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網上有人貶清官捧貪官的言論?
最近在看《大明王朝1566》,看到有些彈幕表示國家還是要靠貪官來治理,清官死腦筋沒用。這讓本人聯想到之前網上比較火的鐵齒銅牙紀曉嵐里和珅和紀曉嵐牢房裡的一段對話的視頻,下面評論也是集體高潮認為清官無用。在和國人普遍抱怨政府有腐敗現象的環境下,為何對影視劇里或者古代的貪官卻產生了好感?如何看待這一現象?
因為大眾對
貪
這個詞的定義不明確
很多人認為這個就是收點賄賂,安排後門,人士調動等「影響不是很大的事情」
再加上平時大家也難免疏通關係走後門
所以並沒有覺得
貪
是很大的問題
所以首要任務是普及,他們究竟貪污的是什麼東西
住房公積金
養老保險
福利彩票
惠及農村學校的愛心午餐捐款
鏈接一地聯通運輸跨海大橋撥款
救一縣百姓於的扶貧資金
維持生存底線的低保
一線民警的勞保物品資金
環衛工人的補貼
醫療保險
這群人的手可以伸到任何和錢有關的事情上
根本不會顧及這筆錢是用於救命還是用於未來
另外我可以說一句。能當一個清官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當地人找你走後門你走不走?
手下人想賺點錢你讓不讓?
頭上的人想撈一筆你肯不肯?
沒點能力和手腕的人早就被打發走或者架空了
能在任上保一個清官的名頭
還能做點實事
已經意味著
能抗住上司的壓力
能消弭手下的阻力
能抑制當地人的歪風邪氣
這已經很了不起了
《大明王朝1566》是一部極有深度的電視劇,對大眾來說看不懂其中深意倒屬正常。如果不是嚴嵩一黨貪污嚴重,嘉靖的幾個殿會那麼多年修不成?胡宗憲那裡會如此缺經軍費?沒有軍費便沒錢抗倭,不抗倭就打不通海上商路,海上商路不通就每年少賺上千萬兩白銀。所以要弄錢,就要去想辦法,想到絲綢交易上,然而絲綢貪污虧空一樣嚴重,導致沒有絲綢供貨,於是需要改稻為桑,而改稻為桑本是為了解決國庫問題,但是地方官員又趁機試圖低價兼并田地,於是才有了後來的一系列事件,而這一段說的是:
貪官受到逼迫的時候,絕不會掏自己的腰包,只是會變本加厲欺壓百姓。
所以才會甚至想到故意淹田,以便低價收購百姓農田,然而嘉靖為什麼不輕易去動嚴嵩父子?因為在太多的朝政運轉要依賴他們,這意味著什麼?
依賴於貪官來治理國家,實際上是在飲鴆止渴。
明知國庫虧空,嘉靖為什麼會堅持修殿,因為知道中間嚴嵩等貪污巨量,無非是想逼迫嚴嵩一黨自己想辦法,哪怕是少貪些,也足夠應付開支,然而改稻為桑最後失敗了,於是又征鹽稅,幾百萬兩白銀進京一下貪掉兩百萬。這整個過程中,貪污的官員們絲毫沒有覺得自己在中間貪污有任何問題,在國庫嚴重虧損如此嚴峻的情勢下,還仍然會照常進行貪污。因為貪官自私自利,絕不會把國家與百姓利益放在第一位,所以上毀朝廷,下害百姓。
所以在第15集中沈一石說:我大明擁有四海,倘使朝廷節用以愛人,使民以時,各級官員清廉自守,開絲綢、瓷器、茶葉通商之路,僅此三項即可富甲天下。
