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在意別人的看法到把自己氣哭,我該怎麼辦?


謝邀。

先己後人。

也許聽起來很冰冷,但它會幫你和這個世界相處得更好。

我曾經也是像你一樣過分在意他人感受的人。我不敢在寢室哼歌,怕打擾室友。即使是大冬天,也堅持去陽台打電話。如果晚八點室友睡了,我會到樓下阿姨那裡吹頭髮。

如果這些還能算在體貼的範疇內,那另一些時候這種習性則真切地造成了困擾。我不敢對半夜影響我睡覺的室友提意見,只會跟男朋友哭訴。別人指摘我新買的衣服,我就不敢穿出門。

我一度也很痛苦,因為我覺得我努力善待身邊的人,卻沒有得到相應的善意。

但慢慢地我發現,我的善意根本是多餘的。我的室友們會唱幾個小時的歌,會在寢室里大聲打電話,會在有人睡了的時候照樣吹頭髮。她們並不那麼在意別人的感受。

而如果有誰被打擾到了,就可以直說「我在背書,你可以出去講嗎」或者「我想睡了,麻煩你輕一點」。並沒有誰會覺得被冒犯。

包括那位喜歡說怪話的朋友,她之所以敢對我評頭論足,是因為只有我會在意且不好意思反駁。而別的朋友會直接回答「我很喜歡」或者半開玩笑的「哎我穿什麼關你什麼事」。

所以,很多時候你的善意,你對他人感受的遷就,他們並不會注意,更不會為此感謝你,甚至會有人抓住你的特點欺負你。

我不是讓你做一個自私的人,但是人活在世上,首先應該考慮「我想做什麼」「我想要什麼」,然後再考慮這件事對他人的影響,最終決定要不要,或者在何種程度上遷就他人。

真的,很多人不會照顧你的感受,而你也不必時刻遷就他人,誰都沒有這樣的義務。


看了具體的描述,我覺得挺暖心的。不管是在學校,還是出來社會,都很少遇到像題主這麼關心他人的人,大多數人心理都比較自私,不顧他人的感受。因此這種「怕給被人舔麻煩,在意他人關心他人的想法是可取的」,這個品質應該保留。

不過,就像你所說,這個度超過了太大,就變得不正常了。人都有自己的生活空間和需求,在不影響他人的前提下,要過著輕鬆、舒適的生活。無時不刻在擔心別人看法,生怕被對方誤會,這是心理的魔咒。

你在這裡面有一句描述,父母很愛我,只是父母要求很嚴格,會因為細小的事情責罵我,所以做什麼事情,都害怕做不好。我不太清楚這裡面有什麼具體的情節,但是從我以往諮詢的經驗和求助者的敘述來看,她們都說在這樣的家庭環境之下覺得很害怕,內心很恐懼,在心理有很多想法,但就是不敢跟父母說,無法和父母正常溝通。長期之下,就會覺得內心十分鬱悶、焦慮,把這情緒泛化到正常的社會交往當中。比如寢室的同學、工作單位的同事等等,這些都是家裡長期的習慣和心理狀態導致的結果。

這個其實沒多大招,就是找個心理諮詢師做下心理輔導,好好談談心說說話,情況嚴重的話就做一下心理諮詢,安全感的這個東西,最後還是要靠自己去尋找的。


謝 @公子驕陽邀請。
作為一個曾經也特別在意別人看法的人,說說我的看法吧。

首先也,謝謝 @哈小奇這樣的同學,世界總是存有善意的。

但另一方面,我不太同意她的一些看法,因為題主以及她所說的有些行為只是良好的家教培養出的「基本禮貌」,還沒有到「太在意別人的看法」的程度。

「不打擾別人」在我看來是一個基本禮貌的問題,而不是先人後己或是先己後人的問題。

諸如不在公眾場合大聲打電話、自覺排隊、不並排走在比較窄的道路上、儘可能使用對方能夠理解的語言等等等等。這部分的行為是基於良好教育的禮貌,儘管日常生活中仍有這些禮貌的人不算多,但無論何時遇到他們我都會覺得挺開心,同時我也覺得,持有這種禮貌的人,內心是應當值得為自己驕傲的

是的,題主,請為自己感到那麼一點點的驕傲,為自己守住的那一點善意。

同時,你的問題在於,需要分清楚禮貌的「底線」——


「人不犯我我不犯人」


「人若犯我,哼哼哼哼」


什麼意思呢?也就是說,當他人給予你基本的禮貌和尊敬時,我們就以正常的禮貌和尊重回應。

像什麼「評價我的衣服怎麼怎麼樣」或者「對我的生活品頭論足」之類的行為,只要你能確定對方不是出於好意,那麼就大膽的回敬好了。

不懂得尊重他人的人,憑什麼獲得你的尊重呢?


