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真正意義上的幸福?
自己的慾望和能力相匹配。
得到了想要的東西,並且暫時還沒有新的需要。
一生努力,一生被愛。想要的都擁有,得不到的都釋懷。
幸福並非不可能
《生命的心流》《幸福的真意》(又名《當下的幸福》),兩本書名略顯土氣的書,卻是積極心理學的名著,作者的名字很長——美國心理學家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賴。這兩本書都致力於解決一個問題,那就是探討如何通過可行的技術手段來提高生活品質,讓個體在日常生活中活得快樂、開心和充實。
我們為何不開心
作者在書中提出了一個尖銳問題,為何大家都活得不開心?是因為現代社會壓力大競爭激烈嗎?是因為沒錢、工作不如意嗎?是因為上有老下有小嗎?顯然過多考慮外在因素,對提高個體生活品質有害無益。那麼在現實基礎上,怎樣來充分體會活著的充實與美好呢?作者在研究了若干人的生活狀態後發現,有些人好像天生具有開心生活的能力。這些人的日常工作也相當枯燥。比如作者提到美國小鎮上一個電焊工人,他整天在工作條件極端惡劣的車間上班,居住地又遠在偏僻的郊外,可是他每天快樂無比。車間里的任何設備他幾乎都會修,並且樂於幫助任何尋求幫助的同事。作者還發現某個偏僻山村的老太太,一天到晚忙著砍柴、擠牛奶、放養雞鴨和種植糧食等。在外人看來,她的生活相當單調勞累,可是老太太本人感覺非常充實快樂。同時作者也調查了相當數量的都市白領和生產線上的工人,有些人會明顯感到活得很充實幸福(當然也有些人會感覺活得很痛苦焦慮)。
而那些感覺生活開心幸福的人,普遍的特徵就是,能在生活中經常性地經歷「心流」。什麼是心流?作者的定義是,全神貫注於某件事,注意力高度集中,這時你內心的狀態就是「心流」。此時你會忘記過去、未來,沉浸在一種和諧的忘我狀態。如果你每天都讓自己多多地沉浸在這種生活狀態中,你就會感覺日常生活很充實很開心。
「心流」比快樂更重要
可是實際上很多人生活得很不開心,為什麼?首先拿重頭戲工作來說,它幾乎佔用了個體人生中最好的時光,大部分人都必須用人生幾十年的黃金時光來工作謀生,可是很多人卻很難從工作中體會到快樂,因為他們認為工作是「被迫」的,是謀生的無奈之舉。而作者卻發現,人們在工作中獲得「心流」的機會比休息時待在家裡要多得多。因為干大多數工作,你都不得不打起精神、集中精力來應對,這時你內心基本上心無雜念,這種狀態雖然稱不上快樂,可事實上,它是比快樂更重要的人生感受——「心流」。
從日常生活來看,工作更接近於遊戲,它有明確的規則和目標,你能在工作中得到即時回饋,很快你就能知道自己幹得對不對、好不好,以及怎樣來改進等等。作者發現,當一個人的工作能力跟所面臨的工作挑戰相當時,他會更經常地經歷「心流」,也就是更經常地在工作中忘我投入,獲得充實感受;而當個體工作能力超過挑戰時,他會感覺無聊;當他的能力不足以應對工作挑戰時,他會感覺恐懼和焦慮,甚至會想方設法來逃避工作。
調查顯示,人們在日常生活中所經歷的大部分「心流」感受,都來源於工作而非休閑。就像美國一位偵探小說家,他一生出版了155本書。他描述自己的工作感受,七八個小時地坐在打字機前,忘了吃飯忘了喝水,甚至忘了自我,沉浸在小說情節中。往往在工作結束之後,都要花一兩個小時來回到現實。顯然工作為這位偵探小說家帶來巨大成功的同時,也讓他整天經歷「心流」,讓他的生活充實無比,讓他根本就沒有時間感受無聊和難受。
學會開發休閑時光
現代人都抱怨工作時不開心,可是一旦擁有休閑時光,他們會更加不開心。心理學研究發現,有不少人患有星期天憂鬱症,面對難得的休閑時光,他們不知所措,不知道該拿它來幹什麼?
