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人交流時眼神不知往哪裡放,讓人產生了不信任感,怎麼辦?
忘了從什麼時候開始,我在和別人說話的時候,眼神總是不知道要往哪裡放;總感覺看別人也不是,不看別人也不是。
貌似我心裡自己也會認為自己在講鬼話,感覺自己在演戲的感覺。
因此,讓別人產生了不可信任感。
請問我該怎麼辦?
謝邀!
不妨先來舉個例子。一個十歲的孩子趁媽媽不在時從媽媽的柜子里偷拿了十塊錢,然後買了某個自己喜歡吃的東西。當媽媽回家時,這個孩子處於忐忑不安的狀態,生怕媽媽會發現他的偷竊行為並懲罰他。我們再來假設另一種情況:另一個年紀大一些孩子也偷了媽媽十元錢用於買東西吃,但當媽媽回家時他不像前一個孩子那樣的緊張,因為他想好了一旦媽媽發現的話他會怎樣應對,比如他會說為了買某個學慣用品。
前一個孩子之所以很緊張,因為他擔心媽媽會發現他的一個不道德的行為,同時他不知道當媽媽發現時該怎樣應對,於是,當媽媽回家時,他會陷入一種心理衝突之中,這種心理衝突會轉化為緊張和焦慮的心情。後一個孩子雖然也擔心媽媽發現他的不道德 的行為,但他不那麼緊張,因為他知道了應對的措施,也就是說,他的心理衝突得到了解決。
這個例子有助於理解你的情況。你之所以迴避與別人的眼神接觸,是因為與人交往時會喚起你一些未解決的心理衝突,迴避與人眼神接觸是一種自動的自我保護方式。比如,假設對方是一個你很喜歡的異性,但你覺得自己配不上ta而不敢追求,於是當你與ta面對面時,難免會勾起這個心理衝突併產生緊張的感覺。如果你已經解決了這個心理衝突,比如你已經放棄了對ta的想法,或者你已經移情別戀了,那麼下一次你應該能坦然地面對了。又比如,你跟一個長輩交往時感到不自在,因為你生怕他不喜歡你或不重視你,而長輩對你的態度對你來說又非常的重要;相反,如果你不那麼看重長輩的評價了,因為你能夠更多的進行自我肯定了,那麼自然不會太緊張了。
導致人際交往緊張的未解決的心理衝突是多樣的。比較常見的是自我價值感衝突有關,即對自身是否被人喜歡與欣賞的不確定感,既想讓對方喜歡自己,又沒有底氣,在跟長輩或上級交往時的緊張往往跟這種心理衝突有關。另一種比較常見的心理衝突跟性願望有關,對於青春期的社交焦慮者來說尤為如此,既喜歡異性,又害怕表露出這種喜歡,想要壓抑這種喜歡。而當一個人解決了這些心理衝突,或者這些心理衝突不那麼地強烈了,比如一個人放下了對別人是否喜歡自己的過度在意,或者一個人能夠表露出對別人的真實態度(不再以表現出真實的態度而感到羞恥),那麼ta便可以在人際交往時顯露出自然的態度。看來,一個能夠在人際交往時輕鬆自在的人,往往是一個心理健康的人,因為ta們沒有那麼多的心理衝突需要去掩飾或壓抑。經過查閱資料發現,這真是一項技術活啊!確切的說屬於人際交往中的目光禮儀,具體有以下注意事項:
第一,不能對關係不熟或一般的人長時間凝視,否則將被視為一種無禮行為,這也是全世界範圍內通行的禮儀。
動物之間互相威脅對方是用眼神對抗的形式,人也是如此。所謂「仇人相見,分外眼紅」 ,就是利用眼神對抗表示仇恨、威脅的意思。所以,眼神的禮儀要求是,除了親密的關係外(如戀人的長時間對視) ,凝視的對象只能是職業行為主體(如演員)或非人(如藝術作品) 。
一般避免凝視可以採用以下方法:
1、轉移視線。視線自然飄動。
2、失神大法。如在車上人群擁擠,不得不面對對方時,可以使眼神顯出茫然失神、若有所思的樣子,以避免失禮。
凝視眼神禮儀受文化的影響很大,不同國家、民族的人常為多看幾眼、少看幾眼而引起誤解。如許多黑人避免直視對方的眼神,而白人則認為避免看他的眼神是對自己不感興趣的表示;大多數朝鮮人在求對方時總是看著對方的眼睛來知悉對方的真實想法,這樣在遭拒絕時就不會羞愧;而日本人卻認為看對方的眼睛是不禮貌的,只能看對方的頸部。
第二,與陌生人的談話,眼神禮儀是:眼睛看對方眼睛到嘴巴的「三角區」 ,標準注視時間是交談時間的30 % ~ 60 % ,這叫「社交注視」 。
社交注視同樣也受文化的影響,如美國人談話時看對方眼睛的時間不超過1秒鐘,而瑞典人則要長久地看著對方的眼睛才不失禮。與陌生人談話的眼神禮儀除受文化影響外,還受性格、性別、綜合背景條件的影響。
