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生你們都是怎麼背書的?
這麼多奇怪藥品名稱。這麼多數據,不同時期數值還變化。一個病還分急慢性 好幾個類型 這麼多癥狀、臨床表現。你們都能記得住記得全嗎?你們都有怎樣的心得、技巧、經歷、體會?
這個坑早該填了,但是由於複習緊張一直沒有時間系統地埋坑。
以下正文
先把書從薄看到厚。
第一遍看書特別重要,切不可走馬觀花,草草了事。因為對於太多人來說,沒有耐心去回頭再看一遍書的,甚至草草看完之後的部分,這叫殺書頭!
正確的做法是仔仔細細,逐段逐句的去理解並且思考書中含義,把知識肢解,碎片化,能多細緻就多細緻,提出綱要,做好批註。在這個過程中,你會把形態結構上的細微東西搞清楚,把基本原理摸透徹,但是同時,這個過程更加枯燥漫長。不能急,費時間就是省時間。
這是我在看書的時候想到的幾個問題:
1.為什麼濾過分數增大會引起鈉水瀦留?銀閃的答案
為什麼濾過分數增大會導致水分瀦留? - 銀閃的回答
2.鉀離子濃度改變對於心肌電生理的影響?野合菌的答案
對於血鉀濃度改變引起心肌興奮性的變化?其變化可否用函數表達?表達式是否具有意義? - 野合菌的回答
3.逆流倍增的機制是什麼?銀閃的答案
如何解釋逆流倍增學說? - 銀閃的回答
舉這三個問題的例子我是想說,在第一遍讀書的時候想問題要深入而細緻,將知識掌握到可以完整講述出來,即使上台講課也不為過。經過這個過程,除了書上的基本內容外,書中還融入了你自己的思考,也就是說你把書讀厚了。
再把書從厚看到薄。
知識不成體系是容易遺忘的。人為的將知識整理成各個模塊,有助於知識點的系統梳理。這個時候我們就要以核心線索為綱,做到綱舉目張!
如何更好的抓住核心的綱呢?目錄不是白給你的,再一次看書的時候不要再去看知識的細節了,因為你已經將每個知識點都研究了一遍,這真是一個省時間的過程,相信我!這個時候你需要看的是每個單元,章節,段落的標題。以思維導圖的形式將它們整理,記錄下來。
每一個標題都是包含許多之前看過的知識點的,看標題來回憶之前的知識點。建立聯想記憶,之後只記憶標題,當提及標題的時候聯想擴展到各個知識點。讀到最後,呈現在你思維框架內的只有大塊的模塊與線索,類似一個索引目錄一樣。你的知識體系框架基本確立,不再拘泥於某一個點,而是通透,全面地審視一個學科,這個過程就是將書讀薄。
當然只讀兩遍書是遠遠不夠的。
——————————補充
背書總有一種貶義,所以我改用讀書稱呼。
- 明確讀書的目的:
讀書是一個「力氣活」,是一場耐力賽。俗話說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
可是讀書再不可衰,三不可竭。
這就需要一個強大的動力作為精神的支撐。醫學生讀書的目的是什麼?是為了期末考試一個還說的過去的成績?還是別人都在讀書我也應該讀書,隨波逐流?抑或根本毫無目的可言。
人是需要有那麼點小理想的,我更喜歡叫它野心。
但是生活中理想與能力的不相匹配往往會給人帶來極大的痛苦,而讀書往往是提升能力的最快途徑,尤其是醫學教科書這類系統的知識(誠然其錯誤百出)。知其然也,而不為者,是為庸才。
- 找對讀書的方法
一定要找對一個適合自己的讀書方法,寒窗苦讀十餘載,想必每個人都有一個自己喜歡的讀書方式,也許它並不一定是最為科學有效的,但是一定是最適合自己。不適合的方法就好比:
李逵耍綉劍,猴哥抗兵耙。
這裡介紹一下我自己的讀書方法(借鑒需要慎重):我喜歡找出大塊時間來集中看專門的一本書,再把一本書的內容分著各個有內在聯繫的模塊。時間分配到對應模塊去,這段時間用來掌握這部分內容。做好計劃,不拖延,不超時(其實我也是一個拖延症晚期患者)。