這和與人為善並不衝突。就像我常講的我高中英語老師的故事:
那次他因為某個學生在課堂上罵他家人,動手打了學生,儘管當時沒有什麼「嚴禁體罰」之類的說法,但他仍然受到了校方和家長方面的壓力。但他最後說:

當他(指那個學生)做出那些事情的時候,就已經跨出了學生這條界線,那麼我的身份也不再是一個老師,我動手打他,是出於成年人的尊嚴,並且我願意為這個行為承擔後果。

這是其一。

其二,題主的問題還在於,不能心安理得接受他人的善意

越是嚴格要求自己的人,越是容易有這個問題,甚至連別人的真心的稱讚都覺得受之有愧。
但其實,這個世界沒有那麼功利,儘管成年人的世界很現實,但也有那麼多的舉手之勞,隨心之善
當你面對它們的時候,請記得:一個禮貌而善意的人,理應得到他人的尊重,你把得到的善意給予他人,也是對他人的回報

這聽起來有些雞湯,但請一定搭配上面的「其一」食用。

其三,關於如何對待他人的看法。
我的傾向是:明確原則,虛心理解,小心求證,耐心回應
首先,明確自己的原則,什麼是可以接受的,什麼是不能接受的。這個原則並不是一成不變,而是需要自己調整,但根據自己的經歷維持一個相對的平衡

什麼意思呢,比如開始的時候我一般等公交都盡量等到最後一個才上,不管前面的人怎麼插隊怎麼擠也好。後來我發現總有那麼一些人不光老是喜歡往前面擠,還要順便把別人拽下來,所以後來的我的原則就變成了,只要在我之前來的,隨便怎麼擠,我都讓,但你要是從我後面來還要想衝到前面,不好意思,擠開一邊兒呆著去。

其次,理解對方說這個看法的動機,到底是為了什麼
再次,求證這個看法的合理性以及接受與否所帶來的結果有何不同
最後,不失風度的回應,謝謝

其四,另外一點特別重要的是,你也許需要偶爾展現自己的「壞脾氣」,明確自己的「底線」和「原則」
尤其是進入一個陌生的環境中。
你需要抓準時機直接拍桌子站起來干翻那些個少數的臭流氓,殺個雞給猴看,傳遞一種「你可以欺負我,但你自己也不會怎麼好過」的信號。
不然有些賤人啊,就是會把你當軟柿子。

綜上所述,太在意別人的看法怎麼治?

正常情況下做自己就好,禮貌待人
同時明確底線,有人挑戰,毫不客氣

因為你需要明白的是,在這個世界上,惡人不配享有你的善意。

就醬。


看了幾個回答,什麼玻璃心碎成渣就好了。神經病。站著說話還蛋疼。
你已經知道了,因為自己的家庭環境要求很嚴格,導致自己比較敏感,很怕犯錯,甚至自卑,卑微到害怕被人討厭而沒有安全感。而且壓力越大就越敏感,因為深怕自己做錯,這種強迫感就會更嚴重。重點是,其實現在的壓力主要都來自於自己。哥哥我感同身受。提供以下幾個建議:
1、一定要有自己疏導情緒的途徑或者方式。聽歌也好,早睡保證睡眠質量,堅持鍛煉身體也好,跟朋友聊天也好。特別是壓力越大,更需要保證自己心態平靜。每天至少留出半個小時時間讓自己輕鬆下。聊天個人認為最好,一個人呆久了就處於內心思考,就會變得更加敏感。運動也是每天必須的。
2、理性,保持理性,控制自己的不必要念頭,學會及時轉移注意力。用大腦去理性分析思考問題。比如說你問過房東,他們說不吵,那麼正常的思維邏輯就是不存在你擔心的那個問題了。那就可以了,到這就打住。然後該幹嘛幹嘛,該看書就看書,深呼吸,開始下一個行動。其實你這樣的表達一定要及時。有這樣的顧慮,及時表達溝通,是很好的。既然理性上判斷可能存在那樣的顧慮,去溝通後發現沒得,那就及時得到解決。解決後就不要再去想。有種療法叫森田療法,可以看看。順其自然:隨便自己內心的想法念頭怎麼冒出來,都不理會,它就會自然消失。為所當為:該做什麼做什麼,不要因為自己沒有必要的念頭停止做該做的事情。做著做著那些不好的念頭就消失了。
3、每個人都有活得更好的權利。沒有人有資格批評你。你在乎別人,別人不一定在乎你。你必須要提高對自己需求的滿足度,先把自己放在第一,不要在損害自己利益的情況下去為別人考慮。安全感是自己給的,不是別人。加油。
4、以後無論考什麼,多給自己點時間,計劃線拉長一點,不要把計劃排得太滿太急,多留出點與人交流的時間。

