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理心/同情心太強到底是好事還是壞事?

我覺得我是一個同理心很強的人,有些遭遇我只要聽說了就能很強烈的想像到遭遇者當時的心情,尤其是那些不好的或悲傷的事情。所以經常只要聽說或者親眼看見一些不幸的遭遇就會特別難受,就好像那樣的事情發生在我身上我的那種難過的心情。比如我只要看到那些很老的老爺爺或老奶奶在街上賣菜我就忍不住要紅眼眶,去醫院看見一些很老或者病得很虛弱的病人我也特別特別難受。。。這樣的情況該怎麼辦 啊。


心理實驗早已證明,由於聚光燈的效應,同理心會造成理性思考下並無法認同的扭曲結果——

在一項實驗里,受試者各自拿到十美元,並被告知可以自由捐款給其他一無所有的可憐人。
一切都采匿名方式進行;受贈者以數字為代號,由受試者抽籤決定捐給幾號。控制變項在於:有些受試者先抽籤才捐款,有些受試者則先決定要捐多少才抽籤。奇妙的事情發生了,先抽籤的人捐款數目遠遠高出後抽籤的人,達六成之譜。專家推論這是因為決定了對象以後,受試者更能想像一個特定個體身無分文的感覺,而不再只是抽象概念。同樣的團隊進行了另一次研究,這回實驗方式是捐錢給人道收容機構為家庭搭建住屋。
兩組受試者得到不同指示,分別為「已經選好受助家庭」和「即將選出受助家庭」。即使只是字面上的細微差異結果也大不同,第一組願意捐獻的金錢多了不少,很可能是因為具體(已經被選出的人)和抽象(未來才要選出的人,可能性有非常多)的差別。有些研究比較了我們對一個人受苦與很多人受苦會如何回應。
心理學家問受試者他們願意資助多少錢幫忙研發一種能夠保住一個孩童性命的藥物;另一組受試者則被告知藥物能夠保住八個孩童的命。實驗結果顯示,兩組受試者捐助的數額相當。然而若加入第三組,並告訴受試者受助的特定孩童的姓名並展示照片,則該孩童得到的贊助明顯提高—也就是一個人能得到的援助比八個人還多。

上述實驗室內的發現就是所謂「可識別受害者效應」(the identifiable victim effect)。

諾貝爾獎獲得者Thomas Schelling曾說過:「一個6歲小女孩出面說她需要幾萬美元動手術才能活到聖誕節,郵局就會被湧來的捐款給淹沒。但如果新聞說營業稅調降以後,各級醫療院所因為預算不足導致醫療品質下降,可預防的死亡案例些微上升,則不會有多少人落淚或掏錢。」

可識別受害者效應突顯了人類情感很普遍的一個現象:對數字無感。倘若我們總是關注特定個體的苦痛,就會造成一個人的處境比一千人的還重要這樣有悖常理的情況。

想了解我們的情感對數字多麻木,想像一下自己剛看到新聞說遠方國家有兩百人死於震災。你心裡有什麼感覺? 再想像一下,原來方才看走眼了,實際上死了兩千人。你有感受到十倍的難過嗎? 甚至,真的有更難過嗎?

我很懷疑。一個人可以比一百個人還重要,因為單一個體反而能夠挑動群體無法喚起的情感。據傳斯大林曾說過:「一個人的死是悲劇,一百萬個人的死是統計。」連特蕾莎修女都曾表示:「面對大眾,我不會行動;但注視著一個人,我就會行動。」由此可知在道德決策上數字的重要性立足於理智而不是情感。聚光燈效應的首要問題在於範圍狹隘,再者則是只能對準自己喜歡的方向,也就是受到偏見左右。

神經科學研究已經以很多方式證實了同理心和偏見有關,與同理經驗相關的腦部區塊對於目標是敵是友、是自己人還是別的群體很敏感,甚至會判斷對方看上去是舒服還是噁心等等其他資訊。

大規模事件也會挑起我們的情緒,只要能夠在群眾中看到受害者。所以我們對某些慘劇、災害、重大犯罪的迴響特別大,比方說海嘯、地震、911,以及最近的槍擊案。

這些事件確實嚴重,問題在於為什麼我們關注這些卻不關注其他的悲劇? 絕對不會是客觀上的重要程度排序。一個學生遭到綁架謀殺,佔據新聞的時間遠遠超過同一時期發生在非洲的種族屠殺事件。

其實,每天死於可預防疾病的人數超過因颶風死亡人數的十倍,甚至因營養不良而死亡的人數都在十倍以上。

很明顯,我們關注事件與否無涉受害者痛苦程度、全球重要性或者自己能出多少力,單純反映天性的偏好和在意程度。大眾特別關注嬰幼兒福祉,若外觀與自己相仿、來自同樣社群的人就更放不下。整體而言,我們最關心與自身相似的人,包括思想、語言、容貌的相仿,若牽涉到自己或所愛之人更不在話下。