時至,事畢 。
- 讀書貴在重複與堅持
之前我已經講到讀書是一個力氣活,他不是消耗體力,而是消耗心力。
讀書重複很重要:溫故而知新
一個小小的例子,在學習病理生理的過程中:
看到酸鹼平衡紊亂時,回去翻一翻生理書,對於腎臟的排酸保鹼功能會理解的更加透徹。
看到肝功能衰竭時,回去翻一翻生化書,會更加明白鳥氨酸循環的重要意義。
看到肺功能不全時,不防再去看看肺的通氣換氣原理。
醫學的學習是一個重複的過程,不只是對一段話要反覆讀反覆理解,更重要的是
後面的學習是在重複溫習並且利用之前的學習成果。
堅持就不多說了,一個能成大事的人,必定是懂得堅持的人。讀好書也要堅持。
- 讀書如同品菜,興趣很關鍵
我是喜歡讀書的,雖然一些辭藻與邏輯拗口難懂,但是每一本書對於我來說都是一道菜,不可狼吞虎咽,需要細細地去品。(這也是我不喜歡同時看許多本書的原因,因為我會覺得串味,不知道這算是優點還是缺點,/掩面)曾經我也有過為了考試去看所謂重點,真是味同嚼蠟,難以下咽。
讀書就如同品菜:
這興趣就如同香,這邏輯結構就如同色,這內容就如同味。
缺一不可,看重點就好比只看邏輯結構而不看內容,啃骨而不食肉,必定味差。所以多看看書中細節,往往多一些趣味。
-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一股高考英語作文的既視感),醫學生讀書是為了治病救人,庸醫不可為,與操刀殺人無異,讀好書是對生命的尊重。
以上
上這艘賊船之後用過不少記憶法,比如諧音啦,漫畫啦,等等。
對我來說,真正有用的還是「重複」。
看似簡單,但要高效率地重複還得花心思。
當我還是醫學生時,用的方法是「中英交叉」。比如,看完中文的統編《內科學》,跟著就看《Cecil內科學》的同一章節。(我讀書時Cecil和Harrison齊名,最近兩版對比下來,似乎Harrison更優)
中外的教學風格不同,兩套書展示同一知識點的角度也不同,這樣的重複就很有新意。而且,專業英語也得到鞏固和提高。
我準備考試時,用的方法是「考試書+教科書」。先做題庫(考試書),某題出的是哪個知識點,如果答錯了或者感覺自己不太記得,那就趕緊翻書複習。
這樣,你自己回憶是一個思路,考試書的題解提供另一種思路,翻開教科書,它又是第三種思路。附帶的好處:同時把握了最近幾年的考點動向。
現在理解醫生的人不多了,難得碰到一個通情達理的優質病人,我當然會竭盡全力給他/她最好的體驗,一來二去關係就密切了。
對他/她來說,碰到一位醫生知己也是難得,有任何醫療問題幾乎肯定只會找你。
接到基友求助之後,你要先做判斷,如果他/她的情況並不緊急,那麼先了解清楚狀況。然後自己分析一遍。(你已經工作了,這樣的判斷能力肯定具備)
患者生病不會按著醫院的分科來,肯定會碰到你專業以外的知識點,此時不要急著問人,自己先到資料庫檢索一番。
我剛工作時只能用PubMed,現在有了UpToDate、BMJ Best Practice這樣面向臨床工作的循證資料庫,常見問題一搜就有,而且高度契合臨床需要(戲稱「懶醫生資料庫」)。
學完之後再給相應專業的教授發郵件,格式:
我有一朋友,情況是blahblah。
我覺得應該這樣處理:blahblah。
×老師您覺得呢?
用這種方法,你學到的知識點是來自臨床真實需要,而且自己親自搗鼓一番,還有上級提供指導,絕對印象深刻。(當然,接診肯定是教授去的,你的好基友還不親自介紹給教授?但是教授接診時你可以在場啊,不是嗎?)
