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會計師事務所人員流動性高的原因是什麼?

本題來自知乎圓桌 ?「四大之後,更多相關話題歡迎關注討論。
畢業論文打算寫關於四大會計師事務所人員流動性方面的問題,想通過建模分析四大人員流動率大的原因及其相關的對策。所以想諮詢一下各位前輩四大人員流動較為密集的原因,除了較好的跳槽機會和較大的工作壓力之外還有沒有諸如企業文化、制度層面的原因?從人力資源的角度應該如何看待這些原因?


@Oleg Vodnik 說的已經很全面了。補充幾點原因。
1. 四大本身不是很看重一定要挽留優秀的員工這一點,也沒有什麼相應的機制,這也導致了員工沒有什麼特彆強烈的歸屬感。如果有好機會粗現員工大多數毫不猶豫的就走了;如果遇見了爛項目,那種客戶惡劣budget極少經理奇葩的情況,有個普通的機會員工就或許走了。一個爛項目逼走了N個人是常見的事兒。
2.眾所周知四大的員工的薪水是逐年往上漲的,平均下來一年漲個30%的樣子。這就決定了如果流動性小的話,公司要花越來越多的錢去養活這些員工,但是並沒有那麼多senior(高級審計員)和經理的活需要那麼多的人去做。事務所是常年需要低level的人的,A2一個月6000,所有亂七八糟的機械的活都可以扔給他們去做;A1一個月7000多,就可以hold住小項目比較關鍵的科目了;SA3一個月10000出頭,使使勁兒就能差不多可以帶整個項目下來了。所以這三個級別的人性價比還是比較高的,尤其是A1。但是再高級別的senior和manager,養那麼多就真划不來了。所以導致了每年走的snr很多,進來的小朋友也很多。(不過這兩年已經招的蠻少的了,2011年和2012年瘋狂了招了幾千人全國)
3.這個理由很心酸,就是最近經濟形勢很不好。國企輪換導致大部分的審計fee都下跌了,在各種東西都瘋狂漲價和老闆們的分紅還不能少的今天,用於給普通員工發的薪水是越來越少了。所以四大都有不同程度的delay rate,以破水房為首。來個今年的數據,北京所delay A2大概20%,delay A1 差不多50%了。這麼殘忍而又觸目驚心的數據必然還會造成大量的員工辭職。很多員工都是工作態度端正工作能力優秀的好夥伴,但是因為公司的一些個神馬神馬的policy就被delay了,心裡肯定很憤懣。這也是造成很多員工辭職的一個原因。
4. 更多的人在進普華的時候,就沒打算長待。一部分是為了攢幾年工作經驗出國,還有一部分是準備當個跳板去別的地兒,真心進來就準備做到PAR的人少數。所以逮著個機會,肯定趕緊溜啊。。。
5. 沒有CPA。基本上這年頭沒有CPA當經理概率太低了,而且當了還當不安生。所以到了第四年第五年再考不下來CPA的人,基本上都準備走了。
一晃十二點了,洗洗睡了,明天還得繼續看CPA。要麼我也就該成千千萬萬悲傷的小夥伴中的一個了。


7每個時期走的人,走的原因和動機都不一樣吧。
首先,介紹一下四大的工作年限和職級。按照最傳統的年限流程,不包括被delay等情況。
入職第一第二年:審計員,又稱小朋友
第三至第五年:審計助理經理
第六年至第八年:審計經理
第九年開始:高級經理
高級經理到合伙人,最少三年,最多沒有上限~~
一般離職高峰期主要集中在以下:

1、剛進來半年之內A1

剛進來沒待到試用期就辭職的小盆友。走的原因無非兩點,對這份工作失望或者純粹把這份工作當跳板。
沒進來之前,覺得這份工作是多麼的高大上,腦海里已經腦補了自己工作時候的樣子。西裝革履加上一絲不苟的髮型,提著公文包筆挺地遊走在各種高級寫字樓之間,在落地窗的會議室里,攤開筆記本,與世界各地的客戶發英文郵件打電話侃準則從PRC到IFRS各種侃。

然而進來發現,WTF~~

神馬?!讓我ca數?幾十頁上百頁的審計報告,用計算器一個數一個數加總。
神馬?!ca完還要call一遍報告?從頭到尾一個字一個字讀一遍!
去做一下Todd和toe~這是神馬?聽起來好高端。好噠~尼瑪,抽憑啊,一堆賬本,翻啊翻啊,記錄發票號、銀行水單號…一堆的號。翻憑證翻得手都翻得起皮了,樣本怎麼那麼多?!

來,幫我去複印一下,去,掃描起來備份。
發詢證函,催詢證函,抽憑,不斷抽憑。
今晚又要加班啊!
說好的收入確認準則呢?說好的長期股權投資合併報表呢?

