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有哪些著名音樂家之間的有趣故事?
卸腰。
有天晚上,莫扎特和海頓打賭。莫扎特說,自己寫一首曲子讓海頓視奏,海頓絕對彈不了。海頓不相信,說:我是你老師耶,你寫的東西我還彈不了?於是莫扎特拿出了一首自己下午剛寫的曲子,說:那你彈吧。海頓彈到一半的時候,發現左手的音域很低,右手的音域很高,但是同樣的地方,中間音域還有一個音。海頓試了幾次都沒辦法把這裡的所有音都彈起來,最後沒辦法,就跟莫扎特說:俺這裡真的彈不了。然後莫扎特就開始彈了起來。彈到那個跨度很大的地方時,俯下身子用鼻子彈了中間音域的那個音。
還想到了兩個,不過不是音樂家之間的,都是關於海頓一個人的。算是bonus給大家吧!
海頓為倫敦聽眾創作的那一套交響曲中,有一首叫做「驚愕」。得名的原因是:海頓作為一個腹黑式幽默感很強的作曲家,因為看到有些去音樂廳的聽眾其實只是去附庸風雅的,全程坐在音樂廳睡覺,所以就決定用自己的音樂和他們開個玩笑。這首交響曲的第二樂章的開頭是非常正常和柔和的音樂,但是在音樂進行到某一刻的時候,會出現一個整個樂團全奏的一個非常響的和弦。演出的時候,很多睡著的聽眾頓時都被嚇醒了。
關於少年海頓離開合唱團的真正原因,還有一個說法:海頓開始變聲的時候,唱歌就難聽了,所以合唱團的指揮想帶他去咔嚓掉。這事最後給海頓老爸知道了,就去合唱團把海頓帶走了。如果當初真的被咔嚓了,估計音樂史都要改寫了。
【硬廣】
最近研究維也納古典樂派那三位作曲家比較多。因為寫了一本「知乎一小時」系列的電子書,探討了一下海頓、莫扎特、貝多芬三位古典時期作曲家的工作狀態和經濟狀況。書名叫做《古典音樂三巨頭的賬本》,感興趣的童鞋可以戳下面的鏈接:
謝邀。
舒伯特一直都好窮,有次很餓走到一個小餐館,發現自己沒帶錢,剛想走。結果看到一首在報紙上的小詩,靈感一來就邊哼邊給這詩寫曲,老闆被這歌的旋律給吸引住了。問小夥子你給我抄一份好伐,舒伯特說ok啊那你給我來盆炒土豆唄。最後舒伯特去世以後這手稿賣到了四萬法郎。。
艾涅斯庫除了是作曲家之外,小提琴拉得好,鋼琴也彈的好。有次巴黎有個拉得不咋地的小提琴家開演奏會,拉著艾涅斯庫給他彈伴奏,艾涅斯庫沒辦法答應了,還找了個鋼琴家給他翻譜。然後第二天有報紙寫了一篇報道,說昨晚有場很有趣的音樂會,那個應該拉小提的人不知道為啥在彈鋼琴,應該彈鋼琴的人卻在翻譜,而頂多只能翻譜的人卻在拉小提。哈哈哈哈哈23333
莫扎特去世之後,他老婆康斯坦丁去了哥本哈根,之後跟一個男人結婚了。後來那個男人也去世了,她就在那個男人的墓志銘上面寫:莫扎特遺孀的第二任丈夫在此安眠。
海頓在匈牙利一個公爵的宮廷裡面擔任了幾十年的樂隊長,有次公爵說要解散樂隊,這樣一下子幾十個樂手都丟了飯碗。海頓就寫了一部交響樂,樂手們按照譜子上指示,各個樂器聲部依次結束後吹滅譜架上的蠟燭,默默離席。最後只剩下兩支小提琴拉著哀婉的旋律。然後公爵就明白怎麼回事啦,樂隊最後沒解散。這個就是告別交響曲的由來。
我記得遊藝黑白有篇訪談講說,音樂家聚在一起都在討論他們上台之前吃什麼葯來抵擋緊張的情緒哈哈哈。霍洛維茨上台緊張到要經紀人推他出去才能上台(但是人家一開始彈就變成神了)。
想到再寫。
推兩本書,一套就是焦元溥老師很多年前寫的大概是最出名的書吧(之一),《遊藝黑白》,裡面是世界著名鋼琴家訪談錄(好像跑題了哈哈哈)有很多鋼琴家之間一些故事。還有一套是前兩年我專業老跟他爹合著的《不亦樂乎集》,講的就是音樂家之間的小故事⊙▽⊙