額外的好處還有:
1.好基友滿意。
2.成就感提升。
3.師生關係好。
當我在個人公眾號上做科普時,用的方法是「科普文+自測題」。同一個知識點,科普文里用一個思路講一次,自測題用另一個角度再來一次。讀者加深印象,本人還能識別出哪些粉絲是活躍的,皆大歡喜。
世間有些道理很簡單,但真正要用好,還是得動腦筋。
各位大V都總結好好的啦。
但是看這道題還是心痒痒也想說說。
如果大一大二。其實沒別的說的。就是要反覆看。但是要真正熟悉內容。總有一天你學內外婦兒的時候哪個知識點就對上當初生理生化病理藥理裡面枯燥的反應了。當別人都在琢磨啥啥啥這都是啥而你恍然大悟了的時候真是夠爽啊~
我聽說古代高手練武功,都會找一個懸崖,然後在懸崖邊蹲馬步,稍有不慎就摔下去粉身碎骨。
在學校的時候經常看到坐在欄杆背書的同學,還有拿著書站在湖中小石頭上的同學,不知道他們怎麼上去的,想來應當是高手。
我有個室友,叫蛋蛋,眼鏡很小,但是比 @施田力 大一些。
蛋蛋很聰明,背書很快很快。
他有自己都訣竅:編自己的口訣,把每條的第一個字連起來,用諧音之類的,然後給他們一個釋義,往往是比較污的那種。
比如特殊類型的胃潰瘍,一共7種:無癥狀潰瘍,老年人潰瘍,複合潰瘍,幽門管潰瘍,十二指腸球後潰瘍,難治性潰瘍,巨大潰瘍。真的不好背。
蛋蛋的口訣是:無老婦幽球難聚。
釋義:沒有老婦人,幽會聚不成了,聚個球啊。
再比如,肝性腦病的誘發因素:也是七個,消化道出血,高蛋白攝入,低鉀性鹼中毒,低血容量,感染,藥物攝入,便秘。
蛋蛋的口訣:小高弟弟感要便。
釋義:小高的弟弟感覺要大便。
再有TNM分期,你可以看看,一期的,是不是T+N=1,二期是不是=2。有規律的規律記憶。
講真,這些東西我們周圍的人,沒有記不住的。
不是每個都能變出來口訣,然而某些難背的,你通過這種方式背下來了,既有成就感,也苦中作樂了,還能減輕一些記憶負擔。應付考試,不求多麼有邏輯性,能讓你會心一笑的記住,恩,就可以了。我一般使用雙肩包背書,單肩包的話背不動這些大部頭
坐在椅子上背,躺在椅子上背,躺在床上背,走在路上背,課上偷偷背,蹲在廁所背,擠在圖書館背,占著草坪背,看著情侶背……
這個問題我想我可以回答一下,先佔坑
——————————————分割線——————————————
不邀自來。
題主的問題其實是每一個處於本科階段,特別是大一、大二 醫學生經常遇見的問題,大致是由於在高中時期,只要記住數理化的公式,靈活應用的話,大部分題目都可以一通百通。而到了本科階段,就會發現醫學生的科目暴多,特別是記憶的內容很多,如同蜘蛛網一樣,百轉千結,難以理順。
大致的書本的數量如下:
當然這幅圖有點誇張了,不過應該能表達出我的意思。
當時我看到本科科目的數量的時候,其實我想死的心都有了,往往有力不從心的感覺。現在回過頭看看,發現其實醫學課程在學習的過程中,絕對有方法,而且其中也有內在的邏輯思維聯繫。
下面就是我的學習方法,當然不一定會適合題主你,僅供參考,謝絕人生攻擊。
首先,我們要對醫學這一學科進行一個大概的了解。
1、醫學相關學科的概述(personal idea)
就我而言,醫學就是一門從微觀、宏觀的結構學基礎上,在對人體的正常生理的了解上,對其病理情況進行干預的科學。
其實這句話有點繞口啦,下面讓我解釋一下。
撇去大一所學的數學、物理、化學之類的不談,讓我們看看醫學的主幹科目。
(1)科目的內在邏輯關係:
