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如何引導一個缺乏安全感的人?

背景是老公想讓老婆擁有安全感
老婆內心非常缺乏安全感,對事對人容易不安、猜疑、不自信。相信只要擁有足夠的錢才有安全感。
老公(也就是我)當前沒有足夠強的賺錢能力,能快速賺到能讓她覺得足夠有安全感的數字,所以通過外物使她獲得安全感的方法短期來說行不通,而又想在這期間解決這個問題。
做為我的認知,安全感來自自信和自身的解決問題的能力。所以嘗試從這個方向引導老婆建立自信,鍛煉自身解決問題的能力。但不知道是否缺乏有效引導方法的問題,一些嘗試往往沒有效果。比如希望她增加閱讀量,事先商量好買些她認為願意看的書,可買回來翻不到幾頁就丟到一邊刷微信看娛樂新聞去了。又或者買些運動器材約好共同鍛煉減重,可隔不了二天,遇到心情不好就不做了。
改變內心獲得安全感是現在可以做的也是持久有效的,只是不知道如何引導才有效果。光是讓不願意改變而轉變成想改變的意識產生,就卡住到這一步了。想請教有沒有一些方法是能立即實施並行之有效的?
或者還有其它方法來獲得安全感?


安全感是兒童生存的基本需求。有安全感的孩子情緒穩定,性格堅定平和,遇事不會驚慌失措,能較好地融入與同學的交往關係,能現實、理智地處理在生活中遇到的難題。缺乏安全感的孩子,則表現為情緒波動大、膽小怕事、社會迴避、自閉、性格孤僻、承受挫折的能力弱等人格傾向。

  孩子缺乏安全感的原因

  一個人的安全感,與生命早期和「母體」的關係密切相關,也與幼年父母對孩子的理解、關愛和保護有關。

  原因一:缺乏交流和信任

  孩子總是有個願望,是能夠和自己的爸爸媽媽總是在一起,有很多的快樂的時光,但是,很多時刻,孩子的這個小小心愿也沒辦法達成。父母總是有做不完的工作,這個願望就遙不可及了。

  父母有的時候總是擔心孩子會不會因為一件小事變得失去了信心,不能克服種種的挑戰,擔心孩子會誤入歧途,總是不相信孩子,久而久之,孩子就失去了信任感,沒有了安全感。所以,父母要相信孩子,給孩子快樂的時光。

  原因二:所定目標太遙遠

  如果父母總是過分的操勞孩子的事情,會對孩子造成不成比例的壓力,如果父母給孩子定的目標太過遙遠,那麼孩子就會受到無謂的壓力,讓他們無法承受,進而孩子就沒有了安全感。

  原因三:教育方式有問題

  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有的父母總是太過寬待孩子,認為和孩子是好朋友,反而是父母的教育沒有了分寸,不知道應該如何正確的教育孩子,這時,孩子就會認為父母很好欺負,變得無法無天,反而更沒有了安全感。所以說,父母應該適當的給孩子一些威嚴,讓他們變得更有責任感。

  原因四:父母情緒的影響

  對於3歲之前的孩子,如果父母因「個性因素」或婚姻關係衝突,導致情緒不穩定,或者焦慮、煩躁、恐懼等負性情緒太多,會直接導致孩子的安全感缺乏。這是因為,幾乎所有的孩子在面對父母的不良情緒和家庭矛盾時,都有強烈的無助感和恐懼。因此,父母應儘力避免在孩子面前發生衝突,以便給孩子創造一個安全平和的家庭情感空間。

  原因五:家庭的經濟狀況

  心理學研究證實,孩子的安全感還與他所感受到的家庭經濟狀況有隱形的聯繫。也就是說,安全感與家庭經濟狀況方面的「暗示」有關。在一些家庭,儘管實際的經濟狀況較差,但在孩子面前,父母很少顯示或不顯示對經濟的焦慮、壓力或擔憂,孩子便有良好的安全感。反之,即使一些實際經濟狀況良好的家庭,如果父母總是習慣於在孩子面前誇張地顯示關於經濟狀況的焦慮,同樣會給孩子強烈的「不安全」暗示,以致影響孩子成人以後的安全感。

  原因六:早期的成長經歷

  孩子在生命的第一年,是否得到母親穩定而有規律的照顧,決定了他對這個世界的基本信任,這種基於對母體的信任所發展出來的安全感,會直接影響人的一生。所以,母親應儘可能有規律地悉心照料孩子。簡單地將孩子交給別人餵養、過早分離,都是一種極其草率的做法。
如何保護孩子內心的安全感