233333感謝飄揚的葉子指出我不標其名。。。我想大家肯定知道哪個巴赫寫的平均律嗎。現已標出。
感謝知友Peterrao指出貝多芬丟一分錢屬於迴旋曲,我都沒發現自己打錯了。
以下是正文:
謝邀
勃拉姆斯愛上了自己的師母克拉拉,並且寫了一整部鋼琴作品來作為自己表白的情書。
被他老師舒曼看到了,說寫的很好啊。。。寫的很好。
貴圈真是亂。
李斯特大部分寫出來炫技巧的曲子,他的原曲都要更難,只是他覺得這麼難後世就沒人能彈了,所以改的簡單了。而且他執著於泡妞很多年,鋼琴曲很多是為了追女孩而做。
J.S巴赫寫出鋼琴的聖經舊約平均律,然而他一輩子也沒見過鋼琴長什麼樣。
貝多芬經常在客廳洗頭,而那時候的房屋結構註定水會大量的漏下去,所以經常把樓下租客的午餐毀掉。他有次丟了一分錢所以很生氣,寫了一整首鋼琴迴旋曲。他的晚期作品由於自己耳朵不好,f給的非常多,導致自己的一首奏鳴曲被稱為鎚子奏鳴曲。他的月光奏鳴曲是別人給的名字,自己壓根沒想寫月光,但是暴風雨奏鳴曲確實是人家問他這是寫的什麼,他說你去看莎士比亞的暴風雨就能理解了。(經知友提示,熱情奏鳴曲才對,不過我查證後發現兩部暴風雨也有聯繫。)
更新,
當年車爾尼把李斯特帶給貝多芬,想讓貝多芬指點,貝多芬是非常懶的,但是少年李斯特完美的演奏了巴赫的一首平均律,貝多芬當場讓他升高一個調再彈,他也很熟練的彈奏完成,在貝多芬糾結要不要教他時,機智的李斯特說大師,我最崇拜您了,請您允許我彈奏您的作品吧,於是在貝多芬面前演奏了一首,貝多芬高興的捏了他的臉蛋。
這說明了少年李斯特已經通曉人情世故。。。
魯賓斯坦成名後很多人不服,有專欄作家特意去抨擊他:大家都說魯賓斯坦錯音少,他真的少嗎?我看也就是聽他音樂會懂得人少而已。
所以魯大爺專門找到他打了一個賭:3個月之內,魯大爺會在歐洲巡迴演出,希望這個作家每場都看,能聽出一個錯音,他的門票路費伙食費住宿費魯大爺全包了。如果沒有,費用他自己承擔。
結局是這位作家三個月內收藏的大量住宿等等發票都成了廢紙。
莫扎特和克萊門第斗琴,雙方從奏鳴曲到協奏曲斗的昏天黑地,最後克萊門第出於禮貌說自己輸了,莫扎特也表示贏得幸運。
回去後克萊門第說莫扎特真如鋼琴的皇帝一般厲害,可是莫扎特和他爸說,克萊門第寫的急板,他卻只是彈成快板,所以他是義大利騙子。。。
當年舒伯特第一次和貝多芬面基,舒伯特想打招呼,可是樂聖根本不鳥他。舒伯特心灰意冷地回家思考人生:難道大音樂家都這麼高傲嗎?其實貝多芬當時只是因為耳朵不好使,根本不知道舒伯特在向他問候。後來兩人成了好朋友,死後還做了鄰居。
海頓這樣評價莫扎特:人們總說我有些天賦,可莫扎特總是在我之上。
人們稱德彪西為印象派,德彪西表示:你才印象派,你全家都印象派。
勃拉姆斯:好想侵犯我師母啊!(老師為舒曼,師母是鋼琴家克拉拉)
海頓當年是歐洲最受歡迎的音樂家,聲望極高,但有點腹黑。有一次他和朋友在小酒館裡聽到了有人在演奏他自己寫的弦樂四重奏,於是想調戲一下這群人。在演奏結束後,海頓假裝暴怒:「哪個無能的人寫了這首曲子?不堪入耳,垃圾東西!」於是演奏者差點把他群毆了。
帕格尼尼作為當時最傑出的小提琴家,總是能吸引無數人,人們也對他崇拜至極,連李斯特也把「成為鋼琴上的帕格尼尼」作為目標。所以帕格尼尼演出能夠賺很多錢。可是帕格尼尼太浪了,動不動就去青樓泡妹子,揮金如土,一下子就成了窮人,還曾經賣掉了自己心愛的小提琴。