中間有個片斷印象很深刻,嚴嵩讓嚴世蕃翻開書第XX頁,叫念上面的詩,而嚴世蕃根本沒有翻書,直接就背誦了出來。這些都表明嚴嵩父子是有才的,然而有才能不代表不會禍國秧民,正是這些才能導致旁人對他們的進行錯誤的認識。
這其實是非常現實的。
嘉靖雖不上朝,卻能牢牢把控權力,如果想殺嚴嵩易始反掌,但是為什麼一再容忍?因為他受到的迷惑會比看電視劇的觀眾多得多。
一些歷史學家時常把這個歸罪為嘉靖信奉道教,而嚴嵩青詞寫得好,所以嘉靖寵信嚴嵩。
這種說法雖然並非沒有道理,但是如果只是這樣解讀,未必又太淺薄了,如果嘉靖只有那麼淺的智力,早被嚴嵩徹底奪權,弒君退位了。
嘉靖要修的殿,從歷年貪污情況看來,算下來並不是一筆多大的開支,但為什麼總是修不好?因為嚴黨就沒想著讓這個殿修好,只要一天修不好,那麼貪污起來出再大的問題,也有理由往把嘉靖帝扯進去,然後事情自然就有不了了之。
對嘉靖來說,他的想法卻是只要將殿修好了,那麼就不會有這些問題了, 於是在修殿問題上,實際上是與嚴黨展開了一場博弈。
而博弈的結果可以說是失敗的部分,直到嘉靖詔書說自己衣不過八套,平時吃東西一日三餐不過幾樣蔬菜,唯一的要求只是想修殿的時候,其實是非常委屈的,因為節用他自己是真正做到了。
但他最大的失誤是,並沒有讓手下的官員們也都做到這一點。
關於貪官還是清官的問題,《大明王朝1566》最後有過系統的總結:
「古人稱長江為江,黃河為河,長江水清,黃河水濁,長江在流,黃河也在流。古諺雲『聖人出,黃河清』,可黃河什麼時候清過?長江之水灌溉了兩岸數省之田地,黃河之水也灌溉了數省兩岸之田地。只能不因水清而偏用,也只能不能因水濁而偏廢,自古皆然。這個海瑞不懂這個道理,在奏疏里勸朕只能用長江而非黃河,朕豈可乎?反之,黃河一旦泛濫,朕便治理,這就是朕為什麼罷嚴嵩殺嚴世蕃等人的道理;再反之,長江一旦泛濫,朕也要治理,這便是朕為什麼要罷黜楊廷和、夏言,殺楊繼盛、沈鏈等人的道理。比方這個海瑞,自以為清流,將君父比作為山,水卻淹沒了山頭,這便是泛濫。」
這看起來多有道理,很多人看到這裡覺得嘉靖是有大智慧的人。
包括嘉靖後面又說:「沒有真正的賢臣。賢與不賢有時也由不得他們。賢時便用,不賢便黜。」
更是讓人覺得回味無窮。
然而這裡其實掩蓋了一個事實:黃河其實早就泛濫了,只是他不知道,當他知道黃河泛濫時候,其實黃河早已把天下都淹了。
同樣的,賢不賢,當為君者知道不賢時,天下早已經居於崩潰邊緣了。
這在劇中,用嘉靖吃藥作出了暗喻:嘉靖起初不肯吃藥,後來病得不行了才吃藥,然而為時已晚。
國有貪,亦是病。上醫者,治未病。
曾經聽過一位哈佛大學教授的講座,他的研究方向是中國明代的軍事制度。
他提到,當時明朝政府對倭寇很是頭疼。但通過研究發現,當時大量所謂的倭寇壓根就不是日本人,而是那些沿海明朝軍人的私曲。
這些軍人是朝廷鎮壓倭寇的先鋒,同時也是倭寇的真正領導者。左手從朝廷拿到銀子,右手命令倭寇消停一段時間,於是倭患就得到立竿見影的有效控制,彰顯軍功。
轉手,把朝廷的銀子拿出一部分為倭寇擴軍,過一段時間,倭寇理所當然的捲土重來,再伸手向朝廷要銀子,不是我剿匪不力,奈何倭寇勢力強大,對了,還得加錢。
如此反覆,倭寇成為大明國力的一個長久的出血口,而這些地方軍人則竊國而肥。
