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屬於無用的社交?
放棄那些無用的社交
作者:李尚龍
那年我一個人來到北京,帶上父親跟我說的一句話:多交朋友。於是,上大學時,我酷愛社交,參加了三個社團,只要有活動,都會去打個醬油。我樂意留別人的電話,曾幾何時,我把留到別人電話的數量當成炫耀的資本。我待人熱情,對人誠懇,卻總是被忽略。他們只有在打雜的時候,才會想到這個社團還有一個我。那段時間,雖然很多場合都有我的存在,但永遠不是核心。
而且活動後,留下打掃衛生的,永遠是我。
一次,我認識了學校的一位老師,那年我還是個學生,屁顛屁顛地大半夜去他辦公室,只是因為他跟我說了,晚上他一個人在辦公室值班。我聽他跟我聊了很久,沒有深聊,只是表面膚淺地交流,他告訴我,他是負責學校入黨工作的。我聽得很認真,臨走前留下了他的電話,還送了帶來的兩袋水果。
後來我入黨寫申請書,那時不知道可以在網上下模板,傻乎乎地發簡訊找他幫忙,他卻冷冷地回了一條:我沒空。
其實我在很多場合都遇到過這樣的拒絕,你以為你和對方留了電話存了微信,應該彼此能幫忙,卻忘記了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只有關係平等,才能互相幫助。
這個故事沒完。
幾年後,我已經是一名英語老師,深夜接到了一個電話,正是幾年前的那位老師。
他笑嘻嘻地跟我寒暄了兩句,很快就聊到了正題:竟然是找我介紹靠譜的英語老師,希望私下能給他的孩子上一節課。那段時間,我每天都在上課,白天勞累困頓,晚上暈頭轉向,加上想到過去的種種,於是我只是搪塞說「改天我看看」,就匆匆掛了電話。
當然,我什麼也沒幫他。
後來我忽然想到這件事,為什麼我沒有幫他?或者說,很久以前,他為什麼不肯幫助我?
答案很簡單,除去彼此的感情,能讓對方幫自己的根本條件,是你能提供等價的回報。換句話說,過去我是個學生,沒法給他提供等價回報;而之後我不需要入黨,他也沒法給我提供等價回報。
而且,我們的感情基礎是零。
我們總是去參加社交,卻不知道,很多社交其實並沒有什麼用,看似留了別人電話,而在需要幫助的時候,卻僅僅是白打了一個電話。因為我們不夠優秀,誰願意幫助一個不優秀的人呢?
曾有個朋友跟我說:「我參加了不少社交,朋友也不少,但直到今天,很多事情都無人幫助我,很難過。」
我問她:「社交場上,別人一般怎麼介紹你?」她說:「我的朋友,小白。」
我說:「一般怎麼介紹那些優秀的人?」她說:「獨立撰稿人、主播、導演、教授……」
我說:「所以你懂了,如果你自己不強大,那些社交其實沒有什麼用,只有等價的交換,才能得到合理的幫助。」
所以,在你還沒有足夠強大足夠優秀的時候,先別花太多寶貴的時間去社交,先花點時間讀讀書提升一下專業技能。我們都有過參加一個聚會發現無話可說甚至不知道做些什麼的經歷,因為,這個群體,不屬於你。
要知道,只有優秀的人,才能得到有用的社交。
幾個月後,小白參加一個電視欄目大火,現在她依舊喜歡參加社交活動,她告訴我,現在甚至有些人每天給她分享一些文字,還有些是之前不喜歡理她的人。
別覺得世界殘酷,這就是遊戲規則。
我在北京打拚的第一年,一無所有,可每周末都會有一個朋友來看我,給我送吃的,那哥們叫立冬,是我最好的朋友。他曾經說:「無論你是誰,你都是我兄弟。」後來我有點名氣了,他依舊跟我說:「別以為你是誰,你就是我兄弟。」
這種人,被稱為真朋友,他不適用於以上的規則。無論什麼時候,他都願意幫助你,無論你貧窮還是窩囊,因為你們共同經歷過一些事情,總會不離不棄。你們的相互幫助,不用等價交換,只用感情平等,就好。這種人不用多,在這個浮誇的世界裡,幾個就好。
