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擺脫死循環的窘境,改變重複的命運?
長大以來,發現反反覆復犯的還是過去的未解決的錯誤,習慣也好,心理也好,沿著老路 繼續錯下去,該怎麼改變?
~~~~~~~~~~~~~~~~~~~~~~~~~
回想這些年來的自己,發現一直在重複幾個「失敗」
小時候寫作業非常拖延,慢慢的磨到十一點睡覺,那時候的想法是 反正寫完也不能玩 還是慢慢去寫吧。
上了初中 如果只是一門課前面沒聽懂 後面就不聽了,物理化學抱著長輩有意無意灌輸的「女生學不好」觀念 真的不去學。
上了高中,高二就覺得 完了完了 什麼也不會 肯定不行了,於是高三也非常消極。 不用說,中考高考一塌糊塗。
專升本考試,最後一次機會,大三這一年是出去實習的,一直待在家學習,準確的說是 這整整一年我都把自己鎖在 自己的房子 里 看手機。 今夜的我突然明白 這些年來重複犯的還是那幾個錯誤。我還是那個非常非常消極呆板的女孩。因為和朋友微信聊的比較晚了,因為有陣子買東西多了,父親會訓斥應該把心放學習上(小時候相當一段長時間很怕他),於是我不玩了不出去了,一天把自己關房間里,消極怠工。 單親家庭,和他生活十年了,我看到作為父親,他的改變,可是我變得越來越像他——我厭惡的地方。 懶惰。
我不知道該怎麼扭轉這些習慣與心理。 覺得這樣下去真的要毀了一樣。 從小到大,不論什麼時候 我停下來,想一想 都非常的討厭自己。
我該怎麼辦
謝邀。
此前的生活有著過多的不由自主,禁錮了內心的熱情。但是,你很幸運的是,能夠把這些狀況清晰流暢地表達出來,說明即便被壓抑了熱情,卻並沒有失去理性,這說明你受到的教育中有有益於你成長的營養,並不都是負面的。
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走向心智成熟的路也是漫長的,而改變總是從小處開始的,比如你來知乎提問就是一種行動,當然這是不夠的。
建議能夠堅持寫日記,記錄下自己一天天的積極變化(學會為自己喝彩),出了問題也不要停留在自責上,而是琢磨該怎麼辦。(推薦:日記是解決問題的強大工具)
那些對自己有益的事情,要認真堅持,哪怕只是很小量的堅持,都是在給自己埋下一顆顆積極的種子,而這些種子總會在一定的時候生根發芽,開花結果。
比如:讀一本好書,哪怕每天就讀一頁,但卻不要只是在手機上翻來覆去看新聞看八卦。如果讀不進去,在手機上裝喜馬拉雅app這樣的有聲書軟體,也可以開始聽書。
(推薦:李安的自傳《十年一覺電影夢》,這本書我推薦給很多朋友,他們都很喜歡,這是一本讓人在安靜中汲取力量的好書,喜馬拉雅上有很好的有聲書。)
走出去,走到陽光下面(注意防暴晒,馬上天氣要熱,注意買好防晒霜),走到大自然中去,一邊走可以一邊聽書。——聽/讀好書,寫日記記錄自己積極的變化,曬太陽,走路,都是在給自己增添正能量。
過去的一切就讓它過去,它雖然時不時還會讓你心頭襲來一絲憂傷和壓抑,但是當這些讓自己不舒服的情緒襲來時,不妨靜靜地等待它們過去,這個時候告訴自己:無法主宰自己生活的日子已經開始慢慢遠離自己,我終於長大成人了,我終於慢慢有了選擇的權利,我一定要堅持愛自己,堅持做對自己有益的事情,一定會有美好的事物在前方等待著我。
祝福你!推薦兩本書吧——
《觀呼吸》和《當下的力量》。
不敢說這兩本書改變了我,但是說深深地影響,是絕不為過的。
我先看的《觀呼吸》,在閱讀的過程中,毫不誇張地說,可以用shock來形容我的心情。《當下的力量》亦然。你能夠認識到「重複」、「死循環」就說明你已經對你如今的處境有了感知,就這一點,在意識上就已經超過了很多人。
不信?不信的話你把你的想法告訴你身邊的一些人,看看他們是怎麼一臉懵逼或者像個異類一樣看著你。