這位教授把這種行為稱之為制度套利,在一個制度獲取資源,再通過建設另一套暗制度講資源收入囊中,這就是中國人常說的潛規則。
拿今天來說,大學的學生會本應是為學生服務的自治機構,實際則淪為學校管理機能的延伸。
一個重要的原因是,大多數人加入學生會的目的,是提升自我,拓寬人脈甚至賺取利益等有利於個人的行為。
同樣的行為模式也體現在上政治課很不積極,但是入黨卻非常積極之類的現象里。
追求制度套利,是個全民現象。
就公務員群體來說,社會大眾的刻板形象就是隱性收入高,福利好,安逸等方面,潛台詞是認為公務員屬於容易套利的職業。
對於那些事巧於利用職務便利,從國庫以及商人手中獲取巨額利益的官員,有能力成為他們不證自明的屬性。
在鐵齒銅牙紀曉嵐中,也呈現了同樣的三觀:紀曉嵐雖然有才學,有道德,但皇帝治國仍然要依靠和珅。
既然貪官有才,那麼不能貪的人,多半能力平庸,不願貪的人,則多半是迂腐了。
換而言之,不懂得利用制度套利的人,市安於現狀的,缺乏能力的人。
清官無用論至此而生。
中國政治向來善用貪官治國,其先,可以整合社會資源,突破發展的道德障礙,法律障礙。其後,可以通過整頓貪腐來追回損失的財政,甚至可以變相地向商人收行賄稅,更加可以提振民心士氣,維護合法性。
社會大眾不理解清官又有什麼壞處呢?奉公守法的公務人員職業回報低,導致劣幣驅逐良幣又有什麼壞處呢?
好像沒什麼人的利益受損,皆大歡喜的樣子。暗合國人心態:能貪是一種能力,而清廉是一種迂腐。法治與規則則只是御下的工具——被其束縛之人自然比不上操弄規則的人。
至於說工作能力,一個格格不入的人能身居高位,能力上怎麼可能反而不如行賄上去的貪官?但是輿論要這麼去引導,只能說現在的社會,普遍認為貪污不可治,只能盡量「為我所用」,一廂情願罷了。
古人有句話叫兔死狐悲,其實這種情況可以反過來說,叫狐死兔悲。
怎麼說呢,很多人法律意識真的很淡薄,他們雖然知道什麼叫貪腐,但不能區分人情和貪腐、違紀的犯法的界限。而在人類這種自私的物種組成的社會中,過線的人情往來和違紀問題並不是新聞媒體上才能見到的,而是遍及每個人生活的方方面面。
所以很多人嘛,可能自己就存在問題。或者在生活中也見過自己的親人有此類擦邊球的問題,從而對貪腐行為表示理解,片面化地將清官視為不通人情的機器(這點也要怪官方宣傳,片面地將黨性和人性對立),片面地將反貪工作人員視為搞政治鬥爭的古代酷吏。
實際上我個人就見多許多清官,也通人情事務,吃喝拉撒與常人無異。但面對底線時,靠的不是黨性,而是敬畏,說白了就是某些人所謂的膽兒小。其實還真不是膽兒小,面對責任時有些人膽兒還真不小,反倒比敢撈錢不敢承擔責任的貪官群體好多了。而反貪腐工作也是日常性的工作,高層的不知道就不亂說。就基層而言,哪有什麼政治鬥爭,夠格不?
其實說白了,很多人存在的某些小問題,譬如多報銷百八十塊錢、給領導送煙酒塞錢、給領導貪腐做小幫凶得一點點好處之類的,你那行為可能是違紀,也可能連違紀都算不上,也可能是犯罪行為的開端,但很多時候還真夠不上犯罪,就不要把自己綁在貪腐分子這條戰線上了,其實你也是受害者,何苦為虎作倀呢?