由於休閑時光的無目的性,它不需要我們集中精力,也沒有明確目標和即時回饋,因此在大部分休閑時光里,個體很難經歷「心流」感受。你可以看電視、吃東西、唱歌、玩手機、逛街甚至對著窗口發獃,這些生活方式比工作更讓人放鬆、更加沒有目標壓力等;可是正因為休閑的無目的性,導致人的精神在此種狀態下無法集中、無由寄託,所以長期的休閑會讓個體感覺無聊甚至精神崩潰。很多人過完無聊的星期天,反而非常盼望即將到來的緊張的星期一,這就是現代人面臨的生存處境。
當然這種狀態是完全能夠通過技術手段來改進的。如果你想在休閑時光中得到更多樂趣、體會更多心流,你就必須做好付出更多精神和注意力的準備。比如你可以專心讀一本感興趣的書,或者用心去開墾菜園,甚至去跑步、短途旅行、看話劇、練習寫作、繪畫、攀岩等。這些休閑方式都比看電視、玩手機等要付出更多注意力和心力,當然它們也會讓你體會更多充實快樂的生活感受。
重建生活的幸福與美好
不管是工作還是休閑時,如果你能做到集中精力於某件事,能獲得即時回饋,並不斷改進你的工作、生活方式,一般來說你每天都會獲得很多「心流」,也就是說你會極大改進生活品質,活得很充實,這可比情緒化的「快樂」更讓人受益。
而如果你說,我對工作根本不感興趣,這根本就不是我要的工作。本書作者給出的建議是,任何正當工作只要你投注相當的注意力之後,自然就會對它感興趣。作者因此舉了一個流水線上工人的例子,他每天的工作就是不停地花43秒來測試無數經過他面前的機器。大多數工人很難從這類工作中體會「心流」或者開心感受。而這位工人相當有辦法,他通過不斷練習,不斷提高效率,最終把檢測每台機器所需的43秒縮短為28秒,儘管這樣做對整個流水線一點意義都沒有(因為它是勻速運轉的),可是這位工人每次28秒檢測完一台機器,他都會開心得像得了冠軍一樣;在業餘時間他也主動就讀專業技術培訓,感受專註學習投入的「心流」,提升專業能力、謀求更加長遠的職業成長。顯然這樣的人在日常工作、生活中,都會通過付出更多心力來主動追求自己的「心流」感受的;他跟其他工人的外部生活條件一樣,但從內心(及外部發展)來說,他生活得更加充實而開心,長遠職業發展前景也更加令人樂觀。
所以說,如果你真想提高生活品質(包括當下生活品質及未來發展前景),首先就必須集中精力工作,這是你獲得「心流」和充實工作感受的最佳時間,也是干出工作成果、奠定職業發展前景的最佳方式。另外在休閑時間,你可以多嘗試一些需要付出精力和注意力的活動方式,即踐行積極休閑的理念。如果你更多地選擇躺在沙發上看電視、玩手機,邊看還邊抱怨真是無聊的要命,那你就是活該了。看電視、玩手機等所需要的注意力和關注度非常有限,你付出的專註力越少,你當然越會感覺無聊啦。實際上這種心理狀態在心理學上的術語就叫「精神能趨疲」,它會引發焦慮無聊、煩躁不安等負面情緒體驗;而當你集中注意力做某件事時的心理狀態就叫「精神反能趨疲」。「反能趨疲」會帶來快樂、力量、機敏等正面情緒和心流體驗,讓你持續性地感到精力充沛、心流充足,這時你心無雜念、意識集中,充分感受到正完美地掌控著自己的生活。這樣的生活感受獲得可持續發展的時候,你的生活品質就會得到根本改變,你也就自然而然跟無聊和難受絕緣了。
但願大家每天都能活得充實而開心,多多經歷「心流」。如果你今年20歲,按照70年壽命、每年300天計算的話,只有15000天可活。所以充實地活一天,你就真正地活了一天;難受一天,你也就浪費了一天。如果你想的是,等我以後有錢了肯定會快樂,或者等我以後工作如意了肯定會開心,等我以後結婚了肯定會高興,等我以後中大獎了肯定每天都快樂似神仙。如果你真這麼想,很不幸這其實是逃避現實和自我欺騙。人的心理都是有慣性的,很難想像你都焦慮痛苦了20年,忽然某一天時來運轉你就會重新變得開心快樂?所以趁著現在,通過付出精力和注意力,讓自己過得盡量充實和開心,專註當下每一刻,重建生活的幸福與美好吧。
謝咬。
經歷著世間種種,你離苦得樂。
其實是苦中有樂,你還活得很帶勁。
當是幸福。你愛的人,也愛你。
一直這樣下去,就這樣。
「須知參差多態,乃是幸福的本源。」
衣食往行、健康、家庭、愛情、工作成就、社會地位都能讓人獲得簡單淳樸的幸福感,但我始終認為,真正的幸福不在於自身慾望達成的那一刻,不是一個結果而是一種狀態,一種在自我覺察中將熱情和興趣向外發展從而產生源源不斷的滿足感的過程,就像唐三藏取西經、悟空找尋七龍珠、奧特曼打各種小怪獸一樣。如羅素另一句名言所說,
The good life is inspired by love and guided by knowledge.