你很好,祝你幸福,么么噠●ω●


看來題主也意識到這個問題的原因並不是自己太暖心或者太善良了。沒錯,題主的這些問題並不來源於「善良」,而是「自卑」。

自卑是一種普遍存在的情緒,可以轉化為我們爭取進步的動力。但長期經受太嚴格的管束,或者長期處於對失敗和否定的恐懼中,人就會變得極其自卑無法自拔。而題主的痛苦則來自於自卑阻礙了行動,事情得不到解決時就會聚集大量的精神壓力,當這個壓力突破心理承受力後,就會變成心理問題。嚴重的心理問題還會導致悲觀情緒泛化,認為自己什麼事都做不好。

要理解這種心理過程,可以看下面這個例子:有個小胖子體育課總是被人嘲笑,然後他就逐漸認為自己胖會導致什麼事都做不好。於是就開始焦慮,會覺得別人討厭胖子,甚至會非常在意自己身上是否有酸臭味兒。於是他只要一有壓力就開始不停洗手。

題目中題主忍不住去考慮別人感受的情況,事實上正是來自對考試的恐懼和不自信。可能從小嚴格的家教讓題主對做成一件事期望太高了,對失敗太過恐懼,以至於下意識的開始在阻礙自己對學習展開行動,在意別人的看法只是一種典型的心理防禦機制,題主的大腦已經在開始為承受失敗而提前做心理準備了。這個過程是自發的,很難被主動意識到。

要克服這個問題,首先需要重建自信。我分享兩個方法:
一是與優秀的人交流一下,看看他們在應對重大問題時的焦慮,這樣你會發現人都是一樣的,別人也不是每次都成功,事實上有人更優秀往往是因為他會改錯。這樣可以暗示自己把「一定要做好」,轉變為「堅持做好」,把一錘定音轉變成堅持不懈,這樣壓力會小很多,同時也能緩解自卑。

二是,考前做一些預演練習。錯不要緊,反覆的改錯會讓你的大腦逐漸習慣這種不求一次成功,而是不斷努力,不斷糾錯的行為模式。

恐懼是無法被克服的,只能與之伴生。每當那個自卑的情緒開始抬頭的時候,就告訴自己:對,我必須承認我並不完美,但我可以改!

自信,就是這麼簡單的東西。


之前沒回答,來了看到一堆沒意義的回答。
謝邀 @公子驕陽

曾經找工作,被一個妹子面試。她跟我說XXX氣場很強大。我說,那都是閱歷和實力帶來的。她很不開心的說,我知道。
其實我的潛在意思是,那是你們的閱歷和實力差距太大造成的。最後我沒去那裡工作,因為那個女的太廢物,而且會是我的上司。


我想說明什麼?
我想說,我會尊重她不揭穿她在面我犯的種種低級錯誤。但是我依然可以不甩她鳥帳。

我看了你的問題描述,知道你很年輕。
別說我說話不留情。

你太弱小。

有一些很暖心的社會調查。比如「越是貧窮的人越是會分享自己的東西,比如乞丐。」 所有人都覺得,天啊,我們是怎麼了,我們是髒了么,我們是死大人么,我們是悲傷逆流成河和了么?
我會對那些人說

滾。

那不過是一些市場原理罷了。
乞丐會分享,因為乞丐更懂痛。
暖男會暖人,因為他很寒冷。
孩子會惡作劇吸引人注意,因為他很缺愛。
你們不會分享,只是因為你們沒遇到感同身受的人。
就是這麼一把簡單的鑰匙。
而我想說的是,我知道原因,我不會迷茫。