所以,放棄那些無用無效的社交,提升自己,才能讓世界變得更大。同時,相信世界上有美好的友情,存在於彼此內心深處,並安靜地守護好他們。
無用的社交,這個詞戳中了我的心。
從前的我是個瘋瘋癲癲大大咧咧特別愛交朋友的女生,那時候我還是一名快樂的大學生,我認識了很多人,本院的,外院的,學長學姐,學妹學弟,我隨便一條扣扣說說就是幾十個贊和很長一串的評論,我每天走在路上都要打一路的招呼。我以為自己是個風雲人物,以為自己人緣很好,以為自己特別招人喜歡。
但是隨著年齡的增長,我不在熱衷於這些事情,我不喜歡刻意去結識陌生人,不喜歡在群里熱烈的發言,不喜歡在空間里發無聊的說說,也不喜歡和明明不是很熟的人們出去吃飯,我把自己封閉起來,寧願看一下午的書,也不去和朋友打牌。
我看那些仍然和以前的我一樣熱衷於社交的人,我覺得很累。
你認識再多的人,有再多的「朋友」,再多的贊和評論又能怎麼樣,誰願意在你失落的時候真正的替你難過,在你成功的時候真正的為你高興?並沒有幾個。
很多朋友,不用時間和金錢去維繫,慢慢就會變得陌生和漠然,你們面對面坐著,都看不清他究竟在想什麼,很多話不能說,很多事不能講,不是不想,是根本不會有人在意和懂你。
朋友。我不會這麼容易說出口。有人是我同學,有人是我同事,但朋友沒那麼容易說出口。1、把你當作「情緒垃圾桶」的人:朋友之間吐個槽,倒倒苦水的交流合情合理,但是有一種人是只要找你就是聊這個,你找他也是三句不離他生活中的「負能量」。你不聽,ta還會覺得你不重視ta。這樣的人其實真的沒有拿你當作朋友。
2、把你當作「精神肉X器」的人:說的通俗點就是找你「過把癮」:物質上「凌駕」於你,在你面前炫耀自己的物質生活比你好,諷刺挖苦你;精神上「壓制」於你,說你書讀的少,不行,去的地方少,不行。總之ta的目的就是要比你過的好,而且你還沒什麼辦法。雖然我知道肉X器這個辭彙不太文雅,但是實在是找不到形容這種朋友關係的辭彙了:說的簡單點,就是來你這邊找快感來了。
3、你是ta的「寵物人」:跟你好的時候特別好,跟你不好的時候惡言損語一通亂來。事後有的還會安撫你一下:我們是朋友,之前不好意思了啊!但是反反覆復總是這樣,你就要考慮一下你在ta心中究竟是用來交流的,還是用來發泄的。
4、你是ta的「哈哈鏡」:ta不會照顧你的情緒,同時也不怎麼拿你當回事,但是也約你出來玩。你們之間的關係好比兩個人中間有條溝,距離不遠,但是你過不去,ta也不願意過來,這條溝很深很深,如果你執意要過去,即使你們站在一起了,也未必能夠成為真正的朋友,但是要沒過去的話,這深不可測的鴻溝可會讓你們之間的關係「粉身碎骨」。
參加同學會~
真正牛逼或者苦逼的人都不會來,剩下一群混得一般的人相互吹牛~um……說到「無用」, 最近,復旦大學老師陳果關於「無用」的授課視頻時隔七年後再一次走紅社交網路。
摘出其中要點,說的是:
- 真正的朋友應該是「無用」的,無功利之用。
- 君子之交淡如水,朋友如水、如空氣,並不時常想起,卻又無處不在。朋友之間,就像跟空氣一樣,相互共存著,卻不會有干擾,不會尷尬、不會拘束。
- 朋友不應該是日用品,朋友是奢侈品,一旦擁有,就覺得心滿意足。
- 不止是友情,親情、愛情也是如此,最偉大的情感都是「無用」的。
愛TA,就不要給其製造麻煩,就不要讓TA為自己多操心。
關於「有用和無用」,IDG資本合伙人李驍軍也曾說過:
中國人受的教育都是成功學,功利的教育。