經歷這麼一段被senior使喚的日子,對四大充滿幻想的小朋友果斷不幹了!我是學會計的,不是來干這種沒技術的活的,我學的財務報表準則怎麼能沒有用呢?每天加班,life 和 work 不能balance ,這怎麼可以。這份工作不適合我,我要辭職了,我要去尋找適合我的工作。遂走了~

另一種情況,是完全把四大當做跳板。進來已經申請學校了,四大體驗一下,為自己的經驗增添一抹亮點,順便等offer。好了,offer來了,走之。


2、入職後第二年A2

這一年走的人相對較少。因為第一年沒走留下來繼續乾的人,都是有一些想法和目標的。從職業生涯的角度來看,這個時候走不划算。再堅持做完第二年,你在四大的title就變了,從audit變成assistant manager。所以大部分人都會選擇等升了title再走。
此外,這個級別開始接觸一些財務報表的核心科目,不用像A1小朋友那樣打雜。有更多的時間學習審計會計的知識,profession technical得到很快的增長。是審計team的中流砥柱。挨過這一年,審計的基本流程套路也就清楚了,職業技能和判斷也慢慢樹立。
所以,大多數人都會選擇做完這一年。

這個級別走的原因,一般是找到更具有誘惑性的工作。比如券商投行私募某交所之類的。機會難得,不能錯過。

3、入職後第三年B1

這個級別,是離職率最高的級別。
首先,在公司title變了,從audit榮升assistant manager。
這個級別的人,基本的審計流程程序已經很熟練。也幾乎把所有財務報表的科目都做過一遍。帶過一些或者很多項目,有項目帶隊經驗。很多人都已經過了Cpa或者只剩綜合了。
這個級別,是比較好跳槽的。三年四大經驗,該有的證書都差不多了。如果不打算在四大往更高層級走,很多人都會重新規劃自己的職業生涯,有的去企業財務、有的去企業內審風控,有的則是去券商投行。
外面的誘惑很大,性價比很高,幸運的話工作強度比四大小,遂一大波人會在這個時候走。

4、入職後第四年以上 B2~B3
這個級別走的人也相對較少,因為再熬一熬不出意外就可以升到經理的title。
而且,這個級別出去薪資會比較尷尬。屬於高不成低不就的狀態。現有的工資水平不低,出去想要開很高的又稍微有點難度。

這個級別走,感覺更多的原因在於遇到瓶頸期。該做的項目差不多了,留下來真的是重複工作,經驗也積累到一定程度,剩下的項目沒有什麼挑戰性。

5、經理級別以上

這個級別走,一般就兩個原因。
五年以上四大經驗,跳槽直接空降CFO或者財務經理,薪水title都不低。很多人來四大的終極目標就在於此,而非當上par之類的空口號~~

另一個原因,得不到老闆的賞識。沒有老闆的寵愛,在firm的職業路線不見得好走。這決定你三年後能不能升上高級經理N年後能不能升合伙人。


其實,很多人從一進四大,就懷著隨時藉助這個跳板說走就走的願景了。這個平台很好,帶給你很多社會認可的價值,但是不可否認,它的優勢在減弱。特別對於男生而言,外面的橄欖枝接踵而來,什麼時候想清楚了,隨時走人。留下來的女生居多,女經理居多,這也是一個社會事實。

離開的原因,亦如當初來的原因吧。

公眾號:ZCMYY33 夏簡的第二人生


  • 錢太少!
  • 誘惑多!
  • 不挽留!

澳洲市場2014四大畢業生的行情($USD)

  • Deloitte: $48-55k
  • Kpmg: $49-55k
  • EY: $48-55k
  • Pwc: $48-54k

不管是審計還是諮詢畢業生起薪差距不大。數據上看big4的offer算是finance屆中偏低的,比零售銀行低10%,工作時間卻長很多。
不過沒關係,四大的環境比較開放,資源充足,學東西快,也為以後的跳槽作好了鋪墊。


之後主流薪水發展(USD) :

  • 注會pass升senior
    $60-70k (審計一般在60k出頭一點)
  • manager
    $70k-100k (有聽說過DTT二線城市審計才65k!!!)

這個價位實在無法跟付出成對比. ~淚崩


四大開放的環境創造了太多跟甲方鬼混的機會,前天出去喝酒才見面,第二個星期就私奔等屢見不鮮。~雙手一攤

big4不挽留文化的最大體現就是打死不加薪!HR苦口婆心的慣用台詞就是再忍忍就舒服了,但千萬不要信她/他。加薪這東西還真不是HR說這算,你的加薪來自於大par的鐵腰包啊。特別是審計工作現在已經流程化得很厲害了,給你加薪很難讓大par錢包變鼓,所以不管你是乾貨還是水貨,想加薪前想想給大par的value add是什麼,很多時候自己真的沒有自己想像中的那麼重要 ~窗檯點煙


少部分腹黑的大par還會故意製造手下手足相殘,斗死一批耳朵清靜。算了有那個閑情跟大par鬥智斗勇,還不如直接跳槽去甲方. ~抹淚


跳槽高峰期
跳槽價(USD)

  • 升senior後6個月
    $80k-100k
  • 升manager後6-12個月
    $100-150k

現在除了諮詢以外,其他部門已經沒有獎金很多年了,senior跳槽太厲害,現在HR已經不願意升太多senior,跳槽的趨勢也是越來越低齡化。組裡剛跳來一個DTT畢業生有感而發。


知乎什麼時候才能支持markdown啊!


