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為什麼去醫院看抑鬱症要檢查這麼多?會不會遭遇大檢查了?

去深圳所謂最好的康寧醫院看抑鬱症,已經持有以前別的醫院開的兩張診斷書,那邊還是讓做各種檢查,肝功,腎功,神經損傷,甲狀腺,腦電,心理測試.....連葡萄糖都查.....在已經有診斷書的情況下有必要嗎?一個上午1000多塊錢就出去了。


幾個病例,第二個第三個都是我管過的:

外院就診,抑鬱焦慮開藥回去,一周後昏迷,血氨比正常值上限高五倍,但是肝腎功能均未見異常,測基因發現是瓜氨酸代謝障礙,昏迷隔天卒。

外院就診,抑鬱焦慮開藥回去,一周後出現幻覺妄想,來我院,一掃頭顱磁共振皮質瀰漫高信號,腦電圖三向波,診斷CJD,一個月後卒。

外院就診,抑鬱焦慮開藥回去,當時就有腰痛關節痛全身痛,一月後來我院,一查,系統性紅斑狼瘡。。。

那些甲狀腺功能異常的不要太多。。不單獨拿出來說了。。。
還有個動脈瘤壓迫的,還好及時發現讓去手術了,要是破了也是卒。
腦瘤更是每周都查出一個。
第一個病例是看病例報道看到的,瑟瑟發抖。

對精神癥狀要有敬畏之心。


作為精神科醫生來答一下。事先說明,我所在的醫院乃公立醫院,非民營醫院,我們科醫療水平較高,在我們市、周邊地區,乃至鄰國有一定影響力(吹下小牛)。
在我們這邊,住院患者確實需要做這些檢查,我們給患者安排的常規檢查化驗有:血常規,尿常規,肝功,腎功,血糖,血脂,離子分析,甲狀腺功能,心電圖,胸片,心理測查量表。另外,如果嚴格按照臨床路徑和診療方案的話,腦電圖,便常規也需要查。這麼多檢查化驗要做,我們的目的是希望能排除軀體疾病導致的精神異常,比如,甲狀腺功能減低會導致抑鬱,亢進又會導致躁狂。我曾治療過一個精神障礙的患者,通過離子分析化驗發現異常,最後建議患者轉院,最終患者在外院被診斷肺癌,也就是說這個患者的精神癥狀是由肺癌引起的,當時雖然做了胸片,也做了查體,但是因為肺癌類型特殊,我們這邊沒有發現,是外院做胸部CT才發現的。
精神科藥物副作用較大,比如,米氮平可能會導致水腫和骨髓抑制,氯氮平會導致骨髓抑制和血糖紊亂,文拉法辛和度洛西汀可能會導致高血壓,安定可能會抑制呼吸及導致QT間期延長,所有的藥物可能會引起肝腎功受損等等。而患者自身如果患有某些疾病,也可能會有上述癥狀,只有在入院前完善這些檢查化驗,醫生對患者的身體狀況有個大致的了解才能用藥,規避一些用藥風險,否則,在用藥過程中出現問題,難以判斷問題究竟出在哪裡,是患者自己患有某些疾病因為沒有做檢查沒有發現?還是藥物副作用導致的?
現在醫院如果發生醫療糾紛,且不說誰對誰錯,在法律上要求舉證倒置,無論哪一方提出觀點,醫生都得拿出證據。比如,患者認為是治療不當導致不良後果的發生,但醫生認為是患者原來患有某些疾病導致不良後果,那麼你的證據呢,拿出你的醫囑和檢查。患者認為醫生在治療過程中沒有盡到注意和提醒的義務,但是醫生認為盡到了,那麼你的證據呢,拿出你的醫囑和檢查。所以,儘可能的完善檢查化驗,除了指導用藥,也是為了迴避法律風險,不僅僅是精神科的問題,所有的科室都是這樣。
回到你的問題,持有診斷書是否有必要做這些檢查化驗。如果按照我的習慣,如果患者在一個月以內做過上述檢查化驗且沒有異常(心理測查量表除外),我就不會安排患者再去做,因為新的化驗檢查出現大的問題可能性不大,法律風險我也能承受,也為了給患者節約費用,但是如果沒有,或者時間超過一個月,只是持有診斷書,那麼上述檢查化驗就有必要了。當然,這只是我個人的習慣和風格,在這個問題上,醫生個人可以自由量裁。
一點不成熟的小看法,希望對題主有所幫助。