首先是通過分子生物學、組胚、解剖課程學習,從分子水平——微觀水平——宏觀水平這些不同層級對人體的結構進行粗略的了解,上述的闡述所說的,都是正常情況下人體的結構情況,然後病理學是對人體在外來或內在損傷的情況下,產生的適應性或損傷性反應的變化在結構學上的反應,這種變化是在病理條件下發生的;
接著,是功能學的邏輯關係,其實,人體這些內部的器官,通過分子的代謝,不斷的呼吸、攝入、排出,總體的目的不是什麼高大上逼格的為人民服務之類的,這個目標很簡單,就是為了活下去。在這個邏輯下,我們來看看功能學的關係。為了活下去,機體功能,不管從微觀分子水平還是宏觀水平,是為了維持機體所需要的穩態,這就是生物化學(三大營養物質代謝、氧化呼吸鏈)提供能量、生理學(各種反射都是為了維持機體生命征的穩定)以及對外來物質(細菌、抗原)的防禦性反應(免疫學)。當然,一般情況下,機體都能通過上述功能學調節保持一定的狀態,就像部隊一樣,一般的小型暴亂他們都可以解決的很好,但是如果忽然間從星際爭霸中的蟲群或神族部隊一下子來到地球,我估計誰也沒轍。道理一樣,如果外來損傷過大的話,機體扛不住,就會發生相應的病理生理學變化,這個就是在病理條件下的功能學改變。
最後,這些改變(包括結構學、功能需)在宏觀上,將會出現各種各樣不同的臨床表現(咳嗽、咳痰、心律改變等等),這些東西就是在大四、大五所學的(內、外、婦、兒科目),而某些結構學改變,可以通過各種不同的現在手段監測出來(醫學影像學、核醫學)。然後,對疾病,我們將進行一定的治療干預手段,這個時候,就是包括藥物干預(藥理學)以及手術治療(外科手術學),然後就是進一步的科研(這個就是碩士、博士所要做的工作啦)
肚子餓啦,鐵柱君要出去吃早飯啦,點贊的話,有空就更新啦,~(≧▽≦)/~啦啦啦
————————————2016-04-17更新————————
解剖學與組織胚胎學
大家知道,磚塊+鋼筋+結構+線路(電線、網線、下水道)=房子。
其實人體也是如此,而這,也是為什麼我講解剖學與組織胚胎學放在一起寫的原因。正是由於組織學的微觀結構構成解剖學的宏觀結構,從而構成了精妙無雙的人體結構組織。
1、人體的來源
醫學的學習的首要目的,要告訴我們,人從何而來,往哪裡去的問題。所謂「夫天地者,萬物之逆旅也;光陰者,百代之過客也」,人生也是如此,因此,我們醫學是研究人的生、老、病、死四大階段的科學。
1)人的來源:
精子+卵子=
為什麼兩個細胞的結合,能夠形成精妙世無雙的人體?這也是我們這個問題的由來
2)細胞
如果說鋼筋和水泥是構成建築的基本單位的話,那麼細胞是組成人體的基本材料,前面說過,人體是由兩個生殖細胞相互結合而構成,而這個時候,人體的細胞大部分具有同一性和多向分化能力。
什麼意思?
打個比方,我們知道,一個人,如果手臂因故被截肢而失去了這部分器官,他就再也長不出新的手臂了。
原因何在?
原因就在於細胞的多向分化能力。前面說過,人體是由生殖細胞相互結合而形成的,這個時候,人體不過是一個單純的受精卵,這個細胞能夠不斷的分裂,大概就是「一分為二、二變為四」,
而這個過程,不僅僅是一個數目上的指數增加,同時也伴隨著功能上的變化。它們在數目增加的過程中,不斷的向不同的方向走去,這個過程,就類似於同一個祖先所生的孩子,在不同的環境誘導之下,有的人,做工人,有的人,做農民,還有的人,去當官,隨著時間的變化,這些後代們之間的功能與社會地位相去越來越遠,也只能專精其之後的功能了,再也不能像祖先一樣,能夠「看我七十二變了」。
所謂,龍生九子,各個不同。
現在回到最初的問題,細胞是什麼(狹義的醫學學習的理解)?