3年DTT審計,正要準備走,我想來回答這個問題再為合適不過了。
其實@Oleg Vodnik@涼熾說的挺多了,但不完全對,我來補充幾點。

1、無歸屬感。Par和經理其實並不信任你,哪怕你已經做了3,4年了,也還是一樣。大部分經理和Par嘴巴上都會冠冕堂皇的叫你去把某些問題查清楚,其實他們根本不相信你所做的審計判斷,他們只是要你幫他們收集信息。所以這才是事務所留不住人的根本原因,因為他們根本沒想留你,你是輕而易舉可以被替代的。我敢說,只有做到了經理,公司才會真的想留你。
此外,別看四大工資高,福利真的好可憐,逢年過節無禮品,公司出去組織旅遊還要員工自己掏錢。報銷個打車費還要做一張長長的」底稿「。一到忙季就到處出差,男女朋友都找不到。

2、真正看透了這份工作。四大的宣傳真的很好,迷惑了不少在校學生,其實我也不例外。四大即使對自己員工再摳,校園宣講發禮品的時候可一點不吝嗇。大多數人只是知道四大的工作很好,但真的好在哪裡?其實他自己也說不出來,更別提是否適合自己。別覺得我在嚇你,這其實就是一份辛苦、枯燥、壓力巨大的工作:1、忙的時候需要長期在外地加班超過晚上12點;2、大多數的工作也就是在對數字和套準則,它並不太需要你靈活的頭腦,雄辯的口才或者超人的情商,比起這些,一個不睡覺也不會生病的身體更為有用;3、除了工作壓力,學習壓力也是巨大的。別以為過了CPA就不用看書了,只要在這行,每年必須學大量的東西,因為準則幾年一變,不學一下就跟不上時代了。淘汰也很快。所以,對於那些心存遠大志向的人,這裡必須只是一個中轉站;對於那些追求自由人生的人,這裡是南轅北轍;對於那些頭腦靈活的人,這裡是一個火葬場

3、公司希望你走。千萬別覺得我在危言所聽。我特別想提醒大家一點,要用發展眼光看問題,請別再拿之前四大快速發展期的經驗來思考題主的問題了。現在中國四大的發展已經進入瓶頸甚至是衰退期。簡而言之就是」對不起我之前把你們都招進來了,但是我現在發現不需要那麼多人了。」已經做到Par的人不希望有那麼多經理在覬覦他的位置,一些Senior manager出走是必然;普通經理也不再供不應求,有CPA並且做得也挺拼的S3、S4大有人在,現在能升經理的人寥寥。這些大Senio的積壓,已經直接導致許多小Senior升不上去了!這一系列的連鎖反應,其實才是@涼熾 答案中A1、A2的delay rate的飆升的真正原因。 考不出CPA只是表象吧,畢竟真的不是所有四大er都想一輩子做審計,你不能說他們做的不好。

——————————————————————————————
更新於11月13日

看到好多人來贊同我的觀點,很欣慰,謝謝大家。不過我當時寫這篇回復的時候確實帶有一些情緒來寫的,不夠客觀。而且我是完全站在員工立場上來寫,如果換做老闆的角度可能會覺得公司這麼做也合情合理,但事實上又有多少人能做到那麼高尚處處為老闆考慮呢?


有朋友說我誤導人,那我的罪可真就大了。我看很多贊同我回答的還都是在校大學生,我覺得我還是有必要呈現一個相對全面的現實的,所以我還想補充幾句:

1、審計這份工作再苦再累,總是需要人來做的,我其實理解公司逼走一些不合適的人,也是出於提高本身整體工作效率的考慮。只是它的篩選機制比起其他公司更加嚴格,更加無情,難免打擊員工的積極性,讓一些人帶著怨氣離開。
2、審計的業務還是比較穩定的,而且經濟是有周期的,雖然整體上有所衰退,但是在整個行業里四大還是非常強勢的。一旦整個行業復甦,整個四大還是會復甦的,我想很多在四大苦苦支撐的員工,都在等待這一天的來臨吧?
3、我很贊同一句話:「審計這份工作是需要全家支持的。」因為它的強度導致很多時候不可能抽出時間來做家務,因為它經常出差的特性需要伴侶更多的理解與信任,因為它行業的挑戰性需要員工花犧牲更多的業餘時間來提高專業知識。你無法做到這些,但是的確有人能夠做到,而且他們還覺得這樣的生活很簡單。所以,他們才是適合這份工作的。
4、找工作就像找對象,並沒有對錯,只有適合不適合。有的人走並不是因為公司不好,只是因為自己覺得不合適;有的人自己做得不開心於是就消極怠工,之後公司幫你做出「再選擇」的決定,其實回頭看看會覺得也沒什麼不好。客觀上講,雖然你只是在幫你的經理和Senior收集信息,但確實可以學到不少東西,只是在於是不是你自己真正想學的。(無論如何我肯定比三年前的我成熟了很多,這點還是要感謝四大這個平台)此外,四大的薪水還是比較有良心的,公積金也是按照合理標準來的,這比很多不正規的公司要好太多了。

最後給想來四大的朋友一句自己的體會議:脫離了「四大」的光環和「高薪」的標籤,你是否還願意從事審計(稅務、諮詢),如果真的願意,那就去吧!