像某些隨便打個電話,找個老闆開口就索要幾十萬元東西的貪官,發表下感慨說水至清則無魚啊,辦事還得貪官來啊。咱理解,已經這份上了,挽回也來不及了,只能抱著僥倖心理了。
而某些可能得了點雞毛好處,被上頭封嘴的傢伙。也感慨這類話,不外乎就是兩種心理了:1、向貪官看齊、以後也要犯法過不要臉的生活;2、沒有什麼陞官慾望,也不敢貪污,只是不希望被貪官們視為另類,這就是純粹犯賤。
1 因為在很多人眼裡,這世界上只有兩種官——無能的清官和能幹的貪官。他們自覺主動的滑入兩難謬誤——關於此事明明存在多個選項,但被誘導只能在其中兩個中作出選擇。
2很多人「厭清」的心態一是對舊式用力過猛的「清官」宣傳的逆反,對於道德遠高於能力觀念的摒棄;二是確實有很多官,除了清之外毫無作為,且這種清廉並不一定是道德上多麼高潔,毫無作為也有出自於「做得越多錯得越多」的擔憂;三是為了顯示「獨立思考」裝逼過度。
3 捧貪的那點弦外之音就是:能力強可以成為貪污合法、合理的理由。再說了,誰說貪官就能力強了?硬是把能力上的差別和清、貪匹配起來。
4討論這個問題的大前提是——人治,人治的環境下,程序、規則可以被更改掌控,所以清和貪、庸和能的差別會分外明顯。法治社會還是不要吹貪官能幹清官誤國那套了,當然這套話語那麼有市場,這說明……
5 貪污沒有辦法完全杜絕和貪污是被允許的,這差很多。嘉靖允許嚴黨貪,但是他隨時可以用貪污的罪名處置他們,他們永遠只是一顆棋子,做實事也好,背黑鍋也罷,雷霆雨露皆是君恩。現在我們不需要君。
6 另外說個《閱微草堂筆記》里的事:
鄭蘇仙夜遊地府時親眼看過一次審判,審判對象是某地一官員。
這官員進閻王殿時昂首挺胸,氣態凜然,自稱平生為官,所至之處只喝一杯水,無愧鬼神。
閻王不屑一顧,「人間有各種各樣的官吏,他們行事好壞,自然可以理論。 照你所言,只要清廉便是好官? 那我在公堂之上樹個木頭人,他連水都不會喝一口呢,是不是比你還好? 」
官員繼續扛,「那至少我也不是個壞官啊!」
閻王受不了,對他一頓怒斥:
「公一身處處求全,某獄某獄避嫌疑而不言,非負民乎?」
「某事某事,畏煩重而不舉,非負國乎?」
「三年一次的績效考核是為什麼?因為無功即是有罪!」
聽完這話,官爺立馬就慫了,閻王便笑言,「看你太囂張了教訓教訓你罷了,你也算三四等的好官,下輩子還是可以當官的。」
7 好久沒上知乎了,給大家拜個晚年,祝萬事順意。把清廉和無能掛鉤,把貪腐和能力等同。這種畸形的價值觀和道德觀,我還能多說什麼呢?
因為不知道什麼時候,有人偷偷的把清廉和無能劃等號,把貪污和有能力劃等號。比如《明朝那些事兒》中對海瑞的評價,說他是個不太會做事的人。但事實上,海瑞是一個非常能做事的人,他的升遷主要靠過硬的政績。
-----------------------------------
看了一些回答,覺得還是應該再說幾句。很多人在談這個問題的時候,都忽略了一個至關重要的細節——貪官貪的錢,是從哪裡來的?是從天上掉下來的?還是從地里挖出來的?