舒伯特也曾經去青樓,然後得了梅毒,狗帶了。
帕德雷夫斯基,能作曲的多,能彈鋼琴的也多,可是既能作曲又彈鋼琴還能當總理的,只有他一個。
許多有才能的音樂家都很短命,沒活過40歲,比如莫扎特,舒伯特,門德爾松,肖邦,比才……
很多音樂家都是或矮或窮或矬。李斯特是個外掛玩家。
呂利當年指揮樂隊的時候指揮棍不小心砸傷了自己的腳,傷口感染而亡。
馬勒當年有一個室友叫做漢斯羅特,是布魯克納的學生。這位室友當年也是相當有才能,甚至當時好些人覺得他比馬勒優秀。後來漢斯寫了一首交響曲,並把它獻給了勃拉姆斯,勃拉姆斯表示:「這寫的是啥玩意兒啊?」批評得非常無情粗暴。這讓漢斯很受打擊,不久,患精神病而亡。
——————
作為夜貓子,現在拿著手機更幾個。
貝多芬當年指揮自己的第七交響曲首演,有一個地方貝多芬自己記錯了,以為是一個樂隊的強奏,於是非常激動地做了個大動作,要求樂隊強奏。然而他回過神發現樂隊依然安靜地演奏著……
海頓準備去英國的時候,莫扎特勸他:「您還是不要去了吧,您年紀已經這麼大了,而且英語也不好。」海頓回了一句:「不小子,你還是圖樣,我的語言全世界都懂。」這個逼滿分。
莫扎特時代有一個大師叫薩列里,據說他非常嫉妒莫扎特的才能,但是也對莫扎特特別客氣。莫扎特死後,有傳言說是薩列里下毒手殺了莫扎特,這個說法現在也沒能確認。不過據說薩列里臨死前,對身旁的人說:「你們要相信我……莫扎特真的不是我殺的……」(卒)
柴可夫斯基,勃拉姆斯,以及德沃夏克三人關係不錯,在一起的時候是好朋友。可是不在一起的時候,老柴和勃拉姆斯老是互噴,柴可夫斯基還說勃拉姆斯是「乳臭未乾的臭小子」。
拉威爾曾很被看好,於是他參加了音樂院的競賽。結果去了N次,N次都輸了。甚至有一次他參賽的時候,自己已經創作了許多優秀作品了,然而還是被淘汰了。這一來事情就鬧大了,於是這個音樂院的院長被迫辭職,新院長就是著名的福雷。
小澤征爾早年在義大利指揮歌劇的時候被喝倒彩。後來他朋友勸他不要去義大利指揮歌劇了,否則義大利人會殺了他的。然後這個朋友還鄭重強調:他們真的會殺了你!
傅聰當年參加肖賽的時候和哈拉謝維奇挺熟。由於傅聰對肖邦的曲子特別有見解,演奏會時很多波蘭人都覺得傅聰的肖邦很地道,哈拉謝維奇經常向他請教。結果,哈拉謝維奇得了第一名,傅聰得了第三名……WTF?不過後來,哈拉謝維奇成就不大,第二名的阿什肯納齊後來相當強大,傅聰的發展也比哈拉謝維奇好。
指揮家切利比達克噴過無數指揮家和獨奏家,還有不少作曲家,並且嘴特別毒。
小澤征爾跟著卡拉揚學習的時候,有一次排練過程中樂團有人講話,卡拉揚突然轉頭對小澤征爾說:「喂,小澤,你有見過這麼吵鬧的樂團嗎?」(眾樂手:WTF?)
巴倫博伊姆說,他和杜普蕾在傅聰家相遇,並從此一見鍾情。後來杜普蕾患病將死,巴倫博伊姆卻還有路要走,於是成了悲劇。
李斯特曾經給肖邦介紹了一個女漢子,肖邦和女漢子曖昧了N年,最終還是散了。
1874年,俄國。
從彼得堡音樂學院畢業不久,菜鳥(相對於音樂大牛)柴可夫斯基因其嶄露的才華,被當時的樂壇泰斗,著名鋼琴演奏家、莫斯科音樂學院院長尼古拉.魯賓斯坦先生邀請來該院任教。
小柴同志在內心念叨了99遍感謝您祖宗八輩後,決定用實際行動證明自己對老魯的知遇之恩。
於是,單身狗小柴同學利用別人拍拖、啪啪的時間,戒擼戒約兩個月時間完成了《降b小調第一鋼琴協奏曲》,並特意題獻給敬重的魯伯樂。
可是…
老魯以其業界泰斗的威權和姿態橫加貶斥了可憐的小柴:尼瑪這神馬玩意兒!