——————————————————————————————————————————
11月14日更新


想進四大的同學看這裡

在寒潭上看到一個帖子說的特別好,強烈推薦大家去看看,至少清楚知道了遊戲規則,再決定玩不玩:
http://www.andersen.com.cn/cgi-bin/cgi-bin/topic.cgi?forum=12topic=25933show=0


其實說了這麼多,歸根結底還是一句:「審計到底還不是真愛啊!」


在微信四大新鮮事兒公眾號中看到了@柳意達兄的回復,實在是耐不住性子特意註冊了知乎帳號來說一說自己的想法。
說審計不需要乾貨這點我是非常不贊同的。不得不說那些能讓人由衷佩服的審計師確實有自己的過人之處。如果真的只是看看procedure對對會計準則就能把審計干好絕對是天方夜譚。要想干好審計首先肯定需要反應很快,腦子一定要靈活,否則在面對經理Q,面對客戶帶你游花園的時候,要是不能馬上反應過來的話,估計你在公司的風評也不會太高,senior們也不敢把太重要的工作交給你。
其次審計除了要對會計准測了如指掌以外,還需要經驗的積累以及對實際情況的判斷,畢竟如果客戶只要有會計準則就能對把帳做的天衣無縫那審計師這個行業也沒有存在的必要了。實際情況中涉及到需要結合實際情況做出職業判斷的情況非常的多,我不知道柳兄是怎麼得出只要跟著guideline來做就可以了的結論。或許柳兄離開公司的時候grade還比較低,相對乾的重複性的工作比較多,再或者柳兄接觸的大項目比較多,可以在一大堆人中混日子,但如果是三四個人的小項目,要是有一個人不給力,那對整個團隊可是毀滅性的打擊。
再次審計除了對客戶的財務上了如指掌以外,對每類客戶的經營管理要有所涉獵。這也是為什麼四大都會對審計部門內部有所分組的原因。讓做慣了快銷行業審計的人去做房地產業肯定需要時間去學習適應,每個行業都有每個行業的特徵,把審計看的太過單一化同質化是對審計工作的不了解。
最後說道四大喜歡招聘名校生這個問題,當然無可否認的是名校生對提升企業品牌形象有很巨大的作用,但是我也不得不說這也是企業節省招聘成本的途徑,畢竟審計還是需要很多真正有能力的人來乾的,中國勞動力市場供大於求是現實,企業偏好名校生也能最大限度地保證招聘進來人員的基本能力和素質。
關於公司不在乎基層員工這個問題,我是非常贊同的,對於老闆們來說,低層的員工創造出來的價值其實是很低的,老闆們根本就不在乎這些人,發發詢證函做做簡單的底稿隨便找個新畢業的大學生也能做,替代起來非常容易,但是沒有前面幾年的積累,又怎麼會有有能力的人留在公司做到senior成為中流砥柱呢?只能說四大的老闆們為了眼前的危機的時候已經把公司未來的發展完全拋諸腦後了。或許過了幾年以後突然出現一個人才的斷層,這個時候才是四大真正的危機。


我看了很多這兩天的圓桌問題,想先從這題著手來回答試試。(首先聲明下,我今天該看的底稿和報告都看完啦!)
先拋觀點:四大的人員的流動性是其商業模式和人員結構所決定的。在經理之下的級別當中,20%左右的的流動性是健康和得到鼓勵的。

先從幾個明顯的誤區,談談我的看法:

1. 四大人員流動性高。
這個結論不能普遍適用,該現象其實在年輕員工中更加普遍。往往級別越高,人員越穩定。除卻理念不同,大規模反水的現象之外,四大合伙人99%以上都會在現有職位上退休。(高速成長期的諮詢部門以僱傭軍為主,流動性也相當的高,但是傳統的審計稅務部門合伙人基本不會挪窩。)一方面他們的薪酬福利和事業的成就感方面都已達到專業服務圈靠近塔尖的部分,使其跳槽機會成本極高;另一方面,他們的高薪(平均300~400W )也讓大多數企業很難接受,畢竟他們的專業知識很少能直接轉化成企業的收入,也造成了他們的機會稀少。這個道理也適用於總監,高級經理級別的同事。Too heavy to move.

2. 走的都是好的,留的都是傻的。
這句話我實名強烈反對!(哈哈終於用上一次知乎的名句,很爽。)好了我沒有那麼小氣。這句話著實有點片面和不負責任。
咱們假設一個場景,2017年的入職儀式,台下坐著300個西裝革履,青春靚麗的小朋友。(充滿了對未來的憧憬,看著台上熱情洋溢地致辭的老闆們,他們默默地低著頭,刷著知乎)。這一批小朋友在接下來的12年裡面同甘共苦,互幫互助(或者喜結連理。。。很多的,不要笑。)殘酷的是,這300人當中,能最終成為合伙人的不超過10個。那麼另外的290個呢?在這一場曠日持久的賽跑中,有一些人看到另外的風景提前離場,有一些人因為種種原因不能跟上隊伍的步伐,但是不管用什麼統計方法,這跑到終點的10個也不可能只是因為他們夠傻夠堅持吧。

3. 流動性高就一件壞事。
就像前面所說的,四大的金字塔形狀從結構上就要求必須要有流動性。儘管這個金字塔隨著業務的發展而不斷地變寬,頂上的位置永遠是不夠的。所以這個流動性是從設計之初就已經決定了的,不存在好壞之分。
可是四大的固有人力資源模式(金字塔)和清晰的職業通道讓它的流動性被誇大了,被妖魔化了。四大的擇優模式其實相對於動輒30%-50%淘汰率的投行,諮詢公司來說,是更加溫和的。許多表現比較差的,被「辭職」的員工也往往不會被貼上「辭退」的標籤,以免影響他們找下一份工作。當然同樣的,優秀的員工也很難挽留,當新的僱主可以輕鬆double他們的pay的時候,連談也不用談,只能目送。