這是一部分人為了顯示自己有深度看問題客觀全面的矯枉過正深度裝逼行為。
有些像貶低大學生捧輟學生一個道理。
平均意義來講,大學生能力比輟學生強,清官能力比貪官強。這裡主要指業務能力,非人際關係經營能力。既然和貪對應,這清大都應該指的是廉潔,這和辦事能力並無什麼必然關係,不明白高潮什麼。
以前看過有人說什麼貪官可恨,清官尤可恨,然後舉出例子說某個清官不貪財卻草菅人命,只有貪官才會辦事等等。看了想笑。這分明就是庸與能的區別,而完全不是清與貪的區別。
況且,人所說的清官,大都是指公正廉潔能力突出的官員,像那種混吃等死怕犯錯誤碌碌無為的,國內不是比比皆是?你認為百姓有難時會指望這樣的青天大老爺?說到底,這還是幹事與不干事的區別,而不是貪與不貪的區別,很多人想要故意混淆視聽罷了,原因顯而易見。
最逗的是我身邊一些人,也是如此,常常說清官有什麼用,貪官才會辦事,原因不外乎在於他和某些小官認識,依靠這種認識與關係在一些辦事方面更加快一些罷了,所謂辦事只不過是給一些有路子的人以特權罷了,拿了芝麻就在聒噪,真正得利的人早躲在一邊悶聲發大財了,說到底,一句話,你也配姓趙?
壁立千仞,無欲則剛,一般情況下清官的效率比貪官高得多,而且清官天天啥也不幹,國家收益=0 貪官干1貪2,國家收益=-1
你覺得呢,清官越勤奮對國家越好,貪官越勤奮對國家越有害,貪官的貪,不是空穴來風的貪,是出賣國家資源,以權謀私的貪,要想把事情辦成,還要從中間摳出來油水,這是不可能的事情,要麼貪國家的,要麼勒索人民的,這兩最後都是政府吃虧。網上貶清官捧貪官只是價值觀錯亂,被淤泥沾染,失去了自己的判斷力而已。
現在的地攤文學太多了,總有人指望著語不驚人死不休,靠一種奇特的觀點戳中讀者的g點,從而達到嘩眾取寵的目的。
根據透明國際發布的《2016年度全球清廉指數報告》,
目前全世界最清廉的十個國家依次為丹麥,紐西蘭,芬蘭,瑞典,瑞士,挪威,新加坡,荷蘭,加拿大,德國。
而貪腐最嚴重的十個國家依次為:索馬利亞,南蘇丹,朝鮮,敘利亞,葉門,蘇丹,利比亞,阿富汗,幾內亞比索,委內瑞拉。
哪有那麼多虛頭巴腦的,好就是好,壞就是壞,貪慾是七宗罪之一,它所帶來的欺騙、壓迫、勒索等惡行,是如影隨形不可分割的,人一旦被慾望纏身,就註定向美德的反面飛馳而去,直到被慾望吞噬。
那些政府越來越獨裁的國家,往往是貪腐越來越嚴重的國家,因為他們往往是背離人民,為統治階級服務的,因此需要培養自己的既得利益集團,比如土耳其,匈牙利等國家。
清官不貪,是克制自己的私慾,為國家著想,為社會著想。
貪官貪,就是為了自己的私慾,就是為了老婆孩子熱炕頭,為了讓自身享受利益,這種情況下你指望什麼使貪官如清官一般高效無私?