亞當.斯密在1790年時就已經提出同樣的觀點,使用的舉例至今仍十分有名。他請大家假設中國所有人口都死於大地震,接著想像一個「歐洲的人道主義者」如何因應:

「我認為首先他會對不幸罹難者表達深沉哀悼,反覆感慨人類生命的脆弱、人類辛苦建立的一切有可能瞬間化為烏有……說完大道理、表達自己對人性的體悟以後,這個人會繼續自己的工作、生活,或是去休息、娛樂,態度從容不迫,彷彿天下依舊太平。」

亞當.斯密隨後以更切身的事件作為對照:

「可是一丁點雞毛蒜皮的小事發生在自己身上都能造成他的焦躁不安。假如明天保證會斷一根手指,這人今晚肯定睡不好。就因為從來沒見過對方,即使死了好幾億的人類同胞,他還是能睡得很安穩。」

稍微修改一下亞當.斯密的比喻,想像要遭受斷指之痛的人並不是自己,而是一個很親近的人,我想大部分人同樣會夜不成眠,造成的衝擊遠遠超過聽聞遠方的大量死亡。雖然羞於啟齒,但我們必須坦承:比起沒聽過的國家出了重大變故,網路斷線或不穩令我更有情緒。

不過也有例外。偶爾我們會受到遠方的事件吸引,典型情境是因為看到畫面、聽到故事,於是那份痛苦變得鮮明,觸發本來要事到臨頭才會啟動的情緒與情感反應。

作家、記者與影視製作如何切入道德考量是個值得探討且足以獨立成書的主題,不過我們大致都能體會到文學、電影、電視節目等等確實能夠吸引目光,促使大眾關心陌生人的痛苦。

《湯姆叔叔的小屋》轉變了美國人對黑奴的態度;《霧都孤兒》改善了19世紀英國社會的兒童處境;索爾仁尼琴的作品揭露蘇維埃集中營的恐怖;而電影如《辛德勒的名單》、《盧安達飯店》擴展了我們對於他人困境(歷史上的或發生在異鄉的)的認知,原本大眾根本不會注意這麼多。

可是,要從眾多時空距離遙遠的主題中挑選一項專註描繪,取捨的依據是記者、製片、作家的直覺,由他們決定何者最為重要又或者最能引起共鳴,也因此有些明明對很多人都重要的事情仍舊得不到關注。有很多故事提及監獄內的情況,但鮮少引起社會迴響,儘管那是數百萬人的真實人生,但外界大半不想理會這數百萬人。譬如很多人口中和心中都將監獄內的強暴案當成笑話,甚至是惡有惡報的證明。

以至於有一門學術叫做「災害理論」(disaster theory),該領域很多研究都在探討自我利益作為心理動機——人類的關注焦點缺乏統一性,時常無法合理評估何處最需要幫助、何處能發揮善意最大的效率。

我並不認為前面討論到的各種偏見都來自同理心,但有一部分的確是。與自己相近的人、曾經善待自己的人、自己喜愛的人都是比較容易同理的對象。正因如此,我們更傾向幫助他們。神經科學實驗室內找到的同理心偏見實際在人類每日互動中上演著。

可是有些偏見的成因比同理心更深層。我們天生就偏袒朋友家人而不是外人,對於同樣群體的成員更照顧,對相異或敵對的團體則否。人之所以如此是進化歷史的一環,從達爾文主義的角度來看若要避免被淘汰的命運,就應該保護擁有相同基因和會幫助自己的生物,這麼做能得到相對於競爭對手的優勢。優先照顧親近個體的態度影響層面廣泛,除了決定我們較容易同理誰,還影響了我們喜歡誰、傾向對誰好、想與誰建立關係、懲罰誰等等。

也有些偏見來自人類注意力模式的特點。新鮮的人事物比較能引起我們興趣,接觸太多、習慣了就漸漸麻木。我們可以忽略冰箱發出的嗡嗡聲,也可以對始終沒有好轉的問題視而不見,比如非洲兒童餓死。

大型或熱門的案件盤踞在報紙頭條和互聯網,深植於集體記憶,但除非你恰好認識受害者,否則其餘99.99%的案件對大眾而言只是背景噪音。

這些偏見不是來自同理心,然而同理心的聚光燈性質導致同理心會受到偏見影響。同理心範圍狹隘、目標單一且缺乏數字概念,所以通常都受到注意力焦點或種族思想的牽制。唯有放下同理心,嚴格遵守規範和準則,或者進行成本效益的評估,人類才能儘可能達到公平公正。