這兩本書信息量都很大,值得反覆思考和咀嚼,一遍再一遍地重複閱讀。我讀了很久了,一直沒有做讀書筆記,因為在我看來,共鳴、思考之處實在是太多,要摘錄,基本上要把一本書敲一遍了。
這兩本書一直在手邊,摘一些句子分享一下吧。
《觀呼吸》
主題:內觀禪修
...你發現生命中始終有著擺脫不掉的苦。你可以暫時壓抑自己的知覺一陣子,或者接連幾個小時什麼都不去想,但是它總會再回來,而且通常是在你最不希望它出現的時候。突然間,似乎是意外地,你睡不著,內心備受煎熬,這時你才了解自己生命的實際狀況。
就這樣,你突然醒悟,花了一輩子的時間都只是在應付。你刻意維持體面,讓事情從表面看起來平順;然而挫折的過程,那些難受的時光,就只能埋藏在自己心底。你其實是一團糟,你自己也知道,但是掩飾的很好。一路走來,你只知道應該還有其他的生活方式,一種看待世界更好的方式,或者更完整地接觸生命的方式。偶爾你會進行得很順利...但是,之後它又消失了,就像風中煙塵一樣,徒留回憶與迷惘。
這本書的前小半部分,很簡單地陳述著,生命中出現的種種困局,包括那些求而不得的快樂,以及揮之不去的痛苦。它只是陳述了這些事實,看起來平實樸素,卻深刻見底。
心靈雞湯更像是給讀者一劑雞血,讓你認為,只要有意志在,就所向披靡,無所不能。但是這本書不是。它告訴你,那些痛苦產生的根源,就是生命的本質。
不要以為這種情況是出了什麼差錯,事實上,宇宙的本質就是如此。但是對於這種無盡的流動,人類的文化卻教導我們做出一些奇怪的反應。我們把經驗分類,並且試圖捕捉每一個感受,每一個在無盡流動中的心靈變化,再把他們分別放入「好「、」壞「、「不好不壞」這三個心靈鴿巢,我們以一組固定的、習慣性的心靈反應產生認知。如果一個特別的感受被標示為」好「,我們就會嘗試將時間凍結在那裡,緊抓著那個特別的想法,撫弄它,把玩它,嘗試不讓它跑掉。當它留不住時,我們便竭盡全力 重複那個會引起這種想法的經驗,讓我們把這種心靈習慣稱為」執著「。
這本書,毫不誇張地說,為我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我心靈中時常感受到的灰暗與痛苦,竟然能用文字如此貼切地表達出來,那種心靈的共鳴,遠超過任何一個朋友。也許到這裡,你會問,怎麼做呢?怎麼做才能擺脫痛苦?
心靈雞湯到這裡,也許會說「忘掉這些痛苦,因為命運在你的手中,你才是自己的主人... ...」「行動起來,堅持到底。」不不不,痛苦不是用來對抗的,不要讓所謂的「自我意志」與那些讓你痛苦的情緒對立起來。我們需要觀察,觀察這些雜蕪的念頭為什麼會升起,而我們,又是以什麼「既定的程式」去對待這些的。仔細觀察,我們就會發現,一切的認知都離不開「我」。我們將流動的思維、感覺與感受定型為一種心靈架構,然後貼上「我」的標籤。長此以往,我們遂認為它是靜止的實體,可以獨存於其他一切事物之外。我們將自己抽離於宇宙永遠的變化過程,然後感嘆自己是多麼孤單。我們忽略自己與其他事物根深蒂固的關聯性,堅持「我」的存在,然後再為人類的貪心與遲鈍感到驚訝;這個循環不斷發生。
當我們使用這個與禪修洞見相關的字眼時,無論如何,我們的意思都不是指表面上用肉眼看事情,而是指用智慧認清事物的實相。用智慧去看,也就是在身心複合體的架構內,排除源自貪、嗔、痴的偏私與成見去看待事情。一般來說,當我們觀看自身這個身心複合體的運作時,會傾向於忽略我們不喜歡的事,而執著於我們所喜歡的。
對於這句話,多讀幾遍,反思一下自己,確實如此。有色眼鏡戴的時間長了,就再也想不起摘下來。
當我們遇到一個令人憤怒的情況時,如果能留心觀察自己的心,則必然會發現令自己感到苦澀的實相,例如,我們很自私,總是以自我為中心,固執己見,認為只有自己是對的,充滿成見也滿懷偏見...這個發現,雖然苦澀,確是最值得的經驗。
這本書的後半部分,著重講了「如何做」。怎麼做,絕對不是一件輕鬆的事情。但是書中講解的很詳細,也羅列了大多數可能出現的問題。在讀這本書之前,我自以為已經足夠了解自己;讀了這本書之後,我才發現很多時候,根本沒有走入自己的內心。