貪腐是每個有利益流通的集團與組織都面臨的一個重要問題,是亟待解決,不符合集體利益的,貪腐行為在任何地方都是不正義,下流卑鄙的行為,人們稱貪官為蛀蟲,鼠輩,小偷,這並不是無腦黑,而是一睜眼就看得清的事實。
現在流行一種說法,彷彿利益對政治來說是不重要的,是可以拋開的,這是非常錯誤的,許多政治都離不開金錢交換,許多議員、人大代表窮盡一生只想用權力去交換幾百萬美元而已,並不是說貪官在貪污金錢的同時創造政治價值就是好的了,他創造的政治價值很難超越他貪腐金錢的價值,這個世界上金錢還沒賤到那個程度。
山東最近發現的超大型金礦滿打滿算才價值一千多億,這幾年打掉的老虎動輒貪污數億元,一個能養活全省的大金礦經不住幾百個貪官的揮霍,幾百萬人因此會落入赤貧,他們一旦因此走上犯罪革命道路,這幾百個貪官拿什麼來撫慰?用命?殺了他們也挽不回形勢了。
人民仇視貪官並不是愚昧,恰恰相反,是符合階級利益與群體利益的最直觀表現,是完全正確和智慧的,而說出這種捧貪官言論的人,不是壞就是傻。
所謂地攤文學,就是一眼就可以看出其牽強尷尬的邏輯,與毫無乾貨只憑主觀印象就長篇大論煽動人心的內容,希望貶清官捧貪官的諸君先朝鮮暫居,再移民利比亞,享受貪官們的高效服務,那裡有許許多多志同道合的人,你可以做個宣傳部長。
其實原因很簡單:因幼稚標新立異、因無知強行裝逼。叛逆,支持貪污表達對社會主流」清官「的鄙視,從而顯出自己的NB。
清官=能力差,貪官=能力強?這跟攻擊好學生都是書獃子有什麼區別!
清官死腦筋,是面對貪污腐敗死腦筋,不是為人處事死腦筋,某男堅持原則朋友都去大寶劍他沒去,並不影響人家思維開闊能力強。
貪官點子活,是想方設法貪錢坑人,不是解決問題方法多,某學生為了逃課上網能想出一百種借口,但讓他去讀書怕是兩眼一抹黑。
稍有歷史常識的人都知道,兩千年歷史這麼多賢相名臣,哪有貪污腐敗結黨營私的(趙普你奏凱),所有出名的清官——不算晏子諸葛亮這類清貧的名臣,就說那些政績不如做人知名度高的,又有誰是二愣子了?
比如海瑞,海瑞是剛正不阿直言勸諫兩袖清風的代表,於是就被不少人理解為空談誤國的道德先生,其實他高舉高打教訓胡宗憲兒子、一排高帽砸暈欽差鄢懋卿,剛直和機智都冠絕同儕。海瑞做事的能力也是首屈一指,丈量土地硬鋼徐階廣為流傳,困擾江南的吳淞江水患也是在海瑞手裡得到解決:海瑞浚治吳淞江--《上海水利》1985年03期 沒有海瑞,就沒有大上海_《意林》2016年第9期
這樣的能臣,誰要說他是個單純迂腐的清官,是自大,還是無知?
反觀貪官,上下五千年貪官多了去了,能正經幹事的屈指可數——咱都不拿賢相們欺負你,超過面對賄賂「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楊震的有幾個?溜須的丁渭能力很強,可在寇準面前有說話的資格?也只有我大清這種少說話多磕頭臣子如奴才做事就等於犯錯的環境下,才能給和珅之流找借口的空間,可即使如此,田文鏡張廷玉們也把和珅爆出幾條街,為和珅辯護的怕是就知道個紀曉嵐吧。