——————————————————————————--
前面總去跟你講那麼多例子,說那麼廢話,是想充實點你的見聞。
自身慢慢強大,自信慢慢增多,就會有自己的氣場,和私人領域。
人生要學會的還很多,比如拒絕,比如索取,比如勇敢,比如愛情,它們都會隨著你的認真思考,學習,而讓你漸漸沒有迷茫。

所以,我有吃的,(づ??????)づ可以給我介紹個女朋友么


謝謝邀請。
首先,隔著屏幕,能看到你看著綜藝正開心,卻擔心自己笑聲太大而影響別人,瞬時,看綜藝的快樂被自責和糾結淹沒;你正打著電話,也許你這時候其實在跟朋友或家人傾訴尋求支持,或表達關心,正當你要鬆口氣,覺得輕鬆點時,一個意識又在告訴你,責怪你,剛才是不是聲音太大,打擾到了別人,你默默地無助地自責地掛掉電話,想著要不要道歉,又擔心是件小事,道歉反而打擾別人。於是你繼續糾結無助自責,體驗著各種難受的情緒。

接著,你在平日的生活里也許是一個很不自信的人,別人有意無意的言語或動作,都會影響你的情緒或你對自己的評價。你很想獲得別人的認可,你小心翼翼地對待他們,但別人好像總是不買賬。你覺得迷茫無助委屈莫名其妙,但最後只是責怪自己做的不夠好。

最後,看了一下你所說的家庭關係。你說父母十分嚴格,這無疑對你形成現在的謹小慎微的性格有直接的影響。父母對你家教嚴格,到後來,你是對自己要求嚴格。我猜想你是大三大四的學生吧,如果是考研的話,壓力是會很大的,也許會讓你有一個神經衰弱的時期,會各種懷疑自己。懷疑自己的能力,懷疑周圍的環境,心裡會有很多的不安。你的焦慮也會有很大的影響。不知道你會不會對自己有這樣的譴責,擔心自己怕打擾別人,其實是為了迴避學習。當然這只是一種猜想,也許不符合你的情況。另外,看起來你的睡眠情況也不是很好。這些都需要慢慢調整,現在最重要的,就是放鬆你緊繃的神經了。

嗯,根據你目前的描述,我能看到的是一個生活地十分壓抑而且焦慮的你。但是,我也無法確認是考試給你帶來的壓力還是人際關係帶來的壓力,是你自己的行為模式還是認知圖式帶來的衝突。所以無法給你更多的建議,只是希望你能更了解自己。如果有心理諮詢的資源,主動尋求幫助。
祝好


題主啊,你有多想成為溫暖的小太陽?
要溫暖別人要麼自己也受過很深的傷走出來了,要麼就學會屏蔽那些不好的事情
你看看哪一條自己現在能做到的,看你現在是做不到了
我能想到的就是這兩個方向,如果有人給我補充我很高興

害怕打擾到別人這個觀念的出發點本身是沒事的,問題是個人意識的問題
根源題主說了是從小家庭教育太過嚴厲,形成強烈的心理暗示,很害怕
一般這種一直被批評打擊的孩子長大以後要麼就是很敏感要麼就是挫折免疫,精分一點的
兩個都有······我是偏前者

關於背書的直接的辦法吧,我覺得像某位知友說的,去公園或者一個都是背書的人的環境
會好很多,這樣等於是找到了一群因為怕打攪到別人所以跑到空曠場所的人,能有些認同感

要從根源上解決吧,應該要少一些自以為,多跟別人溝通。可以自我調節心理這固然最好了
實際上很難,畢竟就是因為太敏感所以才造成這一結果
就好比房東的問題,你可以請他們兩夫婦吃頓飯,好好談談被打擾的事情
問問他們內心的真實想法,比你自己一頓瞎猜實在多了
如果不好意思,就去問問熟人好朋友,多多溝通交流內心的想法
這是持之以恆的工作,希望你可以堅持下去,這樣慢慢地你的想法會平和一些
希望可以幫助到你


私以為題主行為的深層次的心理動因是為了逃避/避免衝突。
在面臨引發衝突的情景里,以為他人著想的理由避免了衝突,代價是有一種受到一種類似委屈的東西,實際上並不是委屈,這種感受完美代替了衝突體驗,至於為什麼要找替身代替衝突題主應該很清楚。