至於你說的「循環」「重複」,無論是《觀呼吸》還是《當下的力量》都有詳盡的分析和闡述(推薦先讀第一本,再讀第二本)。姑娘,生活中都很難找到與自己頻率相近的人,知乎上更是沒有人能夠完全懂你。唯一的方法,還是要靠自己去探尋,去哪裡?當然是自己的心裡。
買上兩本書,仔細地去閱讀,循著書里,一層一層地去剖析自己。這個過程也許會很晦澀,如果你不那麼敏感;而且一定會很痛苦,當你發現真實的你(本我)其實和你認為的你(小我)原來相差甚遠。但是,如果你足夠誠實,相信我,閱讀的過程,一定會激起你深深的共鳴;如果能夠做到,改變一定會自然而然地發生。
@學霸貓 這個知乎大V是禪修的堅持實踐者,有很多高質量回答,可以看一看了解一下。
好了好了,說太多了。最後再嘮叨一句,自己去讀書去實踐,自己的答案,還是要靠自己去找啊。
像大家所說的那樣,題主能夠停下來認真思考,意識到多年以來,自己在相似的行為狀態中打轉,惡性循環,這正是改變的開端,這種思考是十分值得肯定的。只要找准這種死循環的癥結所在,就可以對症下藥,一切都為時不晚。
不過話說回來,看了題主的描述,我並不認為這一切是因為你自己「懶」所造成。所謂懶,所謂沒有行動,無法堅持做事情,從而接連失敗,都是有一些心理學的原因在其中發揮作用的,懶只是表象而已。
那麼題主行為模式的原因為何呢?我看到的是,題主消極自我暗示力量的強大,這種強大,足以改變題主的行為,甚至是命運。
這裡可以用「自證預言」和「自我效能感」兩個概念來解釋。所謂自證預言的意思,說白一點,就是一個人信念中相信什麼結果,就會不自覺地按照自己相信的去做,然後果然獲得了自己預期的結果。這種類似自我暗示的力量是十分強大的,甚至會徹底改變一個人的命運。
舉個真實的例子,有心理學家在AB兩個班的小學生中做了一系列的測試,然後告訴A班的老師和學生,根據測試結果,你們班的同學都有很好的潛質,將來都會成為成功人士;而告訴B班的學生,根據測試結果,你們班的同學表現平平,未來都不會有什麼好的發展。實際上,測試結果在兩個班的學生中並沒有什麼差異,兩個班的學生在入學時就是隨機分配的,並不存在是否成功的潛在差異。
但令人驚訝的是,過了若干年之後,這些學生都長大成人了,後續的追蹤研究發現,A班學生果然比B班學生取得了更高的成就。這是很令人奇怪的,明明兩組學生是隨機分配,並無差異,唯一不同只是給予了學生和老師不同的信念。A班的學生和老師相信學生會取得成功,因此他們會更加努力的學習,老師也會更加關注他們,更用心的培養他們;而B班一開始就被戴上了註定碌碌無為的帽子,既然已經註定不會成功,自然沒有動力好好學習,老師也會用有色眼鏡看待他們,而沒有多大動力去教育他們。在這裡,信念發揮了重要的作用,甚至做到了「心想事成」。
而自我效能感的意思就是,一個人是否堅信他可以勝任或做成某件事,高自我效能感會帶來更多的成功。這是因為,如果一個人的自我效能感高,他就會更加確信他能夠做成一些事情,從而會更長時間的堅持做事,這種堅持也就導致了他最終的成功。而自我效能感低的人,不相信自己能做成事情,他們經常會自己給自己泄氣,還沒做兩下,就放棄了,從而導致了失敗。
而從題主的描述看,題主從小到大都是典型的低自我效能感者,經常會給自己許多消極悲觀的預期和暗示,比如「反正寫完了也不能玩」、「女生學不好」、「 完了完了,什麼也不會,肯定不行了」。可以想像,總是處在這種消極暗示的情形下,無異於一種自證預言:消極的信念,帶來消極的情緒,最終行為上也出現了消極怠工,無法堅持,最終導致預想的失敗。
消極信念的力量是非常強大的,這就如同你在跑步,周圍人對你喊的不是「加油加油」,「你一定行的」,而是「你肯定跑不下來」、「你肯定不行」。這樣你還會有力量往前跑嗎?你大概早早就想要停下來了。而在題主的情況中,題主正是在用這些消極信念來對待自己的。這樣又怎麼能堅持下去呢?
