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很多荷蘭人的名字裡面都有一個「范」?

范巴斯滕、范佩西、范尼斯特魯伊、范德法特、范德薩、范布倫特霍斯特……


要知道「范」的來歷,先得了解 「Netherlands」 的建國史和 「Napoleon Bonaparte」,還要聽說過「Frisian-Frankish wars」,最後也是最不可或缺的因素——一群心中有愛的人民。


在羅賓·范佩西(Robin van Persie)轉會去曼聯之前,在文森特·威廉·梵高(Vincent Willem van Gogh)割耳朵之前,荷蘭是被三個日耳曼部落所佔領的,分別是「 Frisians」,「 Saxons」 和 「Franks」。(最開始是部落,而後變成王國)

圖 [1]
圖[1]中兩個紅色圈圈的就是當時的兩個王國,這兩個王國下面的那個標明「Austrasia」就是另一王國,「Franks」是前者在公元481年時的版圖,而這個時期的「Franks」也稱之為卡洛琳王朝 (Carolingian dynasty),特指「Franks」王國在早期和中世紀時的王朝,,也被認為是德國和法國的開端。這一王朝起於查理曼大帝(Charles the Great),終止於胖子查理(Charles the Fat)。

然後是在7世紀和8世紀之間,「Frisian」 和 「Frankish」 一直不斷有衝突,為了萊茵河(Rhine)在 「Rhine-Meuse-Scheldt」 三角地區的控制權。

圖[2]
圖[2]中紅圈的三角地帶,就是當年爭奪的地區。而戰爭是隨著公元734年,「Frisian」王國在「Boam」之戰中失敗亡國,在公元793年,查爾曼大帝和解,雙方結束了近百年的衝突。

到了16世紀,荷蘭開始頗為辛酸的建國史。
在16世紀初期,當時的羅馬教皇--查理五世和西班牙國王劃分的「尼德蘭聯邦」(the Seventeen Provinces),包擴了現在的荷蘭,大部分的比利時,盧森堡和一小部分的德國和法國。隨後,「尼德蘭聯邦」和西班牙打了八十年的仗(Eighty Years『 war)[2],而當時的英格蘭的伊麗莎白一世( Elizabeth I of England )對這場戰爭一方——荷蘭表示同情,於是派遣了一支約7600士兵的部隊去幫助荷蘭,指派了羅伯特 杜德利( Robert Dudley),也是歷史上被記載為第一任萊斯特公爵(1st Earl of Leicester)指揮著這支部隊造反了(也叫起義),建立其第一個獨立的荷蘭共和國(Republic of seven united Netherlands)。

滑過中間各種戰爭和被統治的時代。到了公元1806年,拿破崙大帝(Napoleon Bonaparte)當時作為法蘭西第一帝國的皇帝,把荷蘭公國(Kingdom of Holland)交給了他的兄弟路易斯·波拿巴( Louis Bonaparte)統治,並且治國頗有成效。
(關於把「kingdom of Holland」翻譯成荷蘭公國,一:考慮到當時荷蘭作為法蘭西第一帝國的附屬國或者說是傀儡國的身份存在,並不算是獨立王國;二:之前,參觀一處宮殿「Paleis Soestdijk 」時[3],當時的解說介紹是「Groothertogdo der Nederlanden」。關係和目前荷蘭王國和盧森堡公國[4]比較接近。但在查詢資料和諮詢荷蘭人後,發現這樣的說法只存在民間和一些「小說」裡面,所以還是以「正史」為準。非常感謝 @虞翔 的指出!!)