最後再說一點,中國的四大人員的流動性高不是特例,相比於英美的四大其實是差不多的。只不過英美的四大不像中國還處於高速發展期,不會動輒就招個成千上百人,那麼流動起來也不會那麼壯觀。


匿名添加個回答。

我是個entry level的律師,任職的律所待遇還不錯。雖然很辛苦,但是如果加班到八點半之後,單位可以報銷150的晚飯,於是每次加班就能吃頓好的。國貿的其他外所也差不多,額度在100上下。我曾以為律所和四大都是這樣的,直到有一次和一個會計師聊起來:

我:你們加班有補貼嗎?
會計師:有的,但是只有飯補和車補。
我:我們也是,每次去加班就吃頓好的。
會計師沉吟半晌,說:我們額度沒那麼高。我稍微有點尷尬,就把話題岔開了。
過了一會,會計師問我:那你們飯補至少有50吧?


四大某家一年半,已在著手申請master,準備近期離職。
幾個比較長的回答一看就是四大前輩所寫,已經很到位了,我嘗試一下從發展的角度來回答這個問題,如有答非所謂還請見諒。
從四大自身的角度來說,其商業模式的不可持續性造成了他如今的窘境。
當然,這裡我們只談傳統的審計和稅務服務。這兩個服務本身不需要太大的技術上的難度,行業經驗等等乾貨(相比於asset management, strategy consulting),只要按照相關的guidance一步步做下來,橡皮圖章一敲,就算完事了,更多的是一個合規的性質。
那不可避免的,四大和國內千千萬萬的大所小所的競爭就出現了同質化的問題。同樣是橡皮圖章,為什麼我不用立信而用你的?
四大解決問題的方法有兩個,
一個是將自己的步驟盡量搞複雜,弄出一堆天書一樣的procedure,以顯示自己的「專業化程度」和給客戶帶來的「增值服務」(當然要說的是這些procedure在資本市場健全的國家是有用的,不過照搬到很多財務部報表都不會寫,原始的試算表都不會提供的中國企業上就有點可笑了)。
另一個,就是招一堆名校生,來同樣用來標榜自己的「專業化」程度。話說的很好聽,什麼「我們看中的是他們的學習能力和潛力」,」任何專業在四大都有發展空間「,其實不過是用來裝逼抬fee罷了。你以為他願意招哲學系英語系考古系的?
而現在,隨著內資所的壯大,同時國內願意當冤大頭的客戶越來越少,四大已經越來越難維持這種漫天要價的模式,這種時候偽外企的做派就抬頭了(四大管理層常年是港人台灣人和東南亞人,所謂的international exposure就是屁):工資不漲,delay率居高不下,各種福利取消(你們能想像過年過節不發一分錢一個月餅,沒有年會沒有旅遊沒有加班費沒有補貼什麼都沒有的工作么?)等等。而這一系列的問題又回過頭來導致優秀人才流失(我這一屆入職的員工第一年離職率超過50%),服務質量下滑之類的問題,形成了一個惡性循環。
雖然四大一類的中介服務機構本身就比一般企業高,但是近幾年這種離職潮已經超過了正常範圍,公司本身也存在人員緊缺的情況,卻同時又用低工資高工時和各種噁心手段逼人走,實際上管理已經略顯混亂。我認為這種情況其實是公司在重新尋找自身定位的過程。一個可能的解決辦法就是放下所謂國際大公司的身段,好好招一批一二本(或者大專)比較踏實的相關專業的學生多干幾年,相信公司整個辦公質量和辦公氛圍都能好很多。

P.S. 四大現在跳槽已經不能和以前比了。之前面過一個諮詢公司,那老美直接說之前他們四大招人的experience不好,所以如果夢想用四大轉行的同志們一定要三思(特別是什麼投行諮詢投資,這種可能性在不斷變小),當然真的喜歡財務,喜歡天天和記賬系統,和報表打交道的倒是可以進來做做,不管怎麼樣也算一份收入中等的工作。

P.P.S 寫完上面這些回國頭來讀一遍,真是慘不忍睹,絮絮叨叨一大堆也沒個清晰的邏輯,這也是在四大工作落下的病根。同時英語也沒以前好了,思維也比以前遲鈍了,這份工作對人的影響還是很大的,請想要吐槽的各位隨意開火,哈哈。

最後希望LZ論文寫的順利,各位四大的小夥伴找到好的出路,想進四大的不想進四大的朋友們能找到自己滿意的工作。


同意匿名回答的那條公司希望你走,到了第四年還沒把CPA或者別的證搞定的話,等到第五年升職大年的時候就是被delay的節奏。從宏觀上講,事務所的這種設計也有道理,晉陞本來就帶有淘汰性質,只是淘汰的標準仁者見仁了。

另外想補充的原因是工作性質導致僱員的可替代性高。以四大稅務的工作為例,80%的工作還是屬於重複性比較強的稅收合規類服務(如:稅收申報、製作年度轉讓定價報告等等),一般而言,被培訓得比較好的第二年稅務顧問(「小朋友」)已經可以獨立勝任,類似項目有的不需要高級顧問(「Senior」)參與,經理通常做最後的審閱即可。自然導致事務所對成本就小朋友而言相對較高的高級顧問的需求下降。換言之,如果已經到了高級顧問的人,主要工作還是合規類,稅務籌劃和其他類型服務的涉及比較少,其可替代性自然越來越高。