從未寫過鋼協的小柴一下萎了……
幸甚,彼時來俄演出的德國鋼琴家、指揮家漢斯.馮.彪羅有眼識得金鑲玉,並非常高興接受了小柴的題獻:「為接受這部動人心弦的大作而深感榮幸!」
1875年馮.彪羅指揮該曲在波士頓首演引起轟動,此後的巡迴演出也大獲成功。單純可愛的美帝人民尤其對第二樂章樂此不疲。
不過當遠在俄國的小柴接到馮.彪羅的報喜電報後,卻特么沒錢回電報(這是不是為以後梅夫人的出現奏響了前奏?)
當然,貴為樂壇泰斗的老魯同志並非一根筋的老古板,當他逐漸認識到這首樂曲的價值後便大力推薦。
1878年巴黎萬國博覽會上,尼古拉以其高大上的技藝和動情演奏征服了口味挑剔的巴黎聽眾,以至於第一樂章結束時場內的轟動讓見過大世面的他也惶惑不安——的確,經驗主義讓他幾乎扼殺了一部世界鋼琴史上的重要文獻。
尼古拉的坦誠,彌補了與小柴同志友情的裂痕。
是以,柴可夫斯基亦盛讚「他那卓越的演奏技巧總是通過藝術性與均衡感,由他的手指表達出來」
我校就喜歡研究亨德爾,教授總講亨德爾的事,於是我也說個亨德爾的故事吧╮(╯_╰)╭
1704年12月5日,青年亨德爾的朋友約翰·馬特松的第三部歌劇《克婁巴特拉》在呂貝克首演,馬特松唱安東尼,亨德爾演奏羽管鍵琴和管風琴。安東尼根據劇本是要死在台上的,然而亨德爾非常喜歡這個人物,於是無視了指揮和馬特松,繼續彈羽管鍵琴……馬特松為了圓場,只能不停地重複這段詠嘆調……這樣安東尼就不用死了……
最後兩人決鬥了。
最終以亨德爾的膝蓋中了一槍收場。
亨德爾氣哼哼地離開漢堡,收拾包袱去了倫敦。
壞脾氣的亨德爾的故事在海峽對岸的英格蘭展開了新的篇章。
晚年的亨德爾就好脾氣多了,經常和終身的好朋友泰勒曼通信聊怎麼打理花園。
順便說說好脾氣的泰勒曼,他老婆好賭又不會賭,泰勒曼一句話不說就幫她還債,直到老婆和一個瑞士官員出軌到在漢堡人盡皆知,他也沒說什麼,只是默默地把老婆送回法蘭克福的娘家,也沒有要求任何補償,也沒有說過她一句壞話,他的孩子們情緒都比他激動……也有可能是泰勒曼本來就不在意他的這個第二任妻子,畢竟他對早逝的第一位妻子愛得深沉,還有詩為證……嗯……
說到音樂家的壞老婆,最後再說說我的偶像克萬茨(Quantz)。克萬茨是普魯士腓特烈二世的長笛老師,兩人關係特別好,腓特烈二世少年時期,他爹不讓他學笛子,有次克萬茨在屋裡,他爹來抽查了,腓特烈二世還把他藏到衣櫥里了。之後了克萬茨也一直有特權,就是被允許批評腓特烈二世。然而克萬茨是個耙耳朵的……他娶了一個四十來歲的寡婦,這個老婆脾氣火爆,一言不合大打出手,可憐的音樂家經常被掃地出門(笑)。一個能當面批評國王的人,回了家只能跪搓衣板,有點萌是不是?