好了,重點出現了。
在這次之前,荷蘭人的名字包括名字和姓,沒有其他 suffix(附加稱謂)。然而,當時的拿破崙為了便於管理老百姓,在等級老百姓登記姓名的時候。要求百姓在自己的姓之後加一個地區,好便於管理。
「van」 在荷蘭語中,作為介詞(preposition),有「from,of,by,with,at,off」等意思。
當然一些人民照做了,例如 馬爾科·范·巴斯滕 (Marco van Basten),「Maroc」作為他的名字(given name),而Basten是位於鹿特丹(Rotterdam)地區的一個小鎮的名字,而 「Van Basten」作為他的姓(V必須大寫),
但有些人民就不是這麼想的,
當時,有些人預計拿破崙不會統治太長時間,(有愛的人民出現)所以就隨便編了一個(終於知道哪些不靠譜的名字是怎麼出現的了),例如有叫 「Oudgehoeg」(old enough / 太老),「komtebedde」(Come to bed / 上床),「Naaktgeboren」 (born naked / 出生裸體),當然這些人民的預言實現了,拿破崙在萊比錫戰役(Battle of Leipzig)失敗之後,也結束了在荷蘭的統治,於是荷蘭迎來了下一位統治者威廉一世(William I of the Netherlands)。
在新的荷蘭政府看來,前任關於名字的改革是一個好的建議(這也能算好?),於是延續了這樣的做法,而荷蘭人民也開始歡快的「造姓」運動。
有的人住在「Apeldoorn」,就姓了 「Van Apeldoorn」;有的人家裡有城堡,便以城堡的名字「Nassau」命名,「Van Nassau」;有的人從北邊來(noord),就姓了「Van Noord」,東邊的姓「Van Oosting」(荷蘭語「東」:oost);還有在荷蘭常見的名字「Ryn」,是「the river Rhine] (萊茵河)的荷蘭語,這說明這個家族祖上是住在萊茵河邊上的;有的家族祖先是手藝人,「messenmaker」就是指「make knives」(製作剪刀的),
總而言之,各種改造,還有奇葩的就是荷蘭特有的組合名字,例如「Kortman」就是「kort+man」組合的,而「kort」意思是「short」(短),這。。。。。。。

在最初所提到的三個不同的王朝,對於荷蘭人的姓名也是有影響的。
例如「ing」是來自(Frankish),「ink」來自(Saxon),「inga」or「enga」來自(Frisian),而這些都不是單獨出現在名字中,例如「Amsenga」,就是「Amsterdam」和「enga」的合成,上述提到的這些短詞都是在1811年時,開始使用,在隨後的演變中,成為了荷蘭名字的一部分。

「van」,並不是在荷蘭名字中很多,「De Jong」(德榮)才是出現頻率最高的,最多出現的,「De Jong」指的是「junior」。
(之前的犯了嚴重錯誤,非常愧疚。還有一個有趣的情況,在英語中,the Junior 比較少的用於女性,但在荷蘭,似乎沒有這個情況。以我身邊的人為例,有6位男性和4位女性的名字中包含「de jong」,而且有一位男性和女性的名字的結尾是「de jong jr.」)

圖[3]
圖[3],荷蘭姓名中,出現頻率最多的前十位。
另外有一個比較資料庫,可以查詢到荷蘭登記姓名[1]。

「van」,並不是荷蘭特有的,德國的音樂家,路德維希·范·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
「beethoven = beet + hoven」;「hoven」是荷蘭語中「hof」的複數形式,譯為花園;
「beet」就是英語的「beet」,譯為甜菜,兩者加起來就是指甜菜田的意思。
而貝多芬的祖父是來自一個位於「Antwerp」和「Brussels」的地區,在當時,這裡的確是甜菜種植地區,也是當時的音樂非常流行的地區。

奉上荷蘭地圖。

圖[4]
根據圖[4]和圖[1]對比,可以發現,當初的三個日耳曼部落中,「Franks」和「Frisians」是荷蘭主要的組成,而今天荷蘭語的南北差別也是來自於次,南部的荷蘭人嘲笑北部(尤其是現在的Groningen省)人的荷蘭語很土很鄉下,當然北部人民表示他們的荷蘭語比較生硬,學習德語更加的方便。

最後,在荷蘭人名字書寫上也是有多規範,例如「Van」 在一些情況下,可以簡寫成「 』v」,也可以和後面的姓合併,但是隨著現在的改變,很多規定都慢慢消失。
以前,在荷蘭結婚後,女方必須把自己家族的姓和自己的名字帶入丈夫的名字,例如:丈夫叫「Albert Van Haren」,而她的妻子叫 「Marjolein de hooge」,在婚後,妻子的名字就變成了 「Albert Marijolein hooge van Haren」,如果再往下發展,這個長度頗為壯觀。當然,這樣的規定被務實的荷蘭人民逐漸拋棄。

再次感謝 @ 虞翔!

關於 @虞翔 提出的「van」「Komtebedde」和「Naaktgeboren」在資料庫里,可以查詢很多追溯到12世紀甚至更早的情況。因為比較複雜,所以沒有貼出來。

1)首先是關於那個資料庫,據我所了解到的,還有網站上的標明。他們的資料來自「Akademie van Wetenschappen te Amsterdam」(類似於地方博物館)和「Centraal Bevolkingsregister (CBR)(人口記錄機構)」,還有是海牙鹿特丹等地方的博物館,整個工作是在上世紀50年代到60年代進行的。
而根據我之前的了解,那個時候,名字登記是以當時家族姓名來記錄的,而不是以祖先的名字來登記的,所以造成許多祖先的姓名中,多了後代才新加的稱謂。比如「Naaktgeboren」或者「van」。當時只是為了人口管理方便,順便記錄各個家族姓氏歷史而已。


