最早,由其師弟遞補為中頑童,就是周伯通。而「周」中亦有「土」。「中央,色黃」:王重陽既為道教大師,而道士用黃冠束髮,因此又被稱作「黃冠」。《推背圖》作者李淳風就自號「黃冠子」。
西毒歐陽鋒 ——「西為金」:「鋒」賴「金」利。作為音樂家的歐陽鋒,常備樂器不是吉他,而是鐵箏。仍是金屬所制。「西,色白」:西毒長居白駝山,他本人/侄兒/部屬皆作白衣裝。此意王家衛在《東邪西毒》中也有所發揮,電影尾聲是歐陽的一段獨白:沒多久,我就離開了這個地方。那天,黃曆上寫著「驛馬動,火迫金行,大利西方」。
東邪黃藥師 ——在《卅十三劍客圖·虯髯客傳》一文中,金庸對唐代名將李靖極表欽敬之忱。其實李靖之軍事才能未必高於韓信、林彪,金庸佩服他的恐怕還是其功成不居,明哲保身的政治智慧與人格修養。雖達不到三毛「最愛黃藥師什麼都愛」的程度,我猜金庸對自己創造的黃藥師這一人物形象還是鍾愛有加,他把自己推崇備至的李衛公的名字贈給了黃:李靖字藥師。「東,色青」:書中寫黃藥師初次出場:「身穿青色布袍」。「東為木」:黃藥師三字表面看來似乎有「草」無「木」,其實不然。金庸等台港文人使用的是正規的繁體字,「葯」字的正確寫法是「藥」,一根巨木,赫然在下。
北丐洪七公 ——舊武俠小說《兒女英雄傳》中有「鄧九公」者,名諱與洪七公相仿.。書名與《射鵰英雄傳》也有幾分(五分之三?)相似。「北為水」:七公姓「洪」 ,果見洪水湯湯,竟沒涯涘。「北,色黑」:書中不曾描寫七公衣服顏色。但他作為丐幫老頭子,估計不管衣服原色為何,上身之後,必將改造成唯一色調:總是黑。
小說中一燈大師的「一陽指」為歐陽鋒「蛤蟆功」的剋星,暗合五行相剋的原理(火克金)。《倚天屠龍記》中明教五行旗五位掌旗使的命名與此類似,就不多說了。
7.林平之、游坦之 ——一為副威鏢局之少鏢頭,一為聚賢庄之少莊主。然兩位公子哥兒前途卻並非「平之」、「坦之」!查老以「平坦」二字為兩位富家子弟命名,真是"高人"啊!
8.武修文、武敦儒 ——《神鵰俠侶》中的武氏兄弟乃大理武三通之子。修文的意思是:修明文教。《尚書·武成》:「王來自商,至於豐,乃偃武修文。」敦儒的意思是敦厚儒雅。南宋有詞人朱敦儒。命子名為「修文」、「敦儒」,本冀其文雅;但二子都只是赳赳武夫,真的和自己名字的含義大相徑庭。
9.夏雪宜、溫青青
二人是《碧血劍》中一對父女。夏季炎熱,雪只下於寒冬,「夏」與「雪」本不「宜」。恰又反映了正反兩種突兀的雙重性格」的評語大可移用到夏雪宜身上。以前有人認為溫青青名字來自《古詩十九首》「青青河畔草」,恐怕有點牽強。《莊子·德充符》:「唯松柏獨也[正],在冬夏青青」,《禮記·曲禮上》:「凡為人之禮,冬溫而夏凊(冷、涼的意思)」作為溫儀和夏雪宜的女兒,身上同樣兼有「溫」、「凊」(或謂「夏」、「雪」)兩種矛盾的性格,小說中其時而刁蠻時而哀苦的情緒對此作了很好的詮釋。
[附:袁承志] 《禮記·祭義》:「君子所謂孝者,先意承志,諭父母於道。」袁承志所承之志,本應是其父袁崇煥抗擊滿清之志,但《碧血劍》一書的結局,他卻隱居域外,只能算是「名不副實」的人物。歷史上名承志者尚多,如唐武后時有杜承志,現代有革命家廖承志,戲劇家焦菊隱(原名焦承志),作家張承志等。
10.逍遙派諸人