對了,許多年後,馬特松著的《榮譽殿堂》(這是本當時的音樂家百科)里,評價亨德爾是個「風趣且敦厚老實的人」。
你就說馬特松對亨德爾是不是真愛吧……
摘自我的專欄:竹杖芒鞋
少婦殺手的宅男之路——李斯特的魏瑪生活 - 竹杖芒鞋 - 知乎專欄
關於李斯特的故事,還要收個尾。
他和卡洛琳的解決並不圓滿。他倆衝破重重阻礙終於到了羅馬要完成大婚的時刻,由於卡洛琳丈夫施壓,這段感情終於是無疾而終。
TNND,明明是維根斯坦公爵對李斯特的奪妻之恨,為啥怎麼講感覺都是公爵是壞蛋呢?!再次膜拜,八卦太宗的光環!
然後呢?然後李斯特竟然入了神職,卡洛琳也終其一生回味於李斯特的愛情。
可是你以為這傢伙入了神職就消停了嗎?他也許確實放棄了對人妻的不懈追求,卻發展了對於蘿莉的新的愛好。
那年他60歲,那年她19歲……歐嘉·賈妮娜,這又是一個傳奇啊,但我已經無力再敘述了,喜愛八卦的朋友們請自行百度吧。還有個反轉不得補充一下,李斯特的與第一任情人瑪麗生的女兒柯西瑪,在他與第二任情人卡洛琳同居的日子裡嫁給了瓦格納的弟子馮·彪羅,馮·彪羅是那個時代偉大的指揮之一,就是他把柏林愛樂帶上了神壇……
這不是重點,重點是李斯特還有個朋友叫瓦格納,對,就是前面文章中講到的那個瓦格納。
所謂偉大的人,總有些共同點,比方說對於人妻的愛好。瓦格納義無反顧的從馮彪羅手中奪走了柯西瑪,為此李斯特暴跳如雷,幾乎與瓦格納絕交。
艾瑪,我實在講不下去了。大家容我把這篇文章結了吧,想看八卦網上多得是,我也只是整理了一些鳳毛菱角。
不得不承認,八卦真的有毒啊……
德國國歌背後那些鮮為人知的秘密 - 竹杖芒鞋 - 知乎專欄
狂熱的粉絲們
而海頓之後更是有許多大名鼎鼎的作曲家都是這部曲子的粉絲。現在學術圈兒裡面不是講文獻引用率嗎?海頓爸爸的這部曲子被引用的次數不可勝數,而且個個都是大牛!
首先,知識產權所有人海頓自己就在自己開闢的新的音樂形式弦樂四重奏中直接引用了這段旋律,即大名鼎鼎的「皇帝」弦樂四重奏。
然後呢,他的親密戰友莫扎特同志也對這曲子鍾愛有加——他們倆可是一起混過一個叫共濟會的社團,莫扎特還一直很遺憾自己沒有參加海頓爸爸的入會爬——對,就是《達芬奇密碼》中提到的那個,等以後有時間我會詳細講講這段八卦。
再然後呢,在自己作品中引用過這個曲子的作曲家包括但不限於莫扎特、貝多芬、舒伯特、羅西尼、帕格尼尼、多尼采蒂、卡拉拉·舒曼、維尼亞夫斯基、柴可夫斯基、布魯克納、斯美塔那……
大家說,就沖這個名單,這部作品的影響因子能不能算是爆表了?
——————
最後,廣告時間
我的公眾號 MusicSafari
知乎專欄 竹杖芒鞋-行走的音樂 歡迎大家關注。
阮籍和嵇康
籍又能為青白眼,見禮俗之士,以白眼對之。及嵇喜來吊,籍作白眼,喜不懌而退。喜弟康聞之,乃齎酒挾琴造焉,籍大悅,乃見青眼。
成語青眼有加的出處,後來就有了…遇見不喜歡的人,翻白眼
----
李謨與唐玄宗
元稹的《連昌宮詞》里有這樣一句
李謨擫笛傍宮牆,偷得新翻數般曲
講的就是唐玄宗和李謨的故事:玄宗有一次作了一個曲子,演奏了一哈,第二天他便裝出遊,在酒樓下聽到一摸一樣的曲子,就派人秘密的等著再演奏就把他抓來…抓來之後問他,才知道他在宮牆外聽到曲子,偷偷記下來,然後玄宗就把他弄到梨園曲部
還有一個「開元第一笛師與獨孤生的故事,只是獨孤生是誰沒人知道,文章《獨孤生吹笛》寫的就是這個故事,有點類似於「賣油翁」的傳奇人物
-----
康崑崙與段善本
康崑崙被韋應物舉薦給皇帝,某年少雨,長安東西市賽樂求雨,他彈著彈著被化妝成女人的段善本調戲了一番:換了個調彈他的曲子,然後他就拜了段為師
故事出自樂府雜錄
-----
再說一個跑題的…最早做出十二平均律精確推算的朱載堉用的算盤有81格,他同時又是著名的數學家,計量學家,天文學家,曆法學家,舞蹈學家和詞人以及不繼藩王的世子
----