教育說的都是一寸光陰一寸金,千萬不要浪費時間。小的時候是「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長大了要出國,於是天天學習英語。機場賣的書都是教你怎麼成功,VC朋友圈都是雞湯類的教育成功學。
我們習慣於把人放在標籤裡面,從眼前功利的角度看一個人是有用/沒用。但其實,有用和沒用要從長期發展的觀點來看。
我有一個朋友,看起來弔兒郎當,胸無大志,很容易被劃在「無用」那一類。2008年奧運會的時候,他去NBC幫助打雜,我說能不能搞一點票?他說好的。我心裡不當一回事。有一天他突然打電話讓我去拿票, 給了我一個大信封,裡面50多張奧運會各個場次的票。由此我在丈母娘家裡變成最受歡迎的人物。
所以「有用」和「無用」都是相對的,應該用長期變化的角度來看。
做VC的很多喜歡把自己每天會議排得滿滿的,從早到晚開會就有成就感。其實長期來看,最重要的事不是眼前緊急的,是需要給自己時間來思考的。
記得我剛進IDG資本的時候,周全組織大家看電影,Jerry Maguire,中文譯名叫《甜心先生》。我心想這個片我早看過了,不就是個愛情片,You had me at hello。後來仔細體會,才發現這是個人文片、倫理片、商業片,講的是人與人之間的關係。
電影講的是一個橄欖球球星的經紀人。有一次他被公司炒了,所有球星和同事都不跟著他走,只有一個單親媽媽跟著他(可能看他顏值比較高)。他以前把人與人之間的關係理解成 transaction-based,即「交易型關係」,最後他才明白只有你付出了真心,別人才會對你報以真心。影片中有一句特別經典的話,show me the money,其實是show me your heart。
所以,我勸年輕人不管做VC還是從事其他職業,沒事兒看看「沒用」的書,認識「沒用」的朋友,有些時候發發獃,或者一個人吃飯,這些都是長期有用的。
還有,身體健康是最重要的。大家都知道龜兔賽跑的故事,其實都不用想,只要跑道足夠長,烏龜一定會贏,因為烏龜的壽命比較長。中國有句老話,活到老學到老,但是你必須得先活到老。還有家人很重要,和家人交流,平和生活,生活更幸福,工作才會更順利。誰活到最後,誰才能笑到最後。
從幼兒園開始,每個人就都已經有了一些選擇朋友的原則——儘管你有可能還沒意識到。事實上,資源分布的不均勻,必然造成人與人之間的某種依附關係。
觀察一下就可以發現:幼兒園裡玩具多的孩子更容易被其他孩子當作朋友。那麼,玩具最多的孩子,朋友最多嗎?答案並非肯定。
我曾經有機會、也恰好願意多花一點心思與我遇到的那個「玩具最多的孩子」交談。我沒過多久就發現,在他的心目中,與所有成年人一樣,「朋友」被劃分為「真正的朋友」和「一般的朋友」。
為了大家方便理解,以下我姑且把那個玩具最多的孩子叫做「小強」。
我發出詢問後很好奇,但也耐住性子等待小強告訴我誰是他「真正的朋友」。最終,他告訴我,他真正的朋友只有兩個。一個是男孩,一個是女孩。
之後我問他:「為什麼你認為那個男孩是你真正的朋友?」小強一秒鐘都沒猶豫:「他從來都不搶我的玩具,他跟我換。」我又問他:「那,為什麼你認為那女孩是你真正的朋友?」這次小強躊躇了好一陣子,在確定我會給他保密之後,磕磕巴巴地說:「她好看。我把新玩具全都先給她……」
我笑翻了。過了一會兒我問他:「她覺得你好看嗎?」小強愣了一下,滿眼的無辜:「不知道……」我又問:「那她現在手裡的玩具是誰的?」小強突然顯得很緊張:「不是我的。」我決定不去問那小女孩什麼問題了。
基於種種原因,生活中廣受歡迎的人總是少數。但同樣基於種種原因,大多數人並不知道那些少數派們是如何理解他們的行為的,從小強的這個事例里就可見一斑。剛才小強說他那個「真正的朋友」從來都不「搶」他的玩具,而是跟他「換」。注意這兩個詞。