我很少被一些乞討者流浪貓打動,我更容易被一些社會新聞驚得一身冷汗。比如中小學生被強制賣血,為了自護而興起的校園幫派文化。

戀愛時,我能看到他眼裡的我,也能看到他想要的東西。我能看到父母為了我付出的一點一滴,看到他們為我做出的妥協和期待的收益。我明白他們都是非理性的。我看到的東西也許都是非理性的。但是在你的摯愛面前,誰會忍心把這些不當成他們的正當需求,不想實現他們的最優理想狀況?
我也明白就算最後我做不到這些,他們也不一定會難過,但是我知道我能給他們的,和我真正做到的,差了什麼。

我覺得同理心重的最大弊端對於我就是,我沒有自己。越理性,我就越沒有自己。剋制自己情緒波動,往往是自己消失的第一步。

我很難受,需要幫助。


沙墨說得對,同理心和同情心不同,而且截然相反。前者是趨於成熟,後者是趨於幼稚。
你是一個同理心很弱的人,因為同理心強的時候你根本看不到表面這些事物,你只會默默地做完該做的然後走開。你還很幼稚,只能說明你同情心強,這不叫同理心。


我覺得同理心太強有利有弊,太強的話弊大於利。同理心太強是負擔。當然如果能有恰當的處理辦法自然最好,但沒有恰當的處理辦法,單純是強大的同理心,遇見不美好的人是精神負擔!而不美好的人常有。我覺得解決辦法是恰當處理好「個人」,怎樣讓自己的同理心不受折磨。這是個問題,我拋磚引玉了


同理心和同情心還是不同的吧。同情心是對於底層弱者產生的一種憐憫;而同理心和包容心接近,是可以換位思考,站在對方的角度想問題。


1、我也認為這是同情而不是同理

2、在某種程度上,同情是同理的一個子集

3、同情只發生在強者對弱者的身上(主觀上的),同理可以發生在任何角色之間

4、同情是感性的,同理是理性的;同情是下意識的,同理是有意識的

5、同情是直覺的,同理是反直覺的;或者說只有反直覺的同理心才是更可貴的


同情心讓你以為將自己置於對方的處境去感同身受,但其實或許你感受到比對方更深切的痛苦。這到底還是和每個人對痛苦的敏感程度有關,同樣的事發生在不同人身上所帶來的痛苦或者幸福程度也是不一樣的。

另一方面和視角有關,站在旁觀者角度許多時候是上帝視角或者比當事人更廣闊一些的視角(看的更廣或更深),比如閱讀故事,你可以清晰地看到主角一生中起承轉合悲歡聚散和導致一切命運的所有伏筆,有一種悲劇的宿命感。許多時候,真正經受著苦難的人是來不及細細品嘗苦難的,他們只是承受。

因此吧很久以前我就告訴自己,最真誠的是自我移位,最愚蠢的也是自我移位。


人類才有強烈的同情心。所以題主不用自責,不是什麼壞事情,幫助需要幫助的同樣心中有大愛的人,注意在這個複雜的世界保護好自己就好。


我覺得你可以用這種能力去理解幫助開導別人,同時調解好自己的情緒。我想,同理心強的人,一個人會比一般人體會更多的情緒,慢慢也會懂得更多調解不同情緒的方法。我自己的話,我覺得自己也是個同理心頗強的人。有個問題就是,我可以去理解別人的情緒,讓別人覺得跟我訴說感覺不錯,而當我心情不好的時候,卻比較難找到一個可以像我理解別人那樣理解我並開導我的人,心裡會比較憋屈。


對別人是好事,對自己是壞事。


同理心強的話運用好我覺得還是好事,但同情心強可能更多的是負面影響吧。

「同理心」換種說法可以是「共情」,是一種你可以設身處地站在對方角度去體會對方的境遇。對象可以是家長、老師、領導、犯罪分子、受難者等,也可以是動物。
「同情心」一般是對方在某一點上與你相比處於「弱者」階級需要予以幫助而使你產生「對方不容易」的感覺。

同理心運用得好的話是高情商的一個體現;但過分的同情心大多會影響人的理性判斷。


你自己以為的而已 其實你的悲痛可能不及他們的萬分之一 也可能他們本人並不悲痛 見得多了就好了 沒必要用別人的不幸來折磨自己 關注你自己的人生。。如果你的人生很精彩 你就不會想這些有的沒的了


對於用戶產品經理來說,同理心是個很好的天賦,我導師和我說如果我想做用戶產品,應該好好培養同理心,最後呢,我做策略產品了。但是同理心還是培養起來了,有很多不一樣的感知,同理心強的人同時應該擁有很好的分辨是非,判斷優先順序的能力,要不同理心可能成為你天賦的一種障礙。