婚我倒是征還是不征…勃拉姆斯和柴可夫斯基經常一起討論樂曲,但是一旦各自回去又開始隔空對罵。
瓦格納最初發表著作的時候用的是假名,後來成名後才重新出版。
斯特拉文斯基因為自己不能很好地演奏自己作品《春之祭》中的混合拍子,於1964年左右修訂了譜子。
貝多芬晚年其實還是聽得見一點東西的,但是需要用鉛筆什麼的戳在鋼琴上。
貝多芬自己指揮第七交響曲的時候在二三月章中間樂隊停了下來,他自己還貼在地上指揮(尷尬)。
伯恩斯坦和卡拉揚是好基友,伯恩斯坦把NYPO借給過卡拉揚,但卡拉揚回到歐洲卻不怎麼歡迎伯恩斯坦。據卡拉揚老婆回憶,伯恩斯坦還試圖翹過牆角。
馬勒有個室友叫漢斯,寫過一部交響曲,但是被大樂閥勃拉姆斯批得一文不值,後來精神不正常死了。馬勒借鑒過他的諧謔曲寫法。
威廉沃恩斯批評德彪西的大海,稱之為「一小碟躁動不安的水」
巴赫同志一直生活在萊比錫,終年宅著不出門,有一次收到了幾瓶酒,結果回信說郵費太貴2333
----------------------3.27更新-----------------
講兩個指揮家的吧
切利比達克這張嘴是臭極了,他說:「卡拉揚的指揮像是在搗蛋黃醬,讓人想起德·薩巴塔。」
卡拉揚搶了他的柏林愛樂總監席位並且一呆就是35年,切粒有怨言也正常。
據說切粒還罵過穆特(卡拉揚提攜的後輩之一)
卡拉揚早年成名有一個原因是和理查·斯特勞斯有關。還在上學的時候卡拉揚指揮樂團演奏理查的作品,理查也在場,大大地表揚了一番,卡拉揚最後成名的時候理查已經不在了(略傷感)
還有一個舒曼和李斯特的(待考)舒曼曾為李斯特做過一首曲子,邀請李斯特來聽,結果到了約定的時間他卻沒來,於是只好耐心地等著,最後李斯特姍姍來遲,還對作品不置可否。
後來李斯特回憶這件事和有些後悔,寫了一部奏鳴曲格式的幻想曲(還是反一反?)遙寄天國的舒曼。
首先對不起題主,我說的故事不是歷史上,至少不是幾百年前,而是發生在十年前的。
這個故事是我老師,也就是主人公之一的音樂學教授告訴我的,是一位正兒八經的博學之人。
這個故事讓我知道了,原來老一輩並不是頑固不化(至少在這個故事裡)
這個故事讓我看到中國音樂發展的希望。
-----------
當時他們在申請一個項目,兩個人去的,申報什麼我就不說了,有關於中國民族音樂。
前面都挺好,直到最後的答辯。老師在台前說,台後坐著的都是正兒八經的音樂學家。就像一場戰役,炮火轟鳴。
前面都挺順利,會問什麼該說什麼早就準備過。
然後突然有個評委問:「什麼是民族?」
老師沒回答,當作沒聽見,還是接著說他該說的
又說了一會之後,另一位老前輩又問:什麼是民族?」
老師還是當作沒聽到,繼續說了下去。
又過了一會,又一位評委問:「請問什麼是民族?」
老師沉默了一會
(另一位陪同老師跟我講的這一段,原話是「這第三次問,他就停下來沒講下去了。」這種地方我都會加一點點修飾,請勿噴,我是為了故事好看)
老師沉默了一會有點急的說:「我知道你們想聽我說的是斯大林關於民族定義的那句話,但那句話根本就是錯誤的,事實上是不對的…」
(斯大林:民族是人們在歷史上形成的,有共同語言,共同地域,共同經濟生活的以及表現於共同的文化特點上的共同心理素質這四個基本特徵的穩定的共同體)
大家自己找bug吧,我這種只會講故事的小菜雞實在不敢亂說話。
---------------------------------------
後來老師出來後,對另一個老師說:「唉這次不一定能成了…」
兩個人挺沮喪,大家忙前忙後幾個月,好像突然就沒了盼頭。
後來過了一段時間,答辯結論下來了。
答辯通過了,要求都答應了,只是資金從一百萬,變成了八百萬。
後來這個項目為雅樂做出了極大的貢獻。
多麼開明開朗,大度通明。
其實這個世界上,只顧著謀取私利的人是一定有的,但是為了這個世界為了這個社會更美好再努力的人也是一定有的。
