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會害怕成功?
各位大神好,有一個很白痴的問題想請教各位,為什麼會害怕成功?
本人從小被教育就是不要出風頭,但是小時候自己是一個十分渴望得到大家矚目的熊孩子,也許那時候成功對於我來說就是讓好多人注意我(好虛榮膚淺的孩子)但是從小老爹教育做人要穩重,女孩子天天出風頭太浮躁,不把主要精力用在學習上以後就死社會上的混子了。於是我以後每當想出風頭的時候就會有種被父母責罵時候的羞愧感,覺得自己要墮落了。不知道這對自己現在的狀態有沒有潛意識的影響。
還有一件從小對我影響很深的事情,就是從小媽媽教育我,不能跟她開口提要求要東西,比如想吃冰淇淋跟她要的話,那一定不給我買,按她的話講越要越不給,小時候不懂事當她同事面跟她要健力寶(暴露年齡了)喝,她覺得很丟面子,把我拉到一個人少的地方揍了一頓。也許這就是我都來有那種越渴望越得不到的思維設定的開始吧。
現在想想自己一路學生時代的經歷,覺得很多次人生轉折點,明明可以成功邁上一個台階,但是都被自己搞砸了。比如快升高中時候自己有一段時間也很拚命,成績也很好,那段時間老師給我很多關注,但是我那段時間突然惶恐起來,覺得自己的認知不是一個那種尖子生,我從來沒想過自己會成為尖子生,那不是屬於我的身份標籤。如果成為尖子生覺得那樣每天生活就會很累,並且老師也會多多關注我,我也很怕自己那時候會讓老師失望。於是慢慢的我就鬆懈了,老師果然也不關注我了,我又成為普通的默默無聞的一個人。由於我給自己的設想自己不會考的重點高中的人,於是最後中考我就是那個查了2分可以考的重點高中的人,那時候自己也很痛苦,為什麼覺得自己有這種一心認定自己是不配上重點高中的先入為主的想法而不是那種有遠大夢想的有志氣的人呢。也是那時候很懶吧,沒有再努力思考去解決這個問題,於是同樣的模式發生在考大學,其實高中學習尤其高三時候往往都會發生很多差生逆襲的事情,我快高考的時候又感受到升高中時候的痛苦,我覺得自己不是那種可以考上北京好大學的學生,僅僅是設想自己通過努力考上重點大學我就會又升起一種很惶恐的感覺,覺得自己再窺探一個不屬於我的東西,理所當然我就只上了一個普通的大學。
我想想自己一路走來都是平庸無奇的,很多心理很想的東西都覺得那是不屬於我的,我每當這時候我都會對自己升起一股怒氣,覺得自己不要強,就是給自己找借口不想努力吧。
現在慢慢長大了,我依舊沒有逃出自己設定的自己不會成功的劇本模式,比如我想減肥,當我已經減了10斤,再開始瘦一點就可以從普通人變成瘦子那個階段時候,我又開始惶恐起來了,我覺得只有那種女神才有權利擁有那樣美好身材,我不配擁有,而且我給自己的人生劇本也沒有自己變瘦變美的想法,我註定是個普通人。
現在我要畢業了,又站在人生的一個轉折點了,我知道我已經浪費了人生2個轉折點,現在我又有當時的惶恐了,當有非常好的公司提供的工作機會時候我退縮了,我覺得我如此普通不配得到好機會,對我來說好機會一定要我自己犧牲很多才會痛苦的得到,那種一路順利送給我的好機會是不屬於我的人生劇本的。我也悄悄設想以後的職場生涯,我悲哀的發現我給自己寫的劇本就是一輩子是一個普通員工,那種在職場經過多年打拚有工作能力待人接物能力的形象是我一輩子無法擁有的。我為自己還沒開始就已經設想的劇本而感到悲哀無力,對自己從小到大都沒逃過的普通人模式而感到憤怒。我並不是一定要自己成為多偉大的人,我只是覺得自己一開始就把自己封殺了對我自己很殘忍,但是我又不知如何走出我自己寫的劇本。
各位大神,希望寫了這麼多沒有耽誤你們很多時間,希望得到你們的指點和幫助,在此先謝過了。