《天龍八部》中的逍遙派是一個崇尚道家的門派,其掌門人為無涯子。其名來自《莊子·養生主》「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和無涯子一輩的尚有天山童姥與李秋水。童姥謂年老而童身,其造型與武功似取材於佛祖釋迦牟尼(如八荒六合XXX拳之類)。李秋水名字來於《莊子·秋水》就不用多說了。
值得一提的是無涯子的兩個弟子:蘇星河,丁春秋。在道家裡,「星河」是空間上的「無涯」,而「春秋」則是時間上的「無涯」。
[附「函谷八友」] 「函谷八友」是蘇星河的八位弟子。「函谷」暗指道家始祖老子出關之處,點名逍遙派的淵源。
老大康廣陵(琴) ,姓名分別取自三國時的嵇康與他所彈的那首《廣陵散》;
老二范百陵(棋) ,姓名取自清朝的兩位圍棋高手范西屏(海寧人)和過百齡;
老三苟讀(書) ,這個顯而易見吧;
老四吳領軍(畫) ,書中述其曾任「領軍」之職,而姓恐來於唐大畫家吳道子;
老五薛慕華(醫) ,慕華即仰慕華佗之意(中國古代有一批以「慕X」名的,如「慕韓」,「慕華」等等)。又近代有黃乃裳,號慕華,曾參加康梁變法;
老六馮阿三(匠) ,其名很庸俗,應該是用來湊數的;
老七石清露(花) ,「石」諧音「蒔」,蒔花;清露古詩常見(如陸機《赴洛道中作》「清露墜素輝,明月一何朗」,虞世南《蟬》「垂綏緌飲清露,流響出疏桐」,《紅樓夢》三十四回記有「玫瑰清露」);
老八李傀儡(戲) ,傀儡寓意很明確,姓李似暗寓唐朝那位在皇宮搬演梨園的李隆基。李傀儡,似乎也暗示唐高宗,被武則天擺布得像個傀儡。
11.穆念慈 ——有人說名字取自《尚書·大禹謨》「帝念,念慈在慈。」這種說法並不正確。首先,全部《尚書》(包括所謂《偽古文尚書》)都無「念慈在慈」四字,有的是「念茲在茲」四字,茲,此也。也即「念念不忘」的意思,這和穆念慈的名字是風馬牛不相及的。
念慈者,懷念母親也。古時稱父親為家嚴,母親為家慈。《射鵰》全書都沒有寫念慈的父母是誰,但是由於鐵心兄的收養,她總算是有了父愛,所以更懷念其母的愛。
12.柯鎮惡 ——《世說新語》:「桓石虔,小字鎮惡」。
柯之高足郭靖那句擲地作金石聲的「為國為民,俠之大者」,也模仿自《世說》:「劉真長,黨同伐異,俠之大者」。
13.徐潮生 ——《書劍恩仇錄》中陳世倌之妻,乾隆與陳家洛之母。歷史上陳世倌正妻確為徐姓,「潮生」之名恐怕就是金庸所代擬了。出自唐張若虛《春江花月夜》:『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黃藥師自度的《碧海潮生曲》,以及桃花島積翠亭上「桃花影里飛神劍,碧海潮生按玉簫」的對聯分明都與這兩句詩有關。
14.李沅芷 ——《楚辭 湘夫人》:『沅有芷兮澧(音li)有蘭"』,此姝之名,盡在詩中。詩的後一句「思公子兮未敢言」倒與李沅芷對余魚同的那份情愫有三分彷彿。
15.「氣寒西北」白萬劍 ——出自龔自珍「氣寒西北何人劍,聲滿東南幾處簫」的詩句。金庸對龔定庵似乎情有獨鍾,他為《天龍八部》第35回寫的回目是:「紅顏彈指老,剎那芳華」,此句脫胎於龔定庵《洞仙歌》詞:「埋沒了,彈指芳華如電。」
16.射鵰,倚天 —— 金庸小說於七十年代末在台解禁,唯有《射鵰》一書,台灣文化官員懷疑「有鼓吹毛之嫌」,不許在台刊行。金庸對此有所解釋:「射鵰是中國北方民族由來已久的勇武行為。《史記·李廣傳》中說:是必射鵰者也。王維有詩:回看射鵰處,千里暮雲平。又有詩:暮雲空磧時驅馬,落日平原好射鵰。楊巨源詩:射鵰天更碧,吹角塞仍黃。溫庭筠詩:安得萬里沙,霜晴看射鵰。中國描寫塞外生活的文學作品往往提到射鵰,一箭雙鵰的成語更是普通得很。毛的詞中其實沒有射鵰兩字連用,只有隻識彎弓射大雕。中國文字人人都有權用,不能因為毛用過,別人就不能再用。」