不在乎兩個常見的,一個是操縱性條件反射,即過去的衝突帶來的後果使你有了這種反射。
一個是懶得改變的人,呢用這種方式讓自己覺得自己是受到了委屈,總是妥協的人,像一個腳臭的人脫了鞋子然後旁邊的人有意見,這個人就很委屈的往後縮了縮他的臭腳。
題主需要正視衝突這個事件,他帶來的不只是災難,也有美好,如一句話所說,你不讓少數人討厭你就不能讓大多數人喜歡你。


反對樓上一些說風涼話的答案。

題主既然現在還不想採取心理干預,那麼不妨嘗試一下這樣的方法。
以背書為例,當你無法說服自己「不會影響他人」時,那就順從自己的想法,不要糾結。好的,既然會影響,那麼我可以早上出去找個公園啊之類的地方去讀嘛╮(╯▽╰)╭


太壓抑自己,活得太謹小慎微,覺得別人跟自己說好話都是假的,這樣必然焦慮、抑鬱,不敢做自己、有脾氣發不出來,最後對外界的憤怒都會轉化成自殘。嘛,我差不多就這樣,這幾年好很多。其實這種樣子也會給別人帶來困擾,人家覺得你是很放不開的人會不知道該怎麼和你相處,不過程度遠沒你想得那麼嚴重,作為一個不騷擾別人的人,別人至多覺得你太拘謹玩不起來。而你苛求自己,必然也會有意無意地苛求別人,很多常人以為正常的、自我和熱情流露的事你實際都看不慣,內心會怨很多人。而這種苛求和總覺得自己不夠好,很大程度上是你的家庭教育帶給你的。多和人交流交流,看看別人日常是怎麼活的。
至於別人有沒有說話哄你,我長期以來也這麼覺得,從3、4歲我就覺得人寒暄很假,家長也在有意無意跟我說別人那都是在哄你、不是真心的。然而人和人相處,基本的客套是需要的,讓彼此高興不能簡單地歸為騙人,你一邊在過度壓抑自己的真實表達,一邊又在過度要求別人真實表達。為什麼在自己身上要求壓抑的太多,又不許別人做合理的壓抑?另外,日常人和人說好話,大多數情況下也不是假的,別人哄你總得有理由,要麼真喜歡你,要麼有求於你(的親友),二者往往同時皆有,真喜歡你不就是真的么?人是社會動物,可以說時時刻刻都是對彼此有求的,本質上彼此依賴才能活下去(譬如很多生活必需品要別人來生產),所以互相需求而締結的關係也不是不堪的。而如果你一點都不招人喜歡,何德何能別人都要哄著你、考慮你?大多數人的情商不高,你又沒有什麼特別讓人要巴結的地方,他們對你好是真的善意的關心你。(你看,你時刻都在考慮別人,你又覺得別人不可能會考慮你。有一種可能是,你已經體會不到發自內心對別人好是什麼感覺了,這不是因為你對別人沒真心,而是因為你的意識都被「應該如何才能被別人接受」充滿了,你只能體會到「應該」。而這樣的你會壓抑自己,對任何討厭的人做你覺得「應該」的考慮,你就覺得別人待人也是如此,事實上常人早就忍不下去了。)
以下是我覺得有幫助的,可以看看:
卡倫·霍妮的書,她的書有點學術,看起來晦澀一點,不過很系統。
加藤諦三的《我們為何如此不安》
去微博和微信加武志紅的公眾號,這是一個比較有名的心理諮詢師,寫很多乾貨。有爭議,任何心理分析都會有爭議,尤其在用反日常普遍思維的角度分析廣泛存在的問題的時候。他的言論未必都對,但是一個新的角度(心理諮詢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引導已經走進死胡同的人找到新角度),可以引發思考,讀下來獲益很多。


= =謝邀

我有兩個方案,一個是去適合背書的地方去背書

一個是換一個地方住,隔音好的屋子背書

雖然我覺得再三確認之後再整這些屬於幺蛾子了(′°ω°`)??