因此,要打破惡性循環,改變命運,就要改變消極悲觀的信念和心理預期,提高自我效能感。具體給題主如下幾個小建議:
1. 設立合理的小目標,這種小目標屬於題主「墊著腳可以夠到的」,在完成小目標後,再訂立比這個小目標再稍微高一些的目標,這樣一點一點上台階,逐漸就能達到大的目標了;
2. 設立合理的小目標,不至於會產生強烈的挫敗感,這樣有利於增強題主的自我效能感,讓題主更有把握完成,在完成一個目標後,就要及時的肯定自己,鼓勵自己,這樣能更好的堅持下去;
3. 當消極悲觀的信念出現時,要提醒自己這些只是自己的想像,並不是現實,不要讓自己陷入悲觀消極的狀態中出不來,如果實在有點鑽牛角尖,就先停下來一會兒,做一些放鬆身心的事情,如散步,運動,轉移注意力,待情緒狀態有所回升,再重新開始做事情。
最後還要提醒一句,消極悲觀信念的影響力經常是很強大的,甚至是頑固的,有很多時候跟我們自身的的性格與成長經歷有關。如果你嘗試了上面的方法後,覺得憑一己之力難以改變,也是十分正常的。這時可能就需要尋求心理諮詢師的幫助,來一起改變消極的信念和自我『暗示,增強自我效能感,讓自己能更長久的堅持做事情,直至取得成功。絕對不是懶,而是家裡人根本沒關心你的需要,也總是自以為是打斷你的需求。那些老一輩不但經驗落後還反人類反天性,就不應該這麼「寄人籬下」的被指使。趕緊離開,自己的路只能靠自己尋找,誰敢說翅膀硬了不服管給他兩嘴巴!特么自己都活不明白還特么當別人老師,你也配!
所謂懶惰,是沒有動力,找不到生命可以為之燃燒的東西
南無阿彌陀佛
題主其實沒有必要這麼苛責自己。
現在題主的這麼多想法,很有可能是在壓力面前,在情緒低落的時候集中湧現出的。這個時候內心中責備自己的聲音會非常強大。但是,這種想法並不客觀,因為很多很多外界的因素都被無意中忽略掉了。
單單說學習上的事情,人本身的天賦、主觀能動性、努力,這些很有可能都是次要的東西,最主要的是獲得一種適合自己的學習節奏來接受知識。而這在中小學其實是比較難的,畢竟班上有那麼多人。在沒有能夠很順利地達成自己的學習目的的時候,人是很容易出現挫折心理的,這很正常,要理解自己內心的感受。而其他事情和學習可能是很類似的,就是要尋找到一種有利的節奏和環境,要順勢而為而不是逆勢而動。
至於你的猶豫、懶惰、拖沓,則根本不是性格因素造成的,而恰恰是理性的結果。因為判斷出取勝的可能不大,於是就消極了。這種對未來的判斷當然是概率性的,有可能對,有可能錯。這裡面唯一關於性格的事情,就是在這種不確定性出現的時候,要勇敢地拼一把。
不知道你有沒有進行過體育活動。無論哪種運動,想要得分,就需要去進攻。而要進攻就要面臨失敗的可能。可是體育運動的節奏很快,是沒有時間停下來思考的,那怎麼辦?就要在出現進攻時機的時候拼一把,而且要堅決地實施,果斷地實施。
當然在生活中,不可能總是處於進攻中,很多事情可能真的就是做不到、或是不想做,這個時候放棄也是要果斷地進行。不管是進攻,還是放棄,關鍵不是成敗,而是要果斷。只有果斷地了結這一件事,才有可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別的事情上去。如果一直處於拖泥帶水的狀態,事情做不好,也會不開心。
說到開心,這個其實是很重要的。在上學的時候,我們的家長,我們自己往往忽略掉了這一點。現在的話,一般的家庭其實是生活無憂的,而實現大踏步地前進的可能也是微乎其微的。那麼生活的意義在哪裡?樸素一點,就是要開心些。你應該快要結束學生生涯了,那麼不妨把學生思維中那種不進則退的成績單似的想法拋棄掉,把自己的需求放在第一位,而這也是社會賦予你的權利。你不開心了,那就不做咯,這裡已經沒有老師在督促你了呢。