「不配感」是「自我低價值」的一種表現形式。如果你去諮詢的話,他們多半會告訴你這句話。但這裡我想說點別的,因為「高」或「低」是個非常主觀的判斷,而且「不配感」大多數時候也被處理成了一個貶義詞。這種有失偏頗的看法妨礙了我們對深層問題的把握。
題主長篇大論抱怨「不配感」對你人生成功的種種限制時,你有沒有想過它的積極作用?你還年輕,可能沒有想過未來人生如果突遇變故,境況惡化的時候,能夠幫你重新振作,強力反彈的,也正是這個「不配感」。在那個時候,你同樣會覺得自身價值與周遭環境的強烈不匹配,讓你獲得動力掙脫出去。換句話說,自我價值的認定區間,不僅有個上限(你問題中的種種),同樣也有下限。這個下限保證了你不管遭遇何種狀況,也絕對不會允許自己淪落到下限以外的地步。上面說的這些,是先「正三觀」,還「不配感」一個公正的名分。
那麼自我價值認定是怎麼來的?為了繼續回答問題,請允許我回顧一下《微觀經濟學》中的生產理論。
書上說,為了獲得產量最大化,生產者需要以最合理的方式實現生產要素的最適組合,實現生產者均衡。但調整生產要素組合併不像炒菜淡了就多放一勺鹽那麼簡單,有些資本要素譬如廠房機器設備,一旦投入,就難以輕易改變,所以在短期內,你所能做的只能是調整容易改變的要素譬如勞動力。讓勞動力的投入增加,與既有的資本配比,並保持在合適的區間內,你的產量是可以在既定條件下實現最大,這個時候的產量規模,也就是你所投入的生產要素下的最優生產規模。但是,從長期來看,沒有什麼生產要素是必須恆定不變的,資本可以繼續投入、設備廠房可以升級翻新、勞動力不僅可以提高數量,還能提高質量以增加單位生產率、技術也可以不斷進步,所以,你的生產規模不必繼續限制在短期條件下那種憋屈的境地,完全可以繼續擴大規模,實現下個新階段的最優。
我們每個人生下來,手裡鑽著的生產要素配比是很不一樣的,有的孩子家庭條件很好但反應慢開悟晚、有的孩子家庭條件不好但開明的父母能夠培養好的習慣與認知、有的孩子什麼都沒有但就是他媽運氣好,這些東西,誰也決定不了。但正是這些東西,決定了我們在短期內的「生產規模」。悟性不好的孩子,家裡就不斷砸錢,支撐起每個階段的新環境,不讓孩子在形式上掉隊;起點低但習慣好的孩子就靠自身努力從零做起;運氣好的孩子可能一輩子都稀里糊塗但在家有好老爸結婚有好老公,一輩子也不會太差。但總體而言,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要素短板,都有自己的問題要克服,否則生產規模永遠都只能限制在短期均衡的那個水平。時間一長,你的自我價值區間設定就形成了。儘管也會羨慕生產規模更大的人,但「我大概就是這個樣子」就是潛意識對你耳語最多的句子。
另外,根據生產理論,如果不提升全要素生產率,單單繼續加強單個要素投入,不要說實現更大的長期最優生產規模,連既有的短期最優地位都保不住,邊際產量遞減規律是單要素投入難逃的厄運。那個反應慢悟性差的孩子繼續不懂得總結歸納、那個起點低的孩子只知道埋頭苦幹不懂強強聯合、那個只靠老爸老公的孩子還不明白自我實現對人生的意義,他們都將看到自己的生產曲線無可避免地向右下方傾斜。
因此,題主,我以自身的實踐告訴你,長期來看,真的沒有什麼是不可改變的。過去你以為越不過去的山,現在已經沒那麼高了,跨不過去的海,別人也都造好了船你可以借來用,拴住小象的那條鏈子,就看長大以後你願不願意去打碎了。說了這麼多,把要素的缺乏歸結到父母身上是容易的,但現在自己已經長大,為下半生負責完全是自己的事,你提出這個問題就說明已經意識到想往更好的方向掙脫,只要認清自己的短板,看到條件的變化。就大膽去試吧,萬一成功了呢。
謝邀!