金庸此文無一字不真,也無一語不是詭辯。《射鵰》雖無「鼓吹毛」的用心,但那書名的由來,一定出自《沁園春·雪》。
17. 岳不群(附:卓不凡) ——劍神卓不凡與君子劍岳不群兩大高手似乎在拉扯一個成語:「卓爾不群」,典出《漢書》:「夫唯大雅,卓爾不群」。
巍巍山『岳』,卓爾『不群』,頗有一種壁立千仞的氣象,與岳不群的道貌岸然也算合拍。
岳不群人稱「君子劍」,但真正的君子是「群」的,小人才「不群」呢!這也不是我說的,是我們的文宣王大成至聖先師孔夫子老二說的:「君子群而不黨,小人黨而不群」。(《論語·陽貨》)。岳不群以『君子劍』的面目欺世,金庸卻在取名時將其底細揭露無遺:偽君子,真小人也。
18.丁堅與施令威 ——此二人武功未臻化境,與卓不凡,岳不群不可同日而語,他們所爭的也非成語,而是在爭相攀附一位仙人:丁令威。
《搜神後記·卷一》:「丁令威,本遼東人,學道於靈虛山。後化鶴歸遼,集城門華表柱。時有少年舉弓欲射之。鶴乃飛,徘徊空中而言曰『有鳥有鳥丁令威,去家千年今始歸。城郭如故人民非,何不學仙冢累累』,遂高上衝天」。
19.『白頭仙翁』卜沉 ——此人為嵩山派高手,與『禿鷹』沙天江一起出場,這兩人的名字可能是相互對應的,『禿鷹』與『白頭翁』對應,『沙天江』與『卜沉』對應:『白頭翁』與禿鷹都是禽鳥,江水中自然『不沉』。《紅樓夢》中有名『卜世仁』者,不是人啊!
20.東方不敗 ——此人號稱「武功天下第一」。
武俠小說中「武功」一詞指的是「以拳腳內力給對方身體造成極大損傷的超能力」,但《笑傲》非簡單的武俠作品,它還是一部政治小說。此詞或有別一層涵義:『文治武功』中的『武功』,主要指軍事才能與成就。「東方不敗」就是:東方的戰神傳說。
21.向問天 ——此名極佳,既有李太白「青天明月來幾時,我今停杯一問之」的天真,又有蘇東坡「把酒問青天」的閑逸,更不乏譚復生「我自橫刀向天笑」的豪邁。然而推本溯源,必本於屈原之《天問》。向問天與屈原,余皆不論,其愚忠似之,其以妾婦之道事君又似之。
22.童百熊 ——熊性勇猛,此人『一熊』猶嫌不足,乃以『百熊』名之,可以想見他在魔教與正教的戰鬥中的是如何的勇猛過人。
23.《笑傲江湖》 ——《陽關三疊》首先是王維的詩篇,之後演成一部樂曲。
天壤間有「笑傲江湖」在!它首先應該是一部恢宏壯闊的琴曲,其次才是一部博大浩瀚的小說。
「笑傲江湖」之曲,與嵇康的脈搏相呼應,接承的是《廣陵散》的遺音。向上追溯,是楚狂接輿的哀歌:「鳳兮鳳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已而,已而!今之從政者殆而」!
推本溯源,它的旋律在遠古即已奏響:「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掘井而飲,帝力於我何有哉」!(擊壤歌)
嵇康「廣陵散於今絕矣」的讖語居然不曾應驗。《笑傲江湖》所要發掘的正是華夏所固有而被歷代統治者摧殘壓抑又不絕如縷的自由主義傳統,為個人自由唱一曲悲傷的輓歌。