愛激發靈感,知識引領前行,不斷探尋更大更深的未知,就是真正的幸福。幸福是動態的。
當我徒步行軍三百里,睡馬棚上茅廁蹲在地上吃飯腳上起幾個水泡最後洗了一個酣暢淋漓的澡躺在自己鬆軟的床上,那叫一個爽。現在我天天都能想睡就睡吃得飽幹得少,但體會不到幸福。
當我和一個人從不認識到認識,從相互愛慕到慢慢靠近,最後相吻相擁,我會激動得一晚上睡不著,但是愛人天天在身邊的時候反而沒有特別的感覺了。
幸福是青鳥,抓到手上的時候它就死了。
吃得飽,睡得著。
有健康,有人疼。
不矯情,不虛榮。
自我實現。
所以,幸福也許是有路可循的:- 認識世界
- 立足世界
- 認識自我
- 改變自我
- 改變生活
- 改變觀念
- 改變地位
- 改變世界
- 自我實現
推薦一本書
當下的幸福 (豆瓣)
作者: [美] 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賴
原作名: Flow: the psychology of optimal experience
中文名很像一本雞湯集。
但事實上看一下英文名就明白,這本書是一本心理學書籍。
當你進入到心流這種狀態的時候,事後你就會覺得幸福。
以下內容來自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1304573.htm
米哈里齊克森認為,使心流發生的活動有以下特徵:
1.我們傾向去從事的活動。2.我們會專註一致的活動。3.有清楚目標的活動。4.有立即回饋的活動。5.我們對這項活動有主控感。6.在從事活動時我們的憂慮感消失。7.主觀的時間感改變--例如可以從事很長 的時間而不感覺時間的消逝。8.不斷優化的障礙,我們對於所從事的活動是力所能及的,且具有一定挑戰的,我們可以通過不斷地練習來增加完成障礙的能力。
以上項目不必同時全部存在才能使心流產生。但米哈里齊克森也提出一些方式使得一群人可以在一起工作使得每個個體都能達到心流的狀態。這種工作群體的特徵包括了:
1.創意的空間排列。2.遊戲場的設計。3.平行而有組織的聚焦。4.目標群組聚焦。5.現存某項工作的改善(原型化)。6.以視覺化增進效能。7.參與者的差別是隨機的。
各個階段對幸福理解的不一樣,小的時候認為得到了想得到的就是幸福。長大了認為就像周末的星期五那樣,即將得到要得到的最幸福。
而現在能保持平靜的心情就是最幸福的,當情緒波動的時候,無論快樂還是憂傷,都談不上幸福。
所以我經常對自己說:片刻之歡愉,不如須虞之寧靜。
最近這段時光,可能是我人生中最忙碌的時間。我披星戴月風塵僕僕勞心勞力。大約是到了三十歲,青春的喧囂和浮躁都已經遠去了。也終於開始接受自己是一個俗人的事實。理想和遠方,也很少掛在嘴上了。上次看到一句話,「有一種落差是,你配不上自己的野心,也辜負了所受的苦難。」。看後沉默良久,果然三十歲的男人,工作就是你,你就是工作。
最近常常想起五年前,有一次重新看周星星的電影《大內密探》的時候,居然看哭了。在那之前我所見證的感情,大多是男女之間互相折磨,過不好又分不開。所以劉嘉玲演了一個太好的女人。當全世界都不認可周星星的發明和創意的時候,她卻始終認為老公是最棒的。當兩個人因為小事拌嘴的時候,她選擇千篇一律地躲到桌子下面。兩個人有一段很生動的對話:
你最么會知道我每次都躲在桌下面。 你每次都躲在桌下面啊,我有什麼辦法能夠不知道你躲在桌下面呢,拜託你用點腦子想一想,再找幾個新的地方躲,好讓我有點新鮮感,好吧。
可是我不躲在桌下面我怕你找不到我嘛 !