這種論調都有一個前提:
當官的只有兩種,一種貪得無厭但是能辦事,另一種就是清廉但是碌碌無為。
這個前提就是個笑話,至於這些言論就更可笑了
人們所希望的理想社會與現實相去甚遠,現實中官員並不總是依法辦事的,而我們對此則基本上無可奈何,這不免讓人非常沮喪。
歷朝歷代治貪反貪都是難題,即便是用盡天下酷刑也根本無濟於事,甚至還會「動搖國本」。現實從來不曾改變的,即便是在今天,我們可上九天攬月,可下五洋捉鱉,也依然無法解決「貪」這個問題。
貪官就像是雜草,野火燒過之後,一陣風春風刮過又冒出來了。
「這是無解的難題!」我們意識到了這一點,於是不再「天真」的期望官員多麼清廉,而是試著與他們「和解」,甚至站在他們的立場上開始思考。
我們轉而降低自己的標準:「只要為老百姓辦事,就算收錢也是好官」。
或者是對現實進行合理化的認同:「人家能坐在這個位子上絕對是有本事的,你一個老百姓懂什麼?」。
甚至開始了崇拜:「能貪這麼多錢都是有本事的,你想貪還貪不到呢!」
我們開始認為「存在的就是合理的」,現實是這個樣子肯定是有原因的。
貪是人之常情,不貪反而讓人生疑:他為什不貪?是在裝模作樣嗎?他到底在圖什麼?你看,將「貪」的問題合理化之後,整個世界似乎都不一樣(扭曲)了吧。我們向來都是喜歡講「情理」而非「道理」的,甚至於我們常常鄙視那些死認道理的人,將其視為天真和古怪。
所以,當道理走不通的時候,用情理說服自己也就不那麼奇怪了。
人們不是喜歡貪官,而是喜歡能吏。
清官和能吏如果可以兼容那就最好,但如果不能兼容的情況下,大部分人理智選擇的結果都是更需要能吏。
其實放眼世界,在貴族政治結束後,一個重要而艱難的政治探索就是:如果儘可能讓能吏不貪或少貪。直至今日,這依然是東西方政治共同的探索。
這部分人,不僅捧貪污,也捧坑蒙拐騙。
對於毫無底線發大財的事情,都是心之嚮往的。
他們特別敬佩鑽空子,弄虛作假,
越是空手套白狼,越是巧取豪奪,越是敬佩。
捧貪官本質上是內心理想的表現,就是想當貪官,或者奸商。
不勞而獲就是他們的理想,怎麼能批駁呢?否定不勞而獲不就是否定自己的理想,之後還如何貫徹實施,如何能邏輯自洽?
我給那些說貪官比清官好、貪污合理的答案都點了反對。
竟然有許多人被電視劇里和珅的說辭給說服了。真是無比地諷刺。
本想自己回答一下,可是回頭一想,雖然我的水平不高,但我的答案肯定會被建議修改或刪除的。
算了,還是認真做自己的事情吧。畢竟,不是每一個人都願意醒,不是每一個人都喜歡星空。我想搞清楚兩個問題:
一、題主所說被貶的清官,是因為清廉被貶的么?被貶的清官因為什麼被貶?被貶的清官應不應該因為那些被貶的原因而被貶?清官一定會被貶么?
二、題主所說被捧的貪官,是因為貪腐被捧的么?被捧的貪官因為什麼被捧?被捧的貪官應不應該因為那些被捧的原因而被捧?貪官一定不能被捧么?