這裡的構成人體的細胞,就是由同一個祖先不斷分裂下去而產生的具有不同功能的子代,它們的依據功能、結構的不同,從而不斷的聚集在一起,構成了生命科學上的「大聚居」的格局,構成了器官。比如說,一堆的肝細胞相互結合,形成了肝臟,心肌細胞相互聚合,形成了心臟,這些細胞雖然直徑很小,但是數目很多,其構成的器官,足以承擔人體所需的功能。而這些器官,雖然位置有的離得很遠,卻通過人體的高速公路(血管、淋巴管、內分泌)等等相互聯繫,形成了整體。
而上述的全部過程,就是組織胚胎學的研究範圍。
上圖就是一個細胞的簡圖(植物的啦,不是人體的,不過差不多),要知道,不是所有細胞的長相都是一樣的,所以這幅圖不過是一個共性的代表。
「麻雀雖小,五臟俱全」
這個細胞雖然很小,但是其仍需具備相應的功能才能存活。
細胞:不要小看寶寶我,我可是很強大的呢!
在這裡,我問大家一個問題,人活著需要什麼呢?
吃、喝、拉、撒!
細胞也是如此。
它需要從外界獲取所需的營養物質(水、電解質、能量),排出自己的排泄物(某些代謝產物等等),同時承擔自己的工作來維持機體的生存,這整個過程,就類似於我們這個小社會。
而上述的細胞的工作過程,我們給它命名為許多高大上的名字,什麼「胞吞、胞飲」啦,也就是常考的名字解釋所在了。
大家看上面這張圖片,是一張器官的切面圖,每一個藍色的圓圈就是細胞的中心——細胞核,周圍的紅色染色物質,就是細胞質,因此,上述的構成圖,就典型的說明了細胞與器官之間的構成關係。
未完待續。
我們只是花5年的時間學了幾門課,然後再花一輩子時間來複習
重複是記憶他娘,你就是記憶他爹,不斷地重複,他又有爹又有娘,在愛中茁壯成長→_→
來自商志
謝邀
最近期末季16門聯考真是呵呵噠… 先佔個坑,考完再來回答~
——————————————【更新】
不上知乎都忘了還有這麼一個大坑沒填… 其實已經填在別的地方了…=_=
醫學生考前複習暗黑攻略發在了微信公眾號「醫鱗集」,需要者請移步(尤其適合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在讀學子)
微信號:yilin_shmc
醫學生們腫么背捏?我想應該跟我們藥學生背的方法差不多滴(????ω????)
一般是先把作用原理弄清楚,如:作用於哪個受體;產生激動作用還是抑制作用;該受體分布在哪些組織器官,興奮和抑制分別對該器官或組織起哪些作用等等。
舉個例子:傳出神經系統受體分為膽鹼能受體,腎上腺素受體和多巴胺受體。其中膽鹼能受體又分為M受體和N受體。
M受體主要分布在心臟,胃腸道平滑肌,膀胱逼尿肌,瞳孔括約肌和各種腺體。
M受體興奮表現對應的就是:心臟方面較特殊,表現為抑制(減慢心率、減弱收縮、減慢傳導);胃腸道平滑肌收縮;膀胱逼尿肌收縮,括約肌舒張(就是促進排尿的意思啦!);瞳孔括約肌收縮(縮瞳),睫狀肌收縮(晶狀體屈光度增大,也就是近視的意思咯!);腺體分泌增加
記住這些對應關係之後,就可以開始記經典代表藥物的作用了(????ω????)!
記得時候,先記藥物屬於哪類受體的激動葯還是阻斷葯,然後就順著推出來藥效了(????ω????)然後再看看有沒有特殊的作用或者不良反應要另外記的,就搞定了!(????ω????)