父母嚴厲是病,雖然病根不在你身上,但是你病了,父母的嚴厲態度作為一種初始關係態度被默認代入到了所有人際往來對象中,長大後不要和父母一起住了。


祝好。


認識個體的差異和態度是成長的必然過程,目測對題主來說可能過程會有些坎坷,但這些是必須要自己面對的,不可替代的,也非知識論的,即,即使我們告訴你,要做的也是你自己,親自感受然後建立印象和獲得經驗。


推薦給你一篇文章,蘇軾的《留侯論》。文言文的,看不懂自己去查字典。


是否特別在意別人的眼光?而且別人不欣賞自己時會有恨意?與下列三個要素有關:

一、全能自戀。自己心目中的自己是完美的,但是別人眼裡的自己有時(或者經常)不是,會給自己造成很大的挫敗感。所以別人表現出對自己不滿意、不屑、不重視的時候,自己會內心痛苦難受。

二、好壞二分。要麼全好,要麼全壞。自己不是完美的,那麼就是「全壞」的,當自己受到挫敗感的時候,就會把自己完全否定。

三、攻擊投射。對自己完全否定的時候,死本能非常旺盛,有強烈的自我攻擊的衝動。但是生本能會保護自己,所以會把自己的攻擊投射到外界去,表現為對其他人的嫉恨。但是因為不真的敢攻擊別人,所以焦慮。

【解決之道】

一、從全能自戀的幻想中走出來,接納別人眼中的自己。

二、從好壞二分的邏輯中走出來,接納有好有壞的自己。

三、把攻擊投射的感受表達出來,讓攻擊衝動合理釋放。

不容易做到,可以尋求諮詢幫助。

另外,注意一個謬誤,同類問題的答案下總有一個解決思路是「人們其實並不會像你想的那樣去看你,或者關注你在做些什麼。這句話是錯的。

如果別人沒有在意你,本身就是忽視你了。別人忽視你,至少因為你的外表和裝扮是不被人注意的,那麼要麼就接納你外貌容易被忽視的事實,但是如果想讓別人注意你,不如打扮得好點。畢竟「你的形象價值百萬」。

轉一篇文章《或許你不知道,女人比男人更關注女人》

Swimwear 365 的設計師 Helen Boyle 說:這個世界上沒有哪個女人是不想受人關注的,也沒有哪個女人不會去偷偷打量其他女人。

海灘是女人們爭相露骨的首選之地,80%的被調查女性表示自己喜歡在沙灘上日光浴的時候展示自己的完美身材。同樣沙灘也是觀察其他女人的首選之地,不光光是你能看見那些衣著暴露的比基尼妹紙,也還能用太陽鏡來掩蓋自己偷窺的雙眼。(來源:煎蛋)

以下便是女人打量女人的前十榜單:
1. 衣服
2. 髮型
3. 膚色
4. 身材
5. 事業線
6.(臀腿部的)脂肪團
7. 發色
8. 咪咪大小
9. 鞋子
10. 包包

同主題LIVE申請通過,歡迎報名。

https://www.zhihu.com/lives/875362941032095744/messages

專欄文章:【問答】為什麼我總是特別在意別人怎麼看我?

公眾號:源泉心理,探索心理元規則。


這樣的善意很脆弱,也很無用,更糟糕的是,它很容易被人當做虛偽的把柄。看你的描述,你似乎也抓到了自己的把柄。這導致你在痛苦中無限循環下去。當你認為自己是善時,別人倒不以為意,而如果你刻意強調這種小善,別人就會認為你偽善。你自己也是這樣,一方面自詡善良,另一方面覺得這善根本不會被人理解,根本就不值一提,因為你自己就對這善良不理解,就對這善良不寫。而且,你也在把別人往偽善的方向去想——「甚至想他們是不是不忍心說實話?」這更加說明你對自我的認知已經很糟糕了,因為你對他人的看法,就是你對自我認知的投射。

你需要一段新的親密關係,知己也好,男女朋友也好,但一定不要和原生家庭的關係模式相似。在這段關係里慢慢學會新的與人相處的方式,否則一切照舊。實在沒有這樣的機會,就去找心理諮詢師吧。


蟹妖。

看了你的回答我覺得你在意的確實挺多的,也過分的「周到」了,如果不是特別大聲的叫喊或朗讀,一般的房子都是可以隔音的。看來你是很在意你在別人心中的看法。

你自己描述說父母在你小時候「父母要求很嚴格,會因為細小的事情責罵我,所以做什麼事情,都害怕做不好。」為了不再重複小時候的那種心理上的擔心害怕,於是習慣的過分在意別人,甚至去有意無意的討好別人,期望的是否是他們給你的那份類似於友誼的交往,或者是小時候怕父母嚴厲的責罵你,你做不好他們會拋棄你,那你現在恐怕是更多的是怕別人覺得你討厭,從而不和你交往。這都是一種害怕被拋棄的表現,你的安全感和自我認知其實是蠻低的。

太在意別人也意味著害怕別人不喜歡你,這種性格很容易當「老好人」,為了別人的滿意而委屈自己。但是用很通俗的話來講,你又不是人民幣,為什麼人人都要喜歡你?