所有的人都喜歡並重視甚至偏愛一種交換——公平交換。
小強也許並沒有意識到,他所擁有的玩具數量使他從概率的角度出發,很難遇到可以和他「公平交換」的人,因為絕大多數孩子沒有多少玩具,甚至乾脆沒有玩具,那些孩子實際上沒有機會也沒有能力與他進行「公平交換」。對他來講,不公平的交換,等同於「搶」,沒有人喜歡「被搶」。而與他換玩具的那個男孩,讓小強感受到公平,讓他感受到朋友
儘管絕大多數人不願意承認,但他們的所謂「友誼」實際上只不過是某種意義上的「交換關係」。可如果某人自己擁有的資源不夠多、不夠好,那麼他就更可能變成「索取方」,做不到「公平交換」,最終成為其他人的負擔。
這個時候,所謂的「友誼」也就會慢慢無疾而終。當然也有持續下去的情況,但與其說這是由於另外一方珍視友誼,還不如說這是另外一方在耐心等待下一次交換,以實現「公平」。
可以想見,資源多的人更喜歡也更可能與另外一個資源數量或者質量對等的人進行交換,因為在這種情況下「公平交易」更容易產生。生活里隨處可見這樣的例子,哪怕是在校園這個「交換」本質體現得不是那麼明顯的地方,同樣性質的行為也並不鮮見。
比如,某系公認的才子與其他系公認的另一個才子會「機緣巧合」地邂逅並成為「死黨」,俗話說的「英雄所見略同」可能就是他們一見如故的原因。如此,他們之間的談話以及任何其他活動,往往都會讓他們覺得相互非常「投機」。僅舉一例。
在1982年第一屆全國中學生計算機競賽上,沈南鵬和梁建章這兩個「數學神童」同時獲獎。當他們第一次相識時,這兩個懵懂少年絕不會意識到,17年後他們會聯手創造一個中國互聯網產業的奇蹟。
不是因為他們要好才各自變得優秀,而是因為他們都很優秀才會非常要好,進而碰撞出絢麗的火花。
反過來說,這些被公認為優秀的人,往往並不「低調」,也不「平易近人」。他們不是故意這樣做的。他們無意去惹惱身邊那些在他們看來「平庸」的人,只不過他們無形中有這樣的體會:與這些人交流,溝通成本太高。
這些人當中不多見的那些心態平和者,一般都是經歷了波折,才終於意識到自己應該保護自己。他們發現,有些誤解根本沒機會解釋。於是,他們開始「謙虛」,他們學會「低調」,他們顯得「平易近人」。
許多年前我就注意到了一個現象:我會在別人求助於我,而我內心其實非常抵觸的時候,因為怕別人說我是「不夠意思的人」,硬著頭皮去做自己不想做的事情。
承認自己能力有限,是保持心理健康的前提。我自己的智商實在是有限,有限到過去竟然沒想過「量力而行」是如此高難度的行為模式:
第一,承認自己能力有限;
第二,不怕在別人面前露怯;
第三,敢於不去證明自己是「好人」……
從這個層面上講,的確往往只有優秀的人,才會擁有有效的人脈。而且,正因為這些人隨時隨地都可能要迴避「不公平交換」的企圖,他們會更加註重自身的質量,知道「不給他人製造麻煩」、「獨善其身」是美德,這也體現了常言說的「事多故人離」。
而那些不優秀的人,往往並不知道這樣貌似簡單的道理,他們甚至沒有意識到,他們的狀況使他們只能扮演「索取者」的角色,進而把每一次「交換」都變成「不公平交換」,發展到最後,極有可能導致交換落空,因為誰都不喜歡「不公平交換」。他們每次落空的交換都會進一步給自己造成損失,使他們擁有的資源不是數量減少,就是質量下降,繼而使他們淪為「索取者」的可能性更高——惡性循環。
還有一些人,過分急於建立所謂的人脈,甚至全然不顧自己的實際情況。人們常用一些專門的詞來描述這樣的人,例如「諂媚」、「巴結」、「欺下媚上」甚至「結黨營私」等。這樣的人,往往也不是他們自己故意非要如此不可,他們只是朦朧地意識到,一個人的力量過於渺小,所以才希望藉助其他力量。