比如:阿托品是屬於M受體阻斷葯,既然是阻斷,就剛好是跟M受體興奮產生的效應相反咯!(????ω????)於是,阿托品功效就可以開始推了:闊瞳,升眼壓,調節麻痹(就是遠視);鬆弛內臟平滑肌;減少腺體分泌。 接著,記特殊的,阿托品在治療劑量時降低心率,在較大劑量時加快心率(這裡涉及到M受體的細分及各自的作用,細說碼字要碼斷手,就不說了⊙﹏⊙);對血管等的作用是大劑量時引起皮膚血管擴張;對中樞神經作用是較大劑量時興奮延腦和中樞。
接著到適應症,就是從功效來推,特別記一個解救有機磷酸酯類中毒。~~over~~(????ω????)
手機碼字不容易呀!。。。累屎⊙﹏⊙,大夥給點支持咯!(????ω????)
99年我們那一屆考藥理的時候,老師沒把握好難度,最後把所有人成績根號一下再公布的,所以我知道自己原始分是36
背的我想吐。。。後天考內科,啊啊啊!!!
3怎麼背?一個剛剛考完系統解剖學的人默默冒了出來,作為背書後綜合症現在看到字太多的都想吐!!!
剛開課的時候太嗨了!以至於一嗨嗨到了學期末……翻了翻自己的解剖書(′?_?`)
要!期!考!了!
然而我並不是一個人我們寢室都一個樣……然後我們過了二十天七點起床兩點睡覺的日子(`_′)ゞ
要說怎麼背的 我們老師主要讓我們理解記憶 畢竟解剖書那個厚度,大一的我是第一次見到,嚇死本寶寶了
然而並沒有時間讓我們理解了,咬著牙死記硬背吧。。通常就是在一旁的草稿紙上畫圖記憶呀(比如脈管系統神經系統),或者去實驗室看著標本記(骨學或者內臟學)。名詞解釋最好搞到資料天天抱著資料狂背……
晚上睡前把白天背的看一遍,早上起床先回憶一遍昨天白天記憶的,這樣會記得比較牢固也不容易一緊張就忘了( ′ ▽ ` )?
我們嘗試過在操場背(最後變成聚眾聊天玩遊戲),在天台背書(想心事),在樓梯口排排坐背書(樓下的姑娘打電話真大聲),然而還是在寢室帶上耳塞,把手機甩開,網線拔了,這個效率比較高。。
我有同學是!完全沒聽課到了最後幾天才開始背的……也不知道現在怎麼樣了
對了,有朋友幫我列印了一份小抄,說萬一我的地理位置好還可以偷偷的……
你告訴我這個小抄的厚度是什麼情況???
16.6.22更新
一年後我又回來了 現在在準備病理生理學和遺傳學和診斷學……依舊是背到變形
然而不是很懂為什麼那麼多人在評論bb我敢不敢看病,啊大兄弟是不是我學習我就得在自己腦門兒上貼個標籤我愛學習?真是嚇得我托馬斯旋轉上天爆炸,希望這些寶寶們都期考的時候別玩命背書呀。
然而並不是上課聽不聽的問題,就算聽了真的到了期末也是絕望的背。
為了不引起大家對醫學生上課不聽課考前抱佛腳的印象還是來分享一下背書方法了
上課盡量還是要聽,就算你理論課走神了,實驗課也得好好聽。實驗課講了之前都會講理論知識,而這些基本都是重點。總之我覺得我背得輕鬆的都是實驗課有講過的
如果有習題集請把習題集的名詞解釋和大題都背了,把這些背完不說80分,70分是肯定會有的不會讓你面臨低空飛過的尷尬。
背習題集,我是先背一遍,第二天再來一遍,然後隔幾個小時默一遍。這樣下來基本過幾天你都不會忘記,考前再看一遍就行了。
比如反常性酸性尿和反常性鹼性尿,死腔樣通氣和功能性分流這種比較容易混的名詞推薦使用圖表記憶,千萬不能一字一句的背原文……
啥?老師沒畫重點?那個章節老師用幾個課時上完和這一章的重要性成正比!!