話說回來,對於剛畢業的大學生/研究生而言,四大是不錯的選擇,對培養專業服務意識和財務角度(有時甚至包括商業角度)的思考能力非常有利。

(噗,整篇回答只用了兩個英文,這下不會有人吐槽假洋鬼子了~)


錢少事多老出差 人輕位低責任大


有個同事是這麼和我說的,老子幹得活比農民工還苦還累,拿的還不如農民工高。。。。。。。


主動來答這個問題,希望能借這個回答讓大夥明白多一些會計師事務所本身的制度或者文化;

說下自己的經歷,四大獃了七年多,M3走。

先介紹一下四大會計師事務所的級別、工資及某一年對應的人數,其中Junior1至IC3是根據2017年知乎上的數字填列的,M1以上的是好多年前某四大論壇上有人說過的,可能大差不差吧。

四大國內某分所,每年招150個新人進來,職別是Junior1,沒什麼意外的話,這些人95%都可以升Junior2,於是如果沒有人走,對於這150人,公司的成本立馬增加12%。如果每一級都沒有人走,大家從上表自己算一下,公司每年的成本要增加多少?公司每年新增的收入能覆蓋這些成本嗎?肯定不行的。普華2017年最新財務報告說收入上漲7%,分分鐘就被這些增加的成本吃掉了,老闆們如何能夠實現每年收入的穩定增加呢?

這取決於四大的三個特點:

1, 工作強度大

由於四大本身是屬於乙方,乙方是拿錢辦事,再加上部分乙方行業決定了有一個所謂的「死線」存在,基本所有乙方都加班超多,比如會計師,律師,5A廣告,活動策劃,遊戲外包等等。

在高強度工作的情況下,大部分人一定都受不了的,留的時間長些的同事有幾種情況:1)能經得住高強度工作的,加班成為習慣的(這點真會);2)運氣好,項目相對沒那麼辛苦的;3)本身喜歡這種簡單的工作氛圍;4)不喜歡主動社交拉生意的;5)覺得外面其他工作雖然輕鬆些但錢也少;

2, 升職率高

四大從進中國後到現在基本升職率都很高。

Junior2升IC1以前升職率在80%以上;IC3升M3以前也在50%以上;其他行業沒有的。

特殊的幾年:

2007年-2008年的金融危機,導致四大2009年的升職率很低,工資漲幅很低,每級別漲三百元~~~

2015年,某六由於戰略原因,大批量delay Junior2,100個Junior2裡面只有40個能升IC1,以前是80多個;

什麼原因呢?

四大本身的預算制度存在滯後,舉個例子,2015年下半年進四大的員工,是2014年下半年秋招的,而這些秋招的名額是2013年下半年就做的預算。

所以大家會看到,2007年發生金融危機,2007年四大業務反而最好,到了2008年10月,四大升IC1的同事工資當年有12500,與今年的12800差不多,到了2009年,金融危機反應到了四大身上了,四大好幾家強制同事休無薪假,炒了一大批人,好多同事是周五還說讓他們周一去哪裡出差,到了周日晚上人事直接聯繫同事讓周一回公司辦手續,同事員工卡周一已經刷不進辦公室門了。

3, 應屆生招聘人數多

會計師事務所的工作內容主要是對財務數字等進行審核,本身存在很多機器無法替代的基礎工作,需要很多低成本勞動力。

四大積累多年的成熟培訓體制以及給予同事豐富的行業審計接觸機會足以讓任何一位有基本學習能力、英文表達能力及溝通合作能力等的同事在幾年時間內一步步成長,逐步鍛鍊出各職位所需要的能力;

簡單點來說,你剛畢業,我就讓你做些簡單的工作,如找客戶要資料,銀行/權益/費用/固定資產科目底稿;你會了,升Junior2了,我就讓你做些複雜的,如收入循環的底稿,成本循環的底稿,稅底稿;你又會了,再升你成IC1,讓你帶項目,跟客戶溝通,應對經理及老闆的問題;再會了,再升你成IC2,讓你帶中型香港上市公司項目;再會了,再升你成IC3,帶大型上市公司現場審計;再會了,升你做M1,自己負責一堆小項目;再會了,升你成M2,帶中型香港上市公司項目及一些小項目;再會了,升M3,負責一兩個大型上市公司及幾個小公司。

每升一級,面臨的都是全新的挑戰,都會新的東西要學,到了SM,要拉業務,到了老闆,要承擔風險,要跟客戶喝酒拉業務。所以能做到老闆的,前面十二年的技術基礎是要有一定水平的,之後就有兩個方向,偏向做執行的,就是負責看項目了。偏向做業務的,就是多出去外面與人接洽,找生意機會。

說回來,由於審計的工作強度高,無法在招聘時就識別出來哪一位同事更能熬,所以事務所會基於一定的門檻去挑人,學校,專業(近年來一些理工科備受四大側重,個人認為四大是理工科本科同學轉方向的好機會),績點,實習經驗,筆試,經理面,老闆面(這關很少不過)等等,每一關都不會很難,當然最終拿到offer就還要加上一些運氣,主要是經理面的運氣J.