但是,有些事情你還是必須要做的,比如生存。你要為自己的生存想好一個方法,最起碼要能掙錢。其實生存的本能還是很強烈的,它們被滿足的時候也是很令人愉快的。你得到自己的錢的時候,可以進行消費的時候,你獲得的自由感是很強的。這應該可以算作你的一個動力。
另外,看到你的父親對你的影響。這涉及到和父母的關係問題。我並不是很懂得相關的理論,但是感覺到和他的關係的改變應該是你成長起來的一個重要部分。你可以更深入地和他交談,把自己的內心所想都說給他聽,而不是出於恐懼的心理而顯得尊敬或者疏遠。不要讓你的父親扮演那種你生活中的不可抗拒因素,把所有自己不想做的事情推脫成為「他讓我乾的」。你成年以後,沒有任何人再能這麼做了。
你要直面自己的需求,為了這個需求去爭取,去放棄,去承擔後果,去享受自由。
我所理解的循環是:無意間各種事務運行服務促進於一個或者多個事務。其中的聯繫思維是很重要的,要善於聯繫各種事物,發現其共同性,比如:聯繫到自己習慣,一個習慣促進或者抑制另外一個習慣,比如你的晚睡習慣使你產生賴床晚起床的習慣,晚起的習慣又使你產生洗臉刷牙不認真或者快速的習慣,然後一系列的循環運行下去,持續著每一天。這裡的循環可以解釋為系統思維。一個人每一天都處於這種循環系統路徑中,時間久了人就自然而然當成一部分,就持續運行下去。時間是量變,生活中發生各種令你長時間高興舒服或者煩惱沮喪的事情是質變。其中每一個環節都在制約或者促進著另外一個環節。而要想改變這個現狀。那麼就要審視其中的環節,並且瞄準一個環節深入進去改變。然後自然就會發生連鎖反應,至於這個連鎖反應到哪個環節停止,或者連鎖反應的烈度怎樣,就要看初始點環節的改變程度和環節的質量大小。
這其中,對確定性元素的收集,認定等等,涉及到判斷觀念的基礎構建。把握那種玄之又玄的確定中的變化,和變化中的確定等等。
我曾經也像你一樣,被某個心魔困住,一開始自己並未意識到,後來想盡辦法去克服,失敗了再爬起來,反覆了不知多少次,終於某天看到一句話而大徹大悟,所有的心結在那一刻釋然。所以我能告訴你的就是,像堂吉訶德一樣去戰鬥,只要你不放棄,終有一日你能戰勝它。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你需要和優秀的人在一起。
這個問題真的是深有感觸啊!
一直以來都是拖拖拉拉的,而且反應慢,真的覺得自己是不是少根筋。
學校說訂書,我就想找學姐要,想著想著,幾周過去了,等我去要的時候已經借出去了。
找老師寫論文,蘑菇蘑菇,什麼時候等到老師催了才匆匆忙忙改出一版。
雜誌社3月份說是已採用,4月份了我還沒收到電子的用稿證明,導師催我才打電話過去詢問。
談戀愛吧,男生追了我大半年,各種獻殷勤,年初到年末,我才明白過味。
人家和我說了點什麼事情,過了好幾天,卧槽,她是要我幫個忙啊。
失戀吧,快兩個月了才開始悲傷,半夜三點的時候聽突然好想你哭成一隻傻逼。
這種事情在生活中都數不勝數。有的是因為我不願意做就一直拖,覺得還來得及,最後吃屎都沒熱乎的了。有的是因為我反應慢,巨慢,各種後知後覺,比人家晚好幾個拍子。
因為拖拉和反應慢,不知道吃了多少虧,每次都想早早的去完成這件事,最後……
寫完這個答案,我才明白,泥煤,我可能不是反應慢,情商低吧。
憂桑……批判性思維+發散性思維
然後「作弊」
mark,過段時間回答
使用break語句跳出循環。
mark, reply later
推薦閱讀:
※為什麼四目相對會有一種特殊的感覺?
※思維敏捷但反應遲鈍,如何解釋?
※怎麼在有一大堆事情的時候,不煩躁,有條不紊的一件一件做完?【你有事情越多越不想開始做事的感覺么】?
※INTP 和INTJ是如何看待ES 類型的人的?
※如果做了壞事的人在2年內心肌梗塞而死,世界會變成怎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