今年被小三了………
發現他脖子上有草莓印還以為是有小三,
結果發現人家才是原配


由於同理心泛濫的原因,痛苦是雙倍的。

本來被渣男劈腿就很痛苦了。
後來知道渣男有同居女友,
同居女友借錢給他開店。
就莫名其妙的心疼渣男女友。
加了她好友想跟她溝通,被拒絕了
唉,感覺自己像個傻子。
自取其辱。


勉強答一下~

先給結論:壞事大大的~

同情心和同理心是難得的一種狀態,姑且按照個人習慣叫一種情感共鳴。其實按照題目設置,這個答案是很顯而易見的,既然是太強,這說明應該是超越了正常範疇,所謂過分了。啥事兒過分了能是好事兒,凡有高人知道望指點一二。我按照壞事兒定性,來講講大大的是什麼情況。

同情心過強,或許用接近泛濫的邊緣比較合適。有一個最大的問題,就是容易上當受騙。道理上不用贅述,問題在於範圍和程度。答主平日里對於行乞者之類的多有同情之心卻無甚行動之意,主要是有過一次在火車站給了一個聾啞人錢之後又碰見他們幾個聾啞人在一起聊天,算是怕井繩了。同情心過強其實最直觀的影響,是外物亂心情況太嚴重。人有七情,再分六欲,所能影響到我們的事情會數不勝數,寡斷、糾結、扭捏、無病呻吟,這些聽起來矯情的帽子扣在頭上,別人誰知道自己內心到底又受了什麼煎熬。

同理心過強,先呸一口,呸。這個壞不壞不好說,有兩個直接結果:一是很多人覺得你三觀有問題;二是你自己內心的紛繁複雜無從為外人道也。同理心本身適用於對於對方的體感的換位思考,過強就是會老是換位思考。這個問題大了,日子久了你發現你快不是你了,人本來就是單邊的,你強行讓自己雙邊向前進,累的是你自己還怪不得別人。在你的角度的自己和朋友會覺得,你腦子是不是有問題,這你也行?在對方的角度來想,很有道理,有什麼的,有什麼不行的。永遠想不好,永遠出不去,永遠在內耗。壞不壞不好說,又累又煩。
你能理解別人無法理解的,所以你堅持的時候別人無法理解你;
你能理解對方無法理解的,所以你反覆的時候對方無法理解你;
你能理解自己無法理解的,所以你矛盾的時候自己無法理解你;
你自己看著辦吧,這麼大人了,心裡沒點和諧數啊

在所謂「人世間」摸爬滾打至今,我唯一願意視為真理的,就只有這一句話。一切都會過去的。
——太宰治《人間失格》


同情本身沒啥問題,關鍵在於怎麼用

像難民小孩那張照片,抓小孩致殘來乞討的,就是用來利用大眾同情心的行為,本身不是同情心的錯,人利用同情心的行為需要譴責

升米恩斗米仇,同情也有個度


?1 從小同情心泛濫 現在看多點新聞 以及知識面的擴充讓自己變得更理性了 待人接物都開始有點不近人情的理性
BUT!
當我看到街上艱難經營的小攤販,醫院插著呼吸管過日子的老人,一瘸一拐的拾荒老人,老年痴呆常年住療養醫院的外公,以及病痛纏身的外婆等等等等,我的內心就會特別難過。無論陌生人還是親人,我甚至會腦補他們的家庭是如何的,他們過的日子怎樣…
每次刷新聞刷到這些大腦都會選擇過濾掉這些信息,以及關閉內心的這種情感。但是現實中真真切切的看到,卻又做不了真正對他們有意義的事,那種心情可以折磨我一整天。


根據剛才看到的一個關於同理心和同情心怎麼區分的短片 我感覺大部分答案根本沒有幫助
答主到底屬於同理心還是同情心
有沒有專業人士再講解一下?


同情心是一種高級才能,題主進化的不錯呦。
我也有過這樣的感受,同情別人的遭遇,可我從來都不回去幫助別人,我就是進化不完全的產物,題主利用你的同情心多多把幫助別人吧,你會發現成就感改過難過,心中無不舒暢


我也有這種心態,每當遇到殘疾人、老人家、流浪的小貓小狗都會產生強烈的同情心,想去幫助他們,但又不知所措。後來就覺得自己無能,什麼事都做不到。其實同情心是好事,但是泛濫只會增加自己的心理負擔。。。


推薦閱讀:

MBTI里父母與孩子人格類型一定有關係嗎?有類似的關係表格可提供給我嗎?
平時養成什麼習慣,能讓人心靜?
心理學學術界是怎樣看待 MBTI 的?
看過了《別對我撒謊》(lie to me),對微表情識別和讀心術產生了非常強烈的興趣。有沒有系統介紹微表情識別的心理學書籍?

TAG:心理學 | 日常心理分析 | 同理心 | 同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