我抑鬱症換了兩個醫院,確診是在我們大學的附屬醫院,做了一些量表,重度抑鬱有自殺傾向,和醫生聊了一下情況之後開了文拉法辛和喹硫平,全程不過半小時(醫生大概只和我聊幾分鐘,並且是有其他人在周圍的情況下)。接受治療不到一周服藥割腕自殺。
情況穩定一些後輾轉到康寧醫院複查,先是各項身體指標都查了再做了量表,大概花了兩千。再和心理醫生聊了大概半小時後開藥什麼的。
我感覺之前的醫生在沒有確定我身體狀況的情況下給我開藥其實我是很恐慌的,開始吃藥的那段時間不習慣副作用的影響感覺更加絕望。並且我自殺前有自殘行為找過醫生說情況,醫生也不是很重視說適應期過了就會好了。在康寧醫院做了這一系列檢查,起碼可以讓我放心我身體狀況沒有問題,醫生每次只開半個月葯讓我定期複查還加微信跟蹤情況,起碼讓我看到了一點點治癒的希望。
加油吧,這個病我也還不知道怎麼辦呀


看抑鬱症為什麼要做這麼多檢查,是不是有必要,樓里 @Circle Yuan 和 @不戒方丈 兩位精神醫學領域的知友都說了。

樓里曾有答主說,深圳市康寧醫院是莆田系醫院。我查了下好大夫在線,上面有深圳市康寧醫院的登錄,並且醫院的介紹寫明是公立醫院,非營利性三級精神衛生機構。

(去年魏則西事件熱議期間,媒體公布過一批莆田系醫院的名單,我在好大夫查過一輪都未登錄。知友若有更為專業的查找醫療機構資質的途徑,也請告知一聲,我加進回答里)

認識在深圳市康寧醫院、北京安定和北醫六院就診及治療的患者。北醫六院、北京安定在公立精神醫療機構全國排名前十。為什麼這兩家醫院開藥前不做深圳市康寧醫院那麼多檢查,可能跟醫院的管理和就醫人數眾多有關。做檢查和不做檢查,並不代表這幾家精神醫療機構的資質有問題。

----

@Circle Yuan 在評論區提及不同的病況做不同的檢查,可供就診的患者做參考。

@姜甜 在評論區補充,上海、武漢的精神衛生中心看病做的都是量表,沒做體檢。這兩家精神醫療機構的全國排名是在前十、二十名之列。

@程序翟 在評論區提到政府在線可查到公立醫院的訊息。深圳市康寧醫院在深圳政府在線的介紹頁面為 信息公開--醫院 。


題主說的這些項目才是正常的檢查,比有些醫院檢查什麼神經遞質水平要靠譜多了。在你自己主述為抑鬱情緒的背後,可能有你沒注意到甚至於是不知道的問題。

當然,有些醫院會只是根據你的主述,短時間內就給你一下一個診斷把你打發走了。本質是什麼呢?本質是你自己願意接受這個診斷結果,那就順著你的意思給你吧,再給你兩盒葯,開心了吧?這一類人群我也見多了,大多是拿了葯回去吃兩天就忘乎所以了,然後斷斷續續服藥,最後弄得自己的問題越來越麻煩。

再者說,吃藥也要考慮藥物的代謝對不對?檢查你的肝腎功能沒問題才能放心給你開藥啊,不然你吃著吃著就腎衰竭了怎麼辦?吃藥也要考慮對身體的整體影響啊,吃出甲亢/甲減的癥狀怎麼辦?要不要考慮進去?