24.黑木令 ——歷史上的商鞅並不像半世紀來我們宣傳的那樣正面,2000年來人們對他毀譽參半,其實此人很有些邪魔外道氣息。變法之初,有『徙木立信』故事,立三丈之木於南門,能搬到北門者賞50金,秦人不信,唯有一人試為,果得賞金。此事為商鞅樹立了威信,此後商鞅立法苛酷,而秦人戰慄不敢稍違。
金庸1969年完成《笑傲》,當年即開始撰寫《鹿鼎》。與『日月神教』相似的不是明教,而是《鹿鼎》中的『神龍教』。《鹿鼎》19回回目是:「九州聚鐵鑄一字,百金立木招群魔」(查慎行詩),金庸後面有註:「『百金立木招群魔』句,本書用以喻神龍教教主先以甜頭招人歸附,然後施行嚴刑峻法,部勒教眾」。
製作黑木令的原材料或許就是商鞅當年讓人搬動的那根『三丈之木』?
25.曲非煙 ——納蘭容若《江城子 詠史》「濕雲全壓數峰低,影凄迷,望中疑。非霧非煙,神女欲來時」。
金庸自稱生平創作受唐代傳奇影響最大,而唐傳奇中有一名篇《步飛煙》,皇甫枚撰。
在《阿綉與小翠》中,我曾妄言金庸受蒲留仙影響不小,其實《聊齋》正是唐傳奇之餘緒。二者一脈相承。
26.周孤桐— —近人章士釗,號『孤桐』。
27.成不憂 ——《論語》:「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
28.喬峰 ——30年代文壇有所謂『京派』與『海派』之爭。知堂老人是『京派』的靈魂人物,魯迅先生則是『海派』的班頭魁首,模仿金庸句式,可說是『南魯迅,北知堂』,兄弟二人生生分割了文壇。老三建人也非庸碌之輩,只是他兩位哥哥太過出色,他就不免黯然失色了,絕對沒有《天龍》中喬峰的豪氣干雲,光芒萬丈。
然而,但是,周建人字「壽松」,又字「喬峰」。
29.慕容復 ——金庸的「南慕容北喬峰」像「東邪西毒南帝北丐」一樣,區區數字,組合起來,而富有張力,具無限美感。王家衛拍《東邪西毒》,除了幾個名字出自《射鵰》,故事幾乎全是自己結撰而成,不知王導為這四個字,付給金庸多少版權費——花錢多一點也值得。
慕容非漢姓,是鮮卑族姓氏,五胡亂華時前燕、後燕、西燕、南燕這幾個短命帝國的王族。他單名「復」,明顯寄寓了其父慕容博及整個家族對於「興復大燕」的期望與狂想。
金庸寫作並在《明報》連載《天龍八部》,始於1963年9月,寫了四年,大約在1966年底或67年初完成。當時戮力於興復故國的,是誰呢?只能是蔣中正,經國父子。
30.阿碧 ——「碧」是最可愛的顏色,『阿碧』是最可人的江南女孩。書中阿碧的言語竟讓人有一種『滴翠』的感覺。阿碧或許與沈從文筆下的『翠翠』有三分神似? 如此可兒,竟無一個好的收稍,令人嘆息。仍引杜詩:「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以為阿碧判詞。
31.張無忌 ——『無忌』就是百無禁忌的意思,父母望他無災無難,平安吉祥。哪知事與願違,張無忌的童年、少年卻是多災多難,艱苦備嘗(林平之、游坦之二名也與此相似)。
歷史上叫做無忌的人很多。有一副對聯很出名的:「藺相如、司馬相如名相如實不相如;魏無忌、長孫無忌、彼無忌此亦無忌」。魏無忌是戰國時信陵君之名,長孫無忌則是初唐名相。
32.崑崙三聖何足道 ——李白《行路難·三》:「陸機雄才豈自保,李斯稅駕苦不早。華亭鶴唳詎可聞,上蔡蒼鷹何足道」。
宋·劉克莊《沁園春》詞:「嘆年光過盡,功名未立,書生老去,機會方來,使李將軍,遇高皇帝,萬戶侯何足道哉」。