  心理學研究表明,兒童在很小的時候就會強烈地依戀父母或其它養育者,這種依戀是在嬰兒與父母或養育者的相互交往和感情交流過程中形成的。兒童要求的不僅是父母滿足他們的物質需要,更要求父母為孩子的心理安全提供保障。當兒童探索外部世界時,依戀會使他有一種安全感。當兒童的依戀對象存在時,兒童通常可以不理會父母同陌生人玩。但當他感受到危險時,則會立刻向父母或其它依戀對象求助,父母應對兒童的哭、笑、發聲等信號敏感,並作出恰當的、積極的反應;要指導兒童的時候用熱情的語氣和溫和的要求;在適當的時候用肯定的語氣支持兒童的行為,這對兒童的發展有重要的影響和長期的效應。

  僅僅滿足兒童的物質需要是不夠的。他們需要親情,需要心理安全。然而,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看到另一種情景。父母大發脾氣,以懲罰恐嚇兒童,大聲斥責,把孩子推推拉拉,甚至施以體罰。有些父母認為,這樣對兒童進行教育,是為了不把孩子慣壞。事實上,當父母這樣做的時候,往往會引起孩子的恐懼和痛苦,並未達到應有的目的。此時,兒童所感覺的恐懼是失去父母之愛的恐懼。

  父母在保護孩子內心的安全感時,可以這樣做:

  第一、和諧的家庭氣氛

  當孩子經常處於父母言語不合或是肢體衝突的不安環境中時,孩子會有恐懼的猜測,爸爸媽媽是不是因為我不乖才吵架?他們是不是不愛我了?他們會不會離開我?由於孩子對大人們的爭吵無能為力,因此只能躲在角落裡暗自哭泣,或是獨自生自己的悶氣,後者會把這股怨氣累積在心中,長大後心中將會有扭曲的價值觀。因此,擁有一個安康快樂的生長環境,對孩子安全感的建立是至關重要的。

  第二、充分的親情陪伴

  現在有許多俗稱的「假日父母」,即父母平常都將孩子託付給保姆或是長輩照顧,自己則因為工作應酬而很少陪伴孩子,甚至不接孩子回家,孩子難得與父母見上一面。而對於孩子來說,爸爸媽媽就像是玩伴一樣重要。缺少了父母的陪伴,孩子將很難養成良好且規律的生活習慣,安全感自然也就無從建立或培養了。

  第三、找出不安的原因

  有些大自然或外在環境上的災害可能使孩子感到不安,比如說地震、天空中的閃電等,這就是有些孩子對大自然感到恐慌的原因,或者是過大的聲響、突然的驚嚇等,都有可能成為孩子不安的來源。這時父母可以尋求心理治療師或其他音樂、藝術的治療,協助孩子重建安全感。

  第四、藉助遊戲的幫助

  父母可以陪伴孩子參與活動,或是通過遊戲中的肢體接觸,這都有助於建立安全感,父母平時可以多花點心思,設計一些簡單的家事、遊戲,或DIY手工勞作等,讓孩子從做中學,同時也讓親子情感升溫,溝通更加順暢!

  第五、容許孩子的哭泣

  有時一些小小的挫折就可能讓孩子感到很委屈或孤立無援,比如生病、爭寵,或是被隔壁小孩子搶走一顆糖果等,這時孩子哭泣只是想要吸引大人的注意力,來尋求一些安慰。不過有些父母卻以訓斥的方式不準孩子哭泣,此舉是不可取的,因為適當的哭泣對孩子來說是一種很好的宣洩方式,可以及時排除負面情緒,協助建立安全感。

  造成孩子沒有安全感的因素主要是家庭原因,親子關係是父母和孩子共同學習的一條道路,所以,父母應該更加關注孩子,有意識的培養孩子的安全感,這樣他們才能更好的面對以後的人生。 以上轉載自太平洋親子網

————————————————————

學生一個,師範學院大一生,今後將從事兒童教育工作,才疏學淺,無法給您更專業的解答,但我本人也是極度缺乏安全感的人,以上我認為很符合我的一些基本心理表現及需求,希望對您有用!另向你對妻子的這份愛表示崇高的敬意!
如果有好的方法,希望可以多多交流!


我覺得,你愛人可能壓根就沒想要自己提升能力,擺脫「安全感缺乏」的狀態。你看你陳述的「可買回來翻不到幾頁就丟到一邊刷微信看娛樂新聞去了」這句話,你愛人可以玩微信、看新聞,而不把提升自己的能力當作重點。恕我冒昧,這是不是你愛人以此為由從而不斷依賴你的借口呢?
如有冒犯請見諒。


推薦閱讀:

沒有安全感的人在談戀愛後,會因為對方不主動關係自己而更沒有安全感,還是會因為得不到關係而自己變得堅強?
人在什麼時候最有安全感?
父母從小不在身邊,多疑敏感,缺乏安全感怎麼辦?
自卑,沒有安全感這些心理病不大不小,不會讓人死會是很難受,怎麼解決?
什麼叫安全感?

TAG:安全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