就簡單說這麼多吧。


我們內分泌主任從精神病院撈回來幾個病人,把內分泌治好了,人精神病也就好了……


我看豪斯醫生中有好幾集涉及的都是一開始以為病人是精神疾病後來慢慢發現身體疾病導致的,印象最深的一集是一個女患者她因為身體不能代謝銅導致類似精神分裂的狀態,她看過許多醫生,但大都先入為主根據表現認為她是精神分裂,給她開了好多治療精神分裂的葯,結果藥物效果一疊加就更像精神分裂,後來體內的銅越積越多,其他生理癥狀表現出來,才到豪斯醫生這裡治療,而豪斯一開始也以為她是精神分裂,結果越治越糟,越治越不知道是什麼病,直到最後因為一個很小很小沒有主角光環幾乎發現不了行為才推測出到底是什麼原因。
我想各種檢查也是為了謹慎吧!我記得精神類即便首先要排除器質原因,畢竟有的精神類藥物正常人吃了反而會導致一些看上去好像是精神疾病的癥狀,而且也會耽誤病情!


看到有識之士答題,甚是欣慰。能來知乎上問問題的,或者來看這個問題的。算是給我們省了不少口舌是非嘛。


頑固性抑鬱症,長期規範治療起效不大,應該排除軀體疾病性抑鬱症。這些檢查還是挑常見病查的呢,要是懷疑副癌綜合征,檢查更多。以上前提是看的正規醫院。


已有回答已經很好解釋了這個問題,我從另一個方面作一點補充。

如已有答主所說,在很多情況下,精神疾病是隱藏的生理疾病的併發症,所以需要通過檢查來排除。然而很多時候,哪怕某些心理疾病並不是已有生理疾病的直接結果,在潛意識層面,身體的不適依然會在心理層面對我們起作用。疾病限制我們哪個方面的能力,我們的潛意識也會削弱哪方面能力的發展,將現實內化到自身。

成年人受疾病影響心理的情況非常常見。我曾見過一個個案(非本人經手),求助者長期遭受呼吸系統疾病的困擾,但癥狀並不嚴重,只有在非常劇烈運動的時候會無法呼吸,但一旦使用藥物也能馬上緩解。但因為在童年時期他就受這個病折磨,飽受驚嚇,長久之後他的潛意識發展出了一種固定認知,即在身體上,自己是不能跑步,不能游泳,不能快速運動的,在心理上,他是一個無力的人,不能面對衝突和挑戰,一旦他拒絕別人的要求,或者被別人討厭,他的生命就會有危險。諮詢師花了非常多的時間去挖掘他的無力感,最後發現其實與他所遭受的慢性疾病的折磨直接相關。公交到站,他都不會去追的,電梯門關了,也不會去攔,因為他心裡已經形成一種觀念:我是不能快速移動的,只能隨遇而安,我不能去爭取我想要的東西,那會給我帶來危險。這對他的人格發展無疑造成了嚴重的限制。

身體疾病對人的心理狀態的影響並不僅僅局限於成年,或者短時間。童年的慢性疾病或者長期卧床病痛,也會很大程度上改變兒童的心理狀態。阿德勒的《逃避自由》中就有提到,如果一個孩子在童年長期生病,無法發展完整的肢體能力,或者推遲發展,導致他無法與同齡人一起活動,他就很可能無法建立起健康的社會感,無法與他人正常交際,逐漸發展出不健康的自戀形態。阿德勒這個理論的提出正是基於他自己的經歷——他童年因為生病不良於行,內心充滿自卑,對人群充滿恐懼和鄙夷,沉浸在自己的幻想中。

不管是心身疾病還是身心疾病,兩者都是密不可分的一個整體,相互影響相互推動,這也是為什麼醫院門診部常常發生爭吵衝突,常有人情緒失控,甚至刺殺醫生。因為大多數慢性病患者本身就會是一定程度的心理疾病患者,對生活已經抱著心力交瘁甚至歇斯底里的情緒。