「何足道哉」亦是常用語。
33.韋虎頭 ——是韋小寶給兒子起的名,擲骰子而得。
晉大畫家顧愷之,字長康,小字『虎頭』。杜甫詩:「何年顧虎頭,滿壁畫滄州」?
34.趙半山 ——王安石號『半山』。此人又被時人稱為『拗相公』,非常的剛愎偏執。趙半山則和悅溫厚,兩人性情大不相同。
或許趙是南面那「半山」,王則是北坡那「半山」吧?
35.胡一刀 ——名字像人一樣粗豪,有「大刀向鬼子們頭上砍去」的神勇強悍。且有雜文家以「胡一刀」為筆名者,我看過他的幾篇文章,還好,沒有玷辱此好名好姓。
此名可有兩種解釋:(一)胡亂一刀,那就成了「黑旋風」李逵之流亞,一時興起,掄起板斧,胡砍一通。(二)「胡」又是疑問詞,涵義就變成了:世事太過複雜錯亂,那裡是一刀所能解決的呢?稍稍染有哈姆雷特的哲思:「默然忍受命運的暴虐的毒箭,或是挺身反抗人世的無涯的苦難,通過鬥爭把它們掃清,這兩種行為,哪一種更高貴?。誰願意忍受人世的鞭撻和譏嘲,壓迫者的凌辱。要是他只要用一柄小小的刀子,就可以清算他自己的一生?」
36.雪山飛狐胡斐 ——胡斐自己將姓名倒轉而得「飛狐」之雅號,這是書中的交代。金庸為他命名時,應是先想到「飛狐」之號,再有胡斐之名,這是猜測。
蘇軾《雪浪石》「飛狐,上黨天下脊」中「飛狐」二字是古地名,河北淶源縣之舊稱,又是北嶽恆山之要隘(「雪山飛狐」四字在蘇詩中唯少一「山」)。
問:出沒於金庸小說中的狐狸共有幾條?
答:三條——雪山飛狐;令狐沖;九尾靈狐。「令」就是「好」,說明令狐沖是條好狐狸。
37苗人鳳與藍鳳凰 ——藍鳳凰是苗族人,但不姓苗;苗人鳳姓苗,但書中不曾交代其苗族出身。苗人鳳出身苗族的可能性仍然很大,姓「苗」只是原因之一,其二,與苗人鳳對應的是胡一刀,二人共同形成了「胡苗恩仇」以及最後的和解。而「胡」「苗」分別是中國北方,南方的主要少數民族。其三,苗人鳳身上具有南方民族的典型性格,就像胡一刀身上具有北方民族的典型性格一樣。其四,苗人鳳與藍鳳凰名字中都得一「鳳」字,而苗族人有著長久的對鳳凰的圖騰崇拜歷史。
「人鳳」就是「人中龍鳳」的意思。具苗族血統而堪稱「人中龍鳳」的當代名賢有二:沈從文與表侄黃永玉,都出生於湘西鳳凰,也都與金庸緣份不淺。金庸自承沈從文是影響他最大的當代作家,而黃永玉則是金庸50年代在香港《大公報》的舊同事,兩人至今仍有來往。
金庸與苗族的緣份尚不止此,56年他寫道:「抗戰時我曾在湘西住過兩年,那地方就是沈從文《邊城》中翠翠的故鄉,當地漢人苗人沒一個不會歌。我就用鉛筆一首首的記錄下來,總數有一千多首」。
38袁紫衣 — —「紫衣「就是「緇衣」 ,僧人著緇衣芒鞋,袁以此為名,隱約透露自己的比丘尼身份。
緇衣本與佛法僧無關,這兩個字最早出現在《詩經.鄭風》,詩名就叫《緇衣》:「緇衣之宜兮,敝,予又改為兮。」
39洪安通 ——「安通」有二解:(一)安全暢通;(二)(「洪」這一套)怎麼行得通?
40.「三」與「四」 ——《俠客行》中有兩對兄弟,皆以「三」「四」為名。一為師兄弟,化名張三、李四;一為親兄弟,叫做丁不三、丁不四。
張三、李四是最為普通,毫無色彩的名字,要的就是那種「萬人如海一身藏」的效果。
不三、不四則是最不尋常,光芒萬丈的名字,虧金庸想得出來。
41.謝煙客 ——謝靈運幼時寄養在外人家裡,族人因名為客兒,世稱「謝客」。
李白:「海客談瀛洲,煙濤微茫信難求」。