而一個人的能力越是渺小,他的慾望就會顯得越發強烈。這些人的特徵非常明顯,其中之一是:他們會在生活中經常有意無意地用親密的方式提及大家仰望的人物,無論他們與這些「大人物」是否真的存在私交密往。
在中文語境里,他們就會只說名字而不說姓氏:李開復不叫「李開復」,在他們嘴裡是「開復」;李彥宏不叫「李彥宏」,在他們嘴裡是「彥宏」;沈南鵬不叫「沈南鵬」,在他們嘴裡是「南鵬」;最近我聽到更恐怖、更令人毛骨悚然的是,「小俞」(俞敏洪)、「小鄧」(鄧峰)、「大想」(李想)……
從整體上看,人脈當然很重要。不過,針對某個個體來說,比人脈更重要的是他所擁有的資源。有些資源很難靠白手起家獲得,比如金錢、地位、名譽。然而,有些資源卻可以輕易從零開始積累,比如一個人的才華與學識。
才華與學識,是一定可以通過努力獲得的。一個人的心智能力一旦正常開啟,他就會發現,自己在這個信息唾手可得的世界裡,只要正常地努力,並且有耐心和時間做朋友,很容易就能成為至少一個領域的專家。努力並不像傳說中的那麼辛苦,說出來只不過是——每天至少專心學習、工作6小時。可是,努力需要的耐心,卻遠比多數人想像中來得巨大,「要與時間相伴短則5年,長答10年」。
這實在是一個大到足以寫兩本書的話題。礙於篇幅,我只能提供兩個簡單但實踐起來並不那麼容易的建議了:
?專心做可以提升自己的事情,學習並擁有更多、更好的技能,成為一個值得他人交往的人。
?學會獨善其身,以不給他人製造麻煩為美德,用自己的獨立贏得尊重。
你也許還不懂得如何獲得不受外界因素影響的自信、
塑造完美的第一印象讓別人對你產生好感、
跟任何人都能建立聯繫感並快速成為好友、
經營高質量的社交圈並成為核心人物、
讓別人來幫助你完成你想做的任何事情……
關注「好好社交」公眾號,即可免費獲取價值298元《情感自由》社交乾貨!
http://weixin.qq.com/r/hkSXjxbEe0sErVLs9xGU (二維碼自動識別)
我的簽名是「要麼有趣,要麼有益。」佔一條就算不虧;兩條全不佔,個人覺得就算無用。
每個人都希望自己身邊的人和自己的社交網路都是有用的。但現實並非如此,尤其是參加一些社交活動時,無用社交不可避免。以下僅針對社交活動,純屬個人建議。
1. 首先,參加社交活動要有選擇性。如果您需要尋找金融領域的聯繫人,那麼可能需要參加一些金融類的峰會等。另外,可以選擇參與一些付費類的活動。免費的活動固然好,但是很可能有些參與者只是因為免費而參與,享受免費的食物,酒水,服務等,這些人不一定符合您所要構築的社交網路的標準。而付費活動可以幫忙過濾掉一部分。
2. 如果需要認識一些權威人士,那麼必須意識到他們的時間都是很寶貴的。如果他們參加了一個社交/商務活動,那麼肯定是有原因的:例如對活動主題感興趣,或他/她在活動中需要見一些重要的人物等。這些人物一旦達成了目的,就不會多呆太久。所以不要等到活動快要結束了再去談話,很有可能您要找的人已經走了。
3. 怎麼辨別哪些人是重要的人呢?重要人物的行程一般很緊張,而且參加活動都是有目的性的。所以他們通常表現出很堅定,專註,嚴肅認真,而不會是只顧享受酒水食物和輕鬆的社交。在人群中辨別這些人,還有那些行色匆匆的人。從神態辨別,重要人物的神態更多的是自信而堅定的。
4. 最後有一點需要注意,無論參加什麼活動,都無法避免所謂的無用的社交,很有可能一場活動中80%的人對於您都屬於無用社交,那麼就盡量爭取別錯過20%的有用社交吧!
