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歡娘化是不是就是喜歡男人?
我看了橙心社第十七期的吐槽,覺得這很有道理啊
醒醒,喜歡娘化是喜歡的娘化後的結果。
是時候再次祭出這張神圖了,這張圖本身是在知乎看到的,現在又用來答題了~
此圖介紹了性別的四個屬性:性別的自我認同、性別表達(社會性別)、生理性別、性取向。而這四點互相獨立,可以說任何不同的組合都可能出現。數值化來表示的話,並不是生理性別男的都心理認同為男100、女0,性別表現男性化100、女性化0,性取向為喜歡男0、女100(而且這樣極端的人恐怕極少)。而且可以出現諸如生理性別男,心理認同男70、女50,性別表現男性化30、女性化35,性取向喜歡男30、喜歡女50等等情況,這裡每個數值取0~100都是可能的,它們受到基因、家庭、社會等影響形成。當然取值並非平均分布,下面分別進行介紹:(以下數值意會即可,並無實驗測量數據作為支撐)
1:生理性別:在上文雖然並未取值,但實際上也存在有並非典型男女的情況,這點完全由基因決定。典型男女外的性別人數少,最為二元化的屬性。
2:心理認同:幾戶完全由基因決定,2~3歲開始出現性別表達時表現出來。大部分與生理性別差別不大,但也有十萬到十四萬分之一的人心理認同與生理性別相差很大(如生理男性別認同男10女90+),可以通過激素替代療法和變性手術來進行治療,比如金星。
3:性取向:主要由基因決定,在青春期表現出來。約95%的人是異性戀,即(女性)喜歡男75女35、(男性)女75男25左右。剩下的什麼樣的都有,可以大概歸類為同性戀、雙性戀、無性戀、泛性戀等。
4:性別表現:通過對不同文明的觀察,發現此項受基因影響較小,大多是習得的。受社會文化教育等影響。
題主的問題可以這樣表述:性別表達傾向於女的男性,是不是性取向為同性戀?如我第一段所言,答案是否定的。四個屬性並行存在,並不存在哪種能決定另一種。但如題主一般認為的人據我所知也不少,這是什麼原因呢?我來試著分析一下。
在社會中,大家都會自發地抱團取暖,同時對團體內外的人區別對待。根據團體不同,可以漠視、歧視、壓迫甚至殺害圈外人,支持、關心、幫助圈內人甚至同生死共患難。所以大家為了擠進圈內都試圖表現得和身邊的人同步。而男女是天然生理上無可調和的不同,歷史上根據這種生理的不同產生不同的分工,遵從不同的社會標準,所以產生了男女的性別表現。男男女女們遵從著各自的性別表現,不論天性如此還是為避免受到排擠迫害,也就形成了性別刻板印象。在當時的自然人文條件下,這是為提高集體生存率而自然形成的機制,也確有其合理性。其中,西方基督教文明,為了團結教派,需要有共同的敵人。他們創造出了「同性戀是異教徒」的概念,獲得了源源不斷的共同敵人。而後又在五四運動中傳入中國,拉開中國歧視同性戀的序幕。所以現在的人們普遍對同性戀者,對與自己身邊定義的性別刻板印象不符的人另眼相看,當成異類。但以現在的自然環境,過於粗暴的分工和刻板印象已經無益於社會發展了。
為了簡單化自己的認知,有的人就把男性的偏女性性別表達與同性戀掛鉤。而同性戀者們從小到大耳濡目染,也受到了性別刻板印象和異性戀文化影響,但又不能違背本性。有的就把社會中異性戀的模式套用在自己身上,認為同性戀必須一攻一受,一man一娘。這些表現給了如上所述的人以事實根據,讓娘=同性戀的認知傳播開來。但實際上氣質溫柔和娘的男生,以及偽娘們的性取向也大多是普通的,當然又娘又是同性戀的人也是存在的。而同性戀們也大多沒有陷入上面的陷阱,用娘來判別是否是同性戀並不靠譜。
近年來中國同性戀慢慢開始形成自己的圈子和文化,但同性戀者對於圈子文化認同程度不一,且大多就算認同也會刻意遮掩,憑外在表現識別同性戀實在很難。題主既然對這方面起了興趣,不妨搜索一下LGBTQIA相關的知識,讓他們少受點不必要的排擠。
有可能是討厭男人呢?
( ′∵`)不是吧,畢竟說到底還是顏控,只有漂亮的的才會被無關性別的喜歡吧
不是。。
一般我們喜歡的男人的恰好相反,我們喜歡比較man的。。。。。。
推薦閱讀:
※有什麼少女心滿滿的傘推薦嗎?
※長的很高但是臉可愛的女生怎麼穿衣服?
※有一個可愛的弟弟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怎麼樣越變越可愛?
※有一個漂亮又智慧,溫柔體貼知書達禮的女朋友是一種怎樣的體驗?