金大俠知識淵博,浩如煙海。前面有答主按人名舉例,我試著按章回名稱舉例:

《射鵰英雄傳》

第12回回目「亢龍有悔」出自《周易》「上九,亢龍有悔。」,書中是降龍十八掌的一招。(P.S. 金書中的武俠招式也多化用典故,如:華山劍法中的「有鳳來儀」出自《尚書》,後來《紅樓夢》中賈寶玉題瀟湘館的匾額最初命名就是「有鳳來儀」)

第27回回目「軒轅台前」,「軒轅台」傳說中是黃帝陵,《山海經》中有所記載。

《神鵰俠侶》

第38回回目「生死茫茫」出自蘇軾《江城子》「十年生死兩茫茫」,借蘇軾對亡妻的思念比喻楊過十六年來對小龍女的思念。

《倚天屠龍記》

第6回回目「浮槎北溟海茫茫」,其中北冥出自《莊子·逍遙遊》

第13回回目「不悔仲子逾我牆」出自《詩經·鄭風·將仲子》「將仲子兮,無逾我牆,無折我樹桑。豈敢愛之?畏我諸兄。仲可懷也,諸兄之言,亦可畏也。」,用以比喻楊逍和紀曉芙,實在無比貼切。

第19回回目「禍起蕭牆破金湯」出自《論語·季氏》:「吾恐季孫之憂,不在顓臾 ,而在蕭牆之內也。」 ,用來比喻明教內訌,亦是得當。

《天龍八部》

第19回回目「雖千萬人吾往矣」出自《孟子·公孫丑》,用以形容喬峰的氣概逼人。

第35回回目「紅顏彈指老,剎那華芳」,其中「彈指」是佛經中的用語,形容一瞬間,書中用來形容天山童姥。

《笑傲江湖》

第36回回目「傷逝」化用了《世說新語》中的章節名稱。《笑傲江湖》是一本深受魏晉文化影響的書,連回目也不例外。

《飛狐外傳》

第19回回目「相見歡」是著名詞牌

第20回回目「恨無常」,「無常」是佛經中的用語,即傳說中的催命鬼。《紅樓夢》中寫賈元春的曲子有「恨無常又到」。

《連城訣》

第3回回目「人淡如菊」出自唐代司空圖《二十四詩品》,書中用以形容凌霜華淡泊名利的性格,恰好也與她的名字吻合。

以上都是我所知的,其他的歡迎大家補充!


金庸先生閱讀量有多大不敢妄測,但可以肯定:如果你和我一樣熟讀金庸小說,在一般人面前裝文逼完全沒有問題。

我司CEO(沃頓MBA)辭職時,我引了兩句唐詩「曾為大梁客,不忘信陵恩」送給他,他後來見到我還說我文筆好。金迷都知道,這兩句詩金庸在《天龍八部》里引過。


放在晚清,金庸的閱讀量能進翰林院,古龍的閱讀量只能進鄉試…


古龍和金庸兩者類型完全不同。古龍應該是推理小說或者西方作品看得多而金庸則東方居多也涉獵西方。
說句題外話,論文學功底的深厚,兩人都不及梁羽生和還珠樓主。


古龍應該沒少讀金庸的書,至少《射鵰英雄傳》他看過(滑稽)
講一個來自古龍的《歡樂英雄》里的一個彩蛋吧

江湖高手中,用短杖的一向只有兩種人,一種是乞丐,一種是和尚。

這句話總結的很不錯,彩蛋當然也不是這句。是他下面一句。

乞丐大多屬於丐幫,也就是俗稱的窮家幫,他們用的短杖,通常都叫做打狗棒,這名字據說是昔日一位姓查的幫主起的,但真的來源究竟出自何處,誰也沒有認真去考據過。


姓查的幫主啊

丐幫幫主,我知道有姓洪,姓蕭,姓魯,姓耶律,姓史,姓南宮,姓任,姓黃,姓陸,姓庄,姓金,姓江,姓汪,姓馬,姓尚,姓武,姓裘,姓錢,姓畢,姓解,姓賈,姓冷,姓周,姓呂,姓翼,姓管,姓仲,姓范,姓戴,姓勞,姓尹,姓蘇察哈爾的(就知道這麼多,大家可以查缺補漏啊)
姓查的本就不多,自以為我統計的挺齊全得了,翻來覆去也只能想到一位神一樣的男人了

這位幫主可以說是江湖中的泰山北斗,不敢說後無來者,但前無古人到也沒幾個人反對,只他老人家可惜淡出江湖許久了

(圖片轉自百度,侵刪)


段譽在被鳩摩智抓到蘇州碰到阿朱阿碧的時候,他們的對話用普通話讀不了,我作為常州人勉強讀通了。
雖然金庸老家浙江和蘇南都是吳語,但是吳語每隔十里口音就變了。


推薦閱讀:

達摩祖師、逍遙祖師、黃裳等是怎樣創造/悟出一套武功的?
古龍到底多了解女人?

TAG:閱讀 | 武俠 | 金庸 | 古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