社交是否有用,完全取決於你的目的是什麼。
如果你不希望通過社交獲取有價值的信息或人脈關係,甚至你覺得社交不是一件『好玩』的事情,那就是無用社交。
在我看來只要是正常人,都是有社交的需求。例如:
1,宅太久,出去找一些好玩的事情做,同時認識一群新朋友,有了新朋友就有了新的玩法。
2,即使你再內向孤僻,你也應該有結交男女朋友的願望,除非你要出家。不去社交,你就無法認識潛在適合你的目標。相親其實也是一種變相社交。
3,無論你是讀書還是工作,你和同學、同事日常的相處也算一種社交,如果你們關係相處不好,自然不利於你在這個環節下生存。
以前聽過一句話說——
需要靠主動去維持的任何關係都應該趁早說拜拜。
這句話雖然有點武斷,但確實有一定道理。
以前有個很好的朋友,互相分享少女心事,一起拉手逛街喝冰飲,過年時坐著空蕩蕩的公交車去陌生的終點站,還曾經一起在雨後的清晨,落日的黃昏里上學放學。
我曾經很好的朋友,後來因為長大,互相去了很遠的地方上學,她有了新的戀愛不再和我分享,我有的新故事也不再首先和她講,
我們都有了更加親近的朋友,
不同的生活環境讓我們產生了很大的距離,她想訴衷腸時我在忙,我想敞心扉時她在遊盪,總之,我們不再像以前那樣在對方需要的情況下,第一時間出現了,
以前總是這樣的
陪我去剪頭髮,我還要染色,
一起去江邊坐船吧,還要逛街,
晚上去吃小火鍋好不好,記得買西柚果汁,
我喜歡上他了,
什麼?上他?你喜歡上他?
看看郭敬明寫的這書,林嵐怎麼像個傻逼一樣,
可不,我還最討厭程七七這個賤人,
我懷疑安東尼是個同性戀,但是那又怎樣,我還是喜歡他……
那些青春里真心的痴心的話,是破敗的青春里永開不敗的花。
我們曾經的對話還歷歷在目,可是那個人早已不知去何地,早已不知在哪裡,
曾經有一段時間,因為分開太久,重新見面時開始相顧無言,她不講她的戀情,我也不講我的新故事,我們就是在街邊坐著,
看著法國梧桐的大葉子被雨水拍落到板油馬路上,一地斑駁的殘骸,就像我們僅剩的友情,視如糟粕卻又不捨得離棄,
互相找話題討論從前其實很累,
從前的回憶慢慢消散,又被拿出來不斷咀嚼,想要保留餘溫,我們都感到捉襟見肘,
陽光那麼溫暖,葉子還是綠的油亮,好像什麼都沒變,可是依舊物是人非,
我不是不愛你了,我只是不知道該怎麼愛了,於是我說:下次不要見面了,這樣好累,她怔忡著說:好。
於是再也就沒見過。
我想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會在成長的道路上有一些這樣無疾而終的友情,友情其實沒有變過,變得是我們,我們鬆動的內心如同翻攪著的土壤,拋棄了那些無法再次發芽的種子,
我也覺得可惜,也曾經感懷,也曾跑到對方的空間里看看她最近過得怎麼樣,她說:即便不再相見,我也知道遠方的你依舊再想著我,而我也是同樣的再想你。
不用猜測與臆斷,我知道這話百分之一萬是對我說的,感慨萬千,但是我還是點了刪除訪客記錄,我知道,即便互相想念,我們也回不到過去了,不會再好了
每一場青春都會蒼老,只是希望記憶里的你一直都好。
曾經喜歡一個男生,
他說:他想去看大帆船,想騎著駱駝穿越沙漠,想去看北極光,還要在草原上狂奔。
他還說岳陽樓很高,他們家後院有很多很多石榴樹,夏天還有蓮蓬吃
我覺得他說的話特別美好並且浪漫,我沒見過岳陽樓,也沒吃過蓮蓬。便說要和他一起去做這些事。
不過很可惜,我們並沒有做到這一切。
要是喜歡一個人我就會變得奮不顧身,
我說:要接吻么?
我說:要嘗嘗我的手藝么?
我說:要送我回家么?
我說:要和我結婚么?