2)有一點,我在上面沒有提到,就是在「造姓」前,佔據荷蘭的三個主要部落中,「Frisian」是有類似「van」的稱謂,叫做「stra」,但因為「Frisian」部落人口都是最少的,而且後來被「Frankish」打敗,所以就消失在荷蘭國土上了。但這些「Frisian」存活下來的人,隨著後來語言的更改,就把「stra」改成了「van」。而現在能在資料庫中查到一部分「van」,可以追溯到1800年之前的姓氏,不少就來自他們部落的。

當然,這不是百分之百的原因,還有可能是的確一部分之前就存在了,後來也一直保留的。
希望這兩個原因能回答 虞翔 的提問,為什麼「van」在十二世紀就存在了。

至於是否可能像日本那樣的取名方式,我還沒有發現,但依照荷蘭的民族性格和早期的歷史,倒也有可能。

Bonus:


在資料庫中,「van」、「de」和「der」的數據量,遠遠多於其他稱謂的出現。這是為什麼呢?
首先是很多荷蘭的姓名中,的確是有「de jong」或者「Jansen」,但是是作為「suffix」,可寫可不寫。而對於「van」之類的,已經算是一種家族記號,所以會在正式登記時,寫下來。

當然,上面關於荷蘭姓氏排名,是準確的,只是那是來自荷蘭現代的人口登記。而資料庫的資料,是在上世紀5、60年代登記的。才造成了這樣的差別。

說完誤差,再說一個有趣的現象:荷蘭非常不喜歡搬家!!

在資料庫中,可以比較明顯看出,以「van」、「de」和「der」的人口分布,普遍在中部和中部沿海。

上面是一張關於姓氏「Geffen,van」在1947年是的人口分布,可以比較明顯的看出,在荷蘭地圖的北部,分布比較少,而在中部和中部沿海地區比較密集。

還有下面一張圖

上面是一張包含「ink」姓氏的人口分布圖。

根據當時「造姓」的約定俗成,「ink」是來自「Saxons」部落,而「van」主要是來自「Frankish」部落的。
如果再看第一張關於,最早三個部落分布圖,就可以發現,中部及沿海就是當時「Frankish」部落正是所在的地區。「Saxons」部落正是在北部。

這個圖大致能表明,荷蘭人民是多麼的不喜歡搬遷,都過了這麼多個世紀了,還在老地方呆著。

最後,還是非常歡迎各位指正錯誤。

[1]:Databases
[2]:Eighty Years" War
[3]:Paleis Soestdijk
[4]:Luxemburg (land)

資料來源:
Dutch name
Netherlands

番外篇:
@陳晨
關於這個名字,我也是第一次看到。具體自己也沒有了解。就網上搜到的。

Jan Vennegoor of Hesselink,名字的來歷:
大約在17世紀,在「Enschede」附近有兩家農民,分別叫「Vennegoor」和「Hesselink」。後來他們兩家聯姻了,後代就叫「Vennegoor of Hesselink」,在荷蘭語中,「of」=「or」。大概是這麼一個由來。[1]

根據Wiki[2]的資料,「Jan Vennegoor of Hesselink」的確來自「Enschede」。

至於那兩家的來歷,一時沒有資料,下次有機會我會去看看。


[1]Why is Jan Vennegoor of Hesselink so named?
[2]Jan Vennegoor of Hesselink


補一個「http://book.douban.com/subject/3069827/」里對荷蘭人的姓的介紹。乾貨滿滿,亮點很多,保持了這本書一貫的風格。


范在荷蘭語裡面是van,意為from,一般出現在姓氏中,表示起源,比如 van daam姓氏的祖先很可能就生活在大壩附近


不僅是荷蘭人,還有越南人。
Van♂Darkholme


出自網文《金鱗開》,現在的網文作家博覽群書啊。。。。。。
如果不是「威廉姆?梵高」(WillemvanGogh)這個名字出奇的巧合,如果不是朱慈烺前世對梵高作品的偏好,恐怕這位聯合東印度公司的低級商務員根本不會在歷史上留下一絲波瀾。
然而現在,他非但面見了這個龐大帝國實際的統治者,而且還有幸與之交談,並對本國文化進行了解釋和推廣。
「這麼說,你們的姓氏並非來自繼承?」朱慈烺前世曾在荷蘭旅居過不短的日子,但對於荷蘭歷史文化卻並無深入了解。事實上他在荷蘭的唯一收穫是學了一點德語,後來常作為聚餐時的笑話。
「是的,偉大的皇儲殿下。」威廉姆畢恭畢敬答道:「在我居住的家鄉並不需要姓氏。當我走出來之後,才以家鄉的名字作為姓氏。」
Van在荷蘭語中是「來自」的意思,而非德語中Von——「分封於」的意思。兩者發音很像,對於不熟悉的人常有迷惑效果。而Gogh只是個不起眼的小鄉村,就連威廉姆甚至都不能準確說明到底屬於哪個省。