綜合以上三點,在高強度工作導致每年固定有百分二三十甚至更高比例員工流失的情況下,老闆們才能保證每年都有較高的升職率,以及每年招多些應屆生,然後老闆們才能保證自己的收入能年年穩定上漲。

當某些年份由於經濟原因或者戰略原因出現留存人數過多時,老闆會就會毫不猶豫的開始裁人了。如果你是老闆,你願意流進自己口袋的錢少嗎?


就我個人曾在四大實習過,問過一些前輩,那時候看著他們來來去去,真心不明白。現在倒是能明白點了。

1、看透了這份工作
抱著好奇和期盼進入四大,以為一切都會變得不一樣,可是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其實這就是一份辛苦、枯燥、壓力巨大的工作:1、忙的時候需要長期在外地加班超過晚上12點;2、大多數的工作也就是在對數字和套準則,它並不太需要你靈活的頭腦,雄辯的口才或者超人的情商,比起這些,一個不睡覺也不會生病的身體更為有用;3、除了工作壓力,學習壓力也是巨大的。別以為過了CPA就不用看書了,只要在這行,每年必須學大量的東西,因為準則幾年一變,不學一下就跟不上時代了。淘汰也很快。所以,對於那些心存遠大志向的人,這裡必須只是一個中轉站;對於那些追求自由人生的人,這裡是南轅北轍;對於那些頭腦靈活的人,這裡是一個火葬場。

2、首先一些人只是拿四大當跳板,在四大工作酣亥豐酵薟寂奉檄斧漏過的人不愁找不到好工作。另外有些人干過一段時間後選擇去進修

3、其次,四大太忙太累,業餘時間很少,長此以往也容易患上慢性病,所以很多人乾的時間並不長

4、四大大都規定晉陞到一定級別後,必須有註冊會計師資格才可以繼續往上升。所以一些屢考屢敗的人沒有上升空間,會選擇離開


個人認為,與其如此簡單的研究四大會計師事務所的人員流動率高,不如先想想專業服務機構人員流動率高不高?(行業)

再者,四大會計師事務所人員流動率高,是世界範圍還是中國範圍?(地區)

以及,四大是現在人員流動率高,還是一直以來流動率都高呢?(時間段)

最後,有多少人真的把職業當成事業在做呢?(職業發展)

其實,在美國或者其他發達國家,四大的流動率不算太高的。不過這個結論我只是聽多人說起,未能做科學調查。

在我看來,中國現在哪個行業人員流動率不高?中國現在哪個專業服務機構人員流動率不高?

四大只是這大潮中的四家而已。

得分最高的同學,你說的歸屬感,曾幾何時四大也很強,不過可惜,四大在中國的黃金10年已經過去了;你說的壓力,和投行,挖煤礦的工人們比一比,又是如何呢?

在某個年代,進入四大對於新人來說,也是上上籤啊。新人進四大的好日子一去不復返啊。


四大跳槽出來7年了,可以很平靜的回答這個題了。
1.工作量和壓力太大。審計真的是腦力勞工,加班下半夜在peak season或者IPO的時候基本上是每天必須的。8,9點能回家那簡直是太happy的事情了。壓力大,尤其臨近deadline的時候,各種要數呀,manager和par出一堆Q要清。我做過的一個IPO,有上百個企業要合併報表。負責合併報表的senior一個接一個辭職,到我接的時候已經完全看不出底稿上面的數從哪裡來,到哪裡去了。我唯一能做的也是走人了。我離職的時候加班倒休的假有46天。由於這種高強度的工作,每天坐在辦公桌前對著電腦,是很多四大的同事年紀輕輕身體就一堆毛病。我那段時間視力下降非常明顯,頸椎也疼,有的時候打車回家的時候脖子只能仰著。我有個經理,頸椎打了鐵釘,每次過安檢都會叫。還有幾個同事有腎病。從四大出來之後覺得其他工作真的很輕鬆,剛開始非常不適應。忐忑的跟當時我的老闆談有沒有其他工作可以乾的,我老闆非常哲學的說,你的人生已經到了另一階段,可以不用那麼忙碌了。
2.資產階級剝削思想非常嚴重。四大基本上是師傅帶徒弟的模式。大你一個level就大過天。遇上一個好senior,項目做得再苦,心裡也能happy一些。碰上一個脾氣爆的,那就除了工作壓力,客戶冷眼就要再加上個senior的摧殘了。我遇到過天天威脅要把我們的工作底稿從窗戶扔出去的senior,把一個剛進公司的小姑娘逼到客戶廁所裡面偷偷哭,最後心臟病發辭職。最惡劣的風氣是即使你工作做完了,senior不說下班,沒人敢走。我曾經在半夜4點做完工作,要等其他人工作結果才能再繼續。我向大senior提出先回家休息。睡了一覺下午2點回去繼續上班到半夜,結果被大senior發郵件抄送所有人痛罵我沒有集體觀念。公公生急病,我請假回去照顧,par讓我提供醫院證明。總之,沒有人情味可言。
3.儘管如此,我還是感謝四年的四大工作。它是一個高壓高速鍛煉人的地方。在短短的四年當中,確實提高了我的抗壓性,工作效率,溝通能力,以致看問題的全局性和分析能力。而四大的經歷也讓我之後找工作的時候更有優勢。