我帶著玩味說著這些話,並不當真,
他眯著眼睛笑,不說話,
夏天旺盛的陽光穿過北回歸線,穿過北緯40度,穿過雲層,穿過濃密的高大喬木,照耀在清幽的觀景大道上,四下無人,他的睫毛那麼長,側臉被黃昏點上了金粉,夏天的黃昏,空氣里都是愜意的味道。這一切本來挺美好的,
我們一起穿過蘆葦盪去看丹頂鶴,
一起在夏季的黃昏里坐在路邊吃烤肉,
一起去坐船,吐槽穿著低腰褲露出半個屁股的胖男,
一起逛夜市,你說這是你來這裡這麼久走過最多最多的路,
一起買帳篷買吉他買音樂盒買果汁糖,吃很好吃的擔擔麵,
在路燈下,你給我系鞋帶你背著我講笑話,
這一切本來應該很美好的,
可是突然發現我們之間的好像不是愛,只是因為在需要愛情的年紀里,遇到了一個還算OK的人,就想奔赴一場天荒地老,生怕自己沒有經歷過,就硬去拼湊美好。
可是既然只是喜歡,何必誇張成愛?
你不喜歡吃我做的菜,我也不喜歡丹頂鶴,烤肉不好吃,帳篷買了沒用,吉他不會彈,音樂盒壞掉了,好吃的擔擔麵不久就關門了,我們熟悉的一切在緩慢的土崩瓦解,就像我們即將崩壞的「愛情」
愛情這個詞真庸俗,屁愛情呀,我才不是愛你,你也別說你愛我,因為你根本就沒愛過,
你說:其實我可能不會和你結婚,
我輕蔑地笑著:無所謂啊,反正想和我結婚的有的是呢,
你說:那你可別哭呀,
我更加輕蔑了:怎麼會呢,我高興還來不及。
我真的高興,我以為自己會放不下呢,我以為自己會因為失戀傷心欲絕呢,
而最後的結果就是我發現我根本就不喜歡他,我只不過是裝做在愛的樣子,然後拚命的感動自己,幸虧大家醒悟較早,相忘江湖,
兩枚鎖頭是沒法在一起的,我們必須各自尋找屬於自己的鑰匙,你找到你的鑰匙了么。
還曾經有一個朋友,家境良好的雙子座女孩,精神略分裂,討厭自己的黑皮膚,忘不掉初戀,購物狂,神經質,能夠不停嘴的說上好久好久。
那時我們一起坐漫長的公交車去兼職,我們坐在最後一排,搖搖晃晃像在坐船,窗外是被霧霾籠罩的高樓大廈,我們不說話,就一直看著窗外的風景,各自憂鬱著。
要喝沒喝過的果汁,要走沒走過的路,
這是我們共同的愛好,並且都喜歡拍下生活里的一切,還喜歡坐著公交車,漫無目的的一直坐一直坐,
坐在車上的感覺,好像人生是在暫停,不用思考,不用哀怨,公交車不停,你就不用回到現實生活中,你能在飄飛的景色中忘記自己。真希望時間能夠靜止,公交車永遠不停。
她總是坐在我的床上跟我講她過去的故事,永遠講不完,
我們一起去吃驢打滾,一起學習滑旱冰,一起聽音樂,一起在繁華的夜景里拍照,一起兜著夜風回學校,一起逛街買衣服,一起做兼職,發牢騷,
她想變美,我想長大,她想戀愛,我想飛翔,她心心念念她的初戀,我念念不忘我的夢想,最後還是一不小心背道而馳,
故事我聽膩了,耳朵起了繭子,不喜歡你沒完沒了的粉紅情懷,
你說我冷漠討厭愛發脾氣小心眼痴心妄想,
OK,一拍兩散,不成熟的人遇見不成熟的友情就這樣。
再見面就客客氣氣的說話了,禮禮貌貌地微笑,再不鬧彆扭了,你不講故事,我不發脾氣,像兩座死火山,靜靜而立,有點尷尬。
現在回憶起第三個人來,不像前兩個那麼坦然,心裡有點尷尬,因為好像真的是從未在乎過的人,寫出來只為了湊數,哦,她現在變成了甜品店的老闆娘,好像依舊沒有戀愛,很漂亮,但是好像依舊很孤獨。
我心裡的無用社交就是會讓我們變得很累的那種情感,需要我們努力去維持卻依舊無法挽回的情感,
與其勞心費力去挽回,不如大大方方放手,
愛情友情都這樣,
長大了,人就很清醒,不像小時候,和誰生氣了,用不了一會就能說出:我們和好吧,
長大了,更願意放任自流,你要走隨便,也不再願意輕易的結識誰,交朋友需要經歷,需要培養呀,我失去了這種興趣,
同事們的相處,只要一辭職就會永生說拜拜了,好像長大了,就不容易交道永不言散的好朋友了,
我也討厭自己的清醒與冷漠,因為這個性格曾經失去過很多本來可以很要好的朋友,我不是沒有後悔過,我也常常去想念,但是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既然要逝去就不必過分哀悼。
當你需要一對多地進行社交的時候,人數越多,就越無用。
就算當時聊得再好,談笑風生,留了手機,加了微信,過後也幾乎不會再聯繫。
你比他們地位低,他們不會在意你。
你比他們地位高,你也看不上他們。
不信看看你的微信群,除了工作群、家庭群之外,是不是人數越多,你越覺得無用,很多群加了後從不看信息,甚至完全屏蔽?