性格影響:性格外向的人比內向的人目光接觸多,看的次數也多。但不能反過來推之。性別影響:婦女談話時看對方的時候多,而男人少些。女人喜歡對方時,就會多看幾眼,而男人多看對方几眼給人的感覺更加主動和積極。
綜合背景條件影響:人們感到舒適或有興趣或高興時,看對方的次數和時間增加;感到羞愧、內疚、悲傷時減少;想要說服對方時,看對方的時候也多些。
第三,眼睛注視對方的時間超過整個交談時間的60 % ,屬於超時型注視,一般使用這種眼神看人是失禮的,但以下情況例外:
1、一方很天真,而對方很老成時。
2、正常社交狀態下,對對方本人比對話題更感興趣時,如看望老朋友。
3、談判中目光對視,表示力量和自信時。
4、上司欣賞地看著下手時,表明他想知道更多的信息,並賞識下手的才幹。
5、看地位較高的人表示崇敬時。
第四,眼睛注視對方的時間低於整個交談時間的30 % ,屬低時型注視,一般也是失禮的注視,表明他的內心自卑或企圖掩飾什麼或對人對話題都不感興趣。低時型注視在以下情況下是不失禮的:
1、從少年的天真無邪期到青年期之間的過渡時期發生的特有現象。
2、上司對下手看得較少時,表明下手工作很糟糕,不能讓他滿意。
3、有較高地位的人與地位低的人交談時。
第五,眼睛轉動的幅度與快慢
不要太快或太慢,眼睛轉動稍快表示聰明、有活力,但如果太快則表示不誠實、不成熟,給人輕浮、不莊重的印象,如「擠眉弄眼」 、「賊眉鼠眼」指的就是這種情況。但是,眼睛也不能轉得太慢,否則就是「死魚眼睛」 。魯迅描寫祥林嫂遭受巨大打擊迫害後,眼珠許久才轉一下,表示她已被迫害得頭腦遲鈍了。眼睛轉動的範圍也要適度,範圍過大給人以白眼多的感覺;過小則顯得木訥,幅度與快慢都要遵循一個「度」。
第六,恰當使用親密注視。和親近的人談話,可以注視他的整個上身,叫「親密注視」 。「親密注視」的使用是有限度的:
1、不要對陌生人,尤其是陌生異性使用,否則是很不禮貌的。
2、親密注視時不能用斜視、俯視、藐視等眼神注視,否則也是失禮的表現。
3、對親近或陌生的人講話時閉眼,給人印象傲慢或表示「沒有教養」 。
4、在長輩面前的親密注視,應注意目光略為向下,顯得恭敬、虔誠;對待下級、孩子等的親密注視,應目光和善慈愛,顯出寬厚愛心;朋友之間的親密注視,應熱情坦蕩。
解決思路:多與人接觸。
解決方法:找一個必須與人接觸的工作,並習慣於交流,時間長了自然而然會忘掉什麼眼神問題。
這種情況是內心有個「我不夠好」的種子,害怕別人認為你不好。如果別人認為你好你就認為自己好,如果別人認為你不好你就覺得自己不好,所以會害怕別人給你負面的反應和評價。
這樣就把自己的快樂與否的選擇權交付給了別人。自己就變的被動了。
然而,即使別人說你不好,你就不好嗎?
人的痛苦就在於執著的抓取,想通過保留物質、別人的愛(喜歡、接納、認同)、身體(生命)來讓自己維持快樂的感受。
人的成長就是面對現實,戳破童年期的美麗的七彩斑斕的肥皂泡泡。魯迅先生說過,真正的勇士敢於正視淋漓的鮮血,敢於直面慘淡的人生。事實是,根本就沒有一個別人的認同你是可以抓的住的。這個誤以為能抓住的別人的愛和認同永遠不變只是兒童美麗的肥皂泡泡的遊戲,一戳一抓就破。所以這只是我們的妄念。
我們很多人誤以為,只要我變的夠好了,就會有更多的人喜歡自己。然而這也是美麗的肥皂泡泡,也是一個幻象。很多人不斷的想往上爬,以為爬高了,成就大了,表現好了,別人就會喜歡自己。然而即使當了公司一把手,即使成為國家總統、總理也會被人說哪些做的不夠好。
這世界有誰曾被所有人喜歡而不被人罵呢? 好人雷鋒有人罵嗎?破掉我做好了就會被人認同的妄念,偉人做出對國家對人類傑出的貢獻,依然有人說他不好。就連孔子、佛陀、耶穌這些慈悲眾生,所有行為都是善行的聖人,都被人罵和釘死了。我們以為我們變的更好就會有人喜歡,拚命的向上想自己更美、更有知識、賺更多錢、更多權利和地位,然而,縱然是國王,無論國王怎麼做都會有一批人罵他們。只要在意執著別人的看法,抓取別人的認同,就會因為自己的念頭而受苦了。
愛自己、理解自己是誰的責任呢?實例:張國榮糾結於唐鶴德喜歡了別人而跳樓。 美國鄉村歌后卡朋特因想減肥獲得歌迷的喜歡而患上厭食症,因營養不良死亡。即使是歌星、影星,成為萬人迷,然而只要不懂得愛自己是自己的責任,執著的以為要通過抓取別人愛自己才覺得自己夠好的這個念頭,而承受痛苦。有誰可以確保別人喜歡自己就不會變化想法喜歡別人呢?