首先接受自己是一個獨立的生命個體,那麼為了生存必然要獲取資源,但資源是有限的,所以起衝突是必然的。人類社會發展到現在,已經能用分工和國家來保證一定範圍內的人獲取一定的資源了。所以你作為一個活生生的人,活在這個世界,過分在意別人的看法和有意無意的做老好人是行不通的,完全不符合一個個體存活的規律。太在意別人也就意味著忽略自己,但是忽略自己只會讓你心裡更加的難過和自卑。所以這形成了一個惡性循環。

怎樣走出呢?我一般的做法是回想你生病時候的痛苦,然後再對比健康時候的歡快。然後告訴自己,你這麼在意這麼生氣做什麼?你把自己氣病了多難受啊!你要花錢還要讓家人陪著你治療多麻煩別人呀!你不是給自己和家人找事么?然後就強迫自己開心一些,果真開心了一些。你問題最後說都想自殺了,太痛苦了。這時候怎麼又不為自己的父母想想了呢?我經常暗示自己說「你可是要活長命百歲的人!」又怎麼能為了這些個小煩惱影響自己太多呢,那等我活到那麼老我豈不是要百病纏身了?

所以,既然很在意別人,那就利用好它,多在意在意父母,把自己也當成別人,在意在意自己,自己有個好身體好照顧父母晚年不是么?


謝邀。
題主房東可能將題主當成暗示他們某些動作聲音太大了吧?畢竟沒有人會為這種問題特意去問對方的,畢竟你只是在自己屋背書,你背書也不是大吼大叫的吧?若有人問,我就會反思是不是我平時有騷擾到對方了。。。讓人家特意來暗示一下。+_+!
題主,你看你去問了在很多人看來可能才是不正常的,所以放寬心,別擔憂。

不過你的這種問題看來好久了,就應該考慮去做個心理諮詢了。別發展成強迫症,抑鬱症,那就不好辦了。

一邊放寬心該怎麼做就怎麼做別擔心別人,一邊也請積極就醫,讓專家給你解開心結。


給你提供一種暴力直接的辦法,
你覺得怎麼著會影響別人,你就怎麼著,
看看到底影響了別人會是怎樣的結果,並試圖去改善或者改變這種結果
你會發現其實並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
而且生活中影響別人和別人影響你的情景數不勝數,
而重要的是如何去溝通去改善。

你那麼害怕那些東西,至少你要搞清楚那是什麼東西。
搞清楚自己為什麼要害怕,到底值不值得害怕。


對啊,別人的處境狀態那麼重要,我不能讓別人因為我而受到任何的困擾,如果有,那我就是罪人。

題主,這種情緒不瞞你說,我也有,而且很多人都有。這種人的特點就是:一邊時時刻刻擔心著自己的行為會對別人造成不便;一邊自己的內心也十分痛苦,並且困擾於這種不平衡的人際心理。

但是跳出來看,如果你是一個站在上帝視角的旁觀者,你可能很難,甚至根本發現不了一個人在這個時候的心理有多糾結,因為誰都會掩飾。

我在日常生活中,偶爾會意識到題主所說的這個問題,但並不是很在意。然而這種情緒在內心不斷發酵並且愈演愈烈之時,我不得已拖著疲憊的身軀和情緒去看了心理醫生。

其實結論說起來也很簡單,似乎所有的心理問題歸結起來,都可以說是原生家庭的問題。

我知道這些可能和家裡環境有關,小時候並沒有寄人籬下的經歷,父母很愛我,只是父母要求很嚴格,會因為細小的事情責罵我,所以做什麼事情,都害怕做不好。

題主在這一段提到,父母對待自己十分嚴苛。我自己在和諮詢師交流的過程中也發現,幼兒與世界溝通的方式源於對父母的模仿,所以在幼時與父母的相處模式,在很大程度上會影響到自己成年後與他人的相處模式。不過很不錯的是,題注已經意識到自己行為的根本癥結所在了。

雖然和自己相處的人從兒時的父母變成了另外一群人,但自己總是會在潛意識中延續這種慣性的思維和相處模式,「害怕父母的責罵」逐漸演變成一種討好別人的心理:做了一件會影響別人的事情或者在這種不好的影響還未發生之時,自己內心就會有強烈的不安及焦慮情緒。這種情緒來源於幼時父母習慣性的責罵教育方式。更甚者,會因此害怕麻煩別人,儘管對於別人來說只是一個微不足道的小忙,因此在他們提出請求之前,都會百般糾結害怕給對方造成麻煩。而這種情緒也同樣起源於父母的責罵式教育。他們害怕的,是潛在的可能發生的危險。

不過這種性格,在社會中生存其實有好也有壞:
1.凡事都能考慮到他人,為他人著想。(好)
2.為了他人,不惜放棄自己的立場與利益。(不好)
3.自我的價值體現完全取決與別人的判斷。(不好)

但又覺得,非親非故,他們為什麼要考慮我?