所以社交還是要靠小圈子,在質不在量。就我而言。這樣的就是。
六人以上的聚會。
什麼叫有用,什麼叫無用,你覺得你可以控制有用和無用嗎?
現實中的有用,往往是是無心插柳柳成蔭的,當你目的性很強的時候,當你希望別人可以被你"利用"的時候,你覺得對方覺察不到,會甘心被你利用嗎?你覺得當你目的性很強的時候,你還能表現得很放鬆以使得別人放鬆對你的警惕嗎?
你會發現你身邊總是有著天天忙著跟"大人物"吃飯聊天的人,仔細觀察一下他們的生活有因此變得更好嗎?拜託,就算大人物大發慈悲願意出手幫忙也得先考察你的人品好嗎,怎麼考察人品,看你做了什麼事情唄。所以最後回歸一切,首要的事情還是把你手頭的事情做好,做到極致,把手頭的客戶至少在業務上伺候好了,他人自然有判斷。在這個過程中,你創造了價值,你有價值了,別人就會找你。1、真正高效的社交往往來源於擁有獨立型人格的人之間的交往。
2、獨立型人格的人能劃清自己的界限並尊重他人的界限。
3、社交又兩個賬戶:消費賬戶和工作賬戶,消費賬戶負責消費,如用時間買快樂,工作賬戶負責工作,如用時間達成利益交換等。出去社交要清楚帶哪一個,否則最後往往只使用了消費賬戶
4、給自己一個社會的社交定位,資源掮客or獨孤的專註者
5、資源掮客:什麼叫掮客?能聯繫雙方的才叫掮客,而不是單方向認識一群牛人,所以掮客的專註核心應該是在創新資源的交換方式上,而不是僅僅把平台做大,這只是擴展資源的可能性而已。
6、獨孤的專註者:社交就不是工作的核心,能推則推。
7、真正的朋友是「無用」的?最偉大的感情都是「無用」的?
不敢苟同。
我們感情的對象是什麼?是朋友?是親人?是人?不,其實是我們自己的「分身」我們對凝結在其他東西上面屬於自己的那部分產生了感情,我們付出得越多,情感就越濃烈。
8、世間任何感情的產生都是緣於利益,愛是其中一種感情,當然也一樣。
一般來講,一場社交的無用程度,和你在此期間掏手機的頻率,成正比。
你說的我都知道,我說的你又聽不懂。
逢年過節的群發簡訊
而且這種社交的奇特之處在於,你發了,別人不一定記得,然而如果你沒發的話~~~~呵呵╮(﹀_﹀)╭
多年不聯繫的同學突然有一天跟你說:我xx號結婚
這個紅包可省
因為,社交完後,並不能改變多年不聯繫的狀態
推薦閱讀:
※怎樣改掉自己愛幫忙卻又常因答應幫忙而給自己惹來一大堆麻煩的性格?
※如果我對別人的關心和好沒有回報,是否還要堅持下去呢?
※有哪些已經進入故紙堆的網路用語?
※律師助理怎樣與老闆和諧相處?
※有一個個子不高的男朋友是怎樣的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