荷蘭和日本的情況很像。這兩個國家老百姓過去是沒有姓氏的,除了少許貴族。荷蘭是拿破崙佔領時期,日本則是明治時期突然發布政令要求每人都必須有姓氏。所以好多人『申報戶口』的時候就隨便湊合一個姓,來源往往是就近的地名事物。
比如,日本有『井上』,『松下』,『龜田』,荷蘭也有相似的『van der put"(類似於『井上"), van den bos"(從樹林里來)之類,不代表任何貴族和家族封號,只是隨便找了個家邊的東西當姓氏。


簡單來說荷蘭語裡面的 Van 德語裡面的 Von 英語裡面的 From (或者 of) 是同一種用法。三者同屬西日耳曼語支,有很濃的親緣關係,這個從三國語言中可以瞥見。據說 Van/Von + 姓氏 是原來貴族的姓氏,在荷蘭語里是「范」,在德語里就是「馮」。


勃艮第的瑪莉就這類意思


荷蘭語的van就相當於英語里的from,追根溯源的話大概就是他們的祖先來自某某地方。不難發現其實不光是van(范)常出現在荷蘭名字里,van der也常出現,比如van der Vaart,van der Sar,
van der Wiel. 那個der大概就相當於英語里的the,連起來理解就是from the....
van用在荷蘭名字裡面就相當於英文單詞的連字元,沒有實際意義,是必須小寫的。其實不光是荷蘭人名字,比利時人的名字也是如此,比如范布伊滕(范比滕),奧黛麗赫本的原名中間也有個van. 如果你細心的話你會發現不光是荷蘭人名有這個特點,其他國家也會有類似特點:義大利人的名字中間也會用del或者是de這樣的欄位,還有很多英美姓氏中有Mc這個前綴,姓氏後面會加-son,-man,-ham,都不具有實際意義,關鍵是看他們祖先怎麼想就怎麼起名字。說得簡單點,就像中文姓氏名字,有人姓「齊」,有人姓「祈」,還有人姓「綦」,有的名字加草字頭,有的名字加王字旁。


荷蘭人以前是沒有名字的,尤其是沒有家族姓氏,後來被外族統治(西班牙或法國),政府要求荷蘭的居民登記姓名,因此荷蘭人開始給自己取名,姓氏的取名方式是以某個地點來命名,比如「來自河邊的某某人」,荷蘭語里「來自」是「van」。van的後面往往是de,de是定冠詞,相當於英語的the,所以很多荷蘭人名的姓氏就是van de,van der等等。


荷蘭人告訴我 那是from的意思 因為古代人口流動性不大 一般是姓後面加上 van 地方名 大概是這樣


van 荷語
von 德語
de di 拉丁諸語言

以上就是英語的Of。翻譯過來就是巴斯滕的某某某

相當於中國的李合肥


就像李昂那多達芬奇名字里的達de一樣,可以翻譯成的,即芬奇的李昂那多,古代歐洲人很多也只有名,沒有姓,在名字後面加上故鄉地名,用介詞連接就是姓了


類似德文貴族的 von 和法語貴族的 de


樓主是個足球迷,鑒定完畢



題主是足球看多了吧


應該類似於西班牙語裡面的de,大概理解為中文裡的「的」吧?表示家族起源一類的。
純屬猜測。


來來來,讓我細細給你講講我所知道姓范的荷蘭人~范佩西 范德法特 范博梅爾 范尼斯特魯伊 范布隆克霍斯特 范德薩 范瑪爾維克 范巴斯滕,這些人大部分都是范志毅的遠方親戚~


有范的差不多祖上是貴族。Van是from的意思,荷蘭人加在名字里有增加名字識別度和含金量的土豪感。相當於寶玉金陵賈,溥儀故宮愛新覺羅


推薦閱讀:

如果有人侮辱你的姓,比如姓朱,如何巧妙的回應?
中國最古老的姓氏起源是怎樣的?
如何看待「孩子隨母姓」?

TAG:語言 | 姓氏 | 翻譯 | 荷蘭 | 知天下(知乎欄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