另外,還有一個原因,就是檢查你的身體是否有隱患,會導致你對抗抑鬱藥物起不好的反應。很多精神藥物對不同個體的作用會有很大差異,不存在完美的藥方,大部分都是要不斷嘗試,不斷檢查來確定最後長期服用的藥品。


我在湘雅二院 掛了個抑鬱焦慮門診22塊教授號 和醫生說了一下自己心情低落很久失眠很久體重急劇下降自殺自殘的行為 醫生直接說你這是抑鬱症啦 然後開藥四盒艾司西酞普蘭(來士普)兩盒奧沙西泮 五百多塊吧
沒有做任何檢查。。也沒做測試什麼的
我可能得了個假抑鬱症


我抑鬱症複發的時候,去了北京某公立專科醫院治病,那是全國最好的醫院之一,我的主治醫生在百度上有他的詞條。
第一次去的時候我說我抑鬱症三年了又複發了,醫院也是讓我做了一大堆檢查,你說的這些檢查我都做過,還有吃一段時間的葯會讓我再檢查一下查心電圖和血全項。
我認為這些檢查是有必要的。


題主我感覺你去的這家醫院好負責啊,我15年去上海精神衛生中心,開專家號那個主任醫師跟我聊了一會兒天就確診中度抑鬱給我開藥了,現在我真的得了甲亢,我不知道那個時候如果做個檢查會不會早點查出來,看到你的提問總有種自己被草菅人命的感覺。總之很羨慕你受到這樣嚴謹的對待,你不應該懷疑被開檢查,只能說你去的這家醫院醫生真的很負責。


因為如果你某項有問題,但是醫生又沒開檢查,漏診或誤診了,等那時,題主上來提問肯定閉口不談檢查費用的問題,而會繞著彎子罵醫生的娘。


造成抑鬱情緒的可能原因很多,器質性病變是多發原因。
而且目前抑鬱症的診斷,器質性病變排除是第一步。
所以,安心做檢查吧,這個步驟真心不能省。


我這邊某省會城市三甲醫院,只是問話,僅僅是問幾句話,測評還是我自己說要做的。五分鐘不到就說我抑鬱症。非常非常不專業。可能因為我掛的是普通號吧。絕望了。那幾個醫生給我的感覺都是一副「你拿錢來沒錢就滾吧」的樣子。


+1
兩周前北京回龍觀醫院初診,一個上午九百多的開銷。(不算藥費)
檢查診療費就八百多。
生化系列33項、全血細胞分析、紅外線熱成像腦血流檢查、眼動測試、心電圖檢查。
最後也的確是檢查出來了紅外線熱成像腦血流方面和眼動測試兩項是有異常的。

所以感覺不管到底有用沒用,自己心裡圖個安心才是最主要的。


難道我看的是假抑鬱症?坐標是某一線城市,醫生是該領域全國前十的名醫。第一次去叨嘮了五分鐘,然後開藥吃。之後每個月去一次拿葯,排隊等待12小時,進去2分鐘,開單拿葯。我沒有任何的檢查啊,就是第一次看時候做了心理調查表。就醬紫。


有必要,一個是前面也有高票答案解釋過了,能引起精神癥狀得不僅有精神疾病,還有很多其他器質性病變都可以引起。
另一個吧,現在醫患矛盾這麼大,不證據確鑿誰敢隨隨便便就給你經驗性用藥。也是為了安全考慮,萬一之前診斷疏忽了呢?總不如自己查的放心。


我只能說你很幸運。

蘭大一院和蘭大二院我都去了,每去一次就要重複一次自己的痛苦。

一院問完就說我是抑鬱拿葯吃藥,二院只給做了心理量表說是雙相你要吃藥。綜合醫院看病就是各種快,沒說兩句話就給確診。


推薦閱讀:

女兒和她的毛絨玩具太親近?
抑鬱症的人負能量多嗎?
為什麼很多人對精神分裂和抑鬱症有那麼大的偏見?
作為一個快速循環雙相情感障礙患者,應當如何重拾生活的信心?
不相信醫院的診斷,不覺得自己得了躁鬱症是一種什麼心態?

TAG:抑鬱症 | 醫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