我沒什麼別的本事,只會彈彈琴發發牢騷,但是我和我的幾位極為優秀的同學,都想為中國的音樂教育事業做些什麼。
實在不敢把詞兒說太大,只是黑夜遮蔽我的身形讓我敢多說幾句了。
題主我跑題了真是對不起。
真的看完了的話不敢求贊,只是感謝。別出心裁大眾知道的女性音樂家可能很少,我知道的也就那麼幾個,就說說這位吧——克拉拉舒曼
沒錯,她就是著名作曲家羅伯特舒曼的妻子
當年羅伯特舒曼到萊比錫求學,正是拜在克拉拉父親的門下,那是8歲的克拉拉第一次見到比她大十歲的舒曼,兩人一個屋檐下,一起練琴,一起嬉戲打鬧,也算是青梅竹馬,之後的慢慢日久生情了……
要不說這個不作死就不會死,舒曼為了了增加手指的靈活性,「別出心裁」的把手指弔掛在天花板上練琴,結果導致手指受損,以後基本就告別鋼琴了……
本來老爺子就反對這門親事,一個窮小子,有點天賦還沒出名,這下連天賦也葬送了,所以這門親事一直被克拉拉的父親阻攔,這慢慢導致舒曼患上了抑鬱症。
最後以至於肖邦,李斯特等人都出面干涉,可老爺子就是不答應。
不過好歹最終在法院的判決下有情人終成眷屬,但是婚後生活很艱難,舒曼身體每況愈下,不得已克拉拉只能靠巡演維持生活。
後來年輕的勃拉姆斯登門求教,闖入兩人的生活,三個人的羈絆也由此開始。
之後的勃拉姆斯不負眾望成為了浪漫派巨星,舒曼死後,勃拉姆斯經常在物質上和精神上給予克拉拉幫助,在舒曼死後的歲月里,給克拉拉帶來了巨大的支持,兩個人的友誼也慢慢的發生了微妙的變化,但是最終兩個人始終沒能衝破道德的束縛。所謂的愛情也被扼殺在世俗的牢籠里。
最後勃拉姆斯因坐錯火車而錯過了克拉拉的葬禮,據說他一個人在克拉拉的墓前用小提琴演奏了一首無人知曉的曲目……
從此陰陽兩隔,三個音樂家之間的羈絆也就此結束
不請自來。
說一個最近看到的,不知真假。
理查德·施特勞斯是個有名的妻管嚴。他的夫人原來唱過女高音,據說有一次排練施特勞斯作品時和作曲家發生爭執,一怒之下隨手把譜子甩到作曲家臉上揚長而去。結果……施特勞斯向她求婚了……(我懷疑施特勞斯是不是抖M(●—●))
施特勞斯的歌劇《火荒》在維也納首演,施夫人和奧地利著名作曲家馬勒夫婦坐在同一個包廂里觀看演出。演出圓滿成功,志得意滿的施特勞斯走過來問夫人:「你老公今天是不是特露臉啊?」
演出全程尷尬表情的施夫人此時暴跳如雷:「丟你蕾姆!這破玩意兒根本就不是你原創的!你TM全是抄的別人的調子!老娘都替你覺得丟人現眼!(以下省略一萬字)」
施特勞斯被夫人罵得抬不起頭,低聲下氣地請求夫人的寬恕,面對夫人「今晚我一個人睡」的命令只能唯唯諾諾地接受,然後保持著距離,遠遠尾隨著夫人,把她護送回了酒店。
根據全程在旁邊當電燈泡的馬勒夫婦描述,後來和他們一起吃夜宵的施特勞斯的狀態是「筋疲力盡」。說一下舒曼和克拉拉在勃拉姆斯之前的事。
舒曼原來師從維克,也教維克的女兒克拉拉彈琴。後來舒曼練琴時為了提高技巧用了些逆天的方法,比如從天花板懸根線下來吊著手指之類的……手指練殘了,也是慘。轉而作曲,寫起了音樂評論,創辦了個雜誌,也風風火火的。曾評價肖邦為 花叢中的大炮。
說回來。舒曼和克拉拉相愛了,舒曼的 童年套曲 就是寫給她的。這時候維克從中阻攔,百般干涉,不讓他們在一起。當時歐洲的大大們滿懷的自由啊浪漫啊,走在社會前鋒的藝術家們聯名寫信抗議維克的行為,其中包括了李斯特。所以多年後李斯特的女兒柯西瑪和寫了 婚禮合唱 的瓦格納私奔時,李斯特也只能狂暴跺腳,一句話也說不出來了……維克被攻擊得夠嗆,無奈收手了,這對新人才終於能成眷屬。
貝多芬與馮*布朗斯維克姐妹的那些事兒
————————分割線——————————
妹妹約瑟菲娜*馮*布朗斯維克,奏鳴曲(op.31)的受獻者(幾乎每個貝多芬愛過的人都有過收到貝多芬的作品經歷,不得不吐槽一下我們的巨人的一成不變的告白手段)她與貝多芬認識於1799年,同年嫁給了第一任丈夫馮*戴姆伯爵,卻於1804年不幸成為寡婦。這段時間貝多芬在做什麼呢?