題主這裡的心理活動,其實也反映了另一個問題。父母在孩子幼時,如果責罵遠遠多於疼愛,則會導致孩子無法相信別人的關心理解。因為孩子本身在幼時,就沒有得到過關心理解,而是生活在膽顫心驚中。

在這種模式下,孩子的性格中會有安全感的缺失。


要說解決方法,其實我也在不斷探索中。目前我在學校的心理諮詢室中有一個長期的諮詢師,每周固定時間都會去諮詢一次。而我現在相對於諮詢之前,還是有一定積極意義上的變化的,可以在這裡講一下。

1.我會更敏感地意識到自身情緒變化(譬如壓力、焦慮),並且能夠及時意識到這種情緒產生的原因,然後採取措施進行自我排解和消化。
2.更加專註於自己內心的感受,在人際交往心理失衡時,能夠及時的通過理性的思考,再次讓天平平衡。


這裡給題主兩個小建議:
1.當你覺得你做的事情會影響到他人的時候,換位思考一下。站在他人的立場理性地想想,如果我是那個人,我會覺得他麻煩到我了嗎?我會不會去體諒他?因為這本來就是一件無傷大雅的事情而已。
2.把事情思考得再深入一些。如果我真的麻煩到他們了,他們會對我做什麼?(要題主這麼想,其實是希望讓未知的恐懼變得有形)當你不知道會發生什麼時,你當然是恐懼的、害怕的。當你思考過了,了解了自己如果大聲朗讀真的打擾到了房東們,他們會對你做的事情最嚴重的會是什麼之後,未知的恐懼會變成有形的,能接受的狀況,那麼自己心裡的坎,也就能跨過去了。

這兩個小方法,應該也能小小地應對其他類似的情況吧:-)

我學的並不是心理學專業,所以能提供給題主的,僅僅是我的一份在類似遭遇下的體會,以及看過心理醫生之後的個人心得。

還是建議題主去看看心理醫生,如果題主還是在校大學生的話,可以去看看學校有沒有心理諮詢室,目前中國高校一般都會劃撥經費在學校創辦心理諮詢室,為在校師生提供免費的心理諮詢;如果題主已經畢業工作,可以考慮自費去找專業的心理諮詢師諮詢;如果題主還在上中學無力承擔諮詢費用,希望題主能在看完我的經歷和心得之後,有所緩和吧。然後考個好大學,去學校的心理諮詢室做長期有效的心理諮詢。

但是如果實在嚴重到連別人都能察覺出異樣的時候,還是和父母好好聊一聊,還是讓他們帶你去看吧。

你會是一顆驕陽,但要先備足燃料。

祝好。


瀉藥

樓上的都說了好多,我先提供一個「偏方」吧,如果想要別的幫助,請評論留言

以下是偏方(對自己說的)
1. 不要總以為別人在意你,你抬頭看看,周圍80%的人都在看手機,大家都很忙的,根本沒空理你
2. 我這麼渺小,別人根本注意不到我的。你會留意到爬過你鞋面的一隻螞蟻嗎?

既然暫時沒空解決心理問題,那麼乾脆順著目前的狀態,進一步把自己渺小化,把自己當空氣就好了。
當然,在你備考完以後還是需要去正視這個問題的,因為就你的表現來看已經泛化的比較厲害了。通常高校都會有心理輔導中心,備考完就去看看吧。


推薦閱讀:

我是男的,大學時候談了一個女朋友,那會兒由於年輕,讓她意外懷孕打胎了,然後畢業我們就分手了?
被女生說長得丑怎樣反駁?
今年19歲,我不知道生命的意義,特迷茫?
妄自菲薄的自己該如何接受自己的「不完美」?
為什麼我總是被孤立?

TAG:心理學 | 心理諮詢 | 心理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