這是「清官」這個詞本身含義太寬泛導致的。
多數人在看待清官與貪官的時候,動用的是典型的線性思維。。
人們心裡都有一個很單一的評價標準,「好官—壞官」。。所有的官員都應該在這條指標單一的坐標軸上挨個坐定,接受人民群眾那雪亮眼睛的監督。。大家的座次最初是按清廉程度來排的,最清廉的最好,最貪婪的最壞。。之後,如果人民群眾覺得還有其他因素要納入這個考量體系,就憑感覺給個別官員挪挪位子。。比如一個工作勤勉、創造了不少社會效益的貪官,就可以往好官的方向挪幾個單位。。
這樣做其實無可厚非,是種效率很高的評價系統。。但由於貪污腐敗是官僚整頓的重中之重,大家平時接觸的新聞都是誰貪了多少被雙規啊,誰受賄多少被停職啊,慢慢的,大家就將某些詞的含義給泛化了:把「好—壞」,用「貪—不貪」代替了。
從前:清官一定是好人,偉光正,沒毛病,一定會將惡人繩之以法;貪官一定是壞人,姦邪淫,一肚子壞水,早晚完蛋。
現在:高大全的人不存在,想當清官的人大都都是迂腐的草包,清談誤國之徒,如果不是靠著直名博出位,就註定是一輩子loser;貪官位高權重,除了貪,一定也是有兩把刷子的,肯定是治國高手,是人中龍鳳,只有這麼有才的人才貪得起來呀。
要我說這只是「逆臉譜化」而非「去臉譜化」,本質上還是一種臉譜化的思維方式,還是線性思維。看上去他們提出不同見解了,看上去他們獨立思考了,但實際上只是挪了挪屁股而已,體現在「好官—壞官」坐標軸上,就是把一些原本位置靠左的往右挪了挪,又把一些原本位置靠右的往左挪了挪。
事實上,官員的評價體系應該是多維度的。線性的評價系統是吧其他維度上的坐標投影到了單一維度上,顯然會造成誤讀。評價一個官,有很多種角度。諍臣、能吏、權臣、佞臣、清談誤國、尸位素餐、淡泊、無私。。這都是不同角度上的評價,如果你對每個角度建立單獨的量化評價指標,然後對官員們進行取樣測量,再對測量結果進行統計分析,你一定會發現指標之間的相關性是異常複雜的。沒有清官就一定迂腐僵化的道理。
清官的清,是清正廉潔的意思。清白、正派、廉潔。這三個詞其實都包含了異常複雜的含義。清白的人可以是不受法律指控的人,也可以是不受道德批判的人,而道德又是沒有明確標準的。比如一個其他方面都很偉光正的諍臣,能不能算是清白之人呢?有人會覺得他的直言進諫是為了博得好名聲,不符合君子淡泊名利的道德標準。這樣指責他的人多了,他也就算不得清白之人了,更不用提是否正派了。但這樣的官,有沒有價值呢?如果去追本溯源,這世上大概是沒有清官的,因為這裡的「清」,包含了太多的維度,沒有人能在如此多的維度上都得滿分。
那如果我們只把清官定義為「不以權謀私斂財的官」呢?只限定在一個維度上,大家討論起來不就有了統一的前提了嗎?那麼,一個清官,就可以是諍臣,是清談之士,是很難與人協作共處的清高者。同樣,一個清官,也可以是權譎工讒的佞臣,是除了錢之外什麼都貪的社交能手,是朝廷上隻手遮天的權臣。還有的清官,雖然淡泊名利,但卻尸位素餐,瀆職無能。更有一些清官,不忠不孝,貪生怕死,首鼠兩端。
各位想想,這樣的官,若都被冠以「清官」的名號,會怎樣?你能接受嗎?
「清官」已經很深刻地和「好官」捆綁在一起了。有人挖苦「清官」,其實是對辭彙含義的一種解構,在試圖用更精確地方式重新定義它。那些抨擊「清官」的人,抨擊的並非是好的官員,而是那些他們覺得本不該屬於「好官」概念的部分。
兩撥人,在同樣的多維坐標系內,用了兩種不同的投影方式,在單一坐標軸上獲得了兩種不同的圖像。實質就是兩種線性思維在互相打架。假如只以清貪論,清官貪官的確都能治國,管仲就是個大貪官。
但是說貪官聰明清官傻的——我勸大家不必說什麼了,這種人,腦殘不可醫也。
清官只是守規則,不是沒腦子。
什麼叫做守規則呢?譬如過馬路不闖紅燈,你說這人沒腦子?等你扣了六分或者被車撞死的時候,看看誰沒腦子。
推薦閱讀:
※為什麼說北齊是禽獸王朝?
※如何評價林欣浩的歷史讀書《哇,歷史原來可以這樣學》這本書?
※還有人認同雕版郵票的美么?
※歷史上有哪些請神容易送神難的例子?
※《絕命毒師》中各個角色的MBTI人格分別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