1801年到1803年他在瘋狂的追求著名的《月光奏鳴曲》的受獻者——朱列塔*圭恰迪,不幸的是她於1803年成為了伯爵夫人(1802年貝多芬完全失聰)。
回到剛剛不幸成為寡婦的約瑟菲娜,馮,布朗斯維克這兒,貝多芬於1804年和她從朋友,音樂知音到相互理解,然後發展到愛情和婚姻計劃。然而天意弄人,1810年她違心的嫁給了她的第二任丈夫馮,施塔克爾貝格伯爵,戲劇性的是1812年她的第二任丈夫也駕鶴西去,在她的第二任丈夫去世的11個月後(注意此處的11個月後),她生下了自己的女兒米農娜,注意了,約瑟菲娜和第二任丈夫生前就分居!重點來了貝多芬於1812年寫了一封名為「致永恆的愛人」的信。
姐姐特雷澤*馮*布朗斯維克奏鳴曲(op.78)的受獻者(該作品完成於1809年十月,提醒下各位:妹妹於1810年違心出嫁),姐妹倆同時認識貝多芬,兩人先後與貝多芬有過深厚的友誼,先後收到過貝多芬的作品,妹妹與貝多芬發生了什麼大家剛剛了解,接下來說說姐姐。姐姐特雷澤是一個忠誠且富有犧牲精神的理想主義者,這個才女喜歡看柏拉圖的著作!樂於助人,獻身於公眾教育,並負責教育妹妹的孩子,她是一個聖徒一樣的女人,終身未婚。
文中大量神坑大家請自行腦補,如妹妹的女兒米農娜的身世,妹妹違心出嫁的原因,姐姐終身未嫁的原因等,腦洞不夠大的可以私聊哦!!
鋼琴家和指揮家之間的八卦這兩百年之間就沒斷過
我就想知道貝多芬有沒有真的和別人py交易?
90年因為一首歌不顧一切闖進春晚現場
推薦一本書《音樂奇案的醫學密碼--腦科醫生細說音樂史之謎》,作者是香港的一位熱愛音樂的頂級腦神經專家,寫的很好很有趣。
篇首
浪說曾分鮑叔金,誰人辨得伯牙琴!
於今交道奸如鬼,湖海空懸一片心。
文段
憶昔去年春,江邊曾會君。今日重來訪,不見知音人。
但見一抔土,慘然傷我心!
傷心傷心復傷心,不忍淚珠紛。
來歡去何苦,江畔起愁雲。
子期子期兮,你我千金義。
歷盡天涯無足語,此曲終兮不復彈,三尺瑤琴為君死!
摔碎瑤琴鳳尾寒,子期不在對誰彈!
春風滿面皆朋友,欲覓知音難上難。
勢利交懷勢利心,斯文誰復念知音!
伯牙不作鍾期逝,千古令人說破琴。
伯牙摔琴
推薦閱讀:
※為什麼專註的練琴就這麼難?
※一位鋼琴演奏家最多可以記住多少首曲譜?
※有哪些有趣的古典音樂的段子?
※在十八十九世紀的歐洲,一張古典音樂會門票大概多少錢?普通人負擔得起嗎?
※如何評價 Yngwie Malmsteen 的音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