美國高度物質文明,精神疾病發病率不降反升,全世界,精神衛生疾病已經成為所有疾病中發病率最高的,人類在滿足自己慾望的道路上可以真正的獲得心靈的自由和幸福嗎?得不到的時候感到匱乏、自卑、焦慮,得到後感到恐懼、害怕事情,如果人的想法是自己的快樂需要條件滿足,就會成為條件的奴隸,患得患失。
當我們放下想得到的念頭的時候,依然可以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然而,沒有了那份抓取的內心的焦躁。卸下了精神包袱,感恩的享受與自己有緣的每件人事物,快樂的活在當下的每一個瞬間,美嗎?
真正的快樂是無需條件的,只需珍惜和享受當下!幸福不在頭腦里的認知,誤以為需要達成某個條件,當人這樣想的時候,反而焦慮了。當體驗到不需要任何條件,自己也有享受快樂、幸福的權利和自由的時候,就跳出了原有的思維框架,感受到輕鬆、自在,收穫了一份安心的寧靜的喜悅。存在既是圓滿,當下就體驗到滿滿的幸福感。
破解掉誤以為要得到物質財富或別人的愛、別人的認可才能快樂的執念。
破掉自己的貪執,貪念。
假相是事情做成功了,別人對我好了,我才快樂,越這樣想越糾結,進入惡性循環。先成功才快樂,是假相。
真相是,無論什麼情況都快樂的人,沒有任何條件都開心傻笑的人,才更容易吸引別人,吸引成功。所以真相是先快樂才成功。
在青少年時期,我也曾經是名很嚴重的心理障礙患者,曾經歷過強迫症(反覆檢查、反覆擔心各種危險)、社交恐懼症(包括視線恐懼症、餘光恐懼症、臉紅恐懼症、迴避見人、緊張、手抖、說話結巴不流暢、出汗、小便緊張不自然等)、焦慮症及其軀體反應(偏頭痛、頭暈、失眠、易疲勞)、抑鬱低落、性心理障礙、情感婚戀挫折障礙等一系列複雜心理障礙,當時很多心理癥狀糾結在一起。回想我在20多年前高中的一段經歷:曾經非常自卑而變的異常敏感。就是高中時候課間十分鐘休息時候,幾個同學圍成一圈在說話、聊天我就認為他們在說我壞話,幾個同學在一起講笑話,我就認為他們在嘲笑我。上課的時候覺得後脊梁骨發涼,因為覺得別人在我背後戳戳點點的說我學習也不好、也不會玩,什麼都不會。誰要是發出什麼聲音就覺得他們是故意的,對我有意見。現在看其實都是自己因為自卑而過於敏感。那個時候都覺得自己敏感的精神分裂了一樣。害怕高考考不上,結果考場里直接暈場,頭腦一片空白,不得不讀三次高三,參加三次高考。大學裡的時候跟任何人說話都害怕說錯話,害怕被嘲笑,說話就臉紅、出汗、身體發抖、說話結巴。為了拯救自我,經過十年不間斷的自我分析和體驗,深入的研究心理治療,一點點的清理自己的心靈創傷,修補自己的性格缺陷。這個過程有失望,有反覆,有放棄。慶幸的是自己在無望中也一直堅持著自我拯救,對自己經年的修修補補終於換來改頭換面,修通了過去的情結,明晰了自我的人生定位。現在的我恬適而安詳,已經完全、徹底的康復。如果你想匯入茫茫人海,心態上就要學會調適。不管世人多麼浮躁,你只要看清楚了你自己就不會盲目自大和自卑。因為青春歲月都耗費在與心理障礙的拉鋸戰中,無意間熟悉了各種複雜心理障礙。由於對心理障礙的治療體驗良久,積累了經驗,並且堅持不懈的自學和參加各種正規的心理學培訓,接受心理教授的督導,逐步的成長為一位心理諮詢師。心理障礙患者的痛我也曾切身的感受過。也曾深深體會到痛徹身心,生不如死,而又不被周圍的朋友、家人理解的絕望心境。在這個過程中一直都需要很大的勇氣和努力!
我的微信18071122930 QQ362890071
需要看眼睛的時候看對方雙眉中間,邊說邊做點手勢,隔幾秒看自己的手再看對方。
據說盯著對方眉心可以是對方以為你在看他的眼睛,但是也不能一直盯著,我導師說可以看對方臉上的三角區,一個頂點上盯一會,也不會讓對方覺得你不禮貌
說話時盯著對方左側眼角看,可以獲得更多對方的信任
據說可以看對方的鼻子。
看鼻子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