加油寶寶們,又是期考月了
學生時代應付考試:先通看一遍書,然後翻出歷年考題知識要點以此為重點結合教科書內容背,如分幾天複習的內容,每天進行新內容背誦時把前面的內容通背一遍(例如第一天背A段,第二天新增背B段+A段複習背誦,第三天新增C段+AB段複習…),最後一天總複習,有不熟的內容強化記憶並在當天臨考前順一遍;有時把要點手寫謄抄一遍,抄完就背出來了;還有時是記憶所在頁的圖像,在考試答題時這頁書就會像照片一樣浮現在腦中,答題的過程就像在抄書一樣。
工作後應付實踐:沒有捷徑,不斷重複,結合病例,特別是有教訓的病例會很有感性認識記得很牢,會發現書上的內容沒有一句廢話都TMD太經典了。「一將功成萬骨枯」,仁醫之路也要感謝所有經手的病人
哎呀,看到這個問題好想答,不請自來。
我是學護理的,基本以護理學基礎為主,像藥物學,解剖,疾病學這些磚頭厚的書了解個大概就可以,基本就是過一遍,重點還是在臨床護理上。
醫學是文科理科的綜合體,知識點分散,好多字以前壓根就沒見過,藥品名稱拗口的不要不要的,我們背書會利用口訣進行記憶。
像外科的燒傷面積可以歸納為:
三三三,五六七;十三十三二十一;雙臀佔五會陰一;小腿十三雙足七。
上述口訣的含義為:3.3.3(頭,面,頸),5.6.7(雙手,雙前臂,雙上臂),5.7.13.21(雙臀,雙足,雙小腿,雙大腿),13.13(軀幹),會陰1。
在理解的基礎上進行記憶,理解越深刻,記憶越牢靠。
小兒預防接種的時間可歸納為:
出生乙肝卡介苗,二月脊灰炎正好,三四五月百白破,八月麻疹歲乙腦。
教科書上都會有很多類似的口訣歸納,在複習過程中加以利用,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特別是一些常考考點,都是穩穩的拿分題,一切妥妥的。
學醫比較枯燥,掌握了技巧,一切也就迎刃而解了。
共勉之!我書背的不好,但是問過一些學霸,在這裡分享一下。
1.首先 把老師的ppt列印出來,對著ppt和資料看書, 把題目整理一下,理一下邏輯和原理,理解是記憶的基礎。
2.然後在每一條中抽離幾個關鍵詞來記憶,一方面這樣很方便記憶,而且這樣一來就形成了整個題目的框架。很多時候答案並不是要求一字不差,抓住中心很重要。
3.有了框架,就要去記憶細節,就是把整句話熟記並背誦,多重複幾遍。
4.都記下來以後,合上書,在心裡一條一條地回顧一遍,如果沒問題,這樣基本就算背下來了,同時把這個題目的設問寫在本子上,並留出空白。
5.等過一段時間,你複習完了一個章節,或者一天的複習快要結束的時候,在本子上根據問題,把背的題目在寫一遍,忘記了的趕快看書,這樣背下來的題目比較深刻。
6.醫學的東西很多但是不難,在複習的過程中如果覺得看過的東西又忘了不要著急,踏踏實實地一遍一遍地看 一遍一遍地背,你會發現每次都會有更深的理解和不一樣的體會。
7.把難記的內容集中精力背一下。
8.考前再把所有的內容過一遍。
不背書,多看看就是了,考試的時候能想到方向,回憶起大概的內容。其實很多東西都是相似的,用的多了也就熟練了。
建立邏輯體系,然後補充些邊邊角角。
推薦閱讀:
※強者是否註定是孤獨的?
※電視劇《不要和陌生人說話》為什麼能影響一代人(90後),給大家幼小的心靈留下了長久的陰影?
※考試交卷前有哪些有趣打發時間的方法?
※經常搬家的人,心理上是否會缺乏歸屬感、覺得像無根的飄萍?
※到目前為止你過得最開心的一天是哪天,發生了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