所以那時候我寫上了自己的人生理想:做人要學凌凌漆,娶老婆要學零零發!大致的意思,就算這一輩子沒有功成名就,也要堅持做自己,磨練自己的本事和人格。至於愛情,這就是我想要的了。
去年有一段時間,因為任性,我離開了電視台。還是因為任性,拖了一年半也沒去做手術。後來馬小胖不知用了什麼辦法,居然說動我去住院(說真的我忘了)。我的病倒是不嚴重,只是必須卧床一個月,每天還必須很麻煩地沖洗傷口。所以那一個月里,馬小胖每天早上6點起床給我做飯,然後送過來。然後又頂著大太陽去工作。晚上下班已經六七點了,又先回家洗衣做飯,然後給我送過來。就這樣一天天熬過來。再後來,又糾結於去做什麼好呢?一邊寫專欄,一邊滿腹牢騷。
有一天晚上,不知為什麼吵架了,馬小胖負氣離家出走。到了11點多還沒回來,我就開始擔心了,到處打電話尋找。 正在彷徨無計,準備出門去找的時候的。馬小胖打電話回來,說我正在吃雞腿,要帶什麼宵夜回來不?然後,我就又好氣又好笑地出門去接她。提著兩袋燒烤,我們唱著歌兒走回家。
如果沒有遇見你 我將會是在那裡 日子過的怎麼樣 人生是否要珍惜?
好吧,這便是我要的感情生活了。就好像每次劉嘉玲和周星星吵架,最後劉嘉玲總會說,你肚子餓不餓,我給你煮碗面?如今我已經不羨慕周星星了,他有面,我有雞腿。
最近有一次跟弟兄們喝酒,席間遭到眾人恥笑,為何一下班就想著回家,虧你還叫李作樂。因為我怕肉麻,所以也沒有解釋給他們聽:回家就是我最大的快樂。因為實在是忙,所以這篇文章寫的實在有點遲。那麼——
馬小胖,結婚兩周年快樂!
剛開始看哈佛幸福課,TAL說幸福不是一個終點(譬如從而xx和xx就幸福的生活在一起),而是一個過程,幸福不是靜止的,對我有些啟發。
TAL說提出正確的問題比尋找正確的答案重要。題主的這個問題容易導致將幸福定位為一個終極的一種狀態(what),在尋找幸福的旅途中,我認為這不是一個好的問題。人是時時刻刻在變化的,尋找永恆的絕對的幸福會導致活在未來,同時襯托出當下的總總不如意。TAL是這樣提問:如何(how)比上一刻更幸福(happier)?
另外,我認為幸福是一種感知的能力,是一種思考的方式。外面沒有幸福,幸福在裡面。我們的教育沒有教授這種能力,需要自學。
幸福來自心靈的滿足和寧靜。
根據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最初級的生理需求,安全需求,逐漸過渡到社會、歸宿和自我價值的實現,其實這些很廣泛也很空談,但是有一點,每個時段需要的層次都是不同的,如同兒童時的棒棒糖,長大後的伴侶,萬年的子孫繞膝。每個人其實對幸福的理解都來源於自身需要的滿足,不幸的人永遠看到了自己失去的,而幸運的人,永遠體會著手中拿著的。幸福與否,與外界無關,卻與你的自身有關
我認為幸福就是你知道要去哪,並且一直在路上,同時還有不問結果的心。如果你不知道自己要去哪你很難幸福,如果你一直糾結自己能不能到,那麼不管到或者沒到,你同樣也不幸福
當我朝著我所希望的生活努力奮鬥時,我想我就是幸福的。
一個人唯有經歷過磨難,對人生有了深刻的體驗,靈魂才會變得豐富,而這正是幸福的最重要源泉。
如此看來,我們一生中既有運氣好的時候,也有運氣壞的時候,恰恰是最利於幸福的情形。
現實中的幸福,應是幸運與不幸按適當比例的結合。在設計一個完美的人生方案時,人們不妨海闊天空地遐想。可是,倘若你是一個智者,你就會知道,最美妙的好運也不該排除苦難,最耀眼的絢爛也要歸於平淡。
原來,完美是以不完美為材料的,圓滿是必須包含缺憾的。最後你發現,上帝為每個人設計的方案無須更改,重要的是能夠體悟其中的意蘊。
——周國平
我覺得幸福就是一種感覺就是一種比較,或者說是相對的。知道是自己幸福的人,他肯定經歷過很多不幸的事,當他說幸福的時候肯定是在和以前的某種東西在比較!
推薦閱讀:
※梵高的愛情給過他幸福嗎?
※你在知乎,因為你的回答對別人給予了哪些幫助?
※5000元能提升幸福感的有哪些?
※學習音樂(樂器)是否讓你不那麼孤獨了?
※你從何時開始意識到金錢不能給你帶來真正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