走的原因也有可能是因為想看看外面的世界。在firm里呆久了會覺得自己想事情太天真,太簡單。
怎麼說呢,firm裡面的關係有點像大學同學之間的關係,因為做事忙,大家沒空想那些複雜的辦公室鬥爭,加上一起加過班,清過Q,熬過夜,有著戰友一般的友誼,所以還是挺歡樂的。當然越做到高的level,像Senior Manager,有了利益紛爭,可能就不那麼簡單了。但是無論如何都比在外面的公司工作人際關係要簡單得多……跳到外面去又回到四大的也不少……很多都是無法忍受外面的公司的「宮斗」跟說話的「藝術」。
四大出來,專業性跟能力還是有的,而且對工作的責任心很強~不過往外跳也看運氣,因為很多時候外面的公司不需要你會做事,需要你會做人才能上位。不過,跳到外面長長見識也是很有必要的,不然怎麼知道什麼才是最適合自己的?大家覺得呢


公司來講 管理層不重視員工 工作量不斷增加 福利不斷減少 老人要走幾乎不留 靠老的走新的來維持員工數量上的平衡
項目來講 國內做審計真是只能用呵呵形容了 客戶可以不做不知不理 我們必須盡善盡美盡責
工作來講 起碼我家所 太錙珠必較 長年累月摳數字 毀身體毀智力毀想像力
員工來講 四大的人大多還是有心氣的 或者也可以算學生氣 覺得外面總有更好的 走是最合理的路 四大只是大學
我自己來講 好朋友陸續離開 與其我加班加點看他們一個個走留下我 不如我趕緊加班給自己寫份簡歷先撤……


因為四大的體制設計就是要求總有人走總有人來的一種平衡狀態,這種平衡狀態對個人來說也許令人感到不安,但是對「事務所」這類企業來說意義非凡,也許本可以不被設計成這樣的。內在動因在許多level遇到的工作問題中被體現了,他們有時候可能也不得不走。甚至有些時候可以參照《雲圖》中的周迅。哈哈。


我是某記第四年的,強烈反對目前第一個匿名回答。其實我對這種被項目和老闆逼得無奈的同事深表同情,也能感同身受。但是畢竟要走的人了,說話難免帶著怨氣的,不夠客觀,也不會是個好答案。

為了保持獨立性,也匿了吧。

我覺得原因主要有這些,

第一,項目和老闆。這個的確很重要,一旦運氣差攤上個爛項目,再碰上個極品MIC PIC。真的是當場走人的心也有。所以跟對人很重要,雖然四大基本沒什麼辦公室政治,不過至少給自己找個好領導,別受這種噁心項目的摧殘還是應該的。

第二,其實這個行業非常需要新技術,完全不是一成不變的重複勞動,如果幹了三年還這麼說,只能說基本沒接觸到核心圈子。就連以保守著稱的審計,在我進來這幾年分別換了財務審計方法論,內控審計方法論,還有一套審計軟體。而我們諮詢這邊的新技術新業務,用日新月異來形容也不為過,所以導致的結果就是外來的和尚會念經,自己人總覺得不被重視。

第三,由於前一點原因,導致所謂的baby(畢業就進四大的)不受重視,要知道由於殘酷的競爭機制,真的是出類拔萃的人才能每年拿到優於普通或者更高的評級,而外面隨便招進來的往往就能給到這個級別的薪水,甚至可能給頂薪。而實際上,由於培養的問題,這種社招和校招的在常規業務技能方面,簡直差的天壤之別,我自己小朋友的時候就帶著社招的高級顧問做項目過…

還有就是四大真的是不錯的平台,其實優點也是不少的:薪資不很多但也不算少,至少足夠我在中國任何一個城市舒服的過活;可以快速了解行業,企業甚至社會,獲得的經驗是普通公司無法比擬的;而且相對工作模式自由,沒什麼辦公室政治,只要自己夠強,基本不用看任何人臉色,或者兢兢業業的做,也不用在乎什麼爾虞我詐,單純的多。所以也有很多優秀的,做了段時間,絕對能學的差不多了,就去更高的地方發展了,或者還有不適合這種工作被淘汰掉的。


手機碼的,以後有機會再完善。


個人是為了自己的職業發展離職的,不是跳槽,本科畢業後工作五年,出國讀mba。

關於其他人的原因:

1. 大snr和manager level的,我想大部分是出於升職無望。不是每個人都能promote到經理,高級經理,合伙人的,很多卡在這裡的同事,如果看到沒有希望了,會選擇跳槽。

2. 家庭原因。四大女生居多,可能是生了小孩,為了更多的投入到家庭。家屬來公司鬧事這種事情也並不是很稀奇。

3.工作辛苦。這個就不用多說了。

4.人際交往。在firm里過的不好,performance不好,被傻逼客戶氣的離職,上級不喜歡自己,上不到好項目,這都有可能促成離職。

5.職業轉型,比如跳到聽起來更厲害的券商或者買方。或者結合原因2和3,去到企業里,拿著差不多的pay,做更輕鬆的工作。

各人原因都不一樣吧。


推薦閱讀:

TAG:安永 | 普華永道 | 德勤 | 四大會計師事務所 | 四大求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