題主這樣的情況 心理學上可以稱為成功恐懼症
恐懼的不是成功,而是成功之後你面臨的壓力,如題主所說,覺得成為尖子生覺得那樣每天生活就會很累,上了重點大學也會更辛苦,減肥再瘦一點就可以從普通人變成瘦子那個階段時候,又開始惶恐,惶恐的是你維持不住那樣的身材,你認為那很難,你堅持不下去。因為你擔心成功之後也做不好,所以乾脆放棄,放棄了就不必面對那些。
心理學認為:每個人的選擇都是利己的,即使表明上看起來是利他,但是本質上都是利己的。利益不見得一定是物質,也包括精神上的自我滿足和愉悅,所以你的這些選擇就是為了給自己安全感。
你對自身的否定更多源於原生家庭的影響,在父母那裡你並沒有感受到真正愛的感覺。只是覺得自己被他們教育,女兒只是一個身份,卻沒有體驗到關懷,寵愛。
每個人從誕生之初就開始勾勒屬於自己特有的一份愛情地圖,金錢地圖,事業地圖,成畫元素就是我們從小到大的經歷和體驗。如果我們體驗到愛,就會相信愛,反之,我們就會懷疑愛,懷疑的本質就是懷疑自己的生命價值,存在價值。歸根究底,所有不快樂的本質都源於自我價值感的降低,接受不完美的事實,接受真實的自己,生命才會呈現出完整性。一個完整的心靈不會因為外界的動搖而影響自我判斷,那你就或得一次本質上的生命重生!
不知道你媽媽為什麼會那麼做,或許她嘗到過慾望太多帶來的痛苦,她拚命地想要你學會控制自己,約束自己,不去觸碰或者表達自己的慾望。她可能甚至認為,慾望是可恥的。
這對你帶來的影響是,你的觀念里也會認為,人有太多的慾望是不對的。站在矚目的目光中,意味著自己有著野心,希望被關注,或者得到美好的事物或者地位金錢,都是因為其內心有著不應該的慾望,這樣的人是爸爸媽媽心中那個不穩重惹是生非的一個形象。
每一個孩子都希望得到父母的愛,為了得到愛他們會努力變成父母想要的那個樣子,於是。。。
但是現在不同了,你長大了,你意識到這一點,你不想這樣了,你覺得你想改變。
那麼就去改變。
想一想,那些站在眾人焦點的人是什麼感受的;試一試,被別人關注誇讚是什麼感覺的。哪怕是一張照片得到很多贊,你去嘗試過才會知道。
樓主我跟你一樣一樣的,害怕出風頭,害怕被人關注,但是又極度渴望關注。害怕人生的道路一帆風順,認為只有經歷不順和挫折得到的才心安理得。所以我錯過了好幾次機遇,更好的工作,更好的男朋友。
現在我感覺,除了接受自己的不完美也別無他法。接受自己,改變自己,提升自己。還有就是改變懶的習慣,害怕站的比別人高,是因為需要很多很多的精力去維持自己的高度。就像很多明星,外表光鮮亮麗,但是也付出了超乎常人的努力和艱辛,也失去了普通人的隱私空間。
年紀越大,越相信,唯有努力,才能改變你現在的狀態。
不是什麼乾貨,只是希望與你共勉。
不願意用什麼心理學上的標籤給你貼上去,太殘忍,好想給你個抱抱,其實有很多像你一樣的孩子都是被父母壓制過來的,但是是不是每個人都和你一樣自我評價低呢,也不是,所以,在我們改變不了父母的時候,不妨給自己一些希望,我認為真的愛自己有兩層:狹義的愛自己:滿足需求,不惜代價。廣義的愛自己:自重的活在群體里,不計較得失的相處,感恩的付出,不被別人傷害也是愛自己。
謝邀
然而並不知成功是啥體驗
何談為何害怕成功
so sad
你不是一個人
夢是一種慾望,想是一種行動。
失敗是必不可少的寶貴經歷,沒有失敗哪裡來的成功。
許多大咖也是二次創業才成功,認準目標,悶頭就是干。
當你不斷的提升自己的時候,有天你會發現自己的能力的時候,就不會害怕失敗了,因為成功那時候是必然的。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